先回顧一下故事的簡介:
先說明我還沒有看原著,因為正打算先看完了三部作品的劇場版,之後才看回小說版補完,那就不會因為受原著的印像影響啦。本片作為伊藤計劃三部改編作的頭砲,初部觀感實在很重要,因為如果這部不好看的話,那可能之後那兩部也不會看啦(笑)。
不過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本片的時間設定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年代,但巧妙地加入了「屍者」的設定,並把「工業革命」轉為「屍者革命」,借此去談論和批判工業革命和工人階級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和面對的問題。同一時間,故事中出現的部份人物借用了小說名作的人物如華生等人,這一點雖然甚為有趣,可惜實際用到他們的身份的特點並不算太多,感覺是有點浪費了這設定。
就故事發展來說,感覺上其實較為正統,而且看的時候在某些地方更在腦中閃過了其他作品的影子,其中有《EVA》和《鋼之鍊金術士》(不說在哪裡啦不想到影響大家)。故事情節和發展其實並不是太有驚喜,但是最好看的是關於「屍者」的設定。
普通的屍者,其實和機械人差不多,他們是為當時人類做一些低下簡單的勞動工作,有如工廠的齒輪,沒了一個也可替換。另一工作就是作為戰爭中的士兵,可視為僱傭兵的進化版,他們不為金錢,沒有立場,只是叫他們開槍就會開槍,這和他之前有參與的《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小說版)世界觀也有所關聯(果然是小島秀夫的死忠)。
在機械人的世界中,有所謂「機器人三定律」,後來加了一條作四定律,但先說三定律吧。
「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是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機器人相關作品和其他機器人相關小說中為機器人設定的行為準則,是艾西莫夫除「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外另一個著名的虛構學說。
第一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袖手旁觀)使人類受到傷害;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第三法則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這定律對後世不同作品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作品探討人工智能或是機械人的定義的時候,這定律的有用之處就有浮現出來。當中最經典作品之一《The Matrix》之中的《The Animatrix》,內裡有一部短篇作《The Second Renaissance(Part 1 & 2)》,設定為本篇作的前傳世界,設定是未來世界當中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發展日漸成熟,人類利用機械人替他們做愈來愈多的工作,地盤工人、酒吧侍應,甚至家中的傭工等等。
本來也是相安無事,可是有一次有一個家庭傭工機械人因為不服從主人的命令,後來更親手殺死了主人(過程也被機械人的眼睛鏡頭拍下),更成了 Matrix 機械世界組成的起點。歷史中這是第一次出現機械人有意識地去殺死人類,最後他們把案件交給法庭審理。有趣的是,機械人有否權利去作辯護也有商榷的地方,另外故事中機械人因被主人威脅所以作自衛,這一部份已超出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那理論上它已經不是機械人了。
那「它」是甚麼?
這和《屍者的帝國》的世界設定有其共通之處,屍者同樣是為人類做低下工作,完全聽命於人類。它們沒有思想,眼中神情空洞,沒有焦點。不同的時,機械人從「無」製造出來,但屍者是從一個死人製造出來。人死後的屍體會比生前輕了 21 g,這是靈魂的重量嗎?
不知道,因為靈魂並不能用現有的方法去量度。
注入了「靈素」的 Friday,起來時華生對他說「歡迎你回來」,我在想,那究竟是不是本來的 Friday 呢?到後來為了尋找方法研究「新型屍者」,華生也希望找到讓 Friday 真正回來的方法,怎知當中竟發展出了具有「殺氣」的眼神的屍者,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機械人等如屍者的話,那這新型的屍者已不是屍者了,因為「他」有自我意識地去殺死人。
這一連串對人類和屍者的定義和描述,在我看電影的時候其實是比故事發展有趣,而在畫面中,也留意到導演牧原亮太郎在描繪「眼睛」的用心。首先有一些鏡頭是故意放大角色的樣子去看看他們的狀態,人類的眼睛瞳孔是比較細小的,色彩斑斕之餘也有反光的位置。
而屍者的眼睛是灰暗的,瞳孔很大而眼珠多是在眼框正中間,而上面是沒有描繪反光位置的。
最後的新型屍者,則是比較典型充滿殺氣的眼睛,眼珠和瞳孔縮少,眼白暴現紅根。
人類、屍體和屍者的分別,是眼。
一整套作品可見畫師們有眼睛的描繪很用心,甚至可以說是用眼睛來交待劇情和角色,本片節奏甚為快速,而且有時候人很多,敵我難分的時候,眼睛就發揮了它的功效。這些設定可以很簡單,但整套電影呈現出來的時候展現了非常不錯的功效。這個魔法在片末也有再次發揮,大家留意到嗎?
此外,本片由 WIT Studio 製作,著名作品包括有《進擊的巨人》動畫版,水準毋庸置疑。無論背景和機械設定等也是處理得十分出色,當中有運用到 3D 描繪的手法,和 2D 的地方接合得十分好。另外本片在整個環境(後層)色調和人物(前層)色調也是配合得十分之出色,整體一個冷冷的淡啡色,配合一時死亡的深藍灰色,工業革命環境氣氛相當濃厚。另外在分鏡上有某些場景表現也令人深刻,例如莉莉斯噴射火槍那一幕實在非常有型!不過也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例如人物設定的感覺和 rejuice 繪畫的感覺個人認為相距甚大(雖然明白這是常有的事哈哈)。
「你在那裡真好。」
小說版完結時我是這樣想的。到看完了電影版之後,我是這樣想的:
「你們在那裡真好。」
這是作者之一圓城塔在看完電影版後的感想。離開人世的伊藤餘下 30 張稿,經家人同意由好友圓城塔續筆,參考其創作筆記,花了三年四個月的時間成書,成為伊藤最後一部半製成的絕筆作——《屍者的帝國》。
這部作品是他最後的一部作品,但上映時間次序卻是第一部。故事時間發生在相對最早的十九世紀,之後兩部作品卻是在近未來的世界,很有趣。
期待下一部:《和諧》。
最後送上本片主題曲,EGOIST 《Door》:
監督:牧原亮太郎
劇本:瀬古浩司、後藤みどり、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角色設計:千葉崇明
總作畫監督:千葉崇明、加藤寛崇
色彩設定:橋本賢
美術監督:竹田悠介
3D 監督:西田映美子
攝影監督:田中宏待
編集:肥田文
音響監督:はたしょう二
音樂:池頼広
動畫製作:WIT STUDIO
「伊藤計劃 Project-Itoh」官網:project-itoh.com
龍幸伸《DAN DA DAN 膽大黨》第 15 期班長故事,個人認為是把之前作品出色的元素,結集而成再進化的重要一段。 (more…)
終於在香港亞洲電影節看到《藍色時期》真人電影版~!早在之前看到預告時已覺得無論選角及氣氛也不錯,加上有吉田玲子編劇,甚為期待,觀看後覺得整體感覺相當不錯~ (more…)
2024.10.13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 #劇透 第一次看時,是在台灣酒店裡用 laptop 看,螢幕較小音效較差,整體感覺失望居多,加上須看畢第三集(第一章)才能分享多點感想。剛剛在家關了燈、用較大的電腦螢幕配 headphone 專心看,連較微弱的背景環境聲效及音樂也能聽到更多層次,整體效果好了很多!Sakanaction 的 OP「怪獸」也有震動人心的感覺。(雖然還是…
修復電影就聽得多,原畫修復?沒甚麼特別吧?這次留意到的是,一直受到不少動畫迷推薦,混合色情暴力和實驗手法的動畫《悲傷的貝拉朵娜》,繼 8 年前動畫修復後,終於有人要動真格,要把消失了半世紀的原畫變回來! (more…)
美國紐約 MoMA x 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峯(Johnnie To)特別影展活動「Chaos and Order - The Way of Johnnie To」,除了播放他多部經典電影外,亦邀請了他出席數部電影的放映前及放映後的分享會,當中包括有《鎗火》、《放・逐》及《黑社會》及《黑社會以和為貴》等等。 其中《放・逐》一段映後對談之中,主持人問及關於杜 Sir…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