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一個創作者一生可能創作了十多套作品,不論動畫的、漫畫的、電影的、小說的各種不同的媒體,但當中探討的,可能也是同一個命題。
大友克洋探討的,可能是對力量的過份追求。
井上雄彥探討的,可能是人與人之間的牽絆。
杜琪峯探討的,可能是男人的浪漫。
基斯杜化路蘭探討的,可能是犧牲。
看了兩套伊藤計劃的作品,他在探討的,可能就是「人類自我意識之重要」。
故事簡介(博客來「內容簡介」摘錄):
二十一世紀初,地球歷經稱為「大災禍」的浩劫,「生府」取代政府,成為至高無上的主宰;「社會的所有成員都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給予最大尊重」為其中心主旨,人的身體不再屬於自己,成為珍貴的公共財產,藉由健康監控系統「WatchMe」與藥物精製系統達到某種類似烏托邦的完美世界。
霧慧敦、御冷彌迦、零下堂希安三名少女因年紀尚輕,還未在體內安裝 WatchMe;其中彌迦聰明過人,對當下的社會形態抱持強烈質疑,三名少女在她的主導下嘗試自殺。然而,這群少女的計劃最後失敗收場。主謀彌迦死去,敦與希安則以各自的方式融入了社會。
十三年後,昔日和彌迦一起選擇自殺的敦,成了 WHO(世界保健機構)螺旋監察事務局的上級監察官。所謂的螺旋監察官,目的原本是監視危險的遺傳基因操作,但現在卻打著「保護所有生命權」的旗號,過度擴張其活動領域。
先說明我還沒有看原著,因為正打算先看完了三部作品的劇場版,之後才看回小說版補完,那就不會因為受原著的印像影響了。
看著電影中那首席監察官說:「不要看我的樣子,我已 72 歲了。」
在未來,科技可令人類某程度上超越了生死,達成了一個所謂理想的烏托邦。可是那可能只能達致人類外殼的完美狀態,內裡人的意志則與此無關。人類的外在無論進步了多少,內在的進化總是走得最慢,就好像現在常說到互聯網和科技發展太快了,人類的心智根本未能配合。
當人類空有一個健康的軀殼,卻沒有人類最重要的「意志」,那是甚麼?
對了,就好像《屍者的帝國》出現的「屍者」。
華生要探求屍者的靈魂,這作為人類和屍者最大的分別,那就是那未知的 21 grams,那就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意志。
《<harmony/>》中,御冷彌迦談及的,或是「和諧程式」帶出的,也同樣是人類意志的獨特性。現在人類完全生活在烏托邦,沒有健康生活等問題要思考,有病有痛可能只是吃一兩粒「生府」提供的藥丸就可解決,人類因此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因為沒有外來負面問題影響。天天也是完美的一天的時候,心靈意志的磨練自然脆弱,所以當好像片中突然出現了所謂「殺人預告」,還指定要每位市民要殺死另一個人,自己的生命才得以保障,在這種巨變出現的時候,在烏托邦生活的脆弱心靈人們,自然無法承受如此恐怖的衝擊,有些更選擇自我了結生命。所以經常有一種說法,人類在大自然面臨死亡時,求生是本能,現代城市人對於這本能已漸漸淡化和扭曲了。
這身體、這乳房、這臀部、這子宮,全都是我的。
難道不是嗎?
我們的生命變為共有之物⋯⋯所以我們非•死•不•可。
這是御冷彌迦對市民的提問,更是對觀眾的提問。
這是一套談及「自殺」的作品,片中御冷彌迦好明顯是帶動起初那三人自殺計劃的人,敦和希安也同樣是附和著,可能只是朋輩身份認同的原因,究竟她們當時是否真的認同她的主張?御冷彌迦她自殺,有一部份原因相信是因為她個人成長背景(這部份不劇透啦),另外最主要的是她表現對 WatchMe 系統還有這所謂的烏托邦出現的制度之反抗。「生府」和 WatchMe 的等等的系統,帶給人類一個完美和諧的社會,可是現實的世界告訴我們,所謂「完美和諧」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因為人類必有自我獨特的意志,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因此而起。記得起初敦也說因為喝酒的問題用了「女孩子的魔法」去騙過 WatchMe 系統,這也是她的個人意志。
統一和諧,自我意志,兩者不能共存。
在設定上有不少的地方也是很有趣,可惜的是電影中的解說不多,相信是在原著小說內有詳細描寫吧。首先是出現了兩個完全不同世界觀的地方,一個是有「生府」和 WatchMe 管理的大城市,內裡出現的所有東西,無論是建築物(外牆上更有好像血管外型的東西)、衣服,還有那視覺系統的界面,色調全都是粉紅色的,還有當中出現方角的地方也不多,無論桌子或是車輛等等也是充滿著曲線。這令我想起在 Spike Jonze 的電影《her》。
那個同樣是未來科技發達的世界,色調也是充滿著粉紅色,記得當時的製作人員說他們選了這獨特的顏色,是因為想表現出一個和諧又令人舒服的未來世界,不知《<harmony/>》的設定是否也是因為這樣?(事後看了我思空間的補完,原來真是這樣)另外一個就是比較近似現在的世界,那裡的人拒絕不必要的科技進化,不接受 WatchMe 的控制,生老病死聽天由命,和高科技城市作一個強烈的對比,可惜這部份也描述不多。個人最有興趣的,就是「生府」和 WatchMe 系統的描寫,希望原著小說可解決到我的問題。
另外那視覺系統的界面,每當看到人或物的時候,系統自然就會找到相關的資料,其中最有趣的是上面除了顯示人物的基本資料如姓名年齡等等,也會顯示出那人的「社會評價(Social Aptitude Score)」。例如我留意到普通人是大概 50 分左右,而在一位在地鐵讓座的女生則有 60 多分,事後知道她是一些知名人士(可是我也有幻想過我的眼前不斷出現這些資料其實很煩)。這些有趣的設定反而令我覺得更吸引,可惜在電影中也最沒有太多的解說,還是留待之後看原著小說吧。
第三點是作品出現了一種電腦語言「etml 1.2」,全名是「Emotion-in-Text Markup Language」,是以 html/xml 作為參考,再在原著小說創作出來。作品的名稱 < harmony/ > 也是由 html coding 而來(我只知很片面的 orz),在 html 的世界簡單就是用 <⋯⋯> 去分開不同的部份,例如:
< body >
紙本分格好看嗎?
< /body >
又或是例如用 < strong > 表現出強調的字句:
< strong > 紙本分格很有趣!< /strong >
找查資料,在原著小說中這 etml 是會在文字之間寫出來(來自原著書本介紹):
<?Emotion-in-Text Markup Language:version=1.2:encoding=EMO-590378?>
<!DOCTYPE etml PUBLIC :-//WENC//DTD ETML 1.2 transitional//EN>
<etml:lang=ja>
<body>
01
我現在要說的是
<declaration:calculation>
<pls:失敗者的故事>
<pls:逃脫者的故事>
<eql:也就是我>
</declaration>
有些時候也會用作表現人類各種的情緒:
<declaration:anger>
<「我們都不知道人生的谷底是怎様。
為了能讓我們在不知人生谷底長怎樣的情況下活下去,
一切都早已安排好了。」>
</declaration>
所以片名「 < harmony/ >」是一方面表達了「和諧程式」,同時那「/」也表達了完結的命題(但為何那個「/」會在後面?)。這個表現手法相當有趣,可惜在電影中也只是輕輕帶過,沒有詳談。不過也可以理解到這部份應是要文字表達才會較理想(但也相信是要懂 programming 的朋友才會看得津津有味吧哈哈)。
在動畫方面,坦白說是比較失望的。第一是某些鏡頭之中人物是用上了 3D 去處理的,某些鏡頭更是故意炫耀似的,可是效果感覺上和 2D 的地方不太能夠統一。另外在 2D 人物動作處理時,有些動作鏡頭出現了格數不足的情況,做成動作感覺不甚流暢。不過,我認為有一個最致命的問題,本片雖然改篇自小說,但現在呈現出來的感覺好像是在螢光幕上播放的小說似的,動作場面本身不多,有很多內容也是用談話去交待,一整套片 120 分鐘,有某些地方更是不斷的對白接對白,其實有點沉悶,可以想像這作品本身要改篇成動畫電影實在有頗高的難度。分鏡有趣的地方也不多,其中最吸引的就是敦和希安進餐那一幕,希安突如其來的行動,血花四濺,一氣呵成很震撼。此外要留意起初那鏡頭是圍繞著她們吃飯的桌子不斷轉,那其實在後段的分鏡也有互相呼應,頗有心思。
總的來說,本片的感覺雖然是故事和設定是比《屍者的帝國》更為完整(可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原著本身是完完全全伊藤計劃 100% 創作),可是動畫表現方面卻是《屍者的帝國》較佳,果然由不同製作公司和導演負責,確實有不同的化學作用。
主題曲同樣是由 EGOIST 主唱,《Ghost of a Smile》,同樣是很好聽:
《虐殺器官》上映無期,還有傳是將會變為真人電影,前途未卜。
不過依然期待(我先看回前兩套小說吧⋯⋯)。
<harmony/>
監督:なかむらたかし(中村考,《AKIRA》作畫監督、《寫真館》導演)
マイケル・アリアス(Michael Arias,《惡童》導演)
劇本: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演出及 CGI 監督:廣田裕介
角色設計及總作畫監督:田中孝弘
道具設計及作畫監督:竹内一義
機械設計及效果作畫監督:渡部浩二
色彩設計:成毛久美子
美術監督:狹田修、新林希文
編集:重村健吾
音樂:池頼広
錄音演出:名倉靖
音響設計:笠松広司
動畫製作:STUDIO 4℃
伊藤計劃 Project-Itoh 官網:project-itoh.com
伊藤計劃 twitter:twitter.com/PJ_Itoh
伊藤計劃個人 blog:d.hatena.ne.jp/Projectitoh
參考資料:
我思空間:cogitofoundation.blogspot.hk/2016/02/harmony-movie-additional.html
gaku-yomu.com/2015/03/24/775
www.books.com.tw/activity/2014/06/harmony/index.html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