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求知,無人能阻。
真理,無人能敵。
#少劇透
#集中在第一二期
記得中學上物理課時,李 Sir 經常提醒我們一句說話:
「總之!老虎蟹都記住 F=ma 啦!」
F > Force
m > Mass
a > Acceleration
這牛頓第二定律,成為了中四、五時理科學生唯一的真理。閒時同學也會說笑,遇上甚麼難題嗎?甚至與物理完全無關,彷彿也可用這定律化解。
打籃球怎樣可射得更準?用 F=ma 計啦!
怎樣追女仔?用 F=ma 計啦!(不明,但真係聽過)
作為一個初學物理的學生,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去質疑這絕對的牛頓第二定律。
這是我讀書時的感覺。
前人的研究記錄,成為後人的學說基礎。
漸漸,這成為了唯一的教義信條。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日文原書名中「チ」,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而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上帝創造萬物時定下的固定規律。
可是與此同時,一班「異端人士」卻持著完全相反的見解,那就是「地動說」(日心說)—— 地球與其他星體分別會有自轉和公轉運動,同時圍繞著太陽運行。
他們不是為反而反,而是經過不停的天體觀測、學習計算、與舊有理論相互對比,以強化自己理論的可信性。
「指甲被拔掉⋯⋯最困擾的是甚麼?」
當學術理論變成信仰核心的威脅,那才是教派最懼怕的地方。
「答案是⋯⋯劇痛。」
「C 教」教徒以上帝之名,打壓所有異見人士。若發現初犯者,警告恐嚇、暴力審問是基本步驟;萬一發現對方是再犯人士,那就極有機會判以死刑,犯事者將會被綁在木架上,當街示眾活活被燒死。
(呀,令人熟悉的感覺。)
本故事的主角們,就是一群如此愚蠢的傢伙。
「世界,真好混~」
本來應該能輕鬆過活的。
不惜犯足以致死的禁忌,為了甚麼?為了科學文明進步?探究星體移動背後的神秘面紗?
接近神?試圖了解神明旨意?
追求真理?
作品內其中一個有趣的描寫,經常提及研究者觀察星體移動軌跡一定時間後,反覆推敲當中依循的規則,會否就是世界的真理,並強調星體移動軌跡究竟是否「美」。
美感,可以是很主觀,但其實也可以有一定的客觀標準,例如繪畫攝影構圖等可依從「黃金比例」,人體比例也會有「頭身比例」概念等等,這一切皆可來自長年習慣,或大自然生成的長年定律,已根深蒂固植入人類 D.N.A. 當中⋯⋯以致最虛無的所謂「直覺」,其實就是來自長年觀察,融合自己經驗及知識,不經意跳過所有計算的步驟後,由起點直達終點結論的關聯感應思考方式。
所以對「美」或「不美」的直覺,可看成是人生的觀察力與經驗的結合體。
主角們覺得星體移動軌跡「不美」,如果直譯廣東話,可能就是——
「睇唔順眼」。
這因為他們對星體長年累月的觀察,加上不停繪圖鑽研,與及最重要的助力——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與記錄,這一切結合起來,成為了他們對感知真理的直覺。
可能就是對某些人、某些事看不過眼吧。可以是不公義的事情,但簡單點,就是與自己的直覺有所違背。
「比起這些⋯燃燒的理性!我的直覺,更想要相信地動說 !!」
除了忠於自己內心渴求,對真理充滿好奇的同時,我也感覺到主角們同時背負著前人冒死留下的一切資訊,希望擁有同一理念的知識份子能夠繼續研究,把辛辛苦苦研究得來的資料累積起來,傳遞到下一位手中(而「石箱」是傳承的代表性物件)。最終希望能向世人證明,他們相信的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
未來永動。
求知,無人能阻。
真理,無人能敵。
老實說,起初我看這套作品時,腦海中直接聯想到諫山創《進擊的巨人》,除了中世紀背景外,大家也對政治、宗教派系鬥爭有深入有趣的刻劃角度。除此之外,兩套作品的重心——「爭取自由」也成為主角們一直追求的東西,但兩者爭取的「自由」有點點不同,《進擊的巨人》內探討的是加害者與被害者本身,及其後代應否享有自由,或享有同等自由的權利;而《地》則關於應否打破世俗既定思想,追求學術研究自由,若觸及一生信仰時,那到底應追求「真理」,還是乖乖聽從現有宗教上位者的吩咐,安份守己。
當宗教、教義就是人生的全部,那應如何取捨?主角們就身先士卒示範了一次。
那果真是「我只示範一次」。
說回漫畫作品本身,第一期封面拉斐爾雙手拿著天文測量儀,頸部繫上麻繩,留意腳尖與地上的影子是分開的,這代表他已被吊在半空中了⋯⋯儘管如此,拉斐爾仍然流露出堅定不屈的眼神,已很久沒看過能這麼簡單有力地表達作品中心思想的封面插畫。
剛才提到作品與《進擊的巨人》相像的地方,兩位漫畫家畫功絕非頂級,人體比例奇怪(「不美」)或動作表現不自然等情況也不時出現,但他們對構圖及分鏡表現也具有特殊強烈的力量,往往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這也許就是藝術家最重要的武器 —— sense。
魚豊《地》更著重角色表情及分鏡的氣氛營造,相反動作處理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諫山創《進擊的巨人》動作分鏡 sense 是非常可觀,可惜畫力未能完全追上,這點容後分別再談)。如大家有閱讀過《地》也可能會留意到,魚豊在重要場面經常會強調角色的眼睛,甚至會有連續格數、跨頁或特寫處理,留意視線多向左面、左上方望去,依從揭頁閱讀方向。同時眼珠反照著角色四周的環境,以及天空上的一切。
被宇宙星體萬物所吸引、對知識及真理的渴求,雙眼好像黑洞般,希望把所有天文知識盡量吸收。
除了畫面外,漫畫作品中的對白同樣非常有力,金句處處。如之前所說,《地》及《進擊的巨人》兩者同樣給予我一個「作者強烈渴望發表自己內心話語」的慾望,那能量極大以致能透過漫畫作品傳遞到讀者心中。「有話要說」是創作很重要的基礎,那不單只依賴畫面或超展開劇情,而是確實承載著作者希望傳遞的重要訊息。
美,將會與真理交會。
「今天起,我將轉動地球。」
https://youtu.be/7Sm16it1N8k?si=KvOP5_CeSm1fiD0q 這是一班很喜歡繪畫及製作動畫的人,結集起來而製成的結晶品。 一面觀看一面慨嘆,真的有必要這麼細緻嗎? 作品一方面追求模仿真實空間的感覺,另一方面在人物的動作及表情處理上,帶著只屬於動畫空間內才存有的細節。 (more…)
https://youtu.be/ldLdilBkwVg?feature=shared 想像不到正片動畫裡,無論角色及背景也全以這鮮明的平面上色風格呈現~好新鮮好漂亮~特別是最後一鏡的街道~ 《日常》原作者あらゐけいいち(新井圭一)另一漫畫作品《CITY》將改編成動畫——《CITY THE ANIMATION》~導演由石立太一擔任,他當年是《日常》TV 動畫版副導演,後來成為《境界的彼方》及《紫羅蘭永恆花園》導演~而以上兩套動畫製作皆由京都動畫負責,《CITY THE ANIMATION》同時是京都動畫六年以來製作的全新動畫作品。 (more…)
https://youtu.be/sXS_K_H5q9s?feature=shared 梅津泰臣 x SHAFT! 原創劇場動畫《Virgin Punk》(ヴァージン・パンク),第一彈〈Clockwork Girl〉 將於 2025 年 6 月 27 日於日本上映。在早前公開的預告已能看到瘋狂的作畫質素!剛剛除了公佈最新視覺圖外,亦有更多角色設定圖及聲優名單~ (more…)
恐怖又帶點青春(BL)的日常系懸疑漫畫《光逝去的夏天》(作者:モクモクれん),在上年 5 月宣佈動畫化,昨天公開了新一張(有點奇怪)的 Key visual,而今天!在 AnimeJapan 活動中公佈了新 PV!!還更新了主要製作人員清單,配角聲優及 ED 曲目。7 月播放,等了差不多一年,要進入最後直路了!(漫畫快點再版吧) (more…)
今天去看了《WITCH WATCH 魔女守護者》TV 動畫(原作:篠原健太)第 1-3 集的先行特映會,整體來說改編質素很不錯!作為日式的魔女戀愛喜劇,吐槽節奏、漫才般的搞笑氣氛有好好地呈現,看場內觀眾反應也是笑得開懷,加上鮮明配色和聲優的活潑演繹,每周的輕鬆搞笑之選就非這部莫屬了!(還有 YOASOBI 主題曲加持) (more…)
《為你著迷》、《來唱卡拉 OK 吧!》半年體感如三秋的動畫 PV 終於要來了!預定今年 7 月播放,一定看爆推爆!!! (more…)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