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到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 Pixar 的專題展覽「彼思動畫30年:家+友‧加油!」。這已是 Pixar 第二次在同一地點舉行大型專題展,集中選取了約七至八部作品的概念源頭、製作過程影片與概念插畫稿等等。值得一提是他們也展出了不少角色造型雕塑,這其實是完成角色設定後,把 2D 概念畫轉化為 3D 模組的重要過程。因為製作了角色雕塑實物後,可能有些地方不適合 3D 化,或是和原先幻想的有所不同,因而可在雕塑微調,並作為製作 3D 模組的部門參考。 (more…)
剛剛《熱帶季風》開始了第二至四期的眾籌,拿著這本台灣出版的紀實漫畫刊物第一期,腦海裡正不斷搜尋紀實漫畫在香港的身影。 (more…)
新年時去老師家拜年,她說近來整理舊物,所以找出了一些舊書本,其中有 1987 年出版的《Dragon Ball 冒險 Special》特別合集本!《龍珠》漫畫在 1984 年開始運載,TV 動畫就在 1986 年開始播放,所以內裡包含了漫畫和動畫的早期內容,即是悟空最可愛的年代~ (more…)
看完了《鋼之鍊金術師》真人電影版,結論是,不是電影太差,只是原作太好。這電影版有了最基本的原素,可是卻鍊成不了作品該有的靈魂。 (more…)
我喜愛《晚安 Pung Pung》,喜歡作者淺野一二〇把平凡而殘酷的現實,用可愛的「雞」造型包裝,騙倒不少讀者打開這本回不了頭的漫畫。 「不管是誰,活著都是很辛苦的。只有這個宿命是一律平等,無論誰都逃不掉的。」 (more…)
《少年 JUMP》1968 年創刊,今年是五十週年的關係,除了有重要的「少年 JUMP 展 」Vol. 1~3 外,也在與日劇的合作呢!剛看了《Oh My JUMP!~少年 JUMP 拯救地球~》日劇的第一集,這可當作是看展覽前的預習。 (more…)
上個月在香港最多人討論的一個關於漫畫的話題,可能就是漫畫作者「一個人」的其中一個作品《一個關於藍海的故事》,內容大概是關於兩個漫畫家小明和大明,大明努力鍛練畫功,但發現畫功好的人大有人在,最後實現不了夢想。而小明「將重心放在內容,放棄了畫功」(原文),結果作品意外地受歡迎。雖然賺不了多少錢,可是總算實現了夢想。 (more…)
個人一直也很喜歡《亞人》漫畫,而期待已久的真人版電影由《跳躍大搜查線》、《PSYCHO-PASS》本廣克行執導,加上製作也有 Production I.G 的幫助,信心自然大增,看後果然沒有令人失望!個人認為最重要是製作團隊很清楚知道原著最吸引讀者的是甚麼,懂得抽取原著的精粹才是改編的王道! (more…)
上月的日本之行重點之一,就是到仙台參觀荒木飛呂彥原畫展「JOJO 展」,一次過觀看更多荒木老師的原畫真跡,實在是目不暇給。在觀看之時也不斷和同伴討論與猜度「他為何會這樣構圖?為何會這樣分格和落色?」當中不停出現的就是,「天啊!他是怎樣想出來的?」想不到回到香港不久,就看到這本「解迷之書」! (more…)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