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Feb 23rd, 2025

感想文

抄襲/參考/臨摹/致敬/二創

之前分享了古塔つみ(Cotoh Tsumi)的新聞,這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各種討論,所以在此也希望說說自己對此的看法。 首先,我相信這不是數學,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法律上若控告對方很多時最後也是商討和解。加上我相信如插畫師、攝影師、漫畫家、法律人士等人,不同身份對此也有不同觀點角度。所以下文全要是作為「讀者」的我之觀點出發,我認為到最後,最重要的還是對參與人士的觀感與印象。

東清彥親述《四葉妹妹!》動畫化的難度

《四葉妹妹!》的漫畫作者東清彥(あずまきよひこ)曾說過,《四葉妹妹!》要動畫化是相當之困難。 因動畫的製作成本與播放時間等等的限制,要有足夠質量表現到四葉與其他角色的生活細微動作與變化,實在十分困難和費功夫。動畫化時有時的節奏會很快速,甚至會斬掉了動畫製作組認為漫畫中不必要的東西,但《四葉妹妹!》正正就是依靠各種生活小動作建構而成,沒有了就不再是「小岩井四葉」了。

芥見下下《咒術迴戰》/ 漫畫的動作節奏

近來開始了看芥見下下《咒術迴戰》的漫畫,看至單行本第四期左右,概括來說設定與故事雖也有些其他同類作品的影子,但某些咒術細節設計別具用心,有些打鬥過程的想法也令人喜出望外。 早前奧浩哉曾在 twitter 說過,他覺得現在的漫畫比從前的「難閱讀」—— 不知道動作場面做甚麼,分鏡的連貫性與背景設置等等常有問題。他提到從前編輯定會提醒他,漫畫一定要易於閱讀。

突破、心之壁 𝄂 我的《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精神記錄

久等了。 庵野秀明總監督,《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終於在西曆 2021 年 8 月 13 日於 Amazon Prime Video 全球串流播放。至今我也看了兩次,之後再翻看片段觀看細節(這次串流播放最大優點!)。如之前所說,比起「看懂 EVA」,個人更偏向著重「看懂 EVA 和庵野秀明想說甚麼」,所以這裡不會出現甚麼「深度分析」、「十件 EVA 你所不知道的事」之類的東西,而是集中分享個人留意到、在意的有趣事物,與及觀看後的點點感想。

設定 —— 大場鶇/小畑健《DEATH NOTE》

大場鶇擔任原作,小畑健繪畫漫畫,兩位首次合作就創造了這經典之作《DEATH NOTE》(死亡筆記本)。其後《爆漫。》(爆漫王。)的高木秋人與真誠最高,根本是兩位創作者的寫照。藉著本文希望能夠分享兩位創作《DEATH NOTE》當中一些有趣的合作過程~

從湯德章認識「二二八事件」事件——一代英才死於威權槍管下,38 年白色恐怖戒嚴掀起序幕

第一次一個人去台灣,下榻在台北其中一間 hostel,對面有個蠻大的公園,叫「二二八和平公園」。座落在台北的中心位置,但從沒有人跟我說過這個公園在紀念的「二二八事件」是多麼重要的一個事件,甚至觀光資訊裡也很少看得到。直至 2019 年,看到台灣漫畫家蠢羊在網絡上分享了一個短篇漫畫——《湯德章》。

不被賞識的漫畫家 X 自學手繪動畫的導演 日本土炮動畫《音樂》一舉拿下國際動畫節大獎

上回介紹了超級認真又嚴謹的片淵須直導演,和是次會放映的兩部電影。今次來介紹另一部香港首播的動畫長片《音樂》。先旨聲明,我起初對這電影真的一無所知——片名「音樂」令人費解、畫風奇特(中性詞)、沒聽過的原作和導演,加上 7 年(!)的製作期讓人眉頭一皺難以理解⋯⋯(就是應該會畫得很漂亮?)

不經不覺被引導!鳥山明《龍珠 DRAGON BALL》漫畫分鏡分享

從前曾聽過有些不常看漫畫的朋友說:「我不懂看漫畫,上下左右的一格格,不知哪裡看起啦。」 記憶中,我小時候看鳥山明《龍珠》漫畫時,並沒有人教我看的,可是當年閱讀完全沒有難度,就好像 Bandai 的高達模型的說明書一樣,爸爸媽媽也讚我看得明白很厲害。小時候當然也曾相信過,可是長大了看多了,才知道這是鳥山明的分鏡說故事厲害,還有 Bandai 模型說明書的厲害。

冨樫義博的人物表情

村田雄介曾在《村田雄介的漫畫教室》一書中提及,冨樫老師是在他們漫畫家之間被譽為「最接近分鏡真理的男人」,但更令他佩服的是人物的表情描繪,村田老師認為這不僅是因為他有超高的描繪能力,也同時完全掌握了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與心情,才能繪畫出來的。

畫漫畫,很難嗎?——《爆漫王。愛藏版》

(文章刊登於台灣東立出版社網站,作品名稱等為台灣版本翻譯名稱)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小畑健的漫畫作品中,總是以「人類與非人類」為主角的配搭,例如《傀儡師左近》的人類木偶師橘左近與他的寶貝木偶右近;《棋魂》的棋士新手進藤光與寄居在木棋盤的幻之棋士藤原佐為;《死亡筆記本》的天才高校生夜神月與死神路克,還有連載中的《白金終局》平凡學生架橋明日與特級天使娜賽,而《爆漫王。》則是唯一以兩個人類為主角的(笑)。

屬於《EVANGELION》本身的「死海古卷」—— 誕生前的企劃書與創作記錄

庵野秀明監督的名作《NEON GENESIS EVANGELION》(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 年橫空降世,對迷霧般的劇情與人物關係的討論、超華麗的作畫與鷺巢詩郎獨特的管弦樂配曲、「綾波派」還是「明日香派」、碇源堂是否庵野對宮崎駿的形象幻想、以及原 TV 版 25、26 話的影像剪接衝擊與觀眾不滿,造成超巨大的社會現象。當年雖然網絡與社交媒體雖未普及但也討論不絕,不同的分析書本也相繼出現。TV 版亦曾在香港的亞視與有線電影相繼播放,回校同學間的話題也是「你看了最新一集沒有?」,令人懷疑這曾是中學與人生的必修科目。 那這核彈級的動畫出現前,庵野監督與製作團隊是怎樣構思這套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