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Nov 25th, 2024

偕志語《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

HK$130.00
暫無現貨
產品資訊
出版社: 慢工

奶奶稱呼我為「死者的孩子」

MAPATAY 是阿美族語的動詞「死」,加上「AY」之後就是「死者」,「wawa」則是「孩子」之意。「mapatayay no wawa」一詞來自作者記憶中阿嬤的聲音。

下面是一段可能發生的對話:
A:Cima kora wawa ?(那個小孩是誰?)
B:O sona ako!(我的孫子!)
A:Cima ko ngangan no mama ningra?(他的爸爸叫甚麼名字?)
B:Wawa ni 阿洲!(阿洲的小孩!)
A: Cima ci 阿洲?(誰是阿洲?)
B:Ora mapatayay a wawa!(那個死掉的小孩!——意指 B 的死掉的小孩)

作者過去不諳阿美語,回頭審視記憶時,其實只有能力辨識「mapatay」以及「wawa」兩個單詞。記憶中的聲音加上漢語邏輯(漢語已成了母語),便組裝成了「mapatayay no wawa」一詞。這個當時的誤會,成了日後回溯記憶的一個節點。

-

「爸爸也潛過那片海嗎?」
一場離家與返家的長路,一次關於身世與記憶的深潛

甫以《瘋人院之旅》、《來自清水的孩子》分別奪下 2021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慢工文化,常年耕耘多元原創圖像小說,亦擅長培育年輕創作者。慢工於今天(2 月 1 日)推出 2021 年首發作品《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該書由 1989 年出生的新人畫家偕志語歷時三年創作而成,以其私密的家族記憶為題,在如夢境般的意識漂流中,尋找當代都市原住民的認同,是一本極具詩意的散文式圖像小說。

《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的創作起點來自偕志語的個人生命經驗。偕志語的爸爸是原住民,媽媽是漢人,他從小出生、成長在新北三重,只有在逢年過節才會回到父親的家鄉花蓮豐濱。父親離世後,偕志語成了祖母口中的「死者的孩子」,父親對他來說,是神秘且陌生的存在,而即便從小就因深邃的五官被指認為原住民,他與父親的原生文化卻相當脫節,同時也缺乏認同。

機緣下,偕志語被安排到花蓮豐濱服兵役,開始追索關於父親的謎團:父親留下的軍旅日記、一場為父親帶來心臟病的童年高燒、父親佛教信仰與家族基督教信仰的衝突、父輩部落青年的勞力輸出⋯⋯並嘗試用圖像小說的方法表達。慢工文化找來同為原住民的作家馬翊航,及漫畫家曾耀慶,分別擔任腳本顧問與圖像指導,歷時兩年打磨,陪伴偕志語完成《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

本書文學性格強烈,灰黑色調渲染的陰鬱曖昧氣質,筆觸則如海洋般濕潤而深邃。主編黃珮珊表示,《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是一本相當赤裸的圖像小說,「雖然是私密的情感與記憶,但放在台灣的歷史脈絡下,反而更具公共性。」畢竟,這條充滿迷霧的尋父之路,同時也是作為都市原住民的偕志語,尋找自身原鄉的回返之路。

是回還是去?也許答案藏在海裡:回望家族、回憶、死亡,圖像小說《死者的孩子》

-

偕志語
生於 1989 年,成長於三重的都市原住民。台大戲劇系畢業,海筆子成員,曾從事劇場燈光、電影美術,2020 年末回到豐濱的小學擔任行政助理,重返陌生的故鄉。

-

《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
作者:偕志語
尺寸:150 x 210mm
頁數:112
印刷:全彩
釘裝:平裝
出版:慢工文化
出版日期:2021 年 2 月 1 日

儲存這個產品備用
Customer reviews
No reviews yet. Only signed-in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product can leave reviews. To leave a review, sign in
分享這產品給您的朋友們
偕志語《MAPAYTAYAY NO WAWA 死者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