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計劃《 < harmony/ > 》感想 —— 人類自我意識之重要

    很多人說,一個創作者一生可能創作了十多套作品,不論動畫的、漫畫的、電影的、小說的各種不同的媒體,但當中探討的,可能也是同一個命題。 大友克洋探討的,可能是對力量的過份追求。 井上雄彥探討的,可能是人與人之間的牽絆。 杜琪峯探討的,可能是男人的浪漫。 基斯杜化路蘭探討的,可能是犧牲。 看了兩套伊藤計劃的作品,他在探討的,可能就是「人類自我意識之重要」。

伊藤計劃《屍者的帝國》感想 —— 機器人與屍者

      先回顧一下故事的簡介:   十九世紀,由維克托‧法蘭肯斯坦博士開發的生物創造技術普及世界各地。這種將「靈素」­寫入死者體內而產生的新生命稱為「屍者」,被人類普遍用在勞動和軍事用途上。 倫敦大學的醫學生約翰‧華生因為表現出色,被凡赫辛教授推薦加入直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秘­密情報機關,成為一名間諜。他接受上司 M 的指令前往阿富汗內陸調查傳聞由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建立的「屍者的帝國」。他和負責記錄的助手星期五一起動身前往阿富汗。和阿列­克塞長談一夜的華生知道了最早的屍者「THE ONE」仍然活著,同時也見到人類夢寐以求的新型屍者的存在。 傳聞已經消失的「維克托筆記」中也記載著解開屍者之謎的關鍵。為了找到那份筆記,華生­踏上了他從未想像過的遙遠旅程……(來自 Neofilms 新映影片)  

只有兩年的創作生涯——伊藤計劃驚世作品動畫化

    一直想寫伊藤。 伊藤計劃,是一個名字,亦是一個計劃。 2009 年 3 月,日本科幻作家伊藤計劃 34 歲,因肺癌英年早逝。   這就是我。 這就是以我為名的計劃。 我想要住在你的身體。 藉由你的嘴巴,更進一步繼續說出想說的話。   小島秀夫與伊藤計劃 要說伊藤計劃,就不能不說 Metal Gear Solid(潛龍諜影)遊戲系列製作人小島秀夫。 時間回溯到 1998 年 3 月「東京電玩展 98 春」,小島秀夫初遇一位青年——他看著將在 9 月推出的 MGS 展示區,滿臉淚痕,那位 23 歲的青年就是後來的伊藤計劃。 自學生時代玩了小島秀夫的遊戲作品《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便非常沈迷,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MGSフリークス(freak)」。也因為非常的喜歡 MGS 遊戲(對預告片還寫了感想),還有寄出一些同人誌和 fans 的信件,漸漸的讓小島記住了這位瘋狂 fans。 《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的開頭片段: 當年的《Metal Gear Solid》遊戲官方預告:(還有更長的影片) 三年後,2001 年 9 月,konami 的員工跟小島說,這位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的遊戲迷因癌症住院了,小島破例截取了還在製作階段的 MGS2 遊戲畫面,帶去探病。伊藤說「在這款遊戲完成之前,我不會死」。 同年,剛動完大手術的伊藤,受小島邀請,以友人的身份扶著拐杖出席 MGS2 發表會。 2004 年,29 歲,伊藤開設個人 blog,寫寫影評和科幻評論,他在日本是個蠻著名的電影迷。 2007 年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