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進擊的巨人/ 相信漫畫 Fri, 07 Feb 2025 11:44:07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進擊的巨人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進擊的巨人/ 32 32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https://zbfghk.org/2025/01/29/graniph_attackontitan/ Tue, 28 Jan 2025 16:06:50 +0000 https://zbfghk.org/?p=21871 日本服裝品牌 graniph 與諫山創《進擊的巨人》合作的最新服裝系列!選取了漫畫版本的畫作及設定,有不少特別印刷及刺繡製作,當中最吸引我的絕對是漢吉及野獸巨人~其他服飾也相當不錯! 官方網頁:https://www.graniph.com/collection/collection_00493 相關文章!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2023 紙本分格 選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The post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日本服裝品牌 graniph 與諫山創《進擊的巨人》合作的最新服裝系列!選取了漫畫版本的畫作及設定,有不少特別印刷及刺繡製作,當中最吸引我的絕對是漢吉及野獸巨人~其他服飾也相當不錯!

官方網頁:
https://www.graniph.com/collection/collection_00493


The post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https://zbfghk.org/2025/01/21/attackontitan_movie/ Mon, 20 Jan 2025 19:56:21 +0000 https://zbfghk.org/?p=21777 走出戲院後最強烈的感覺 —— 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無論畫面構圖、畫質、編排、聲效等元素,也是為了在電影院播放而設計,開首地鳴時巨人們踏遍森林城鎮,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到逃走時兩小孩驚慌表情,以至臨死前被巨足壓破的頭顱,就算在 TV 版看了一次,但在大銀幕上觀看完全的震撼完全是兩回事。尾段發動總攻擊時,最後由艾爾敏 > 兵長里維 > 米卡莎一口氣殺入敵陣,重點當然有今井有文出色原畫,看多少次也只覺暢快無比。 當年番外篇漫畫中,艾倫他們也是入電影院觀看的,而艾倫說「能夠和你們(艾爾敏、米卡莎)一起看電影,感到很開心」,正正表達了我的感受,很高興製作組將此製成小動畫放在片尾作彩蛋~ 再一次縱觀整個故事發展脈絡及世界觀,除了為人讚嘆的伏線鋪陳,最令我佩服的是諫山創能為各個主要角色或陣營,都能悉心安排了他們的立場及行動目的,就算到了牆外的世界出現,某些角色出現勢力對調變化時,依然能與該角色內心性格緊扣,這點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坦白說,未必會人人也喜歡此作,甚至推出連載結局時反應評價不一,幸好在單行本甚至動畫版推出時也加上了不同程度補筆及修正,令作品整體完成度更高。 對這個時代來說,《進擊的巨人》絕對是一套偉大的作品。 再次感謝諫山創。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相關文章!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2023 紙本分格 選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原作:林田球《異獸魔都 Dorohedoro》TV 動畫第二季新消息!

The post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走出戲院後最強烈的感覺 ——

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無論畫面構圖、畫質、編排、聲效等元素,也是為了在電影院播放而設計,開首地鳴時巨人們踏遍森林城鎮,場面宏大,氣勢磅礴!到逃走時兩小孩驚慌表情,以至臨死前被巨足壓破的頭顱,就算在 TV 版看了一次,但在大銀幕上觀看完全的震撼完全是兩回事。尾段發動總攻擊時,最後由艾爾敏 > 兵長里維 > 米卡莎一口氣殺入敵陣,重點當然有今井有文出色原畫,看多少次也只覺暢快無比。

當年番外篇漫畫中,艾倫他們也是入電影院觀看的,而艾倫說「能夠和你們(艾爾敏、米卡莎)一起看電影,感到很開心」,正正表達了我的感受,很高興製作組將此製成小動畫放在片尾作彩蛋~

再一次縱觀整個故事發展脈絡及世界觀,除了為人讚嘆的伏線鋪陳,最令我佩服的是諫山創能為各個主要角色或陣營,都能悉心安排了他們的立場及行動目的,就算到了牆外的世界出現,某些角色出現勢力對調變化時,依然能與該角色內心性格緊扣,這點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坦白說,未必會人人也喜歡此作,甚至推出連載結局時反應評價不一,幸好在單行本甚至動畫版推出時也加上了不同程度補筆及修正,令作品整體完成度更高。

對這個時代來說,《進擊的巨人》絕對是一套偉大的作品。

再次感謝諫山創。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The post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動畫第六集——稲積君將的和紙定格動畫 https://zbfghk.org/2024/08/18/elusive_samurai/ Sun, 18 Aug 2024 07:58:43 +0000 https://zbfghk.org/?p=20477 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的 TV 動畫版在今年 7 月 6 日開播,第一集播放後憑著質素上乘的動畫,和「可愛」的主角樣貌,佔據了各大 social media 的版面。(補充:刻意在八歲的主角身上強調「變態感」,個人是不受落。) 動畫的第六集,主角北條時行想招攬頭戴狐面具的少年盜賊風間玄蕃加入麾下,並為打算出賣自己的玄蕃擋下了一次致命的攻擊。而這時切入了一段以剪紙呈現的動畫,是以第三身的角度,描述主角未曾背叛同伴的歷史。 剪紙動畫全長 28 秒,本以為是電腦製作的動畫,直到 twitter 上出現製作影片時,才發現這是無合成的單鏡頭 stop motion 動畫啊! |◤        ◥| Behind the scenes|◣         ◢|#逃げ上手の若君#StopMotion #コマ撮り https://t.co/Qo8F8GCGOW pic.twitter.com/5Vl0pDkDex — Kimimasa Inazumi (@kimitamasa) August 14, 2024 片段的分享者稲積君將,是木偶定格動畫電影《HIDARI》樣片的動畫師 / action creator,也是這段 28 秒定格動畫的導演、2DCG 預覽製作、攝影、調色、動畫師。 片段中可見每一張相片(=動畫中的一幀),都是由好幾層立起的剪紙構成,有遠有近。肉眼所見,製作成紙模的紙,都有點厚度,以便固定位置。但有些「站立面」比較小、無法獨自「站立」的,就需要以支架和魚絲吊起,想必現場是連呼吸也要超級謹慎吧!最後在背景投下氣氛的燈光,才能拍攝出具有景深效果、層次分明的精彩一格。 TVアニメ「逃げ上手の若君」第六回ペーパークラフト・ストップモーションパートをワタナベサオリ氏とともに制作しました🐦🐦 「時行の人生を俯瞰しつつ、玄蕃の心が変わるきっかけとなる」そんな大切なカットを任せてもらえて感無量です… pic.twitter.com/LWaQoJKkcD — Kimimasa Inazumi (@kimitamasa) August 10, 2024 負責這段動畫演出、設計的ワタナベサオリ,也在 X […]

The post 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動畫第六集——稲積君將的和紙定格動畫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的 TV 動畫版在今年 7 月 6 日開播,第一集播放後憑著質素上乘的動畫,和「可愛」的主角樣貌,佔據了各大 social media 的版面。(補充:刻意在八歲的主角身上強調「變態感」,個人是不受落。)

動畫的第六集,主角北條時行想招攬頭戴狐面具的少年盜賊風間玄蕃加入麾下,並為打算出賣自己的玄蕃擋下了一次致命的攻擊。而這時切入了一段以剪紙呈現的動畫,是以第三身的角度,描述主角未曾背叛同伴的歷史。

剪紙動畫全長 28 秒,本以為是電腦製作的動畫,直到 twitter 上出現製作影片時,才發現這是無合成的單鏡頭 stop motion 動畫啊!

片段的分享者稲積君將,是木偶定格動畫電影《HIDARI》樣片的動畫師 / action creator,也是這段 28 秒定格動畫的導演、2DCG 預覽製作、攝影、調色、動畫師。

片段中可見每一張相片(=動畫中的一幀),都是由好幾層立起的剪紙構成,有遠有近。肉眼所見,製作成紙模的紙,都有點厚度,以便固定位置。但有些「站立面」比較小、無法獨自「站立」的,就需要以支架和魚絲吊起,想必現場是連呼吸也要超級謹慎吧!最後在背景投下氣氛的燈光,才能拍攝出具有景深效果、層次分明的精彩一格。

負責這段動畫演出、設計的ワタナベサオリ,也在 X 分享了每一幀所使用的紙模的相片。紙模被分成好幾疊放在不同的膠 folder 中,有些在角落還附有號碼以作區別。看樣子紙模應是以 lazer cut 準確裁切的,還使用了帶有質感的和紙(也太細心!)

單是拍攝也用了 31 天,單純地攤平計算的話,一秒的動畫需時一天多才能完成。而且看 credit,稲積君將應該是以 2DCG 準備了預覽動畫,確定細節後才製作剪紙,而後再正式拍攝。雖然沒有後期修飾,但前期準備功夫應該非常多,例如是燈光投射方向,令魚絲在大多情況下沒有反光的考量,才能令這段影片看起來完成度那麼高~

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第六集
定格動畫片段的工作人員名單

演出、設計:ワタナベサオリ
燈光:川口卓宏
作畫調整:上甲トモヨシ
插畫:森田志穂
作畫:古村静香
資料數位化:川崎技花
剪紙製作:アトリエKOCKA(Atelier KOCKA)、ものづくり工房 Wark
動畫導演、2DCG 動畫師 & 預覽製作、剪輯資料製作、攝影、動畫、調色:稲積君將


翻查和過去的作品,稲積君將ワタナベサオリ川口卓宏,在 2018 年時亦曾合作為日本歷史悠久的石油公司出光興產,製作回顧企業歷史的剪紙定格動畫《The History of IDEMITSU》。

還有《進擊的巨人》TV 動畫版 Season 3 Part.1 ED,Linked Horizon《暁の鎮魂歌》MV,由於該 MV 動畫是 Blu-ray 初回限定版的特典,所以只能看到廣告⋯⋯(詳情


同場加映:木偶定格動畫電影《HIDARI》

剛才提到稲積君将是木偶定格動畫電影《HIDARI》樣片的動畫師 / action creator,這邊也說說這部有趣的定格動畫電影計劃。

木偶定格動畫電影《HIDARI》,是在 2023 年 4 月於 kickstarter 成功眾籌了 1500 萬円,預計會在 2025 年開始投入製作,最快 2028 年面世。

HIDARI,左甚五郎

Hidari 的名字來自「左甚五郎」(Jingoro Hidari)的姓氏「左」。相傳左甚五郎是江戶時代一位傳奇雕刻師,他所雕刻的動物栩栩如生,以致當時還有木雕們在晚上活動的故事流傳。而現時聲稱是「左甚五郎」的作品遍佈日本,包括德川家康的埋葬處日光東照宮的「眠り猫」雕像。

現時仍還未能證明「左甚五郎」的存在(也有傳是一群工匠所使用的筆名)。名字中的「左」也有不同的來源推測,有人說他是左撇子,有人說因為他的右臂被嫉妒的對手砍掉了,只餘下左臂。而《HIDARI》的故事是基於這些故事作為靈感,創作了一個原創的「左甚五郎」故事——

《HIDARI》的故事:傳奇的雕刻師「左甚五郎」,被同伴出賣,失去了雙親和右臂,他帶上機械手臂和同伴「睡貓」,踏上了復仇之旅,為求與仇人「犬丸」,決一死戰。

而製作團隊為呼應這位傳奇的雕刻師,使用了保留雕刻觸感和風格的木偶,並靠著定格動畫的魔法,賦予木偶們生命,就像傳說中「左甚五郎」所做的一樣。除此之外,團隊也活用了木材的特質,例如是以噴灑木碎替代濺血,貼切同時更為漂亮。

而木偶的面部雕刻,也參考了日本傳統表演藝術,能劇的面具製作,在不同的角度和光影下,實質沒有變化的面部也能呈現不同的表情效果。

太長氣,來看眾籌時公開的樣片(有中文字幕):

製作團隊名單,希望有天能在香港看到這部作品!

木偶製作:TECARAT,也是一間定格動畫公司,曾製作《ごん-GON,the LITTLE FOX-》、《ノーマン・ザ・スノーマン 〜北の国のオーロラ》(Norman the snowman)等。

動畫製作:dwarf studio,日本其中一間最大型的定格動畫製作公司,作品有《こまねこ》(Komaneko: The Curious Cat)、《リラックマとカオルさん》(輕鬆小熊與小薰)等。

Whatever Co.,導演川村真司有份創立的創意工作室,whatever 的團隊亦負責《HIDARI》的企劃原案、劇本、導演,全片的美術監督和宣傳的部分。

最後再來看看製作花絮!!


The post 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動畫第六集——稲積君將的和紙定格動畫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https://zbfghk.org/2024/05/13/hajime_isayama_fly/ Sun, 12 May 2024 16:01:00 +0000 https://zbfghk.org/?p=21799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套裝中最終話〈朝著那座山丘上的樹〉複製原稿,全部稿件以 1:1 彩色印刷,另一重點是底面印刷,完全是忠實還原~ 可能會有朋友問,原稿紙的底面除了污漬外會有甚麼?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紙本分格 zbfghk (@zbfghk) 除了一些黑色油墨、發黃的膠紙(應因為整格改了所以需要剪貼),還看到有人物的地方,大部份都有鉛筆草稿在稿紙底面。可見諫山創繪畫原稿時,先在原稿紙底面繪畫人物骨架、基本臉部及五官線條,再用燈箱在稿紙正面描線、落墨,以及後期貼網紙或其他加工程序。 小畑健曾在展覽圖錄中分享,因為擅長繪畫人物左邊臉(面向左),所以當分鏡處理上需要繪畫右邊臉時,他就先畫下角色左邊臉,再反轉使用燈箱描線,確保角色臉相不走樣,提高準確及精細度。 而在諫山創的原稿中(圖 1–3),可觀察到大部份的人物也是這樣處理(不論面向左或右)。當要繪畫角色的正面時(圖 4),他更會細心繪畫比例格線,確保五官是完全左右對稱,可見他的對角色臉部描繪十分執著。 另外,因為繪畫草稿時通常要瘋狂改動,如直接在原稿紙(正面)上畫草稿,重覆擦畫下,可能會浪費昂貴的專用原稿紙外(例如印了武內直子名字),在清稿描線時,可能會被狂亂的草稿線影響到最終原稿的完成度。 除了在底面繪畫左右反轉的草稿,也有漫畫家選擇在另一紙張上先畫草稿,再用燈箱描線。有時候大家在原畫展看到大師們的原稿真跡十分乾淨整潔,例如荒川弘在繪畫彩稿時,可見她畫草稿及使用燈箱描線的過程。 當然使用電繪的朋友會有很多更便利方法,但這卻更突顯了手繪原稿真跡之珍貴。 相關文章!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2023 紙本分格 選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The post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套裝中最終話〈朝著那座山丘上的樹〉複製原稿,全部稿件以 1:1 彩色印刷,另一重點是底面印刷,完全是忠實還原~

可能會有朋友問,原稿紙的底面除了污漬外會有甚麼?

除了一些黑色油墨、發黃的膠紙(應因為整格改了所以需要剪貼),還看到有人物的地方,大部份都有鉛筆草稿在稿紙底面。可見諫山創繪畫原稿時,先在原稿紙底面繪畫人物骨架、基本臉部及五官線條,再用燈箱在稿紙正面描線、落墨,以及後期貼網紙或其他加工程序。

小畑健曾在展覽圖錄中分享,因為擅長繪畫人物左邊臉(面向左),所以當分鏡處理上需要繪畫右邊臉時,他就先畫下角色左邊臉,再反轉使用燈箱描線,確保角色臉相不走樣,提高準確及精細度。

而在諫山創的原稿中(圖 1–3),可觀察到大部份的人物也是這樣處理(不論面向左或右)。當要繪畫角色的正面時(圖 4),他更會細心繪畫比例格線,確保五官是完全左右對稱,可見他的對角色臉部描繪十分執著。

另外,因為繪畫草稿時通常要瘋狂改動,如直接在原稿紙(正面)上畫草稿,重覆擦畫下,可能會浪費昂貴的專用原稿紙外(例如印了武內直子名字),在清稿描線時,可能會被狂亂的草稿線影響到最終原稿的完成度。

除了在底面繪畫左右反轉的草稿,也有漫畫家選擇在另一紙張上先畫草稿,再用燈箱描線。有時候大家在原畫展看到大師們的原稿真跡十分乾淨整潔,例如荒川弘在繪畫彩稿時,可見她畫草稿及使用燈箱描線的過程。

當然使用電繪的朋友會有很多更便利方法,但這卻更突顯了手繪原稿真跡之珍貴。


The post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作者與改篇作的關係 https://zbfghk.org/2024/01/30/1-2/ Mon, 29 Jan 2024 18:28:00 +0000 https://zbfghk.org/?p=19322 恆久討論話題——原作者與改篇作的關係 記得《THE FIRST SLAM DUNK》宣佈推出時,當出現「聲優全換」、「3D 畫面」等資訊時,也定會有網民大罵一波,縱使原作者井上雄彥本人親自擔任監督及作畫監督等要任,依然會有人高舉「還我童年」的旗幟(再說一次我不理解他欠你童年的甚麼)。 但當中曾出現過一個有趣的討論,大意是——《SLAM DUNK》是套出色的經典作品,這點無容置疑,但井上雄彥本身是一個漫畫家,動畫化這工作應該交給專業的動畫監督及動畫師出任。 當然,身為井上雄彥死忠,對於他能力及往績絕對信任,現在看過電影的觀眾相信心中自有定論。但這討論若延申至其他原作者及作品又會怎樣?究竟原作者與改篇作最理想的關係又應怎樣? 「作者已死」、「作品公開後自有自己的生命」大家定有聽過,原作者心目中自有一套 XXX、讀者心目中自有一套 XXX、出版社心目中自有一套 XXX、改編製作組心目中自有一套 XXX,閱讀理解人人不同,但我相信有一點一定會有共識—— 你為甚麼喜歡、為甚麼在意這套作品? 如果就近年例子來說,尾田榮一郎《ONE PIECE》及冨樫義博《幽☆遊☆白書》相繼在 Netflix 真人影集化,兩部作品普遍得到不少正面評價,當中前者有原作者積極參與(後者就不知了⋯⋯播放時也沒畫賀圖 XD)。單就我個人而言,兩套作品給我的感覺都很不一樣,《ONE PIECE》影集令我感到製作團隊也很喜歡原作,在改編時盡量保留到原作角色及故事核心,縱使出來某些地方個人不太喜歡,但整體來說是誠意心足的作品,感覺到製作團隊也是「為件事好」。相反後者我較覺得製作方只希望借用「幽☆遊☆白書」的軀殼拍一套動作片,動作處理出色,但就只是這樣而已。 但另一方面,如果改編出來的作品(動畫/真人),縱使偏離原作,卻得到新觀眾的支持喜歡,那又應怎麼評價? 「好看就行啦~不用管它像不像原作吧。」 「原作黨是這樣的啦~」 若出現這個情況,只想問問製作團隊,為何不做一套全新原創作品? 起初你們是為了甚麼而選擇改編這套作品?是因為原作及原作者極具人氣?很愛這套作品?還是發掘到原作可以加筆補充的空間非常大? 就第一點而言,主要考慮當然是商業計算,但若單純只有這個原因的話,一來為了收益,二來可避免由零開始製作原創作品;第二點就是傳教及無私的奉獻~加上相信這套作品一定會有很多人喜歡~ 而第三點個人認為是改篇作品最大的存在價值,亦不會抵觸到第一及第二點。 保留原作精神核心,故事大綱、重大事件及角色性格不變,如何在畫面分鏡、動作細節、配樂、演員、聲優等加以發揮,與原作者好好溝通,配合世界各地讀者的支持及包容。 就漫畫家蘆原妃名子輕生事件(自殺原因現時仍未明),日本參議員及漫畫家赤松健在 twitter 亦有發表意見,除了關注事件,其中一點說留意到近年由漫畫原作改編成動畫作品,甚至分鏡等也跟足原作,感覺上反對聲音相對地少。 沒錯,若動畫化首先會較少出現「角色像不像」的討論,加上動作大場面等若要真人化忠實還原,所花的時間、心力、金錢也是一個大問題。不過縱使盡量還原漫畫名場面,也會出現問題,例如當年《二十世紀少年》真人電影,導演及製作方無論在選角及電影分鏡也高度還原及參照漫畫原作,但整體出來的觀感卻平淡無味。 所以,我認為原作者與改篇作的關係,就在於溝通,如何保留作品靈魂之餘,引領大家從另一角度切入思考,以多角度描寫同一故事、角色及世界觀。 讓觀眾及讀者感受到他們是同一人。 如果做不到,不如先不要做,慢慢想清楚才動手。 若不幸出現原作者及改編方共同創作的魔改作品,令讀者感到被背叛,這對我來說才是最傷心的事⋯⋯不過經驗來說機會不大。 最後,淺野一二○ 亦在 twitter 提到,對於一個漫畫原作者,他的作品就是自己的生命,當中所創作的故事、角色,以及為它繪畫的畫作,對漫畫家本人而言,那重要程度往往比其他人想像的還要更高。 即使你對一個作者說「我看完你的作品了,抱歉我不喜歡。」 我相信,他可能覺得沒甚麼大不了。 若看了被魔改後的改篇作而說原作垃圾,原作者如大發雷霆也能理解吧。 「原創作品啊,要得到資金及相應支援很困難啊,改編一定會較方便。」 是啊,原創佳作就是如此珍貴。 # 附圖為原作者及讀者最佳關係的幻想圖# 進擊的巨人動畫版# 為個人心目中近年改編佳作 相關文章! 有今生無來世!《少年 JUMP》黃金期數復刻計劃! 永遠的黃金年代!週刊少年 JUMP […]

The post 原作者與改篇作的關係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恆久討論話題——
原作者與改篇作的關係

記得《THE FIRST SLAM DUNK》宣佈推出時,當出現「聲優全換」、「3D 畫面」等資訊時,也定會有網民大罵一波,縱使原作者井上雄彥本人親自擔任監督及作畫監督等要任,依然會有人高舉「還我童年」的旗幟(再說一次我不理解他欠你童年的甚麼)。

但當中曾出現過一個有趣的討論,大意是——《SLAM DUNK》是套出色的經典作品,這點無容置疑,但井上雄彥本身是一個漫畫家,動畫化這工作應該交給專業的動畫監督及動畫師出任。

當然,身為井上雄彥死忠,對於他能力及往績絕對信任,現在看過電影的觀眾相信心中自有定論。但這討論若延申至其他原作者及作品又會怎樣?究竟原作者與改篇作最理想的關係又應怎樣?

「作者已死」、「作品公開後自有自己的生命」大家定有聽過,原作者心目中自有一套 XXX、讀者心目中自有一套 XXX、出版社心目中自有一套 XXX、改編製作組心目中自有一套 XXX,閱讀理解人人不同,但我相信有一點一定會有共識——

你為甚麼喜歡、為甚麼在意這套作品?

如果就近年例子來說,尾田榮一郎《ONE PIECE》及冨樫義博《幽☆遊☆白書》相繼在 Netflix 真人影集化,兩部作品普遍得到不少正面評價,當中前者有原作者積極參與(後者就不知了⋯⋯播放時也沒畫賀圖 XD)。單就我個人而言,兩套作品給我的感覺都很不一樣,《ONE PIECE》影集令我感到製作團隊也很喜歡原作,在改編時盡量保留到原作角色及故事核心,縱使出來某些地方個人不太喜歡,但整體來說是誠意心足的作品,感覺到製作團隊也是「為件事好」。相反後者我較覺得製作方只希望借用「幽☆遊☆白書」的軀殼拍一套動作片,動作處理出色,但就只是這樣而已。

但另一方面,如果改編出來的作品(動畫/真人),縱使偏離原作,卻得到新觀眾的支持喜歡,那又應怎麼評價?

「好看就行啦~不用管它像不像原作吧。」

「原作黨是這樣的啦~」

若出現這個情況,只想問問製作團隊,為何不做一套全新原創作品?

起初你們是為了甚麼而選擇改編這套作品?是因為原作及原作者極具人氣?很愛這套作品?還是發掘到原作可以加筆補充的空間非常大?

就第一點而言,主要考慮當然是商業計算,但若單純只有這個原因的話,一來為了收益,二來可避免由零開始製作原創作品;第二點就是傳教及無私的奉獻~加上相信這套作品一定會有很多人喜歡~

而第三點個人認為是改篇作品最大的存在價值,亦不會抵觸到第一及第二點。

保留原作精神核心,故事大綱、重大事件及角色性格不變,如何在畫面分鏡、動作細節、配樂、演員、聲優等加以發揮,與原作者好好溝通,配合世界各地讀者的支持及包容。

就漫畫家蘆原妃名子輕生事件(自殺原因現時仍未明),日本參議員及漫畫家赤松健在 twitter 亦有發表意見,除了關注事件,其中一點說留意到近年由漫畫原作改編成動畫作品,甚至分鏡等也跟足原作,感覺上反對聲音相對地少。

沒錯,若動畫化首先會較少出現「角色像不像」的討論,加上動作大場面等若要真人化忠實還原,所花的時間、心力、金錢也是一個大問題。不過縱使盡量還原漫畫名場面,也會出現問題,例如當年《二十世紀少年》真人電影,導演及製作方無論在選角及電影分鏡也高度還原及參照漫畫原作,但整體出來的觀感卻平淡無味。

所以,我認為原作者與改篇作的關係,就在於溝通,如何保留作品靈魂之餘,引領大家從另一角度切入思考,以多角度描寫同一故事、角色及世界觀。

讓觀眾及讀者感受到他們是同一人。

如果做不到,不如先不要做,慢慢想清楚才動手。

若不幸出現原作者及改編方共同創作的魔改作品,令讀者感到被背叛,這對我來說才是最傷心的事⋯⋯不過經驗來說機會不大。

最後,淺野一二○ 亦在 twitter 提到,對於一個漫畫原作者,他的作品就是自己的生命,當中所創作的故事、角色,以及為它繪畫的畫作,對漫畫家本人而言,那重要程度往往比其他人想像的還要更高。

即使你對一個作者說「我看完你的作品了,抱歉我不喜歡。」

我相信,他可能覺得沒甚麼大不了。

若看了被魔改後的改篇作而說原作垃圾,原作者如大發雷霆也能理解吧。

「原創作品啊,要得到資金及相應支援很困難啊,改編一定會較方便。」

是啊,原創佳作就是如此珍貴。

# 附圖為原作者及讀者最佳關係的幻想圖
# 進擊的巨人動畫版
# 為個人心目中近年改編佳作


The post 原作者與改篇作的關係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2023 紙本分格 選 https://zbfghk.org/2024/01/02/1-4/ Tue, 02 Jan 2024 09:08:00 +0000 https://zbfghk.org/?p=19333 這幾天都在重溫 2023 年看過的漫畫、動畫,有些明顯沒甚麼印象了,有些卻是從年頭記到年尾~ 我們兩人各選了幾部今年最喜歡的作品!同樣喜歡該作的朋友,我們繼續一起推廣 ;還沒看過該作的,誠意推薦給你~ E 選: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雖然今年是出版 3-8期,但王者地位無可代替。每一期一出版,立即看,翻看,看完寫文,寫完再看,CQS。推薦給所有學生,課本上的一句,或許背後是幾代人用血肉生命換回來的。 💥 松本大洋《東京日日》本來就喜歡松本大洋,每部新作都能看到他顯而易見的新挑戰和進步。這部當然也不例外,寫同樣正值中年的辭職漫畫編輯,拿掉(彷彿)無限可能的閃爍年輕眼睛,卻仍能在現實中優美地低調熱血。在鎂光燈都聚焦於動畫化、改編真人劇的年代裡,把焦點抓回在那個沒日沒夜、孤獨地一筆筆畫出來的漫畫世界,顯得難能地樸素。那幾幕無聲的畫面,輕易地讓人一陣鼻酸,這是甚麼鬼功力?! 💥 簡莉穎/廢廢子《直到夜色溫柔》在台灣引起話題的一本完漫畫。原本是台灣劇作家簡莉穎的劇本,由廢廢子改編成漫畫,描繪九段不被主流婚戀市場接受的身體及性關係。整本漫畫初時看像短篇集,最後一話卻把零碎的故事整理成一部完整作品,非常厲害。看完不會像某些人以為滿腦子性,而是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即使我們都在追尋「普通」的愛。 💥 Guy Delisle《Hostage》在英國買回來的漫畫,《耶路撒冷小日子》作者的作品。故事描繪 2007 年「無國界醫生」組織人員 Christophe André 在車臣被綁架四個月的事件,4xx頁好厚好重,但沒想過這本「字典」都可以看到停不下來。最初以為主角被困那麼久,每天都對著同樣的幾面白牆,能畫什麼?但當人失去自由、將來、與人的聯繫時,每天就只餘下吃喝睡,和身邊極其微小卻可能是存活希望的小事⋯⋯這些小事愈是細細描繪,就愈顯得失去之物,無可取代。 K 選: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今年最震撼我心的漫畫作品,從頭到尾毫不花巧,直接用故事與分鏡決一勝負,每一個主角也有令人記憶深刻一幕,期待 2024 年的動畫版,撼動全世界! 💥 西尾維新/大暮維人《化物語》最意想不到的作品!由開首只為看大暮維人的畫,怎知作畫、角色與故事劇情結合得渾然天成,到最後結尾也沒有令人失望,整體化學作用之強大,成它正式成為我最喜愛的大暮維人作品。 💥 諫山創/MAPPA《進擊的巨人》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前篇/後篇」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何這東西不可在大銀幕上和大家一起欣賞?除了監督林祐一郎及 MAPPA 動畫師們萬二分的努力外,原作者諫山創高度投入參與,他沒有固步自封,虛心接受讀者的意見,為結尾加筆參與分鏡及劇本修正,令整部作品層次再提升,成為這年代的經典之作。 💥 井上雄彥《THE FIRST SLAM DUNK》只有井上雄彥才可以超越井上雄彥,示愛長文已寫過太多,希望將來有機會再看到你第二套動畫作品。 其他注目作品: 🕯️《BLUE GIANT》漫畫/動畫電影🕯️《葬送的芙莉蓮》漫畫/TV 動畫🕯️《GRIDMAN UNIVERSE》動畫電影🕯️《北極百貨的秋乃小姐》動畫電影/漫畫(?!)🕯️《Nier: Automata Ver1.1a》TV 動畫🕯️《機動戰士 Gundam 水星之魔女》TV […]

The post 2023 紙本分格 選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這幾天都在重溫 2023 年看過的漫畫、動畫,有些明顯沒甚麼印象了,有些卻是從年頭記到年尾~

我們兩人各選了幾部今年最喜歡的作品!同樣喜歡該作的朋友,我們繼續一起推廣 ;還沒看過該作的,誠意推薦給你~

E 選: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
雖然今年是出版 3-8期,但王者地位無可代替。每一期一出版,立即看,翻看,看完寫文,寫完再看,CQS。推薦給所有學生,課本上的一句,或許背後是幾代人用血肉生命換回來的。

💥 松本大洋《東京日日》
本來就喜歡松本大洋,每部新作都能看到他顯而易見的新挑戰和進步。這部當然也不例外,寫同樣正值中年的辭職漫畫編輯,拿掉(彷彿)無限可能的閃爍年輕眼睛,卻仍能在現實中優美地低調熱血。在鎂光燈都聚焦於動畫化、改編真人劇的年代裡,把焦點抓回在那個沒日沒夜、孤獨地一筆筆畫出來的漫畫世界,顯得難能地樸素。那幾幕無聲的畫面,輕易地讓人一陣鼻酸,這是甚麼鬼功力?!

💥 簡莉穎/廢廢子《直到夜色溫柔》
在台灣引起話題的一本完漫畫。原本是台灣劇作家簡莉穎的劇本,由廢廢子改編成漫畫,描繪九段不被主流婚戀市場接受的身體及性關係。整本漫畫初時看像短篇集,最後一話卻把零碎的故事整理成一部完整作品,非常厲害。看完不會像某些人以為滿腦子性,而是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即使我們都在追尋「普通」的愛。

💥 Guy Delisle《Hostage》
在英國買回來的漫畫,《耶路撒冷小日子》作者的作品。故事描繪 2007 年「無國界醫生」組織人員 Christophe André 在車臣被綁架四個月的事件,4xx頁好厚好重,但沒想過這本「字典」都可以看到停不下來。最初以為主角被困那麼久,每天都對著同樣的幾面白牆,能畫什麼?但當人失去自由、將來、與人的聯繫時,每天就只餘下吃喝睡,和身邊極其微小卻可能是存活希望的小事⋯⋯這些小事愈是細細描繪,就愈顯得失去之物,無可取代。


K 選: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
今年最震撼我心的漫畫作品,從頭到尾毫不花巧,直接用故事與分鏡決一勝負,每一個主角也有令人記憶深刻一幕,期待 2024 年的動畫版,撼動全世界!

💥 西尾維新/大暮維人《化物語》
最意想不到的作品!由開首只為看大暮維人的畫,怎知作畫、角色與故事劇情結合得渾然天成,到最後結尾也沒有令人失望,整體化學作用之強大,成它正式成為我最喜愛的大暮維人作品。

💥 諫山創/MAPPA《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前篇/後篇」
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何這東西不可在大銀幕上和大家一起欣賞?除了監督林祐一郎及 MAPPA 動畫師們萬二分的努力外,原作者諫山創高度投入參與,他沒有固步自封,虛心接受讀者的意見,為結尾加筆參與分鏡及劇本修正,令整部作品層次再提升,成為這年代的經典之作。

💥 井上雄彥《THE FIRST SLAM DUNK》
只有井上雄彥才可以超越井上雄彥,示愛長文已寫過太多,希望將來有機會再看到你第二套動畫作品。


其他注目作品:

🕯《BLUE GIANT》漫畫/動畫電影
🕯《葬送的芙莉蓮》漫畫/TV 動畫
🕯《GRIDMAN UNIVERSE》動畫電影
🕯《北極百貨的秋乃小姐》動畫電影/漫畫(?!)
🕯《Nier: Automata Ver1.1a》TV 動畫
🕯《機動戰士 Gundam 水星之魔女》TV 動畫
🕯《PLUTO 冥王》TV 動畫
🕯《ONE PIECE》真人影集
🕯《聽我的電波吧》真人劇集
💊 山口飛翔《藍色時期》漫畫
💊 裏那圭《GACHIAKUTA》 漫畫
💊 龍幸伸《DAN DA DAN》 漫畫
💊 許凱翔《HERRO 星塵野郎》漫畫
💊 平庫ワカ《我破碎的麻里子 My Broken Mariko》 漫畫
💊 新井すみこ《我在意的人原來不是男生》漫畫
💊 地主《躲在超市後門抽菸的兩人》漫畫

… and more!


The post 2023 紙本分格 選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https://zbfghk.org/2023/11/20/attackontitan-4/ Sun, 19 Nov 2023 18:31:00 +0000 https://zbfghk.org/?p=21827 原點 在 2018 年 NHK 特別訪問節目中,製作組到訪諫山創的故鄉大分縣日田市,與他一起回到從前居住的地方、走進小時候待過的房間。 他在十八歲前都一直住在這裡,但他因為在學時期無論讀書或運動的表現也不好,缺乏自我認同感,令他感到非常自卑⋯⋯所以他當時非常渴望離開,一直都想去到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地方,寄望這能給予自己一個機會改變自己。 與主持人走到附近的山嶺上,回望下面居住的地方,主持人看著這四面環山的盆地環境,想到與作品中人民被高高的城牆包圍著的感覺十分相似。諫山老師說從小時候他就一直看著這景觀長大,就算望向最遠方的盡頭也看不到地平線,不其然把這山中的世界就當作整個世界的全部,但他亦會幻想,山後的另一邊會否存在一些特別的東西。 《進擊的巨人》中,調查兵團離開家鄉,越過城牆後就會出現巨人,他想到這就像在殘酷社會中不能逃避的現實問題,必須要與它對抗。 「想要戰勝某種強烈的壓迫感,並從中得到解放。」 諫山創認為這就是作品由始至終的命題。 關於家鄉 由於大分縣日田市的地理環境是四面環山的盆地地形,水浸問題可以十分嚴重,而在 2017 年當地因連日暴雨而出現水浸及山泥傾瀉災害,為當地房屋及設施帶來不少損毀。於是諫山創在 2018 年特別在當地舉辦了小型展覽及安排簽名活動,一方面為當地居民打氣,二來亦可振興旅遊業,吸引了全國粉絲留意及支持(抽選形式參與),活動時他們更可近距離坐在諫山老師旁邊,一邊看著他簽繪,一邊對他訴說自己對作品的感想。 里維兵長銅像(日田站南廣場) 另外如之前介紹,諫山老師往後亦有在故鄉設立「進擊的巨人」相關的旅遊景點。2019 年為紀念漫畫原作十周年,在大山水壩前設立艾倫、艾爾敏及米卡莎的兒時銅像,他們面前的水壩高牆就如作品內的巨大城牆一樣。而剛剛在 2023 年 11 月 18 日,為紀念《進擊的巨人》TV 動畫播放十周年,他們在「田来原美しい森づくり公園」內,舉行植樹紀念儀式,在大樹下放置紀念碑,呼應作品結尾在艾倫他們故鄉大樹下某人的墓碑。除了原作者諫山創參與紀念儀式外,為艾倫聲演十年的聲優梶裕貴亦有參與。 大山水壩 田来原美しい森づくり公園 現在回想起來,在動畫 The Final Season Part OP(Sim「The Rumbling」),艾倫獨個兒在城牆上,彷彿優哉游哉、從容不迫地走過,後來大家當然也知道他背負著很沉重的一切一切,但看到那畫面令我記憶十分深刻。 他不是在牆外, 也不是在牆內, 而是在牆上。 我無論要走出去,或是留在裡面,一切也由我做主,「城牆」本身也聽命於我。 外面很危險?當下,本人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威脅。 「自我出生以來,在我眼前就一直是⋯一道煩人的城牆。火焰的水、結冰的大地、砂的雪地,外面的世界一定是這座城牆內的好幾倍大! 凡是看過那些的人⋯將是這世界上⋯最自由的人。 這就是⋯自由啊!」 相關文章!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WIT […]

The post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點

在 2018 年 NHK 特別訪問節目中,製作組到訪諫山創的故鄉大分縣日田市,與他一起回到從前居住的地方、走進小時候待過的房間。

他在十八歲前都一直住在這裡,但他因為在學時期無論讀書或運動的表現也不好,缺乏自我認同感,令他感到非常自卑⋯⋯所以他當時非常渴望離開,一直都想去到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地方,寄望這能給予自己一個機會改變自己。

與主持人走到附近的山嶺上,回望下面居住的地方,主持人看著這四面環山的盆地環境,想到與作品中人民被高高的城牆包圍著的感覺十分相似。諫山老師說從小時候他就一直看著這景觀長大,就算望向最遠方的盡頭也看不到地平線,不其然把這山中的世界就當作整個世界的全部,但他亦會幻想,山後的另一邊會否存在一些特別的東西。

《進擊的巨人》中,調查兵團離開家鄉,越過城牆後就會出現巨人,他想到這就像在殘酷社會中不能逃避的現實問題,必須要與它對抗。

「想要戰勝某種強烈的壓迫感,並從中得到解放。」

諫山創認為這就是作品由始至終的命題。


關於家鄉

由於大分縣日田市的地理環境是四面環山的盆地地形,水浸問題可以十分嚴重,而在 2017 年當地因連日暴雨而出現水浸及山泥傾瀉災害,為當地房屋及設施帶來不少損毀。於是諫山創在 2018 年特別在當地舉辦了小型展覽及安排簽名活動,一方面為當地居民打氣,二來亦可振興旅遊業,吸引了全國粉絲留意及支持(抽選形式參與),活動時他們更可近距離坐在諫山老師旁邊,一邊看著他簽繪,一邊對他訴說自己對作品的感想。

里維兵長銅像(日田站南廣場)

另外如之前介紹,諫山老師往後亦有在故鄉設立「進擊的巨人」相關的旅遊景點。2019 年為紀念漫畫原作十周年,在大山水壩前設立艾倫、艾爾敏及米卡莎的兒時銅像,他們面前的水壩高牆就如作品內的巨大城牆一樣。而剛剛在 2023 年 11 月 18 日,為紀念《進擊的巨人》TV 動畫播放十周年,他們在「田来原美しい森づくり公園」內,舉行植樹紀念儀式,在大樹下放置紀念碑,呼應作品結尾在艾倫他們故鄉大樹下某人的墓碑。除了原作者諫山創參與紀念儀式外,為艾倫聲演十年的聲優梶裕貴亦有參與。

大山水壩

田来原美しい森づくり公園


現在回想起來,在動畫 The Final Season Part OP(Sim「The Rumbling」),艾倫獨個兒在城牆上,彷彿優哉游哉、從容不迫地走過,後來大家當然也知道他背負著很沉重的一切一切,但看到那畫面令我記憶十分深刻。

他不是在牆外,

也不是在牆內,

而是在牆上。

我無論要走出去,或是留在裡面,一切也由我做主,「城牆」本身也聽命於我。

外面很危險?當下,本人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威脅。

「自我出生以來,在我眼前就一直是⋯一道煩人的城牆。火焰的水、結冰的大地、砂的雪地,外面的世界一定是這座城牆內的好幾倍大!

凡是看過那些的人⋯將是這世界上⋯最自由的人。

這就是⋯自由啊!」


The post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https://zbfghk.org/2023/11/06/attackontitan/ Sun, 05 Nov 2023 17:31: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503 #輕微劇透 客觀來說,這是近年最重要的一套因動畫推出而令作品大紅的漫畫作品,同時絕對能成為長篇漫畫改編成動畫的重要教科書。 雖然直至第三季 WIT STUDIO 因為種種問題而停止製作,但世界各地忠實支持者們一直沒有放棄,MAPPA 決定肩負起這個重擔,並得到 WIT STUDIO 在製作素材上大力支援,最終得以實現第四季動畫製作。製作團隊需要變換,因應原作中故事走向而配合調子轉變,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原作者諫山創之前動畫改編上也有大大小小的參與,如之前介紹這次完結篇「後篇」更參與部份劇本創作及修正,暫時觀察得到主要修改部份有兩處,包括是艾倫與阿爾敏對談,還有單行本最尾段追加頁數部份,兩者修改對故事並無巨大改動,主要集中梳理內容及補完細節,當中艾倫與阿爾敏的對談片段修改更重要,無論說話內容及前因後果也變得豐富,令觀眾能理解他們更多。 動畫製作方面,已經沒有甚麼好挑剔了吧(笑)。 最後的「天與地之戰」其中一段,安排在艾倫身上一排巨大骨幹上進行,閱讀原作漫畫時,老實說不太明白內裡某些動作場景編排⋯⋯諫山老師之前亦說繪畫這段漫畫時也感到十分吃力。在動畫中經過動畫師們精心製作,令整個戰役及細節更易理解,加上澤野弘之的激昂配樂,猶如「汪達與巨像」般在巨獸身上決一死戰。唯獨個人覺得節奏有點過快,當中調查兵團兩度處於劣勢,還未充份感受到那絕望感之時,救兵就已經殺到了⋯⋯不過相信因為內容過份豐富,有這處理也是能夠理解的。 還有!今井有文真的回來了!看到那段人物動作線條相當熟悉⋯⋯心想「真的嗎?」,直至出現那標誌性的立體機動裝置螺旋鋼索!片末製作名單上看到今井有文的名字,很高興他可以回來陪伴兵長及這套作品走到最後。 感謝 WIT STUDIO,開啟動畫改篇作重要一頁。 感謝 MAPPA,背負著沉重巨大的壓力,盡力完成這極艱巨任務。 感謝諫山創,創作了「進擊的巨人」豐富世界觀及一眾角色,且一直沒有放棄與讀者溝通。通過修正細節令作品故事更豐富,同時沒有背棄自己創作初時的核心。 辛苦你們了。 「能夠跟你們一起看電影,覺得很開心。」 #最後說點搞笑的#最尾那段加筆#那破爛建築物加廢墟#我以為到了nier的世界#石川由依無縫接軌 相關文章!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2023 紙本分格 選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原作:林田球《異獸魔都 Dorohedoro》TV 動畫第二季新消息! 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動畫第六集——稲積君將的和紙定格動畫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The post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客觀來說,這是近年最重要的一套因動畫推出而令作品大紅的漫畫作品,同時絕對能成為長篇漫畫改編成動畫的重要教科書。

雖然直至第三季 WIT STUDIO 因為種種問題而停止製作,但世界各地忠實支持者們一直沒有放棄,MAPPA 決定肩負起這個重擔,並得到 WIT STUDIO 在製作素材上大力支援,最終得以實現第四季動畫製作。製作團隊需要變換,因應原作中故事走向而配合調子轉變,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原作者諫山創之前動畫改編上也有大大小小的參與,如之前介紹這次完結篇「後篇」更參與部份劇本創作及修正,暫時觀察得到主要修改部份有兩處,包括是艾倫與阿爾敏對談,還有單行本最尾段追加頁數部份,兩者修改對故事並無巨大改動,主要集中梳理內容及補完細節,當中艾倫與阿爾敏的對談片段修改更重要,無論說話內容及前因後果也變得豐富,令觀眾能理解他們更多。

動畫製作方面,已經沒有甚麼好挑剔了吧(笑)。

最後的「天與地之戰」其中一段,安排在艾倫身上一排巨大骨幹上進行,閱讀原作漫畫時,老實說不太明白內裡某些動作場景編排⋯⋯諫山老師之前亦說繪畫這段漫畫時也感到十分吃力。在動畫中經過動畫師們精心製作,令整個戰役及細節更易理解,加上澤野弘之的激昂配樂,猶如「汪達與巨像」般在巨獸身上決一死戰。唯獨個人覺得節奏有點過快,當中調查兵團兩度處於劣勢,還未充份感受到那絕望感之時,救兵就已經殺到了⋯⋯不過相信因為內容過份豐富,有這處理也是能夠理解的。

還有!今井有文真的回來了!看到那段人物動作線條相當熟悉⋯⋯心想「真的嗎?」,直至出現那標誌性的立體機動裝置螺旋鋼索!片末製作名單上看到今井有文的名字,很高興他可以回來陪伴兵長及這套作品走到最後。

感謝 WIT STUDIO,開啟動畫改篇作重要一頁。

感謝 MAPPA,背負著沉重巨大的壓力,盡力完成這極艱巨任務。

感謝諫山創,創作了「進擊的巨人」豐富世界觀及一眾角色,且一直沒有放棄與讀者溝通。通過修正細節令作品故事更豐富,同時沒有背棄自己創作初時的核心。

辛苦你們了。

「能夠跟你們一起看電影,覺得很開心。」


The post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https://zbfghk.org/2023/10/24/attackontitan-3/ Mon, 23 Oct 2023 18:02:00 +0000 https://zbfghk.org/?p=21824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曾訪問多位創作者、職人,以長時間深入採訪及對談見稱的 NHK 節目「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仕事の流儀」,最新製作了一集特別訪談(10 月 23 日晚上 10:45 播出),對象是《進擊的巨人》重要主角——艾倫.耶格(Eren Yeager/艾連.葉卡)。 沒錯,是以艾倫本人為受訪對象,而不是作者諫山創。 這集是以 SP 特別篇方式製作,亦是節目製作組首次以作品中虛構角色為主角而製作的一集節目。重點是由開始到現在,十年來一直負責聲演艾倫的聲優梶裕貴,除了負責聲演受訪者艾倫,大部份內容文案亦需要由他寫下。 他在個人 X(twitter)acc 分享參與這次企劃的感想,他聽到這提案時,起初感到害怕而拒絕了這邀請的。後來溝通時才知道,提出這瘋狂企劃的核心人物,原來就是作者諫山創本人。 如大部份人所想,對「進擊的巨人」認識最深入、對每個角色最了解的人,相信全世界就只有諫山創一個人吧?但諫山老師說希望在這次訪談中,能夠做到一點——把現實及虛幻的界線變得模糊,透過這十年來一直聲演艾倫的梶裕貴,能夠以他的思考角度及對角色的理解,消化再建構,說出艾倫他這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作為艾倫最親近的人,他知道這件事只有他才可以做到,於是接受了是次企劃。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寫下文案時,他想著艾倫、想著整部作品及世界觀,還有幻想諫山老師創作時的自我投射,傾注了十年來對這角色的一切複雜情感,化成這二十分鐘的幻之對談。 「能夠與艾倫.耶格相遇,是我的榮幸。」 超強的企劃。 #里維米卡莎艾阿爾敏亦有出現#相信是comment艾倫 相關文章!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2023 紙本分格 選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The post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曾訪問多位創作者、職人,以長時間深入採訪及對談見稱的 NHK 節目「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仕事の流儀」,最新製作了一集特別訪談(10 月 23 日晚上 10:45 播出),對象是《進擊的巨人》重要主角——艾倫.耶格(Eren Yeager/艾連.葉卡)。

沒錯,是以艾倫本人為受訪對象,而不是作者諫山創。

這集是以 SP 特別篇方式製作,亦是節目製作組首次以作品中虛構角色為主角而製作的一集節目。重點是由開始到現在,十年來一直負責聲演艾倫的聲優梶裕貴,除了負責聲演受訪者艾倫,大部份內容文案亦需要由他寫下。

他在個人 X(twitter)acc 分享參與這次企劃的感想,他聽到這提案時,起初感到害怕而拒絕了這邀請的。後來溝通時才知道,提出這瘋狂企劃的核心人物,原來就是作者諫山創本人。

如大部份人所想,對「進擊的巨人」認識最深入、對每個角色最了解的人,相信全世界就只有諫山創一個人吧?但諫山老師說希望在這次訪談中,能夠做到一點——把現實及虛幻的界線變得模糊,透過這十年來一直聲演艾倫的梶裕貴,能夠以他的思考角度及對角色的理解,消化再建構,說出艾倫他這十年來的心路歷程。

作為艾倫最親近的人,他知道這件事只有他才可以做到,於是接受了是次企劃。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寫下文案時,他想著艾倫、想著整部作品及世界觀,還有幻想諫山老師創作時的自我投射,傾注了十年來對這角色的一切複雜情感,化成這二十分鐘的幻之對談。

「能夠與艾倫.耶格相遇,是我的榮幸。」

超強的企劃。


The post 究竟艾倫.耶格在想甚麼?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https://zbfghk.org/2022/09/12/chi/ Mon, 12 Sep 2022 12:26: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191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少劇透#集中在第一二期 記得中學上物理課時,李 Sir 經常提醒我們一句說話: 「總之!老虎蟹都記住 F=ma 啦!」 F > Forcem > Massa > Acceleration 這牛頓第二定律,成為了中四、五時理科學生唯一的真理。閒時同學也會說笑,遇上甚麼難題嗎?甚至與物理完全無關,彷彿也可用這定律化解。 打籃球怎樣可射得更準?用 F=ma 計啦! 怎樣追女仔?用 F=ma 計啦!(不明,但真係聽過) 作為一個初學物理的學生,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去質疑這絕對的牛頓第二定律。 這是我讀書時的感覺。 前人的研究記錄,成為後人的學說基礎。 漸漸,這成為了唯一的教義信條。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日文原書名中「チ」,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而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求知,無人能阻。
真理,無人能敵。

記得中學上物理課時,李 Sir 經常提醒我們一句說話:

「總之!老虎蟹都記住 F=ma 啦!」

F > Force
m > Mass
a > Acceleration

這牛頓第二定律,成為了中四、五時理科學生唯一的真理。閒時同學也會說笑,遇上甚麼難題嗎?甚至與物理完全無關,彷彿也可用這定律化解。

打籃球怎樣可射得更準?用 F=ma 計啦!

怎樣追女仔?用 F=ma 計啦!(不明,但真係聽過)

作為一個初學物理的學生,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去質疑這絕對的牛頓第二定律。

這是我讀書時的感覺。

前人的研究記錄,成為後人的學說基礎。

漸漸,這成為了唯一的教義信條。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日文原書名中「チ」,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而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上帝創造萬物時定下的固定規律。

可是與此同時,一班「異端人士」卻持著完全相反的見解,那就是「地動說」(日心說)—— 地球與其他星體分別會有自轉和公轉運動,同時圍繞著太陽運行。

他們不是為反而反,而是經過不停的天體觀測、學習計算、與舊有理論相互對比,以強化自己理論的可信性。

「指甲被拔掉⋯⋯最困擾的是甚麼?」

當學術理論變成信仰核心的威脅,那才是教派最懼怕的地方。

「答案是⋯⋯劇痛。」

「C 教」教徒以上帝之名,打壓所有異見人士。若發現初犯者,警告恐嚇、暴力審問是基本步驟;萬一發現對方是再犯人士,那就極有機會判以死刑,犯事者將會被綁在木架上,當街示眾活活被燒死。

(呀,令人熟悉的感覺。)

本故事的主角們,就是一群如此愚蠢的傢伙。

「世界,真好混~」

本來應該能輕鬆過活的。

不惜犯足以致死的禁忌,為了甚麼?為了科學文明進步?探究星體移動背後的神秘面紗?

接近神?試圖了解神明旨意?

追求真理?

作品內其中一個有趣的描寫,經常提及研究者觀察星體移動軌跡一定時間後,反覆推敲當中依循的規則,會否就是世界的真理,並強調星體移動軌跡究竟是否「美」。

美感,可以是很主觀,但其實也可以有一定的客觀標準,例如繪畫攝影構圖等可依從「黃金比例」,人體比例也會有「頭身比例」概念等等,這一切皆可來自長年習慣,或大自然生成的長年定律,已根深蒂固植入人類 D.N.A. 當中⋯⋯以致最虛無的所謂「直覺」,其實就是來自長年觀察,融合自己經驗及知識,不經意跳過所有計算的步驟後,由起點直達終點結論的關聯感應思考方式。

所以對「美」或「不美」的直覺,可看成是人生的觀察力與經驗的結合體。

主角們覺得星體移動軌跡「不美」,如果直譯廣東話,可能就是——

「睇唔順眼」。

這因為他們對星體長年累月的觀察,加上不停繪圖鑽研,與及最重要的助力——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與記錄,這一切結合起來,成為了他們對感知真理的直覺。

可能就是對某些人、某些事看不過眼吧。可以是不公義的事情,但簡單點,就是與自己的直覺有所違背。

「比起這些⋯燃燒的理性!我的直覺,更想要相信地動說 !!」

除了忠於自己內心渴求,對真理充滿好奇的同時,我也感覺到主角們同時背負著前人冒死留下的一切資訊,希望擁有同一理念的知識份子能夠繼續研究,把辛辛苦苦研究得來的資料累積起來,傳遞到下一位手中(而「石箱」是傳承的代表性物件)。最終希望能向世人證明,他們相信的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

未來永動。

求知,無人能阻。

真理,無人能敵。

amazarashi 『1.0』Music Video feat. チ。

老實說,起初我看這套作品時,腦海中直接聯想到諫山創《進擊的巨人》,除了中世紀背景外,大家也對政治、宗教派系鬥爭有深入有趣的刻劃角度。除此之外,兩套作品的重心——「爭取自由」也成為主角們一直追求的東西,但兩者爭取的「自由」有點點不同,《進擊的巨人》內探討的是加害者與被害者本身,及其後代應否享有自由,或享有同等自由的權利;而《地》則關於應否打破世俗既定思想,追求學術研究自由,若觸及一生信仰時,那到底應追求「真理」,還是乖乖聽從現有宗教上位者的吩咐,安份守己。

當宗教、教義就是人生的全部,那應如何取捨?主角們就身先士卒示範了一次。

那果真是「我只示範一次」。

說回漫畫作品本身,第一期封面拉斐爾雙手拿著天文測量儀,頸部繫上麻繩,留意腳尖與地上的影子是分開的,這代表他已被吊在半空中了⋯⋯儘管如此,拉斐爾仍然流露出堅定不屈的眼神,已很久沒看過能這麼簡單有力地表達作品中心思想的封面插畫。

剛才提到作品與《進擊的巨人》相像的地方,兩位漫畫家畫功絕非頂級,人體比例奇怪(「不美」)或動作表現不自然等情況也不時出現,但他們對構圖及分鏡表現也具有特殊強烈的力量,往往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這也許就是藝術家最重要的武器 —— sense。

魚豊《地》更著重角色表情及分鏡的氣氛營造,相反動作處理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諫山創《進擊的巨人》動作分鏡 sense 是非常可觀,可惜畫力未能完全追上,這點容後分別再談)。如大家有閱讀過《地》也可能會留意到,魚豊在重要場面經常會強調角色的眼睛,甚至會有連續格數、跨頁或特寫處理,留意視線多向左面、左上方望去,依從揭頁閱讀方向。同時眼珠反照著角色四周的環境,以及天空上的一切。

被宇宙星體萬物所吸引、對知識及真理的渴求,雙眼好像黑洞般,希望把所有天文知識盡量吸收。

除了畫面外,漫畫作品中的對白同樣非常有力,金句處處。如之前所說,《地》及《進擊的巨人》兩者同樣給予我一個「作者強烈渴望發表自己內心話語」的慾望,那能量極大以致能透過漫畫作品傳遞到讀者心中。「有話要說」是創作很重要的基礎,那不單只依賴畫面或超展開劇情,而是確實承載著作者希望傳遞的重要訊息。

美,將會與真理交會。

「今天起,我將轉動地球。」

amazarashi 『カシオピア係留所』Music Video feat. 「チ。」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抄襲/參考/臨摹/致敬/二創 https://zbfghk.org/2022/02/04/reference/ Fri, 04 Feb 2022 15:00: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848 之前分享了古塔つみ(Cotoh Tsumi)的新聞,這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各種討論,所以在此也希望說說自己對此的看法。 首先,我相信這不是數學,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法律上若控告對方很多時最後也是商討和解。加上我相信如插畫師、攝影師、漫畫家、法律人士等人,不同身份對此也有不同觀點角度。所以下文全要是作為「讀者」的我之觀點出發,我認為到最後,最重要的還是對參與人士的觀感與印象。 「抄襲」「參考」「臨摹」「致敬」「二創」 有些人說繪畫很多時就要參考其他實際物件啊、那事物本身存在這世界上啊我參考有甚麼問題。沒錯,繪畫要參考實際物件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情,這也是傳統的素描寫生。不過要注意,「放置一件實際物件,繪者坐下來對著繪畫」與「看著相片內放置一件實際物件,繪者對著相片參考繪畫」是不同的,因為拍照者本身已是創作者,他如何設置物件擺放的位置、光源、取鏡角度和最後剪裁 ,也是創作的一部份,這也構成一張平面作品內最重要的核心——構圖。 攝影我們大概先分成三個情況: 1)隨意拍攝 snapshot2)為特定目的擺放事物/模特兒/背景等拍攝的藝術作品3)商業攝影 1 可以沒甚麼設置,很隨性(當然可以有高手是做了很多設置在背後但盡量 tune down);2 和 3 相對上需花費更多創意、時間心力和金錢,例如概念構思、選擇模特兒、Styling、附加裝飾、背景物件設置、人物化妝、打燈光源、特效,以至剛才提到的重心構圖及後期 retouch 特效等等,也是創作者的心血,並不是所謂「按快門一下就行了」(in cantonese 「㩒嗰制啫」as u always heard of)。另外,1、2、3 也同時可作私人或公開用途,而 3 相信多是作公開用途。 以上想說的是,所謂「參考了相片」其實也有使用了該作品的元素,可以是參考構圖,可以是參考背景設置,可以是參考光源參考,又或是參考其他元素。說到底,會選擇那張相片作為取材,也是建基於對該作品的價值認同(如純粹參考物件也常有)。如果是這樣,客觀地給予該作品一個具體肯定也是個基本責任。 例如和月伸宏《浪客劍心》單行本中,會收錄作者本人寫下詳盡的主要角色創作概念(單行本最好的地方之一),比古清十郎自帶強風吹起的浮誇披風,原形來自 Todd Mcfarlane 主創的美國漫畫《SPAWN》主角紅色招牌披風。我也是因為這樣而認識了 Spawn,雖然認識不深但我很喜歡他們的畫,也因此買了不少 Cover art figure⋯⋯(媽的)(是很漂亮沒錯) 因此,作為讀者的身份,我每次看到比古大人的披風也會想起 Spawn,但不會對此反感,也不會覺得有抄襲,因為他已老實告訴我(讀者)他的創作過程,我會視之為「參考」。 而臨摹/描圖就如書法字、練習簿那樣,把相片放在底層再用燈箱描線(電繪就用半透明圖層之類),相信兒時有嘗試過抄漫畫圖的朋友也定會試過。這可說是接近不需練習,又能以最高速度達到最佳效果的繪畫方式。完成後拿走底層圖片後,頂層畫作就是你親筆繪畫的手稿,如不知道原圖的人,甚至會誤以為是你獨創的構圖手稿⋯⋯不過這也多是用作自 high 或練習之用罷了。 「致敬」的情況比較複雜,可以比喻成談戀愛時的「曖昧」狀態,有時希望對方知道、假定對方已能猜到一二、有時又怕做得太明顯而破壞了氣氛、有時又怕做得不夠明顯對方感受不到⋯⋯ 致敬時具體情況有兩個,其一是致敬對象本身已是行內、行外均人所共知的經典,就如大家常舉的例子——大友克洋《AKIRA》動畫版,金田與電單車打橫急煞一幕,不知有多少套動畫或漫畫致敬過了~因為對象本身已十分著名,所以前設已假定觀眾定會知道這是致敬;又例如山口飛翔《藍色時期》的漫畫版頭,漫畫的角色擺出各大歷史名畫的構圖動作,因為這已假定了大家知道此漫畫作品的背景,還有漫畫家本身也是修讀藝術的,所以也假定讀者知道這是致敬。其二是創作者 A 已在訪問或 Social Media 說過自己很喜歡創作者 B,所以往後即使在 A 的某些作品內出現了 B 作品的元素,也可假定粉絲們會知道這是致敬⋯⋯ 要做到哪一步因人而異,但當然也曾有情況——大家也假定了創作者 C […]

The post 抄襲/參考/臨摹/致敬/二創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之前分享了古塔つみ(Cotoh Tsumi)的新聞,這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各種討論,所以在此也希望說說自己對此的看法。

首先,我相信這不是數學,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法律上若控告對方很多時最後也是商討和解。加上我相信如插畫師、攝影師、漫畫家、法律人士等人,不同身份對此也有不同觀點角度。所以下文全要是作為「讀者」的我之觀點出發,我認為到最後,最重要的還是對參與人士的觀感與印象。

「抄襲」
「參考」
「臨摹」
「致敬」
「二創」

有些人說繪畫很多時就要參考其他實際物件啊、那事物本身存在這世界上啊我參考有甚麼問題。沒錯,繪畫要參考實際物件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情,這也是傳統的素描寫生。不過要注意,「放置一件實際物件,繪者坐下來對著繪畫」與「看著相片內放置一件實際物件,繪者對著相片參考繪畫」是不同的,因為拍照者本身已是創作者,他如何設置物件擺放的位置、光源、取鏡角度和最後剪裁 ,也是創作的一部份,這也構成一張平面作品內最重要的核心——構圖。

攝影我們大概先分成三個情況:

1)隨意拍攝 snapshot
2)為特定目的擺放事物/模特兒/背景等拍攝的藝術作品
3)商業攝影

1 可以沒甚麼設置,很隨性(當然可以有高手是做了很多設置在背後但盡量 tune down);2 和 3 相對上需花費更多創意、時間心力和金錢,例如概念構思、選擇模特兒、Styling、附加裝飾、背景物件設置、人物化妝、打燈光源、特效,以至剛才提到的重心構圖及後期 retouch 特效等等,也是創作者的心血,並不是所謂「按快門一下就行了」(in cantonese 「㩒嗰制啫」as u always heard of)。另外,1、2、3 也同時可作私人或公開用途,而 3 相信多是作公開用途。

以上想說的是,所謂「參考了相片」其實也有使用了該作品的元素,可以是參考構圖,可以是參考背景設置,可以是參考光源參考,又或是參考其他元素。說到底,會選擇那張相片作為取材,也是建基於對該作品的價值認同(如純粹參考物件也常有)。如果是這樣,客觀地給予該作品一個具體肯定也是個基本責任。

例如和月伸宏《浪客劍心》單行本中,會收錄作者本人寫下詳盡的主要角色創作概念(單行本最好的地方之一),比古清十郎自帶強風吹起的浮誇披風,原形來自 Todd Mcfarlane 主創的美國漫畫《SPAWN》主角紅色招牌披風。我也是因為這樣而認識了 Spawn,雖然認識不深但我很喜歡他們的畫,也因此買了不少 Cover art figure⋯⋯(媽的)(是很漂亮沒錯)

因此,作為讀者的身份,我每次看到比古大人的披風也會想起 Spawn,但不會對此反感,也不會覺得有抄襲,因為他已老實告訴我(讀者)他的創作過程,我會視之為「參考」。

和月伸宏《浪客劍心》比古清十郎
Todd Mcfarlane《SPAWN》/Cover by Greg Capullo

而臨摹/描圖就如書法字、練習簿那樣,把相片放在底層再用燈箱描線(電繪就用半透明圖層之類),相信兒時有嘗試過抄漫畫圖的朋友也定會試過。這可說是接近不需練習,又能以最高速度達到最佳效果的繪畫方式。完成後拿走底層圖片後,頂層畫作就是你親筆繪畫的手稿,如不知道原圖的人,甚至會誤以為是你獨創的構圖手稿⋯⋯不過這也多是用作自 high 或練習之用罷了。

「致敬」的情況比較複雜,可以比喻成談戀愛時的「曖昧」狀態,有時希望對方知道、假定對方已能猜到一二、有時又怕做得太明顯而破壞了氣氛、有時又怕做得不夠明顯對方感受不到⋯⋯

致敬時具體情況有兩個,其一是致敬對象本身已是行內、行外均人所共知的經典,就如大家常舉的例子——大友克洋《AKIRA》動畫版,金田與電單車打橫急煞一幕,不知有多少套動畫或漫畫致敬過了~因為對象本身已十分著名,所以前設已假定觀眾定會知道這是致敬;又例如山口飛翔《藍色時期》的漫畫版頭,漫畫的角色擺出各大歷史名畫的構圖動作,因為這已假定了大家知道此漫畫作品的背景,還有漫畫家本身也是修讀藝術的,所以也假定讀者知道這是致敬。其二是創作者 A 已在訪問或 Social Media 說過自己很喜歡創作者 B,所以往後即使在 A 的某些作品內出現了 B 作品的元素,也可假定粉絲們會知道這是致敬⋯⋯

AKIRA bike scene tribute
reference web

要做到哪一步因人而異,但當然也曾有情況——大家也假定了創作者 C 向較著名的創作者 D 的作品致敬(因為 D 比 C 出名很多),但後來 C 在訪問內竟說「沒留意 D 的作品」、「完全沒有致敬的意思」?所以說「致敬」可以十分複雜或曖昧⋯⋯也是高手的遊戲世界。同時「二創」也是近似,不過較接近 fans art 形式,或通常會明言二創的對象、作品,而且多數是近年出現的作品。最近的出色例子有 TAKUMI™ 的插畫,那就是「致敬」《最後的晚餐》,同時「二創」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Leonardo da Vinci《The Last Supper》
TAKUMI™

最後是「抄襲」,我個人認為,理論上只有一個情況是 100% 確認是抄襲——

創作者有抄襲的意圖,或創作時有抄襲的意識。

除此之外,也只會出現不同人有不同觀感的情況,沒有人可以有最終定論。

說回古塔つみ的情況,描圖的情況已接近是不爭的事實,左右鏡像倒轉常有,對象亦不只是相片,還有畫作。而最令我驚訝是牽涉畫作數量之多,以及明明有很多可以改變的空間,如簡單的姿勢或構圖,卻仍選擇和相片一樣,這是令我最難以理解的部份,好像沒有經過思考似的。我之前也有留意她的畫作,也喜歡她的用色,如上所說最終是個人觀感的問題,加上有意刪除其他創作者的留言或涉事圖片。如果覺得沒問題的話,那為何不保留?所以看到消息後是感到失望的。

應該說,我沒有資格批評她,但我不明白為何她會有這選擇。

古塔つみ插畫部份例子
對比討論影片:27:00

外露與深化的功夫

如果要數學化我個人的量度尺,那會是:

有三個以上相似的元素,對我來說那觀感就偏向抄襲。

例如是:

1)元素 A > 構圖一樣?那可能只是大家選擇一樣。

2)元素 B > 用色一樣?那可能是巧合。

3)元素 C > 小物件一樣?是巧合⋯⋯

元素 D > 細節和光源一樣?呀⋯⋯不會吧⋯⋯

這是我量度的方式。

臨摹/描圖,如只是自己練習,不對外發表也沒甚麼問題。不過她可是擁有twitter:11 萬、IG:29 萬 followers 的畫師,這些圖平時也會在她的 Social Media 發佈,也會放在畫集發售(目前已停止發貨)。有些網友會認為那雖是免費觀看,但也會令她的 like 數增長(呃 like),某程度也算商用,所以有網友感嘆這情況是不是為了追逐網上流量而衍生的問題,這點也值得大家深思。

作為讀者,最終最主要也是觀感問題;同時作為創作者的她,也要有面對大眾的自覺。

同一時間,你回想一下,你為何會覺得金政基厲害?

因為他不用起稿?甚麼東西也在腦內?是天才無誤?

我不知他是不是天才,但有幸看過他的畫作,加上最重要是他不時也有教授影片,內裡出現的不是那些招牌不起稿畫作,而是實實在在由人體結構出發,背景透視線一一解釋清楚,你就知道他是下了無法想像的苦功,不斷反覆練習研究才會有這成果。而繪畫的最基本練習——素描就是為此存在,先令你熟習繪畫工具,再觀察了解眼前事物的結構,畫多了蘋果那外形自然會印在腦內,就如畫師常畫的角色、臉形或是簡單手形,基本上是背書那樣似的。

所以看製作過程總是很有趣,也很重要。


漫畫和插畫,創作內容的多寡

再來是大家提到荒木飛呂彥、冨樫義博及井上雄彥的情況。

荒木老師與冨樫老師的情況較接近,同樣參照雜誌封面或硬照等等,如以上述的量度的方法,此舉也算有問題的,因為那些相片明顯模特兒動作與攝影師構圖剪裁也有花功夫(後期訪問中荒木老師有提及過參考雜誌,但不知冨樫老師有沒有),不過他們並非直接描圖,衣服和摺痕也不同。

而井上老師的情況有點點不同,參考那些本身是實際比賽相片,球員們並非針對鏡頭擺 pose,而攝影師就捕捉了那一刻。當然,攝影師選擇相片、構圖和裁剪也有他的功夫,但個人認為創意成份和問題嚴重性是較低的。

reference web
reference web

再來是當年的現實情況,數碼相機、智能電話未出現的時代,要找摸特兒 > 拍照 > 沖哂相片要不少時間,加上還要應付恐怖的週刊連載,所以是能理解。現在要自己拍照再畫相信也非常容易,我也不時自拍動作,作為工作上的參考。

不過,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上述三位大師使用相片的對象也是連載版頭,或是漫畫內的打球動作,但老老實實,大家對他們佩服的地方,會不會其實是令人驚喜的漫畫故事、吸引的角色性格設定、引人入勝的戰鬥模式?那些畫只是其中一小部份,而大家最喜歡、最在意的元素是他們原創的。(利申:冨樫老師空白版頭也定會看)

而相對來說,插畫的問題就是畫作沒有說故事編排,所謂「一張畫定勝負」,因此個人對此認知有分別。

以上很久之前其實已想分享,現在剛好有機會就順勢整理一下。

你要記得清楚,當初看到每張喜歡的畫作時,為何對之注目、為何對之讚嘆。

附圖為荒木飛呂彥為 2018 年「JOJO 冒險之波紋」大阪站展覽繪畫的主視覺圖,為了表現 DIO 沈思的面貌,參考了他的偶像——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在意大利佛羅倫斯主教堂(Florence Cathedral)的雕塑作品 Tomb of Lorenzo de Medici。

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在意大利佛羅倫斯主教堂(Florence Cathedral)的雕塑作品 Tomb of Lorenzo de Medici

The post 抄襲/參考/臨摹/致敬/二創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https://zbfghk.org/2022/01/11/attackontitan-2/ Tue, 11 Jan 2022 14:36:00 +0000 https://zbfghk.org/?p=21817 之前也曾有 WIT STUDIO 與 MAPPA 版的《進擊的巨人》的作畫討論與爭議,第一身最直接的感覺,相對WIT STUDIO 版極華麗的作畫,MAPPA 版更著重是作品整體的氣氛,現在看了 Part 2 第一集後更確定這個看法。 無論是 Part 1 或 Part 2,由一開始的主題曲、劇本、分鏡、配樂、作畫、調色、剪接節奏等等,如果要比喻的話,感覺上 MAPPA 版採用了近真人電影劇表現手法,強調巨人世界戰爭實感。可能因為 Final Season 故事多了槍炮出現,連巨人身上也有大炮裝備,就如新一集其中一幕,一方用大量長槍把裝有立體機動裝置的另一方射殺,「有槍你識飛都無用」,感覺較接近現實戰爭。 此外剪接節奏與配樂也帶出神奇之效,特別是文戲方面的氣氛營造,「萊納坐啊」一幕成為經典,好看是艾倫的從容不迫與萊納的恐懼,立場與勢力重新洗牌,「房間內兩人對話」與「房間外演說大會」片段 Cross-cutting(交叉剪接),加上配樂對觀眾的壓迫感,令大家知道這將有大事發生。第 70 話〈虛偽之人〉的文戲之前也曾推薦過,也十分出色。 調色方面,WIT STUDIO 製作的畫面對比度較高,加上今井有文等人華麗瘋狂作畫,整體畫面感覺更明亮及誇張。相反 MAPPA 採用了較為沉實的色調,Part 1 的黑夜大戰不用說,連有日光下的場面,畫面上也好像有一層薄薄的沙塵霧,顏色鮮艷度與對比度也因此被調低,彷似現實的鏡頭拍攝。還有兩者一大分別,是 MAPPA 版的巨人們是使用了 3D model 製作,那質感與打擊感手繪巨人也十分不同。另外也留意到,WIT STUDIO 版的人物繪畫多數也有(1)陰影、(2)皮膚色、(3)高光三層,而 MAPPA 版則多只有陰影和皮膚色兩層,這可能也是故意的。 頭三季明明主角團不停受到迫害、死傷無數,但畫面很明亮,他們也帥氣地飛來飛去。 第四季明明主角要反擊了,畫面卻很深沉灰暗,各人也經常愁眉深鎖(也可能因為人物設計繪畫上更接近漫畫原作,例如眉骨下的垂直黑線)。 這對比很有趣。 慢著,誰人才是主角? 再一次衷心感謝兩間動畫公司的用心製作。 all I ever wanted to do was […]

The post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之前也曾有 WIT STUDIO 與 MAPPA 版的《進擊的巨人》的作畫討論與爭議,第一身最直接的感覺,相對WIT STUDIO 版極華麗的作畫,MAPPA 版更著重是作品整體的氣氛,現在看了 Part 2 第一集後更確定這個看法。

無論是 Part 1 或 Part 2,由一開始的主題曲、劇本、分鏡、配樂、作畫、調色、剪接節奏等等,如果要比喻的話,感覺上 MAPPA 版採用了近真人電影劇表現手法,強調巨人世界戰爭實感。可能因為 Final Season 故事多了槍炮出現,連巨人身上也有大炮裝備,就如新一集其中一幕,一方用大量長槍把裝有立體機動裝置的另一方射殺,「有槍你識飛都無用」,感覺較接近現實戰爭。

此外剪接節奏與配樂也帶出神奇之效,特別是文戲方面的氣氛營造,「萊納坐啊」一幕成為經典,好看是艾倫的從容不迫與萊納的恐懼,立場與勢力重新洗牌,「房間內兩人對話」與「房間外演說大會」片段 Cross-cutting(交叉剪接),加上配樂對觀眾的壓迫感,令大家知道這將有大事發生。第 70 話〈虛偽之人〉的文戲之前也曾推薦過,也十分出色。

調色方面,WIT STUDIO 製作的畫面對比度較高,加上今井有文等人華麗瘋狂作畫,整體畫面感覺更明亮及誇張。相反 MAPPA 採用了較為沉實的色調,Part 1 的黑夜大戰不用說,連有日光下的場面,畫面上也好像有一層薄薄的沙塵霧,顏色鮮艷度與對比度也因此被調低,彷似現實的鏡頭拍攝。還有兩者一大分別,是 MAPPA 版的巨人們是使用了 3D model 製作,那質感與打擊感手繪巨人也十分不同。另外也留意到,WIT STUDIO 版的人物繪畫多數也有(1)陰影、(2)皮膚色、(3)高光三層,而 MAPPA 版則多只有陰影和皮膚色兩層,這可能也是故意的。

頭三季明明主角團不停受到迫害、死傷無數,但畫面很明亮,他們也帥氣地飛來飛去。

第四季明明主角要反擊了,畫面卻很深沉灰暗,各人也經常愁眉深鎖(也可能因為人物設計繪畫上更接近漫畫原作,例如眉骨下的垂直黑線)。

這對比很有趣。

慢著,誰人才是主角?

再一次衷心感謝兩間動畫公司的用心製作。

all I ever wanted to do was do right things

I never wanted to be the king, I swear

all I ever wanted to do was save your life

I never wanted to grab a knife, I swear

他們是獵物,觀眾才是獵人。


The post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大英博物館「MANGA マンガ」展開幕!場外場內展品 sneak peek! https://zbfghk.org/2019/05/24/british-manga/ Fri, 24 May 2019 11:19:53 +0000 https://zbfghk.org/?p=13876 大英博物館的漫畫展昨天開幕了!官方也釋出了不少場外場內的照片,雖然展覽實質內容還是要到現場才能看,但透過這些相片看到的是策展方的厲害!而且場內原畫擠滿滿,看完很可能會不小心買了機票~ 保重~ *多圖 展覽場外 展覽場外的部分廣告,非常簡潔的鮮橙色淨色背景,加上「Entre the world of manga…」,在街頭相當的搶眼得體。 Tom Blackford 的作畫過程快鏡: Manga is taking over London!@TomBlackfordArt painted a bold manga-style mural for our #MangaExhibition – catch the artwork in Commercial Street while you can! Enter the world of manga in our ground-breaking exhibition. Find out more and book tickets: https://t.co/zNTAZRcJxM pic.twitter.com/bWnnPdMwM6 — British Museum […]

The post 大英博物館「MANGA マンガ」展開幕!場外場內展品 sneak peek!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大英博物館的漫畫展昨天開幕了!官方也釋出了不少場外場內的照片,雖然展覽實質內容還是要到現場才能看,但透過這些相片看到的是策展方的厲害!而且場內原畫擠滿滿,看完很可能會不小心買了機票~ 保重~

*多圖


展覽場外

展覽場外的部分廣告,非常簡潔的鮮橙色淨色背景,加上「Entre the world of manga…」,在街頭相當的搶眼得體。

在 Commercial Street 的展覽廣告,下方是英國藝術家 Tom Blackford 為展覽繪畫的宣傳畫作。
pic source

Tom Blackford 的作畫過程快鏡:

其他以鮮橙色配上展出漫畫原稿的廣告,一整排相當壯觀。
pic source

展覽場內

正前方的是「重現東京最古老的漫畫書店」嗎?最初還以為會是比較「立體」的重現⋯⋯(眯眼)

兩則的是發光的書櫃,可以坐下來看看漫畫(英文版)~

左方《進擊的巨人》的巨人頭像,應是早前「進擊」日本展中的展品。

展覽以黑白作為基本調,加上紅、黃等配色,為展板帶出層次感,例如下圖代表 Zone 3 的紅色布料是懸於上方延伸下來,區隔彩圖和黑白原稿。上方懸掛一張張大幅漫畫畫作,是內容也是裝飾。

主要文字部分用了廣告的橙色,「A manga for everyone」是 Zone 3 的題目。

ちばてつや(画).高森朝雄(原作)「あしたのジョー」(鐵拳浪子)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相信所有裝裱起來的都是原畫,其他印製出來的畫作則以不同形式展出。

左:石之森章太郎「サイボーグ009」(人造人009)
右:萩尾望都「柳の木」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很難得能看到井上的原稿!是《浪客行》啊!
黃色應是 Zone 2, Drawing on the Past 的顏色。

下方就是這張耕田練劍的名場面~

黃色令灰白的展板氣氛活潑~右方是全世界都愛的《龍珠》~

左:赤塚不二夫「ウナギイヌの最期」
Zone 2,Drawing on the Past
pic source

《JUMP》展曾展出的原稿!我最愛的童年部分!

鳥山明「DRAGON BALL」(龍珠)
Zone 2,Drawing on the Past /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看到原稿印成超大張,連塗改痕跡帥氣地展出,很感動~原稿才有的霸氣!

手塚治虫「アトム大使.鉄腕アトム」(小飛俠阿童木)
Zone 2,Drawing on the Past
右後方:諸星大二郎「海神記」
pic source

最想親眼看看的作品!全長 17 米!河鍋曉齋的《新富座妖怪引幕》!!
Zone 5 應是圍繞場地四邊,以黑色牆為主。

河鍋曉齋《新富座妖怪引幕》
Zone 5,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Zone 5 大塊的黑色配上去掉背景的漫畫角色,還有(相信是)原畫一幅,很簡潔精明的展示方式。(當然是遼闊的空間才能有的效果)
右方的 Zone 4 是藍色~

左:竹宮惠子「地球へ…」(奔向地球)
Zone 5, Power of Line
右:星野之宣「宗像教授異考録 大英博物館の大冒険」
Zone 4, Power of Manga
pic source

場地中央的是赤塚不二夫的女兒,現代美術家赤塚りえ子的動態立體作品。


部分展出作品

原稿是展覽其中很重要的部分,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展覽的內容和編排,所以把該作展出的區域一同標示。

引言
Alice in Wonderland – Britain and Japan

大友克洋「不思議の国のアリス」(譯: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引言,Alice in Wonderland – Britain and Japan
pic source
星野之宣「アリス」(譯:Alice)
引言,Alice in Wonderland – Britain and Japan /
Zone 1, The Art of Manga
pic source

Zone 1
The Art of Manga

河野史代「ギガタウン 漫符図譜」(漫符圖譜)
Zone 1, The Art of Manga
pic source
東村明子「海月姫」
Zone 1, The Art of Manga /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Zone 2
Drawing on the Past

手塚治虫「メトロポリス」(大都會)
*展出的是此作品中的黑白原畫
Zone 2, Drawing on the Past
pic source
手塚治虫「リボンの騎士」(藍寶石王子)
Zone 2, Drawing on the Past
pic source
赤塚不二夫「ウナギイヌの最期」
Zone 2, Drawing on the Past
pic source
武内直子「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美少女戰士)
Zone 2, Drawing on the Past
pic source
湖南彼方「チーズスイートホーム」(甜甜私房貓)
Zone 2, Drawing on the Past
pic source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ばてつや(画).高森朝雄(原作)「あしたのジョー」(鐵拳浪子)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高橋陽一「キャプテン翼」(足球小將)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高橋陽一「キャプテン翼」(足球小將)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高橋陽一「キャプテン翼」(足球小將)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井上雄彦「リアル」(Real)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石塚真一「BLUE GIANT SUPREME」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尾田栄一郎「ONE PIECE」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松本零士「銀河鉄道999」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石之森章太郎「サイボーグ009」(人造人009)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諫山創「進撃の巨人」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田龜源五郎「弟の夫」(弟之夫)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萩尾望都「柳の木」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萩尾望都「柳の木」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諸星大二郎「暗黒神話」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山崎麻里「オリンピア‧キュクロス」(Olympia Kyklos)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中村光「聖☆おにいさん」(聖☆哥傳)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映画「九十九」
(《SHORT PEACE》其中一部短片,導演:森田修平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Zone 4
Power of Manga

竹宮惠子「永遠と陽炎」(來自《奔向地球》)
ZONE 4, Power of Manga
pic source
荒木飛呂彦「岸辺露伴 ルーヴルへ行く」(岸邊露伴在羅浮)
ZONE 4, Power of Manga
pic source
星野之宣「宗像教授異考録 大英博物館の大冒険」
ZONE 4, Power of Manga
pic source

Zone 5
Power of Line

河鍋暁斎「新富座妖怪引幕」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ちばてつや(画).高森朝雄(原作)「あしたのジョー」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柘植義春「ねじ式」(譯:螺旋式)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竹宮惠子「地球へ…」(奔向地球)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荒木飛呂彦「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JoJo的奇妙冒險)
Zone 5, Power of Line
pic source
野田智「ゴールデンカムイ」(黃金神威)
ZONE 5, Power of Line /
Zone 3, A Manga for Everyone
pic source

Zone 6
Manga: No Limits

松本大洋「鉄コン筋クリート」(惡童)
Zone 6, Manga: No Limits
pic source
村田雄介(畫).ONE(原作)「ワンパンマン」(One Punch Man)
Zone 6, Manga: No Limits
pic source
電影「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ミュウツーの逆襲 EVOLUTION」
(寵物小精靈劇場版:超夢夢反擊戰 EVOLUTION)

會到現場的朋友,也可以考慮把這本書帶回家啊~由 Nicole Rousmaniere (IFAC Handa Curator of Japanese Arts at the British Museum)和松葉涼子(Senior Digital Humanities Officer at the Sainsbur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apanese Arts and Cultures,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所著。

Manga (British Museum)

左:外封;右:內封
pic source

書比 A4 小一點點,全書 352 頁,分主要六部分:
Introduction
1. Understanding Manga through Reading, Drawing and Producing
2. The Power of Storytelling
3. The Power of Seen and Unseen Worlds
4. Manga and Society
5. Motion through Line
6. Expanding Manga’s Boundaries
網上購買

pic source

MANGA マンガ

日期:2019 年 5 月 23 至 8 月 26 日
地點: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 Room 30(聽說展示室超過一千平方米)
時間:10am – 5:30pm,星期五延至 8:30pm 閉館
(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 80 分鐘,即 4:10pm 和 7:10pm)
入場費:成人 £19.50;16 – 18 歲 £16;16 歲以下免費
主辦:大英博物館
協辦:國立新美術館、一般社団法人マンガ・アニメ展示促進機構
贊助:Citibank
運輸贊助:IAG 英國航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想看他們連原畫的包裝)
展覽官網

上一篇的介紹:大英博物館的「MANGA マンガ」展!從 1200 年開始的漫畫之旅


The post 大英博物館「MANGA マンガ」展開幕!場外場內展品 sneak peek!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萬眾期待!《進擊的巨人》動畫第二季! 2017 年 4 月日本播放! https://zbfghk.org/2016/12/09/%e8%90%ac%e7%9c%be%e6%9c%9f%e5%be%85%ef%bc%81%e3%80%8a%e9%80%b2%e6%93%8a%e7%9a%84%e5%b7%a8%e4%ba%ba%e3%80%8b%e5%8b%95%e7%95%ab%e7%ac%ac%e4%ba%8c%e5%ad%a3%ef%bc%81-2017-%e5%b9%b4-4-%e6%9c%88%e6%97%a5/ Fri, 09 Dec 2016 06:31:52 +0000 http://zbfghk.org/?p=6918     這次荒木哲郎將會由監督升至總監督,而肥塚正史將會由之前的副監督升至監督,人物設定和作畫總監督依舊是淺野恭司主理,相信動畫品質仍然是非常出色(坦白說我是因為動畫版才喜歡看)!不過現在還沒公佈主題曲的創作單位,不知道同樣會是上次大紅的 Linked Horizon 嗎?   此外動畫商當然不會放過賺錢的機會,新包裝的 Season 1 Blu-ray / DVD Boxset 將會在 2017 年 3 月 15 日推出!Boxset 包裝會由淺野恭司特別繪製,特典包括未發表漫畫《進撃的巨人 – 0 巻》(65 頁,不過 2013 年也曾有附送過)等等。此外也有舞台劇化的決定,下一年實在是向全方位進擊!     官方網頁:shingeki.tv/season2     相關文章!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尾田榮一郎《THE ONE PIECE》TV 動畫重製版資料大公開!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2023 紙本分格 選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

The post 萬眾期待!《進擊的巨人》動畫第二季! 2017 年 4 月日本播放!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這次荒木哲郎將會由監督升至總監督,而肥塚正史將會由之前的副監督升至監督,人物設定和作畫總監督依舊是淺野恭司主理,相信動畫品質仍然是非常出色(坦白說我是因為動畫版才喜歡看)!不過現在還沒公佈主題曲的創作單位,不知道同樣會是上次大紅的 Linked Horizon 嗎?

 

此外動畫商當然不會放過賺錢的機會,新包裝的 Season 1 Blu-ray / DVD Boxset 將會在 2017 年 3 月 15 日推出!Boxset 包裝會由淺野恭司特別繪製,特典包括未發表漫畫《進撃的巨人 – 0 巻》(65 頁,不過 2013 年也曾有附送過)等等。此外也有舞台劇化的決定,下一年實在是向全方位進擊!

 


 

官方網頁:shingeki.tv/season2

 


 

The post 萬眾期待!《進擊的巨人》動畫第二季! 2017 年 4 月日本播放!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創動畫《甲鉄城のカバネリ》美樹本晴彥擔任人設!很久沒見了! https://zbfghk.org/2016/02/16/%e7%94%b2%e9%89%84%e5%9f%8e%e3%81%ae%e3%82%ab%e3%83%90%e3%83%8d%e3%83%aa/ Tue, 16 Feb 2016 09:13:18 +0000 http://zbfghk.org/?p=3584   《甲鉄城のカバネリ》是原創動畫作品,由《進擊的巨人》動畫版和《Guilty Crown》的荒木哲郎擔任導演監督,負責《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劇本的大河內一樓擔任本作劇本,《超時空要塞》美樹本晴彥負責人物設定(很久沒見!),WIT Studio 負責動畫製作,實在是很豪華的陣容!動畫將會於 2016 年 4 月在日本播放,現在先看看目前公開了的兩個預告:     第一個預告在 2015 年 12 月 17 日公佈,起初看畫面的感覺有點像《進擊的巨人》+ 他們剛推出的《屍者的帝國》,有著不死的怪物和城牆保護的民眾。故意背景同樣是工業革命發展時代,四處也充滿著蒸氣的味道。主要故事則發生在日本,城與城之間就由重要的蒸氣裝甲火車連接著。       第二個預告剛在 2016 年 2 月 11 日公佈,加了不少新畫面(部份畫面也是舊畫面),可見作畫的質量十分高!另一重點是公開了 EGOIST 主唱的主題曲《Kabaneri of the Iron Fortress》! 現在來看看美樹本晴彥的人物設定吧!                           此外,在官方 twitter 也公佈了部份的動畫原畫和設定,可看看原畫和完成稿的分別。   […]

The post 原創動畫《甲鉄城のカバネリ》美樹本晴彥擔任人設!很久沒見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Screen Shot 2016-02-13 at 6.16.42 PM

 

《甲鉄城のカバネリ》是原創動畫作品,由《進擊的巨人》動畫版和《Guilty Crown》的荒木哲郎擔任導演監督,負責《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劇本的大河內一樓擔任本作劇本,《超時空要塞》美樹本晴彥負責人物設定(很久沒見!),WIT Studio 負責動畫製作,實在是很豪華的陣容!動畫將會於 2016 年 4 月在日本播放,現在先看看目前公開了的兩個預告:

 

 

第一個預告在 2015 年 12 月 17 日公佈,起初看畫面的感覺有點像《進擊的巨人》+ 他們剛推出的《屍者的帝國》,有著不死的怪物和城牆保護的民眾。故意背景同樣是工業革命發展時代,四處也充滿著蒸氣的味道。主要故事則發生在日本,城與城之間就由重要的蒸氣裝甲火車連接著。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3.12 AM

 

 

第二個預告剛在 2016 年 2 月 11 日公佈,加了不少新畫面(部份畫面也是舊畫面),可見作畫的質量十分高!另一重點是公開了 EGOIST 主唱的主題曲《Kabaneri of the Iron Fortress》!

現在來看看美樹本晴彥的人物設定吧!

 

00_images
生駒(CV:畠中祐)

 

01_images
匿名(CV:千本木彩花)

 

02_images
菖蒲(CV:内田真礼)

 

03_images
来栖(CV:増田俊樹)

 

04_images
逞生(CV:梶裕貴)

 

05_images
鰍(CV:沖佳苗)

 

06_images
侑那(CV:伊瀬茉莉也)

 

07_images
巣刈(CV:逢坂良太)

 

08_images
吉備土(CV:佐藤健輔)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1.50 AM
動畫也很有美樹本晴彥的味道啊!

 


 

 

此外,在官方 twitter 也公佈了部份的動畫原畫和設定,可看看原畫和完成稿的分別。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0.41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0.56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2.20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2.12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7.07.46 AMScreen Shot 2016-02-15 at 7.07.54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4.00 AM
這是主角生駒開發的「蒸氣筒」(森山洋氏設定),專用來對付巨大的敵人「カバネリ」。

 

image_04
這就是「カバネリ」的獨特心臟設計,心臟外圍有奇異的鋼鐵皮膜保護著。

 


 

順提一帶,荒木哲郎監督的《Guilty Crown》Blu-ray Box 和 Complete Soundtrack 將於 2016 年 4 月 27 日發售,要興趣的朋友要留意了!

 

Ca-wSvSUkAAgILR

 


 

動畫官方網頁:kabaneri.com
動畫官方 twitter:twitter.com/anime_kabaneri

The post 原創動畫《甲鉄城のカバネリ》美樹本晴彥擔任人設!很久沒見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伊藤計劃《屍者的帝國》感想 —— 機器人與屍者 https://zbfghk.org/2016/01/29/%e5%b1%8d%e8%80%85%e7%9a%84%e5%b8%9d%e5%9c%8b/ Fri, 29 Jan 2016 11:07:37 +0000 http://zbfghk.org/?p=3154       先回顧一下故事的簡介:   十九世紀,由維克托‧法蘭肯斯坦博士開發的生物創造技術普及世界各地。這種將「靈素」­寫入死者體內而產生的新生命稱為「屍者」,被人類普遍用在勞動和軍事用途上。 倫敦大學的醫學生約翰‧華生因為表現出色,被凡赫辛教授推薦加入直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秘­密情報機關,成為一名間諜。他接受上司 M 的指令前往阿富汗內陸調查傳聞由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建立的「屍者的帝國」。他和負責記錄的助手星期五一起動身前往阿富汗。和阿列­克塞長談一夜的華生知道了最早的屍者「THE ONE」仍然活著,同時也見到人類夢寐以求的新型屍者的存在。 傳聞已經消失的「維克托筆記」中也記載著解開屍者之謎的關鍵。為了找到那份筆記,華生­踏上了他從未想像過的遙遠旅程……(來自 Neofilms 新映影片)   先說明我還沒有看原著,因為正打算先看完了三部作品的劇場版,之後才看回小說版補完,那就不會因為受原著的印像影響啦。本片作為伊藤計劃三部改編作的頭砲,初部觀感實在很重要,因為如果這部不好看的話,那可能之後那兩部也不會看啦(笑)。 不過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本片的時間設定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年代,但巧妙地加入了「屍者」的設定,並把「工業革命」轉為「屍者革命」,借此去談論和批判工業革命和工人階級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和面對的問題。同一時間,故事中出現的部份人物借用了小說名作的人物如華生等人,這一點雖然甚為有趣,可惜實際用到他們的身份的特點並不算太多,感覺是有點浪費了這設定。 就故事發展來說,感覺上其實較為正統,而且看的時候在某些地方更在腦中閃過了其他作品的影子,其中有《EVA》和《鋼之鍊金術士》(不說在哪裡啦不想到影響大家)。故事情節和發展其實並不是太有驚喜,但是最好看的是關於「屍者」的設定。 普通的屍者,其實和機械人差不多,他們是為當時人類做一些低下簡單的勞動工作,有如工廠的齒輪,沒了一個也可替換。另一工作就是作為戰爭中的士兵,可視為僱傭兵的進化版,他們不為金錢,沒有立場,只是叫他們開槍就會開槍,這和他之前有參與的《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小說版)世界觀也有所關聯(果然是小島秀夫的死忠)。 在機械人的世界中,有所謂「機器人三定律」,後來加了一條作四定律,但先說三定律吧。 「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是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機器人相關作品和其他機器人相關小說中為機器人設定的行為準則,是艾西莫夫除「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外另一個著名的虛構學說。 第一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袖手旁觀)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wikipedia 這定律對後世不同作品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作品探討人工智能或是機械人的定義的時候,這定律的有用之處就有浮現出來。當中最經典作品之一《The Matrix》之中的《The Animatrix》,內裡有一部短篇作《The Second Renaissance(Part 1 & 2)》,設定為本篇作的前傳世界,設定是未來世界當中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發展日漸成熟,人類利用機械人替他們做愈來愈多的工作,地盤工人、酒吧侍應,甚至家中的傭工等等。     本來也是相安無事,可是有一次有一個家庭傭工機械人因為不服從主人的命令,後來更親手殺死了主人(過程也被機械人的眼睛鏡頭拍下),更成了 Matrix 機械世界組成的起點。歷史中這是第一次出現機械人有意識地去殺死人類,最後他們把案件交給法庭審理。有趣的是,機械人有否權利去作辯護也有商榷的地方,另外故事中機械人因被主人威脅所以作自衛,這一部份已超出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那理論上它已經不是機械人了。 那「它」是甚麼? 這和《屍者的帝國》的世界設定有其共通之處,屍者同樣是為人類做低下工作,完全聽命於人類。它們沒有思想,眼中神情空洞,沒有焦點。不同的時,機械人從「無」製造出來,但屍者是從一個死人製造出來。人死後的屍體會比生前輕了 21 g,這是靈魂的重量嗎? […]

The post 伊藤計劃《屍者的帝國》感想 —— 機器人與屍者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先回顧一下故事的簡介:

 

十九世紀,由維克托‧法蘭肯斯坦博士開發的生物創造技術普及世界各地。這種將「靈素」­寫入死者體內而產生的新生命稱為「屍者」,被人類普遍用在勞動和軍事用途上。
倫敦大學的醫學生約翰‧華生因為表現出色,被凡赫辛教授推薦加入直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秘­密情報機關,成為一名間諜。他接受上司 M 的指令前往阿富汗內陸調查傳聞由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建立的「屍者的帝國」。他和負責記錄的助手星期五一起動身前往阿富汗。和阿列­克塞長談一夜的華生知道了最早的屍者「THE ONE」仍然活著,同時也見到人類夢寐以求的新型屍者的存在。
傳聞已經消失的「維克托筆記」中也記載著解開屍者之謎的關鍵。為了找到那份筆記,華生­踏上了他從未想像過的遙遠旅程……(來自 Neofilms 新映影片)

 

先說明我還沒有看原著,因為正打算先看完了三部作品的劇場版,之後才看回小說版補完,那就不會因為受原著的印像影響啦。本片作為伊藤計劃三部改編作的頭砲,初部觀感實在很重要,因為如果這部不好看的話,那可能之後那兩部也不會看啦(笑)。

不過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本片的時間設定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年代,但巧妙地加入了「屍者」的設定,並把「工業革命」轉為「屍者革命」,借此去談論和批判工業革命和工人階級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和面對的問題。同一時間,故事中出現的部份人物借用了小說名作的人物如華生等人,這一點雖然甚為有趣,可惜實際用到他們的身份的特點並不算太多,感覺是有點浪費了這設定。

就故事發展來說,感覺上其實較為正統,而且看的時候在某些地方更在腦中閃過了其他作品的影子,其中有《EVA》和《鋼之鍊金術士》(不說在哪裡啦不想到影響大家)。故事情節和發展其實並不是太有驚喜,但是最好看的是關於「屍者」的設定。

普通的屍者,其實和機械人差不多,他們是為當時人類做一些低下簡單的勞動工作,有如工廠的齒輪,沒了一個也可替換。另一工作就是作為戰爭中的士兵,可視為僱傭兵的進化版,他們不為金錢,沒有立場,只是叫他們開槍就會開槍,這和他之前有參與的《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小說版)世界觀也有所關聯(果然是小島秀夫的死忠)。

在機械人的世界中,有所謂「機器人三定律」,後來加了一條作四定律,但先說三定律吧。

「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是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機器人相關作品和其他機器人相關小說中為機器人設定的行為準則,是艾西莫夫除「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外另一個著名的虛構學說。

第一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袖手旁觀)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wikipedia

這定律對後世不同作品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作品探討人工智能或是機械人的定義的時候,這定律的有用之處就有浮現出來。當中最經典作品之一《The Matrix》之中的《The Animatrix》,內裡有一部短篇作《The Second Renaissance(Part 1 & 2)》,設定為本篇作的前傳世界,設定是未來世界當中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發展日漸成熟,人類利用機械人替他們做愈來愈多的工作,地盤工人、酒吧侍應,甚至家中的傭工等等。

 

A-anim.26
《The Animatrix – The Second Renaissance》

 

本來也是相安無事,可是有一次有一個家庭傭工機械人因為不服從主人的命令,後來更親手殺死了主人(過程也被機械人的眼睛鏡頭拍下),更成了 Matrix 機械世界組成的起點。歷史中這是第一次出現機械人有意識地去殺死人類,最後他們把案件交給法庭審理。有趣的是,機械人有否權利去作辯護也有商榷的地方,另外故事中機械人因被主人威脅所以作自衛,這一部份已超出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那理論上它已經不是機械人了。

那「它」是甚麼?

這和《屍者的帝國》的世界設定有其共通之處,屍者同樣是為人類做低下工作,完全聽命於人類。它們沒有思想,眼中神情空洞,沒有焦點。不同的時,機械人從「無」製造出來,但屍者是從一個死人製造出來。人死後的屍體會比生前輕了 21 g,這是靈魂的重量嗎?

不知道,因為靈魂並不能用現有的方法去量度。

注入了「靈素」的 Friday,起來時華生對他說「歡迎你回來」,我在想,那究竟是不是本來的 Friday 呢?到後來為了尋找方法研究「新型屍者」,華生也希望找到讓 Friday 真正回來的方法,怎知當中竟發展出了具有「殺氣」的眼神的屍者,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機械人等如屍者的話,那這新型的屍者已不是屍者了,因為「他」有自我意識地去殺死人。

這一連串對人類和屍者的定義和描述,在我看電影的時候其實是比故事發展有趣,而在畫面中,也留意到導演牧原亮太郎在描繪「眼睛」的用心。首先有一些鏡頭是故意放大角色的樣子去看看他們的狀態,人類的眼睛瞳孔是比較細小的,色彩斑斕之餘也有反光的位置。

 

Screen Shot 2016-01-29 at 1.52.03 AM

 

而屍者的眼睛是灰暗的,瞳孔很大而眼珠多是在眼框正中間,而上面是沒有描繪反光位置的。

 

Screen Shot 2016-01-29 at 1.53.23 AM

 

最後的新型屍者,則是比較典型充滿殺氣的眼睛,眼珠和瞳孔縮少,眼白暴現紅根。

 

Screen Shot 2016-01-29 at 1.52.34 AM

 

人類、屍體和屍者的分別,是眼。

一整套作品可見畫師們有眼睛的描繪很用心,甚至可以說是用眼睛來交待劇情和角色,本片節奏甚為快速,而且有時候人很多,敵我難分的時候,眼睛就發揮了它的功效。這些設定可以很簡單,但整套電影呈現出來的時候展現了非常不錯的功效。這個魔法在片末也有再次發揮,大家留意到嗎?

此外,本片由 WIT Studio 製作,著名作品包括有《進擊的巨人》動畫版,水準毋庸置疑。無論背景和機械設定等也是處理得十分出色,當中有運用到 3D 描繪的手法,和 2D 的地方接合得十分好。另外本片在整個環境(後層)色調和人物(前層)色調也是配合得十分之出色,整體一個冷冷的淡啡色,配合一時死亡的深藍灰色,工業革命環境氣氛相當濃厚。另外在分鏡上有某些場景表現也令人深刻,例如莉莉斯噴射火槍那一幕實在非常有型!不過也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例如人物設定的感覺和 rejuice 繪畫的感覺個人認為相距甚大(雖然明白這是常有的事哈哈)。

 

「你在那裡真好。」
小說版完結時我是這樣想的。

到看完了電影版之後,我是這樣想的:

「你們在那裡真好。」

 

這是作者之一圓城塔在看完電影版後的感想。離開人世的伊藤餘下 30 張稿,經家人同意由好友圓城塔續筆,參考其創作筆記,花了三年四個月的時間成書,成為伊藤最後一部半製成的絕筆作——《屍者的帝國》。

這部作品是他最後的一部作品,但上映時間次序卻是第一部。故事時間發生在相對最早的十九世紀,之後兩部作品卻是在近未來的世界,很有趣。

期待下一部:《和諧》。

 

 

最後送上本片主題曲,EGOIST 《Door》:

 

 


 

《屍者的帝國》

 

監督:牧原亮太郎
劇本:瀬古浩司、後藤みどり、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角色設計:千葉崇明
總作畫監督:千葉崇明、加藤寛崇
色彩設定:橋本賢
美術監督:竹田悠介
3D 監督:西田映美子
攝影監督:田中宏待
編集:肥田文
音響監督:はたしょう二
音樂:池頼広
動畫製作:WIT STUDIO

「伊藤計劃 Project-Itoh」官網:project-itoh.com

 


 

The post 伊藤計劃《屍者的帝國》感想 —— 機器人與屍者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