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O 4℃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studio-4℃/ 相信漫畫 Mon, 10 Jun 2019 12:22:35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STUDIO 4℃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studio-4℃/ 32 32 夢之組合!渡邊步 x 木村真二 x 久石讓 x STUDIO4℃!五十嵐大介《海獸之子》動畫電影 https://zbfghk.org/2019/03/06/children-of-the-sea/ Wed, 06 Mar 2019 08:48:02 +0000 https://zbfghk.org/?p=13422 2 月 27 日晚上 4 am 釋出,五十嵐大介《海獸之子》動畫電影的首個 teaser!! 班底陣容有以《多啦A夢》劇場版著名的導演渡邊步、不用介紹的久石讓、還有小編最愛的美術監督木村真二~動畫製作是強大的 STUDIO4℃,雖耗時五年有多,足焉~ 導演:渡邊 步音樂:久石 讓角色設計・總作畫導演・演出:小西賢一美術導演:木村真二CGI 導演:秋本賢一郎色彩設計:伊東美由樹音響導演:笠松廣司監製:田中榮子動畫製作:STUDIO4℃ 《海獸之子》故事簡介 (摘自東立出版): 性格率直卻火爆的琉花, 因為使用暴力而不得不退出社團, 在少了容身之處的漫長暑假中, 琉花遇見了兩名神秘的少年───海和空。 海和空據說是儒艮養大的孩子, 從嬰兒時期就一直生活在海中, 除了器官機能和常人有所不同外, 他們似乎能接收到常人接收不到的、來自大海的訊息。  另一方面, 世界各地的水族館頻頻發生魚群消失的事件, 而海和空所在的海邊, 卻不斷出現各種稀有的魚類⋯⋯? 原作和動畫班底 《海獸之子》原作是由漫畫家五十嵐大介,2006 年至 2011 年間於《月刊 IKKI》連載的漫畫作品,就他個人而言《海獸之子》是較長篇的作品。曾榮獲「第 38 回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及「第 13 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獎」。 相對 2014 年電影化的作品《小森食光》和已出版中文版的《故事說不停》、《魔女》和《南瓜與我的野放生活》,《海獸之子》是相對更後期的作品,所說的訊息看似率直卻是更深沈而闊大的題目。 導演渡邊步是以《多啦A夢》系列動畫著名的動畫導演,其中小編最喜歡是他的《新.大雄的恐龍》作品,除了畫風和動作的突破(這當然有賴動畫師和作畫導演小西賢一的功勞),原作的感動亦成功保留到銀幕上,這對一部需要老少咸宜的作品來說難度一定不低。 有看過《海獸之子》的朋友,都會為這部作品奇妙而感性的觀點想法印象深刻,而這點小編也覺得是改編成動畫時其中一樣難度甚高的部分,怎樣把作品中對大自然、海洋、生命、宇宙等微妙又千絲萬縷的宏大感覺帶給觀眾,卻又不淪為沈悶的「論述」片?這真的很考導演的功力!渡邊步也曾被勸說過,將此作電影化是一件很難的事,慶幸他有迎難而上! 渡邊步:「『海獸之子』從一部『甚麼都不像的原作』,變成了一部『甚麼都不像的電影』。像是連言語也不足以表現一樣,這種湊合的快感讓我感到十分興奮」 這樣玄妙的推薦語還真的跟原作氣場十分接近,看來是已經同化了~ 而看到久石讓負責音樂時,第一個反應不覺得是「本片賣點」,而是有「不是他的話,真的不知道誰能為那壯麗的畫面配上能使其昇華的音樂」這樣鬆一口氣的感覺。 原作者五十嵐大介: 早前,我去了原作漫畫裡面欠缺的「音樂」的製作現場駐足了一段時間。 在音樂配上影片的一瞬間,周圍的世界像是一下子出現變化,自己彷彿快要被海風吞沒一樣,影片的壯大感更上一層樓。 其實是連久石讓本人也十分期待觀眾的反應: 這部電影的有趣之處在於它的故事上有多很不能預測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一部甚具哲學性的作品。我嘗試貫徹「簡約音樂」的風格,為電影編寫配樂,從電影配樂的角度來說是一個新挑戰。 與宇宙的記憶相關的一呼一吸、生命的躍動感等等⋯⋯觀看的同時會驅使大量的想像浮現在腦海中。音樂與影像的搭配下,觀眾或許各自會感受到不同的感覺,這種開放式的作品令我十分期待。 而剛才說的擔任作畫導演的小西賢一,在《大雄的恐龍》一片中使用了突顯筆觸的畫法,或許有些觀眾不太喜歡,卻很對小編的胃口~ 另外他亦曾於今敏的《東京教父》和高畑薰的《輝耀姬物語》中擔任作畫監督。除了總作畫監督,小西賢一亦為本片負責角色設計。在釋出的角色設定圖中,可以看到線條雖簡化不少但仍帶有筆觸質感(和超長濃密睫毛)~而美術導演是我最愛的木村真二!!!基本上有他就可以準備買畫集了~連原作者也讚嘆的畫面! 「畫面的細節不但描劃得十分仔細,甚至把原作中由於作畫上的限制未能讓我盡訴的角色的種種心情也一一表現出來。」 […]

The post 夢之組合!渡邊步 x 木村真二 x 久石讓 x STUDIO4℃!五十嵐大介《海獸之子》動畫電影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2 月 27 日晚上 4 am 釋出,五十嵐大介《海獸之子》動畫電影的首個 teaser!! 班底陣容有以《多啦A夢》劇場版著名的導演渡邊步、不用介紹的久石讓、還有小編最愛的美術監督木村真二~動畫製作是強大的 STUDIO4℃,雖耗時五年有多,足焉~


最新預告!

導演:渡邊 步
音樂:久石 讓
角色設計・總作畫導演・演出:小西賢一
美術導演:木村真二
CGI 導演:秋本賢一郎
色彩設計:伊東美由樹
音響導演:笠松廣司
監製:田中榮子
動畫製作:STUDIO4℃


《海獸之子》故事簡介

(摘自東立出版):

性格率直卻火爆的琉花, 因為使用暴力而不得不退出社團, 在少了容身之處的漫長暑假中, 琉花遇見了兩名神秘的少年───海和空。

海和空據說是儒艮養大的孩子, 從嬰兒時期就一直生活在海中, 除了器官機能和常人有所不同外, 他們似乎能接收到常人接收不到的、來自大海的訊息。 

另一方面, 世界各地的水族館頻頻發生魚群消失的事件, 而海和空所在的海邊, 卻不斷出現各種稀有的魚類⋯⋯?


原作和動畫班底

《海獸之子》原作是由漫畫家五十嵐大介,2006 年至 2011 年間於《月刊 IKKI》連載的漫畫作品,就他個人而言《海獸之子》是較長篇的作品。曾榮獲「第 38 回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及「第 13 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獎」。

相對 2014 年電影化的作品《小森食光》和已出版中文版的《故事說不停》、《魔女》和《南瓜與我的野放生活》,《海獸之子》是相對更後期的作品,所說的訊息看似率直卻是更深沈而闊大的題目。

日版漫畫《海獣の子供》,全五卷,由 IKKI COMIX 出版
台灣中文版《海獸之子》,全五卷,台灣東立出版(2010 – 2014)
五十嵐大介特別為電影上映而繪畫的插圖,pic source

導演渡邊步是以《多啦A夢》系列動畫著名的動畫導演,其中小編最喜歡是他的《新.大雄的恐龍》作品,除了畫風和動作的突破(這當然有賴動畫師和作畫導演小西賢一的功勞),原作的感動亦成功保留到銀幕上,這對一部需要老少咸宜的作品來說難度一定不低。

《新.大雄的恐龍》初回限定版 DVD 附了由導演渡邊步繪畫的繪本,可見動畫的畫風很大程度是由他主導的。pic source
該繪本亦曾推出 iPad Apps。pic sourceapps link

有看過《海獸之子》的朋友,都會為這部作品奇妙而感性的觀點想法印象深刻,而這點小編也覺得是改編成動畫時其中一樣難度甚高的部分,怎樣把作品中對大自然、海洋、生命、宇宙等微妙又千絲萬縷的宏大感覺帶給觀眾,卻又不淪為沈悶的「論述」片?這真的很考導演的功力!渡邊步也曾被勸說過,將此作電影化是一件很難的事,慶幸他有迎難而上!

渡邊步:「『海獸之子』從一部『甚麼都不像的原作』,變成了一部『甚麼都不像的電影』。像是連言語也不足以表現一樣,這種湊合的快感讓我感到十分興奮」

這樣玄妙的推薦語還真的跟原作氣場十分接近,看來是已經同化了~

而看到久石讓負責音樂時,第一個反應不覺得是「本片賣點」,而是有「不是他的話,真的不知道誰能為那壯麗的畫面配上能使其昇華的音樂」這樣鬆一口氣的感覺。

原作者五十嵐大介:

早前,我去了原作漫畫裡面欠缺的「音樂」的製作現場駐足了一段時間。

在音樂配上影片的一瞬間,周圍的世界像是一下子出現變化,自己彷彿快要被海風吞沒一樣,影片的壯大感更上一層樓。

其實是連久石讓本人也十分期待觀眾的反應:

這部電影的有趣之處在於它的故事上有多很不能預測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一部甚具哲學性的作品。我嘗試貫徹「簡約音樂」的風格,為電影編寫配樂,從電影配樂的角度來說是一個新挑戰。

與宇宙的記憶相關的一呼一吸、生命的躍動感等等⋯⋯觀看的同時會驅使大量的想像浮現在腦海中。音樂與影像的搭配下,觀眾或許各自會感受到不同的感覺,這種開放式的作品令我十分期待。

06 年《大雄的恐龍》製作時期的渡邊步(右)和小西賢一(左)。
pic source

而剛才說的擔任作畫導演的小西賢一,在《大雄的恐龍》一片中使用了突顯筆觸的畫法,或許有些觀眾不太喜歡,卻很對小編的胃口~

另外他亦曾於今敏的《東京教父》和高畑薰的《輝耀姬物語》中擔任作畫監督。除了總作畫監督,小西賢一亦為本片負責角色設計。在釋出的角色設定圖中,可以看到線條雖簡化不少但仍帶有筆觸質感(和超長濃密睫毛)~而美術導演是我最愛的木村真二!!!基本上有他就可以準備買畫集了~連原作者也讚嘆的畫面!

釋出的角色設定圖,左起:海、琉花、空。pic source

「畫面的細節不但描劃得十分仔細,甚至把原作中由於作畫上的限制未能讓我盡訴的角色的種種心情也一一表現出來。」

導演也有特別強調畫面製作:「為了表現出原作強勁的『描繪力』,製作組堅持一筆一劃地描劃每幅『圖畫』」。不知道原作漂亮的水彩風格有沒有可能於大銀幕再現呢?實在令人期待啊!

而動畫製作公司 STUDIO4℃ 就不多加介紹了,他們亦有在 twitter 分享相關的小資料:淨是畫都畫了四年,還有前期準備一年,即是說這部動畫閒閒地做了五年!

最新的分享:配音進行中!!!

《海獸之子》動畫電影將於 2019 年 6 月 7 日於日本上映,而法國已確定會在 7 月上映,希望香港也會有好消息吧!

*香港將在 7 月 25 日上映!
(已更正,對不起之前跟車太貼⋯⋯)


ref

《海獸之子》動畫官網
https://natalie.mu/comic/news/321586


The post 夢之組合!渡邊步 x 木村真二 x 久石讓 x STUDIO4℃!五十嵐大介《海獸之子》動畫電影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伊藤計劃《 < harmony/ > 》感想 —— 人類自我意識之重要 https://zbfghk.org/2016/03/02/harmony/ Wed, 02 Mar 2016 10:59:57 +0000 http://zbfghk.org/?p=3931     很多人說,一個創作者一生可能創作了十多套作品,不論動畫的、漫畫的、電影的、小說的各種不同的媒體,但當中探討的,可能也是同一個命題。 大友克洋探討的,可能是對力量的過份追求。 井上雄彥探討的,可能是人與人之間的牽絆。 杜琪峯探討的,可能是男人的浪漫。 基斯杜化路蘭探討的,可能是犧牲。 看了兩套伊藤計劃的作品,他在探討的,可能就是「人類自我意識之重要」。       故事簡介(博客來「內容簡介」摘錄): 二十一世紀初,地球歷經稱為「大災禍」的浩劫,「生府」取代政府,成為至高無上的主宰;「社會的所有成員都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給予最大尊重」為其中心主旨,人的身體不再屬於自己,成為珍貴的公共財產,藉由健康監控系統「WatchMe」與藥物精製系統達到某種類似烏托邦的完美世界。 霧慧敦、御冷彌迦、零下堂希安三名少女因年紀尚輕,還未在體內安裝 WatchMe;其中彌迦聰明過人,對當下的社會形態抱持強烈質疑,三名少女在她的主導下嘗試自殺。然而,這群少女的計劃最後失敗收場。主謀彌迦死去,敦與希安則以各自的方式融入了社會。 十三年後,昔日和彌迦一起選擇自殺的敦,成了 WHO(世界保健機構)螺旋監察事務局的上級監察官。所謂的螺旋監察官,目的原本是監視危險的遺傳基因操作,但現在卻打著「保護所有生命權」的旗號,過度擴張其活動領域。 先說明我還沒有看原著,因為正打算先看完了三部作品的劇場版,之後才看回小說版補完,那就不會因為受原著的印像影響了。 看著電影中那首席監察官說:「不要看我的樣子,我已 72 歲了。」 在未來,科技可令人類某程度上超越了生死,達成了一個所謂理想的烏托邦。可是那可能只能達致人類外殼的完美狀態,內裡人的意志則與此無關。人類的外在無論進步了多少,內在的進化總是走得最慢,就好像現在常說到互聯網和科技發展太快了,人類的心智根本未能配合。 當人類空有一個健康的軀殼,卻沒有人類最重要的「意志」,那是甚麼? 對了,就好像《屍者的帝國》出現的「屍者」。     華生要探求屍者的靈魂,這作為人類和屍者最大的分別,那就是那未知的 21 grams,那就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意志。 《<harmony/>》中,御冷彌迦談及的,或是「和諧程式」帶出的,也同樣是人類意志的獨特性。現在人類完全生活在烏托邦,沒有健康生活等問題要思考,有病有痛可能只是吃一兩粒「生府」提供的藥丸就可解決,人類因此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因為沒有外來負面問題影響。天天也是完美的一天的時候,心靈意志的磨練自然脆弱,所以當好像片中突然出現了所謂「殺人預告」,還指定要每位市民要殺死另一個人,自己的生命才得以保障,在這種巨變出現的時候,在烏托邦生活的脆弱心靈人們,自然無法承受如此恐怖的衝擊,有些更選擇自我了結生命。所以經常有一種說法,人類在大自然面臨死亡時,求生是本能,現代城市人對於這本能已漸漸淡化和扭曲了。   這身體、這乳房、這臀部、這子宮,全都是我的。 難道不是嗎? 我們的生命變為共有之物⋯⋯所以我們非•死•不•可。 這是御冷彌迦對市民的提問,更是對觀眾的提問。 這是一套談及「自殺」的作品,片中御冷彌迦好明顯是帶動起初那三人自殺計劃的人,敦和希安也同樣是附和著,可能只是朋輩身份認同的原因,究竟她們當時是否真的認同她的主張?御冷彌迦她自殺,有一部份原因相信是因為她個人成長背景(這部份不劇透啦),另外最主要的是她表現對 WatchMe 系統還有這所謂的烏托邦出現的制度之反抗。「生府」和 WatchMe 的等等的系統,帶給人類一個完美和諧的社會,可是現實的世界告訴我們,所謂「完美和諧」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因為人類必有自我獨特的意志,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因此而起。記得起初敦也說因為喝酒的問題用了「女孩子的魔法」去騙過 WatchMe 系統,這也是她的個人意志。 統一和諧,自我意志,兩者不能共存。 在設定上有不少的地方也是很有趣,可惜的是電影中的解說不多,相信是在原著小說內有詳細描寫吧。首先是出現了兩個完全不同世界觀的地方,一個是有「生府」和 WatchMe 管理的大城市,內裡出現的所有東西,無論是建築物(外牆上更有好像血管外型的東西)、衣服,還有那視覺系統的界面,色調全都是粉紅色的,還有當中出現方角的地方也不多,無論桌子或是車輛等等也是充滿著曲線。這令我想起在 Spike Jonze 的電影《her》。         那個同樣是未來科技發達的世界,色調也是充滿著粉紅色,記得當時的製作人員說他們選了這獨特的顏色,是因為想表現出一個和諧又令人舒服的未來世界,不知《<harmony/>》的設定是否也是因為這樣?(事後看了我思空間的補完,原來真是這樣)另外一個就是比較近似現在的世界,那裡的人拒絕不必要的科技進化,不接受 WatchMe […]

The post 伊藤計劃《 < harmony/ > 》感想 —— 人類自我意識之重要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很多人說,一個創作者一生可能創作了十多套作品,不論動畫的、漫畫的、電影的、小說的各種不同的媒體,但當中探討的,可能也是同一個命題。

大友克洋探討的,可能是對力量的過份追求。

井上雄彥探討的,可能是人與人之間的牽絆。

杜琪峯探討的,可能是男人的浪漫。

基斯杜化路蘭探討的,可能是犧牲。

看了兩套伊藤計劃的作品,他在探討的,可能就是「人類自我意識之重要」。

 


 

 

故事簡介(博客來「內容簡介」摘錄):

二十一世紀初,地球歷經稱為「大災禍」的浩劫,「生府」取代政府,成為至高無上的主宰;「社會的所有成員都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給予最大尊重」為其中心主旨,人的身體不再屬於自己,成為珍貴的公共財產,藉由健康監控系統「WatchMe」與藥物精製系統達到某種類似烏托邦的完美世界。

霧慧敦、御冷彌迦、零下堂希安三名少女因年紀尚輕,還未在體內安裝 WatchMe;其中彌迦聰明過人,對當下的社會形態抱持強烈質疑,三名少女在她的主導下嘗試自殺。然而,這群少女的計劃最後失敗收場。主謀彌迦死去,敦與希安則以各自的方式融入了社會。

十三年後,昔日和彌迦一起選擇自殺的敦,成了 WHO(世界保健機構)螺旋監察事務局的上級監察官。所謂的螺旋監察官,目的原本是監視危險的遺傳基因操作,但現在卻打著「保護所有生命權」的旗號,過度擴張其活動領域。

先說明我還沒有看原著,因為正打算先看完了三部作品的劇場版,之後才看回小說版補完,那就不會因為受原著的印像影響了。

看著電影中那首席監察官說:「不要看我的樣子,我已 72 歲了。」

在未來,科技可令人類某程度上超越了生死,達成了一個所謂理想的烏托邦。可是那可能只能達致人類外殼的完美狀態,內裡人的意志則與此無關。人類的外在無論進步了多少,內在的進化總是走得最慢,就好像現在常說到互聯網和科技發展太快了,人類的心智根本未能配合。

當人類空有一個健康的軀殼,卻沒有人類最重要的「意志」,那是甚麼?

對了,就好像《屍者的帝國》出現的「屍者」。

 

Screen Shot 2016-03-02 at 5.47.34 PM

 

華生要探求屍者的靈魂,這作為人類和屍者最大的分別,那就是那未知的 21 grams,那就是人類擁有獨特的意志。

《<harmony/>》中,御冷彌迦談及的,或是「和諧程式」帶出的,也同樣是人類意志的獨特性。現在人類完全生活在烏托邦,沒有健康生活等問題要思考,有病有痛可能只是吃一兩粒「生府」提供的藥丸就可解決,人類因此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因為沒有外來負面問題影響。天天也是完美的一天的時候,心靈意志的磨練自然脆弱,所以當好像片中突然出現了所謂「殺人預告」,還指定要每位市民要殺死另一個人,自己的生命才得以保障,在這種巨變出現的時候,在烏托邦生活的脆弱心靈人們,自然無法承受如此恐怖的衝擊,有些更選擇自我了結生命。所以經常有一種說法,人類在大自然面臨死亡時,求生是本能,現代城市人對於這本能已漸漸淡化和扭曲了。

 

Screen Shot 2016-03-02 at 5.49.20 PM
御冷彌迦

這身體、這乳房、這臀部、這子宮,全都是我的。

難道不是嗎?

我們的生命變為共有之物⋯⋯所以我們非•死•不•可。

這是御冷彌迦對市民的提問,更是對觀眾的提問。

這是一套談及「自殺」的作品,片中御冷彌迦好明顯是帶動起初那三人自殺計劃的人,敦和希安也同樣是附和著,可能只是朋輩身份認同的原因,究竟她們當時是否真的認同她的主張?御冷彌迦她自殺,有一部份原因相信是因為她個人成長背景(這部份不劇透啦),另外最主要的是她表現對 WatchMe 系統還有這所謂的烏托邦出現的制度之反抗。「生府」和 WatchMe 的等等的系統,帶給人類一個完美和諧的社會,可是現實的世界告訴我們,所謂「完美和諧」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因為人類必有自我獨特的意志,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因此而起。記得起初敦也說因為喝酒的問題用了「女孩子的魔法」去騙過 WatchMe 系統,這也是她的個人意志。

統一和諧,自我意志,兩者不能共存。

在設定上有不少的地方也是很有趣,可惜的是電影中的解說不多,相信是在原著小說內有詳細描寫吧。首先是出現了兩個完全不同世界觀的地方,一個是有「生府」和 WatchMe 管理的大城市,內裡出現的所有東西,無論是建築物(外牆上更有好像血管外型的東西)、衣服,還有那視覺系統的界面,色調全都是粉紅色的,還有當中出現方角的地方也不多,無論桌子或是車輛等等也是充滿著曲線。這令我想起在 Spike Jonze 的電影《her》。

 

Screen Shot 2016-03-02 at 5.41.02 PM

 

her_poster
《her》,Spike Jonze,2013 年

 

3023518-inline-i-11-designing-a-bright-future-for-her

 

那個同樣是未來科技發達的世界,色調也是充滿著粉紅色,記得當時的製作人員說他們選了這獨特的顏色,是因為想表現出一個和諧又令人舒服的未來世界,不知《<harmony/>》的設定是否也是因為這樣?(事後看了我思空間的補完,原來真是這樣)另外一個就是比較近似現在的世界,那裡的人拒絕不必要的科技進化,不接受 WatchMe 的控制,生老病死聽天由命,和高科技城市作一個強烈的對比,可惜這部份也描述不多。個人最有興趣的,就是「生府」和 WatchMe 系統的描寫,希望原著小說可解決到我的問題。

另外那視覺系統的界面,每當看到人或物的時候,系統自然就會找到相關的資料,其中最有趣的是上面除了顯示人物的基本資料如姓名年齡等等,也會顯示出那人的「社會評價(Social Aptitude Score)」。例如我留意到普通人是大概 50 分左右,而在一位在地鐵讓座的女生則有 60 多分,事後知道她是一些知名人士(可是我也有幻想過我的眼前不斷出現這些資料其實很煩)。這些有趣的設定反而令我覺得更吸引,可惜在電影中也最沒有太多的解說,還是留待之後看原著小說吧。

 

Screen Shot 2016-03-02 at 5.36.21 AM

 

第三點是作品出現了一種電腦語言「etml 1.2」,全名是「Emotion-in-Text Markup Language」,是以 html/xml 作為參考,再在原著小說創作出來。作品的名稱 < harmony/ > 也是由 html coding 而來(我只知很片面的 orz),在 html 的世界簡單就是用 <⋯⋯> 去分開不同的部份,例如:

< body >
紙本分格好看嗎?
< /body >

又或是例如用 < strong > 表現出強調的字句:

< strong > 紙本分格很有趣!< /strong >

找查資料,在原著小說中這 etml 是會在文字之間寫出來(來自原著書本介紹):

<?Emotion-in-Text Markup Language:version=1.2:encoding=EMO-590378?>
<!DOCTYPE etml PUBLIC :-//WENC//DTD ETML 1.2 transitional//EN>
<etml:lang=ja>
<body>
01

我現在要說的是

<declaration:calculation>
<pls:失敗者的故事>
<pls:逃脫者的故事>
<eql:也就是我>
</declaration>

有些時候也會用作表現人類各種的情緒:

<declaration:anger>
<「我們都不知道人生的谷底是怎様。
為了能讓我們在不知人生谷底長怎樣的情況下活下去,
一切都早已安排好了。」>
</declaration>

所以片名「 < harmony/ >」是一方面表達了「和諧程式」,同時那「/」也表達了完結的命題(但為何那個「/」會在後面?)。這個表現手法相當有趣,可惜在電影中也只是輕輕帶過,沒有詳談。不過也可以理解到這部份應是要文字表達才會較理想(但也相信是要懂 programming 的朋友才會看得津津有味吧哈哈)。

在動畫方面,坦白說是比較失望的。第一是某些鏡頭之中人物是用上了 3D 去處理的,某些鏡頭更是故意炫耀似的,可是效果感覺上和 2D 的地方不太能夠統一。另外在 2D 人物動作處理時,有些動作鏡頭出現了格數不足的情況,做成動作感覺不甚流暢。不過,我認為有一個最致命的問題,本片雖然改篇自小說,但現在呈現出來的感覺好像是在螢光幕上播放的小說似的,動作場面本身不多,有很多內容也是用談話去交待,一整套片 120 分鐘,有某些地方更是不斷的對白接對白,其實有點沉悶,可以想像這作品本身要改篇成動畫電影實在有頗高的難度。分鏡有趣的地方也不多,其中最吸引的就是敦和希安進餐那一幕,希安突如其來的行動,血花四濺,一氣呵成很震撼。此外要留意起初那鏡頭是圍繞著她們吃飯的桌子不斷轉,那其實在後段的分鏡也有互相呼應,頗有心思。

 

Screen Shot 2016-03-02 at 5.48.06 PM

 

總的來說,本片的感覺雖然是故事和設定是比《屍者的帝國》更為完整(可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原著本身是完完全全伊藤計劃 100% 創作),可是動畫表現方面卻是《屍者的帝國》較佳,果然由不同製作公司和導演負責,確實有不同的化學作用。

主題曲同樣是由 EGOIST 主唱,《Ghost of a Smile》,同樣是很好聽:

 

 

《虐殺器官》上映無期,還有傳是將會變為真人電影,前途未卜。

不過依然期待(我先看回前兩套小說吧⋯⋯)。

 

 


 

1980004_531972383637537_124657296894225825_o

 

<harmony/>

監督:なかむらたかし(中村考,《AKIRA》作畫監督、《寫真館》導演)
マイケル・アリアス(Michael Arias,《惡童》導演)
劇本: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演出及 CGI 監督:廣田裕介
角色設計及總作畫監督:田中孝弘
道具設計及作畫監督:竹内一義
機械設計及效果作畫監督:渡部浩二
色彩設計:成毛久美子
美術監督:狹田修、新林希文
編集:重村健吾
音樂:池頼広
錄音演出:名倉靖
音響設計:笠松広司
動畫製作:STUDIO 4℃

 

伊藤計劃 Project-Itoh 官網:project-itoh.com
伊藤計劃 twitter:twitter.com/PJ_Itoh
伊藤計劃個人 blog:d.hatena.ne.jp/Projectitoh

 

參考資料:

我思空間:cogitofoundation.blogspot.hk/2016/02/harmony-movie-additional.html
gaku-yomu.com/2015/03/24/775
www.books.com.tw/activity/2014/06/harmony/index.html
wikipedia

 


 

The post 伊藤計劃《 < harmony/ > 》感想 —— 人類自我意識之重要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惡童》製作特集 https://zbfghk.org/2016/02/25/%e3%80%8a%e6%83%a1%e7%ab%a5%e3%80%8b%e8%a3%bd%e4%bd%9c%e7%89%b9%e9%9b%86/ Thu, 25 Feb 2016 13:00:50 +0000 http://zbfghk.org/?p=3420   在把《惡童》電影化之際,導演 Michael Arias 為了把作品的氣氛、規模和概念等傳達給製作人員,而在製作前的 2006 年 1 月 26 日寫下一些筆記,這本書就是把當時的筆記重新編輯而成。           Director’s Notes 導演的話(節錄)     電影《惡童》是⋯ 「超級孩子英雄」大戰「惡魔宇宙人」的故事。或許,對一些人來說,這是《搏擊會 Fight Club》的動畫版,而另一些人卻覺得這是像《驚異狂想曲 The City of Lost Children》般純真的幻想故事吧。不過無論從怎樣的角度欣賞這部作品,觀眾都會感受到當中意味深長的主題。 《惡童》講述的,是一些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孩子失去父母、兄弟姐妹離別、家庭遭受破壞⋯⋯人們有時背叛別人,有時又會被別人背叛⋯⋯純真的人被邪惡的人利用⋯⋯昔日的城市演變成新都市⋯⋯任誰都阻止不了「變化」⋯⋯ 在這之中,人類又為了甚麼不斷地努力,以免被捲進這亂世的漩渦裡呢? 當今,在我們眼前明明就有那麼多不幸和悲慘的事(死亡、戰爭、飢餓、背叛),為什麼人類還是不放棄呢? 是什麼東西在拯救我們呢? 愛。 這是我最想藉《惡童》傳達的最美好的訊息。我想這也是令《惡童》超越了作為一部漫畫或一部動畫,而擁有更為寬廣的吸引力的最大原因。《惡童》的世界不是純潔無瑕的,它充滿著溫暖的「金銀城」裡洋溢著的淡淡鄉愁。頑皮的孤兒小白和小黑、滿是皺紋的鈴木和爺爺、貪得無厭的木村和澤田等等,都是一些讓人感覺親切的登場人物,而各個人物和各種事物都以愛聯繫在一起。 我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能夠令觀眾想起愛的力量。     紙上評論   因為是製作特集,會有大量劇透。建議忘記劇情的先重溫一次電影再來看。 大部份圖片均在網絡搜尋回來,一些找不到就拍了 ART BOOK 和 DVD BOXSET 裡 MAKING OF 的電影截圖。 請支持正版。文章底部有 DVD 和 海外 BOXSET 網上購買的連結,當然你也可到附近的影碟店找找。據知香港 BOXSET 已絕版。 […]

The post 《惡童》製作特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在把《惡童》電影化之際,導演 Michael Arias 為了把作品的氣氛、規模和概念等傳達給製作人員,而在製作前的 2006 年 1 月 26 日寫下一些筆記,這本書就是把當時的筆記重新編輯而成。

 

《惡童》DVD Boxset 裡的 Director’s Notes 小冊子

 

Director’s Notes 的目錄,除了「導演的話」外還有多項想要傳達的概念和細節。

 

以下的部分就是從「導演的話」節錄以成的。

 


 

Director’s Notes 導演的話(節錄)

 

 

電影《惡童》是⋯

「超級孩子英雄」大戰「惡魔宇宙人」的故事。或許,對一些人來說,這是《搏擊會 Fight Club》的動畫版,而另一些人卻覺得這是像《驚異狂想曲 The City of Lost Children》般純真的幻想故事吧。不過無論從怎樣的角度欣賞這部作品,觀眾都會感受到當中意味深長的主題。

《惡童》講述的,是一些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孩子失去父母、兄弟姐妹離別、家庭遭受破壞⋯⋯人們有時背叛別人,有時又會被別人背叛⋯⋯純真的人被邪惡的人利用⋯⋯昔日的城市演變成新都市⋯⋯任誰都阻止不了「變化」⋯⋯

在這之中,人類又為了甚麼不斷地努力,以免被捲進這亂世的漩渦裡呢?

當今,在我們眼前明明就有那麼多不幸和悲慘的事(死亡、戰爭、飢餓、背叛),為什麼人類還是不放棄呢?

是什麼東西在拯救我們呢?

愛。

這是我最想藉《惡童》傳達的最美好的訊息。我想這也是令《惡童》超越了作為一部漫畫或一部動畫,而擁有更為寬廣的吸引力的最大原因。《惡童》的世界不是純潔無瑕的,它充滿著溫暖的「金銀城」裡洋溢著的淡淡鄉愁。頑皮的孤兒小白和小黑、滿是皺紋的鈴木和爺爺、貪得無厭的木村和澤田等等,都是一些讓人感覺親切的登場人物,而各個人物和各種事物都以愛聯繫在一起。

我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能夠令觀眾想起愛的力量。

 


 

紙上評論

 

因為是製作特集,會有大量劇透。建議忘記劇情的先重溫一次電影再來看。
大部份圖片均在網絡搜尋回來,一些找不到就拍了 ART BOOK 和 DVD BOXSET 裡 MAKING OF 的電影截圖。
請支持正版。文章底部有 DVD 和 海外 BOXSET 網上購買的連結,當然你也可到附近的影碟店找找。據知香港 BOXSET 已絕版。

 

IMG_7252
「紙上評論」是從《惡童》DVD Boxset 裡的 The Making 小冊子中節錄出來的。

 

IMG_7253
The Making 小冊子第一頁

 

IMG_7254
The Making 小冊子目錄,各部門的負責人訪問都有收錄。

 

IMG_7255
「紙上評論」的部分

 

開始之前,先了解一下內容裡會出現的人名和他們在《惡童》裡負責的崗位。
十年籌備,四年製作,最後階段每天睡三小時,以工作室為家,他們就是如此厲害的動畫電影的製作人員。

1
左起:導演:Michael Arias,製片、劇本編劇:田中榮子,編劇:Anthony Weintraub

導演:米高・艾里亞斯 Michael Arias
製片、劇本編劇:田中榮子
編劇:Anthony Weintraub

 

2
左起:人物設定、總作畫導演:西見祥示郎,副作畫導演:濱田高行, 美術導演:木村真二

人物設定、總作畫導演:西見祥示郎
作畫導演:浦谷千惠
副作畫導演:濱田高行
作畫導演、車輛設計:久保まさひこ
美術導演:木村真二

 

3
左起:副導演:安藤裕章,色彩設計:伊東美由樹,CGI導演:坂本拓馬

副導演:安藤裕章
動畫導演:梶谷睦子
色彩設計:伊東美由樹
CGI 導演:坂本拓馬

 

4
編輯:武宮むつみ,音響設計:Mitch Osias,音樂:Plaid

編輯:武宮むつみ
對白編輯、調音:淺倉務
音響設計:Mitch Osias
音樂:Plaid

 


 

《惡童》裡的各場景是以怎樣的感情去製作的?Michael Arials 導演會從頭到尾作詳細解說。

Screen Shot 2015-01-06 at 12.58.15 pm
pic source

這部份是原作裡沒有,在編劇 Anthony Weintraub 的初稿裡出現的連續鏡頭。可是,當初在黑暗中聽到的,就只有小白那「每當天色轉黑~」的對白而已。在之後加入「紙幣比硬幣~」這句對白有兩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經多番考慮,意識到假如只有原先的一句,觀眾可能會因未作好準備而錯過了這重要的對白,沒有聽進腦中。另一個原因是,電影整體很少描述小白和小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希望多少也讓觀眾聽聽他們平常的對話內容。再者,在原作中這樣的場面也經常零星地出現,因此,雖然那時大部份的畫面都已經完成了,可是我還是從原作第一話開始收集一些我很喜歡的對白,因為我想,小白那句「每當天色轉黑~」可能會給人一種在看鬼片之類可怕電影的感覺,所以,為了避免這個情況發生,畫面會由小白凝視火柴的鏡頭開始。這樣做同時也是因為我希望讓觀眾預先感受作品的整體氣氛。會讓牛頭怪在一開始出現的一剎那也是一樣,雖然他在很久之後才會出場,可是我想讓觀眾預先感受一下。在最後編輯的階段,由於製作了兒童城的一個鏡頭,所以也把它加了進去。

 

e9e2887b3ee7a976a17a1c2865c1366c
日本版(pic source),英文版(pic source

這個是我們最先做好的鏡頭。因為我們想,只要把這個做好,能夠藉由這個鏡頭把金銀城的世界觀介紹出來就沒問題了,而且在技術上,要是連這樣困難的鏡頭也能克服的話,之後就應該不會那麼苦惱了。我們追求的,是一個先越過周圍現代化的街道,再進入在下面那被遺留的古舊街道的鏡頭。以和烏鴉一樣的速度飛行的攝影機,像一面和風對抗一面搖擺飛行。這應該是至今為止的動畫裡沒有過的表現手法吧。美術導演木村真二先生從這個階段開始就替我們判斷,在製作 100 分鐘電影的過程裡,我們的力量應該怎樣分配。正因如此,我更希望觀眾能夠認同這是一個值得花心血製作的鏡頭。

 

pic source
pic source

最初是沒有預定讓朝弟和夜哥登場的,因為他們在原作中沒有擔當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當初我認為,假如要刪減的話就刪減這裡的。因為最初的設定只是小黑和小白稍為教訓一下街上的不良份子而已。可是人物設定的西見祥示郎先生說朝弟夜哥的動作很帥,而且又可以當成是對小白和小黑日常生活的描寫,一直都對他們很執著。雖然我一直只注意到朝弟和夜哥的非必要性,可是當他和製片田中榮子小姐把製作現場的草圖再合成,並拿去給各製作人員看的時候,我可能也因此漸漸適應了朝弟和夜哥的存在了。而且,假如從只在傳說中聽過小白和小黑的朝弟和夜哥的視點切入故事,應該可以和觀眾的期待感同步吧。結果,Anthony 也說還好加入了他們兩個呢。

 

pic source
pic source

左面的看版參考了到斯里蘭卡旅行時拍的照片。這種東西在很多地方都有。

 

pic source
pic source

這參考了在印度拍下的魚店旗幟。

 

pic source
pic source

在電影中,大家都喝著一種名為「Baraka Cola」的飲料。「Baraka」是來自紀錄片電影《Baraka》的名稱。由電影《KOYAANISQATSI》(82,Godfrey Reggio 導演)的攝影師 Ron Fricke 執導,是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惡童》裡呈現時間經過的畫面和最後的花開鏡頭也帶有《Baraka》的意念。

 

pic source
pic source

有關海的鏡頭,本來副導演安藤裕章先生是畫了分鏡的,可是由於日程關係,變成了像是重覆利用最後的海的鏡頭似的。其實本來是想像小白的夢境鏡頭那樣,以彩色鉛筆來繪畫,目的是要讓觀眾分不清在游泳的是小黑還是小白。

商店街宣傳廣播的是田中榮子小姐的聲音,她甚至自己動手畫原稿(笑)。

 

Untitled-1
左:藤村(老刑警),右:爺爺(流浪漢)(pic source

眾所周知,聲演藤村(老刑警)和爺爺(流浪漢)的西村知道先生和納谷六朗先生是很資深的老手。兩個人都是第一人選,而且錄音幾乎都是一次 OK。多得他們的認真參與,使整體產生了一份立體感。

 

10052751425781e21d
pic source

拳擊的聲音非常真實。當我和音響設計 Mitchell(Mitch Osias,導演 Michael 的好友。特地從美國過來。)為了收錄真實的過山車聲音而跑到後樂園的遊樂場「東京 Dome City」去時,偶爾遇上了拳擊的經理人,並拿到了門票。那是一個非常好的位置,我們從近得像是會被血濺到的距離前把麥克風伸到擋台上,整整用了四個小時錄了各式各樣的聲音。就算會進行加工,可是假如有真實的聲音作為基礎的話,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在這個鏡頭裡,我很喜歡 Plaid 那用很短時間做出來的音樂,也喜歡久保まさひこ先生的分鏡和田中考弘先生的原畫。

 

070925kinkreet-large-05
pic source

本來在這是會有一些身穿緊身衫褲、人稱「說教青年」的人登場。最初是設定了他們向爺爺說教,然後被小黑和小白打倒的情節,連原畫也完成了。可是從整體來看,總覺得脈絡很差,結果把它刪去了⋯⋯真是非常抱歉。聲演小黑的二宮和也好像因此而非常失望呢!(片段收錄在特典 DVD > 從未公開影像,說教青年很有特色呢! )

 

100527376480c04dc5
pic source

浴場的聲音是在吉祥寺的弁天浴場錄的。我們包下了那裡約一個小時,在裡面錄了敲擊木桶、搗亂等等的聲音。此外,因為我想在流氓的情節開始之前讓觀眾再看看金銀城是個怎樣的地方,所以利用了煙囪進行俯瞰,把鏡頭轉向流氓的辦公室。當小白在天真無邪地吵鬧的時候,這邊的流氓卻在商討如何改變金銀城。我想讓觀眾看看角色們這些稍微重疊的地方,並希望成為高潮之前的一個重大前奏。
*(手多)吉祥寺的弁天湯

 

(pic source)
pic source

負責小白夢境的原畫,是大平晉也*先生。由於大平先生的畫只有他自己才畫得出來,所以當草圖出來的時候真的很煩惱要如何製作。總之這是在沒時間之中,依賴 CG 的力量總算勉強做出來的鏡頭。(特典 DVD 中說到,是以電腦計算手繪圖之間的變化,再以人手逐格修正調整,是很痛苦的過程。)
*大平晋也:愛知縣出生的動畫師、動畫監督,是世界級的動畫天才。他的原畫多有複雜構圖與扭曲動作,看起來異常順暢更有強烈個人風格!曾參與 Genius Party BEYOND《わんわ》、宮崎駿的《哈爾移動城堡》、《千與千尋》、《風起了》,日本アニメ(ーター)見本市西荻窪駅徒歩20分2LDK敷礼2ヶ月ペット不可」(曾在 FB 引起一陣熱潮)的原畫。想知道他厲害的詳情可以看看這影片:Anime Central 日本動畫的作畫講座「大平晉也的超現實主義動畫」部分(2013,繁中字幕)

 

(pic source)
pic source

這利用了在香港買的印鑑盒子。(導演曾在香港拍下不少照片作參考。還有舊公屋的走廊和電錶呢!在 ART BOOK 可以看到更多金銀城裡的舊香港元素。)

 

(pic source)
pic source

這一段是在故事的規模擴大之前的最後一段情節,小白和小黑還只是與流氓有點小爭執而已。從故事的結構來看,由最初和朝弟夜哥互相追逐開始,到一心支配金銀城的流氓出現,然後到操縱流氓的蛇登場。對手愈來愈厲害,最後進入牛頭怪 ── 一個跟小黑和小白所認識的世界屬於不同次元的故事。我認為這是原作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這部分的分鏡和原畫都是由作畫導演久保まさひこ先生負責。他把在那小小的房間裡的動作場面畫得非常巧妙,讓我吃了一驚。因為是在狹窄的房間裡,所以不能四處跑,但久保先生的鏡頭分配也做得非常好。雖然不是節奏明快的動作場面,可是看起來卻會感到噁心,令人血脈沸騰。

 

(pic source)
pic source

海外版的這個鏡頭會寫成英語的「MY TOWN」,而且亦會在季節轉變的時候加入「WINTER」之類的字幕。日本人對四季變化很敏感,可是美國人和日本人不同,所以這樣子應該能令海外的觀眾更容易了解故事內容吧。

 

(pic source)
pic source

小學的鏡頭和原作完全不同。原作中以「我想要書包」的情節(第 1 期第 11 話「金銀城華爾茲」)作開場,可是由於這情節和整體故事融合不來,所以我們決定把它刪去。全靠 Anthony 簡潔的劇本和浦谷千惠小姐的鏡頭分配,成功製作出一個很有力量的場面。

 

(pic source)
pic source

在天堂和地獄之間有一個地方,在我們知道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之前只得一直在那裡等待。我們想像了一個這樣的地方,而這個鏡頭會成為透視木村下場的契機,加上金銀城本身會變成怎樣也不知道,所以我想把那裡巧妙地塑造成一片什麼都沒有的空地。美術的平田房一先生以他獨特的繪畫手法,畫出看似相片的畫,使這鏡頭裡令人噁心的光線得以全面呈現出來。

 

(pic source)
pic source

1005272980fd624db0
pic source

整理這一節真的很令人苦惱。要是沒有提及牛頭怪的事,朝弟和夜哥再度登場的情節就會被刪去,因為這節的開頭實在有太多的時間被空置了。可是,因為這是牛頭怪出現的前奏,所以即使有點勉強,我還是把它保留下來。這剛好是原作第一期完結的部分,那麼該如何處理朱古力呢?在原作第一期最後的第十一話裡出現了朱古力坐火車的畫面,所以我想就這樣讓它結束也無不合理。所以,為了是否保留朱古力離開金銀城的場面一事,我煩惱了很久。

 

(pic source)
pic source

電影裡的木村比原作中更為年輕。在短篇集《藍色青春》裡,有一篇描寫鈴木和木村的相遇,名為《鈴木先生》的作品。根據那篇作品,可以看出鈴木和木村的關係,與其說是同僚或是前輩後輩,還不如說是「父子」。因此,為了要清楚地把這構圖表達出來,還是把木村設定得年輕一點較好。而且,我認為讓觀眾看看一個未成熟的男人如何逐漸改變會較有趣,還會讓人感到,要是小黑就這樣長大成為流氓的話,也會變成這樣子吧。為了配合這一點,他的女朋友 ── 在電影裡給她起了「阿久津」這個名字 ── 的感覺也改變了。木村大約 24、5歲,而阿久津則大約 19 歲吧。她因為想從事有關時裝一類的工作而來到金銀城,並開始從事色情行業,也因此而認識了木村 ── 我們設定了這樣的背景故事。這些設定成了設計她房間裡細節的根據。美術導演木村先生和背景的製作人員今野明美小姐把這些細節具體地呈現出來。雖然我沒有看過,但是我想今野小姐的房間也是這種感覺吧。
* 《青い春》 (藍色青春),松本大洋的短編漫畫作品,1993 年刊。曾於 2002 及 03 年拍成真人電影版。

 

(pic source)
pic source

這節的牛頭怪真的是在最後編輯階段加插進去的。這時候小黑已開始被那邊的世界吸引著,他凝視著在河川對岸的工廠「Dark Side」。我本來就想把小白和小黑居住的地方放在和現實世界的分界線之上。在高架橋下面的空間是很難準確地掌握的,而木村真二先生負起全部責任替我把那些大小不一的草圖整理好。之後回想起來,那可能是我最喜歡的場景。雖然簡單,但是美術、角色、音樂、音響都做得非常出色。

* 很喜歡這張圖,河川對岸的工廠「Dark Side」其實是金銀城外「比較進步」的城市。製作人員一開始已設定好整個金銀城與周邊城市的地理位置與佈局,當中包括了常識與故事的考慮(例如金銀城之所以比周邊城市落後是因為被河川隔絕,物理運輸難度高。)「進步」一定是正面的嗎?孤獨的小黑身影和對岸城市形成強烈對比。

 

(pic source)
pic source

因為蛇本來說是一個很奇怪的存在,所以沒有怎麼為他費心。在表達他的形象時經常用到「魔鬼商人」來說明。他是一個終極的資本主義者,只要是能換取利益的事,他都會做,不會在乎是正義還是邪惡。他操控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在沒有正義也沒有邪惡的地方生活。大家一起看了舞蹈家大野一雄的影像,作為蛇的動作和手勢的參考。在配音的時候本木雅弘先生幾乎沒有看劇本,一邊像蛇般活動身體一邊利用聲音演繹,十分厲害。

 

IMG_7265a

蛇名片上的符號是根據瑪雅文明的神的象徵設計出來的。

 

photo from: essence tekkonkinkreet the making

這是在東北地區一種叫仙台四郎的擺設,是用來祈求生意興隆的。在我和木村真二先生的談話中,談到電影裡應該要有這種東西,所以就決定把它放在流氓的辦公室裡。之後房間裡的物品都漸漸變得富有東北地區特色,在不知不覺間,創造了一種讓人覺得首領是在東北地區出身的氣氛。因此我們也拜託麥人先生以東北地區出身的設定來配音,由於麥人先生是名古屋出身的,所以首領變了一個不是操正式東北腔,而是操一種奇妙方言的人(笑)。我太太的娘家是在東北的,所以岳父岳母也很喜歡首領這個角色(笑)。

 

(pic source)
pic source

有關利用 Steadicam 手法拍攝的樓梯和升降機上升的鏡頭,負責畫分鏡的作畫導演浦谷千惠小姐參考《Goodfellas 盜亦有道》(90,導演 馬田史高西斯*)和《Casino 賭城風雲》(95,導演同上)等電影,造出了一種簡陋的氣氛。電影的名稱本來是設定為代表著刺青的《紋紋》的,可是不知何時變成了《悶悶》(笑)。再看工作人員名單,會發現全部製作人員都有參與演出。這種小玩意在很多地方都會出現,例如在看板上會出現我的名字 ── 「襪子艾里亞斯」等等(笑)。升降機門的海報上是怪獸電影,那應該是從《大怪獸 GAPPA》(67,導演 野口晴康)的德語版海報上取得的靈感。
* 馬田史高西斯 Martin Scorsese,美國導演、編劇、演員、電影史學家。近年作品有《The Wolf in Wall Street 華爾街狼人》《The Audition 選角風雲》

在這裡要傳達的資料量很多,例如和流氓的抗爭、昔日城市的回憶、鈴木的心情等等。我們為了有趣地把這些事物呈現出來而花了很多心血。會參考《盜亦有道 Goodfellas》和《賭城風雲 Casino》,是因為它們都在這種場景方面花了很多工夫。而浦谷小姐完成的分鏡也十分出色。

 

photo from: essence tekkonkinkreet the making

殺手的登場方式也和原作有所不同。在原作中,殺手是一腳踩在小白掉下的雪糕出現的,但在電影中,我想營造一種氣氛,讓人感到他們的殺氣是從更遠的地方一點一點逼近。

 

(pic source)
pic source

在原作中蛇的辦公室是在兒童城裡面。可是在電影中,由於我把兒童城建成的過程當作故事的縱軸,所以不得不把辦公室放在外面。有關大廈的設計,我先用 3DCG 把內部粗略地繪畫出來,而木村真二先生看了之後,就替我設計了外部的構造。球體的上面是可以看到優美景致的辦公室,而下面則設計成監視室。蛇是只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外星人」,抱著神所給予的使命,拼命賺錢。從天花板垂下來的機器人也是用來接收來自神的訊息,所以他經常用高高在上似的語氣說話。因此我想,也可以把他平日身處的地方設定為在物理上較高的地方吧。還有,為了要把他的世界噁心地呈現出來,所以嘗試讓他的房間慢慢旋轉。

 

(pic source)
pic source

我和本木先生在電話裡談過要怎樣處理蛇的聲音。應該採用女性化的說話方式?還是按照他的臉孔採用像是外星人的說話方式?那個時候,我們也曾將他比喻成一個有領袖魅力的奇妙經營者,應該說他會為求結果而不理自己手下的死活吧。蛇對殺手說的話是本木先生自創的,在劇本中是寫著印尼語,而在配音的劇本上則變成了普通的日語。對此,我一直都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可是本木先生在修改了日語的對白後,加上了富有感情的聲調唸給我聽,並問我覺得如何,於是就這樣一下子決定了。另外,本木先生把所有的對白記住,錄音也不用看著劇本進行,這也令人印象深刻。

 

photo from: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由殺手・龍跑到小白和小黑的家,到小白被刺為止的情節,是發生在同一天數小時內的事,我煩惱了很久要怎樣把它表現出來。雖然這部分的劇本和原作一樣,但因為坐上火車上面移動或是逃跑都會令場景跟著一起改變,所以我希望儘量做出一種自然的感覺。雖然,電影的話想怎麼掩飾都可以,但假如我們不能沿著自己腦中的地圖來看見他們的行動,還是不可能將之影像化的。而且,在那之後更會下起雨來,天色會馬上變得陰暗,牽涉到時間的經過。在這種意義上,從這裡開始的連續鏡頭是最難處理的。

 

(pic source)
pic source

從這裡開始會漸漸在各個地方貼上「兒童城(子供の城)」的海報。在鈴木被殺的地方附近也有貼著。

 

photo from: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秘寶館參考了在斯里蘭卡看到的餐廳入口。

 

(pic source)
pic source

這裡參考了斯里蘭卡某間魚店的看板。

 

photo from: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脫衣舞廳的場景是參考 70 年代日本電視劇《傷痕累累的天使》。概念是以聚光燈的光產生一種白色的模糊影像。

理所當然地,火車的場景在劇本裡只有幾行。到現時為止,我是沒有打算依賴動作畫面,而考慮過用普通的蒙太奇手法處理。可是西見先生(人物設定、總作畫導演:西見祥示郎)替我做了很好的分鏡,果然加入有說服力的畫後,影像完全不同。這部份的連續鏡頭是在完成朝弟夜哥的動作場面之後開始製作的,而我也想讓大家在這裡再次看看金銀城的整體形象。另外,CG 和美術的配合也很費心機,這部份我認為做得很不錯。聲演殺手的是我,本來是打算請本木先生演的,可是在製作過程中還是覺得要用和本木先生不同的聲音來演才行,但那時已經快要製作完成了,所以決定由我自己來演。

 

(pic source)
pic source

在玩跳飛機的,是松本大洋先生的漫畫《GOGO MONSTER》裡一個叫 IQ 的角色,這可以說是向松本大洋致敬。氣球在空中飛和高架橋下的船等鏡頭,其實是用上了製作初期畫的概念圖。

 

(pic source)
pic source

殺手・龍被燒起來的場面令人很苦惱。因為如果加入配音的話會令人感覺非常真實,我想這會令一些和小孩一起看的人很憤怒(我想這裡的意思是會激怒家長,雖然這絕不像是讓小孩看的動畫電影)。不過由於這是小黑和小白首次感受到死亡威脅的場景,所以這是不能避免的。我想盡可能在這裡營造一種可怕的氣氛。

 

(pic source)
pic source

當我們考慮,畫面該怎樣配合「這城市」這句對白時,木村真二先生提出使用海報上的背景這個建議 ── 他是絕不會浪費任何繪畫了的圖畫的。於是我們就在上面增加了一些汽車,還讓廣告氣球動起來,將它用在這場景上。

 

photo from: essence tekkonkinkreet the making

這是鈴木初登場時在跑的那條路。有時同一材料會用在不同的地方,這是因為我希望讓同一個地方在電影裡出現兩、三次,令觀眾習慣金銀城的街道,從而產生一種親切感。

 

photo from: essence tekkonkinkreet the making

本來是有一段情節關於屋頂上的小孩。因為我想讓觀眾注意到,當小白和小黑被捲進奇怪的狀況時,其他人還是如常生活。我亦想藉由很像小白的孩子出現,來強調小黑那一定要找到小白的想法。不過,把它刪去是正確的。因為當繪畫完成後發現光是這個畫面就已經有足夠的力量了。

* 沒有刪去的有背著嬰兒的婦人,提著公事包的上班族等。像現實一樣,當我們感慨日子的平淡時,一些兒童正被逼拿著槍枝殺掉自己的父母;我們痛苦至極,覺得世界絕望時,也有一些人正如常地過自己的生活。 用心刻劃這些細節,反映了這動畫電影的真實感。

 

photo from: essence tekkonkinkreet the making

放在這裡那附有補助輪的單車來自大平晉也先生在草圖上繪畫的意念。這種帶點孤寂的感覺非常好。

為了確切地表達出時間的流逝而花了很多心思。因為一定要讓觀眾感受到,由小白康復到一定程度為些是經過了一段時間。雖然在醫院裡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可是透過描繪在外面活動的鈴木、蛇和木村等人的情況,還是可以表達出時間的流逝。

 

photo from: essence tekkonkinkreet the making

這打破了的花盆畫得十分好。好得令我跑去問繪畫這個的今野明美小姐,為什麼會想到這種細節。給人像是在某處看過的風景的感覺,同時又令人印象深刻。

 

photo from: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クロside 基礎工事編

 

photo from: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醫院有一隱藏設定,就是前身是一間時鐘酒店。我想那大概是從事色情行業的人看病的醫院,是一些被皮條客打傷的女人或是染上性病的病人來的地方吧。

 

1003475087e25c7c96_3

小白的畫是我兒子(音音和戀)畫的。當初我打算拜託有能力畫出小孩子畫的人,並沒有意思使用兒子的畫。當我和木村真二先生在我兒子的畫前面討論應該找誰來畫這種味道的畫時,他提議找個真正的小孩來畫,還說有些地方畢竟是敵不過真正小孩畫的畫。由於我一直都沒有這個意念,所以木村先生提出的時候我還有點驚訝。於是我跟兒子說「幪面超人也不錯,可是今天試試畫魚吧!」之類的話,時而給他看看藤村的角色表問他「會不會畫這個人?」,從而誘導他畫畫(笑)。當然我們有作出修改,例如蠟筆過粗的線條我們就用鉛筆修改了。

 

photo from: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有一天,我、木村真二先生和安藤裕章先生三個人一起到了湯島和淺草之間取景,那時的成果充分反映在七味粉攤子等地方上。

本來是沒有打算在遊戲開始時插入黑色畫面,可是在影像分鏡(把分鏡配合時間後拍攝的東西)時,為了區別場景而加了進去。Mitch 認為這是一個有意義的黑色畫面而加入了聲音。我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那樣用在電影上了。

 

http://rebloggy.com/post/tekkon-kinkreet-i-am-so-bad-at-making-gifs-holy-shit/58714359168
pic source

由於 CGI 導演坂本拓馬曾經有遊戲開發公司工作,懂得繪畫點描畫,所以這裡的遊戲是坂本自創的。

 

(pic source)
pic source

這部份跟劇本有很大分別。當初是打算把第三期第 25 話「老鼠老頭觀察記」就那樣子表現出來。情節的風格是按時間經過描寫鈴木的最後一天,連分鏡也畫了。可是後來發現,這樣做的話會令故事過於遠離小白和小黑的心情,也過於遠離蛇命令木村殺掉鈴木的場面,於是就把「觀察記」這個名稱也刪去,重新編輯這一節和前後的部份,並更改了全部場景的順序。

 

photo from: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這帶有異國風情的,其實是有樂町的橋下小酒館(笑),音效也是在那裡錄的。把魚掛起來賣是參考香港的攤子。影畫的鏡頭是先根據 Wayang Kulit (在印尼的爪哇島和峇里島一種利用玩偶舉行的傳統影畫戲)製作出 CG,再令那影像變形加進去。Wayang Kulit 裡的神話《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有一段阿周那(Arjuna)王子被鬼迷惑的情節,我認為這跟木村和蛇的故事吻合,所以把它加了進去。

 

(pic source)
pic source

聲演鈴木的田中泯先生外表帥氣,聲音也很沈厚,可同時帶有一點奇怪的味道,那跟鈴木獨特的幽默感相通。他在配鈴木的笑聲時花了很多工夫,試過站著來配,也試過坐下來配,最後他是按著肚子來配音的。另外,由於鈴木與木村的最後對話是分開錄音的,所以田中先生也有演過木村的角色。結果田中先生愈來愈投入角色,還一邊流著淚一邊配音。在映出小白畫的牛頭怪之後,鏡頭一轉,出現了像牛頭怪般搖晃的影子,這是劇本已有的想法。當初亦有過在水窪或是玻璃窗上隱約映照出牛頭怪影子的想法。

比較起來,和殺手們戰鬥的場面比較乾脆,因為在這之後出現的黑暗世界才是真正的高潮。這裡到底只能當作是蛇的一段結局,要是過於冗長的話就會令故事失去平衡。

 

10917335_1537637483161712_3308610793713351133_n

在原作中,牛頭怪的對白是用粗大的字體印刷的。因此好像有很多人都認為牛頭懂說話很大聲。可是我覺得小聲遊說比大聲說話更為配合那和自己心中黑暗面的對話,於是決定用電影裡的說話方式。而且我覺得小聲遊說更令人心煩。

 

photo from: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黑暗世界真的令我們很傷腦筋。該怎樣表現一個沒有出口的空間的壓迫感呢?腦海裡最先浮現的,是像弗朗西斯・培根** 那種在削去黑色部分後,後面的紅色就會滲出來的概念。另外還有大量的資料也令人很苦惱。就像當走近無數粒子裡的其中一顆時,會看到更多無數的粒子那樣。我把森本晃司先生畫的分鏡和自己的分鏡等東西貼在自己房間的板子上,又剪又貼的弄得雜亂無章,總算做出令人滿意的故事流程。然後再請久保先生為總結部分畫了七至八個鏡頭的分鏡。而且,久保先生又用原子筆替我畫了所有原畫的牛頭怪和小黑。因為那是很硬又不能修正的繪畫用具,所以我想他是十分緊張的。白鴿和烏鴉的概念是採用了森本晃司先生的構想。這是在森本先生執導以 3DCG 製作的《惡童》短篇動畫* 裡已有的概念。一個曾經成功了的概念是很難被推翻的,我覺得很有意思。

* 森本晃司執導,3DCG 製作的《惡童》短篇動畫,Michael 亦有當該片的 CG 導演。(99, ~04:26)

 

10916341_1537684849823642_7776471467221350440_o
Francis Bacon 畫作,Portrait of Lucian Freud。(pic source

** 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二十世紀一位愛爾蘭出身的畫家。本人害羞而敏感,畫作多為三聯式,用色晦暗、人物多面容扭曲不可辨,筆觸粗糙模糊抽象,甚至會使用手指作畫。

 

(pic source)
pic source

由於我是那種會對過於完美的結局感到有點不自在的人,所以這部作品的結局是一面煩惱一面製作出來的。原作也是以海作為終結,可是小黑和小白真的能夠去到海邊嗎?我認為還有其他解釋的方法,例如那只是小黑臨終前看到的夢。對我來說,海的場景全部都是概念場景。在電影中,小白的夢到了終結時還只是夢 ── 我是抱著這種想法畫的。

 

(pic source)
pic source

可是我認為在最後出現的蘋果樹的花是真的,那是一種自然或真理。即使是那麼污濁的城市,還是有東西會從那裡成長,可能會再有像小白和小黑的孩子在那個城市裡出現。這是一種因果循環,在一個大週期完結之後,又會從頭開始 ── 這就是包含在這鏡頭裡的概念。

 


 

購物部

Amazon 只是比較方便的網上途徑,當然鼓勵大家親身到附近的影碟小店尋找選購。可能會發現中文版 BOXSET 呢! 😀

 

41t06m1GTXL

香港 BOXSET(已停止發行)
2007 年 10 月 5 日發售

 

61C+JOhdnGL._SL1241_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日文版 BLU-RAY
2014 年 4 月 23 日發售
Amazon 網上購買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_artbook

ART BOOK,不懂日文的朋友也請盡情買!

左: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クロside 基礎工事編 (彩色和黑白設定圖,Michael 和 木村對談)
2006 年 12 月 28 日出版
Amazon 網上購買

右: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電影截圖和場景圖,美術部訪問)
2006 年 12 月 28 日出版
Amazon 網上購買

 

tekkon_artbook_samples

第三本 ARTBOOK 正在開放預購中!4 月 5 日截止!

為紀念放映十週年,推出第三本 ARTBOOK,內容集中在角色方面。而現階段在官網預購還能得到動畫裡的正本 inbetween!還有角色設計、總作畫監督 西見祥示郎特別為此繪畫的「支持者限定」封面!

《惡童》動畫電影十週年!第三本 ARTBOOK 出版還有原畫展

預購頁面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英譯:Tekkon Kinkreet,港譯:惡童,台譯:惡童當街
原作:松本大洋
漫畫於 1993 年至 1994 年間在小學館的《スピリッツ Spirits》連載。動畫電影由 Studio 4°C 製作,導演 Michael Arias,於 2006 年尾在日本上映,2007 年在香港上映。
《惡童》動畫電影官網

 

The post 《惡童》製作特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惡童》動畫電影十週年!第三本 ARTBOOK 出版還有原畫展 https://zbfghk.org/2016/02/07/tekkonkinkreet-10thannniversary/ Sun, 07 Feb 2016 06:01:35 +0000 http://zbfghk.org/?p=3406   今年將滿放映十週年的動畫電影《鉄コン筋クリート》(港譯:惡童,台譯:惡童當街),據日本人的提早慶祝習慣,已經開始了不同的紀念活動! *還不知道《惡童》電影的可以先看看文末~     先是動畫電影的製作公司 STUDIO4ºC  率先推出動畫 ARTBOOK!而且這是繼當年隨著電影上映出版的黑白兩本 ARTBOOK 後的第三本! 當年的兩本經典 ARTBOOK,以主角小黑小白命名,左邊黑色的《クロ side 基礎工事編》是設定圖,有導演 Michael Arias 和美術監督木村真二對談,還有以銀色油墨仿鉛筆效果的黑白設定圖,用心的印刷!右邊的《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是電影截圖和場景圖,既然美術監督是著名的木村真二,有看過電影就知那些細緻有趣的背景多吸引!還有美術部的訪問!(之後再來詳細介紹吧)     那第三本 ARTBOOK 還有什麼呢?主要是集中在角色上~ 包括未曾公開的角色設計圖,image boards(構思動畫時的預想圖),key animations(原畫,主要的動畫部分)等,之後也將公布更多。 大小和釘裝也應和前兩本 ARTBOOK 一樣~     而這本 ARTBOOK 現在已經可以在網上預購啦,昨天日本時間晚上七時正開始。(官網有英文版,不懂日文的朋友也可以放心看~)正式出版會在 4 月 6 日,跟主角小白的日文名字「シロ」同音,是為「小白日」很有心。 網上預購還會送動畫裡的 inbetween* 啊!是正本啊!還有限定 100 本的導演 Michael Arias +角色設計、總作畫監督 西見祥示郎的親筆簽名!可惜數小時內已售罊。 *inbetween:連接 key frame 之間的動畫稿。例如當原畫師確定了角色動作以後,會先畫好動作當中最關鍵的數格(key frame),再由動畫師補上 key frame 之間的畫稿,這就是 inbetween。 不過希望在明天!官網寫若在二月底前總預購超過 […]

The post 《惡童》動畫電影十週年!第三本 ARTBOOK 出版還有原畫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今年將滿放映十週年的動畫電影《鉄コン筋クリート》(港譯:惡童,台譯:惡童當街),據日本人的提早慶祝習慣,已經開始了不同的紀念活動!

*還不知道《惡童》電影的可以先看看文末~


 

tekkon_artbook_samples
第三本 ARTBOOK 的 sample,猜想是 image board 之一,好久不見的小黑和小白。(pic source

 

先是動畫電影的製作公司 STUDIO4ºC  率先推出動畫 ARTBOOK!而且這是繼當年隨著電影上映出版的黑白兩本 ARTBOOK 後的第三本!

當年的兩本經典 ARTBOOK,以主角小黑小白命名,左邊黑色的《クロ side 基礎工事編》是設定圖,有導演 Michael Arias 和美術監督木村真二對談,還有以銀色油墨仿鉛筆效果的黑白設定圖,用心的印刷!右邊的《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是電影截圖和場景圖,既然美術監督是著名的木村真二,有看過電影就知那些細緻有趣的背景多吸引!還有美術部的訪問!(之後再來詳細介紹吧)

 

10750441_1537689269823200_4547529894165230550_o
左:《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クロside 基礎工事編》,2006 年 12 月 28 日出版。(網上購買) 
右:《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2006 年 12 月 28 日出版。(網上購買

 

那第三本 ARTBOOK 還有什麼呢?主要是集中在角色上~

包括未曾公開的角色設計圖,image boards(構思動畫時的預想圖),key animations(原畫,主要的動畫部分)等,之後也將公布更多。

大小和釘裝也應和前兩本 ARTBOOK 一樣~

 

Screen Shot 2016-02-07 at 1.33.20 am
新 ARTBOOK 的內頁 sample(pic source

 

而這本 ARTBOOK 現在已經可以在網上預購啦,昨天日本時間晚上七時正開始。(官網有英文版,不懂日文的朋友也可以放心看~)正式出版會在 4 月 6 日,跟主角小白的日文名字「シロ」同音,是為「小白日」很有心。

網上預購還會送動畫裡的 inbetween* 啊!是正本啊!還有限定 100 本的導演 Michael Arias +角色設計、總作畫監督 西見祥示郎的親筆簽名!可惜數小時內已售罊。
*inbetween:連接 key frame 之間的動畫稿。例如當原畫師確定了角色動作以後,會先畫好動作當中最關鍵的數格(key frame),再由動畫師補上 key frame 之間的畫稿,這就是 inbetween。

不過希望在明天!官網寫若在二月底前總預購超過 300 冊,將會加送「支持者限定」封面,由西見祥示郎特別為此繪畫的《惡童》新插畫!很期待啊~

 

Screen Shot 2016-02-07 at 1.33.31 am
inbetween 的例圖(因為是正本每張不會一樣)。(pic source

 

更新:已達成預購 300 冊!預購者將加送特別版封面!

(pic source)
西見祥示郎繪畫的特別封面!(pic source)

 


 

另外一樣就是原畫展啦!這次原畫展將展示動畫的原畫、構想圖、角色設定和背景美術圖等等。亦同樣是在 4 月 6 日小白日開幕~等待公開更多詳細資料!

20160406 更新:

Exhibition_600pixle

 

公開 10 周年記念 映画『鉄コン筋クリート』原画展(暫定)

2016 年 4 月 6 日至 7 月 31 日(不定日子休館)
10am – 5pm(最後入場 4:30pm)
福島さくら遊学舎
展出《惡童》電影的原畫、早期草稿、イメージボード(image board)、角色設定(西見祥示郎)、背景美術(木村真二)等等
成人需 ¥800 入場費(已包常設展入場費)

活動官網
《惡童》十週年紀念特設網站

 


 

 

購買部

 

100854237
映画「鉄コン筋クリート」ARTBOOK キャラクター編(官網購買

 

2642291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ART BOOK クロside 基礎工事編(官網購買

 

2642255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ART BOOK シロside 建築現場編(官網購買

 

 


https://youtu.be/jCqgsWzXDLg

 

故事簡述:
世紀末的日本,在一個奇妙的城市中,有兩個被稱為「貓」的少年:小黑與小白。他們為求生存偷搶拐騙無所不來,無法無天的行徑令大人們頭痛不已⋯⋯。
有一天,和小黑結怨的大尾流氓「老鼠」回來了,為了保護自己的城市,惡童們不惜以暴力為手段,展開一場「貓抓老鼠」的遊戲⋯⋯。

 

10688425_1498830313709096_2287943951519142806_o

 

《惡童》原作漫畫
1993 年至 1994 年間於小學館的《スピリッツ Spirits》連載。
單行本全三卷,香港玉皇朝 2001 年 11 月出版,台灣時報《惡童當街》1997 年出版。
2006 年 12 月 22 日改編動畫電影於日本上映,導演 Michael Arias,Studio 4°C 製作。
動畫電影官網:www.tekkon.net/

 


 

ref

十週年紀念官網

key animation 和 inbetween 解釋

STUDIO 4C Facebook

映画「鉄コン筋クリート」10周年で原画展!アートブックのキャラ編も発売

The post 《惡童》動畫電影十週年!第三本 ARTBOOK 出版還有原畫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只有兩年的創作生涯——伊藤計劃驚世作品動畫化 https://zbfghk.org/2015/12/15/project-itoh/ Tue, 15 Dec 2015 15:22:59 +0000 http://zbfghk.org/?p=2232     一直想寫伊藤。 伊藤計劃,是一個名字,亦是一個計劃。 2009 年 3 月,日本科幻作家伊藤計劃 34 歲,因肺癌英年早逝。   這就是我。 這就是以我為名的計劃。 我想要住在你的身體。 藉由你的嘴巴,更進一步繼續說出想說的話。   小島秀夫與伊藤計劃 要說伊藤計劃,就不能不說 Metal Gear Solid(潛龍諜影)遊戲系列製作人小島秀夫。 時間回溯到 1998 年 3 月「東京電玩展 98 春」,小島秀夫初遇一位青年——他看著將在 9 月推出的 MGS 展示區,滿臉淚痕,那位 23 歲的青年就是後來的伊藤計劃。 自學生時代玩了小島秀夫的遊戲作品《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便非常沈迷,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MGSフリークス(freak)」。也因為非常的喜歡 MGS 遊戲(對預告片還寫了感想),還有寄出一些同人誌和 fans 的信件,漸漸的讓小島記住了這位瘋狂 fans。 《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的開頭片段: 當年的《Metal Gear Solid》遊戲官方預告:(還有更長的影片) 三年後,2001 年 9 月,konami 的員工跟小島說,這位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的遊戲迷因癌症住院了,小島破例截取了還在製作階段的 MGS2 遊戲畫面,帶去探病。伊藤說「在這款遊戲完成之前,我不會死」。 同年,剛動完大手術的伊藤,受小島邀請,以友人的身份扶著拐杖出席 MGS2 發表會。 2004 年,29 […]

The post 只有兩年的創作生涯——伊藤計劃驚世作品動畫化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一直想寫伊藤。

伊藤計劃,是一個名字,亦是一個計劃。

2009 年 3 月,日本科幻作家伊藤計劃 34 歲,因肺癌英年早逝。

 

這就是我。

這就是以我為名的計劃。

我想要住在你的身體。

藉由你的嘴巴,更進一步繼續說出想說的話。

 


小島秀夫與伊藤計劃

pic source
小島秀夫 pic source

要說伊藤計劃,就不能不說 Metal Gear Solid(潛龍諜影)遊戲系列製作人小島秀夫。

時間回溯到 1998 年 3 月「東京電玩展 98 春」,小島秀夫初遇一位青年——他看著將在 9 月推出的 MGS 展示區,滿臉淚痕,那位 23 歲的青年就是後來的伊藤計劃。

自學生時代玩了小島秀夫的遊戲作品《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便非常沈迷,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MGSフリークス(freak)」。也因為非常的喜歡 MGS 遊戲(對預告片還寫了感想),還有寄出一些同人誌和 fans 的信件,漸漸的讓小島記住了這位瘋狂 fans。

《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的開頭片段:

當年的《Metal Gear Solid》遊戲官方預告:(還有更長的影片

三年後,2001 年 9 月,konami 的員工跟小島說,這位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的遊戲迷因癌症住院了,小島破例截取了還在製作階段的 MGS2 遊戲畫面,帶去探病。伊藤說「在這款遊戲完成之前,我不會死」。

同年,剛動完大手術的伊藤,受小島邀請,以友人的身份扶著拐杖出席 MGS2 發表會。

2004 年,29 歲,伊藤開設個人 blog,寫寫影評和科幻評論,他在日本是個蠻著名的電影迷。

2007 年 6 月,32 歲,伊藤抱病完成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作品《虐殺器官》出版。這部作品正式發表前已入圍第七屆小松左京獎(こまつさきょうしょう)最終決選,發表後即引起轟動,成為這位寂寂無名的新人的驚世出道作。成書由早川書房出版,先後獲得 2008 年「SF が読みたい!」(最想看的 SF!)「最佳科幻小說」第一名、月刊プレイボーイ(月刊 PLAYBOY) 推理大獎第一名、第二十八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日本 SF 大賞)候補等殊榮。

 

「不會因為你不信神,地獄就不存在。地獄還是在這裡。」
艾力克斯指著自己的太陽穴,「在你腦子的皺褶裡。」

 

《虐殺器官》日文版小說,左:原版(網上購買),右:新版(網上購買

內容簡介:(info source

911 以後,面臨「對抗恐怖主義」的轉機。各個先進國家皆導入徹底的管理體制,肅清恐怖分子,落後國家則開始爆發大量內戰及大規模屠殺。而在各地發生莫名的屠殺事件背後,躲著謎一般的幕後黑手──約翰・保羅,美國上尉克拉維斯・薛帕德為了尋找他的蹤跡,因此趕赴悲慘的屠殺現場⋯⋯。那個男人的目的為何?引發大量屠殺的「虐殺器官」的真面目又是什麼?

「戰爭死了幾百萬人,不一定被譴責,暗殺一個人卻會遭到譴責。」

台灣中文版於 2015 年 7 月由東販出版,首刷推出雙封面——插畫版封面是膠套,內封面是原版封面。(網上購買,附內文摘錄試看)

 


《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同名小說

小島秀夫非常欣賞《虐殺器官》,也可能因為《虐殺器官》的世界觀和科技也和《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潛龍諜影 4 :愛國者之槍)有著相似的地方,例如是僱傭兵題材和不斷出現的 nanomachines 等等。小島立即委託伊藤為《MGS4 : Guns of the Patriots》撰寫同名小說,發表於 2008 年 6 月。這部作品比小島預期的好太多了。

由角川文庫於 2008 年 6 月出版的《メタルギア ソリッド ガンズ オブ ザ パトリオット(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與遊戲同名的小說。左:原版(網上購買),右:新版(網上購買)

 

發表了喜愛的 MGS 遊戲系列相關小說《MGS4 : Guns of the Patriots》後,雖然小島秀夫仍想邀請他寫下一部作品,可是伊藤再次入院,計劃擱置。

 


最後的「和諧」

同年年末,12 月 18 日,伊藤的第二部長篇作品《ハーモニー》(harmony/)出版了。

「這是個和諧的世界,名為和諧的吃人地獄。」

 

 

pic source
日本版《ハーモニー》原版,pic source

故事簡介(博客來「內容簡介」摘錄):

二十一世紀初,地球歷經稱為「大災禍」的浩劫,「生府」取代政府,成為至高無上的主宰;「社會的所有成員都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給予最大尊重」為其中心主旨,人的身體不再屬於自己,成為珍貴的公共財產,藉由健康監控系統「WatchMe」與藥物精製系統達到某種類似烏托邦的完美世界。

霧慧敦、御冷彌迦、零下堂希安三名少女因年紀尚輕,還未在體內安裝 WatchMe;其中彌迦聰明過人,對當下的社會形態抱持強烈質疑,三名少女在她的主導下嘗試自殺。然而,這群少女的計劃最後失敗收場。主謀彌迦死去,敦與希安則以各自的方式融入了社會。

51-K4joXCfL-1
《ハーモニー》新版,2014 年出版,封面由 redjuice 繪畫。(網上購買

十三年後,昔日和彌迦一起選擇自殺的敦,成了 WHO(世界保健機構)螺旋監察事務局的上級監察官。所謂的螺旋監察官,目的原本是監視危險的遺傳基因操作,但現在卻打著「保護所有生命權」的旗號,過度擴張其活動領域。

「人類非得活得健康、美麗不可嗎?」

getImage (1)
《ハーモニー》小說中文版《和諧》於 2014 年 6 月由繆思出版。

台灣中文版《和諧》博客來介紹頁面


 

故事還在繼續⋯⋯ 2008 年年末推出《harmony/》後。

2009 年 2 月,小島秀夫再次到醫院探病,跟伊藤談談電影和小說,還有他最喜歡的 MGS 系列新作《Metal Gear Solid: Peace Walker》(潛龍諜影:和平先驅)的構思。伊藤也說「我會努力活到這部作品完成的」。可惜伊藤無法履行第二次的約定,3 月離世。(詳細故事

去世後七個月,2009 年 10 月,《MGS: Peace Walker》遊戲發表,製作人小島秀夫在結局裡留下一訊息

--將這款《PEACE WALKER》獻給伊藤計劃。

 


好友續筆完成遺作

離開人世的伊藤餘下 30 張稿,經家人同意由好友円城塔(台譯圓城塔)續筆,參考其創作筆記,花了三年四個月的時間成書,成為伊藤最後一部半製成的絕筆作——《屍者の帝国》(屍者的帝國)。

*円城塔(圓城塔),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2007 年以《Self-Reference Engine》出道,曾獲得芥川獎、野間文藝新人獎等重要文學獎項。和伊藤為好友。在前者去世後,參考其創作筆記完成《屍者的帝國》。2014 年以《Self-Reference Engine》英譯版獲得 Philip K. Dick Award 特別獎。info source

《屍者的帝國》,成書於 2012 年 8 月發行。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怎麼樣才算是個『人』?」

51Xy839YWtL
《屍者の帝国》由河出書房新社於 2012 年 8 月出版。左為封面,右為加上書腰的封面。(網上購買

博客來內容簡介

十九世紀,由法蘭肯斯坦博士開發的生物創造技術普及世界各地。這種將「靈素」寫入死者體內而產生的新生命稱為「屍者」,被人類普遍用在勞動和軍事用途上。

倫敦大學的醫學生約翰・華生因為表現出色,獲凡赫辛教授推薦加入直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祕密情報機關,成為一名間諜。他接受上司 M 的指令前往阿富汗內陸調查傳聞由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建立的「屍者的帝國」。

他和負責記錄的助手星期五一起動身前往阿富汗。和阿列克塞長談一夜的華生知道了最早的屍者──沙萬仍舊活著,同時也見到人類夢寐以求的新型屍者的存在。

而且已經消失的「維克多筆記」中也記載著解開屍者之謎的關鍵。為了找到那份筆記,華生踏上了他從未想像過的遙遠旅程,看見了從未想像過的另一個世界……

 

台灣中文版由獨步文化於 2014 年 7 月出版。(網上購買

《屍者的帝國》博客來介紹頁面(附試看)


noitaminA 推出動畫電影三部曲

伊藤去世五年,2015 年,日本富士電視台旗下的動畫頻道 noitaminA 在 「noitamina Project 發表會 2015」中宣布將為伊藤計劃的三部長篇小說作品(以上介紹的三部)推出動畫電影,並以「伊藤計劃 ITOH PROJECT」作為此企劃的名字。三部作品由三間不同的公司、三位不同的導演和團隊製作,但角色設計原案,或是宣傳品插畫如 CD(EGOIST)等都全是由 redjuice 負責,巧妙地連繫了三套作品的調子。

《屍者的帝國》動畫劇場版已在 2015 年 10 月 2 日於日本全國上映。

「我需要的,是你 21 克的靈魂和語言。」

11811434_618227931614021_8386689200222534264_n

《屍者的帝國》由牧原亮太郎執導,牧原過去曾導演過動畫電影《HAL》。在「伊藤計劃」官網中,有導演繪畫的《屍者的帝國》漫畫。動畫由製作人主導較重的 WIT STUDIO 動畫公司製作。

監督:牧原亮太郎
劇本:瀬古浩司、後藤みどり、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角色設計:千葉崇明
總作畫監督:千葉崇明、加藤寛崇
色彩設定:橋本賢
美術監督:竹田悠介
3D 監督:西田映美子
攝影監督:田中宏待
編集:肥田文
音響監督:はたしょう二
音樂:池頼広
動畫製作:WIT STUDIO
*Blu-ray & DVD 將在 2016 年 2 月 3 日發售

預告:(更新成香港版預告 20160104)


1980004_531972383637537_124657296894225825_o

《ハーモニー》(harmony/)動畫劇場版於 2015 年 11 月 13 日在日本全國上映。

監督:なかむらたかし(中村考,《AKIRA》作畫監督、《寫真館》導演)、マイケル・アリアス(Michael Arias,《惡童》導演)
劇本: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演出及 CGI 監督:廣田裕介
角色設計及總作畫監督:田中孝弘
道具設計及作畫監督:竹内一義
機械設計及效果作畫監督:渡部浩二
色彩設計:成毛久美子
美術監督:狹田修、新林希文
編集:重村健吾
音樂:池頼広
錄音演出:名倉靖
音響設計:笠松広司
動畫製作:STUDIO 4℃
*Blu-ray & DVD 將在 2016 年 3 月 9 日發售

(pic source)
(pic source)

Screen Shot 2015-12-15 at 12.39.13 am

「我的心,拒絕了幸福。」


 

380449_615

 

《虐殺器官》

監督,劇本:村瀨修功(《死亡代理人》、《魔女獵人羅賓》導演)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設計:荒牧伸志、山根公利、臼井伸二、神宮寺訓之、山田正樹
美術監督:田村せいき
攝影監督:山田和弘、中西康祐
色彩設計:茂木孝浩
CG 監督:增尾隆幸
音響監督:長崎行男
編輯:長阪智樹
音樂:池賴廣

81xTRZapZNL._SL1303_
EGOIST 的《RELOADED》CD(初回生産限定盤+DVD付),包括《虐殺器官》的主題曲〈リローデッド〉、《harmony/》的主題曲〈Ghost of a smile〉和《屍者の帝国》的主題曲〈Door〉,包原曲及 Instrumental 版本,DVD 是三曲的 MV。網上購買(附試聽)

主題歌:《Reloaded(リローデッド)》EGOIST(Sony)
動畫制作:manglobe
制作:Project Itoh
發行:東寶映像事業部

manglobe 破產 《虐殺器官》延期

原定於 11 月 13 日上映,可惜於 2015 年 9 月宣布延期。原因是(株式會社マングローブ)manglobe 申請破產,其制作的伊藤計劃三部曲之一《虐殺器官》還未完成,只能延期上映,官方將隨後公布退票細則,而由 STUDIO4℃ 制作的第三部《harmony/》已完成,將從 12 月 4 日提前至 11 月 13 日上映,根據帝國數據銀行的分析,manglobe 最少負債 3 億 5000 萬日元。
news source

幸好!後來更新消息,他們會繼續《虐殺器官》的動畫劇場版製作,但確實上映日期仍未公布。


漫畫亦相繼推出

然後最近也開始了這三部作品的漫畫連載,並放了第一話及最新話在網上官方漫畫網站。

《虐殺器官》由麻生我等負責,網上漫畫連載:Comic WalkerWeb Newtype

《harmony/》由三巷文負責,網上漫畫連載:Comic WalkerWeb Newtype

empire_banner980x340
《屍者的帝國》由樋野友行作畫,網上漫畫連載:Web Newtype


還有相關的周邊產品

Screen Shot 2015-12-15 at 3.35.08 AM

 


 

給看到最尾又八卦的朋友~ EGOIST、supercell 與 redjuice 的關係

supercell 是一個有十一人的音樂組合,但只有一人作曲,其餘成員大部分也是負責插畫、設計、動畫等音樂以外的事。上文提到同時負責全部動畫電影的角色設計者 redjuice 是其中一人。(漫畫家三輪士郎也是其一!)起初是「用」初音未來(初音ミク)來唱,簽約後以一女主音主唱,後來女主音離隊他們又招募了兩位女主音,分別是 15 歲的こゑだ(Koeda)和 17 歲的 chelly,之後其中 chelly 為《Guilty Crown》主唱片尾曲和主題曲,並在動畫中用「EGOIST」名義擔當虛擬網路音樂團體,從此就使用這名義發表歌曲。

 


 

「伊藤計劃 Project-Itoh」官網

「伊藤計劃」twitter

伊藤計劃個人 blog

伊藤計劃與小島秀夫詳細故事

《屍者的帝國》小說編輯談出版一事

 


 

The post 只有兩年的創作生涯——伊藤計劃驚世作品動畫化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