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港鐵/ 相信漫畫 Thu, 12 Jul 2018 15:40:04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港鐵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港鐵/ 32 32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https://zbfghk.org/2018/07/12/mtr/ Thu, 12 Jul 2018 15:39:37 +0000 http://zbfghk.org/?p=12351   近日相信大家也有看過「你的港鐵」的廣告,網上也有不少評論關於抄襲的問題。與其討論有沒有抄襲,我更不明白的地方是,客戶和動畫製作組最後選用這動畫風格,究竟是想達到怎樣的效果?   港鐵廣告「她和他的第一句話 The First Time They Spok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PueW8G2QM   這是純粹想以日式風格表現,或是抄襲?致敬?還是惡搞? 我個人本身對抄襲的定義有自己一套想法,具體來說是把素材量化:   如兩件作品只有一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只會認為是有同樣的共通點。 如兩件作品有兩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會認為是巧合。 如兩件作品有三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會認為是抄襲。   有沒有抄襲,其實最後只有一個人可以確認,就是創作者本身。我沒有看過創作者相關訪問,或是創作心得,所以無法得知。 說回此廣告,原先是在地鐵站內的燈箱和廣告版中出現,主要是提醒搭客要注意的事項,例如是小心不衝門,或是留意小偷等等。那時我只認為是日式的繪畫風格,沒有令我聯想到抄襲的問題。可是這次的廣告,情況就有所不同,因為如上述所想說,我會即時留意到某幾個元素,也會令人聯想到新海誠的作品。   沒錯,「聯想到新海誠的作品」,這是我最直接的反應。   背景作畫風格相似,這也只是繪畫的其中一種仿真風格,但某些望向天空的運鏡、標題字體、或是色調也有相似的地方。作畫風格一樣這可說是參考,但其他地方也要這麼相似,我相信就沒有此必要。再說,鐵路電車本身也是新海誠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港鐵廣告當然要出現地鐵列車,可是這更是製作組應要預先想到而要避免的問題吧。 如果是致敬的話,現在給觀眾的感覺又不足,個人認為最少也要出現一下《你的名字。》的具體資料,例如紅色絲帶,或是電話上的日子和故事中的一樣,留下具體線索,最重要是表現出你是想讓觀眾知道創作者是故意模仿原作。最具體例子就像是搞笑電影或廣告中,也會出現一些惡搞經典作品的橋段,一來那原作本身很紅,或是已有一定歷史,二來是創作人會故意留下原作的風格或配樂等等,讓觀眾一看就明白這是惡搞原作的(當然這可能會直接面對版權問題)。 創作者在創作時會有參考資料,這點完全沒有問題,但觀眾最後會怎樣解讀:   「觀眾看到後會不會覺得太似新海誠呢?或是致敬感覺不足呢?」   A 風格可以配 B 故事和 C 分鏡,如果全是 A 風格 + A 故事 + A 分鏡,那問題就會出現了。 這是創作者要思考和留意的問題。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PS. 如果這是他們故意借此炒作,那這一切也是計劃之中⋯⋯(夜神月?)     相關文章!尊重與繼承。湯淺政明《宣告黎明的人魚之歌》觀後感想鐵道迷請注意!動畫裡的鐵道合集!新海誠《你的名字。》對觀眾情感傳遞的計算圖表!新海誠最計算的作品。《你的名字。》感想(劇透)連續三年播放!日本博物館外也可是動畫電影院?官方確認!大谷翔平 X 井上雄彥 X […]

The post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近日相信大家也有看過「你的港鐵」的廣告,網上也有不少評論關於抄襲的問題。與其討論有沒有抄襲,我更不明白的地方是,客戶和動畫製作組最後選用這動畫風格,究竟是想達到怎樣的效果?

 

港鐵廣告「她和他的第一句話 The First Time They Spok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PueW8G2QM

 

這是純粹想以日式風格表現,或是抄襲?致敬?還是惡搞?

我個人本身對抄襲的定義有自己一套想法,具體來說是把素材量化:

 

如兩件作品只有一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只會認為是有同樣的共通點。
如兩件作品有兩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會認為是巧合。
如兩件作品有三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會認為是抄襲。

 

有沒有抄襲,其實最後只有一個人可以確認,就是創作者本身。我沒有看過創作者相關訪問,或是創作心得,所以無法得知。

說回此廣告,原先是在地鐵站內的燈箱和廣告版中出現,主要是提醒搭客要注意的事項,例如是小心不衝門,或是留意小偷等等。那時我只認為是日式的繪畫風格,沒有令我聯想到抄襲的問題。可是這次的廣告,情況就有所不同,因為如上述所想說,我會即時留意到某幾個元素,也會令人聯想到新海誠的作品。

 

沒錯,「聯想到新海誠的作品」,這是我最直接的反應。

 

背景作畫風格相似,這也只是繪畫的其中一種仿真風格,但某些望向天空的運鏡、標題字體、或是色調也有相似的地方。作畫風格一樣這可說是參考,但其他地方也要這麼相似,我相信就沒有此必要。再說,鐵路電車本身也是新海誠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港鐵廣告當然要出現地鐵列車,可是這更是製作組應要預先想到而要避免的問題吧。

如果是致敬的話,現在給觀眾的感覺又不足,個人認為最少也要出現一下《你的名字。》的具體資料,例如紅色絲帶,或是電話上的日子和故事中的一樣,留下具體線索,最重要是表現出你是想讓觀眾知道創作者是故意模仿原作。最具體例子就像是搞笑電影或廣告中,也會出現一些惡搞經典作品的橋段,一來那原作本身很紅,或是已有一定歷史,二來是創作人會故意留下原作的風格或配樂等等,讓觀眾一看就明白這是惡搞原作的(當然這可能會直接面對版權問題)。

創作者在創作時會有參考資料,這點完全沒有問題,但觀眾最後會怎樣解讀:

 

「觀眾看到後會不會覺得太似新海誠呢?或是致敬感覺不足呢?」

 

A 風格可以配 B 故事和 C 分鏡,如果全是 A 風格 + A 故事 + A 分鏡,那問題就會出現了。

這是創作者要思考和留意的問題。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PS. 如果這是他們故意借此炒作,那這一切也是計劃之中⋯⋯(夜神月?)

 

 





The post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