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文化賞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手塚治虫文化賞/ 相信漫畫 Fri, 07 Feb 2025 11:44:07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手塚治虫文化賞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手塚治虫文化賞/ 32 32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https://zbfghk.org/2024/10/20/chi-2/ Sun, 20 Oct 2024 04:08: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740 2024.10.13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 #劇透 第一次看時,是在台灣酒店裡用 laptop 看,螢幕較小音效較差,整體感覺失望居多,加上須看畢第三集(第一章)才能分享多點感想。剛剛在家關了燈、用較大的電腦螢幕配 headphone 專心看,連較微弱的背景環境聲效及音樂也能聽到更多層次,整體效果好了很多!Sakanaction 的 OP「怪獸」也有震動人心的感覺。(雖然還是 amazarashi 比較感動,但我也很高興動畫版有另外的主題曲) 首三集的確是要一氣呵成看!那等同於漫畫單行本第一期(第一章)的內容,作者早就安排好了,這樣收尾也是效果最好的。如舉例子,之前《【我推的孩子】》及《葬送的芙莉蓮》動畫都有類似操作,造成一夜爆紅的效果,可惜這次要分開兩個時間播放。 先說說動畫做得好的地方~首先如之前提及 OP 動畫,無論內容及剪接也十分出色,特別對曾看過原作讀者來說,看到一個個出場的角色,好像再一次走過這條追求真理的崎嶇之路。此外動畫裡的背景作畫也十分出色,無論十五世紀的房屋、街道、監獄及各種小物件也有仔細繪畫,同時作畫十分細緻。還有!必須大大力稱讚諾瓦克的聲優津田健次郎,那漫不經心的審問處刑風格聲線,令人感到巨大壓迫感卻極之陶醉(?),同時第三集被拉斐爾的最終決定嚇壞時,無論表情及聲線也能展現不一樣的反應及變化,令人記憶深刻,相信往後會出現不少 cosplay~ 至於缺點方面,個人認為現時動畫最大問題有二: 一)作畫質素參差二)分鏡、節奏及剪接 有時角色臉的改變幅度頗大,有時是基本動作也畫得差。差的程度是直接讓觀眾出戲,破壞集中力,令難得營造+非常重要的氣氛劇減。另個人認為「卡通」般簡化表現拉斐爾搞怪的表情,也會令觀眾出戲,這部作品其實真的不需要搞笑,真的。 分鏡方面,留意到不少雖取自漫畫分鏡構圖,但卻呈現不到原作的極具沖擊及感動的氣氛⋯⋯除了作畫質素原因外,相信剪接節奏過於急促亦是主因,特別是原作三個拉斐爾重要名場面—— 用腳踩熄燃燒中的筆記「我的直覺,更想要相信地動說!!」 冷漠撕破大學入學許可證「我,相信地動說。」 最後獨自一人將近死去一刻「有感動。」 不知怎的這三幕節奏奇快!完全沒有時間令人細味對白及氣氛,一眨眼間就跳到下一幕⋯! 這反而令人覺得參照漫畫原作分鏡構圖並非最佳選擇(因必須有一至兩 CUT 是一樣),好像更限制了動畫創作似的。此外留意到某些地方剪接也十分奇怪,同時本來可以是同一個 CUT,儘管構圖一樣卻分開了兩個(例如第三集諾瓦克),同一角色但作畫風格卻瞬間驟變,感到是由兩組人繪畫似的,好奇是否出錯了⋯ 另外,重要關頭的音效有點奇怪,特別是赫伯特告辭的一幕猶如廣告音效一樣,明明是死前離別的一刻,卻像在推銷甚麼似的,令人發笑(然後想到毀了這一幕就想哭了)。有些重要場景,其實沒有音樂 / 音效的話,效果應會更好。 在預告時也看到,有時候使用了一些「花花」背景略帶輕鬆搞笑,但想不到不止出現一次,加上奇怪的配樂感覺有點突兀出戲。(牛尾在《DAN DA DAN》表現上神采飛揚) 可能因為製作組花了不少時間參照實際星體位置而繪畫極漂亮的星空,有時候覺得使用過多,在某些重要場面的氣氛營造上,背景過於雜亂(例如他們在高地觀星) 客觀來說這不算是差的動畫,亦非「慘遭動畫化」,但只能令我更愛這部漫畫了。或許動畫有畫有色有聲有樂,但漫畫這媒介,沒有聲沒有樂,就只有黑白的畫和文字,啊,還有神奇的留白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那些畫和文字在腦海中最適合的位置,感受畫與畫之間的節奏,從而「演奏」成最切身的感動。 這就是漫畫強大的力量。 還記得看第一二期後直接失眠了兩天,腦袋塞滿了對宗教、教育、知識、美、傳承⋯⋯像「人生的意義」那樣龐大的疑問和反思,那感動延續了好幾天,是會令人毛管戙、手震、腦袋被逼不停轉動卻不能自己的那種感動。 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感動,不知道將來還會不會有這樣的作品出現,但我很慶幸能見證著這部作品讓更多人看見,特別是現在,這個當下。 為何必須三集一起看?因為第三集拉斐爾最後這段發言實在是震撼人心: //你們的敵人很棘手,你們的對手不是我,也不是異端,而是某種想像力,某種好奇心,簡而言之,就是知性本身。 那會像傳染病一樣不斷繁殖,連宿主都無法控制,不是單一組織能夠馴服的無害東西。 這個選擇,對你的未來而言是正確答案嗎? 當然不正確啊。可是,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 不要誤會,這不至於不好看,只是覺得可以更好。 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期待往後集數有更好的表現。 2024.10.20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2024.10.13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

第一次看時,是在台灣酒店裡用 laptop 看,螢幕較小音效較差,整體感覺失望居多,加上須看畢第三集(第一章)才能分享多點感想。剛剛在家關了燈、用較大的電腦螢幕配 headphone 專心看,連較微弱的背景環境聲效及音樂也能聽到更多層次,整體效果好了很多!Sakanaction 的 OP「怪獸」也有震動人心的感覺。(雖然還是 amazarashi 比較感動,但我也很高興動畫版有另外的主題曲)

首三集的確是要一氣呵成看!那等同於漫畫單行本第一期(第一章)的內容,作者早就安排好了,這樣收尾也是效果最好的。如舉例子,之前《【我推的孩子】》及《葬送的芙莉蓮》動畫都有類似操作,造成一夜爆紅的效果,可惜這次要分開兩個時間播放。

先說說動畫做得好的地方~首先如之前提及 OP 動畫,無論內容及剪接也十分出色,特別對曾看過原作讀者來說,看到一個個出場的角色,好像再一次走過這條追求真理的崎嶇之路。此外動畫裡的背景作畫也十分出色,無論十五世紀的房屋、街道、監獄及各種小物件也有仔細繪畫,同時作畫十分細緻。還有!必須大大力稱讚諾瓦克的聲優津田健次郎,那漫不經心的審問處刑風格聲線,令人感到巨大壓迫感卻極之陶醉(?),同時第三集被拉斐爾的最終決定嚇壞時,無論表情及聲線也能展現不一樣的反應及變化,令人記憶深刻,相信往後會出現不少 cosplay~


至於缺點方面,個人認為現時動畫最大問題有二:

一)作畫質素參差
二)分鏡、節奏及剪接

有時角色臉的改變幅度頗大,有時是基本動作也畫得差。差的程度是直接讓觀眾出戲,破壞集中力,令難得營造+非常重要的氣氛劇減。另個人認為「卡通」般簡化表現拉斐爾搞怪的表情,也會令觀眾出戲,這部作品其實真的不需要搞笑,真的。

分鏡方面,留意到不少雖取自漫畫分鏡構圖,但卻呈現不到原作的極具沖擊及感動的氣氛⋯⋯除了作畫質素原因外,相信剪接節奏過於急促亦是主因,特別是原作三個拉斐爾重要名場面——

用腳踩熄燃燒中的筆記
「我的直覺,更想要相信地動說!!」

冷漠撕破大學入學許可證
「我,相信地動說。」

最後獨自一人將近死去一刻
「有感動。」

不知怎的這三幕節奏奇快!完全沒有時間令人細味對白及氣氛,一眨眼間就跳到下一幕⋯!

這反而令人覺得參照漫畫原作分鏡構圖並非最佳選擇(因必須有一至兩 CUT 是一樣),好像更限制了動畫創作似的。此外留意到某些地方剪接也十分奇怪,同時本來可以是同一個 CUT,儘管構圖一樣卻分開了兩個(例如第三集諾瓦克),同一角色但作畫風格卻瞬間驟變,感到是由兩組人繪畫似的,好奇是否出錯了⋯

第三集,上圖(12:20)與下圖(12:28)雖是連續的,但中間突然跳到另一 cut,看到圖是不同但人物動作一樣
第二集(13:48)上山一連串動作
第三集(10:45),人動手不動

另外,重要關頭的音效有點奇怪,特別是赫伯特告辭的一幕猶如廣告音效一樣,明明是死前離別的一刻,卻像在推銷甚麼似的,令人發笑(然後想到毀了這一幕就想哭了)。有些重要場景,其實沒有音樂 / 音效的話,效果應會更好。

在預告時也看到,有時候使用了一些「花花」背景略帶輕鬆搞笑,但想不到不止出現一次,加上奇怪的配樂感覺有點突兀出戲。(牛尾在《DAN DA DAN》表現上神采飛揚)

可能因為製作組花了不少時間參照實際星體位置而繪畫極漂亮的星空,有時候覺得使用過多,在某些重要場面的氣氛營造上,背景過於雜亂(例如他們在高地觀星)

客觀來說這不算是差的動畫,亦非「慘遭動畫化」,但只能令我更愛這部漫畫了。或許動畫有畫有色有聲有樂,但漫畫這媒介,沒有聲沒有樂,就只有黑白的畫和文字,啊,還有神奇的留白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那些畫和文字在腦海中最適合的位置,感受畫與畫之間的節奏,從而「演奏」成最切身的感動。

這就是漫畫強大的力量。

還記得看第一二期後直接失眠了兩天,腦袋塞滿了對宗教、教育、知識、美、傳承⋯⋯像「人生的意義」那樣龐大的疑問和反思,那感動延續了好幾天,是會令人毛管戙、手震、腦袋被逼不停轉動卻不能自己的那種感動。

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感動,不知道將來還會不會有這樣的作品出現,但我很慶幸能見證著這部作品讓更多人看見,特別是現在,這個當下。

為何必須三集一起看?因為第三集拉斐爾最後這段發言實在是震撼人心:

//
你們的敵人很棘手,
你們的對手不是我,
也不是異端,
而是某種想像力,
某種好奇心,
簡而言之,就是知性本身。

那會像傳染病一樣不斷繁殖,
連宿主都無法控制,
不是單一組織能夠馴服的無害東西。

這個選擇,對你的未來而言是正確答案嗎?

當然不正確啊。
可是,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
//

不要誤會,這不至於不好看,只是覺得可以更好。

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期待往後集數有更好的表現。


2024.10.20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第 4 話〈這個地球,比天國還要美麗〉

「人有時會以悲劇為養分,孕育出全新的希望!」

不說廢話直入重點,今集作畫、氣氛及節奏也比前三集好很多‌!

除了基本作畫外,難得一連串劍擊對決動作也處理得很不錯,人物面相、表情細節等作畫質素也有所提升,就連角色步行的動作也流暢了,奧克茲碎碎唸放負那段也不錯,重點尾段馬車內談話時的重要對白也能傳遞到應有的氣氛。

最後看到 ED 內今集的動畫製作人員名單,原畫、第二原畫、動畫師平均也多了是日本人(第三集時作畫監督也非日本人),還留意到頭三集分鏡 Storyboard 是由監督清水健一包辦,而第四集轉為神志那弘志(新版《HUNTER x HUNTER》TV 動畫監督),分鏡構圖也減少了與原作重疊的地方。

另外 OP 及 ED 有相應動畫因應劇情更新了,特別是 ED 轉變較多,現在明白了他們想玩甚麼 ——

這部作品的主角,從來都不是一個人。

OP 開首諾瓦克及助手的髮型及鬍鬚的改變 XDD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https://zbfghk.org/2024/07/26/chi_manga/ Fri, 26 Jul 2024 15:33:12 +0000 https://zbfghk.org/?p=20226 為慶祝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即將推出,漫畫版亦同時公佈三大企劃—— 豪華版漫畫套裝!第 Q 集!Poster Collection!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豪華版漫畫套裝 漫畫將會推出豪華版本!一套八本以硬皮精裝書製作,四六判大小(128 x 188 mm),每本書頁天位(上方)掃上銀箔——「天銀」,美觀+防塵,再附加「チ。」黑白特製外盒。 八本書的封面亦重新設計過,概念分別順序以地球、火星、金星、木星、水星、土星、神、人圖像為主題,而書衣封套使用透明膠片印刷,上面附有星體及相關資料,與及該期單行本所有對白(封面就劇透 !?) 2024 年 12 月 23 日出版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 Q 集(尖端 plzzzzz) 集合日本各界名人參與!分別以插畫、小說、詩、文字評論、對談等形式,以多角度呈現《地。》不同面向,深入討論作品獨特的世界觀及角色特性。 插畫: 對談: 文字: 小説: 詩: 評論: 等等⋯⋯ 2024 年 9 月 30 日出版 *學藝員(日語:がくげいいん)是日本的一種國家級從業資格,由文部科學省認定。根據日本博物館法規定,在博物館(包括美術館、天文台、科學館、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等)從事專門職位的工作需要持有學藝員資格。從事此類工作的人亦被稱為學藝員。一般來說學藝員等同歐美國家策展人(curator)之概念。(from wiki)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Poster Collection 2022 年於《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最後一話時,魚豊特別繪畫了數張彩稿插畫,包含了所有主要登場角色,之前並未收錄於單行本中,現在結集推出特別版 B2 大海報! 2024 年 9 月 30 日推出 *台灣尖端版第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為慶祝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即將推出,漫畫版亦同時公佈三大企劃——

豪華版漫畫套裝!第 Q 集!Poster Collection!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豪華版漫畫套裝

漫畫將會推出豪華版本!一套八本以硬皮精裝書製作,四六判大小(128 x 188 mm),每本書頁天位(上方)掃上銀箔——「天銀」,美觀+防塵,再附加「チ。」黑白特製外盒。

八本書的封面亦重新設計過,概念分別順序以地球、火星、金星、木星、水星、土星、神、人圖像為主題,而書衣封套使用透明膠片印刷,上面附有星體及相關資料,與及該期單行本所有對白(封面就劇透 !?)

2024 年 12 月 23 日出版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 Q 集(尖端 plzzzzz)

集合日本各界名人參與!分別以插畫、小說、詩、文字評論、對談等形式,以多角度呈現《地。》不同面向,深入討論作品獨特的世界觀及角色特性。

插畫:

  • 板垣恵介(刃牙)
  • 高橋真(最終兵器彼女)
  • 松本大洋(乒乓)
  • 真鍋昌平(黑金丑島君)

對談:

  • 津田健次郎(動畫版諾瓦克聲優)
  • 野口聡一(前JAXA宇宙飛行士)
  • 又吉直樹(Piece/搞笑藝人)

文字:

  • 秋田ひろむ(amazarashi)
  • 冲方丁(小說家/編劇)(十二個想死的少年)
  • 佐藤究(小說家)(直木賞受賞作:テスカトリポカ)

小説:

  • 朝井リョウ(正欲)

詩:

  • 最果タヒ(夜空はいつでも最高密度の青空だ)

評論:

  • 石橋圭一(印刷博物館學藝員*)
  • 谷川嘉浩(哲學家)

等等⋯⋯

2024 年 9 月 30 日出版

*學藝員(日語:がくげいいん)是日本的一種國家級從業資格,由文部科學省認定。根據日本博物館法規定,在博物館(包括美術館、天文台、科學館、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等)從事專門職位的工作需要持有學藝員資格。從事此類工作的人亦被稱為學藝員。一般來說學藝員等同歐美國家策展人(curator)之概念。(from wiki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Poster Collection

2022 年於《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最後一話時,魚豊特別繪畫了數張彩稿插畫,包含了所有主要登場角色,之前並未收錄於單行本中,現在結集推出特別版 B2 大海報!

2024 年 9 月 30 日推出

*台灣尖端版第 7 期/第 8 期(限量完結特裝版)曾附送畫卡

官方網頁:
https://dps.shogakukan.co.jp/chi./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宣傳 PV、主視覺圖及播放日確定! https://zbfghk.org/2024/07/25/chi_animation/ Thu, 25 Jul 2024 15:43:29 +0000 https://zbfghk.org/?p=20208 「今天起,我將轉動地球。」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正式發佈宣傳 PV 及主視覺圖(兩款)! 亦率先公佈了三位要角的聲優陣容: 拉斐爾:坂本真綾諾瓦克:津田健次郎赫伯特:速水獎 動畫製作:MADHOUSE 於影片中看到角色們的繪畫風格亦傾向接近原作,並未有過度美型化,反而主視覺圖則有點太靚仔(笑),宣傳上並未公佈監督及相關動畫製作成員名單。 主視覺圖的資訊量甚多,模仿單行本封底的天文資料設計元素、仿似 GoPro 全景拍攝手法、地上六個影子(很喜歡這部份),另外主角拉斐爾與單行本第一期封面的測量動作一樣,但就沒有了最震撼的部份 —— 垂吊的麻繩,可能是擔心到會令觀眾不安吧,但希望動畫內仍會呈現適度必要的暴力與血腥的場面。 最後重點 —— 2024 年 10 月深夜 11:45 分 NHK 播放!(未有確實日期) #十月大戰DanDaDan 官方網頁:https://anime-chi.jp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相關文章!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宣傳 PV、主視覺圖及播放日確定!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正式發佈宣傳 PV 及主視覺圖(兩款)!

亦率先公佈了三位要角的聲優陣容:

拉斐爾:坂本真綾
諾瓦克:津田健次郎
赫伯特:速水獎

動畫製作:MADHOUSE

於影片中看到角色們的繪畫風格亦傾向接近原作,並未有過度美型化,反而主視覺圖則有點太靚仔(笑),宣傳上並未公佈監督及相關動畫製作成員名單。

主視覺圖的資訊量甚多,模仿單行本封底的天文資料設計元素、仿似 GoPro 全景拍攝手法、地上六個影子(很喜歡這部份),另外主角拉斐爾與單行本第一期封面的測量動作一樣,但就沒有了最震撼的部份 —— 垂吊的麻繩,可能是擔心到會令觀眾不安吧,但希望動畫內仍會呈現適度必要的暴力與血腥的場面。

最後重點 —— 2024 年 10 月深夜 11:45 分 NHK 播放!
(未有確實日期)

官方網頁:
https://anime-chi.jp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宣傳 PV、主視覺圖及播放日確定!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https://zbfghk.org/2022/09/12/chi/ Mon, 12 Sep 2022 12:26: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191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少劇透#集中在第一二期 記得中學上物理課時,李 Sir 經常提醒我們一句說話: 「總之!老虎蟹都記住 F=ma 啦!」 F > Forcem > Massa > Acceleration 這牛頓第二定律,成為了中四、五時理科學生唯一的真理。閒時同學也會說笑,遇上甚麼難題嗎?甚至與物理完全無關,彷彿也可用這定律化解。 打籃球怎樣可射得更準?用 F=ma 計啦! 怎樣追女仔?用 F=ma 計啦!(不明,但真係聽過) 作為一個初學物理的學生,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去質疑這絕對的牛頓第二定律。 這是我讀書時的感覺。 前人的研究記錄,成為後人的學說基礎。 漸漸,這成為了唯一的教義信條。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日文原書名中「チ」,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而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求知,無人能阻。
真理,無人能敵。

記得中學上物理課時,李 Sir 經常提醒我們一句說話:

「總之!老虎蟹都記住 F=ma 啦!」

F > Force
m > Mass
a > Acceleration

這牛頓第二定律,成為了中四、五時理科學生唯一的真理。閒時同學也會說笑,遇上甚麼難題嗎?甚至與物理完全無關,彷彿也可用這定律化解。

打籃球怎樣可射得更準?用 F=ma 計啦!

怎樣追女仔?用 F=ma 計啦!(不明,但真係聽過)

作為一個初學物理的學生,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去質疑這絕對的牛頓第二定律。

這是我讀書時的感覺。

前人的研究記錄,成為後人的學說基礎。

漸漸,這成為了唯一的教義信條。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日文原書名中「チ」,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而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上帝創造萬物時定下的固定規律。

可是與此同時,一班「異端人士」卻持著完全相反的見解,那就是「地動說」(日心說)—— 地球與其他星體分別會有自轉和公轉運動,同時圍繞著太陽運行。

他們不是為反而反,而是經過不停的天體觀測、學習計算、與舊有理論相互對比,以強化自己理論的可信性。

「指甲被拔掉⋯⋯最困擾的是甚麼?」

當學術理論變成信仰核心的威脅,那才是教派最懼怕的地方。

「答案是⋯⋯劇痛。」

「C 教」教徒以上帝之名,打壓所有異見人士。若發現初犯者,警告恐嚇、暴力審問是基本步驟;萬一發現對方是再犯人士,那就極有機會判以死刑,犯事者將會被綁在木架上,當街示眾活活被燒死。

(呀,令人熟悉的感覺。)

本故事的主角們,就是一群如此愚蠢的傢伙。

「世界,真好混~」

本來應該能輕鬆過活的。

不惜犯足以致死的禁忌,為了甚麼?為了科學文明進步?探究星體移動背後的神秘面紗?

接近神?試圖了解神明旨意?

追求真理?

作品內其中一個有趣的描寫,經常提及研究者觀察星體移動軌跡一定時間後,反覆推敲當中依循的規則,會否就是世界的真理,並強調星體移動軌跡究竟是否「美」。

美感,可以是很主觀,但其實也可以有一定的客觀標準,例如繪畫攝影構圖等可依從「黃金比例」,人體比例也會有「頭身比例」概念等等,這一切皆可來自長年習慣,或大自然生成的長年定律,已根深蒂固植入人類 D.N.A. 當中⋯⋯以致最虛無的所謂「直覺」,其實就是來自長年觀察,融合自己經驗及知識,不經意跳過所有計算的步驟後,由起點直達終點結論的關聯感應思考方式。

所以對「美」或「不美」的直覺,可看成是人生的觀察力與經驗的結合體。

主角們覺得星體移動軌跡「不美」,如果直譯廣東話,可能就是——

「睇唔順眼」。

這因為他們對星體長年累月的觀察,加上不停繪圖鑽研,與及最重要的助力——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與記錄,這一切結合起來,成為了他們對感知真理的直覺。

可能就是對某些人、某些事看不過眼吧。可以是不公義的事情,但簡單點,就是與自己的直覺有所違背。

「比起這些⋯燃燒的理性!我的直覺,更想要相信地動說 !!」

除了忠於自己內心渴求,對真理充滿好奇的同時,我也感覺到主角們同時背負著前人冒死留下的一切資訊,希望擁有同一理念的知識份子能夠繼續研究,把辛辛苦苦研究得來的資料累積起來,傳遞到下一位手中(而「石箱」是傳承的代表性物件)。最終希望能向世人證明,他們相信的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

未來永動。

求知,無人能阻。

真理,無人能敵。

amazarashi 『1.0』Music Video feat. チ。

老實說,起初我看這套作品時,腦海中直接聯想到諫山創《進擊的巨人》,除了中世紀背景外,大家也對政治、宗教派系鬥爭有深入有趣的刻劃角度。除此之外,兩套作品的重心——「爭取自由」也成為主角們一直追求的東西,但兩者爭取的「自由」有點點不同,《進擊的巨人》內探討的是加害者與被害者本身,及其後代應否享有自由,或享有同等自由的權利;而《地》則關於應否打破世俗既定思想,追求學術研究自由,若觸及一生信仰時,那到底應追求「真理」,還是乖乖聽從現有宗教上位者的吩咐,安份守己。

當宗教、教義就是人生的全部,那應如何取捨?主角們就身先士卒示範了一次。

那果真是「我只示範一次」。

說回漫畫作品本身,第一期封面拉斐爾雙手拿著天文測量儀,頸部繫上麻繩,留意腳尖與地上的影子是分開的,這代表他已被吊在半空中了⋯⋯儘管如此,拉斐爾仍然流露出堅定不屈的眼神,已很久沒看過能這麼簡單有力地表達作品中心思想的封面插畫。

剛才提到作品與《進擊的巨人》相像的地方,兩位漫畫家畫功絕非頂級,人體比例奇怪(「不美」)或動作表現不自然等情況也不時出現,但他們對構圖及分鏡表現也具有特殊強烈的力量,往往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這也許就是藝術家最重要的武器 —— sense。

魚豊《地》更著重角色表情及分鏡的氣氛營造,相反動作處理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諫山創《進擊的巨人》動作分鏡 sense 是非常可觀,可惜畫力未能完全追上,這點容後分別再談)。如大家有閱讀過《地》也可能會留意到,魚豊在重要場面經常會強調角色的眼睛,甚至會有連續格數、跨頁或特寫處理,留意視線多向左面、左上方望去,依從揭頁閱讀方向。同時眼珠反照著角色四周的環境,以及天空上的一切。

被宇宙星體萬物所吸引、對知識及真理的渴求,雙眼好像黑洞般,希望把所有天文知識盡量吸收。

除了畫面外,漫畫作品中的對白同樣非常有力,金句處處。如之前所說,《地》及《進擊的巨人》兩者同樣給予我一個「作者強烈渴望發表自己內心話語」的慾望,那能量極大以致能透過漫畫作品傳遞到讀者心中。「有話要說」是創作很重要的基礎,那不單只依賴畫面或超展開劇情,而是確實承載著作者希望傳遞的重要訊息。

美,將會與真理交會。

「今天起,我將轉動地球。」

amazarashi 『カシオピア係留所』Music Video feat. 「チ。」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手塚治虫文化賞廿週年 MOOK《漫畫的 DNA》 https://zbfghk.org/2016/10/11/tezuka-anniv20th-mangadna/ Tue, 11 Oct 2016 13:02:53 +0000 http://zbfghk.org/?p=6291     手塚治虫文化賞廿週年了!這由朝日新聞於 1997 年創立的獎項,其得獎作都是必推之選!今年除了推出廿週年紀念網站,在五月舉行頒獎禮後,更出版了 20 週年紀念 MOOK「マンガのDNA ―マンガの神様の意思を継ぐ者たち―」,邀請了廿年來曾獲獎的漫畫家繪畫一篇關於手塚治虫的漫畫短篇,看到有不少熟悉的名字就買一本留為紀念啦~     第 20 屆手塚治虫文化賞得獎者 先說說今年的得獎者~ 今年 5 月 29 日為今屆手塚治虫文化賞的頒獎禮,頒獎禮前除了有浦澤直樹和糸井重里的對談外,還有しりあがり寿和西原理恵子的畫力對決。       今年得到「マンガ大賞」的有兩部作品,分別是一ノ関圭的《鼻紙寫樂》和東清彥的《よつばと!》(四葉妹妹)。     《四葉妹妹》就不多介紹了~《鼻紙寫樂》是一部關於歌舞伎和浮世繪的作品,於 2003 年至 2009 年期間在小學館的《ビッグコミック1》(Big Comc 1)不定期連載,2015 年才出版單行本。值得一說的是一ノ関圭是一位活躍在 70 年代的女漫畫家,沙村廣明也是受到她影響的漫畫家之一。沙村曾在《無限之住人》連載後受訪,說讀過一ノ関圭的作品後,「自分が『漫画の理想』と思っていることを見た」(看到了自己認為是「漫畫的理想」的作品)。可惜現在仍未發行中文版呢,有機會出版的話真想看看啊。       說回這次的 mook,是集結了 20 屆得獎者的介紹合集,部分得獎者更繪畫了與手塚有關的短篇漫畫,還有吉永史(よしながふみ,代表作《西洋骨董洋菓子店》、《大奧》)與山岸涼子(與萩尾望都等女漫畫家共稱為「24 年組」,是 70 年代女性漫畫新浪潮推手的一員)的對談、鈴木敏夫和鳥嶋和彥的訪問等。                   […]

The post 手塚治虫文化賞廿週年 MOOK《漫畫的 DNA》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手塚治虫文化賞廿週年了!這由朝日新聞於 1997 年創立的獎項,其得獎作都是必推之選!今年除了推出廿週年紀念網站,在五月舉行頒獎禮後,更出版了 20 週年紀念 MOOK「マンガのDNA ―マンガの神様の意思を継ぐ者たち―」,邀請了廿年來曾獲獎的漫畫家繪畫一篇關於手塚治虫的漫畫短篇,看到有不少熟悉的名字就買一本留為紀念啦~

 

http://natalie.mu/comic/gallery/show/news_id/188926/image_id/533046
手塚治虫文化獎由朝日新聞社於 1997 年創立,除了紀念手塚治虫,也期望以嚴謹審查過程來促進日本漫畫產業的進步。(pic source

 

第 20 屆手塚治虫文化賞得獎者

先說說今年的得獎者~ 今年 5 月 29 日為今屆手塚治虫文化賞的頒獎禮,頒獎禮前除了有浦澤直樹和糸井重里的對談外,還有しりあがり寿和西原理恵子的畫力對決。

 

(pic source)
浦澤直樹在對談中示範了手塚繪畫眼睛的變化。(pic source

 

(pic source)
しりあがり寿(左)和西原理恵子(右)以《孤獨的美食家》為題的畫作,哈哈~(pic source

 

今年得到「マンガ大賞」的有兩部作品,分別是一ノ関圭的《鼻紙寫樂》和東清彥的《よつばと!》(四葉妹妹)。

 

(pic source)
第 20 屆手塚治虫文化賞得獎作品,《鼻紙寫樂》(左)《四葉妹妹》(右)(pic source

 

《四葉妹妹》就不多介紹了~《鼻紙寫樂》是一部關於歌舞伎和浮世繪的作品,於 2003 年至 2009 年期間在小學館的《ビッグコミック1》(Big Comc 1)不定期連載,2015 年才出版單行本。值得一說的是一ノ関圭是一位活躍在 70 年代的女漫畫家,沙村廣明也是受到她影響的漫畫家之一。沙村曾在《無限之住人》連載後受訪,說讀過一ノ関圭的作品後,「自分が『漫画の理想』と思っていることを見た」(看到了自己認為是「漫畫的理想」的作品)。可惜現在仍未發行中文版呢,有機會出版的話真想看看啊。

 


 

img_0753

 

說回這次的 mook,是集結了 20 屆得獎者的介紹合集,部分得獎者更繪畫了與手塚有關的短篇漫畫,還有吉永史(よしながふみ,代表作《西洋骨董洋菓子店》、《大奧》)與山岸涼子(與萩尾望都等女漫畫家共稱為「24 年組」,是 70 年代女性漫畫新浪潮推手的一員)的對談、鈴木敏夫和鳥嶋和彥的訪問等。

 

img_0754
每一回文化獎的得獎者與作品列表。

 

リスペクト対談 山岸凉子×よしながふみ
リスペクト対談:山岸凉子×吉永史(pic source

 

img_0756
のぞゑのぶひさ《手塚治虫作品と戦争》,要是小飛俠真的存在也阻止不了戰爭。

 

img_0757
島田虎之介《私の手塚治虫》

 

img_0758
丸尾末広《百鬼丸妖魅考》,很正的「鬼太郎」!

 

img_0760
中村光《聖☆おにいさん -番外編-》,是說這手塚的《佛陀》應不是第一次在《聖☆哥傳》裡出現了吧?!別裝傻啊!

 

img_0765
吉卜力工作室動畫製作人——鈴木敏夫訪談

 

img_0761
山崎麻里《THERMAE TEZUKA》(譯:手塚浴場),中場路西斯還亂入~

 

(pic source)
松本大洋《5時間目のブラック・ジャック》(譯:五小時的黑傑克)封面和內頁預覽。(左:pic source)(右:pic source

 

松本大洋《5時間目のブラック・ジャック》,黑傑克的「老婆」貝貝。

 

img_0762
荒川弘繪畫的插圖,也是這本 MOOK 的封面圖,選了火之鳥為主角。

 

img_0763
岩明均《キャラクターが先?物語が先?》(譯:角色重要?還是故事重要?),黑傑克主持的清談節目~

 

img_0764
集英社資深編輯長鳥嶋和彥訪談

 

img_0766
原泰久《鉄腕アトム》,小編看不慣這雙漂亮眼睛的小飛俠。

 

業田良家《火の鳥 平成編》
業田良家《火の鳥 平成編》,幾乎沒對白的世界大同搞笑漫畫,連美國總統侯選人也出現了~

 

今日マチ子《ウラソの子》,小飛俠成了神明般的存在~

 

img_0781
大今良時繪畫的插畫,很漂亮呢。

 

吉田
吉田戦車《スグマ大使》

 

安藤ゆき《火の鳥に出会う》
安藤ゆき《火の鳥に出会う》

 

老實說有些短篇想不到會拉這麼遠~(已經跟手塚沒什麼關係的意思哈哈)

 

 


 

手塚治虫文化賞 20 週年官網

手塚治虫官網

網上購買

 


 

The post 手塚治虫文化賞廿週年 MOOK《漫畫的 DNA》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