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豊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魚豊/ 相信漫畫 Sun, 23 Mar 2025 19:19:24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魚豊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魚豊/ 32 32 不要停止思考/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https://zbfghk.org/2025/03/19/chi_end/ Tue, 18 Mar 2025 20:14:06 +0000 https://zbfghk.org/?p=22982 #劇透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25 集全播放完畢,不知大家對結局的感覺如何? 因看到之前有讀者留言,不明白最後一章的時空,以及「拉斐爾」到底是否復活了⋯⋯?以下分享一下個人見解: 根據原作漫畫第1 話開首描述,第一章(拉斐爾)故事發生在 15 世紀前期 P 王國某處,10 年後的第二章(奧克茲/巴德尼/約蘭達)及 25 年後的第三章(杜拉卡)也是在這個虛構的地方發生(第 1 – 58 話)。而在第 59 話第四章(阿爾伯特),時空轉變成一個真實歷史背景 —— 發生在 1468 年波蘭王國都市區(漫畫分鏡呼應),主角阿爾伯特.布魯澤夫斯基(Albert Brudzewski)為真實歷史人物。 作品最後用文字描述,阿爾伯特在大學任教時,為天文學教科書《行星的新理論》編寫註譯書,在大學裡廣泛流傳,傳遞知識。在 1491 年哥伯尼(Nicolaus Copernicus)在該大學修讀,也是其中一位受影響的學生,最終寫下《天體運行論》一書並出版,提倡「地動說」,但當時未受重視。往後在 1609 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更多研究數據支持這學說。(以上天文學家們歡迎補充) 這是結合了虛構與真實歷史的描寫,重點在於知識、信念、科學理論及數據的傳遞。 最後一章有三點與前三章世界有關係,首先在第四章的拉斐爾與第一章的拉斐爾,兩者雖然名字一樣、相貌極度相似,但實際上是兩個不同人物。儘管在第四章是以真實歷史背景為主,他也不是歷史上真實人物。作者魚豊希望以拉斐爾「再次登場」,嘗試用另一角度描寫第一章這位當初為故事定調的重要主角 ——  假如當初他沒有當成異端受審判而死亡,長大後會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 可能會為了達成自己的理念,不惜以追求科學研究之名行使暴力,仿如當初諾瓦克審判異端一樣。 「為了這個世界的美,這是不得已的犧牲。」 變成了另一個諾瓦克? 這令讀者再反思,甚麼是對、甚麼是錯。 第四章除了拉斐爾外,亦有一位具一定份量,但可能被觀眾忽略了的角色,那就是在教會懺悔室的祭司,除了聽從阿爾伯特的告解外,他最後也分享了一段自身經歷: 以前他曾對友人(同事)見死不救,因為那人在工作中違反了重大規定,最後結果他死了。當時他想不到有任何解決辦法,或是心底裡根本未能批判到誰對誰錯,但今天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一直也不肯正視那段過去。 個人留意到,動畫版及漫畫原作處理上最大的分別,動畫版中他頭部上半部以漸變黑影遮掩,但在漫畫原作中有一個特寫展示了他的髮型,與當年有份審判約蘭達的見習審問官一樣,而他所指的正是當時那友人(同事)放走了約蘭達而導致他被燒死的事情。 這手法有如拉斐爾出現一樣,把之前虛構發生的故事與最後一章結合,留意到動畫版中並沒有具體描寫他相貌,但聲優是同一人(間島淳司),這描寫較為低調,不知觀看動畫的朋友有沒有留意到? 而第三點就是寄給波托茨基的信件,間接引發阿爾伯特「?」的思考。 結合了以上三點,特別是第一點,回應了諾瓦克對自己角色定義「我竟然是這個故事的反派角色。」 —— 若果由拉斐爾擔任反派,那又會變成怎樣的世界? 把虛構與真實歷史融合,此結尾將本作帶到了另一個層次。 「懷疑和相信,不能兩者都有嗎?」 這世界不會有百分之百的對或錯,相信科學研究亦是,當中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誤差,從而反覆計算再實驗,拉近「理論」與「現實」。 最重要是 —— 思考。 […]

The post 不要停止思考/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25 集全播放完畢,不知大家對結局的感覺如何?

因看到之前有讀者留言,不明白最後一章的時空,以及「拉斐爾」到底是否復活了⋯⋯?以下分享一下個人見解:

根據原作漫畫第1 話開首描述,第一章(拉斐爾)故事發生在 15 世紀前期 P 王國某處,10 年後的第二章(奧克茲/巴德尼/約蘭達)及 25 年後的第三章(杜拉卡)也是在這個虛構的地方發生(第 1 – 58 話)。而在第 59 話第四章(阿爾伯特),時空轉變成一個真實歷史背景 —— 發生在 1468 年波蘭王國都市區(漫畫分鏡呼應),主角阿爾伯特.布魯澤夫斯基(Albert Brudzewski)為真實歷史人物。

漫畫分鏡呼應

作品最後用文字描述,阿爾伯特在大學任教時,為天文學教科書《行星的新理論》編寫註譯書,在大學裡廣泛流傳,傳遞知識。在 1491 年哥伯尼(Nicolaus Copernicus)在該大學修讀,也是其中一位受影響的學生,最終寫下《天體運行論》一書並出版,提倡「地動說」,但當時未受重視。往後在 1609 年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更多研究數據支持這學說。(以上天文學家們歡迎補充)

這是結合了虛構與真實歷史的描寫,重點在於知識、信念、科學理論及數據的傳遞。

最後一章有三點與前三章世界有關係,首先在第四章的拉斐爾與第一章的拉斐爾,兩者雖然名字一樣、相貌極度相似,但實際上是兩個不同人物。儘管在第四章是以真實歷史背景為主,他也不是歷史上真實人物。作者魚豊希望以拉斐爾「再次登場」,嘗試用另一角度描寫第一章這位當初為故事定調的重要主角 —— 

假如當初他沒有當成異端受審判而死亡,長大後會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

可能會為了達成自己的理念,不惜以追求科學研究之名行使暴力,仿如當初諾瓦克審判異端一樣。

「為了這個世界的美,這是不得已的犧牲。」

變成了另一個諾瓦克?

這令讀者再反思,甚麼是對、甚麼是錯。

第四章除了拉斐爾外,亦有一位具一定份量,但可能被觀眾忽略了的角色,那就是在教會懺悔室的祭司,除了聽從阿爾伯特的告解外,他最後也分享了一段自身經歷:

以前他曾對友人(同事)見死不救,因為那人在工作中違反了重大規定,最後結果他死了。當時他想不到有任何解決辦法,或是心底裡根本未能批判到誰對誰錯,但今天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一直也不肯正視那段過去。

個人留意到,動畫版及漫畫原作處理上最大的分別,動畫版中他頭部上半部以漸變黑影遮掩,但在漫畫原作中有一個特寫展示了他的髮型,與當年有份審判約蘭達的見習審問官一樣,而他所指的正是當時那友人(同事)放走了約蘭達而導致他被燒死的事情。

漫畫版
動畫版

這手法有如拉斐爾出現一樣,把之前虛構發生的故事與最後一章結合,留意到動畫版中並沒有具體描寫他相貌,但聲優是同一人(間島淳司),這描寫較為低調,不知觀看動畫的朋友有沒有留意到?

而第三點就是寄給波托茨基的信件,間接引發阿爾伯特「?」的思考。

結合了以上三點,特別是第一點,回應了諾瓦克對自己角色定義「我竟然是這個故事的反派角色。」 —— 若果由拉斐爾擔任反派,那又會變成怎樣的世界?

把虛構與真實歷史融合,此結尾將本作帶到了另一個層次。


「懷疑和相信,不能兩者都有嗎?」

這世界不會有百分之百的對或錯,相信科學研究亦是,當中一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誤差,從而反覆計算再實驗,拉近「理論」與「現實」。

最重要是 —— 思考。

//

付出金錢,就能得到麵包。

付出稅金,就能得到權利。

付出勞動,就能得到報酬。

那麼,到底要付出甚麼,才能了解世上的一切?

//

不要停止思考。

這半年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追新番,感謝陪伴。


贊助我們 Support us

The post 不要停止思考/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諾瓦克的心靈慰藉/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https://zbfghk.org/2025/03/06/chi-4/ Wed, 05 Mar 2025 22:55:54 +0000 https://zbfghk.org/?p=22643 #劇透#以下討論以漫畫版為基礎 關於諾瓦克會拾起約蘭達被炸飛的右手,最後放進手套內。各人有不同的解讀,而當中最具爭議 ——  諾瓦克究竟知不知道那右手是屬於女兒約蘭達? 個人有兩個角度思考: 1)角色設定 2)分鏡敘事 情況 1)主要以角色設定分析 ——  假設:諾瓦克知道「異端解放戰線」組織長是女兒約蘭達 以諾瓦克角色設定來說,他心思細密、異常冷靜、行動力極高,每當發現可疑人士情況有少許不妥就會窮追猛打,對異端態度十分強硬兼冷血,寧枉勿縱。縱使從安東尼口中聽到女兒被處決後屍體立刻被燒掉,他仍可暗中追查女兒是否過身。 另外當過了 25 年後,他再次受到邀請加入調查「異端解放戰線」所引發的風波,以他行事心態定會查探對手底細,加上得知對方組織長是位女性,懷疑度應會提高。甚至發生爆炸後,為將來檢核對方身份而保留證物(右手)也可以理解。 情況 2)主要以分鏡敍事分析 —— 假設:諾瓦克不知道「異端解放戰線」組織長是女兒約蘭達 首先安東尼突然焚屍雖然古怪,但因為諾瓦克是個安份守己的人,不會挑戰 C 教規範,可能只會苦苦聽從當時的助祭 —— 後來成為主教的安東尼指示,沒有追查下去。 得知女兒被處死後,他只能緊握著約蘭達的遺物 —— 不合大小的手套,抱頭痛哭,往後 25 年也只借酒消愁(又有人養),怎知有一天再會終極仇家「地動說」,立刻抖擻精神加入討伐「異端解放戰線」行列。雖知道對方組織長是名女性,但時間太緊迫,未必能夠調查清楚。 直到深夜,他們一行人抵達「異端解放戰線」陣營小屋外,其他人先下馬車,看到約蘭達在高處的小屋旁,手持火把在面旁的她,因火光其他人還可能看得到她大概外貌。但當諾瓦克慢慢走下馬車,約蘭達同時放下火把,沒有火光照耀加上身在遠處,電光火石間諾瓦克很難看清楚到她的模樣,大家可以留意漫畫內的光暗描寫。加上分鏡處理上,諾瓦克與約蘭達眼神只有一瞬間交接(沒有描寫反應),但立刻發生爆炸,要很清晰看到對方是難上加難。 在地上看到對方被炸飛的右手,有兩個地方值得思考: 一)諾瓦克他可能知道女兒從前手掌的傷痕(游繩爬到井底通道),在成人版約蘭達部份畫面中,也看到作者有描繪她手掌手背粗糙的模樣,諾瓦克拾起那右手時(還有漫畫有刻意描寫右手傷痕),有機會留意得到,從而推測對方身份。 二)相信最令人不解的地方,是他為何會收起了這右手殘肢?(吉良吉影另說) 如果以「他知道組織長是女兒」的角度思考,這就較易成立。但反過來說,即使他不知道對方身世,在敘事鋪陳上仍然有跡可尋,最主要的是他仍保留了那雙手套,並隨身攜帶。當抵達小屋前,馬車上的諾瓦克還緊握著手套說:「我一定⋯⋯會幫你報仇的。」加上分鏡鋪排,表達諾瓦克與約蘭達兩者不知對方是誰,用錯摸關係製造劇情張力。 在回憶故事中,諾瓦克為心愛的女兒訂製手套,希望她在冬天學習時雙手也可保暖,可是不幸地製成品完全貨不對辦,小童大小的變成了成人大小⋯⋯諾瓦克為此感到十分內疚,覺得自己連這小事也不能滿足心愛女兒的需求。因此處刑後第二天早上,諾瓦克緊握著那空空的手套,崩潰痛哭,除了因為還未能接受到女兒離開自己後,同時夾雜了對女兒種種不解、憤怒、內疚的情緒,而現實她只留下了那雙手套,那空洞感有如他當時的內心。 因此到最後教堂失火一段,「幻覺」拉菲爾提醒諾瓦克,趁還活著的時候,去做尚未完成的事。於是諾瓦克由袋中拿出右手殘肢及手套,慢慢套上,對知道事實的讀者(上帝視角)來說,雖然兩人因理念衝突而分離,但最終能以這形式重聚也是一種安慰。而從諾瓦克的角度,最後能夠把一隻成人的手放到手套內,某程度填補了當年的缺陷,替自己解開了最後的心結。而從畫面的意思,這一幕也完成了「填補空虛心靈」的重要意象,這正正也是宗教對人類最大意義之一。 總括而言,重申我不能 100 % 肯定答案,但經過思考上述細節,以 1)角色設定傾向諾瓦克是知道組織長是女兒約蘭達;但相反以 2)分鏡敘事方向我則認為作者以諾瓦克不知道對方是女兒約蘭達為基礎而展開描寫,那錯摸關係及懊悔感會更強烈。 個人最終會選擇,即使諾瓦克有機會猜測到,但最後仍不知道對方是女兒約蘭達。 如果有機會訪問魚豊本人,一定要問問他呢! 相關文章!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OP 主題曲 —— Sakanaction「怪獸」完成! 2024 年回顧。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x […]

The post 諾瓦克的心靈慰藉/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關於諾瓦克會拾起約蘭達被炸飛的右手,最後放進手套內。各人有不同的解讀,而當中最具爭議 —— 

諾瓦克究竟知不知道那右手是屬於女兒約蘭達?

個人有兩個角度思考:

1)角色設定

2)分鏡敘事

情況 1)主要以角色設定分析 —— 

假設:諾瓦克知道「異端解放戰線」組織長是女兒約蘭達

以諾瓦克角色設定來說,他心思細密、異常冷靜、行動力極高,每當發現可疑人士情況有少許不妥就會窮追猛打,對異端態度十分強硬兼冷血,寧枉勿縱。縱使從安東尼口中聽到女兒被處決後屍體立刻被燒掉,他仍可暗中追查女兒是否過身。

另外當過了 25 年後,他再次受到邀請加入調查「異端解放戰線」所引發的風波,以他行事心態定會查探對手底細,加上得知對方組織長是位女性,懷疑度應會提高。甚至發生爆炸後,為將來檢核對方身份而保留證物(右手)也可以理解。


情況 2)主要以分鏡敍事分析 ——

假設:諾瓦克不知道「異端解放戰線」組織長是女兒約蘭達

首先安東尼突然焚屍雖然古怪,但因為諾瓦克是個安份守己的人,不會挑戰 C 教規範,可能只會苦苦聽從當時的助祭 —— 後來成為主教的安東尼指示,沒有追查下去。

得知女兒被處死後,他只能緊握著約蘭達的遺物 —— 不合大小的手套,抱頭痛哭,往後 25 年也只借酒消愁(又有人養),怎知有一天再會終極仇家「地動說」,立刻抖擻精神加入討伐「異端解放戰線」行列。雖知道對方組織長是名女性,但時間太緊迫,未必能夠調查清楚。

直到深夜,他們一行人抵達「異端解放戰線」陣營小屋外,其他人先下馬車,看到約蘭達在高處的小屋旁,手持火把在面旁的她,因火光其他人還可能看得到她大概外貌。但當諾瓦克慢慢走下馬車,約蘭達同時放下火把,沒有火光照耀加上身在遠處,電光火石間諾瓦克很難看清楚到她的模樣,大家可以留意漫畫內的光暗描寫。加上分鏡處理上,諾瓦克與約蘭達眼神只有一瞬間交接(沒有描寫反應),但立刻發生爆炸,要很清晰看到對方是難上加難。

在地上看到對方被炸飛的右手,有兩個地方值得思考:

一)諾瓦克他可能知道女兒從前手掌的傷痕(游繩爬到井底通道),在成人版約蘭達部份畫面中,也看到作者有描繪她手掌手背粗糙的模樣,諾瓦克拾起那右手時(還有漫畫有刻意描寫右手傷痕),有機會留意得到,從而推測對方身份。

二)相信最令人不解的地方,是他為何會收起了這右手殘肢?(吉良吉影另說)

如果以「他知道組織長是女兒」的角度思考,這就較易成立。但反過來說,即使他不知道對方身世,在敘事鋪陳上仍然有跡可尋,最主要的是他仍保留了那雙手套,並隨身攜帶。當抵達小屋前,馬車上的諾瓦克還緊握著手套說:「我一定⋯⋯會幫你報仇的。」加上分鏡鋪排,表達諾瓦克與約蘭達兩者不知對方是誰,用錯摸關係製造劇情張力。

在回憶故事中,諾瓦克為心愛的女兒訂製手套,希望她在冬天學習時雙手也可保暖,可是不幸地製成品完全貨不對辦,小童大小的變成了成人大小⋯⋯諾瓦克為此感到十分內疚,覺得自己連這小事也不能滿足心愛女兒的需求。因此處刑後第二天早上,諾瓦克緊握著那空空的手套,崩潰痛哭,除了因為還未能接受到女兒離開自己後,同時夾雜了對女兒種種不解、憤怒、內疚的情緒,而現實她只留下了那雙手套,那空洞感有如他當時的內心。

因此到最後教堂失火一段,「幻覺」拉菲爾提醒諾瓦克,趁還活著的時候,去做尚未完成的事。於是諾瓦克由袋中拿出右手殘肢及手套,慢慢套上,對知道事實的讀者(上帝視角)來說,雖然兩人因理念衝突而分離,但最終能以這形式重聚也是一種安慰。而從諾瓦克的角度,最後能夠把一隻成人的手放到手套內,某程度填補了當年的缺陷,替自己解開了最後的心結。而從畫面的意思,這一幕也完成了「填補空虛心靈」的重要意象,這正正也是宗教對人類最大意義之一。


總括而言,重申我不能 100 % 肯定答案,但經過思考上述細節,以 1)角色設定傾向諾瓦克是知道組織長是女兒約蘭達;但相反以 2)分鏡敘事方向我則認為作者以諾瓦克不知道對方是女兒約蘭達為基礎而展開描寫,那錯摸關係及懊悔感會更強烈。

個人最終會選擇,即使諾瓦克有機會猜測到,但最後仍不知道對方是女兒約蘭達。

如果有機會訪問魚豊本人,一定要問問他呢!


The post 諾瓦克的心靈慰藉/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張力與漫畫力/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分鏡手法 https://zbfghk.org/2025/02/24/chi_manga-2/ Mon, 24 Feb 2025 12:53:00 +0000 https://zbfghk.org/?p=22367 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原作不時使用的分鏡手法,適常用於表現兩位角色性格及關係,加強緊張的氣氛。 兩位角色展開連串對話,分格編排上同一頁出現四格至六格,使用全版闊度。角色 A 全在右邊,角色 B 則全在左邊。由開初首兩格以全景或中景作構圖,在下兩格鏡頭拉近至角色臉部,最後兩格再近一點,來個表情 close up。 關於角色對答次序及分格大小編排,因為通常是一問一答,根據日本漫畫由上而下、右至左的閱讀次序,提問者在右邊,回答者在左邊。 重點要留意一個細節,就是左邊分格(回答者)會愈來愈闊(高度一樣)。由於漫畫一頁闊度一致,右邊分格(提問者)就會被愈縮愈小,配合對答內容,表示那幕戲的主角其實是左邊分格的回答者,最後一格更是最重要的金句或轉折位置,彷如提問者一步一步被回答者的氣勢壓倒,又或是表現提問者的無理或無知。 值得一提是拉斐爾回答審判官那一段,轉折位置安排了在兩頁後,先讓讀者以為他已回心轉意,最後宣誓時來個帥氣逆轉,撕破入學證明書,把緊張氣氛提升至最高。 最重要是表現兩者價值觀的衝突,亦是本作品的重心。 張力與漫畫力。 相關文章!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介紹合集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宣傳 PV、主視覺圖及播放日確定!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不要停止思考/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新 PV & ED —— Yorushika《へび》(蛇) 諾瓦克的心靈慰藉/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he post 張力與漫畫力/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分鏡手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原作不時使用的分鏡手法,適常用於表現兩位角色性格及關係,加強緊張的氣氛。

兩位角色展開連串對話,分格編排上同一頁出現四格至六格,使用全版闊度。角色 A 全在右邊,角色 B 則全在左邊。由開初首兩格以全景或中景作構圖,在下兩格鏡頭拉近至角色臉部,最後兩格再近一點,來個表情 close up。

關於角色對答次序及分格大小編排,因為通常是一問一答,根據日本漫畫由上而下、右至左的閱讀次序,提問者在右邊,回答者在左邊。

重點要留意一個細節,就是左邊分格(回答者)會愈來愈闊(高度一樣)。由於漫畫一頁闊度一致,右邊分格(提問者)就會被愈縮愈小,配合對答內容,表示那幕戲的主角其實是左邊分格的回答者,最後一格更是最重要的金句或轉折位置,彷如提問者一步一步被回答者的氣勢壓倒,又或是表現提問者的無理或無知。

值得一提是拉斐爾回答審判官那一段,轉折位置安排了在兩頁後,先讓讀者以為他已回心轉意,最後宣誓時來個帥氣逆轉,撕破入學證明書,把緊張氣氛提升至最高。

最重要是表現兩者價值觀的衝突,亦是本作品的重心。

張力與漫畫力。


The post 張力與漫畫力/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分鏡手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https://zbfghk.org/2025/02/22/printing_chi/ Fri, 21 Feb 2025 17:41:59 +0000 https://zbfghk.org/?p=22293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故事終於發展至第三章的核心 —— 「異端解放戰線」及杜拉卡等人抵達秘密收藏印刷機之地,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完成組織長約蘭達最後的願望,把奧克茲寫下的文字,透過活版印刷技術量產書本,讓大量平民百姓可以接觸得到,從而撼動「C 教」的地位。 「讓這本書出版,是我的夢想。」 其實我看到這一部份時特別感觸,一來與自己從事的設計與印刷工作有關,二來令我聯想到,漫畫與印刷術其實是息息相關。 被稱為「漫畫 Manga」起源的 「鳥獸戲畫」,誕生於十二至十三世紀(平安至鐮倉時期),將各種動物用擬人手法諷刺當時社會時弊(戲畫/諷刺畫),那時以手繪形式繪畫於橫幅長形卷軸之上。約十七世紀木板印刷技術傳入日本,發展出「浮世繪」板畫,其中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系列尤其著名,而《北齋漫畫》以釘裝書本形式印刷及量產,雖然當中並非與現代漫畫形式具有直接關係,但「漫畫」一詞卻已率先出現。 到了二十世紀戰後時期,手塚治虫、柘植義春、大友克洋等漫畫大師相繼湧現,為現代漫畫定下重要基礎。與現今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盛行的時代相比,那時發表作品方式較為單一化 —— 先集中在書刊雜誌推出,往後製作成單行本專書或合集本。九十年代更出現集英社《週刊少年 JUMP》單期發行量達 653 萬本的驚人數字,直至今天為止仍是相當重要的製作模式之一。 試想想,漫畫無論由書頁大小,以及跨頁等特性,基本上其實以書本結構為基礎,頁面受制於書度及紙張大小,揭頁、跨頁及亦基於大部份書本釘裝模式而決定(書心位 > 左右兩頁),左揭右/右揭左則視乎語言書寫方向等等,除非書本又拉頁、釘裝時又夾雜不同大小紙張或其他特殊製作,否則漫畫書本格式其實大同小異。 除了書本模式外,作畫方式某程度也為了印刷而作出調整。在印刷技術還沒像現在般成熟時,若要百份百還原鉛筆、水彩、木顏色等畫作的質感及細節時,都會令成本及難度大增。(可以比較從前《無限之住人》及近來《Levius》的鉛筆作畫部份印刷出來的效果)。 除此之外,由於漫畫週刊必須要快速完成印刷,以免延誤每周的送貨時間,所以印刷時不能太深色,否則油墨就不夠時間乾透⋯⋯因此作畫上畫面不能太暗、太多墨位,線條也愈乾淨利落愈好。另外,網點、速度線等常見的漫畫符號,除了方便漫畫家與助手們有共識如何統一繪畫及加工製作,提高製作效率之餘亦有利於印刷。 不知不覺,漫畫與印刷兩者關係深深緊扣。 也因如此,漫畫之所以偉大,就是能夠大量複製畫作,從而接觸到更廣泛的讀者群 —— 傳遞知識與信念。 反過來說,若畫作並非用來印製漫畫,那它的形態又會變成怎樣? 在 2008 年,井上雄彥「THE LAST MANGA 最後的漫畫展」曾以此為展覽概念,將他筆下《浪客行》(浪人劍客)主角宮本武藏死前最後一天的生活,化作 143 張大大小小的連續畫作,細小如一格 10 cm 大的磁磚,而最巨大的甚至超過幾米長也有⋯⋯展覽場地尤如一本巨大漫畫書,參觀者以步行代替揭頁,遊走於書頁與漫畫分格之間。 在「最後的漫畫展」畫集《滿月篇》末收錄部份參觀者的感想,其中一位是浦澤直樹,他提到若果閱讀一本很有趣的漫畫書時,揭頁的速度可能會愈來愈快,甚至不用經大腦思考,只期待快點看到下一格、下一頁。他在參觀「最後的漫畫展」時,覺得觀眾參觀時平均步速極快,相信是首次閱讀的人,想快點追看故事內容。 根據官方資料,「最後的漫畫展」參觀人數: 東京:104,587大阪:78,443熊本:104,589仙台:不明 假設仙台站參觀人數是 70,000 人,那整個巡迴展覽的總參觀人數約 357,000 人。 《浪客行》單行本在日本累積發行量,截至 2020 年已達 8200 萬本。 是展覽參觀人數的 220 倍。 印刷量產的最大威力 —— […]

The post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故事終於發展至第三章的核心 —— 「異端解放戰線」及杜拉卡等人抵達秘密收藏印刷機之地,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完成組織長約蘭達最後的願望,把奧克茲寫下的文字,透過活版印刷技術量產書本,讓大量平民百姓可以接觸得到,從而撼動「C 教」的地位。

「讓這本書出版,是我的夢想。」

其實我看到這一部份時特別感觸,一來與自己從事的設計與印刷工作有關,二來令我聯想到,漫畫與印刷術其實是息息相關。

被稱為「漫畫 Manga」起源的 「鳥獸戲畫」,誕生於十二至十三世紀(平安至鐮倉時期),將各種動物用擬人手法諷刺當時社會時弊(戲畫/諷刺畫),那時以手繪形式繪畫於橫幅長形卷軸之上。約十七世紀木板印刷技術傳入日本,發展出「浮世繪」板畫,其中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系列尤其著名,而《北齋漫畫》以釘裝書本形式印刷及量產,雖然當中並非與現代漫畫形式具有直接關係,但「漫畫」一詞卻已率先出現。

鳥獸戲畫
《鳥獸戲畫 乙巻》平安時代・12世紀 京都・高山寺
北齋漫畫

到了二十世紀戰後時期,手塚治虫、柘植義春、大友克洋等漫畫大師相繼湧現,為現代漫畫定下重要基礎。與現今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盛行的時代相比,那時發表作品方式較為單一化 —— 先集中在書刊雜誌推出,往後製作成單行本專書或合集本。九十年代更出現集英社《週刊少年 JUMP》單期發行量達 653 萬本的驚人數字,直至今天為止仍是相當重要的製作模式之一。

試想想,漫畫無論由書頁大小,以及跨頁等特性,基本上其實以書本結構為基礎,頁面受制於書度及紙張大小,揭頁、跨頁及亦基於大部份書本釘裝模式而決定(書心位 > 左右兩頁),左揭右/右揭左則視乎語言書寫方向等等,除非書本又拉頁、釘裝時又夾雜不同大小紙張或其他特殊製作,否則漫畫書本格式其實大同小異。

除了書本模式外,作畫方式某程度也為了印刷而作出調整。在印刷技術還沒像現在般成熟時,若要百份百還原鉛筆、水彩、木顏色等畫作的質感及細節時,都會令成本及難度大增。(可以比較從前《無限之住人》及近來《Levius》的鉛筆作畫部份印刷出來的效果)。

除此之外,由於漫畫週刊必須要快速完成印刷,以免延誤每周的送貨時間,所以印刷時不能太深色,否則油墨就不夠時間乾透⋯⋯因此作畫上畫面不能太暗、太多墨位,線條也愈乾淨利落愈好。另外,網點、速度線等常見的漫畫符號,除了方便漫畫家與助手們有共識如何統一繪畫及加工製作,提高製作效率之餘亦有利於印刷。

不知不覺,漫畫與印刷兩者關係深深緊扣。

也因如此,漫畫之所以偉大,就是能夠大量複製畫作,從而接觸到更廣泛的讀者群 —— 傳遞知識與信念。

反過來說,若畫作並非用來印製漫畫,那它的形態又會變成怎樣?

在 2008 年,井上雄彥「THE LAST MANGA 最後的漫畫展」曾以此為展覽概念,將他筆下《浪客行》(浪人劍客)主角宮本武藏死前最後一天的生活,化作 143 張大大小小的連續畫作,細小如一格 10 cm 大的磁磚,而最巨大的甚至超過幾米長也有⋯⋯展覽場地尤如一本巨大漫畫書,參觀者以步行代替揭頁,遊走於書頁與漫畫分格之間。

在「最後的漫畫展」畫集《滿月篇》末收錄部份參觀者的感想,其中一位是浦澤直樹,他提到若果閱讀一本很有趣的漫畫書時,揭頁的速度可能會愈來愈快,甚至不用經大腦思考,只期待快點看到下一格、下一頁。他在參觀「最後的漫畫展」時,覺得觀眾參觀時平均步速極快,相信是首次閱讀的人,想快點追看故事內容。

根據官方資料,「最後的漫畫展」參觀人數:

東京:104,587
大阪:78,443
熊本:104,589
仙台:不明

假設仙台站參觀人數是 70,000 人,那整個巡迴展覽的總參觀人數約 357,000 人。

《浪客行》單行本在日本累積發行量,截至 2020 年已達 8200 萬本。

是展覽參觀人數的 220 倍。

印刷量產的最大威力 —— 廣泛傳遞性。

井上雄彥在「SLAM DUNK – 10 DAYS AFTER」黑板畫活動中,所有粉筆畫作最後也由他親自一一擦去。「最後的漫畫展」百多張畫作也沒有一張是對外公開拍賣或轉讓,如工作人員笑說,若果以西方藝術界的標準,愈大的畫作賣出的價錢愈是可觀,好像超市的牛肉豬肉似的。以井上老師的名氣及能力,若要賺這些錢的話,機會無數,可是他沒有這樣做。

他選擇了畫漫畫。

在 2011 年《空白》一書內他提到:

如果要我解釋漫畫是甚麼,應該就是「價格便宜,閱讀起來很輕鬆,內容有趣的東西」。在這個條件下挑戰可以隨心所欲,但前提是要讓讀者「看得懂」。若是無法讓廣大的讀者理解就會失去價值,以及非漫畫不可的必要性。這麼一來就代表不用漫畫呈現也可以。

《SLAM DUNK》在《週刊少年 JUMP》上連載,那裡有一個「暢銷作品」的大框框,用極端一點的說法來形容,相當於在遊樂園玩得很高興的感覺。不過我想做的已經不是那樣的事情,讓更多讀者接受、樂在其中的漫畫確實在存在的必要,但不一定要由我去畫。

我有意願去畫出受大眾歡迎的作品,也認為有許多作品雖然不被大眾接受,但本身卻很優秀。我並不打算畫冷門的東西,反而強烈意識到作品必須被大眾接受才行。我會認真製作大多數讀者能接受的作品,就算只有少部份人可以全部理解,我也會繼續努力。雖然我知道很難。

藝術品最大存在價值及意義,在於創作者與接收者透過作品溝通,甚至引發進一步思考。

獨一無二的原畫真跡自然十分珍貴,而出自大師之手的話價值更以幾何級數提升,但漫畫本身就是為了大量印刷而存在的媒體,以平民大眾能夠負擔得到的金額而享受得到閱讀漫畫的樂趣與感動。而漫畫家的分鏡與繪畫手法除了跟隨自己的風格而演變,亦必須配合漫畫基本製作格式而繪製,令作品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製作,保持最高效率傳遞漫畫家的訊息。

漫畫,因為有印刷術,而變成一個如此獨特的媒體。

在 2022 年,浦澤直樹漫畫作品宣佈電子化,但他在個人 YouTube 頻道影片提出,他最愛的仍是紙本漫畫,最佳的漫畫閱讀體驗仍然存在於書本上。浦澤老師在影片中多次強調,漫畫家創作漫畫時,是以雙頁展開的形式創作的(Double-page spread)。隨著年月變化,出現了互聯網及網上漫畫,垂直條漫、有聲漫畫甚至結合影片的多媒體創作應有盡有,將來漫畫會變成怎樣?沒有人會知道。

但不容否認,這些也是由印刷術而進化而成的事物。

「我只想快點看到印刷成品。」

最後,假設在另一個平衡時空,那裡從沒出現過印刷術 ——

那「漫畫」會以甚麼形態出現?

「?」

能在這個時空遇上她,深感幸福。

「漫畫」永遠都是恰到好處地未完成。


The post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OP 主題曲 —— Sakanaction「怪獸」完成! https://zbfghk.org/2025/02/12/sakanaction/ Wed, 12 Feb 2025 10:42:13 +0000 https://zbfghk.org/?p=22200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第一、二期 OP 主題曲 —— Sakanaction(サカナクション)「怪獸」,是樂隊休團約三年後第一首新曲,亦是他們首次創作的動畫主題曲。 歌曲構思兩年,正式於 2 月 20 日推出! 宣傳插畫單曲主視覺圖使用了活版印刷的鉛字,宣傳短片亦見印刷機運作時的情況,這時間推出完美呼應近日播出的動畫版內容~而宣傳插畫則與漫畫單行本封面 > 動畫推出時的巨型電車站廣告板同一概念~(繪畫插畫的應是同一人) 相關文章!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不要停止思考/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諾瓦克的心靈慰藉/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新 PV & ED —— Yorushika《へび》(蛇) 2024 年回顧。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介紹合集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The post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OP 主題曲 —— Sakanaction「怪獸」完成!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第一、二期 OP 主題曲 —— Sakanaction(サカナクション)「怪獸」,是樂隊休團約三年後第一首新曲,亦是他們首次創作的動畫主題曲。

歌曲構思兩年,正式於 2 月 20 日推出!

宣傳插畫單曲主視覺圖使用了活版印刷的鉛字,宣傳短片亦見印刷機運作時的情況,這時間推出完美呼應近日播出的動畫版內容~而宣傳插畫則與漫畫單行本封面 > 動畫推出時的巨型電車站廣告板同一概念~(繪畫插畫的應是同一人)

動畫推出時的巨型電車站廣告板

The post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OP 主題曲 —— Sakanaction「怪獸」完成!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新 PV & ED —— Yorushika《へび》(蛇) https://zbfghk.org/2025/01/08/chi-3/ Wed, 08 Jan 2025 11:34:56 +0000 https://zbfghk.org/?p=21689 「我們要來⋯轉動地球了。」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剛剛公開了第二期新 PV,還有同樣由 Yorushika 負責的新 ED!!2025 年 1 月 11 日(六)Netflix 播放! ED 主題曲《へび》(蛇):Yorushika(ヨルシカ) Yorushika 在第一季 ED《Aporia》之後,第二首 ED 以「へび」(蛇)命名。蛇令負責作曲的成員 n-buna 想起聖經中慫恿夏娃吃下「知善惡樹」果實的蛇,並以此引申成求知的慾望。他亦節錄了唐代詩人元稹懷緬逝世妻子的詩《離思》首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以這首簡潔且深邃的愛之詩為靈感。 #也期待OP動畫細節更新 動畫製作: 監督:清水健一系列構成:入江信吾角色設定:筱雅律配樂:牛尾憲輔音響監督:小泉紀介動畫製作:MADHOUSE 聲優:杜拉卡 Draka:島袋美由利(新)施密特 Schmidt:日野聡(新)拉斐爾 Rafał:坂本真綾諾瓦克 Novak:津田健次郎赫伯特 Hubert:速水獎奧克茲 Okgi:小西克幸巴德尼 Badeni:中村悠一約蘭達 Jolanta:仁見紗綾 OP 主題曲:Sakanaction(サカナクション)「怪獸」ED 主題曲:Yorushika(ヨルシカ)「へび」(蛇) 相關文章!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介紹合集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宣傳 PV、主視覺圖及播放日確定! 不要停止思考/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張力與漫畫力/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分鏡手法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新 PV & ED —— Yorushika《へび》(蛇)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我們要來⋯轉動地球了。」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剛剛公開了第二期新 PV,還有同樣由 Yorushika 負責的新 ED!!2025 年 1 月 11 日(六)Netflix 播放!

ED 主題曲《へび》(蛇):Yorushika(ヨルシカ)

Yorushika 在第一季 ED《Aporia》之後,第二首 ED 以「へび」(蛇)命名。蛇令負責作曲的成員 n-buna 想起聖經中慫恿夏娃吃下「知善惡樹」果實的蛇,並以此引申成求知的慾望。他亦節錄了唐代詩人元稹懷緬逝世妻子的詩《離思》首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以這首簡潔且深邃的愛之詩為靈感。


動畫製作:

監督:清水健一
系列構成:入江信吾
角色設定:筱雅律
配樂:牛尾憲輔
音響監督:小泉紀介
動畫製作:MADHOUSE

聲優:
杜拉卡 Draka:島袋美由利(新)
施密特 Schmidt:日野聡(新)
拉斐爾 Rafał:坂本真綾
諾瓦克 Novak:津田健次郎
赫伯特 Hubert:速水獎
奧克茲 Okgi:小西克幸
巴德尼 Badeni:中村悠一
約蘭達 Jolanta:仁見紗綾

OP 主題曲:Sakanaction(サカナクション)「怪獸」
ED 主題曲:Yorushika(ヨルシカ)「へび」(蛇)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新 PV & ED —— Yorushika《へび》(蛇)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2024 年回顧。 https://zbfghk.org/2025/01/01/2024-zbfghk/ Tue, 31 Dec 2024 17:56:00 +0000 https://zbfghk.org/?p=21635 2024 年,有四套很喜歡的漫畫作品相繼動畫化,分別有藤本樹《LOOK BACK 驀然回首》、龍幸伸《DAN DA DAN 膽大黨》、古舘春一《排球少年 !!》及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頭兩套比預想還要好,第三套除了片長較短外質素也合乎預期,最後一套開始時大失所望,後來看到它慢慢進步,期望後段會愈做愈好吧!來年繼續期待新漫畫新動畫~暫時最期待 DDD 第二季及裏那圭《GACHIAKUTA》~ 大環境氣候方面,永恆的抄襲 or 致敬討論依然持續進行,加上 AI 於插畫及動畫的廣泛應用,看來版權定義問題只會愈來愈複雜吧。 至於 3 月時令全世界 fans傷心欲絕的消息 —— 鳥山明因病過身。那時《最強 JUMP》的「龍珠40 周年封面紀念插畫企劃」還在進行中,近日最後一位參與的漫畫家尾田榮一郎致敬插畫(第 42 期)登場,企劃由 2021 年至今持續三年多亦終告一段落。而鳥山明最後一套有份直接參與的《龍珠 DRAGON BALL DAIMA》TV 動畫於 10 月播出。 另一邊廂,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新一期單行本終於出版,並且緊接芥見下下《咒術迴戰》完結後復刊,與此同時頻繁於 X(twitter)更新繪畫原稿進度,可說是 2024 年最活躍的漫畫家~可惜在 12 月身體需做手術及休養,但仍不忘構思故事甚至往後 50 話漫畫的對白。 2025 年,請繼續珍惜你喜歡的漫畫家。 鳥山明老師,再次謝謝你留下了整個宇宙。 回顧 2024 年的紙本分格 1 月時,有收錄我們書店平面圖和訪問的《獨立書店似顏繪》出版,謝謝用心準備的 Ikey,是我們店裡第一位一日店長~書裡有空白頁供蓋章,儲印章活動很受歡迎,差不多到 11 月還是有人拿著書來蓋印,有點意想不到~ 4 […]

The post 2024 年回顧。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2024 年,有四套很喜歡的漫畫作品相繼動畫化,分別有藤本樹《LOOK BACK 驀然回首》、龍幸伸《DAN DA DAN 膽大黨》、古舘春一《排球少年 !!》及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頭兩套比預想還要好,第三套除了片長較短外質素也合乎預期,最後一套開始時大失所望,後來看到它慢慢進步,期望後段會愈做愈好吧!來年繼續期待新漫畫新動畫~暫時最期待 DDD 第二季及裏那圭《GACHIAKUTA》~

大環境氣候方面,永恆的抄襲 or 致敬討論依然持續進行,加上 AI 於插畫及動畫的廣泛應用,看來版權定義問題只會愈來愈複雜吧。

至於 3 月時令全世界 fans傷心欲絕的消息 —— 鳥山明因病過身。那時《最強 JUMP》的「龍珠40 周年封面紀念插畫企劃」還在進行中,近日最後一位參與的漫畫家尾田榮一郎致敬插畫(第 42 期)登場,企劃由 2021 年至今持續三年多亦終告一段落。而鳥山明最後一套有份直接參與的《龍珠 DRAGON BALL DAIMA》TV 動畫於 10 月播出。

另一邊廂,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新一期單行本終於出版,並且緊接芥見下下《咒術迴戰》完結後復刊,與此同時頻繁於 X(twitter)更新繪畫原稿進度,可說是 2024 年最活躍的漫畫家~可惜在 12 月身體需做手術及休養,但仍不忘構思故事甚至往後 50 話漫畫的對白。

2025 年,請繼續珍惜你喜歡的漫畫家。

鳥山明老師,再次謝謝你留下了整個宇宙。


回顧 2024 年的紙本分格

1 月時,有收錄我們書店平面圖和訪問的《獨立書店似顏繪》出版,謝謝用心準備的 Ikey,是我們店裡第一位一日店長~書裡有空白頁供蓋章,儲印章活動很受歡迎,差不多到 11 月還是有人拿著書來蓋印,有點意想不到~

4 月,我們舉辦了《排球少年 !!》劇場版包場,從開場前的大螢幕圖片、包場禮物手幅,到我們自製的包場禮物,看到不少人喜歡,真是太好了!

同月,KIU《三魔女 3itches》也正式在日本漫畫雙月刊《青騎士》刊載,看日本漫畫長大的我們,能幫助香港的作品送上日本的舞台,意義非凡。非常感謝漫遊者、ReNews、JET 等媒體平台訪問報導。

8 月,《LOOK BACK》月,首先是感謝新映邀請我們和 KIU 作優先場的映後分享。到月底正式上映,我們也舉辦了包場活動,在大螢幕前和二百多位有觀影禮儀的觀眾一起觀看,各種各樣的細節、撼動人心的音樂,至今仍難以忘懷,謝謝參與的各位!包場的小禮物還好趕得上當天派發,希望大家喜歡~

9 月,終於出版了《三魔女 3itches》第二期,謝謝 KIU 的信任,兩年間的經歷,學習到很多也成長了很多。期望第三期更順利!也非常感謝東東的小動畫、Mill MILK、Sam、攝影師們,安排了數次拍攝+訪問,成就了一齣感動了我們、甚至是很多台灣人的影片。

還有 JFFT 的雞翼,二話不說答應了我們的合作請求,有幸能在《拎番起支筆》現場聊聊天,順道宣傳一波,感激不盡。(也是我們「露出臉部」上鏡的開始)最後,感謝 JET 的 Leon、Oiyan,台灣 podcast「大人的漫畫社」怡靜、勵志鷹、阮子健(商業電台)、YouTube Channel 發緊夢等安排專訪。《三魔女 3itches》的小展覽在香港展後,帶到了台北 mangasick 營運的衛星畫廊展出,謝謝老 B!love you~

10 月,我們跟 KIU 去了台灣參與台創祭,大開眼界~也買了超多獨立出版作品,這才是好的經濟循環~

12 月,舉辦久違的展覽《摸布想自己賺罐罐②》!還有很榮幸地能展出舘岡孝的炸蝦摸布模型!!非常感謝 Kathy 和舘岡先生,難能可貴的聚會~

最後,感謝出版社大塊、蓋亞、遠流送我們好看的漫畫(還有簽名板很狂)!電影公司邀請我們到優先場,送飛活動、映後談合作等,不勝感激。

壓軸,當然是螢幕前的你!!!

謝謝大家,有看有 like 我們 post 的你,
有來店看看還是光顧的你,
還有參與了我們活動的你!!

2025 年,踏入紙本分格第十年。


The post 2024 年回顧。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介紹合集 https://zbfghk.org/2024/11/27/chi-info/ Tue, 26 Nov 2024 17:35:56 +0000 https://zbfghk.org/?p=20817 以下結集之前寫下作品的相關介紹及書本產品,如喜歡動畫版的新觀眾也可嘗試閱讀漫畫原作~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4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合共八期單行本,全 62 話。 標題設計 日文原書名「チ。」,「チ」日文發音與「地」、「血」、「知」同音(chi),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亦是作品內非常重要的三個元素。「チ」後面的句號「。」有停止的意思,但在標題字設計上在「。」兩旁加上的孤線有如行星移動軌跡,巧妙地同時表達地球停止不動/移動的意思,呼應作品主題。 故事簡介 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上帝創造萬物時定下的固定規律。 可是與此同時,一班「異端人士」卻持著完全相反的見解,那就是「地動說」(日心說)—— 地球與其他星體分別會有自轉和公轉運動,同時圍繞著太陽運行。他們不是為反而反,而是經過不停的天體觀測、學習計算、與舊有理論相互對比,以強化自己理論的可信性。 為了尋找、證明、傳承「真正的美」,他們以生命換取這個世界的真理。 值得嗎?你們肯定理論是正確的嗎?真的有意義嗎? 「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 延伸閱讀: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作品主要獎項 2022 年 3 月 30 日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X 日本樂團 amazarashi 合作企劃: 在這個資訊傳遞極之發達的時代,我要和你說一句「你好嗎?」,可以打電話、傳文字訊息、whatsapp 錄音等等,大都是只用一秒就可完成。但若在古代,就要依靠人傳人,遠距離的更要書信來往,因此科技學術發展的速度亦相應較慢,資訊不流通可以做成不同程度的誤解,甚至出現各類激烈派系鬥爭。 魚豐《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與日本樂隊 amazarashi 新曲《1.0》合作宣傳企劃,他們採用類似互通書信的形式,一方用畫作而另一方用歌曲回應對方的作品。魚豐先於 2022 年 3 月 30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介紹合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以下結集之前寫下作品的相關介紹及書本產品,如喜歡動畫版的新觀眾也可嘗試閱讀漫畫原作~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4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合共八期單行本,全 62 話。

標題設計

日文原書名「チ。」,「チ」日文發音與「地」、「血」、「知」同音(chi),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亦是作品內非常重要的三個元素。「チ」後面的句號「。」有停止的意思,但在標題字設計上在「。」兩旁加上的孤線有如行星移動軌跡,巧妙地同時表達地球停止不動/移動的意思,呼應作品主題。

故事簡介

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上帝創造萬物時定下的固定規律。

可是與此同時,一班「異端人士」卻持著完全相反的見解,那就是「地動說」(日心說)—— 地球與其他星體分別會有自轉和公轉運動,同時圍繞著太陽運行。他們不是為反而反,而是經過不停的天體觀測、學習計算、與舊有理論相互對比,以強化自己理論的可信性。

為了尋找、證明、傳承「真正的美」,他們以生命換取這個世界的真理。

值得嗎?你們肯定理論是正確的嗎?真的有意義嗎?

「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

延伸閱讀: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作品主要獎項

  • 2021 年 日本「漫畫大賞 2021」第二名
  • 2022 年 日本「這本漫畫真厲害!2022」男性部門第二名
  • 2022 年 日本「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
  • 2022 年 日本「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
  • 2022 年 日本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
    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 2023 年 日本 SF 科幻作品獎項「星雲賞」第 54 屆漫畫部門受賞作品

2022 年 3 月 30 日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X 日本樂團 amazarashi 合作企劃:

在這個資訊傳遞極之發達的時代,我要和你說一句「你好嗎?」,可以打電話、傳文字訊息、whatsapp 錄音等等,大都是只用一秒就可完成。但若在古代,就要依靠人傳人,遠距離的更要書信來往,因此科技學術發展的速度亦相應較慢,資訊不流通可以做成不同程度的誤解,甚至出現各類激烈派系鬥爭。

魚豐《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與日本樂隊 amazarashi 新曲《1.0》合作宣傳企劃,他們採用類似互通書信的形式,一方用畫作而另一方用歌曲回應對方的作品。魚豐先於 2022 年 3 月 30 日發佈以歌曲《1.0》為創作主題的插畫 —— 一隻小孩之手和一隻沾滿鮮血的成人之手,各自伸出食指企圖接觸,同時中間出現一大堆不同的符號,而四邊也被歌詞包圍著。初看畫作時想起 Michelangelo《The Creation of Adam》,小孩的手指前端是「0」即是發放一方,第一個出現的符號是核能輻射標誌;成人的手則是「1」,是接收者,而旁邊的符號則是和平的標記。

創作理念中他提到,人類的手指有不同的功用,可以數數目、抓緊東西、傳遞東西、用來分開或結合東西等等,因此手指本身已能代表了很多訊息。這個手指觸碰手指的概念,就好像由 0 至 1 那樣,儘管彼此的距離很近,兩者若未能真正觸碰對方,那距離還是實際存在著,而當中可以因為不同原因而相隔。

這和數學算式一樣,「等如」和「無限接近等如」是不同的。

即使科學証明也如此嚴苛,何況是不能用雙手觸碰到的星系。

企劃介紹提及,魚豐在高校時期已是 amazarashi 的忠實支持者,而樂隊主唱及歌曲創作者秋田弘(秋田ひろむ)閱讀了漫畫作品《地》後被深深打動。儘管漫畫與搖滾樂的表現手法完全不同,但兩者也是以共同主題而創作,例如現代社會常有的無情、挫折及絕望,也是兩者的「共通語言」。

amazarashi 歌曲《1.0》Music Video feat. チ,製作方用心地以《地》漫畫內曾出現的凸版印刷機為創作主題,並由印刷師傅為每句歌詞「執字粒」,配合《地》每個漫畫場面逐一印刷精製而成(不知這些小卡下落如何⋯⋯),想說當中選取的畫面與歌詞真的配合得很好呢!

自那之後發生了很多事

不過這邊仍然一如往常

感謝你總是寫信過來

至少你是那個1

是我心目中的1

穿透樹枝照進窗戶的點點陽光

季節總是耐不住性子地到來

是個相當容易感到焦躁的事物

雖說時間是平等的

但沒有什麼是比平等更為殘酷的呢

將希望寄託於世界的人

世界看起來便是冷酷無情的

怎樣都無所謂嗎

老是於關鍵的時刻感到後悔

今天也迎來無法入眠的夜晚

再怎麼後悔也後悔不完

無法成佛的思念

化作漆黑的夜晚

在一片漆黑的夜空裡

有著一粒星芒

就在那看不見的城鎮深處

即使如此手中緊握的光點

能成為活下去的藉口

還不能死的理由

家人傷心的臉龐

曾想抓住的憧憬

能稱為希望的少許事物

願你能找到

願你能找到

悲觀是為了準備未來

這麼想的話是不是就比只是悲觀還好一些了呢

「船到橋頭自然直」這種話

不是對別人而是對自己說的

將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的人

他人看起來便是冷酷無情的

隨你高興吧

在非主場季節的海水浴場

反覆游離的過去與未來

邂逅與別離,光與陰

與那些東西保持距離

明明只是想得到些許喘息而已

淚水卻在眼眶裡不停打轉

已經不行了吧

已經不行了吧

即使如此無法逃出的因果輪迴

過去遭受的嘲笑與唾罵

背後遭人指指點點的過往

能夠將之全部一筆勾消的

如暴風雨也無法折斷的旗子般 

能使你絕對地引以為傲的事物

願你能找到

願你能找到

無論朋友還是學校 家人還是社會 亦或是戀人

與世界的連結都令人煩躁

將我們給束縛住的無數條絲線

是為了斷絕我們的連結

與這個世界

一定不會只有0或1

在那之間海原會擴展

游也游不了只能拼命掙扎

仍想活下去的亡靈們

凍結的心發不出聲音

連想要消逝的心願都達成不了

說著想死什麼的違心之論

對岸的燈火眩目刺眼

即使如此找到作為避風港的地方

能夠叫住你的聲音

已經夠了死在這裡也無所謂

打從心底這麼想的那個夜晚

亦或是得到回報的那天早晨

於你心目中的1

願你能找到

願你能找到

某天能夠說出「船到橋頭自然直」

於你心目中的1

願你能找到

願你能找到

歌詞中文翻譯:しろがね

以上只是企劃的一半,後半就是三個月後 amazarashi 為《地》創作全新歌曲「カシオピア係留所」(Cassiopeia mooring),於 2022 年 6 月 30 日推出。

在 MV 中,在巨大的天像廳內投影 360 度星光陣,當中加插了漫畫主角們及重點對白,一起回顧作品內震撼人心的畫面。

歌詞中文翻譯:Alice / 箱庭博物館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豪華版漫畫套裝(日文版)

漫畫將會推出豪華版本!一套八本以硬皮精裝書製作,四六判大小(128 x 188 mm),每本書頁天位(上方)掃上銀箔——「天銀」,美觀+防塵,再附加「チ。」黑白特製外盒。

八本書的封面亦重新設計過,概念分別順序以地球、火星、金星、木星、水星、土星、神、人圖像為主題,而書衣封套使用透明膠片印刷,上面附有星體及相關資料,與及該期單行本所有對白(封面就劇透 !?)

2024 年 12 月 23 日出版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 Q 集(日文版)

集合日本各界名人參與!分別以插畫、小說、詩、文字評論、對談等形式,以多角度呈現《地》不同面向,深入討論作品獨特的世界觀及角色特性。

2024 年 9 月 30 日出版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Poster Collection

2022 年於《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最後一話時,魚豊特別繪畫了數張彩稿插畫,包含了所有主要登場角色,之前並未收錄於單行本中,現在結集推出特別版 B2 大海報!

2024 年 9 月 30 日推出

延伸閱讀: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TV 動畫化

2022 年初次宣佈動畫化!由原作者魚豊繪畫的發佈賀圖及感言
正式主視覺圖

第二張主視覺圖
正式預告

動畫組:
監督:清水健一
系列構成:入江信吾
角色設定:筱雅律
配樂:牛尾憲輔
音響監督:小泉紀介
動畫製作:MADHOUSE

聲優:
拉斐爾 Rafał:坂本真綾
諾瓦克 Novak:津田健次郎
赫伯特 Hubert:速水獎
奧克茲 Okgi:小西克幸
巴德尼 Badeni:中村悠一
ヨレンタ Jolanta:仁見紗綾

OP 主題曲:Sakanaction(サカナクション)「怪獸」
ED 主題曲:Yorushika(ヨルシカ)「アポリア」(Aporia)

2024 年 10 月 5 日開始,全兩期 25 話動畫將會每週定時播放。

OP 主題曲:Sakanaction(サカナクション)「怪獸」
ED 主題曲:Yorushika(ヨルシカ)「アポリア」(Aporia)

延伸閱讀:
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


2024 年 9 月 30 日至 10 月 6 日,官方發佈在東京涉谷站(東急)「道玄坂ハッピーボード」特別設置的巨形廣告!以原作漫畫封面構圖為概念,而角色全換上動畫版聲優及各界名人的素描畫作 —— 包括有坂本真綾、高橋海人、又吉直樹、野口聡一、津田健次郎、山口一郎、長濱ねる、有些是《第 Q 集》對談嘉賓,有些則是深愛作品的支持者~每張左上角還有該期的重要對白。

重點是第 8 期,原作是黑色星空的封面,這裡特別設置成一大面鏡子,上方還有一個「?」很喜歡這廣告的設計~!

鏡中的你看完作品後,或許也可改變到一些事情吧。

廣告位置:
東急田園都市線東急渋谷駅 B1 階 A0・A1 出口附近

贊助我們 Support us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介紹合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https://zbfghk.org/2024/10/20/chi-2/ Sun, 20 Oct 2024 04:08: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740 2024.10.13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 #劇透 第一次看時,是在台灣酒店裡用 laptop 看,螢幕較小音效較差,整體感覺失望居多,加上須看畢第三集(第一章)才能分享多點感想。剛剛在家關了燈、用較大的電腦螢幕配 headphone 專心看,連較微弱的背景環境聲效及音樂也能聽到更多層次,整體效果好了很多!Sakanaction 的 OP「怪獸」也有震動人心的感覺。(雖然還是 amazarashi 比較感動,但我也很高興動畫版有另外的主題曲) 首三集的確是要一氣呵成看!那等同於漫畫單行本第一期(第一章)的內容,作者早就安排好了,這樣收尾也是效果最好的。如舉例子,之前《【我推的孩子】》及《葬送的芙莉蓮》動畫都有類似操作,造成一夜爆紅的效果,可惜這次要分開兩個時間播放。 先說說動畫做得好的地方~首先如之前提及 OP 動畫,無論內容及剪接也十分出色,特別對曾看過原作讀者來說,看到一個個出場的角色,好像再一次走過這條追求真理的崎嶇之路。此外動畫裡的背景作畫也十分出色,無論十五世紀的房屋、街道、監獄及各種小物件也有仔細繪畫,同時作畫十分細緻。還有!必須大大力稱讚諾瓦克的聲優津田健次郎,那漫不經心的審問處刑風格聲線,令人感到巨大壓迫感卻極之陶醉(?),同時第三集被拉斐爾的最終決定嚇壞時,無論表情及聲線也能展現不一樣的反應及變化,令人記憶深刻,相信往後會出現不少 cosplay~ 至於缺點方面,個人認為現時動畫最大問題有二: 一)作畫質素參差二)分鏡、節奏及剪接 有時角色臉的改變幅度頗大,有時是基本動作也畫得差。差的程度是直接讓觀眾出戲,破壞集中力,令難得營造+非常重要的氣氛劇減。另個人認為「卡通」般簡化表現拉斐爾搞怪的表情,也會令觀眾出戲,這部作品其實真的不需要搞笑,真的。 分鏡方面,留意到不少雖取自漫畫分鏡構圖,但卻呈現不到原作的極具沖擊及感動的氣氛⋯⋯除了作畫質素原因外,相信剪接節奏過於急促亦是主因,特別是原作三個拉斐爾重要名場面—— 用腳踩熄燃燒中的筆記「我的直覺,更想要相信地動說!!」 冷漠撕破大學入學許可證「我,相信地動說。」 最後獨自一人將近死去一刻「有感動。」 不知怎的這三幕節奏奇快!完全沒有時間令人細味對白及氣氛,一眨眼間就跳到下一幕⋯! 這反而令人覺得參照漫畫原作分鏡構圖並非最佳選擇(因必須有一至兩 CUT 是一樣),好像更限制了動畫創作似的。此外留意到某些地方剪接也十分奇怪,同時本來可以是同一個 CUT,儘管構圖一樣卻分開了兩個(例如第三集諾瓦克),同一角色但作畫風格卻瞬間驟變,感到是由兩組人繪畫似的,好奇是否出錯了⋯ 另外,重要關頭的音效有點奇怪,特別是赫伯特告辭的一幕猶如廣告音效一樣,明明是死前離別的一刻,卻像在推銷甚麼似的,令人發笑(然後想到毀了這一幕就想哭了)。有些重要場景,其實沒有音樂 / 音效的話,效果應會更好。 在預告時也看到,有時候使用了一些「花花」背景略帶輕鬆搞笑,但想不到不止出現一次,加上奇怪的配樂感覺有點突兀出戲。(牛尾在《DAN DA DAN》表現上神采飛揚) 可能因為製作組花了不少時間參照實際星體位置而繪畫極漂亮的星空,有時候覺得使用過多,在某些重要場面的氣氛營造上,背景過於雜亂(例如他們在高地觀星) 客觀來說這不算是差的動畫,亦非「慘遭動畫化」,但只能令我更愛這部漫畫了。或許動畫有畫有色有聲有樂,但漫畫這媒介,沒有聲沒有樂,就只有黑白的畫和文字,啊,還有神奇的留白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那些畫和文字在腦海中最適合的位置,感受畫與畫之間的節奏,從而「演奏」成最切身的感動。 這就是漫畫強大的力量。 還記得看第一二期後直接失眠了兩天,腦袋塞滿了對宗教、教育、知識、美、傳承⋯⋯像「人生的意義」那樣龐大的疑問和反思,那感動延續了好幾天,是會令人毛管戙、手震、腦袋被逼不停轉動卻不能自己的那種感動。 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感動,不知道將來還會不會有這樣的作品出現,但我很慶幸能見證著這部作品讓更多人看見,特別是現在,這個當下。 為何必須三集一起看?因為第三集拉斐爾最後這段發言實在是震撼人心: //你們的敵人很棘手,你們的對手不是我,也不是異端,而是某種想像力,某種好奇心,簡而言之,就是知性本身。 那會像傳染病一樣不斷繁殖,連宿主都無法控制,不是單一組織能夠馴服的無害東西。 這個選擇,對你的未來而言是正確答案嗎? 當然不正確啊。可是,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 不要誤會,這不至於不好看,只是覺得可以更好。 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期待往後集數有更好的表現。 2024.10.20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2024.10.13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

第一次看時,是在台灣酒店裡用 laptop 看,螢幕較小音效較差,整體感覺失望居多,加上須看畢第三集(第一章)才能分享多點感想。剛剛在家關了燈、用較大的電腦螢幕配 headphone 專心看,連較微弱的背景環境聲效及音樂也能聽到更多層次,整體效果好了很多!Sakanaction 的 OP「怪獸」也有震動人心的感覺。(雖然還是 amazarashi 比較感動,但我也很高興動畫版有另外的主題曲)

首三集的確是要一氣呵成看!那等同於漫畫單行本第一期(第一章)的內容,作者早就安排好了,這樣收尾也是效果最好的。如舉例子,之前《【我推的孩子】》及《葬送的芙莉蓮》動畫都有類似操作,造成一夜爆紅的效果,可惜這次要分開兩個時間播放。

先說說動畫做得好的地方~首先如之前提及 OP 動畫,無論內容及剪接也十分出色,特別對曾看過原作讀者來說,看到一個個出場的角色,好像再一次走過這條追求真理的崎嶇之路。此外動畫裡的背景作畫也十分出色,無論十五世紀的房屋、街道、監獄及各種小物件也有仔細繪畫,同時作畫十分細緻。還有!必須大大力稱讚諾瓦克的聲優津田健次郎,那漫不經心的審問處刑風格聲線,令人感到巨大壓迫感卻極之陶醉(?),同時第三集被拉斐爾的最終決定嚇壞時,無論表情及聲線也能展現不一樣的反應及變化,令人記憶深刻,相信往後會出現不少 cosplay~


至於缺點方面,個人認為現時動畫最大問題有二:

一)作畫質素參差
二)分鏡、節奏及剪接

有時角色臉的改變幅度頗大,有時是基本動作也畫得差。差的程度是直接讓觀眾出戲,破壞集中力,令難得營造+非常重要的氣氛劇減。另個人認為「卡通」般簡化表現拉斐爾搞怪的表情,也會令觀眾出戲,這部作品其實真的不需要搞笑,真的。

分鏡方面,留意到不少雖取自漫畫分鏡構圖,但卻呈現不到原作的極具沖擊及感動的氣氛⋯⋯除了作畫質素原因外,相信剪接節奏過於急促亦是主因,特別是原作三個拉斐爾重要名場面——

用腳踩熄燃燒中的筆記
「我的直覺,更想要相信地動說!!」

冷漠撕破大學入學許可證
「我,相信地動說。」

最後獨自一人將近死去一刻
「有感動。」

不知怎的這三幕節奏奇快!完全沒有時間令人細味對白及氣氛,一眨眼間就跳到下一幕⋯!

這反而令人覺得參照漫畫原作分鏡構圖並非最佳選擇(因必須有一至兩 CUT 是一樣),好像更限制了動畫創作似的。此外留意到某些地方剪接也十分奇怪,同時本來可以是同一個 CUT,儘管構圖一樣卻分開了兩個(例如第三集諾瓦克),同一角色但作畫風格卻瞬間驟變,感到是由兩組人繪畫似的,好奇是否出錯了⋯

第三集,上圖(12:20)與下圖(12:28)雖是連續的,但中間突然跳到另一 cut,看到圖是不同但人物動作一樣
第二集(13:48)上山一連串動作
第三集(10:45),人動手不動

另外,重要關頭的音效有點奇怪,特別是赫伯特告辭的一幕猶如廣告音效一樣,明明是死前離別的一刻,卻像在推銷甚麼似的,令人發笑(然後想到毀了這一幕就想哭了)。有些重要場景,其實沒有音樂 / 音效的話,效果應會更好。

在預告時也看到,有時候使用了一些「花花」背景略帶輕鬆搞笑,但想不到不止出現一次,加上奇怪的配樂感覺有點突兀出戲。(牛尾在《DAN DA DAN》表現上神采飛揚)

可能因為製作組花了不少時間參照實際星體位置而繪畫極漂亮的星空,有時候覺得使用過多,在某些重要場面的氣氛營造上,背景過於雜亂(例如他們在高地觀星)

客觀來說這不算是差的動畫,亦非「慘遭動畫化」,但只能令我更愛這部漫畫了。或許動畫有畫有色有聲有樂,但漫畫這媒介,沒有聲沒有樂,就只有黑白的畫和文字,啊,還有神奇的留白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那些畫和文字在腦海中最適合的位置,感受畫與畫之間的節奏,從而「演奏」成最切身的感動。

這就是漫畫強大的力量。

還記得看第一二期後直接失眠了兩天,腦袋塞滿了對宗教、教育、知識、美、傳承⋯⋯像「人生的意義」那樣龐大的疑問和反思,那感動延續了好幾天,是會令人毛管戙、手震、腦袋被逼不停轉動卻不能自己的那種感動。

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感動,不知道將來還會不會有這樣的作品出現,但我很慶幸能見證著這部作品讓更多人看見,特別是現在,這個當下。

為何必須三集一起看?因為第三集拉斐爾最後這段發言實在是震撼人心:

//
你們的敵人很棘手,
你們的對手不是我,
也不是異端,
而是某種想像力,
某種好奇心,
簡而言之,就是知性本身。

那會像傳染病一樣不斷繁殖,
連宿主都無法控制,
不是單一組織能夠馴服的無害東西。

這個選擇,對你的未來而言是正確答案嗎?

當然不正確啊。
可是,不正確不代表沒意義。
//

不要誤會,這不至於不好看,只是覺得可以更好。

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期待往後集數有更好的表現。


2024.10.20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第 4 話〈這個地球,比天國還要美麗〉

「人有時會以悲劇為養分,孕育出全新的希望!」

不說廢話直入重點,今集作畫、氣氛及節奏也比前三集好很多‌!

除了基本作畫外,難得一連串劍擊對決動作也處理得很不錯,人物面相、表情細節等作畫質素也有所提升,就連角色步行的動作也流暢了,奧克茲碎碎唸放負那段也不錯,重點尾段馬車內談話時的重要對白也能傳遞到應有的氣氛。

最後看到 ED 內今集的動畫製作人員名單,原畫、第二原畫、動畫師平均也多了是日本人(第三集時作畫監督也非日本人),還留意到頭三集分鏡 Storyboard 是由監督清水健一包辦,而第四集轉為神志那弘志(新版《HUNTER x HUNTER》TV 動畫監督),分鏡構圖也減少了與原作重疊的地方。

另外 OP 及 ED 有相應動畫因應劇情更新了,特別是 ED 轉變較多,現在明白了他們想玩甚麼 ——

這部作品的主角,從來都不是一個人。

OP 開首諾瓦克及助手的髮型及鬍鬚的改變 XDD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https://zbfghk.org/2024/07/26/chi_manga/ Fri, 26 Jul 2024 15:33:12 +0000 https://zbfghk.org/?p=20226 為慶祝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即將推出,漫畫版亦同時公佈三大企劃—— 豪華版漫畫套裝!第 Q 集!Poster Collection!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豪華版漫畫套裝 漫畫將會推出豪華版本!一套八本以硬皮精裝書製作,四六判大小(128 x 188 mm),每本書頁天位(上方)掃上銀箔——「天銀」,美觀+防塵,再附加「チ。」黑白特製外盒。 八本書的封面亦重新設計過,概念分別順序以地球、火星、金星、木星、水星、土星、神、人圖像為主題,而書衣封套使用透明膠片印刷,上面附有星體及相關資料,與及該期單行本所有對白(封面就劇透 !?) 2024 年 12 月 23 日出版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 Q 集(尖端 plzzzzz) 集合日本各界名人參與!分別以插畫、小說、詩、文字評論、對談等形式,以多角度呈現《地。》不同面向,深入討論作品獨特的世界觀及角色特性。 插畫: 對談: 文字: 小説: 詩: 評論: 等等⋯⋯ 2024 年 9 月 30 日出版 *學藝員(日語:がくげいいん)是日本的一種國家級從業資格,由文部科學省認定。根據日本博物館法規定,在博物館(包括美術館、天文台、科學館、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等)從事專門職位的工作需要持有學藝員資格。從事此類工作的人亦被稱為學藝員。一般來說學藝員等同歐美國家策展人(curator)之概念。(from wiki)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Poster Collection 2022 年於《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最後一話時,魚豊特別繪畫了數張彩稿插畫,包含了所有主要登場角色,之前並未收錄於單行本中,現在結集推出特別版 B2 大海報! 2024 年 9 月 30 日推出 *台灣尖端版第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為慶祝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即將推出,漫畫版亦同時公佈三大企劃——

豪華版漫畫套裝!第 Q 集!Poster Collection!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豪華版漫畫套裝

漫畫將會推出豪華版本!一套八本以硬皮精裝書製作,四六判大小(128 x 188 mm),每本書頁天位(上方)掃上銀箔——「天銀」,美觀+防塵,再附加「チ。」黑白特製外盒。

八本書的封面亦重新設計過,概念分別順序以地球、火星、金星、木星、水星、土星、神、人圖像為主題,而書衣封套使用透明膠片印刷,上面附有星體及相關資料,與及該期單行本所有對白(封面就劇透 !?)

2024 年 12 月 23 日出版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 Q 集(尖端 plzzzzz)

集合日本各界名人參與!分別以插畫、小說、詩、文字評論、對談等形式,以多角度呈現《地。》不同面向,深入討論作品獨特的世界觀及角色特性。

插畫:

  • 板垣恵介(刃牙)
  • 高橋真(最終兵器彼女)
  • 松本大洋(乒乓)
  • 真鍋昌平(黑金丑島君)

對談:

  • 津田健次郎(動畫版諾瓦克聲優)
  • 野口聡一(前JAXA宇宙飛行士)
  • 又吉直樹(Piece/搞笑藝人)

文字:

  • 秋田ひろむ(amazarashi)
  • 冲方丁(小說家/編劇)(十二個想死的少年)
  • 佐藤究(小說家)(直木賞受賞作:テスカトリポカ)

小説:

  • 朝井リョウ(正欲)

詩:

  • 最果タヒ(夜空はいつでも最高密度の青空だ)

評論:

  • 石橋圭一(印刷博物館學藝員*)
  • 谷川嘉浩(哲學家)

等等⋯⋯

2024 年 9 月 30 日出版

*學藝員(日語:がくげいいん)是日本的一種國家級從業資格,由文部科學省認定。根據日本博物館法規定,在博物館(包括美術館、天文台、科學館、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等)從事專門職位的工作需要持有學藝員資格。從事此類工作的人亦被稱為學藝員。一般來說學藝員等同歐美國家策展人(curator)之概念。(from wiki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Poster Collection

2022 年於《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最後一話時,魚豊特別繪畫了數張彩稿插畫,包含了所有主要登場角色,之前並未收錄於單行本中,現在結集推出特別版 B2 大海報!

2024 年 9 月 30 日推出

*台灣尖端版第 7 期/第 8 期(限量完結特裝版)曾附送畫卡

官方網頁:
https://dps.shogakukan.co.jp/chi./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宣傳 PV、主視覺圖及播放日確定! https://zbfghk.org/2024/07/25/chi_animation/ Thu, 25 Jul 2024 15:43:29 +0000 https://zbfghk.org/?p=20208 「今天起,我將轉動地球。」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正式發佈宣傳 PV 及主視覺圖(兩款)! 亦率先公佈了三位要角的聲優陣容: 拉斐爾:坂本真綾諾瓦克:津田健次郎赫伯特:速水獎 動畫製作:MADHOUSE 於影片中看到角色們的繪畫風格亦傾向接近原作,並未有過度美型化,反而主視覺圖則有點太靚仔(笑),宣傳上並未公佈監督及相關動畫製作成員名單。 主視覺圖的資訊量甚多,模仿單行本封底的天文資料設計元素、仿似 GoPro 全景拍攝手法、地上六個影子(很喜歡這部份),另外主角拉斐爾與單行本第一期封面的測量動作一樣,但就沒有了最震撼的部份 —— 垂吊的麻繩,可能是擔心到會令觀眾不安吧,但希望動畫內仍會呈現適度必要的暴力與血腥的場面。 最後重點 —— 2024 年 10 月深夜 11:45 分 NHK 播放!(未有確實日期) #十月大戰DanDaDan 官方網頁:https://anime-chi.jp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相關文章!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漫畫版豪華企劃三連發!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宣傳 PV、主視覺圖及播放日確定!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正式發佈宣傳 PV 及主視覺圖(兩款)!

亦率先公佈了三位要角的聲優陣容:

拉斐爾:坂本真綾
諾瓦克:津田健次郎
赫伯特:速水獎

動畫製作:MADHOUSE

於影片中看到角色們的繪畫風格亦傾向接近原作,並未有過度美型化,反而主視覺圖則有點太靚仔(笑),宣傳上並未公佈監督及相關動畫製作成員名單。

主視覺圖的資訊量甚多,模仿單行本封底的天文資料設計元素、仿似 GoPro 全景拍攝手法、地上六個影子(很喜歡這部份),另外主角拉斐爾與單行本第一期封面的測量動作一樣,但就沒有了最震撼的部份 —— 垂吊的麻繩,可能是擔心到會令觀眾不安吧,但希望動畫內仍會呈現適度必要的暴力與血腥的場面。

最後重點 —— 2024 年 10 月深夜 11:45 分 NHK 播放!
(未有確實日期)

官方網頁:
https://anime-chi.jp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宣傳 PV、主視覺圖及播放日確定!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一百公尺。—100M—》劇場動畫化!由《音樂》監督岩井澤健治執導! https://zbfghk.org/2024/05/26/%e9%ad%9a%e8%b1%8a%e3%80%8a%e4%b8%80%e7%99%be%e5%85%ac%e5%b0%ba%e3%80%82-100m-%e3%80%8b%e5%8a%87%e5%a0%b4%e5%8b%95%e7%95%ab%e5%8c%96%ef%bc%81%e7%94%b1%e3%80%8a%e9%9f%b3%e6%a8%82/ Sat, 25 May 2024 18:13:19 +0000 https://zbfghk.org/?p=19864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進行動畫化的同時,前作《一百公尺。—100M—》亦宣佈劇場動畫化! 《一百公尺。》由2018 至 2019 年連載,共五冊(新裝版上/下冊),是一套關於田徑跑步的漫畫作品,藉由畫面分鏡展現出跑步的爆發力及速度感,同時描寫跑手心態。如果說《一百公尺。》與下一部作品《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的共通點,會發現魚豊其中一樣最想描寫的,是角色由自我懷疑,慢慢發現內心深處對某種東西的強烈慾望,甚至拼了命也要得到它,從這份人類的原始性開始描寫,建構出有血有肉的角色。 動畫計劃由《音樂》監督岩井澤健治執導,原作者魚豊對監督及相關製作班底十分滿意及興奮,特別是由岩井澤健治執導感到光榮!岩井澤健治從 2020 年首次執導的動畫電影《音樂》上映以後,一直為新一部動畫作品《ひな》(Hina is Beautiful,改編自新井英樹漫畫作品)準備。上年在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公開《ひな》的三分鐘試播影片募資,但及後未有更多後續消息,卻在此時突然得知他要執導動畫電影《一百公尺。》,看來導演真的很喜歡富有個性的漫畫作品呢!而且看似會沿用 2D + rotoscoping 的技術製作~ 已公開的班底方面,有曾參與《音樂》美術及音樂節場景上色,這次會擔任美術監督的山口渓観薫。角色設計、作畫監督由動畫師小嶋慶祐擔任,數月前才出版了 CLIP STUDIO PAINT EX 動畫製作教學本的他,曾任職 GAINAX,也曾執導TV 動畫《轉生賢者的異世界生活》。近年參與了《國王排名 勇氣的寶箱》 OP 分鏡、演出及作畫監督,《葬送的芙莉蓮》第七集的分鏡及演出。動畫製作公司 ROCK’N ROLL MOUNTAIN 則是岩井澤健治自組的公司,成立於《音樂》公映的五天前 XD。 魚豊也很期待以動畫師的角度再次描寫角色們奔走的距離差及速度,還有動畫與漫畫的展現出來的時間分別。附圖是他特別為動畫化消息繪畫的賀圖~ 預計在 2025 年日本上映。 原作:魚豊《ひゃくえむ。》(一百公尺。—100M—)導演:岩井澤健治美術監督:山口渓観薫作畫監督/角色設計:小嶋慶祐動畫製作:ROCK’N ROLL MOUNTAIN 相關文章! 2023 紙本分格 選 不被賞識的漫畫家 X 自學手繪動畫的導演 日本土炮動畫《音樂》一舉拿下國際動畫節大獎 不要停止思考/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諾瓦克的心靈慰藉/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張力與漫畫力/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分鏡手法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 OP 主題曲 […]

The post 魚豊《一百公尺。—100M—》劇場動畫化!由《音樂》監督岩井澤健治執導!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進行動畫化的同時,前作《一百公尺。—100M—》亦宣佈劇場動畫化!

《一百公尺。》由2018 至 2019 年連載,共五冊(新裝版上/下冊),是一套關於田徑跑步的漫畫作品,藉由畫面分鏡展現出跑步的爆發力及速度感,同時描寫跑手心態。如果說《一百公尺。》與下一部作品《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的共通點,會發現魚豊其中一樣最想描寫的,是角色由自我懷疑,慢慢發現內心深處對某種東西的強烈慾望,甚至拼了命也要得到它,從這份人類的原始性開始描寫,建構出有血有肉的角色。

動畫計劃由《音樂》監督岩井澤健治執導,原作者魚豊對監督及相關製作班底十分滿意及興奮,特別是由岩井澤健治執導感到光榮!岩井澤健治從 2020 年首次執導的動畫電影《音樂》上映以後,一直為新一部動畫作品《ひな》(Hina is Beautiful,改編自新井英樹漫畫作品)準備。上年在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公開《ひな》的三分鐘試播影片募資,但及後未有更多後續消息,卻在此時突然得知他要執導動畫電影《一百公尺。》,看來導演真的很喜歡富有個性的漫畫作品呢!而且看似會沿用 2D + rotoscoping 的技術製作~

劇場動畫《一百公尺。》第一張公開的劇照(link

已公開的班底方面,有曾參與《音樂》美術及音樂節場景上色,這次會擔任美術監督的山口渓観薫。角色設計、作畫監督由動畫師小嶋慶祐擔任,數月前才出版了 CLIP STUDIO PAINT EX 動畫製作教學本的他,曾任職 GAINAX,也曾執導TV 動畫《轉生賢者的異世界生活》。近年參與了《國王排名 勇氣的寶箱》 OP 分鏡、演出及作畫監督,《葬送的芙莉蓮》第七集的分鏡及演出。動畫製作公司 ROCK’N ROLL MOUNTAIN 則是岩井澤健治自組的公司,成立於《音樂》公映的五天前 XD。

魚豊也很期待以動畫師的角度再次描寫角色們奔走的距離差及速度,還有動畫與漫畫的展現出來的時間分別。附圖是他特別為動畫化消息繪畫的賀圖~

預計在 2025 年日本上映。


原作:魚豊《ひゃくえむ。》(一百公尺。—100M—)
導演:岩井澤健治
美術監督:山口渓観薫
作畫監督/角色設計:小嶋慶祐
動畫製作:ROCK’N ROLL MOUNTAIN


The post 魚豊《一百公尺。—100M—》劇場動畫化!由《音樂》監督岩井澤健治執導!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2023 紙本分格 選 https://zbfghk.org/2024/01/02/1-4/ Tue, 02 Jan 2024 09:08:00 +0000 https://zbfghk.org/?p=19333 這幾天都在重溫 2023 年看過的漫畫、動畫,有些明顯沒甚麼印象了,有些卻是從年頭記到年尾~ 我們兩人各選了幾部今年最喜歡的作品!同樣喜歡該作的朋友,我們繼續一起推廣 ;還沒看過該作的,誠意推薦給你~ E 選: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雖然今年是出版 3-8期,但王者地位無可代替。每一期一出版,立即看,翻看,看完寫文,寫完再看,CQS。推薦給所有學生,課本上的一句,或許背後是幾代人用血肉生命換回來的。 💥 松本大洋《東京日日》本來就喜歡松本大洋,每部新作都能看到他顯而易見的新挑戰和進步。這部當然也不例外,寫同樣正值中年的辭職漫畫編輯,拿掉(彷彿)無限可能的閃爍年輕眼睛,卻仍能在現實中優美地低調熱血。在鎂光燈都聚焦於動畫化、改編真人劇的年代裡,把焦點抓回在那個沒日沒夜、孤獨地一筆筆畫出來的漫畫世界,顯得難能地樸素。那幾幕無聲的畫面,輕易地讓人一陣鼻酸,這是甚麼鬼功力?! 💥 簡莉穎/廢廢子《直到夜色溫柔》在台灣引起話題的一本完漫畫。原本是台灣劇作家簡莉穎的劇本,由廢廢子改編成漫畫,描繪九段不被主流婚戀市場接受的身體及性關係。整本漫畫初時看像短篇集,最後一話卻把零碎的故事整理成一部完整作品,非常厲害。看完不會像某些人以為滿腦子性,而是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即使我們都在追尋「普通」的愛。 💥 Guy Delisle《Hostage》在英國買回來的漫畫,《耶路撒冷小日子》作者的作品。故事描繪 2007 年「無國界醫生」組織人員 Christophe André 在車臣被綁架四個月的事件,4xx頁好厚好重,但沒想過這本「字典」都可以看到停不下來。最初以為主角被困那麼久,每天都對著同樣的幾面白牆,能畫什麼?但當人失去自由、將來、與人的聯繫時,每天就只餘下吃喝睡,和身邊極其微小卻可能是存活希望的小事⋯⋯這些小事愈是細細描繪,就愈顯得失去之物,無可取代。 K 選: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今年最震撼我心的漫畫作品,從頭到尾毫不花巧,直接用故事與分鏡決一勝負,每一個主角也有令人記憶深刻一幕,期待 2024 年的動畫版,撼動全世界! 💥 西尾維新/大暮維人《化物語》最意想不到的作品!由開首只為看大暮維人的畫,怎知作畫、角色與故事劇情結合得渾然天成,到最後結尾也沒有令人失望,整體化學作用之強大,成它正式成為我最喜愛的大暮維人作品。 💥 諫山創/MAPPA《進擊的巨人》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前篇/後篇」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何這東西不可在大銀幕上和大家一起欣賞?除了監督林祐一郎及 MAPPA 動畫師們萬二分的努力外,原作者諫山創高度投入參與,他沒有固步自封,虛心接受讀者的意見,為結尾加筆參與分鏡及劇本修正,令整部作品層次再提升,成為這年代的經典之作。 💥 井上雄彥《THE FIRST SLAM DUNK》只有井上雄彥才可以超越井上雄彥,示愛長文已寫過太多,希望將來有機會再看到你第二套動畫作品。 其他注目作品: 🕯️《BLUE GIANT》漫畫/動畫電影🕯️《葬送的芙莉蓮》漫畫/TV 動畫🕯️《GRIDMAN UNIVERSE》動畫電影🕯️《北極百貨的秋乃小姐》動畫電影/漫畫(?!)🕯️《Nier: Automata Ver1.1a》TV 動畫🕯️《機動戰士 Gundam 水星之魔女》TV […]

The post 2023 紙本分格 選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這幾天都在重溫 2023 年看過的漫畫、動畫,有些明顯沒甚麼印象了,有些卻是從年頭記到年尾~

我們兩人各選了幾部今年最喜歡的作品!同樣喜歡該作的朋友,我們繼續一起推廣 ;還沒看過該作的,誠意推薦給你~

E 選: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
雖然今年是出版 3-8期,但王者地位無可代替。每一期一出版,立即看,翻看,看完寫文,寫完再看,CQS。推薦給所有學生,課本上的一句,或許背後是幾代人用血肉生命換回來的。

💥 松本大洋《東京日日》
本來就喜歡松本大洋,每部新作都能看到他顯而易見的新挑戰和進步。這部當然也不例外,寫同樣正值中年的辭職漫畫編輯,拿掉(彷彿)無限可能的閃爍年輕眼睛,卻仍能在現實中優美地低調熱血。在鎂光燈都聚焦於動畫化、改編真人劇的年代裡,把焦點抓回在那個沒日沒夜、孤獨地一筆筆畫出來的漫畫世界,顯得難能地樸素。那幾幕無聲的畫面,輕易地讓人一陣鼻酸,這是甚麼鬼功力?!

💥 簡莉穎/廢廢子《直到夜色溫柔》
在台灣引起話題的一本完漫畫。原本是台灣劇作家簡莉穎的劇本,由廢廢子改編成漫畫,描繪九段不被主流婚戀市場接受的身體及性關係。整本漫畫初時看像短篇集,最後一話卻把零碎的故事整理成一部完整作品,非常厲害。看完不會像某些人以為滿腦子性,而是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即使我們都在追尋「普通」的愛。

💥 Guy Delisle《Hostage》
在英國買回來的漫畫,《耶路撒冷小日子》作者的作品。故事描繪 2007 年「無國界醫生」組織人員 Christophe André 在車臣被綁架四個月的事件,4xx頁好厚好重,但沒想過這本「字典」都可以看到停不下來。最初以為主角被困那麼久,每天都對著同樣的幾面白牆,能畫什麼?但當人失去自由、將來、與人的聯繫時,每天就只餘下吃喝睡,和身邊極其微小卻可能是存活希望的小事⋯⋯這些小事愈是細細描繪,就愈顯得失去之物,無可取代。


K 選:

💥 魚豊《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
今年最震撼我心的漫畫作品,從頭到尾毫不花巧,直接用故事與分鏡決一勝負,每一個主角也有令人記憶深刻一幕,期待 2024 年的動畫版,撼動全世界!

💥 西尾維新/大暮維人《化物語》
最意想不到的作品!由開首只為看大暮維人的畫,怎知作畫、角色與故事劇情結合得渾然天成,到最後結尾也沒有令人失望,整體化學作用之強大,成它正式成為我最喜愛的大暮維人作品。

💥 諫山創/MAPPA《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前篇/後篇」
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何這東西不可在大銀幕上和大家一起欣賞?除了監督林祐一郎及 MAPPA 動畫師們萬二分的努力外,原作者諫山創高度投入參與,他沒有固步自封,虛心接受讀者的意見,為結尾加筆參與分鏡及劇本修正,令整部作品層次再提升,成為這年代的經典之作。

💥 井上雄彥《THE FIRST SLAM DUNK》
只有井上雄彥才可以超越井上雄彥,示愛長文已寫過太多,希望將來有機會再看到你第二套動畫作品。


其他注目作品:

🕯《BLUE GIANT》漫畫/動畫電影
🕯《葬送的芙莉蓮》漫畫/TV 動畫
🕯《GRIDMAN UNIVERSE》動畫電影
🕯《北極百貨的秋乃小姐》動畫電影/漫畫(?!)
🕯《Nier: Automata Ver1.1a》TV 動畫
🕯《機動戰士 Gundam 水星之魔女》TV 動畫
🕯《PLUTO 冥王》TV 動畫
🕯《ONE PIECE》真人影集
🕯《聽我的電波吧》真人劇集
💊 山口飛翔《藍色時期》漫畫
💊 裏那圭《GACHIAKUTA》 漫畫
💊 龍幸伸《DAN DA DAN》 漫畫
💊 許凱翔《HERRO 星塵野郎》漫畫
💊 平庫ワカ《我破碎的麻里子 My Broken Mariko》 漫畫
💊 新井すみこ《我在意的人原來不是男生》漫畫
💊 地主《躲在超市後門抽菸的兩人》漫畫

… and more!


The post 2023 紙本分格 選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https://zbfghk.org/2022/09/12/chi/ Mon, 12 Sep 2022 12:26: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191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少劇透#集中在第一二期 記得中學上物理課時,李 Sir 經常提醒我們一句說話: 「總之!老虎蟹都記住 F=ma 啦!」 F > Forcem > Massa > Acceleration 這牛頓第二定律,成為了中四、五時理科學生唯一的真理。閒時同學也會說笑,遇上甚麼難題嗎?甚至與物理完全無關,彷彿也可用這定律化解。 打籃球怎樣可射得更準?用 F=ma 計啦! 怎樣追女仔?用 F=ma 計啦!(不明,但真係聽過) 作為一個初學物理的學生,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去質疑這絕對的牛頓第二定律。 這是我讀書時的感覺。 前人的研究記錄,成為後人的學說基礎。 漸漸,這成為了唯一的教義信條。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日文原書名中「チ」,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而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求知,無人能阻。
真理,無人能敵。

記得中學上物理課時,李 Sir 經常提醒我們一句說話:

「總之!老虎蟹都記住 F=ma 啦!」

F > Force
m > Mass
a > Acceleration

這牛頓第二定律,成為了中四、五時理科學生唯一的真理。閒時同學也會說笑,遇上甚麼難題嗎?甚至與物理完全無關,彷彿也可用這定律化解。

打籃球怎樣可射得更準?用 F=ma 計啦!

怎樣追女仔?用 F=ma 計啦!(不明,但真係聽過)

作為一個初學物理的學生,其實根本沒有能力去質疑這絕對的牛頓第二定律。

這是我讀書時的感覺。

前人的研究記錄,成為後人的學說基礎。

漸漸,這成為了唯一的教義信條。


「宇宙的中心,當然是地球。」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簡稱《地》)由 2020 年 9 月於小學館《週刊 Big Comic Spirits》連載,直至 2022 年 4 月結束,一共 八期單行本。作品於 2022 年分別得到了「漫畫大賞 2022」第五名、「全國書店店員精選推薦漫畫 2022」第五名,與及第 26 回「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大賞。而作者魚豊以 24 歲之齡,更成為手塚賞歷史以來最年輕的大賞得獎者!

日文原書名中「チ」,可同時解作「大地」、「血液」、「知識」。故事講述在十五世紀「半虛構」國家「P 國」,內裡最巨大宗教派系「C 教」對所有人民作出嚴密監控,特別是對思想方面作出強烈規管⋯⋯而本作集中於天文學說理論。「C 教」推行的「天動說」(地心說),即是地球靜止不動,而太陽及其他星體則圍繞著地球,依據一定軌跡運行。

這是「C 教」堅信的事實 —— 上帝創造萬物時定下的固定規律。

可是與此同時,一班「異端人士」卻持著完全相反的見解,那就是「地動說」(日心說)—— 地球與其他星體分別會有自轉和公轉運動,同時圍繞著太陽運行。

他們不是為反而反,而是經過不停的天體觀測、學習計算、與舊有理論相互對比,以強化自己理論的可信性。

「指甲被拔掉⋯⋯最困擾的是甚麼?」

當學術理論變成信仰核心的威脅,那才是教派最懼怕的地方。

「答案是⋯⋯劇痛。」

「C 教」教徒以上帝之名,打壓所有異見人士。若發現初犯者,警告恐嚇、暴力審問是基本步驟;萬一發現對方是再犯人士,那就極有機會判以死刑,犯事者將會被綁在木架上,當街示眾活活被燒死。

(呀,令人熟悉的感覺。)

本故事的主角們,就是一群如此愚蠢的傢伙。

「世界,真好混~」

本來應該能輕鬆過活的。

不惜犯足以致死的禁忌,為了甚麼?為了科學文明進步?探究星體移動背後的神秘面紗?

接近神?試圖了解神明旨意?

追求真理?

作品內其中一個有趣的描寫,經常提及研究者觀察星體移動軌跡一定時間後,反覆推敲當中依循的規則,會否就是世界的真理,並強調星體移動軌跡究竟是否「美」。

美感,可以是很主觀,但其實也可以有一定的客觀標準,例如繪畫攝影構圖等可依從「黃金比例」,人體比例也會有「頭身比例」概念等等,這一切皆可來自長年習慣,或大自然生成的長年定律,已根深蒂固植入人類 D.N.A. 當中⋯⋯以致最虛無的所謂「直覺」,其實就是來自長年觀察,融合自己經驗及知識,不經意跳過所有計算的步驟後,由起點直達終點結論的關聯感應思考方式。

所以對「美」或「不美」的直覺,可看成是人生的觀察力與經驗的結合體。

主角們覺得星體移動軌跡「不美」,如果直譯廣東話,可能就是——

「睇唔順眼」。

這因為他們對星體長年累月的觀察,加上不停繪圖鑽研,與及最重要的助力——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與記錄,這一切結合起來,成為了他們對感知真理的直覺。

可能就是對某些人、某些事看不過眼吧。可以是不公義的事情,但簡單點,就是與自己的直覺有所違背。

「比起這些⋯燃燒的理性!我的直覺,更想要相信地動說 !!」

除了忠於自己內心渴求,對真理充滿好奇的同時,我也感覺到主角們同時背負著前人冒死留下的一切資訊,希望擁有同一理念的知識份子能夠繼續研究,把辛辛苦苦研究得來的資料累積起來,傳遞到下一位手中(而「石箱」是傳承的代表性物件)。最終希望能向世人證明,他們相信的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

未來永動。

求知,無人能阻。

真理,無人能敵。

amazarashi 『1.0』Music Video feat. チ。

老實說,起初我看這套作品時,腦海中直接聯想到諫山創《進擊的巨人》,除了中世紀背景外,大家也對政治、宗教派系鬥爭有深入有趣的刻劃角度。除此之外,兩套作品的重心——「爭取自由」也成為主角們一直追求的東西,但兩者爭取的「自由」有點點不同,《進擊的巨人》內探討的是加害者與被害者本身,及其後代應否享有自由,或享有同等自由的權利;而《地》則關於應否打破世俗既定思想,追求學術研究自由,若觸及一生信仰時,那到底應追求「真理」,還是乖乖聽從現有宗教上位者的吩咐,安份守己。

當宗教、教義就是人生的全部,那應如何取捨?主角們就身先士卒示範了一次。

那果真是「我只示範一次」。

說回漫畫作品本身,第一期封面拉斐爾雙手拿著天文測量儀,頸部繫上麻繩,留意腳尖與地上的影子是分開的,這代表他已被吊在半空中了⋯⋯儘管如此,拉斐爾仍然流露出堅定不屈的眼神,已很久沒看過能這麼簡單有力地表達作品中心思想的封面插畫。

剛才提到作品與《進擊的巨人》相像的地方,兩位漫畫家畫功絕非頂級,人體比例奇怪(「不美」)或動作表現不自然等情況也不時出現,但他們對構圖及分鏡表現也具有特殊強烈的力量,往往令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這也許就是藝術家最重要的武器 —— sense。

魚豊《地》更著重角色表情及分鏡的氣氛營造,相反動作處理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諫山創《進擊的巨人》動作分鏡 sense 是非常可觀,可惜畫力未能完全追上,這點容後分別再談)。如大家有閱讀過《地》也可能會留意到,魚豊在重要場面經常會強調角色的眼睛,甚至會有連續格數、跨頁或特寫處理,留意視線多向左面、左上方望去,依從揭頁閱讀方向。同時眼珠反照著角色四周的環境,以及天空上的一切。

被宇宙星體萬物所吸引、對知識及真理的渴求,雙眼好像黑洞般,希望把所有天文知識盡量吸收。

除了畫面外,漫畫作品中的對白同樣非常有力,金句處處。如之前所說,《地》及《進擊的巨人》兩者同樣給予我一個「作者強烈渴望發表自己內心話語」的慾望,那能量極大以致能透過漫畫作品傳遞到讀者心中。「有話要說」是創作很重要的基礎,那不單只依賴畫面或超展開劇情,而是確實承載著作者希望傳遞的重要訊息。

美,將會與真理交會。

「今天起,我將轉動地球。」

amazarashi 『カシオピア係留所』Music Video feat. 「チ。」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求知,無人能阻。真理,無人能敵。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x 日本樂隊 amazarashi 有趣合作! https://zbfghk.org/2022/04/22/chi_amazarashi/ Fri, 22 Apr 2022 14:58: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199 昨天分享了魚豊《チ。-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魚豐,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得獎的消息,現在順道分享之前公佈的一個有趣 crossover~ 在這個資訊傳遞極之發達的時代,我要和你說一句「你好嗎?」,可以打電話、傳文字訊息、whatsapp 錄音等等,大都是只用一秒就可完成。但若在古代,就要依靠人傳人,遠距離的更要書信來往,因此科技學術發展的速度亦相應較慢,資訊不流通可以做成不同程度的誤解,甚至出現各類激烈派系鬥爭。 魚豐漫畫作品《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以下簡稱《地》)與日本樂隊 amazarashi 新曲《1.0》合作宣傳企劃,他們採用類似互通書信的形式,一方用畫作而另一方用歌曲回應對方的作品。魚豐先於 2022 年 3 月 30 日發佈以歌曲《1.0》為創作主題的插畫 —— 一隻小孩之手和一隻沾滿鮮血的成人之手,各自伸出食指企圖接觸,同時中間出現一大堆不同的符號(看到 JOJO 效果音),而四邊也被歌詞包圍著。初看畫作時想起 Michelangelo《The Creation of Adam》,小孩的手指前端是「0」即是發放一方,第一個出現的符號是核能輻射標誌;成人的手則是「1」,是接收者,而旁邊的符號則是和平的標記。 創作理念中他提到,人類的手指有不同的功用,可以數數目、抓緊東西、傳遞東西、用來分開或結合東西等等,因此手指本身已能代表了很多訊息。這個手指觸碰手指的概念,就好像由 0 至 1 那樣,儘管彼此的距離很近,兩者若未能真正觸碰對方,那距離還是實際存在著,而當中可以因為不同原因而相隔。 這和數學算式一樣,「等如」和「無限接近等如」是不同的。 即使科學証明也如此嚴苛,何況是不能用雙手觸碰到的星系。 企劃介紹提及,魚豐在高校時期已是 amazarashi 的忠實支持者,而樂隊主唱及歌曲創作者秋田弘(秋田ひろむ)閱讀了漫畫作品《地》後被深深打動。儘管漫畫與搖滾樂的表現手法完全不同,但兩者也是以共同主題而創作,例如現代社會常有的無情、挫折及絕望,也是兩者的「共通語言」。 amazarashi 歌曲《1.0》Music Video feat. チ,製作方用心地以《地》漫畫內曾出現的凸版印刷機為創作主題,並由印刷師傅為每句歌詞「執字粒」,配合《地》每個漫畫場面逐一印刷精製而成(不知這些小卡下落如何⋯⋯),想說當中選取的畫面與歌詞真的配合得很好呢! 留意以上只是企劃的一半,後半就是 amazarashi 將會為《地》創作全新歌曲,預定於 2022 年 6 月 30 日推出。 三個月後,不知他們會怎樣回信? 記得初次認識 amazarashi 是因為《Nier: Automata》遊戲內那隱藏支線 MV《命にふさわしい》(Deserving of Life),恐怖又感動死。他們的歌曲極具感染力,這次《1.0》也不例外。 最後,我們也要感謝古時智者發明了印刷技術,我們才能看到漫畫。 節錄部份歌詞翻譯(Alice […]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x 日本樂隊 amazarashi 有趣合作!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在這個資訊傳遞極之發達的時代,我要和你說一句「你好嗎?」,可以打電話、傳文字訊息、whatsapp 錄音等等,大都是只用一秒就可完成。但若在古代,就要依靠人傳人,遠距離的更要書信來往,因此科技學術發展的速度亦相應較慢,資訊不流通可以做成不同程度的誤解,甚至出現各類激烈派系鬥爭。

魚豐漫畫作品《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以下簡稱《地》)與日本樂隊 amazarashi 新曲《1.0》合作宣傳企劃,他們採用類似互通書信的形式,一方用畫作而另一方用歌曲回應對方的作品。魚豐先於 2022 年 3 月 30 日發佈以歌曲《1.0》為創作主題的插畫 —— 一隻小孩之手和一隻沾滿鮮血的成人之手,各自伸出食指企圖接觸,同時中間出現一大堆不同的符號(看到 JOJO 效果音),而四邊也被歌詞包圍著。初看畫作時想起 Michelangelo《The Creation of Adam》,小孩的手指前端是「0」即是發放一方,第一個出現的符號是核能輻射標誌;成人的手則是「1」,是接收者,而旁邊的符號則是和平的標記。

創作理念中他提到,人類的手指有不同的功用,可以數數目、抓緊東西、傳遞東西、用來分開或結合東西等等,因此手指本身已能代表了很多訊息。這個手指觸碰手指的概念,就好像由 0 至 1 那樣,儘管彼此的距離很近,兩者若未能真正觸碰對方,那距離還是實際存在著,而當中可以因為不同原因而相隔。

這和數學算式一樣,「等如」和「無限接近等如」是不同的。

即使科學証明也如此嚴苛,何況是不能用雙手觸碰到的星系。

企劃介紹提及,魚豐在高校時期已是 amazarashi 的忠實支持者,而樂隊主唱及歌曲創作者秋田弘(秋田ひろむ)閱讀了漫畫作品《地》後被深深打動。儘管漫畫與搖滾樂的表現手法完全不同,但兩者也是以共同主題而創作,例如現代社會常有的無情、挫折及絕望,也是兩者的「共通語言」。

amazarashi 歌曲《1.0》Music Video feat. チ,製作方用心地以《地》漫畫內曾出現的凸版印刷機為創作主題,並由印刷師傅為每句歌詞「執字粒」,配合《地》每個漫畫場面逐一印刷精製而成(不知這些小卡下落如何⋯⋯),想說當中選取的畫面與歌詞真的配合得很好呢!

amazarashi 『1.0』Music Video feat. チ。

留意以上只是企劃的一半,後半就是 amazarashi 將會為《地》創作全新歌曲,預定於 2022 年 6 月 30 日推出。

三個月後,不知他們會怎樣回信?

記得初次認識 amazarashi 是因為《Nier: Automata》遊戲內那隱藏支線 MV《命にふさわしい》(Deserving of Life),恐怖又感動死。他們的歌曲極具感染力,這次《1.0》也不例外。

最後,我們也要感謝古時智者發明了印刷技術,我們才能看到漫畫。

節錄部份歌詞翻譯(Alice / 箱庭博物館):

這裡一定只有0和1 但兩者之間是汪洋大海

游不到盡頭拚命掙扎 渴望活下去的亡靈們

心已凍結啞口無聲 連想要消失都無法實現

即使發下想死的豪言 對岸的燈火依然耀眼

即使如此那能逃進的居所 那呼喚你停下的聲音

無論是就這樣死掉也無所謂 打從心裡這麼想的夜晚

或是終得回報的某日早晨 這些對你來說的1

願你終能尋得 願你終能尋得

能讓你說出「總會有辦法的」 那對你來說的1

願你終能尋得 願你終能尋得

官方網頁:
https://www.amazarashi.com/kyoutsuugengo


The post 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x 日本樂隊 amazarashi 有趣合作!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