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 studio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wit-studio/ 相信漫畫 Sun, 02 Mar 2025 10:09:30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WIT studio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wit-studio/ 32 32 青山剛昌《真・侍傳 YAIBA》TV 動畫版最新宣傳預告及主視覺圖公開~ https://zbfghk.org/2025/03/02/yaiba_anime/ Sun, 02 Mar 2025 10:09:25 +0000 https://zbfghk.org/?p=22469 青山剛昌原作及監修《真・侍傳 YAIBA》TV 動畫版最新宣傳預告及主視覺圖公開~ 《YAIBA》(港譯:反斗劍神) 1988 年至 1993 年連載,當年推出動畫時還是小學生,只記得主角那把劍經常要換不同屬性的寶珠,雖然不太記得故事,但印象中是有趣的~這次由 WIT STUDIO 重新製作,還有亀田祥倫擔任總作畫監督(ONE PUNCH MAN/國王排名),看到這預告就覺得十分吸引~ TV 動畫於 4 月 5 日開始播放,亦將會於 Netflix  上架。 原作:青山剛昌「YAIBA」(小學館《週刊少年 Sunday》刊登)監督:蓮井隆弘系列構成:待田堂子角色設定/總作畫監督:亀田祥倫副角色設定/主動畫師:前並武志特技監督:桝田浩史美術監督:竹田悠介 (Bamboo)美術設定:藤井一志色彩設計:橋本賢3D 監督:中村幸憲撮影監督:福士享編集:廣瀬清志配樂:やまだ豊/出羽良彰音響監督:山田陽音響効果:森川永子動畫監製:岡田麻衣子OP 主題曲:BLUE ENCOUNT「BLADE」動畫製作:WIT STUDIO 聲優:鉄刃:高山みなみ峰さやか:石見舞菜香鬼丸猛:細谷佳正鉄剣十郎:小西克幸宮本武蔵:諏訪部順一カゲトラ:千葉一伸庄之助:越後屋コースケ峰雷蔵:宮内敦士峰静香:佐藤利奈峰ふじ:斉藤貴美子ゲロ田ゲロ左衛門:大西健晴クモ男:阪口周平ナマコ男:市ノ瀬加那佐々木小次郎:井上剛 官方網頁:https://www.yaiba-pr.com TV 動畫於 4 月 5 日開始播放,亦將會於 Netflix  上架。 相關文章!不要停止思考/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葬送的芙莉蓮》第二期 TV 動畫最新主視覺圖及公開播放日!張力與漫畫力/魚豊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分鏡手法灰度之控制/ヨシアキ 芳明慧《雷雷雷》原作:林田球《異獸魔都 Dorohedoro》TV 動畫第二季新消息!龍幸伸《DAN DA DAN 膽大黨》TV 動畫第二期先導預告!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介紹合集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TV 動畫版 EP1 – 3 觀後感/這套作品,值得擁有更好的動畫製作條件。

The post 青山剛昌《真・侍傳 YAIBA》TV 動畫版最新宣傳預告及主視覺圖公開~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青山剛昌原作及監修《真・侍傳 YAIBA》TV 動畫版最新宣傳預告及主視覺圖公開~

《YAIBA》(港譯:反斗劍神) 1988 年至 1993 年連載,當年推出動畫時還是小學生,只記得主角那把劍經常要換不同屬性的寶珠,雖然不太記得故事,但印象中是有趣的~這次由 WIT STUDIO 重新製作,還有亀田祥倫擔任總作畫監督(ONE PUNCH MAN/國王排名),看到這預告就覺得十分吸引~

TV 動畫於 4 月 5 日開始播放,亦將會於 Netflix  上架。


原作:青山剛昌「YAIBA」(小學館《週刊少年 Sunday》刊登)
監督:蓮井隆弘
系列構成:待田堂子
角色設定/總作畫監督:亀田祥倫
副角色設定/主動畫師:前並武志
特技監督:桝田浩史
美術監督:竹田悠介 (Bamboo)
美術設定:藤井一志
色彩設計:橋本賢
3D 監督:中村幸憲
撮影監督:福士享
編集:廣瀬清志
配樂:やまだ豊/出羽良彰
音響監督:山田陽
音響効果:森川永子
動畫監製:岡田麻衣子
OP 主題曲:BLUE ENCOUNT「BLADE」
動畫製作:WIT STUDIO

聲優:
鉄刃:高山みなみ
峰さやか:石見舞菜香
鬼丸猛:細谷佳正
鉄剣十郎:小西克幸
宮本武蔵:諏訪部順一
カゲトラ:千葉一伸
庄之助:越後屋コースケ
峰雷蔵:宮内敦士
峰静香:佐藤利奈
峰ふじ:斉藤貴美子
ゲロ田ゲロ左衛門:大西健晴
クモ男:阪口周平
ナマコ男:市ノ瀬加那
佐々木小次郎:井上剛

官方網頁:
https://www.yaiba-pr.com

TV 動畫於 4 月 5 日開始播放,亦將會於 Netflix  上架。


The post 青山剛昌《真・侍傳 YAIBA》TV 動畫版最新宣傳預告及主視覺圖公開~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尾田榮一郎《THE ONE PIECE》TV 動畫重製版資料大公開! https://zbfghk.org/2024/08/12/theonepiece/ Mon, 12 Aug 2024 13:34:59 +0000 https://zbfghk.org/?p=20403 上年 12 月在 Jump Festa 發表,為慶祝動畫誕生 25 周年的《THE ONE PIECE》企劃,由漫畫開首「東海篇」第一話〈ROMANCE DAWN〉開始重新製作的新系列動畫,並開始招募動畫團隊!過了大半年終於有更多資料~ 在 8 月 11 日的「ONEPIECEDAY’24」活動中,發佈了擔任動畫製作的 WIT STUDIO 製作特輯(日/英字幕),首度公開主要製作人員名單,精英盡出!同時有大量的人物設定、概念插畫、場景及道具設定資訊~ 原作:尾田榮一郎監督:肥塚正史副監督:阿部英明系列構成:岸本卓角色設定/總作畫監督:淺野恭司/本多孝敏怪物設定/概念插畫:梶野靖弘道具設定:田口愛梨動作動畫:今泉健/福田周平美術監督:黒田友範動畫監製:河村崚磨動畫製作:WIT STUDIO 角色設定 概念插畫 場景及道具設定 動畫公開播放日未定。 相關文章! 有今生無來世!《少年 JUMP》黃金期數復刻計劃! 《ジャンプ流!03- 尾田榮一郎》 以童心回饋讀者 原作:鈴木祐斗《坂本日常 SAKAMOTO DAYS》TV 動畫最新預告! 原作者與改篇作的關係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這可作新番動畫了吧!窪之内英策 X CUP NOODLES X ONE PIECE! 大英博物館的「MANGA マンガ」展!從 1200 年開始的漫畫之旅 二連發!《One Piece》連載 20 周年賀圖 + 新年賀圖影片!

The post 尾田榮一郎《THE ONE PIECE》TV 動畫重製版資料大公開!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上年 12 月在 Jump Festa 發表,為慶祝動畫誕生 25 周年的《THE ONE PIECE》企劃,由漫畫開首「東海篇」第一話〈ROMANCE DAWN〉開始重新製作的新系列動畫,並開始招募動畫團隊!過了大半年終於有更多資料~

在 8 月 11 日的「ONEPIECEDAY’24」活動中,發佈了擔任動畫製作的 WIT STUDIO 製作特輯(日/英字幕),首度公開主要製作人員名單,精英盡出!同時有大量的人物設定、概念插畫、場景及道具設定資訊~

(左起)中武哲也/肥塚正史/淺野恭司/河村崚磨

原作:尾田榮一郎
監督:肥塚正史
副監督:阿部英明
系列構成:岸本卓
角色設定/總作畫監督:淺野恭司/本多孝敏
怪物設定/概念插畫:梶野靖弘
道具設定:田口愛梨
動作動畫:今泉健/福田周平
美術監督:黒田友範
動畫監製:河村崚磨
動畫製作:WIT STUDIO


角色設定


概念插畫


場景及道具設定

參考尾田老師的原畫
卓洛:和道一文字

製作團隊嘗試模仿尾田老師的繪畫線條風格,反覆練習。
製作團隊亦會先把整個城鎮製作簡單的 3D 模組,方便拿捏比例及地理位置設計

動畫公開播放日未定。


The post 尾田榮一郎《THE ONE PIECE》TV 動畫重製版資料大公開!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https://zbfghk.org/2023/11/06/attackontitan/ Sun, 05 Nov 2023 17:31:00 +0000 https://zbfghk.org/?p=20503 #輕微劇透 客觀來說,這是近年最重要的一套因動畫推出而令作品大紅的漫畫作品,同時絕對能成為長篇漫畫改編成動畫的重要教科書。 雖然直至第三季 WIT STUDIO 因為種種問題而停止製作,但世界各地忠實支持者們一直沒有放棄,MAPPA 決定肩負起這個重擔,並得到 WIT STUDIO 在製作素材上大力支援,最終得以實現第四季動畫製作。製作團隊需要變換,因應原作中故事走向而配合調子轉變,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原作者諫山創之前動畫改編上也有大大小小的參與,如之前介紹這次完結篇「後篇」更參與部份劇本創作及修正,暫時觀察得到主要修改部份有兩處,包括是艾倫與阿爾敏對談,還有單行本最尾段追加頁數部份,兩者修改對故事並無巨大改動,主要集中梳理內容及補完細節,當中艾倫與阿爾敏的對談片段修改更重要,無論說話內容及前因後果也變得豐富,令觀眾能理解他們更多。 動畫製作方面,已經沒有甚麼好挑剔了吧(笑)。 最後的「天與地之戰」其中一段,安排在艾倫身上一排巨大骨幹上進行,閱讀原作漫畫時,老實說不太明白內裡某些動作場景編排⋯⋯諫山老師之前亦說繪畫這段漫畫時也感到十分吃力。在動畫中經過動畫師們精心製作,令整個戰役及細節更易理解,加上澤野弘之的激昂配樂,猶如「汪達與巨像」般在巨獸身上決一死戰。唯獨個人覺得節奏有點過快,當中調查兵團兩度處於劣勢,還未充份感受到那絕望感之時,救兵就已經殺到了⋯⋯不過相信因為內容過份豐富,有這處理也是能夠理解的。 還有!今井有文真的回來了!看到那段人物動作線條相當熟悉⋯⋯心想「真的嗎?」,直至出現那標誌性的立體機動裝置螺旋鋼索!片末製作名單上看到今井有文的名字,很高興他可以回來陪伴兵長及這套作品走到最後。 感謝 WIT STUDIO,開啟動畫改篇作重要一頁。 感謝 MAPPA,背負著沉重巨大的壓力,盡力完成這極艱巨任務。 感謝諫山創,創作了「進擊的巨人」豐富世界觀及一眾角色,且一直沒有放棄與讀者溝通。通過修正細節令作品故事更豐富,同時沒有背棄自己創作初時的核心。 辛苦你們了。 「能夠跟你們一起看電影,覺得很開心。」 #最後說點搞笑的#最尾那段加筆#那破爛建築物加廢墟#我以為到了nier的世界#石川由依無縫接軌 相關文章!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THE LAST ATTACK》劇場版觀後感/為何初次的觀影體驗不是在大銀幕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2023 紙本分格 選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X graniph! 原作:林田球《異獸魔都 Dorohedoro》TV 動畫第二季新消息! 松井優征《擅長逃跑的殿下》動畫第六集——稲積君將的和紙定格動畫 諫山創畫集《進擊的巨人 畫集 FLY》之黑白漫畫複製原稿 「進擊的巨人」之原點 —— 諫山創的故鄉

The post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客觀來說,這是近年最重要的一套因動畫推出而令作品大紅的漫畫作品,同時絕對能成為長篇漫畫改編成動畫的重要教科書。

雖然直至第三季 WIT STUDIO 因為種種問題而停止製作,但世界各地忠實支持者們一直沒有放棄,MAPPA 決定肩負起這個重擔,並得到 WIT STUDIO 在製作素材上大力支援,最終得以實現第四季動畫製作。製作團隊需要變換,因應原作中故事走向而配合調子轉變,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原作者諫山創之前動畫改編上也有大大小小的參與,如之前介紹這次完結篇「後篇」更參與部份劇本創作及修正,暫時觀察得到主要修改部份有兩處,包括是艾倫與阿爾敏對談,還有單行本最尾段追加頁數部份,兩者修改對故事並無巨大改動,主要集中梳理內容及補完細節,當中艾倫與阿爾敏的對談片段修改更重要,無論說話內容及前因後果也變得豐富,令觀眾能理解他們更多。

動畫製作方面,已經沒有甚麼好挑剔了吧(笑)。

最後的「天與地之戰」其中一段,安排在艾倫身上一排巨大骨幹上進行,閱讀原作漫畫時,老實說不太明白內裡某些動作場景編排⋯⋯諫山老師之前亦說繪畫這段漫畫時也感到十分吃力。在動畫中經過動畫師們精心製作,令整個戰役及細節更易理解,加上澤野弘之的激昂配樂,猶如「汪達與巨像」般在巨獸身上決一死戰。唯獨個人覺得節奏有點過快,當中調查兵團兩度處於劣勢,還未充份感受到那絕望感之時,救兵就已經殺到了⋯⋯不過相信因為內容過份豐富,有這處理也是能夠理解的。

還有!今井有文真的回來了!看到那段人物動作線條相當熟悉⋯⋯心想「真的嗎?」,直至出現那標誌性的立體機動裝置螺旋鋼索!片末製作名單上看到今井有文的名字,很高興他可以回來陪伴兵長及這套作品走到最後。

感謝 WIT STUDIO,開啟動畫改篇作重要一頁。

感謝 MAPPA,背負著沉重巨大的壓力,盡力完成這極艱巨任務。

感謝諫山創,創作了「進擊的巨人」豐富世界觀及一眾角色,且一直沒有放棄與讀者溝通。通過修正細節令作品故事更豐富,同時沒有背棄自己創作初時的核心。

辛苦你們了。

「能夠跟你們一起看電影,覺得很開心。」


The post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 完結篇/天與地之作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https://zbfghk.org/2022/01/11/attackontitan-2/ Tue, 11 Jan 2022 14:36:00 +0000 https://zbfghk.org/?p=21817 之前也曾有 WIT STUDIO 與 MAPPA 版的《進擊的巨人》的作畫討論與爭議,第一身最直接的感覺,相對WIT STUDIO 版極華麗的作畫,MAPPA 版更著重是作品整體的氣氛,現在看了 Part 2 第一集後更確定這個看法。 無論是 Part 1 或 Part 2,由一開始的主題曲、劇本、分鏡、配樂、作畫、調色、剪接節奏等等,如果要比喻的話,感覺上 MAPPA 版採用了近真人電影劇表現手法,強調巨人世界戰爭實感。可能因為 Final Season 故事多了槍炮出現,連巨人身上也有大炮裝備,就如新一集其中一幕,一方用大量長槍把裝有立體機動裝置的另一方射殺,「有槍你識飛都無用」,感覺較接近現實戰爭。 此外剪接節奏與配樂也帶出神奇之效,特別是文戲方面的氣氛營造,「萊納坐啊」一幕成為經典,好看是艾倫的從容不迫與萊納的恐懼,立場與勢力重新洗牌,「房間內兩人對話」與「房間外演說大會」片段 Cross-cutting(交叉剪接),加上配樂對觀眾的壓迫感,令大家知道這將有大事發生。第 70 話〈虛偽之人〉的文戲之前也曾推薦過,也十分出色。 調色方面,WIT STUDIO 製作的畫面對比度較高,加上今井有文等人華麗瘋狂作畫,整體畫面感覺更明亮及誇張。相反 MAPPA 採用了較為沉實的色調,Part 1 的黑夜大戰不用說,連有日光下的場面,畫面上也好像有一層薄薄的沙塵霧,顏色鮮艷度與對比度也因此被調低,彷似現實的鏡頭拍攝。還有兩者一大分別,是 MAPPA 版的巨人們是使用了 3D model 製作,那質感與打擊感手繪巨人也十分不同。另外也留意到,WIT STUDIO 版的人物繪畫多數也有(1)陰影、(2)皮膚色、(3)高光三層,而 MAPPA 版則多只有陰影和皮膚色兩層,這可能也是故意的。 頭三季明明主角團不停受到迫害、死傷無數,但畫面很明亮,他們也帥氣地飛來飛去。 第四季明明主角要反擊了,畫面卻很深沉灰暗,各人也經常愁眉深鎖(也可能因為人物設計繪畫上更接近漫畫原作,例如眉骨下的垂直黑線)。 這對比很有趣。 慢著,誰人才是主角? 再一次衷心感謝兩間動畫公司的用心製作。 all I ever wanted to do was […]

The post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之前也曾有 WIT STUDIO 與 MAPPA 版的《進擊的巨人》的作畫討論與爭議,第一身最直接的感覺,相對WIT STUDIO 版極華麗的作畫,MAPPA 版更著重是作品整體的氣氛,現在看了 Part 2 第一集後更確定這個看法。

無論是 Part 1 或 Part 2,由一開始的主題曲、劇本、分鏡、配樂、作畫、調色、剪接節奏等等,如果要比喻的話,感覺上 MAPPA 版採用了近真人電影劇表現手法,強調巨人世界戰爭實感。可能因為 Final Season 故事多了槍炮出現,連巨人身上也有大炮裝備,就如新一集其中一幕,一方用大量長槍把裝有立體機動裝置的另一方射殺,「有槍你識飛都無用」,感覺較接近現實戰爭。

此外剪接節奏與配樂也帶出神奇之效,特別是文戲方面的氣氛營造,「萊納坐啊」一幕成為經典,好看是艾倫的從容不迫與萊納的恐懼,立場與勢力重新洗牌,「房間內兩人對話」與「房間外演說大會」片段 Cross-cutting(交叉剪接),加上配樂對觀眾的壓迫感,令大家知道這將有大事發生。第 70 話〈虛偽之人〉的文戲之前也曾推薦過,也十分出色。

調色方面,WIT STUDIO 製作的畫面對比度較高,加上今井有文等人華麗瘋狂作畫,整體畫面感覺更明亮及誇張。相反 MAPPA 採用了較為沉實的色調,Part 1 的黑夜大戰不用說,連有日光下的場面,畫面上也好像有一層薄薄的沙塵霧,顏色鮮艷度與對比度也因此被調低,彷似現實的鏡頭拍攝。還有兩者一大分別,是 MAPPA 版的巨人們是使用了 3D model 製作,那質感與打擊感手繪巨人也十分不同。另外也留意到,WIT STUDIO 版的人物繪畫多數也有(1)陰影、(2)皮膚色、(3)高光三層,而 MAPPA 版則多只有陰影和皮膚色兩層,這可能也是故意的。

頭三季明明主角團不停受到迫害、死傷無數,但畫面很明亮,他們也帥氣地飛來飛去。

第四季明明主角要反擊了,畫面卻很深沉灰暗,各人也經常愁眉深鎖(也可能因為人物設計繪畫上更接近漫畫原作,例如眉骨下的垂直黑線)。

這對比很有趣。

慢著,誰人才是主角?

再一次衷心感謝兩間動畫公司的用心製作。

all I ever wanted to do was do right things

I never wanted to be the king, I swear

all I ever wanted to do was save your life

I never wanted to grab a knife, I swear

他們是獵物,觀眾才是獵人。


The post WIT STUDIO/MAPPA《進擊的巨人》風格淺談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創動畫《甲鉄城のカバネリ》美樹本晴彥擔任人設!很久沒見了! https://zbfghk.org/2016/02/16/%e7%94%b2%e9%89%84%e5%9f%8e%e3%81%ae%e3%82%ab%e3%83%90%e3%83%8d%e3%83%aa/ Tue, 16 Feb 2016 09:13:18 +0000 http://zbfghk.org/?p=3584   《甲鉄城のカバネリ》是原創動畫作品,由《進擊的巨人》動畫版和《Guilty Crown》的荒木哲郎擔任導演監督,負責《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劇本的大河內一樓擔任本作劇本,《超時空要塞》美樹本晴彥負責人物設定(很久沒見!),WIT Studio 負責動畫製作,實在是很豪華的陣容!動畫將會於 2016 年 4 月在日本播放,現在先看看目前公開了的兩個預告:     第一個預告在 2015 年 12 月 17 日公佈,起初看畫面的感覺有點像《進擊的巨人》+ 他們剛推出的《屍者的帝國》,有著不死的怪物和城牆保護的民眾。故意背景同樣是工業革命發展時代,四處也充滿著蒸氣的味道。主要故事則發生在日本,城與城之間就由重要的蒸氣裝甲火車連接著。       第二個預告剛在 2016 年 2 月 11 日公佈,加了不少新畫面(部份畫面也是舊畫面),可見作畫的質量十分高!另一重點是公開了 EGOIST 主唱的主題曲《Kabaneri of the Iron Fortress》! 現在來看看美樹本晴彥的人物設定吧!                           此外,在官方 twitter 也公佈了部份的動畫原畫和設定,可看看原畫和完成稿的分別。   […]

The post 原創動畫《甲鉄城のカバネリ》美樹本晴彥擔任人設!很久沒見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Screen Shot 2016-02-13 at 6.16.42 PM

 

《甲鉄城のカバネリ》是原創動畫作品,由《進擊的巨人》動畫版和《Guilty Crown》的荒木哲郎擔任導演監督,負責《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劇本的大河內一樓擔任本作劇本,《超時空要塞》美樹本晴彥負責人物設定(很久沒見!),WIT Studio 負責動畫製作,實在是很豪華的陣容!動畫將會於 2016 年 4 月在日本播放,現在先看看目前公開了的兩個預告:

 

 

第一個預告在 2015 年 12 月 17 日公佈,起初看畫面的感覺有點像《進擊的巨人》+ 他們剛推出的《屍者的帝國》,有著不死的怪物和城牆保護的民眾。故意背景同樣是工業革命發展時代,四處也充滿著蒸氣的味道。主要故事則發生在日本,城與城之間就由重要的蒸氣裝甲火車連接著。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3.12 AM

 

 

第二個預告剛在 2016 年 2 月 11 日公佈,加了不少新畫面(部份畫面也是舊畫面),可見作畫的質量十分高!另一重點是公開了 EGOIST 主唱的主題曲《Kabaneri of the Iron Fortress》!

現在來看看美樹本晴彥的人物設定吧!

 

00_images
生駒(CV:畠中祐)

 

01_images
匿名(CV:千本木彩花)

 

02_images
菖蒲(CV:内田真礼)

 

03_images
来栖(CV:増田俊樹)

 

04_images
逞生(CV:梶裕貴)

 

05_images
鰍(CV:沖佳苗)

 

06_images
侑那(CV:伊瀬茉莉也)

 

07_images
巣刈(CV:逢坂良太)

 

08_images
吉備土(CV:佐藤健輔)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1.50 AM
動畫也很有美樹本晴彥的味道啊!

 


 

 

此外,在官方 twitter 也公佈了部份的動畫原畫和設定,可看看原畫和完成稿的分別。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0.41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0.56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2.20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2.12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7.07.46 AMScreen Shot 2016-02-15 at 7.07.54 AM

 

Screen Shot 2016-02-15 at 6.44.00 AM
這是主角生駒開發的「蒸氣筒」(森山洋氏設定),專用來對付巨大的敵人「カバネリ」。

 

image_04
這就是「カバネリ」的獨特心臟設計,心臟外圍有奇異的鋼鐵皮膜保護著。

 


 

順提一帶,荒木哲郎監督的《Guilty Crown》Blu-ray Box 和 Complete Soundtrack 將於 2016 年 4 月 27 日發售,要興趣的朋友要留意了!

 

Ca-wSvSUkAAgILR

 


 

動畫官方網頁:kabaneri.com
動畫官方 twitter:twitter.com/anime_kabaneri

The post 原創動畫《甲鉄城のカバネリ》美樹本晴彥擔任人設!很久沒見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伊藤計劃《屍者的帝國》感想 —— 機器人與屍者 https://zbfghk.org/2016/01/29/%e5%b1%8d%e8%80%85%e7%9a%84%e5%b8%9d%e5%9c%8b/ Fri, 29 Jan 2016 11:07:37 +0000 http://zbfghk.org/?p=3154       先回顧一下故事的簡介:   十九世紀,由維克托‧法蘭肯斯坦博士開發的生物創造技術普及世界各地。這種將「靈素」­寫入死者體內而產生的新生命稱為「屍者」,被人類普遍用在勞動和軍事用途上。 倫敦大學的醫學生約翰‧華生因為表現出色,被凡赫辛教授推薦加入直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秘­密情報機關,成為一名間諜。他接受上司 M 的指令前往阿富汗內陸調查傳聞由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建立的「屍者的帝國」。他和負責記錄的助手星期五一起動身前往阿富汗。和阿列­克塞長談一夜的華生知道了最早的屍者「THE ONE」仍然活著,同時也見到人類夢寐以求的新型屍者的存在。 傳聞已經消失的「維克托筆記」中也記載著解開屍者之謎的關鍵。為了找到那份筆記,華生­踏上了他從未想像過的遙遠旅程……(來自 Neofilms 新映影片)   先說明我還沒有看原著,因為正打算先看完了三部作品的劇場版,之後才看回小說版補完,那就不會因為受原著的印像影響啦。本片作為伊藤計劃三部改編作的頭砲,初部觀感實在很重要,因為如果這部不好看的話,那可能之後那兩部也不會看啦(笑)。 不過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本片的時間設定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年代,但巧妙地加入了「屍者」的設定,並把「工業革命」轉為「屍者革命」,借此去談論和批判工業革命和工人階級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和面對的問題。同一時間,故事中出現的部份人物借用了小說名作的人物如華生等人,這一點雖然甚為有趣,可惜實際用到他們的身份的特點並不算太多,感覺是有點浪費了這設定。 就故事發展來說,感覺上其實較為正統,而且看的時候在某些地方更在腦中閃過了其他作品的影子,其中有《EVA》和《鋼之鍊金術士》(不說在哪裡啦不想到影響大家)。故事情節和發展其實並不是太有驚喜,但是最好看的是關於「屍者」的設定。 普通的屍者,其實和機械人差不多,他們是為當時人類做一些低下簡單的勞動工作,有如工廠的齒輪,沒了一個也可替換。另一工作就是作為戰爭中的士兵,可視為僱傭兵的進化版,他們不為金錢,沒有立場,只是叫他們開槍就會開槍,這和他之前有參與的《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小說版)世界觀也有所關聯(果然是小島秀夫的死忠)。 在機械人的世界中,有所謂「機器人三定律」,後來加了一條作四定律,但先說三定律吧。 「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是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機器人相關作品和其他機器人相關小說中為機器人設定的行為準則,是艾西莫夫除「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外另一個著名的虛構學說。 第一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袖手旁觀)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wikipedia 這定律對後世不同作品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作品探討人工智能或是機械人的定義的時候,這定律的有用之處就有浮現出來。當中最經典作品之一《The Matrix》之中的《The Animatrix》,內裡有一部短篇作《The Second Renaissance(Part 1 & 2)》,設定為本篇作的前傳世界,設定是未來世界當中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發展日漸成熟,人類利用機械人替他們做愈來愈多的工作,地盤工人、酒吧侍應,甚至家中的傭工等等。     本來也是相安無事,可是有一次有一個家庭傭工機械人因為不服從主人的命令,後來更親手殺死了主人(過程也被機械人的眼睛鏡頭拍下),更成了 Matrix 機械世界組成的起點。歷史中這是第一次出現機械人有意識地去殺死人類,最後他們把案件交給法庭審理。有趣的是,機械人有否權利去作辯護也有商榷的地方,另外故事中機械人因被主人威脅所以作自衛,這一部份已超出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那理論上它已經不是機械人了。 那「它」是甚麼? 這和《屍者的帝國》的世界設定有其共通之處,屍者同樣是為人類做低下工作,完全聽命於人類。它們沒有思想,眼中神情空洞,沒有焦點。不同的時,機械人從「無」製造出來,但屍者是從一個死人製造出來。人死後的屍體會比生前輕了 21 g,這是靈魂的重量嗎? […]

The post 伊藤計劃《屍者的帝國》感想 —— 機器人與屍者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先回顧一下故事的簡介:

 

十九世紀,由維克托‧法蘭肯斯坦博士開發的生物創造技術普及世界各地。這種將「靈素」­寫入死者體內而產生的新生命稱為「屍者」,被人類普遍用在勞動和軍事用途上。
倫敦大學的醫學生約翰‧華生因為表現出色,被凡赫辛教授推薦加入直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秘­密情報機關,成為一名間諜。他接受上司 M 的指令前往阿富汗內陸調查傳聞由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建立的「屍者的帝國」。他和負責記錄的助手星期五一起動身前往阿富汗。和阿列­克塞長談一夜的華生知道了最早的屍者「THE ONE」仍然活著,同時也見到人類夢寐以求的新型屍者的存在。
傳聞已經消失的「維克托筆記」中也記載著解開屍者之謎的關鍵。為了找到那份筆記,華生­踏上了他從未想像過的遙遠旅程……(來自 Neofilms 新映影片)

 

先說明我還沒有看原著,因為正打算先看完了三部作品的劇場版,之後才看回小說版補完,那就不會因為受原著的印像影響啦。本片作為伊藤計劃三部改編作的頭砲,初部觀感實在很重要,因為如果這部不好看的話,那可能之後那兩部也不會看啦(笑)。

不過出來的效果還不錯!

本片的時間設定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年代,但巧妙地加入了「屍者」的設定,並把「工業革命」轉為「屍者革命」,借此去談論和批判工業革命和工人階級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和面對的問題。同一時間,故事中出現的部份人物借用了小說名作的人物如華生等人,這一點雖然甚為有趣,可惜實際用到他們的身份的特點並不算太多,感覺是有點浪費了這設定。

就故事發展來說,感覺上其實較為正統,而且看的時候在某些地方更在腦中閃過了其他作品的影子,其中有《EVA》和《鋼之鍊金術士》(不說在哪裡啦不想到影響大家)。故事情節和發展其實並不是太有驚喜,但是最好看的是關於「屍者」的設定。

普通的屍者,其實和機械人差不多,他們是為當時人類做一些低下簡單的勞動工作,有如工廠的齒輪,沒了一個也可替換。另一工作就是作為戰爭中的士兵,可視為僱傭兵的進化版,他們不為金錢,沒有立場,只是叫他們開槍就會開槍,這和他之前有參與的《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小說版)世界觀也有所關聯(果然是小島秀夫的死忠)。

在機械人的世界中,有所謂「機器人三定律」,後來加了一條作四定律,但先說三定律吧。

「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是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他的機器人相關作品和其他機器人相關小說中為機器人設定的行為準則,是艾西莫夫除「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外另一個著名的虛構學說。

第一法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袖手旁觀)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wikipedia

這定律對後世不同作品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作品探討人工智能或是機械人的定義的時候,這定律的有用之處就有浮現出來。當中最經典作品之一《The Matrix》之中的《The Animatrix》,內裡有一部短篇作《The Second Renaissance(Part 1 & 2)》,設定為本篇作的前傳世界,設定是未來世界當中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發展日漸成熟,人類利用機械人替他們做愈來愈多的工作,地盤工人、酒吧侍應,甚至家中的傭工等等。

 

A-anim.26
《The Animatrix – The Second Renaissance》

 

本來也是相安無事,可是有一次有一個家庭傭工機械人因為不服從主人的命令,後來更親手殺死了主人(過程也被機械人的眼睛鏡頭拍下),更成了 Matrix 機械世界組成的起點。歷史中這是第一次出現機械人有意識地去殺死人類,最後他們把案件交給法庭審理。有趣的是,機械人有否權利去作辯護也有商榷的地方,另外故事中機械人因被主人威脅所以作自衛,這一部份已超出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那理論上它已經不是機械人了。

那「它」是甚麼?

這和《屍者的帝國》的世界設定有其共通之處,屍者同樣是為人類做低下工作,完全聽命於人類。它們沒有思想,眼中神情空洞,沒有焦點。不同的時,機械人從「無」製造出來,但屍者是從一個死人製造出來。人死後的屍體會比生前輕了 21 g,這是靈魂的重量嗎?

不知道,因為靈魂並不能用現有的方法去量度。

注入了「靈素」的 Friday,起來時華生對他說「歡迎你回來」,我在想,那究竟是不是本來的 Friday 呢?到後來為了尋找方法研究「新型屍者」,華生也希望找到讓 Friday 真正回來的方法,怎知當中竟發展出了具有「殺氣」的眼神的屍者,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機械人等如屍者的話,那這新型的屍者已不是屍者了,因為「他」有自我意識地去殺死人。

這一連串對人類和屍者的定義和描述,在我看電影的時候其實是比故事發展有趣,而在畫面中,也留意到導演牧原亮太郎在描繪「眼睛」的用心。首先有一些鏡頭是故意放大角色的樣子去看看他們的狀態,人類的眼睛瞳孔是比較細小的,色彩斑斕之餘也有反光的位置。

 

Screen Shot 2016-01-29 at 1.52.03 AM

 

而屍者的眼睛是灰暗的,瞳孔很大而眼珠多是在眼框正中間,而上面是沒有描繪反光位置的。

 

Screen Shot 2016-01-29 at 1.53.23 AM

 

最後的新型屍者,則是比較典型充滿殺氣的眼睛,眼珠和瞳孔縮少,眼白暴現紅根。

 

Screen Shot 2016-01-29 at 1.52.34 AM

 

人類、屍體和屍者的分別,是眼。

一整套作品可見畫師們有眼睛的描繪很用心,甚至可以說是用眼睛來交待劇情和角色,本片節奏甚為快速,而且有時候人很多,敵我難分的時候,眼睛就發揮了它的功效。這些設定可以很簡單,但整套電影呈現出來的時候展現了非常不錯的功效。這個魔法在片末也有再次發揮,大家留意到嗎?

此外,本片由 WIT Studio 製作,著名作品包括有《進擊的巨人》動畫版,水準毋庸置疑。無論背景和機械設定等也是處理得十分出色,當中有運用到 3D 描繪的手法,和 2D 的地方接合得十分好。另外本片在整個環境(後層)色調和人物(前層)色調也是配合得十分之出色,整體一個冷冷的淡啡色,配合一時死亡的深藍灰色,工業革命環境氣氛相當濃厚。另外在分鏡上有某些場景表現也令人深刻,例如莉莉斯噴射火槍那一幕實在非常有型!不過也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例如人物設定的感覺和 rejuice 繪畫的感覺個人認為相距甚大(雖然明白這是常有的事哈哈)。

 

「你在那裡真好。」
小說版完結時我是這樣想的。

到看完了電影版之後,我是這樣想的:

「你們在那裡真好。」

 

這是作者之一圓城塔在看完電影版後的感想。離開人世的伊藤餘下 30 張稿,經家人同意由好友圓城塔續筆,參考其創作筆記,花了三年四個月的時間成書,成為伊藤最後一部半製成的絕筆作——《屍者的帝國》。

這部作品是他最後的一部作品,但上映時間次序卻是第一部。故事時間發生在相對最早的十九世紀,之後兩部作品卻是在近未來的世界,很有趣。

期待下一部:《和諧》。

 

 

最後送上本片主題曲,EGOIST 《Door》:

 

 


 

《屍者的帝國》

 

監督:牧原亮太郎
劇本:瀬古浩司、後藤みどり、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角色設計:千葉崇明
總作畫監督:千葉崇明、加藤寛崇
色彩設定:橋本賢
美術監督:竹田悠介
3D 監督:西田映美子
攝影監督:田中宏待
編集:肥田文
音響監督:はたしょう二
音樂:池頼広
動畫製作:WIT STUDIO

「伊藤計劃 Project-Itoh」官網:project-itoh.com

 


 

The post 伊藤計劃《屍者的帝國》感想 —— 機器人與屍者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只有兩年的創作生涯——伊藤計劃驚世作品動畫化 https://zbfghk.org/2015/12/15/project-itoh/ Tue, 15 Dec 2015 15:22:59 +0000 http://zbfghk.org/?p=2232     一直想寫伊藤。 伊藤計劃,是一個名字,亦是一個計劃。 2009 年 3 月,日本科幻作家伊藤計劃 34 歲,因肺癌英年早逝。   這就是我。 這就是以我為名的計劃。 我想要住在你的身體。 藉由你的嘴巴,更進一步繼續說出想說的話。   小島秀夫與伊藤計劃 要說伊藤計劃,就不能不說 Metal Gear Solid(潛龍諜影)遊戲系列製作人小島秀夫。 時間回溯到 1998 年 3 月「東京電玩展 98 春」,小島秀夫初遇一位青年——他看著將在 9 月推出的 MGS 展示區,滿臉淚痕,那位 23 歲的青年就是後來的伊藤計劃。 自學生時代玩了小島秀夫的遊戲作品《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便非常沈迷,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MGSフリークス(freak)」。也因為非常的喜歡 MGS 遊戲(對預告片還寫了感想),還有寄出一些同人誌和 fans 的信件,漸漸的讓小島記住了這位瘋狂 fans。 《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的開頭片段: 當年的《Metal Gear Solid》遊戲官方預告:(還有更長的影片) 三年後,2001 年 9 月,konami 的員工跟小島說,這位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的遊戲迷因癌症住院了,小島破例截取了還在製作階段的 MGS2 遊戲畫面,帶去探病。伊藤說「在這款遊戲完成之前,我不會死」。 同年,剛動完大手術的伊藤,受小島邀請,以友人的身份扶著拐杖出席 MGS2 發表會。 2004 年,29 […]

The post 只有兩年的創作生涯——伊藤計劃驚世作品動畫化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一直想寫伊藤。

伊藤計劃,是一個名字,亦是一個計劃。

2009 年 3 月,日本科幻作家伊藤計劃 34 歲,因肺癌英年早逝。

 

這就是我。

這就是以我為名的計劃。

我想要住在你的身體。

藉由你的嘴巴,更進一步繼續說出想說的話。

 


小島秀夫與伊藤計劃

pic source
小島秀夫 pic source

要說伊藤計劃,就不能不說 Metal Gear Solid(潛龍諜影)遊戲系列製作人小島秀夫。

時間回溯到 1998 年 3 月「東京電玩展 98 春」,小島秀夫初遇一位青年——他看著將在 9 月推出的 MGS 展示區,滿臉淚痕,那位 23 歲的青年就是後來的伊藤計劃。

自學生時代玩了小島秀夫的遊戲作品《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便非常沈迷,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MGSフリークス(freak)」。也因為非常的喜歡 MGS 遊戲(對預告片還寫了感想),還有寄出一些同人誌和 fans 的信件,漸漸的讓小島記住了這位瘋狂 fans。

《スナッチャー》(snatcher)的開頭片段:

當年的《Metal Gear Solid》遊戲官方預告:(還有更長的影片

三年後,2001 年 9 月,konami 的員工跟小島說,這位自稱為「小島原理主義者」的遊戲迷因癌症住院了,小島破例截取了還在製作階段的 MGS2 遊戲畫面,帶去探病。伊藤說「在這款遊戲完成之前,我不會死」。

同年,剛動完大手術的伊藤,受小島邀請,以友人的身份扶著拐杖出席 MGS2 發表會。

2004 年,29 歲,伊藤開設個人 blog,寫寫影評和科幻評論,他在日本是個蠻著名的電影迷。

2007 年 6 月,32 歲,伊藤抱病完成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作品《虐殺器官》出版。這部作品正式發表前已入圍第七屆小松左京獎(こまつさきょうしょう)最終決選,發表後即引起轟動,成為這位寂寂無名的新人的驚世出道作。成書由早川書房出版,先後獲得 2008 年「SF が読みたい!」(最想看的 SF!)「最佳科幻小說」第一名、月刊プレイボーイ(月刊 PLAYBOY) 推理大獎第一名、第二十八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日本 SF 大賞)候補等殊榮。

 

「不會因為你不信神,地獄就不存在。地獄還是在這裡。」
艾力克斯指著自己的太陽穴,「在你腦子的皺褶裡。」

 

《虐殺器官》日文版小說,左:原版(網上購買),右:新版(網上購買

內容簡介:(info source

911 以後,面臨「對抗恐怖主義」的轉機。各個先進國家皆導入徹底的管理體制,肅清恐怖分子,落後國家則開始爆發大量內戰及大規模屠殺。而在各地發生莫名的屠殺事件背後,躲著謎一般的幕後黑手──約翰・保羅,美國上尉克拉維斯・薛帕德為了尋找他的蹤跡,因此趕赴悲慘的屠殺現場⋯⋯。那個男人的目的為何?引發大量屠殺的「虐殺器官」的真面目又是什麼?

「戰爭死了幾百萬人,不一定被譴責,暗殺一個人卻會遭到譴責。」

台灣中文版於 2015 年 7 月由東販出版,首刷推出雙封面——插畫版封面是膠套,內封面是原版封面。(網上購買,附內文摘錄試看)

 


《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同名小說

小島秀夫非常欣賞《虐殺器官》,也可能因為《虐殺器官》的世界觀和科技也和《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潛龍諜影 4 :愛國者之槍)有著相似的地方,例如是僱傭兵題材和不斷出現的 nanomachines 等等。小島立即委託伊藤為《MGS4 : Guns of the Patriots》撰寫同名小說,發表於 2008 年 6 月。這部作品比小島預期的好太多了。

由角川文庫於 2008 年 6 月出版的《メタルギア ソリッド ガンズ オブ ザ パトリオット(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與遊戲同名的小說。左:原版(網上購買),右:新版(網上購買)

 

發表了喜愛的 MGS 遊戲系列相關小說《MGS4 : Guns of the Patriots》後,雖然小島秀夫仍想邀請他寫下一部作品,可是伊藤再次入院,計劃擱置。

 


最後的「和諧」

同年年末,12 月 18 日,伊藤的第二部長篇作品《ハーモニー》(harmony/)出版了。

「這是個和諧的世界,名為和諧的吃人地獄。」

 

 

pic source
日本版《ハーモニー》原版,pic source

故事簡介(博客來「內容簡介」摘錄):

二十一世紀初,地球歷經稱為「大災禍」的浩劫,「生府」取代政府,成為至高無上的主宰;「社會的所有成員都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給予最大尊重」為其中心主旨,人的身體不再屬於自己,成為珍貴的公共財產,藉由健康監控系統「WatchMe」與藥物精製系統達到某種類似烏托邦的完美世界。

霧慧敦、御冷彌迦、零下堂希安三名少女因年紀尚輕,還未在體內安裝 WatchMe;其中彌迦聰明過人,對當下的社會形態抱持強烈質疑,三名少女在她的主導下嘗試自殺。然而,這群少女的計劃最後失敗收場。主謀彌迦死去,敦與希安則以各自的方式融入了社會。

51-K4joXCfL-1
《ハーモニー》新版,2014 年出版,封面由 redjuice 繪畫。(網上購買

十三年後,昔日和彌迦一起選擇自殺的敦,成了 WHO(世界保健機構)螺旋監察事務局的上級監察官。所謂的螺旋監察官,目的原本是監視危險的遺傳基因操作,但現在卻打著「保護所有生命權」的旗號,過度擴張其活動領域。

「人類非得活得健康、美麗不可嗎?」

getImage (1)
《ハーモニー》小說中文版《和諧》於 2014 年 6 月由繆思出版。

台灣中文版《和諧》博客來介紹頁面


 

故事還在繼續⋯⋯ 2008 年年末推出《harmony/》後。

2009 年 2 月,小島秀夫再次到醫院探病,跟伊藤談談電影和小說,還有他最喜歡的 MGS 系列新作《Metal Gear Solid: Peace Walker》(潛龍諜影:和平先驅)的構思。伊藤也說「我會努力活到這部作品完成的」。可惜伊藤無法履行第二次的約定,3 月離世。(詳細故事

去世後七個月,2009 年 10 月,《MGS: Peace Walker》遊戲發表,製作人小島秀夫在結局裡留下一訊息

--將這款《PEACE WALKER》獻給伊藤計劃。

 


好友續筆完成遺作

離開人世的伊藤餘下 30 張稿,經家人同意由好友円城塔(台譯圓城塔)續筆,參考其創作筆記,花了三年四個月的時間成書,成為伊藤最後一部半製成的絕筆作——《屍者の帝国》(屍者的帝國)。

*円城塔(圓城塔),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2007 年以《Self-Reference Engine》出道,曾獲得芥川獎、野間文藝新人獎等重要文學獎項。和伊藤為好友。在前者去世後,參考其創作筆記完成《屍者的帝國》。2014 年以《Self-Reference Engine》英譯版獲得 Philip K. Dick Award 特別獎。info source

《屍者的帝國》,成書於 2012 年 8 月發行。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怎麼樣才算是個『人』?」

51Xy839YWtL
《屍者の帝国》由河出書房新社於 2012 年 8 月出版。左為封面,右為加上書腰的封面。(網上購買

博客來內容簡介

十九世紀,由法蘭肯斯坦博士開發的生物創造技術普及世界各地。這種將「靈素」寫入死者體內而產生的新生命稱為「屍者」,被人類普遍用在勞動和軍事用途上。

倫敦大學的醫學生約翰・華生因為表現出色,獲凡赫辛教授推薦加入直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祕密情報機關,成為一名間諜。他接受上司 M 的指令前往阿富汗內陸調查傳聞由阿列克塞・卡拉馬助夫建立的「屍者的帝國」。

他和負責記錄的助手星期五一起動身前往阿富汗。和阿列克塞長談一夜的華生知道了最早的屍者──沙萬仍舊活著,同時也見到人類夢寐以求的新型屍者的存在。

而且已經消失的「維克多筆記」中也記載著解開屍者之謎的關鍵。為了找到那份筆記,華生踏上了他從未想像過的遙遠旅程,看見了從未想像過的另一個世界……

 

台灣中文版由獨步文化於 2014 年 7 月出版。(網上購買

《屍者的帝國》博客來介紹頁面(附試看)


noitaminA 推出動畫電影三部曲

伊藤去世五年,2015 年,日本富士電視台旗下的動畫頻道 noitaminA 在 「noitamina Project 發表會 2015」中宣布將為伊藤計劃的三部長篇小說作品(以上介紹的三部)推出動畫電影,並以「伊藤計劃 ITOH PROJECT」作為此企劃的名字。三部作品由三間不同的公司、三位不同的導演和團隊製作,但角色設計原案,或是宣傳品插畫如 CD(EGOIST)等都全是由 redjuice 負責,巧妙地連繫了三套作品的調子。

《屍者的帝國》動畫劇場版已在 2015 年 10 月 2 日於日本全國上映。

「我需要的,是你 21 克的靈魂和語言。」

11811434_618227931614021_8386689200222534264_n

《屍者的帝國》由牧原亮太郎執導,牧原過去曾導演過動畫電影《HAL》。在「伊藤計劃」官網中,有導演繪畫的《屍者的帝國》漫畫。動畫由製作人主導較重的 WIT STUDIO 動畫公司製作。

監督:牧原亮太郎
劇本:瀬古浩司、後藤みどり、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角色設計:千葉崇明
總作畫監督:千葉崇明、加藤寛崇
色彩設定:橋本賢
美術監督:竹田悠介
3D 監督:西田映美子
攝影監督:田中宏待
編集:肥田文
音響監督:はたしょう二
音樂:池頼広
動畫製作:WIT STUDIO
*Blu-ray & DVD 將在 2016 年 2 月 3 日發售

預告:(更新成香港版預告 20160104)


1980004_531972383637537_124657296894225825_o

《ハーモニー》(harmony/)動畫劇場版於 2015 年 11 月 13 日在日本全國上映。

監督:なかむらたかし(中村考,《AKIRA》作畫監督、《寫真館》導演)、マイケル・アリアス(Michael Arias,《惡童》導演)
劇本:山本幸治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演出及 CGI 監督:廣田裕介
角色設計及總作畫監督:田中孝弘
道具設計及作畫監督:竹内一義
機械設計及效果作畫監督:渡部浩二
色彩設計:成毛久美子
美術監督:狹田修、新林希文
編集:重村健吾
音樂:池頼広
錄音演出:名倉靖
音響設計:笠松広司
動畫製作:STUDIO 4℃
*Blu-ray & DVD 將在 2016 年 3 月 9 日發售

(pic source)
(pic source)

Screen Shot 2015-12-15 at 12.39.13 am

「我的心,拒絕了幸福。」


 

380449_615

 

《虐殺器官》

監督,劇本:村瀨修功(《死亡代理人》、《魔女獵人羅賓》導演)
角色設計原案:redjuice
設計:荒牧伸志、山根公利、臼井伸二、神宮寺訓之、山田正樹
美術監督:田村せいき
攝影監督:山田和弘、中西康祐
色彩設計:茂木孝浩
CG 監督:增尾隆幸
音響監督:長崎行男
編輯:長阪智樹
音樂:池賴廣

81xTRZapZNL._SL1303_
EGOIST 的《RELOADED》CD(初回生産限定盤+DVD付),包括《虐殺器官》的主題曲〈リローデッド〉、《harmony/》的主題曲〈Ghost of a smile〉和《屍者の帝国》的主題曲〈Door〉,包原曲及 Instrumental 版本,DVD 是三曲的 MV。網上購買(附試聽)

主題歌:《Reloaded(リローデッド)》EGOIST(Sony)
動畫制作:manglobe
制作:Project Itoh
發行:東寶映像事業部

manglobe 破產 《虐殺器官》延期

原定於 11 月 13 日上映,可惜於 2015 年 9 月宣布延期。原因是(株式會社マングローブ)manglobe 申請破產,其制作的伊藤計劃三部曲之一《虐殺器官》還未完成,只能延期上映,官方將隨後公布退票細則,而由 STUDIO4℃ 制作的第三部《harmony/》已完成,將從 12 月 4 日提前至 11 月 13 日上映,根據帝國數據銀行的分析,manglobe 最少負債 3 億 5000 萬日元。
news source

幸好!後來更新消息,他們會繼續《虐殺器官》的動畫劇場版製作,但確實上映日期仍未公布。


漫畫亦相繼推出

然後最近也開始了這三部作品的漫畫連載,並放了第一話及最新話在網上官方漫畫網站。

《虐殺器官》由麻生我等負責,網上漫畫連載:Comic WalkerWeb Newtype

《harmony/》由三巷文負責,網上漫畫連載:Comic WalkerWeb Newtype

empire_banner980x340
《屍者的帝國》由樋野友行作畫,網上漫畫連載:Web Newtype


還有相關的周邊產品

Screen Shot 2015-12-15 at 3.35.08 AM

 


 

給看到最尾又八卦的朋友~ EGOIST、supercell 與 redjuice 的關係

supercell 是一個有十一人的音樂組合,但只有一人作曲,其餘成員大部分也是負責插畫、設計、動畫等音樂以外的事。上文提到同時負責全部動畫電影的角色設計者 redjuice 是其中一人。(漫畫家三輪士郎也是其一!)起初是「用」初音未來(初音ミク)來唱,簽約後以一女主音主唱,後來女主音離隊他們又招募了兩位女主音,分別是 15 歲的こゑだ(Koeda)和 17 歲的 chelly,之後其中 chelly 為《Guilty Crown》主唱片尾曲和主題曲,並在動畫中用「EGOIST」名義擔當虛擬網路音樂團體,從此就使用這名義發表歌曲。

 


 

「伊藤計劃 Project-Itoh」官網

「伊藤計劃」twitter

伊藤計劃個人 blog

伊藤計劃與小島秀夫詳細故事

《屍者的帝國》小說編輯談出版一事

 


 

The post 只有兩年的創作生涯——伊藤計劃驚世作品動畫化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