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jump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少年-jump-2/ 相信漫畫 Fri, 21 Feb 2025 17:42:00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少年 jump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少年-jump-2/ 32 32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https://zbfghk.org/2025/02/22/printing_chi/ Fri, 21 Feb 2025 17:41:59 +0000 https://zbfghk.org/?p=22293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故事終於發展至第三章的核心 —— 「異端解放戰線」及杜拉卡等人抵達秘密收藏印刷機之地,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完成組織長約蘭達最後的願望,把奧克茲寫下的文字,透過活版印刷技術量產書本,讓大量平民百姓可以接觸得到,從而撼動「C 教」的地位。 「讓這本書出版,是我的夢想。」 其實我看到這一部份時特別感觸,一來與自己從事的設計與印刷工作有關,二來令我聯想到,漫畫與印刷術其實是息息相關。 被稱為「漫畫 Manga」起源的 「鳥獸戲畫」,誕生於十二至十三世紀(平安至鐮倉時期),將各種動物用擬人手法諷刺當時社會時弊(戲畫/諷刺畫),那時以手繪形式繪畫於橫幅長形卷軸之上。約十七世紀木板印刷技術傳入日本,發展出「浮世繪」板畫,其中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系列尤其著名,而《北齋漫畫》以釘裝書本形式印刷及量產,雖然當中並非與現代漫畫形式具有直接關係,但「漫畫」一詞卻已率先出現。 到了二十世紀戰後時期,手塚治虫、柘植義春、大友克洋等漫畫大師相繼湧現,為現代漫畫定下重要基礎。與現今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盛行的時代相比,那時發表作品方式較為單一化 —— 先集中在書刊雜誌推出,往後製作成單行本專書或合集本。九十年代更出現集英社《週刊少年 JUMP》單期發行量達 653 萬本的驚人數字,直至今天為止仍是相當重要的製作模式之一。 試想想,漫畫無論由書頁大小,以及跨頁等特性,基本上其實以書本結構為基礎,頁面受制於書度及紙張大小,揭頁、跨頁及亦基於大部份書本釘裝模式而決定(書心位 > 左右兩頁),左揭右/右揭左則視乎語言書寫方向等等,除非書本又拉頁、釘裝時又夾雜不同大小紙張或其他特殊製作,否則漫畫書本格式其實大同小異。 除了書本模式外,作畫方式某程度也為了印刷而作出調整。在印刷技術還沒像現在般成熟時,若要百份百還原鉛筆、水彩、木顏色等畫作的質感及細節時,都會令成本及難度大增。(可以比較從前《無限之住人》及近來《Levius》的鉛筆作畫部份印刷出來的效果)。 除此之外,由於漫畫週刊必須要快速完成印刷,以免延誤每周的送貨時間,所以印刷時不能太深色,否則油墨就不夠時間乾透⋯⋯因此作畫上畫面不能太暗、太多墨位,線條也愈乾淨利落愈好。另外,網點、速度線等常見的漫畫符號,除了方便漫畫家與助手們有共識如何統一繪畫及加工製作,提高製作效率之餘亦有利於印刷。 不知不覺,漫畫與印刷兩者關係深深緊扣。 也因如此,漫畫之所以偉大,就是能夠大量複製畫作,從而接觸到更廣泛的讀者群 —— 傳遞知識與信念。 反過來說,若畫作並非用來印製漫畫,那它的形態又會變成怎樣? 在 2008 年,井上雄彥「THE LAST MANGA 最後的漫畫展」曾以此為展覽概念,將他筆下《浪客行》(浪人劍客)主角宮本武藏死前最後一天的生活,化作 143 張大大小小的連續畫作,細小如一格 10 cm 大的磁磚,而最巨大的甚至超過幾米長也有⋯⋯展覽場地尤如一本巨大漫畫書,參觀者以步行代替揭頁,遊走於書頁與漫畫分格之間。 在「最後的漫畫展」畫集《滿月篇》末收錄部份參觀者的感想,其中一位是浦澤直樹,他提到若果閱讀一本很有趣的漫畫書時,揭頁的速度可能會愈來愈快,甚至不用經大腦思考,只期待快點看到下一格、下一頁。他在參觀「最後的漫畫展」時,覺得觀眾參觀時平均步速極快,相信是首次閱讀的人,想快點追看故事內容。 根據官方資料,「最後的漫畫展」參觀人數: 東京:104,587大阪:78,443熊本:104,589仙台:不明 假設仙台站參觀人數是 70,000 人,那整個巡迴展覽的總參觀人數約 357,000 人。 《浪客行》單行本在日本累積發行量,截至 2020 年已達 8200 萬本。 是展覽參觀人數的 220 倍。 印刷量產的最大威力 —— […]

The post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作: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TV 動畫版,故事終於發展至第三章的核心 —— 「異端解放戰線」及杜拉卡等人抵達秘密收藏印刷機之地,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完成組織長約蘭達最後的願望,把奧克茲寫下的文字,透過活版印刷技術量產書本,讓大量平民百姓可以接觸得到,從而撼動「C 教」的地位。

「讓這本書出版,是我的夢想。」

其實我看到這一部份時特別感觸,一來與自己從事的設計與印刷工作有關,二來令我聯想到,漫畫與印刷術其實是息息相關。

被稱為「漫畫 Manga」起源的 「鳥獸戲畫」,誕生於十二至十三世紀(平安至鐮倉時期),將各種動物用擬人手法諷刺當時社會時弊(戲畫/諷刺畫),那時以手繪形式繪畫於橫幅長形卷軸之上。約十七世紀木板印刷技術傳入日本,發展出「浮世繪」板畫,其中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系列尤其著名,而《北齋漫畫》以釘裝書本形式印刷及量產,雖然當中並非與現代漫畫形式具有直接關係,但「漫畫」一詞卻已率先出現。

鳥獸戲畫
《鳥獸戲畫 乙巻》平安時代・12世紀 京都・高山寺
北齋漫畫

到了二十世紀戰後時期,手塚治虫、柘植義春、大友克洋等漫畫大師相繼湧現,為現代漫畫定下重要基礎。與現今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盛行的時代相比,那時發表作品方式較為單一化 —— 先集中在書刊雜誌推出,往後製作成單行本專書或合集本。九十年代更出現集英社《週刊少年 JUMP》單期發行量達 653 萬本的驚人數字,直至今天為止仍是相當重要的製作模式之一。

試想想,漫畫無論由書頁大小,以及跨頁等特性,基本上其實以書本結構為基礎,頁面受制於書度及紙張大小,揭頁、跨頁及亦基於大部份書本釘裝模式而決定(書心位 > 左右兩頁),左揭右/右揭左則視乎語言書寫方向等等,除非書本又拉頁、釘裝時又夾雜不同大小紙張或其他特殊製作,否則漫畫書本格式其實大同小異。

除了書本模式外,作畫方式某程度也為了印刷而作出調整。在印刷技術還沒像現在般成熟時,若要百份百還原鉛筆、水彩、木顏色等畫作的質感及細節時,都會令成本及難度大增。(可以比較從前《無限之住人》及近來《Levius》的鉛筆作畫部份印刷出來的效果)。

除此之外,由於漫畫週刊必須要快速完成印刷,以免延誤每周的送貨時間,所以印刷時不能太深色,否則油墨就不夠時間乾透⋯⋯因此作畫上畫面不能太暗、太多墨位,線條也愈乾淨利落愈好。另外,網點、速度線等常見的漫畫符號,除了方便漫畫家與助手們有共識如何統一繪畫及加工製作,提高製作效率之餘亦有利於印刷。

不知不覺,漫畫與印刷兩者關係深深緊扣。

也因如此,漫畫之所以偉大,就是能夠大量複製畫作,從而接觸到更廣泛的讀者群 —— 傳遞知識與信念。

反過來說,若畫作並非用來印製漫畫,那它的形態又會變成怎樣?

在 2008 年,井上雄彥「THE LAST MANGA 最後的漫畫展」曾以此為展覽概念,將他筆下《浪客行》(浪人劍客)主角宮本武藏死前最後一天的生活,化作 143 張大大小小的連續畫作,細小如一格 10 cm 大的磁磚,而最巨大的甚至超過幾米長也有⋯⋯展覽場地尤如一本巨大漫畫書,參觀者以步行代替揭頁,遊走於書頁與漫畫分格之間。

在「最後的漫畫展」畫集《滿月篇》末收錄部份參觀者的感想,其中一位是浦澤直樹,他提到若果閱讀一本很有趣的漫畫書時,揭頁的速度可能會愈來愈快,甚至不用經大腦思考,只期待快點看到下一格、下一頁。他在參觀「最後的漫畫展」時,覺得觀眾參觀時平均步速極快,相信是首次閱讀的人,想快點追看故事內容。

根據官方資料,「最後的漫畫展」參觀人數:

東京:104,587
大阪:78,443
熊本:104,589
仙台:不明

假設仙台站參觀人數是 70,000 人,那整個巡迴展覽的總參觀人數約 357,000 人。

《浪客行》單行本在日本累積發行量,截至 2020 年已達 8200 萬本。

是展覽參觀人數的 220 倍。

印刷量產的最大威力 —— 廣泛傳遞性。

井上雄彥在「SLAM DUNK – 10 DAYS AFTER」黑板畫活動中,所有粉筆畫作最後也由他親自一一擦去。「最後的漫畫展」百多張畫作也沒有一張是對外公開拍賣或轉讓,如工作人員笑說,若果以西方藝術界的標準,愈大的畫作賣出的價錢愈是可觀,好像超市的牛肉豬肉似的。以井上老師的名氣及能力,若要賺這些錢的話,機會無數,可是他沒有這樣做。

他選擇了畫漫畫。

在 2011 年《空白》一書內他提到:

如果要我解釋漫畫是甚麼,應該就是「價格便宜,閱讀起來很輕鬆,內容有趣的東西」。在這個條件下挑戰可以隨心所欲,但前提是要讓讀者「看得懂」。若是無法讓廣大的讀者理解就會失去價值,以及非漫畫不可的必要性。這麼一來就代表不用漫畫呈現也可以。

《SLAM DUNK》在《週刊少年 JUMP》上連載,那裡有一個「暢銷作品」的大框框,用極端一點的說法來形容,相當於在遊樂園玩得很高興的感覺。不過我想做的已經不是那樣的事情,讓更多讀者接受、樂在其中的漫畫確實在存在的必要,但不一定要由我去畫。

我有意願去畫出受大眾歡迎的作品,也認為有許多作品雖然不被大眾接受,但本身卻很優秀。我並不打算畫冷門的東西,反而強烈意識到作品必須被大眾接受才行。我會認真製作大多數讀者能接受的作品,就算只有少部份人可以全部理解,我也會繼續努力。雖然我知道很難。

藝術品最大存在價值及意義,在於創作者與接收者透過作品溝通,甚至引發進一步思考。

獨一無二的原畫真跡自然十分珍貴,而出自大師之手的話價值更以幾何級數提升,但漫畫本身就是為了大量印刷而存在的媒體,以平民大眾能夠負擔得到的金額而享受得到閱讀漫畫的樂趣與感動。而漫畫家的分鏡與繪畫手法除了跟隨自己的風格而演變,亦必須配合漫畫基本製作格式而繪製,令作品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製作,保持最高效率傳遞漫畫家的訊息。

漫畫,因為有印刷術,而變成一個如此獨特的媒體。

在 2022 年,浦澤直樹漫畫作品宣佈電子化,但他在個人 YouTube 頻道影片提出,他最愛的仍是紙本漫畫,最佳的漫畫閱讀體驗仍然存在於書本上。浦澤老師在影片中多次強調,漫畫家創作漫畫時,是以雙頁展開的形式創作的(Double-page spread)。隨著年月變化,出現了互聯網及網上漫畫,垂直條漫、有聲漫畫甚至結合影片的多媒體創作應有盡有,將來漫畫會變成怎樣?沒有人會知道。

但不容否認,這些也是由印刷術而進化而成的事物。

「我只想快點看到印刷成品。」

最後,假設在另一個平衡時空,那裡從沒出現過印刷術 ——

那「漫畫」會以甚麼形態出現?

「?」

能在這個時空遇上她,深感幸福。

「漫畫」永遠都是恰到好處地未完成。


The post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冨樫義博更新!繪畫分鏡稿之最高樂趣! https://zbfghk.org/2024/12/18/yoshihiro_togashi/ Tue, 17 Dec 2024 19:27:08 +0000 https://zbfghk.org/?p=21414 11 月 28 日 較早前身體需要進行局部麻醉接受手術,完成手術後繼續繪畫《HUNTER X HUNTER》連載分鏡稿。 12 月 11 日 完成數話分鏡稿後發現身體狀況仍未穩定,所以需在床上休息數天,期間有用手機與他人溝通工作。 12 月 13 日 再完成一話分鏡稿,說明因健康狀況而坐姿受到限制,所以目前集中在構思分鏡稿的工作(估計是不用與助手溝通,能獨自一人在家工作) 12 月 14 日 再完成一話分鏡稿,並發現在床上工作這段時間體重減了 5 kg,而在禁食三天後吃到香蕉時,因為太美味的關係而差點流淚。 同一天,再完成一話分鏡稿。 12 月 17 日 表示目前正反覆調整往後 50 話漫畫的對白(粗略估計可到 470 話),並預計完成後就會恢復上墨線等工序。同時在 X(twitter)發佈了王子們的私兵設定稿。有看過原作的讀者也定會知道船上各王子及私兵護衛多到傻,在之前的「JUMP 流!」影片他也有分享過類似的稿件,他會有系統地整理自己作品設定資料及內容。 在《幽遊白書》的時代,他是用兩天構思分鏡稿,再用五天與助手完成原稿。 一星期接一星期,沒有休息日之無限循環。 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現在有了官方的社交媒體更新,有機會了解更多他的創作及構思日程,現在身體出現問題時也要如此辛勞工作,從前他究竟是如何咬緊牙關撐過去的⋯⋯(側寫有《先生白書》)。 漸漸覺得,現在網上仍有無數的人 ——  其實並不能肯定他們是否冨樫義博的讀者 —— 嘲笑他打機打麻雀追女團古拿比加下船了沒有。不敢說他本人絲毫不在意,但比起其他人的說話,他可能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對得起自己的作品本身。 在 12 月 14 日的更新中,除了體重減輕,特別提到自己繪畫分鏡稿時,從中感受到自己創造出來的角色彷彿擁有了生命,引領著他四處冒險,甚至超出了自己預先定下的設計目標。 「繪畫分鏡稿實在太有趣了。」 儘管創作超過三十年,繼續為未知的世界而感到興奮。 相關文章! 龍幸伸《DAN DA DAN […]

The post 冨樫義博更新!繪畫分鏡稿之最高樂趣!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11 月 28 日

較早前身體需要進行局部麻醉接受手術,完成手術後繼續繪畫《HUNTER X HUNTER》連載分鏡稿。

12 月 11 日

完成數話分鏡稿後發現身體狀況仍未穩定,所以需在床上休息數天,期間有用手機與他人溝通工作。

12 月 13 日

再完成一話分鏡稿,說明因健康狀況而坐姿受到限制,所以目前集中在構思分鏡稿的工作(估計是不用與助手溝通,能獨自一人在家工作)

12 月 14 日

再完成一話分鏡稿,並發現在床上工作這段時間體重減了 5 kg,而在禁食三天後吃到香蕉時,因為太美味的關係而差點流淚。

同一天,再完成一話分鏡稿。

12 月 17 日

表示目前正反覆調整往後 50 話漫畫的對白(粗略估計可到 470 話),並預計完成後就會恢復上墨線等工序。同時在 X(twitter)發佈了王子們的私兵設定稿。有看過原作的讀者也定會知道船上各王子及私兵護衛多到傻,在之前的「JUMP 流!」影片他也有分享過類似的稿件,他會有系統地整理自己作品設定資料及內容。


在《幽遊白書》的時代,他是用兩天構思分鏡稿,再用五天與助手完成原稿。

一星期接一星期,沒有休息日之無限循環。

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現在有了官方的社交媒體更新,有機會了解更多他的創作及構思日程,現在身體出現問題時也要如此辛勞工作,從前他究竟是如何咬緊牙關撐過去的⋯⋯(側寫有《先生白書》)。

漸漸覺得,現在網上仍有無數的人 ——  其實並不能肯定他們是否冨樫義博的讀者 —— 嘲笑他打機打麻雀追女團古拿比加下船了沒有。不敢說他本人絲毫不在意,但比起其他人的說話,他可能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對得起自己的作品本身。

在 12 月 14 日的更新中,除了體重減輕,特別提到自己繪畫分鏡稿時,從中感受到自己創造出來的角色彷彿擁有了生命,引領著他四處冒險,甚至超出了自己預先定下的設計目標。

「繪畫分鏡稿實在太有趣了。」

儘管創作超過三十年,繼續為未知的世界而感到興奮。


The post 冨樫義博更新!繪畫分鏡稿之最高樂趣!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29 期 No. 306〈安心〉 https://zbfghk.org/2023/05/09/1-18/ Mon, 08 May 2023 19:24:00 +0000 https://zbfghk.org/?p=19604 除了有力的動作分鏡,對空間感及角色距離的考慮,一方面令讀者更易了解戰鬥時物理環境,同時亦能夠突顯打鬥張力,這些也是我喜歡冨樫義博漫畫的地方。以下選取了個人喜歡《HUNTER x HUNTER》「蟻王篇」一小段分享一下: 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第 29 期 No. 306〈安心〉 P.112-123 #劇情大概 彼特坦白地向小岡解釋卡爾多早已死了,她一直也只能操控他身軀而不能令他「復活」。小岡聽到後既悲傷又憤怒,突然變身成「大岡」。 1 – 2 頁(1) 先來個「大岡」首個全身特寫(全版),下一頁 (2) 亦描繪「大岡」的垂直頭髮到底有多長多跨張(?),同時透過前後景設置,彼特(前方,黃色虛線)與小岡(後方,藍色虛線)兩者的距離(紅色線)。在此兩位角色的眼神處理亦相當好,首先是小岡本是以右邊側面對向鏡頭,再微微轉右望向彼特小聲說句「跟我來」,最後 90 度轉身走開。對比起「大岡」初次展露那極其冷漠的眼神,彼特的表情及眼神則造成強烈的對比,令人想起卡爾多遇襲時的情況,彼特當時一臉好奇及興奮,現在變得完全相反。 3 – 4 頁 (3) 鏡頭轉到小岡面前,來臉部特寫,同時彼特已跳到他身後不遠處。這一方面也令我想起彼特初次襲擊卡爾多他們三人一幕,彼特是由極遠的山上突然跳過來,以距離突顯出她爆發力之大,現在這描寫相對上減弱了她的爆發力,同時表明小岡也非當時般弱小無力。 小岡洞悉了她的行動(眼神),彼特跳到他身後,右手一揮,小岡閃身向右避走,再轉到彼特身後,奮力用左腳向她踢去。留意頁(3)第三格,一格內用兩束線同時描繪了兩個動作—— (A)彼特揮動右手攻擊 + (B) 小岡轉身走到她身後。這處理相當簡潔,同時表現到發生時間之快,是很高明的描寫,但個人擔心初看漫畫的朋友未必一下子理解到? 頁(4) 小岡以右腳為重心發力,左腳由下而上踢向彼特腰部位置。留意小岡的黑色秀髮亦表現了他的動態去勢。 5 – 6 冨樫老師非常擅長使用分鏡及分格配置,描寫時間的長度。頁(5)以垂直並排三格(A > B > C),透過兩者的距離變化以表現小岡暴力踢腿的恐怖威力。可看到三格中分格高度不變,角色兩者不斷縮小,鏡頭不停拉闊表現彼特飛到高空的距離感。 *順便粗略計算,假設「大岡」高 170cm,那彼特大概被踢飛離地約 40 米 頁(6)鏡頭再轉到小岡腳底,望向高空中的彼特,留意小岡的右腳小小的爆炸 effect,可回到剛才頁(4)提到小岡以右腳為重心發力,奮力一踢後就預備大絕「包、剪、鎚」,儲力位置集中在右拳,重心同樣偏右,並壓低身子。 7 – 8 頁(7)與頁(5) 作了一個有趣的對比,頁(5) 是三格同樣高度的垂直分格,而頁(7)則是四格同樣闊度的水平分格。不過這次角色大小及動作保持一樣,透過背景變化表現出小岡儲力過程。首格背景雖是白色,但加插了豐富的效果集中線及氣流效果表現,加上是四格中最大格,感覺上那是最吵鬧的。第二至第四格使用了全黑背景,四周環境感覺瞬間變得寂靜(三),屏息靜氣,把力量全集中在右拳預備大爆發! […]

The post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29 期 No. 306〈安心〉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除了有力的動作分鏡,對空間感及角色距離的考慮,一方面令讀者更易了解戰鬥時物理環境,同時亦能夠突顯打鬥張力,這些也是我喜歡冨樫義博漫畫的地方。以下選取了個人喜歡《HUNTER x HUNTER》「蟻王篇」一小段分享一下:

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
第 29 期 No. 306〈安心〉

P.112-123

彼特坦白地向小岡解釋卡爾多早已死了,她一直也只能操控他身軀而不能令他「復活」。小岡聽到後既悲傷又憤怒,突然變身成「大岡」。

1 – 2

頁(1) 先來個「大岡」首個全身特寫(全版),下一頁 (2) 亦描繪「大岡」的垂直頭髮到底有多長多跨張(?),同時透過前後景設置,彼特(前方,黃色虛線)與小岡(後方,藍色虛線)兩者的距離(紅色線)。在此兩位角色的眼神處理亦相當好,首先是小岡本是以右邊側面對向鏡頭,再微微轉右望向彼特小聲說句「跟我來」,最後 90 度轉身走開。對比起「大岡」初次展露那極其冷漠的眼神,彼特的表情及眼神則造成強烈的對比,令人想起卡爾多遇襲時的情況,彼特當時一臉好奇及興奮,現在變得完全相反。

3 – 4

頁 (3) 鏡頭轉到小岡面前,來臉部特寫,同時彼特已跳到他身後不遠處。這一方面也令我想起彼特初次襲擊卡爾多他們三人一幕,彼特是由極遠的山上突然跳過來,以距離突顯出她爆發力之大,現在這描寫相對上減弱了她的爆發力,同時表明小岡也非當時般弱小無力。

小岡洞悉了她的行動(眼神),彼特跳到他身後,右手一揮,小岡閃身向右避走,再轉到彼特身後,奮力用左腳向她踢去。留意頁(3)第三格,一格內用兩束線同時描繪了兩個動作—— (A)彼特揮動右手攻擊 + (B) 小岡轉身走到她身後。這處理相當簡潔,同時表現到發生時間之快,是很高明的描寫,但個人擔心初看漫畫的朋友未必一下子理解到?

頁(4) 小岡以右腳為重心發力,左腳由下而上踢向彼特腰部位置。留意小岡的黑色秀髮亦表現了他的動態去勢。

5 – 6

冨樫老師非常擅長使用分鏡及分格配置,描寫時間的長度。頁(5)以垂直並排三格(A > B > C),透過兩者的距離變化以表現小岡暴力踢腿的恐怖威力。可看到三格中分格高度不變,角色兩者不斷縮小,鏡頭不停拉闊表現彼特飛到高空的距離感。

*順便粗略計算,假設「大岡」高 170cm,那彼特大概被踢飛離地約 40 米

頁(6)鏡頭再轉到小岡腳底,望向高空中的彼特,留意小岡的右腳小小的爆炸 effect,可回到剛才頁(4)提到小岡以右腳為重心發力,奮力一踢後就預備大絕「包、剪、鎚」,儲力位置集中在右拳,重心同樣偏右,並壓低身子。

7 – 8

頁(7)與頁(5) 作了一個有趣的對比,頁(5) 是三格同樣高度的垂直分格,而頁(7)則是四格同樣闊度的水平分格。不過這次角色大小及動作保持一樣,透過背景變化表現出小岡儲力過程。首格背景雖是白色,但加插了豐富的效果集中線及氣流效果表現,加上是四格中最大格,感覺上那是最吵鬧的。第二至第四格使用了全黑背景,四周環境感覺瞬間變得寂靜(三),屏息靜氣,把力量全集中在右拳預備大爆發!

圖片左、右方的黃色色塊為氣氛示意圖,而儲力的感覺則可看成是拳頭仿似黑洞般,把四周一切甚至光線都全吸進去(白 > 黑)。為何令我有這「吸入」的感覺,原因可參考上一話 305,當小岡變身時,冨樫老師加插了兩格彼特頭部特寫,以頭髮表現了空氣的流動感,她面前的小岡就是吸力的來源。

頁(8)緊接右拳特寫,細緻描繪手部細節,讓讀者視線如小岡儲力般,全集中在他的拳頭之上!經過儲力的時間,彼特亦被地心吸力影響而開始掉下來,右下格可以是以小岡的視覺看望向上方的彼特,但連接下一格一起看的話,又或可看成是從她上方望向小岡的方向,表現兩方的距離。再到下一格他們愈來愈近,加上大量的效果音,把氣氛推至最高處⋯!

9 – 10

11 – 12

四頁連續兩版跨頁

在《幽遊白書》中,冨樫老師已很喜歡用跨版及角色前後配置,描繪動作場面的高潮張力,而這次更來個雙跨版~

留意頁(8)最尾一格捕捉了小岡揮拳接觸到彼特身體瞬間,她身體還算是完好無缺。翻到下頁跨版(9-10)小岡拳頭狠狠擊中了彼特,身體扭曲變形。再下一個跨版(11-12)鏡頭及小岡位置保持不動,彼特已爆飛至遠方(往後就變得血肉模糊⋯),同時藉著描繪小岡的秀髮及揮拳動作,延續動作去勢表現。

現在有些漫畫,有時候不太顧及描寫戰鬥時角色的距離及空間感,個人卻一直認為這點甚為重要,可令讀者明白一拳一腳、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更易於代入角色思考過程。

透過空間感、距離感的平衡,操控動作畫面張力。


The post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29 期 No. 306〈安心〉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失敗的記憶 https://zbfghk.org/2022/07/17/%e5%a4%b1%e6%95%97%e7%9a%84%e8%a8%98%e6%86%b6/ Sat, 16 Jul 2022 18:42:00 +0000 https://zbfghk.org/?p=19587 在 1990 年,冨樫義博連載的戀愛漫畫《淘氣愛神》(てんで性悪キューピッド,1989 年~1990 年)宣告完結,不過這對他來說是一段「失敗的記憶」⋯⋯ 那時他正值漫畫創作生涯低潮,這雖是他首套正式連載漫畫,可是成績及人氣卻不如理想,加上其他同期連載的漫畫家也十分優秀,往往為他造成很大的壓力⋯⋯而他甚至有幻想過,偷取讀者每周投給其他漫畫家的選票,再改寫結果給自己(邪道戰已開始出現在腦海),以確保自己的連載位置⋯⋯ 1990 年同期連載的漫畫家有誰?鳥山明《龍珠》、秋本治《烏龍派出所》、荒木飛呂彥《JOJO 的奇妙冒險》第三部、三條陸/稻田浩司《達爾大冒險》、森田真法《鐵拳之道》等等也是當年大受歡迎的作品(井上雄彥《SLAM DUNK》在 1990 年 10 月開始連載),現在回看更是一套又一套的經典之作 。 冨樫老師在那段時期結束連載,決心要在下一套作品得到更多讀者的喜愛及認同,經過一輪檢討及計算,自覺之前以戀愛為主題的創作方向,老實說那並非他最擅長的事情⋯⋯所以他打算轉向嘗試戰鬥漫畫,一來他較喜歡,二來這也是《少年 JUMP》的黃金之道,一有此決定後就和當時的編輯討論細節。 可是,編輯卻說這轉變對他來說太大了,可能認為當時讀者對他上一套連載漫畫具固有印象吧⋯⋯不過冨樫老師仍然堅持以戰鬥為創作重心,兩者經過一論討論下得出的結果——漫畫開初大概 30 話的劇情主要以良好故事劇情為重心,並為主角們的性格設定打好基礎,之後可試轉向他希望嘗試的戰鬥方向。 得到共識後,1990 年 12 月《幽☆遊☆白書》正式連載。 # 少年jump展vol2圖錄# 當年以為他是想創作靈界小故事# 因人氣不足而轉向打鬥# 原來一早已是冨樫的計算# 不過好像在30話前已試戰鬥方向了 相關文章! 冨樫義博更新!繪畫分鏡稿之最高樂趣!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29 期 No. 306〈安心〉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19 期 No. 198〈突襲〉 冨樫義博的洗白書?味野久仁和《先生白書》 有今生無來世!《少年 JUMP》黃金期數復刻計劃! 漫畫與印刷術/魚豊《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第三章的核心 龍幸伸《DAN DA DAN 膽大黨》神痴 vs. […]

The post 失敗的記憶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在 1990 年,冨樫義博連載的戀愛漫畫《淘氣愛神》(てんで性悪キューピッド,1989 年~1990 年)宣告完結,不過這對他來說是一段「失敗的記憶」⋯⋯

那時他正值漫畫創作生涯低潮,這雖是他首套正式連載漫畫,可是成績及人氣卻不如理想,加上其他同期連載的漫畫家也十分優秀,往往為他造成很大的壓力⋯⋯而他甚至有幻想過,偷取讀者每周投給其他漫畫家的選票,再改寫結果給自己(邪道戰已開始出現在腦海),以確保自己的連載位置⋯⋯

1990 年同期連載的漫畫家有誰?鳥山明《龍珠》、秋本治《烏龍派出所》、荒木飛呂彥《JOJO 的奇妙冒險》第三部、三條陸/稻田浩司《達爾大冒險》、森田真法《鐵拳之道》等等也是當年大受歡迎的作品(井上雄彥《SLAM DUNK》在 1990 年 10 月開始連載),現在回看更是一套又一套的經典之作 。

冨樫老師在那段時期結束連載,決心要在下一套作品得到更多讀者的喜愛及認同,經過一輪檢討及計算,自覺之前以戀愛為主題的創作方向,老實說那並非他最擅長的事情⋯⋯所以他打算轉向嘗試戰鬥漫畫,一來他較喜歡,二來這也是《少年 JUMP》的黃金之道,一有此決定後就和當時的編輯討論細節。

可是,編輯卻說這轉變對他來說太大了,可能認為當時讀者對他上一套連載漫畫具固有印象吧⋯⋯不過冨樫老師仍然堅持以戰鬥為創作重心,兩者經過一論討論下得出的結果——漫畫開初大概 30 話的劇情主要以良好故事劇情為重心,並為主角們的性格設定打好基礎,之後可試轉向他希望嘗試的戰鬥方向。

得到共識後,1990 年 12 月《幽☆遊☆白書》正式連載。


The post 失敗的記憶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19 期 No. 198〈突襲〉 https://zbfghk.org/2020/11/14/1-17/ Fri, 13 Nov 2020 19:09:00 +0000 https://zbfghk.org/?p=19594 上次分享過鳥山明《龍珠》的分鏡,那個例子鏡頭大多是靜止水平的,只靠角色動作描繪。這次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的例子,主要是鏡頭的調度。 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第 19 期 No. 198〈突襲〉 P.172-179 第十九期「蟻篇」這一幕,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個人很喜歡的漫畫分鏡。那時卡爾多剛露了一手「死神圓舞」以表現他的強大,甚至比小剛和基路亞更強,可是在下一話面對尼菲彼特時,𣊬間已變弱者。 1 – 2 第 2 頁尼菲彼特與卡爾多的眼部特寫,分格一樣大小暗示了兩人是以下發展的重心,視線方向相反表現對立的情況。冨樫老師先用蟻基地的細小剪影突顯他們兩組人之間的物理距離(藍線:後景/黃線:前景),之後繪畫尼菲彼特的恐怖眼睛近鏡。 # 3至4頁很大的資訊量線很花# 圖下是鏡頭走動示意圖 3 – 4 下一頁(3)鏡頭拉遠看到她的全身在高高的基地牆邊,望向遠方(視線與上一頁同向右邊)。注意這裡用很大格描繪環境,加上了基地的消失點(藍色)與平原的消失點(紫色),突顯了空間感和尼菲彼特與目標的距離。 鏡頭從她視點出發,三個細小身影表現她從很遠的基地已發現小剛他們。下一格再用近鏡拉近大腿肌肉和青根(與上同一角度的 close up),預備發力。緊接下頁(4)鏡頭從尼菲彼特遠遠飛至卡爾多身後,望向基地方向。基地的大小與上頁差不多(保持距離),細小的對白框中「找到了」的「了」字,再加強表現那距離,視覺與聽覺全用上。之後兩格分鏡保持同一視點,前一格還在基地,下一格她已快要撞上鏡頭。 以上一切只為表現尼菲彼特超強速度爆發力與洞察力,而她只是蟻王的其中一個手下罷了。 頁 4 最下格,鏡頭拉後了一點,卡爾多在前景而小剛與基路亞在後,注意此時卡爾多的右手已經微微突出,而從三人身上的陰影線方向(其實也是效果線),可以推測到目標飛來的方向,正正是飛向他的右臂。 5 – 6 下一頁(5)敵人身影極速飛過,右手消失不見,下三格的小剛、基路亞與空中斷了的右手並排,留意縱向分格線是單線,分格邊緣緊接。常見的分格之間是留有點點虛位的(通常橫分格行距會比縱分格空間大,代表正常應是讀完一行才到下一行)。分格與分格之間的發生時間縮短,三格幾乎同時發生。例如回到第 2 頁,分格之間有虛位,代表那時分格之間的時間長點。 這兩版(2 > 3/4 > 5)使用了讀者揭頁的時間差,帶給讀者翻去下一頁才看到的驚喜發展(頁首第一格大格),特別是前一頁卡爾多才緊張地叫他二人逃走,下一頁他的右手已經斷掉。 頁 6,尼菲彼特空降在他們三人中間,也看到各人物理位置,尼菲彼特向右望向鏡頭,以上格分佈推算自然是望向小剛和基路亞兩人。他們也同時與分格上望著尼菲彼特(向右),表情既憤怒又害怕,這裡三格同樣分格線是單線。此時也加進了另一技巧,就是分格與分格之間開始直接重疊。冨樫老師這裡除了分鏡節奏外,分格的距離與重疊,把戰鬥的緊湊感與氣氛推向最高處。 7 – 8 頁 7,第二格,此時斷臂才從空中跌至地上,小剛保持憤怒的視線望著目標(右邊),不要忘記上一話已設定了二人的實力比卡爾多弱,現在他𣊬間敗陣,讀者也會知道尼菲彼特就是在他們數倍之上,懂事的基路亞只好打暈忿怒的小剛一起逃走。 精練的數頁,就交待了數人實力差,與及尼菲彼特的爆發力。 # 之前有寫過一點點再補筆# 原來畫圖也能幫助自己整理# 認真的冨樫老師連他自己都感到害怕 […]

The post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19 期 No. 198〈突襲〉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上次分享過鳥山明《龍珠》的分鏡,那個例子鏡頭大多是靜止水平的,只靠角色動作描繪。這次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的例子,主要是鏡頭的調度。

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
第 19 期 No. 198〈突襲〉

P.172-179

第十九期「蟻篇」這一幕,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個人很喜歡的漫畫分鏡。那時卡爾多剛露了一手「死神圓舞」以表現他的強大,甚至比小剛和基路亞更強,可是在下一話面對尼菲彼特時,𣊬間已變弱者。

1 – 2

第 2 頁尼菲彼特與卡爾多的眼部特寫,分格一樣大小暗示了兩人是以下發展的重心,視線方向相反表現對立的情況。冨樫老師先用蟻基地的細小剪影突顯他們兩組人之間的物理距離(藍線:後景/黃線:前景),之後繪畫尼菲彼特的恐怖眼睛近鏡。

3 – 4

下一頁(3)鏡頭拉遠看到她的全身在高高的基地牆邊,望向遠方(視線與上一頁同向右邊)。注意這裡用很大格描繪環境,加上了基地的消失點(藍色)與平原的消失點(紫色),突顯了空間感和尼菲彼特與目標的距離。

鏡頭從她視點出發,三個細小身影表現她從很遠的基地已發現小剛他們。下一格再用近鏡拉近大腿肌肉和青根(與上同一角度的 close up),預備發力。緊接下頁(4)鏡頭從尼菲彼特遠遠飛至卡爾多身後,望向基地方向。基地的大小與上頁差不多(保持距離),細小的對白框中「找到了」的「了」字,再加強表現那距離,視覺與聽覺全用上。之後兩格分鏡保持同一視點,前一格還在基地,下一格她已快要撞上鏡頭。

以上一切只為表現尼菲彼特超強速度爆發力與洞察力,而她只是蟻王的其中一個手下罷了。

頁 4 最下格,鏡頭拉後了一點,卡爾多在前景而小剛與基路亞在後,注意此時卡爾多的右手已經微微突出,而從三人身上的陰影線方向(其實也是效果線),可以推測到目標飛來的方向,正正是飛向他的右臂。

5 – 6

下一頁(5)敵人身影極速飛過,右手消失不見,下三格的小剛、基路亞與空中斷了的右手並排,留意縱向分格線是單線,分格邊緣緊接。常見的分格之間是留有點點虛位的(通常橫分格行距會比縱分格空間大,代表正常應是讀完一行才到下一行)。分格與分格之間的發生時間縮短,三格幾乎同時發生。例如回到第 2 頁,分格之間有虛位,代表那時分格之間的時間長點。

這兩版(2 > 3/4 > 5)使用了讀者揭頁的時間差,帶給讀者翻去下一頁才看到的驚喜發展(頁首第一格大格),特別是前一頁卡爾多才緊張地叫他二人逃走,下一頁他的右手已經斷掉。

頁 6,尼菲彼特空降在他們三人中間,也看到各人物理位置,尼菲彼特向右望向鏡頭,以上格分佈推算自然是望向小剛和基路亞兩人。他們也同時與分格上望著尼菲彼特(向右),表情既憤怒又害怕,這裡三格同樣分格線是單線。此時也加進了另一技巧,就是分格與分格之間開始直接重疊。冨樫老師這裡除了分鏡節奏外,分格的距離與重疊,把戰鬥的緊湊感與氣氛推向最高處。

7 – 8

頁 7,第二格,此時斷臂才從空中跌至地上,小剛保持憤怒的視線望著目標(右邊),不要忘記上一話已設定了二人的實力比卡爾多弱,現在他𣊬間敗陣,讀者也會知道尼菲彼特就是在他們數倍之上,懂事的基路亞只好打暈忿怒的小剛一起逃走。

精練的數頁,就交待了數人實力差,與及尼菲彼特的爆發力。


The post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19 期 No. 198〈突襲〉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不經不覺被引導!鳥山明《龍珠 DRAGON BALL》漫畫分鏡分享 https://zbfghk.org/2020/11/09/1-14/ Mon, 09 Nov 2020 15:05:00 +0000 https://zbfghk.org/?p=19541 從前曾聽過有些不常看漫畫的朋友說:「我不懂看漫畫,上下左右的一格格,不知哪裡看起啦。」 記憶中,我小時候看鳥山明《龍珠》漫畫時,並沒有人教我看的,可是當年閱讀完全沒有難度,就好像 Bandai 的高達模型的說明書一樣,爸爸媽媽也讚我看得明白很厲害。小時候當然也曾相信過,可是長大了看多了,才知道這是鳥山明的分鏡說故事厲害,還有 Bandai 模型說明書的厲害。 綠:漫畫讀者閱讀視線,基本右至左、上至下 黃:角色物件動作方向 粉紅:大魚的視線(P.2) 如開首這一段,悟空要找食物吃,所以從崖邊高處跳下,毫不費力且絲毫無損,表現出他的功夫厲害之處,而運鏡也配合了悟空的動作,由上而下再回彈,翻到下一頁。 最左邊悟空跳下,拉著樹枝,中間那格他畫下了這拉著並準備回彈的一刻,讀者也能預計(因為假設大家也試過拉著樹枝),形成了這連貫的動作感。 之後悟空脫下衣服,用尾巴引大魚上來,迅速交待了悟空具有尾巴的特點。此時注意,悟空一直是站在左邊,而尾巴是向右的,之後大魚發現了水中的尾巴,注意大魚處於右下角分格,而悟空是在牠左上方,視線與分格物理上配合(粉紅色線)。 大魚立刻向左上方游去,讀者眼睛從右下向左頁頂移動,和大魚游上的方向其實一樣。悟空快速向後一閃,再彈前向大魚踢去,兩者的位置和方向也保持一樣,並用簡單的背景速度線作輔助,讀者自然容易明白,這就是鳥山明厲害的地方。 悟空的拉後避開,再發力跳前踢腿,基本鏡頭位不會大變,也一氣呵成。 另外有一點基本的,漫畫從右至左看,所以不計快速的打鬥,角色們緩慢的動作例如莊子的車輛行駛方向,與悟空托著大魚的步行方向,也是由右至左。 漫畫:鳥山明《龍珠》第一話,1984 年連載。 在鳥山明《龍珠》的主要戰鬥中,與最終 boss 決戰時通常也要把敵人用氣功擊至體無完膚化成灰燼(因為自從有人加了再生能力之後就番唔到轉頭)。 圖片例子中選取了四大惡人笛子魔王、菲利、斯路、布歐的決戰場面。 絕命攻擊由起勢動作至發動攻擊一刻,也大多是保留同一出手角度,順著漫畫由右至左的閱讀方向,而敵人被擊中至灰的特寫中,他們也面對右邊,攻擊方向同樣是由右至左。唯一是悟空面對菲利的偷襲有點不同,可能是因為他要回身攻擊。而大魔王那張第一頁是用了上一話的畫稿(他連載不時這樣做)。 看漫畫由右至左閱讀,主角安排在右邊攻向左,而敵人安排在左邊,逆向承受主角的攻勢,還有讀者的視線,好慘的奸角。 讀者閱讀的方向與攻勢方向一致,這可能就是那爽快感的由來。 有時候有些漫畫刻意使用複雜的分鏡,讀者難以明白。可是我覺得最厲害的漫畫家分鏡方式,是會自動引領讀者閱讀他的作品,自然投入當中的世界。 這個也是我們常說,要看漫畫實體書才能感受到的分鏡魅力。 「《少年 JUMP》教曉了我,『漫畫』就是我的天職。」—— 鳥山明 相關文章! 龍幸伸《DAN DA DAN 膽大黨》神痴 vs. 邪視/截取連續性動作關鍵一格 鳥山明的漫畫網點應用 芥見下下《咒術迴戰》/ 漫畫的動作節奏 冨樫義博的分鏡力量/《HUNTER x HUNTER》第 19 期 No. 198〈突襲〉 大英博物館「MANGA マンガ」展開幕!場外場內展品 sneak peek! 你出世了嗎?1987 年出版《Dragon Ball 冒險 Special》特別合集本! 有今生無來世!《少年 […]

The post 不經不覺被引導!鳥山明《龍珠 DRAGON BALL》漫畫分鏡分享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從前曾聽過有些不常看漫畫的朋友說:「我不懂看漫畫,上下左右的一格格,不知哪裡看起啦。」

記憶中,我小時候看鳥山明《龍珠》漫畫時,並沒有人教我看的,可是當年閱讀完全沒有難度,就好像 Bandai 的高達模型的說明書一樣,爸爸媽媽也讚我看得明白很厲害。小時候當然也曾相信過,可是長大了看多了,才知道這是鳥山明的分鏡說故事厲害,還有 Bandai 模型說明書的厲害。

綠:漫畫讀者閱讀視線,基本右至左、上至下

黃:角色物件動作方向

粉紅:大魚的視線(P.2)

如開首這一段,悟空要找食物吃,所以從崖邊高處跳下,毫不費力且絲毫無損,表現出他的功夫厲害之處,而運鏡也配合了悟空的動作,由上而下再回彈,翻到下一頁。

最左邊悟空跳下,拉著樹枝,中間那格他畫下了這拉著並準備回彈的一刻,讀者也能預計(因為假設大家也試過拉著樹枝),形成了這連貫的動作感。

之後悟空脫下衣服,用尾巴引大魚上來,迅速交待了悟空具有尾巴的特點。此時注意,悟空一直是站在左邊,而尾巴是向右的,之後大魚發現了水中的尾巴,注意大魚處於右下角分格,而悟空是在牠左上方,視線與分格物理上配合(粉紅色線)。

大魚立刻向左上方游去,讀者眼睛從右下向左頁頂移動,和大魚游上的方向其實一樣。悟空快速向後一閃,再彈前向大魚踢去,兩者的位置和方向也保持一樣,並用簡單的背景速度線作輔助,讀者自然容易明白,這就是鳥山明厲害的地方。

悟空的拉後避開,再發力跳前踢腿,基本鏡頭位不會大變,也一氣呵成。

另外有一點基本的,漫畫從右至左看,所以不計快速的打鬥,角色們緩慢的動作例如莊子的車輛行駛方向,與悟空托著大魚的步行方向,也是由右至左。

漫畫:鳥山明《龍珠》第一話,1984 年連載。


在鳥山明《龍珠》的主要戰鬥中,與最終 boss 決戰時通常也要把敵人用氣功擊至體無完膚化成灰燼(因為自從有人加了再生能力之後就番唔到轉頭)。

圖片例子中選取了四大惡人笛子魔王、菲利、斯路、布歐的決戰場面。

絕命攻擊由起勢動作至發動攻擊一刻,也大多是保留同一出手角度,順著漫畫由右至左的閱讀方向,而敵人被擊中至灰的特寫中,他們也面對右邊,攻擊方向同樣是由右至左。唯一是悟空面對菲利的偷襲有點不同,可能是因為他要回身攻擊。而大魔王那張第一頁是用了上一話的畫稿(他連載不時這樣做)。

看漫畫由右至左閱讀,主角安排在右邊攻向左,而敵人安排在左邊,逆向承受主角的攻勢,還有讀者的視線,好慘的奸角。

讀者閱讀的方向與攻勢方向一致,這可能就是那爽快感的由來。


有時候有些漫畫刻意使用複雜的分鏡,讀者難以明白。可是我覺得最厲害的漫畫家分鏡方式,是會自動引領讀者閱讀他的作品,自然投入當中的世界。

這個也是我們常說,要看漫畫實體書才能感受到的分鏡魅力。

「《少年 JUMP》教曉了我,『漫畫』就是我的天職。」
—— 鳥山明


The post 不經不覺被引導!鳥山明《龍珠 DRAGON BALL》漫畫分鏡分享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