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uspublishing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locuspublishing/ 相信漫畫 Sun, 07 Mar 2021 13:39:30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locuspublishing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locuspublishing/ 32 32 文字版!《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漫畫出版紀念活動——今敏 「她的房間」分享會全紀錄 https://zbfghk.org/2020/03/20/konsatoshi-talk/ Fri, 20 Mar 2020 12:00:52 +0000 https://zbfghk.org/?p=14214 為紀念《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在台灣出版,我們特意與出版社大塊文化合作,舉辦「今敏『她的房間』分享會」,邀請了動畫導演 Tommy Ng 和電影導演黃飛鵬作為主講。本文是該分享會的文字紀錄。 《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出版紀念活動「今敏——她的房間」分享會日期:2019 年 7 月 28 日(日)時間:3 – 5 pm地點:麥高利小劇場 感謝當天出席的各位! 也跟在候補名單中的朋友致歉,活動在公佈不久後很快便滿額,雖然我們已選擇一個比原案更大的場地,反應還是比預期中更熱烈!(選擇場地和預測人數真的很難⋯) 是次活動需要付費,主要是用以支付場租及演講費。需要付費的原因,相信出席是次講座的朋友看到豐富的內容都會理解,我們希望講者能得到背後所花的時間和心思的相應報酬,也希望聽眾能實際地支持講者。 再次感謝各位理解並支持。 ——紙本分格 啟 講座全片 完整內容請觀看影片(廣東話),部分內容會摘錄成下方的文字配以投影圖片。 開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講座舉辦的原因、兩位嘉賓。 活動原委大塊文化出版《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漫畫短篇集的正體中文版,紙本分格藉著是次機會和大塊文化合辦了這次香港的講座。 兩位嘉賓動畫導演 吳啓忠先生電影導演 黃飛鵬先生 吳啓忠 Tommy Ng 簡介香港動畫導演,曾執導短片《世外》、《逆石譚》。參與電影《今晚打喪屍》的動畫製作。 黃飛鵬 簡介電影導演,偶有寫字,未知影像是否有用,但做得就做。 希望拍出的電影都能忠於電影本身,自己和觀眾。  過住作品: 《池之魚》 《寂靜無光的地方》 《十年-冬蟬》、《尼菩薩》 他們兩位除了是業界的專業人士,還是大學同學!在學時已常常談起今敏,而飛鵬在製作電影時也是常常想起今敏。 1 今敏簡介 先由小編 E 簡單地介紹一下今敏和他的作品。 官方的簡介: 1963年出生於北海道,武蔵野美術大學造形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 出版《海歸線》和《世界恐怖公寓》漫畫單行本後,工作重心從漫畫轉移到動畫。1998年首部動畫長片《藍色恐懼》上映,後陸續創作《千年女優》(2002)、《東京教父》(2003)和電視動畫《妄想代理人》(2004)。2006年執導改編自筒井康隆同名小說的《盜夢偵探》。2007年,短片《早安》在NHK《15名動畫人》節目播放。 動畫導演工作之餘,出版由部落格內容集結而成的隨筆集《KON’S TONE「千年女優」之道》(2002年日本晶文社出版/2013「復刊 .com」重新出版)。亦曾擔任NHK節目《Digista》的策畫人,並在神戶藝術學院(Art College KOBE)擔任講師,2008年4月出任武藏野美術大學影像系的客座教授。 2010年8月24日因胰臟癌逝世,享年46歲。 2011年8月12日至8月24日,日本新宿眼科畫廊舉辦今敏回顧展「千年的禮物」。 2012年7月16日至8月25日,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館和圖書館舉辦今敏逝世三週年紀念展「造夢人」。 2012年8月26日由「株式會社KON’STONE」出版第二本隨筆集《KON’S TONE II […]

The post 文字版!《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漫畫出版紀念活動——今敏 「她的房間」分享會全紀錄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為紀念《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在台灣出版,我們特意與出版社大塊文化合作,舉辦「今敏『她的房間』分享會」,邀請了動畫導演 Tommy Ng 和電影導演黃飛鵬作為主講。本文是該分享會的文字紀錄。

《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出版紀念活動
「今敏——她的房間」分享會

日期:2019 年 7 月 28 日(日)
時間:3 – 5 pm
地點:麥高利小劇場

感謝當天出席的各位!

也跟在候補名單中的朋友致歉,活動在公佈不久後很快便滿額,雖然我們已選擇一個比原案更大的場地,反應還是比預期中更熱烈!(選擇場地和預測人數真的很難⋯)

是次活動需要付費,主要是用以支付場租及演講費。需要付費的原因,相信出席是次講座的朋友看到豐富的內容都會理解,我們希望講者能得到背後所花的時間和心思的相應報酬,也希望聽眾能實際地支持講者。

再次感謝各位理解並支持。

——紙本分格 啟

講座全片

完整內容請觀看影片(廣東話),部分內容會摘錄成下方的文字配以投影圖片。


開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講座舉辦的原因、兩位嘉賓。

活動原委
大塊文化出版《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漫畫短篇集的正體中文版,紙本分格藉著是次機會和大塊文化合辦了這次香港的講座。

兩位嘉賓
動畫導演 吳啓忠先生
電影導演 黃飛鵬先生

吳啓忠 Tommy Ng 簡介
香港動畫導演,曾執導短片《世外》、《逆石譚》。參與電影《今晚打喪屍》的動畫製作。

黃飛鵬 簡介
電影導演,偶有寫字,未知影像是否有用,但做得就做。 希望拍出的電影都能忠於電影本身,自己和觀眾。 

過住作品: 《池之魚》 《寂靜無光的地方》 《十年-冬蟬》、《尼菩薩》

他們兩位除了是業界的專業人士,還是大學同學!在學時已常常談起今敏,而飛鵬在製作電影時也是常常想起今敏。


1 今敏簡介

先由小編 E 簡單地介紹一下今敏和他的作品。

官方的簡介:

1963年出生於北海道,武蔵野美術大學造形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

出版《海歸線》和《世界恐怖公寓》漫畫單行本後,工作重心從漫畫轉移到動畫。1998年首部動畫長片《藍色恐懼》上映,後陸續創作《千年女優》(2002)、《東京教父》(2003)和電視動畫《妄想代理人》(2004)。2006年執導改編自筒井康隆同名小說的《盜夢偵探》。2007年,短片《早安》在NHK《15名動畫人》節目播放。

動畫導演工作之餘,出版由部落格內容集結而成的隨筆集《KON’S TONE「千年女優」之道》(2002年日本晶文社出版/2013「復刊 .com」重新出版)。亦曾擔任NHK節目《Digista》的策畫人,並在神戶藝術學院(Art College KOBE)擔任講師,2008年4月出任武藏野美術大學影像系的客座教授。

2010年8月24日因胰臟癌逝世,享年46歲。

2011年8月12日至8月24日,日本新宿眼科畫廊舉辦今敏回顧展「千年的禮物」。

2012年7月16日至8月25日,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館和圖書館舉辦今敏逝世三週年紀念展「造夢人」。

2012年8月26日由「株式會社KON’STONE」出版第二本隨筆集《KON’S TONE II 》。

今敏官網:konstone.s-kon.net

20歲,1984 年,他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就讀視覺傳達設計系時,投稿的漫畫短篇作品《虜 -とりこ-》(俘虜)獲得第 10 屆千葉徹彌新人賞。主題與社會評分制度、人民洗腦、教育營等相關(簡體版同樣收錄),相信高中時開始成為大友克洋和 SF 小說家筒井康隆的粉絲有相當的關係。
84-89 期間繪畫的多部短篇作品,其中 15 篇都收錄在這本《夢的化石》裡,除了出道作《俘虜》、還有各式各樣的主題如古裝、惡怖、懸疑、童話等等。
90 年發表海歸線(第一本單行本)
91 年,國際恐怖公寓,大友克洋真人電影改編漫畫
中譯:六翼天使2億6661萬3336之翼
押井守為原案,今敏作畫的漫畫。95-96 年間於《Animage》連載,只有序章和第 1-3 話,然後就休刊了,專心製作動畫。
95(32歲)-96年間,連載《OPUS》於雜誌《Comic Guys》
2010 年過世後集結成單行本共 2 冊,包括連載+作者遺稿中發現的未發表結局。(有說是雜誌社倒閉) 。今敏最後一部漫畫作品,此後他以動畫事業為主。
98 年,第一部執導的動畫電影《Perfect Blue》上映。
99-2000 年完成《千年女優》,2002 才上映。
同年出版由部落格內容集結而成的隨筆集《我的造夢之路》。
2003 年《東京教父》正式上映。第二部原創動畫,劇本與信本敬子一同創作。

講述三名無家可歸的露宿者在聖誕節前夕,於東京街頭發現一個棄嬰,三人隨後為了棄嬰而出發尋找她的親生父母。 《東京教父》後來和《千年女優》同時入圍 2003 年第 75 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畫。
2004 年 2 月《妄想代理人》正式在電視上播出
2006 年上映,改編心愛的筒井康隆同名作品的《盜夢偵探
2007 年,今敏和多位著名日本導演,參與日本放送協會提出的《Ani*Kuri15》製作計畫。

《Ani*Kuri15》計畫分成三季播出,在日本放送協會的節目間插入1分鐘的動畫。

今敏執導當中一個單元,發表1分鐘長的短篇作品《早安》(オハヨウ)。

2 今敏的出身和個人態度

今敏的名字涵義,把握時機
今敏的哥哥,今剛,日本著名結他手。曾為《亞基拉》電影配樂,其獨立追夢的決定也對今敏影響很大。
中學時代加入漫畫研究社,因為討厭學長和汗水?!友情、熱血、勝利?!千篇一律!今敏喜歡的是偏鋒的作品,如大友克洋的《童夢》。
拿到獎金第一件事不是買漫畫,而是買錄影帶機。每天能看五六套電影(邊喝邊看),還邊看邊寫筆記,雖然有些顯然是喝醉時寫的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寫了什麼。
收錄在《今敏全短篇:夢的化石》中的出道作,反抗極權相關。結合了「夢境」和現實的作品。
第一部連載漫畫《海歸線》,當時的排程非常「地獄」,三個月內需完成二百多頁的連載,他的身體無法負荷,患上甲型肝炎,在完成的當天立即進了醫院,住了一個月。可見他對創作的態度非常嚴厲,而他應該也不太在乎健康與否。
進院那天同時也收到一個來自大友克洋的電話,問他要不要參與動畫製作《老人Z》。
除了大友克洋,還有押井守的合作。
受邀擔任動畫導演,這時候的今敏已參與過一些動畫製作,也對漫畫有點厭倦了。值得留意的是,《Perfect Blue》一開始是以電視上播放的 OVA 而不是動畫電影的前提製作,所以質素和預算都和動畫電影相差甚遠,以致後來得知可在戲院上映時,可想像今敏的憤怒和怨念。而且製作時期是一年,一年需製作 70 分鐘的動畫電影。

3 今敏眼中的大師

飛鵬 已有很多文章說過今敏影響了什麼人什麼作品,但今敏又是被什麼人什麼作品影響的呢?兩位導演嘗試追尋今敏曾看過、曾喜歡的大師或作品。

Terry Gilliam
pic source

第一個是我還滿想介紹給大家的是,這個阿伯(笑)。這個阿伯叫 Terry Gilliam,是到現在仍活躍的電影導演(編按:79 歲!)。但因為作品牽連甚廣、資源需求龐大、穿越的時空也太多,所以也愈來愈少作品開拍。

他早年的作品有以下三部,是非常非常著名的作品,最多人認識的應該是第二套《Brazil》。其實今敏也曾在自己的書中提過很喜歡 Gilliam 的電影,雖然現在無法播電影給大家看,但可以看看第一套《Time Bandits》的預告。各位也可回家再找電影,看看會不會找到些今敏(參考過)的影子。

Tommy 補充一點,他亦是一位動畫師,他的分鏡和轉接等都有動畫的成份。我認為是一位蠻全能的導演。

Time Bandits 的預告
Brazil 的預告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的預告

飛鵬 最有趣的是觀看時聲音和畫面的那種對沖,其實很久都沒試過看到這樣的預告 / 電影的誕生,好像是早期點的電影反而看到更多的自由,而這種自由在今敏的作品也時常會看到,當大家都說《Inception》(全面啟動)是抄襲今敏,那麼今敏又是「看」什麼的呢?我不會說是「抄」,但「參考」了什麼呢?

也輕輕說說《Time Bandits》是在說什麼,說出來好像也不是很多人會相信⋯⋯就是六個有侏儒症的人,他們是上帝的工作者,偷了上帝的一張地圖,穿越在時空中,然後和一個小朋友相遇,帶著小朋友一起穿越時空並嘗試對抗撒旦。最重要的是,其實撒旦想要的是上帝的認同。

大家可能聽我說完還是會一頭霧水,但在觀看電影時,坦白說我的反應是「嘩~這樣也行啊⋯⋯」亦可能是像 Tommy 剛剛所說有關王道式的電影,這部電影就是沒有很明確的英雄形象。坦白說 Terry Gilliam 的電影經常都會出現一些侏儒症的人,就連其他的 producer (電影製作人)都跟他說這次可不可以不要再用那麼矮小的人,因為很麻煩。不是說他們身高很麻煩,而是說他們很重(體重),也很需要人們的「服侍」⋯⋯但 Terry Gilliam 就沒有理會,繼續選用侏儒症的演員拍攝。大家有興趣也可以找找 Terry Gilliam 的電影來看。

Tommy 接下來會說說數位今敏在訪問或文章中有提及過的導演,或是我們觀察後認為這些導演可能有影響到今敏的創作。

Stanley Kubrick
pic source
千年女優一幕,和 2001 一幕。

有看《千年女優》的人應該也會有印象,那件太空衣顯而易見是來自《2001: A Space Odyssey》(2001 太空漫遊)的了,而最後千代子乘坐飛船的一幕,也是《太空漫遊》裡穿越時空的橋段。《今敏》短篇集中最後一篇(即出道作)《虜》也很有強烈的「Clockwork Orange」(發條橙)意識。兩者一樣都是洗腦過程,還有年輕人得到武力後的行動,也反映了他在作品的反叛思維。

Andrei Tarkovsky
pic source

今敏和擔任導演的森本晃司一起製作的《Magnetic Rose》感覺上是以《Solaris》為基礎作改編的作品,兩部作品同樣是談在外太空遇到幻象,令人自殺或被殺。

《Magnetic Rose》(她的回憶、彼女の想いで)是1995年公映、大友克洋總監督的動畫電影《MEMORIES》(回憶三部曲)其中一部。
《Solaris》(星球索拉羅斯、索拉力星)
黑澤明

黑澤明影響的人實在太多(笑),也可以找到很多今敏參考過的例子。今敏曾說過構思《千年女優》時需要搜集很多日本的歷史,都是從看過的電影之中找尋,所以黑澤明的電影一定是其中一部份。圖片是其中經典的一幕,連表情也一模一樣。另一是稍後提到的女巫一幕。

小津安二郎

《千年女優》千代子的原型就是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中的原節子。《千年女優》負責角色設定的本田雄說過,除了形象,連四、五十歲時息影並隱匿的生平也很相似。

Jonathan Demme

《Perfect Blue》編劇村井貞之與今敏討論《Perfect Blue》裡的戲中戲——追兇懸疑片《Double Bind》時,也提到希望將《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沈默的羔羊)那樣的主線故事放進《Perfect Blue》裡。

飛鵬 每次討論到科幻和穿越劇情的時候都會提到的作品——美國作家馮內果(Kurt Vonnegut)的小說《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 House Five)。

飛鵬 說說為什麼我會看到有(和今敏)相近的地方。《Slaughter House Five》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男主角有個蠻「有趣」的病,那個病叫「時空拘束症」,例如說我和你正在傾談,但當我貶眼的一瞬間,我跳到了以前或未來的一個時間點。

男主角比利於二戰時美國當兵,赴德國打仗不幸成為戰俘,被囚禁到「第五號屠宰場」集中營,戰後回到美國任職牙醫,期間聲稱被外太空人抓走,抓走後學習到外太空的文化,還有和地球人不同的觀念包括閱讀時間等。

整本書的敍事並不像一般線性(直線性時間),而是上一句才談到他被運抵德國的集中營,下一句就跳到和外星人的對話。這一種時空的跳躍和今敏的剪接非常相似。

「宿命論」:外太空人和比利曾談過,你沒辦法改變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但你可以選擇怎樣去「經歷」事情,意即可以不用像一般人那樣跟從時間 A→B→C→D 那樣經歷,而是可以從 A 跳到 D,再回去 B 那樣去「體驗」自己的「經歷」。

比利問外星人:「為什麼會選擇我作為(時空拘束)的研究對象?」外星人回答:你有沒有想過琥珀裡的昆蟲?你有沒有問昆蟲為什麼會選擇飛進樹液中呢?因為你和牠一樣,都是被我們觀看著,在琥珀裡的昆蟲。而我在看今敏作品時,也經常有「琥珀裡的昆蟲」的感覺——「我們正透過動畫這一媒介去看他描寫的角色。」

電影導演 黃飛鵬

另一相近之處,對現實的嘲弄。但他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例如是經歷了一件很慘的事,我們究竟是以什麼形式去表達?馮內果經常用一種開玩笑的形式去說,明明場景很 sad,成了戰俘很淒慘地從遠方走來,但他的說法是『一隻毛都掉光了的紅雕正在走過來』⋯⋯因為他(看起來)真的很噁心,走路時還發出「滋滋」的聲音。而且(馮內果)還會用「就是這樣。(So it goes.)」作為收尾,就像說「人這樣就會死了」、「這樣就會很難受了」一樣,不渲染角色的情緒,也不會說說角色怎樣面對自己的情緒。

今敏的作品也是這樣,不會特意用畫面、音樂等去誇大情感,這些「情感時刻」在今敏的作品中時間特別短,很多時也是要回想那一刻才會感受到剛剛經歷的「情感時刻」所表達的情緒。

Tommy 而今敏也談過、形容過這作品, 說這部世界是由很多個「瞬間」組成,其秩序既漂亮又隨機。也有提過人並不是生活在時間順序裡,意謂兩者談天,但雙方腦中所想的可能是晚餐去哪吃、上月去了哪旅行,腦中所想的不斷地跳換到不同的時空。而這個概念他也放到作品當中,不需再受時空的限制。

飛鵬 我們之前談過,他有個很有趣的說法,人在某程度上是超越時間的生物。例如我們在談天過程中,理論上是「現在」,但可以談「過去」,像是「以前我們上大學時去 canteen 吃飯」等等。而這個談天的過程中,正在經歷的是「現在」還是「過去」?又或是「將來你買了房子,我會在你家倒翻了東西」,談的是未來。縱使人在「現在」的時間點,其實(意識上)也是會不停在「過去」和「未來」間跳躍。而這也有關稍後談到的,真實和幻象的命題裡,時間擔任了什麼角色。


4 房間——最後的底線

Tommy 有關作品上的分析。談起今敏,除了即時想起的「時間性」,另一會想到的,就是經常出現在作品中,「真實」與「夢幻」的概念。而他的第一套導演作品《Perfect Blue》已能看到「真實與夢幻」的概念非常強烈,也很值得在此分享一下這部作品背後的故事和個人分析。

飛鵬 現場觀眾誰還沒看過《Perfect Blue》?

(主辦單位誠實舉手後發現沒有同伴立即收手)

飛鵬 請還沒看過的人往門口移動!
(眾人笑)

Tommy 《Perfect Blue》講述女子偶像組合的其中一個成員未麻,發覺事業到了瓶頸期需要轉型,退團後成為女演員。成為女演員後發現身邊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除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遭到殺害,也發覺自己有思覺失調,無法區別「演戲」和「現實」。

作為觀眾也同樣會感到難以區分「真」與「假」,或是直接放棄思考。這部引起討論熱潮的作品,單是故事敘述上已是大突破,並不會因為「懸疑片」而被認為是沈悶的作品。單是他說的故事已令人不安,而觀眾也會專注於尋找線索推敲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就是《Perfect Blue》的魅力。

人需要有「現實」和「幻想」,也需要有空間去履行「幻想」。例如你看一本小說、聽一首歌、看一齣韓劇,和明星有一場模擬的戀情,用幻想去填滿自己的心靈。

在人類進化上亦同,區分人類與禽獸的其中一個要點就是,我們能「看見」或「預見」現實不存在的東西。例如我被獅子追逐所以逃到樹上,那是因為我能預想牠的路線。又例如是耕作,會向「比我強大的力量」如神明,保祐豐收,所以才會有求雨舞、獻祭等幻想去平衡生活。

飛鵬 或是也可簡單點說是「經驗主義」的相反。「經驗主義」是我知道站在這個巴士站,就能乘巴士。某程度上,動物也能透過經驗「預見」,所以這也適用到其他動物。

但對於人類來說,我們能得到(跟動物)不同的,是寓意。例如我告訴你這裡是諾貝爾(頒獎)的場所,再放一張椅子在這裡。那大家已經能聯想到後面的意義了。

又例如有隻白鴿在飛,然後有一大群白鴿一起飛。這已經有了不同的意義,可能是「吳宇森在拍戲」,也可能是這裡很和平,這些「寓想」都是 Tommy 剛才所說的「想像」,虛幻的空間。

Tommy 繞了一個大圈,想說什麼呢?《Perfect Blue》歸納來說,就是流行文化如何分裂一個人,把人放到現實和虛幻的鴻溝之中。而女主角未麻就是在經歷這樣的鴻溝,發現了自己的現實,和自己 / 別人對她的幻想有巨大的落差,才導致她出現了精神分裂的狀態。

流行文化怎樣摧毀人?就像看到廣告裡很帥很漂亮的模特兒穿了一條漂亮的內褲,我也很想購買那條漂亮的內褲。但當我穿上身時,才發現「點解我著就咁柒嘅呢?!」(為什麼我穿就看起來那麼蠢?!),然後會想「是我做錯了什麼嗎?」。

(眾人笑)

不好意思,這個例子是比較極端⋯⋯

飛鵬 剛剛(門口)那張牌是寫著 III 級,所以是 OK 的。

因為會放映列為 III 級的今敏作品所以講座同屬 III 級。

Tommy 無論是從事影業或是觀眾,對於作品對於明星都始終存有幻想,而如果那部作品、那個明星「走了歪路」,與我幻想的有落差時,我會嘗試控制他 / 她 / 它,以重回「正軌」。

而未麻面對的是,有很多人都認為她不應該轉型,寄死亡恐嚇以威逼她重回「正軌」,切合他們所幻想的形象。所以她也對這個自己很陌生,最差的情況是,她(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靈魂在面前,但那個是披著我樣子的靈魂,但我並不認識她,是個陌生的靈魂。

接下來播放一段我認為是《Perfect Blue》最精彩的轉捩點,主角離團後成為女演員後,從影的第一部作品已經是以性感形象出演,並有一幕強暴戲,拍攝期間精神及肉體雙雙被虐,令她產生了第一個幻象。

00:54:53 – 1:01:26(技術問題沒了人聲)

Tommy 很概括地說說,剛才就是女主角未麻拍一幕強暴戲的片場,當中有一群男演員壓著她,中途導演喊了兩次「cut」。作為動畫的觀眾亦會感到不舒服,亦會為女主角感到心痛,「為什麼還沒完還沒完呢⋯⋯」到拍攝完畢,經紀人駕車送她回家,也有慰問一下「你真的 OK 嗎?」,未麻也回道:「沒什麼啊,拍戲而已啦。」回到家後,未麻看到魚缸裡的魚死了,然後就開始嚎哭。但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場嚎哭並不是因為魚,而是因為剛剛的強暴戲。她第一次看到的幻象,就是穿上了以前少女組合制服的自己,正在嘲笑這刻在嚎哭的自己。

抽這一段出來的原因是想告訴大家,主角已開始不懂分辦現實和虛幻、戲中還是戲外,究竟什麼時候才是「演戲中」呢?拍攝時男演員對她施暴,她尖叫、痛哭,其實這些都是她真實的情緒,因為這些都是她不願去經歷的。

但當導演喊「cut」以後,男演員問未麻「我有沒有弄傷你?」,她還微笑著回答「沒有」、「沒事。」這一刻她才是在演戲。反而是在暫停拍攝時,甚至到拍攝完畢經理人在車裡慰問時,她都是在說謊,她在面對的是即使不是工作中也要戴著面具的自己。即使回到家中,理應最安全的家,雖然不需再面對其他人和事,但她已經明白家已經不是以前那般安全。

除了看到小魚死了,也看到電腦螢幕的幻象,而這段之後房間也會愈來愈多古怪的事發生。她的房間一開始其實沒有電腦,後來經理人放了一台電腦在她房間,變成能接收到外面的訊息。她會瀏覽自己的 blog,也會看到那些用她名義寫的文章。另外就是房間本來放的乾花,變成了玫瑰花,但喜歡玫瑰花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經理人。

若大家看到後段就會知道,經理人就是她幻象的原型。因為一直也是經理人控制著她,不斷去改變她,令她成為經理人自己。補充一下未麻的經理人是個怎樣的人:經理人以前也是一位偶像,但事業失敗後成為了像褓母一樣的角色。心裡一直都不希望(偶像事業)這樣就結束了,直至遇到未麻。經理人一直控制未麻走自己想走的路,期望(以未麻事業的成功)來填補她以往的遺憾。

(強暴戲拍攝時)經理人會哭,是因為她認為未麻不應該做這樣的(性感派)演員,但同時也認為這是「不可抗力」。最底的截圖中,少女團體的海報其實很早期就拿下來了,但後來又再出現在她的房間裡。就是因為女經理人一直不想她擺脫這個形象,想她永遠走(偶像)這條路。

為什麼要抽取剛才那一段是因為,最恐怖的是,最秘密最能劃分私隱和外界那條線都被含糊了,而令她掉入了精神錯亂的開端。我自己很喜歡這部電影的 approach。末麻在戲中戲《Double Bind》中有一句不斷說的對白:「你是誰?」「你是誰?」⋯⋯究竟未麻是誰呢?

動畫導演 Tommy Ng

飛鵬 因應房間,我們也用了另一個角度,說說應該是最多人看過的第二套動畫《Paprika》。我嘗試用另一個角度去找《Paprika》中有關房間的部分。究竟原作者筒井康隆怎樣去描述房間。

今敏的動畫電影《Paprika》是改編自筒井康隆的同名小說。

我先稍稍簡介一下《Paprika》的故事。敦子和時田發明了一個叫「DC mini」的東西,掛在耳上即可監察別人的夢境。而一開始製作「DC mini」的目的,是用來進入別人的夢境和潛意識,從而有利於兩者的溝通。特別是與意識異常跳躍的精神病患者談話,當無法獲得與病患相通的語言體系時,不如直接在想像的體系裡連結吧。後來 DC mini 被董事長偷了,變成夢境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混戰。最簡單的解說應該就是這樣了。

這是《盜夢探偵》裡的小說原文,有關時田浩作房間的描述。時田在電影裡是個胖子,一個很聰明的胖子。可以想像今敏也是和大家一樣,獲得了差不多的(文字)資訊。

概括這部分的文字,粗俗點說,就是「毒撚」(宅男)的房間,或者也可以說是工程師、對電子有研究的朋友的房間。但很有趣的是,理論上時田浩作才是較主要的角色,但在今敏的電影中,他主要描述的並不是時田的房間,而是時田的助手冰室的房間。

而 DC mini 能控制人,因應意識而犯罪。冰室就是第一個犯罪者。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電影片段中,那是一間怎樣的房間。

小山內的房間,1:11:30 – 1:12:22

(雖然角色的職業類近,) 但從影片所見冰室的房間和文字所形容的時田「宅男」房間,今敏是加了一些截然不同的特色進去這個空間。像剛才 Tommy 所說的有關「流行文化」如何影響角色。可以看到今敏到製作《Paprika》時成長了不少,在(房間的)細緻度、(雜物)種類上也看到落差,營造氣氛上也好了不少。

剛才有一個很簡單的鏡頭,可能大家很容易就錯過了的,就是那個男人(小山內)看了看一本書。如果大家有看過電影的話應該記得這個男人就是聽命於董事長的壞蛋,如果你再仔細點看那本書,是關於男同性戀的一些書籍。不是說那個男人(冰室?)的角色是 gay,而是告訴你這個角色「被控制著」。即使在那麼短的鏡頭裡,今敏仍沒放棄任何傳遞訊息的機會。而最後簡單地回身一看,也是經常強調你現在所看到的。那我們看到那玩偶時是「現在那一剎那」,還是敦子看到玩偶時才是另一剎那?

這次我們把次序調一調,先看片,後看字。

1:14:34 – 1:16:20

在說 Paprika 登場前,說一件有趣事。我看今敏的作品,時常覺得他作品裡呈現的都很複雜。但在《Paprika》中,他反而把原作小說很多東西都簡化了。簡化是什麼意思?我們在影像上很快就能知道敦子就是 Paprika 本人,但我們也得知 Paprika 是像一種虛幻的存在,不是所謂真實的影像。

看看小說原文,Paprika 卻是以一個真實的身份去處理,包括和能勢談天。而小說也比動畫多了些角色,而令整個事情其實難於消化。反而在電影中有很多東西都拿走了。小說中確切地形容 Paprika 的文字其實很短:惹人喜愛的臉蛋、眼睛附近有雀斑,很吸引人⋯⋯@!%^@#&!%&!(一堆無法辨認的懶音)

Tommy 那不如不要唸出來吧⋯(看)

(眾人笑 )

飛鵬 哈哈⋯⋯文字上提供的就是這麼一段,而憑著這一段要完整地把角色建立,某個程度上我覺得(建立起來的角色設定)是很仔細,在影片也能看到是很仔細的。

而我還想跟大家做多一回這樣的「練習」,就是身為一位創作者,也會感到很驚嘆的是⋯⋯也能了解到另一位創作者去做這件事時的難度,就是改編的困難。原創本身當然也有極大的困難,但改編的困難是包括了⋯⋯嗯,例如是說改編《Harry Potter》那樣吧,究竟應該什麼時候才讓佛地魔登場呢?究竟什麼時候才會將「某部分」放出來給觀眾看?更甚是你將此書的命題放諸於哪?都是些令人很困惑的問題。當你每次閱讀一個新故事時,怎樣抽絲剝繭,把你認為(原作裡)最重要的放回你的作品裡呢?

這次我們可先看字,幻想一下情節才看影片:

先說一點段落的前文後理,就是時田剛出席完記者招待會,被嘲笑像他這樣的「肥宅」是不可能找到真愛的,亦旁敲側擊地問敦子你們是不是搞在一起了啦⋯⋯(記者招待會是原作才有)

1:20:41 – 1:22:10

其實影片真的很短,其中一部分我認為很值得提出的是,這一幕擁抱在原作小說裡,大概是在 1/3 的位置,讓讀者知道他們是真的相愛。但到了電影,剛剛那一幕是非常接近結局,而今敏把這麼重要的資訊放到那麼後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把整個原作故事的主題轉換了。關於 paprika / 敦子這個角色,是需要透過整個「經歷」才能去承認這段愛情,甚至是要穿越一些夢境才能去確定「這個人對我來說很重要」。但明明這場在電梯擁抱的一幕,在片頭之後,就已經出現了敦子把時田從電梯拉出來那一下,只是那時觀眾還沒看到隨即的擁抱。擁抱的一刻被放到電影的最後,做一個完結之餘,還把觀眾拉回電影開初的一段——其實這件事一早已經發生了。但敦子就是要經過這麼多事情才能承認。

這種改編對我來說是個非常有趣的選項。

另外一部分是,雖然沒能剪輯到很好(用來解釋)的片段,但也想和大家分享的。為什麼要和大家分享呢?就是因為我們看文字時,需要不時想像「我和今敏是獲得差不多的資訊」,但究竟他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才能把夢境變成完全不同的版本?

下一段就是關於夢境中被幻像追殺的。

文字上是非常地簡單,也沒有什麼大比喻、具象的設定,但今敏就是靠著這一段文字,製作了電影後大半段關於夢境混進現實世界的影像。當然這不單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包括了很多例如是原畫師的設定、場景等。他們都能將原文裡很多東西在電影裡呈現出來。

關於這一段,我們待會也會再提提,這部分就先打住。


5 時間、真實、幻想

飛鵬 和大家先看看《妄想代理人》⋯⋯有誰已經看過?(一堆人舉手)

有誰還記得很清楚?(只餘下兩三人)

簡單點說,有個原畫家畫了一個公仔角色,而這角色也推出了玩偶,然後他聲稱被一個叫「少年球棒」的人襲擊,一個穿著滾軸溜冰鞋、用棒球棍毆別人頭部,小學生般的一個角色。《妄》跟我們現在看的電視動畫一樣,有 11 集。而 11 集也不是一個短的長度,每集 25 分鐘,去頭尾差不多 20 分鐘一集,所以 11 集也是今敏比較長篇的動畫作品。

而我很佩服今敏是因為,通常到了這種長度的作品都會出現一些王道漫畫的情節,例如鍛練、進修、遇到打不倒的敵人等等,但《妄》在說的卻是嘗試離開主線,去找一些線域去強化「少年球棒」這個角色。因為到最後,「少年球棒」並不是一個真實的人物,而是一個概念。而故事就是講述這個概念最後充斥著整個世界從而變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說出來好像很虛幻,但也很難以兩文三語就能解釋清楚,可能要實際看過才能明白。

這次選取了一些很短的片段,讓大家看看今敏怎樣去嘗試用動畫這個媒介挑戰自己。他嘗試在一個「別字」動畫框架下,做了「另一種東西」出來。選取自兩集不同故事情節的影片,不過相信大家也能理解得到。

1:28:18 – 1:34:12

先強調一下剛才出現的所有人物中,沒有一個是主角。但今敏居然用了兩集去談完全⋯⋯好像 side-track 了的東西,但去到動畫結構裡最後的部分時,他將這些東西都扣連起來。其實就是將剛才的「少年球棒」幻想不停擴大,好像流行文化、恐怖分子和開初所說的少女團體一樣。用了那隻粉紅的狗仔⋯⋯我也不是很肯定那是狗⋯⋯啊對是狗仔因為原型也是狗仔⋯⋯所以今敏將這兩種元素——恐怖和流行文化同時間的洗腦,然後變成了一隻很巨型的怪獸,而這也是「我們」將要在動畫最後的部分面對的,所謂的主角、形式和場景,都要面對流行文化的衝擊。

我認為這些都很有趣,今敏在一套作品底下框架中構造某些事情。另一邊廂可以看到,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架構下,其實他也在挑戰電視動畫既有的 form。


6 對抗宿命

Tommy 這部分會把《Perfect Blue》和《千年女優》一起談談。如果你問我的話,我會覺得不能只看他的其中一兩部作品,他的作品是需要一次過看完的。但當然這是因為這兩部的結構很相近,所以才抽出來談談。大家都應該知道,這兩套作品都是以女演員作為主軸。

下文簡化為《千》和《Blue》

我先大概簡介一下《千》:一隊攝製隊去找一位離開了影壇很久的女明星,訪問她和聽她說一生的故事。當中發現她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就是她追尋不到兒時見過的一個藝術家,亦是她最深愛的人。她窮盡一生不斷去找他,但是找不到的一個故事。

這兩套作品當中,為什麼我會提到「宿命」這一題目呢?這兩套很相近的部份,是主角都是在追尋一樣東西。《Blue》的未麻追尋的是騷擾她的兇手,而《千》的千代子則是在追尋畫家。但同樣地都出現過一些像神喻一樣的勸喻,說她們不會成功、只會繼續沈淪。

末麻在尋找的⋯⋯

而千代子作為從影的人,在曾飾演過的多部電影中,都是在尋找同一個男人。

這些就是剛才說到的「神喻」,例如在其中一套電影中千代子(所飾演的角色)會遇到女巫,而這個女巫,其實就在黑澤明的《蜘蛛巢城》出現過,差不多是直接挪用那樣。而這個女巫告訴千代子(的角色):「你這一生都不會找到他的了。」還有「神算」,也是要她放棄。

另外未麻面對的「神喻」則沒那麼神怪的,像一些騷擾的傳真和她的網站等。她的網站並不是她自己管理的,雖然名義上是她的博客,但內容是其他人寫的,而且是奇怪地詳細,如選了喝了什麼牛奶,又或是踏出地鐵時那一步是左腳還是右腳⋯⋯甚至令到她也質疑自己是否受到控制、自己還有沒有自我意識地生活的一個人。

她們兩個都是被控制在「宿命」裡的人。

我想提出一個假說,今敏在這兩部電影裡,都是用了兩部關於命運的著作做基底——《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和《馬克白》(Macbeth)。

《伊底帕斯王》是一個希臘神話:底比斯國王生了個兒子叫伊底帕斯(Oedipus),但出生後國王聽了個神喻,就是「你的兒子長大後會殺了你,還會娶你的妻子,並將自己封為王」。國王聽後大驚,刺穿兒子雙腿(挑斷了腳筋),還把他放到荒野讓猛獸吃掉。怎知有個牧羊人經過發現並帶了到鄰國,鄰國國王收留了他並養育他。長大後他(伊底帕斯)聽到同一個神喻後(編按:但在不知親生父母為誰的情況下),決定抵抗命運離家出走。途中遇到一甚囂塵上的權貴,結果殺了這個權貴,怎知這個其實是他的親生父親。但當時他仍未知道真相,後來還娶了父親的妻子,即是他的母親。到最後仍是應驗了自己的命運,無論怎樣抵抗還是要面對自己的命運。結果在他母親自殺了以後,他也刺穿了自己的雙眼,他說:「我明明有眼睛可以看到東西,但為什麼我還是看不到真實呢?」而這個故事說的就是即使抵抗命運,但命運還是一定會發生 / 未能改變。

但為什麼我會假設今敏兩部作品以此作為基礎?因為《Blue》裡發生的兇殺案中,全部人被殺時也是刺穿了雙眼,這也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是否隱喻著他們看不到真實?

另外《馬克白》,莎翁的經典劇作,主角在還是將領時收到「神喻」說「你會成為新的國王。」雖然他不盡信,但在妻子推波助攔+自己的貪念下,刺殺了他一直忠心耿耿追隨的國王,其後自立為王。但之後又聽到神喻:你的好友會來殺你,小心點。(編按:應是「好友的子孫會成為王」)雖心有存疑,但仍是先殺了他。其實最終是有人給他「神喻」,命運才會變成這樣,但抉擇要不要去、怎樣去應付命運,就是他自己內心的貪婪。

兩套雖都是在談命運,但《馬克白》說的是你自己個人取態和性格,是否能抵抗自己的慾望、權威的慾望。而之前說過《千》的女巫一幕,是參考了黑澤明的《蜘蛛巢城》。黑澤明也在製作時早已說明了《蜘蛛巢城》就是亞洲版的《馬克白》,很明顯地兩部電影都是在談「宿命」這一題材。

另一能引證《千》就是在談宿命的線索。下一步再談的是,《千》和《Blue》兩片中的「宿命」有沒有分別?這房間⋯⋯這房間有點暗啊好像?

飛鵬 你說的是「真實」的這房間還是⋯⋯?

Tommy 什麼是真實?

飛鵬 喂喂⋯⋯冷靜點冷靜點⋯

Tommy 如果有看過《千》可能會認得這房間,比較中段的位置。女主角她已經放棄追尋那個男人了,因為她弄丟了那個男人送她的鎖匙,之後心甘命抵地嫁給了一個導演。但她在導演家打掃時,發現原來導演一直藏起了那條鎖匙。之後更發現了她的整個人生也是被安排的,都是在一個戲棚內發生,是導演刻意地安排「神喻」、安排「神算」勸她放棄、從而逼她放下那個男人。女主角很氣憤,為什麼(我的人生)會被安排呢?

有兩個很重要的線索是隱藏在這一幕裡的,首先是(左邊)的輪,看起來有點像 ship wheel,而這個輪我認為有起程 / 轉捩點的意思。如果在座有人玩過塔羅牌,雖然我不是很熟,但我做了少少 research,這張牌其實是一個叫 wheel of fortune 命運之輪,代表轉變,正反去看會有不同意思(好或壞的方向) ,但重點是將有一個劇變,你要開始起航的意思。這個輪掛著的地方旁邊還有一隻船,也有起程的意味。

這一幕以後女主角就已經立即拿著鎖匙跑去找她一直追尋著的男人。而這一幕也有重要的線索,兩幅古怪的畫。這兩幅畫我截圖後拿了去研究,本以意是真的畫作,最後發現應是在模仿一些立體主義時期的畫作,也是畢加索的非洲時期畫作。

但這些畫作是在比喻什麼?先說說為什麼畢加索會畫出非洲時期那類型的立體畫,是因為他看到在法國殖民地發生的一些衝突 / 起義,看到黑人文化裡的雕像和面譜,那個時代是一個美麗又反動、革命的時期,甚至是畢加索自己的畫作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在這之前並不是這樣畫畫,而是較真實的。當時的人也無法認同這樣的畫作,但的確是一個轉變。

如果作為比喻放在電影中,我認為代表女主角知道命運其實可以改變,命運是取決於我自己怎樣抉擇,而不是一個鎖死了的(未來)。

千代子一直一直在追尋,當然最後還是找不到那位畫家,到千代子過世時也都不知道畫家是生還是死。但觀眾會知,因為電影有交代,早在他們第一次見面之後,那位畫家已經死了。所以她其實一直追尋的都是浮雲,虛幻的東西。

如果你問她有沒有遺憾,有沒有覺得自己的追尋是一種浪費?她說沒有,而重點就放了在電影的最後一句:「其實我真正喜歡的,是追尋的過程。」所以她真正喜歡的那個,就是正在追尋的自己。套用宿命論,她面對宿命時,她持的是一個較正面的態度,而不是甘心認命,讓事情繼續糟透下去。

糟透下去的例子,《Blue》未麻最後好像見到兇手,但那開放式的結局會讓人覺得她心中的不安仍未揮去,例如她仍是戴著墨鏡,用假的一面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而非真正地克服了。也有人推測最後她在倒後鏡中看到的並不是她自己,可以說是輸了給命運。反之能令千代子與命運抗衡的就是自己的性格。

那為什麼今敏要刻意在自己的作品中談宿命?先離題少少,有一些人會問為什麼今敏每套作品都是以女性為主角?他的回答也很幽默,「沒什麼特別,就是女性(為主的作品)就比較能賣。」這也是真的,他也有特別針對《千》作相關的回應:「如果女演員追求男演員,我覺得浪漫。但如果是男演員追女演員呢?抱歉我只想到壞壞的事,想不到什麼純情的。」

(眾人笑)

但是我覺得這兩個答案都未能滿足大家,其實真正能滿足大家的答案就是,他認為女性是一個複雜的形象,也是他不熟悉、陌生的形象,他會將自己投射在女角色身上,說一些關於自己的故事。一言以蔽之,所有他的故事、女主角的故事、受苦,其實就是他自己的命運。

他的遺書公開時,有人為他畫了這樣的一幅圖。我要提出的是,他一直在說的故事,其實就是他怎樣面對宿命。所以「她是他」,就是這樣的意思。

《千》結局的真正含意,她第一次在雪地看到那個畫家,他在畫架上畫畫。而片尾就是一個離開中的畫家,但已經看不到畫家本人,這幅畫是最後的伏線。

而那伏線就是鎖匙,當他們第一次見的時候,畫家給了千代子一條鎖匙,還問她知不知道這是什麼,但千代子看到他旁邊裝著畫具的盒子,上面有一個鎖。但她口說的是:「我不知道,不如再見面時你再告訴我吧。」好像沒有正面回答問題,但其實今敏想說的是,雖然鎖匙對於男主角來說是非常的重要,但重要的意義是在箱內的畫具,而不是他畫的畫。換句話說,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畫的人和用的顏料,而不是畫本身。更甚是,今敏在一個訪問裡有提及,其實《千》說的是一個導演追尋一套理想電影的旅途。可以幻想千代子就是導演,而那個男人就是那部電影,即使當中他遇到多少挫折,或是他不知道電影能不能成功的時候,他都要繼續去追。因為我們開初也有提過,他很討厭王道漫畫,其實他最討厭的就是題材不是機械就是大眼大波少女那些,他認為那些都是沒營養的東西。但他也感謝那些宅男繼續「供養」這些作品,雖然若可支持一些更好的題材就更好。他也一直希望朝著那個方向去做,而他在面對的就是這樣的人生。

所以我假設的是他做的每一個作品,反映的都是他自己。

補充:雪地其實是就北海道,今敏的家鄉就是北海道,所以說在找的那個畫家就是他自己。

飛鵬 甚至他是去到,仔細點看,除了東京教父之外,基本上他每套動畫都牽涉到影藝的事情,無論演員也好、導演也好,連 Paprika 本身是完全不關影藝的內容中,刑警和好朋友的約定也是關於電影的——好朋友過世後,他沒有幫他好好地完成那電影,最後方法是用幻想的角度去說「你現在 / 幫我拍到了」。而我認為這其實是在回應整個今敏的過程,我自己每次看《Paprika》時都不會覺得這是他最好的作品,但以理解今敏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因為時間有限,之後是 Q&A 的部分,這部分就不打成文字了。下面是還沒趕得及講的部分,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準備了的圖。

7 創作意識形態

今敏最後的作品,一分鐘動畫《オハヨウ》(早安)
2:19:49 – end

漫畫出版的報章報導

2019 年 8 月 10 日

世紀.六合文藝:日本動畫大師今敏 直視欲望
https://life.mingpao.com/general/article?issue=20190810&nodeid=1565374905887


一位參與者的感想

文:Birdy Hui
原文連結

星期日的下午,聽了一場 #今敏 的分享會,聽出耳油來。

日本漫畫動畫界大師,今敏。
今敏,父母改名時的心意是 “ 把握時機 ”。

言而,我會形容他是燃盡生命去追尋真理的人。
點燃點盡,每個人都可以去選擇,但謹記自己的身體亦陪你一起去燃盡,時常要記得 還有 選擇權的自己。

我嘗試用筆錄的方式記下分享會中聽到的深刻字句,讓未來的自己可以去閱讀當天自己看為重要而希望會謹記的字眼,但在短促的當下之中,海腦能錨起的字眼卻很有限,錯字交錯之中其實又能記錄多少?記憶交織之中,什麼是需要記下來的?那只是那間當下的思緒。

兩位分享者對今敏深入淺出的閱讀,實在令我極度驚嘆,他們看過的書和電影再加今敏看過的書和電影量的總和,我相信我一世日日夜夜唔瞓都睇唔完。所以,我選擇很假地去假設自己已經睇夠自己需要睇的,又可以嗎?

分享會的內容,巧合地對應了我最近很多的思考。在大腦海漩渦下,中了幾個核心的命題,所以實在是種幸運可以在剛好的時間裡出現的分享會,聆聽一下兩位分享者,亦很精華地去認識日本的大師今敏。

近來,海量式的時事消息,相信對每個人的情感牽動都很大,在很多瞬間之中不斷爆發大量的悲憤、失望、甚至絕望等。

分享者其中有講述今敏的創作中,很多時都會以縮短情感的進出口來表達海量的信息,情節跳動亦讓觀者難以理性地去追索他的思路與脈絡的連貫性等等……而這也貼近我們平日收集資訊的生活方式。

》提醒了我的是 : 當海量地在不同途徑收集時事消息的時候,需要覺察一下個人的情感是如何在被動與主動之間,出現了怎樣的牽引力,如何保持平穩的情感輸出,協調自己還能理性地觀察、分析、閱讀….. Study time only

現實 – 真實 – 實相 – 經驗主義

》提醒了我的是 : 無論阿腦如何衝出大海,怎樣在浮浮潛潛的意識間追尋真理,定必要回到自己的身體,感受最真實的身體。

幻想 – 想像 – 幻象 – 宗教 – 寓意主義

》提醒了我的是 : 要努力思考下點寫《無主之作》學習note 😔😕

Anyway~ 當發現一切的提醒都講唔完,講講下,諗諗下,其實只會回到原始點。其實仲有咩好提?仲有咩好講?這是在個人修行的旅程再落入樽頸的感覺。

在這場 #對抗宿命 的競技賽上,會有伙伴嗎?
不求,亦難求會有陪伴,若仍有伙伴,又是怎樣的歷程?

或許只有她和他才知道。
妳和你又知道嗎?
我又能怎能知道呢?
但祂必然知道吧?
我又怎樣才知道祂給我知道的?

That’s the open question to our life, but what we believe?


The post 文字版!《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漫畫出版紀念活動——今敏 「她的房間」分享會全紀錄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從 2016 到 2020——《羅浮宮的貓》中文版詳細介紹 https://zbfghk.org/2020/02/28/taiyo-louvrecat-tw/ Thu, 27 Feb 2020 16:23:00 +0000 https://zbfghk.org/?p=14585 松本大洋《羅浮宮的貓》中文版終於出版了!從 2016 在日本羅浮宮漫畫展看過原稿後,一直期待著知道這小白貓在羅浮宮走來走去搞什麼~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 “Cats of the Louvre” boxset, published by Locus Publishing and Dala Publishing, including B/W version and coloured version of “Cats of the Louvre”, full-color poster with author introduction on the back, and a little tote bag. 從 2016 開始的《羅浮宮的貓》 我們的每一本書都可見到冬野さほ(松本大洋的妻子兼助手)和我之間不同的合作模式誕生。但是我相信,《羅浮宮的貓》是她個人特質最明顯的一套作品,也許比我的還強烈。這是我在《Sunny》之後踏出的第一步,也想藉此徹底拋開童年的世界。在這部作品中,貓取代了童年這個主題,而我的下一部作品會脫離得更遠。 ——松本大洋 松本大洋受羅浮宮邀請,參與「BD Louvre」計劃,繪畫羅浮宮主題漫畫。2016 年,在小學館的漫畫雜誌《Big Comic Original》(ビッグコミックオリジナル)第 […]

The post 從 2016 到 2020——《羅浮宮的貓》中文版詳細介紹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松本大洋《羅浮宮的貓》中文版終於出版了!從 2016 在日本羅浮宮漫畫展看過原稿後,一直期待著知道這小白貓在羅浮宮走來走去搞什麼~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he “Cats of the Louvre” boxset, published by Locus Publishing and Dala Publishing, including B/W version and coloured version of “Cats of the Louvre”, full-color poster with author introduction on the back, and a little tote bag.



從 2016 開始的《羅浮宮的貓》

主視覺插圖

我們的每一本書都可見到冬野さほ(松本大洋的妻子兼助手)和我之間不同的合作模式誕生。但是我相信,《羅浮宮的貓》是她個人特質最明顯的一套作品,也許比我的還強烈。這是我在《Sunny》之後踏出的第一步,也想藉此徹底拋開童年的世界。在這部作品中,貓取代了童年這個主題,而我的下一部作品會脫離得更遠。

——松本大洋

松本大洋受羅浮宮邀請,參與「BD Louvre」計劃,繪畫羅浮宮主題漫畫。
2016 年,在小學館的漫畫雜誌《Big Comic Original》(ビッグコミックオリジナル)第 13 號(6 月 20 日發售)開始連載。
2016 年 7 月,日本舉辦羅浮宮漫畫展覽,松本大洋展出《羅浮宮的貓》的第一話原稿連彩稿。

羅浮宮漫畫展覽中,松本大洋展出的《羅浮宮的貓》部分。
pic source

「ルーヴルNo.9 ~漫画、9番目の芸術~」展覽官網(原網站已關閉)
2016 年 9 月 22 日親身參觀「羅浮宮 No.9~漫畫、第九藝術展」東京站的遊記:
https://zbfghk.org/2016/11/02/louvre_manga-9-art/

遊記中,有關《羅浮宮的貓》的部分:

「真跡的線條比印刷品上的線條更纖細,水彩繪畫的陰影看來隨意但落筆很準,也看到了像以快沒墨水的筆畫的 pattern,到印刷品裡就變成一塊塊沒靈魂的色塊⋯⋯總而言之就是感動啊!

驚喜的部分是草稿,除了非常簡單幾條線構成的分鏡稿,還有畫得算是細緻的草稿(因為同場還有谷口治郎的草稿完成度超高比較之下的結果),草稿旁也有角色臉部不同角度的嘗試。這些作品背後的細節,讓人對作品印象更深刻,也有更立體的認識。很高興能親眼看到這些細節呢!」

2017 年 10 – 11 月,日本版及法國版相繼推出。

日本版《ルーヴルの猫》黑白單行本,分上下兩冊於 2017 年 10 月 30 日出版。
2018 年 4 月 25 日出版全彩豪華版,由法國 Colorist Isabelle Merlet 負責上色。
法文版 Les chats du Louvre 於 2017 年出版,左一左二為黑白版本上下冊,右圖為一冊完的彩色版本。
官方網上購買網站
2019 年英文版由 Viz Media 出版,黑白內頁一冊完。

2019 年初,法國安古蘭漫畫節舉辦松本大洋首個海外大型個展。
安古蘭漫畫節:2019 年 1 月 24 – 27 日
松本大洋展:2019 年 1 月 24 日 – 3 月 10 日
2019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松本大洋展覽簽名行程全紀錄(初來報到+簽名篇)

2019 年 1 月 29 日
松本大洋和《ルーヴルの猫》的 colorist Isabelle Merlet 見面!理所當然地,還有第三主角貓咪~

由法國出版社 Futuropolis 的 editor director,Sebastien Gnaedig 所分享的相片
pic source

對 Isabelle Merlet 上色的彩色版,法國讀者的意見

在安古蘭排隊拿簽名籌時,跟排後方的法國人和他的爸爸(好像是70多歲的長者~)聊天,因為都是松本大洋的粉絲,很容易就聊起來了(超幸福)。他們說到 Isabelle Merlet 在法國是評價滿高的 colorist,可是這次她負責松本大洋的作品上色卻令他們不太滿意,覺得太陰沈了。

雖然小編也認同,但我希望松本老師能跟更多不同國家的人合作,擦出新的火花,這都比一部作品的不完美重要。
(因為還有黑白版本可買 XD)

《羅浮宮的貓》
作者:松本大洋、冬野さほ
編集:小田基行
裝丁:孝橋淳二
協力:Fabrice Douar、Sébastien Gnaedig、Ilan Nguyên、孝橋彩子、堀靖樹、中熊一郎
取材協力:在羅浮宮美術館工作的大家


沒有人知道,羅浮宮美術館的閣樓頂其實住著一群貓……
一天,一隻雙眼異色的小白貓為了看畫、冒險闖入了人類的視界。
牠聽得見名畫的聲音,情急之下牠一躍而入畫中世界……
小白貓是否真是傳說中的「入畫者」?
牠不斷聽到某幅畫中神祕女孩傳來的呼喚,
難道……是羅浮宮老警衛五十多年前失蹤的姊姊?


台灣完整典藏版盒子,開~箱

在躺下來認真閱讀之前,先來個開~箱!

https://www.facebook.com/taiyo4696/videos/112321516831829/

曬冷!

這是《羅浮宮的貓》的首刷限量完整典藏版盒子裡的所有東西!
盒裡包括:兩個版本的《羅浮宮的貓》漫畫:內頁是黑白的「大洋原色版」和全彩的「彩色豪華版」(較大本),各有上下兩冊。
除了上述四冊的漫畫,再加上「彩色海報+松本大洋特集」和「雪子在羅浮宮」的布袋!

《羅浮宮的貓》首刷限量完整典藏版盒子
「大洋原色版」,黑白內頁
「彩色豪華版」,全彩內頁,法國藝術家 Isabelle Merlet 負責上色
松本大洋特集,介紹松本大洋的一系列作品!
松本大洋特集的背面,是《羅浮宮的貓》主視覺海報
「雪子在羅浮宮」布袋

大洋原色版

平裝
428頁
145 x 210 mm
黑白內頁
大塊文化出版

「大洋原色版」的上下冊封面

《羅浮宮的貓》中文版,不論是黑白或是彩色的版本,書籍的裝幀設計均源自日本版——由 孝橋淳二 設計。因為手頭上也有日本版,簡單地來個比較~

「大洋原色版」雖說內頁是黑白,但也有部分由松本大洋上色的版頭彩頁,要準確地說的話,就是上冊連跨頁彩圖的四頁而已,其他除了上下冊開首的法國藝術家 Antoine Caron 作品《愛的葬禮》(Les Funérailles de l’Amour,1580年)是彩色外,均一律黑白。

「大洋原色版」的上冊封面,左:台灣中文版;右:日本原版
「大洋原色版」台灣中文版,上冊封面,特寫。
法文書名燙銀。
「大洋原色版」上冊襯紙。上:日本原版;下:台灣中文版,更明亮的黃色襯紙。
「大洋原色版」上冊。上:日本原版;下:台灣中文版,紅色較暗沈。
《羅浮宮的貓》「大洋原色版」上下冊開首,均有跨頁印上法國藝術家 Antoine Caron 作品《愛的葬禮》(Les Funérailles de l’Amour,1580年)。
上:日本原版;下:台灣中文版。
《羅浮宮的貓》「大洋原色版」上冊,版頭彩頁。左:日本原版;右:台灣中文版,說話泡泡保留了松本大洋原畫中不均勻的白。
《羅浮宮的貓》「大洋原色版」上冊,版頭彩頁。左:日本原版;右:台灣中文版。
「大洋原色版」的下冊封面,左:台灣中文版;右:日本原版
孝橋淳二的設計:上冊是白色封面黃色襯紙,下冊黑色封面藍色襯紙,這台灣版當然也一樣

彩色豪華版

精裝
428頁
180 x 260 mm
全彩內頁,由法國藝術家 Isabelle Merlet 負責上色
大辣出版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左),日本版(右)。
台灣版的封面白邊比較幼~

不同於黑白版,全彩版的尺寸較大,漫畫版面大了約四份一,讀起來的確是比較爽,畢竟是第一次看大開本+全彩的松本大洋漫畫!不過 Isabelle Merlet 的上色在我看來是比較陰暗,不知道其他讀者對這有什麼想法~

台灣版的全彩版和黑白版本一樣,沿用孝橋淳二的設計:上冊是黃色襯紙,下冊藍色襯紙。印刷也基本上沒什麼大差異,內頁的顏色明暗等也是非常接近。最大的分別可能只是封面的白邊粗度和封面封底硬卡紙的厚度,還有內封小白貓從銀色換成了灰色~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左),日本版(右)。
襯紙和折口位。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左),日本版(右)。
開首是法國藝術家 Antoine Caron 作品《愛的葬禮》(Les Funérailles de l’Amour,1580年)。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左),日本版(右)。
全本全彩,包括由松本大洋上色的版頭彩頁也會換成 Isabelle Merlet 上色的版本。
(所以也沒了開初數頁說話泡泡裡不均勻的白,因為那是松本大洋上色的)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右),日本版(左)。
跨版彩頁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內頁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內頁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內頁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內頁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內頁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內頁
《羅浮宮的貓》「彩色豪華版」台灣中文版(左),日本版(右)。
內封的小白貓,日本版是銀色,台灣版是灰色印刷。

「雪子在羅浮宮」布背袋

袋子大小:25×30cm;背帶全長:105cm

大辣粉絲團的「雪子在羅浮宮」試孭圖。
pic source

🇭🇰 香港限定
《羅浮宮的貓》有獎活動 🎁

原帖留言參加 👉🏾 bit.ly/taiyo-louvrecat
⚠ 截止日期:2020 年 3 月 2 日(一)11pm

https://www.facebook.com/taiyo4696/posts/2529078704017580

The post 從 2016 到 2020——《羅浮宮的貓》中文版詳細介紹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松本大洋作品一覽 Matsumoto Taiyo Archives https://zbfghk.org/2016/05/09/%e6%9d%be%e6%9c%ac%e5%a4%a7%e6%b4%8b%e4%bd%9c%e5%93%81%e4%b8%80%e8%a6%bd/ Mon, 09 May 2016 12:04:06 +0000 http://zbfghk.org/?p=5053 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沒有天才」,但當讀了《乒乓》之後這個想法就被顛覆了。 ——尾田榮一郎 部份不能好好翻譯,保留日文原句,懂日文的朋友歡迎提供翻譯。 更新:2021 年 3 月 7 日 松本大洋 生於 1967 年 10 月 25 日東京都。 小學時代,曾寄養在兒童之家,當時的經歷成為新作《Sunny》的構思起點。喜歡踢足球,曾夢想成為足球運動員,卻因初中時比賽慘敗萌生退意。 高一那年,漫畫家大友克洋正開始連載他後來影響世界的《Akira》,其早期寫實風格對松本大洋影響很深,致他的初期畫風同樣偏寫實而冷硬,時而簡化的角色線條則是受到望月峯太郎的影響。 高二,媽媽推薦了大友克洋和同樣受大友影響的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作品,其中大友克洋的《童夢》給松本很大衝擊,令他開始對漫畫感興趣。 媽媽工藤直子是日本的詩人和童話作家(是個擁有非常可愛笑容的婆婆),生於台南嘉義縣(那時候還是日本的領土),爸爸工藤豐是朴子國民小學校長(書香世家!),1945 年戰敗後搬回日本。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的中文系畢業生,也是日本戰後廣告界第一位女性文案。工藤直子也很喜歡漫畫。作品《大海的朋友》(長新太 繪)曾由台灣星月書房出版中文版,該書譯者游佩芸曾於 2004 年 6 月 11 日,邀請工藤直子到台東大學演講,並安排她到嘉義朴子國小尋根。 1985 年,18 歲 就讀和光大學文學部藝術學科。因同是漫畫家的表兄弟井上三太影響,加入了漫畫研究會,開始畫漫畫。當時因為憧憬的土田世紀正在《モーニング》(Morning)連載,松本亦拿了兩部作品到講談社試試。 1987 年,20 歲 作品《それゆけファウルズ》於《モーニング パーティ増刊》(Morning Party 增刊)刊載。另一部作品《Straight》獲講談社漫畫雜誌《Afternoon》舉辦的「アフタヌーン四季賞 CHRONICLE」(四季新人獎)秋季準入選獎,並於春季號刊載,正式出道。 同年大學停學,專注漫畫發展。於《アフタヌーンシーズン増刊》(Afternoon Season 增刊)發表短篇作品。 1988 年,21 歲棒球題材作品《STRAIGHT》在《モーニング》(Morning)開始長篇連載。 1989 年,22 歲與井上三太、永福一成(後來的作品《竹光侍》原作者)同住一屋簷下。數年後轉投小學館的漫畫雜誌《Big Comic Spirits》裡連載《ZERO》。 STRAIGHT 21 歲,1988 […]

The post 松本大洋作品一覽 Matsumoto Taiyo Archives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沒有天才」,但當讀了《乒乓》之後這個想法就被顛覆了。

——尾田榮一郎
部份不能好好翻譯,保留日文原句,懂日文的朋友歡迎提供翻譯。
更新:2021 年 3 月 7 日
自畫像(pic source

松本大洋

生於 1967 年 10 月 25 日東京都。

小學時代,曾寄養在兒童之家,當時的經歷成為新作《Sunny》的構思起點。喜歡踢足球,曾夢想成為足球運動員,卻因初中時比賽慘敗萌生退意。

高一那年,漫畫家大友克洋正開始連載他後來影響世界的《Akira》,其早期寫實風格對松本大洋影響很深,致他的初期畫風同樣偏寫實而冷硬,時而簡化的角色線條則是受到望月峯太郎的影響。

高二,媽媽推薦了大友克洋和同樣受大友影響的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作品,其中大友克洋的《童夢》給松本很大衝擊,令他開始對漫畫感興趣。

媽媽工藤直子是日本的詩人和童話作家(是個擁有非常可愛笑容的婆婆),生於台南嘉義縣(那時候還是日本的領土),爸爸工藤豐是朴子國民小學校長(書香世家!),1945 年戰敗後搬回日本。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的中文系畢業生,也是日本戰後廣告界第一位女性文案。工藤直子也很喜歡漫畫。作品《大海的朋友》(長新太 繪)曾由台灣星月書房出版中文版,該書譯者游佩芸曾於 2004 年 6 月 11 日,邀請工藤直子到台東大學演講,並安排她到嘉義朴子國小尋根。


1985 年,18 歲

就讀和光大學文學部藝術學科。因同是漫畫家的表兄弟井上三太影響,加入了漫畫研究會,開始畫漫畫。當時因為憧憬的土田世紀正在《モーニング》(Morning)連載,松本亦拿了兩部作品到講談社試試。

1987 年 10 月 27 日發行的《週刊モーニング・パーティ増刊》中刊載了松本大洋最早期公開的漫畫作品《それゆけファウルズ》(相片為該期雜誌封面);同年,漫畫作品《STRAIGHT》在同為講談社旗下的《月刊アフタヌーン》主辦的「アフタヌーン四季賞」獲「準入選」,次年《STRAIGHT》長篇連載,開始了他以漫畫家名銜的創作路。
pic source

1987 年,20 歲

作品《それゆけファウルズ》於《モーニング パーティ増刊》(Morning Party 增刊)刊載。另一部作品《Straight》獲講談社漫畫雜誌《Afternoon》舉辦的「アフタヌーン四季賞 CHRONICLE」(四季新人獎)秋季準入選獎,並於春季號刊載,正式出道。

同年大學停學,專注漫畫發展。於《アフタヌーンシーズン増刊》(Afternoon Season 增刊)發表短篇作品。

1988 年,21 歲
棒球題材作品《STRAIGHT》在《モーニング》(Morning)開始長篇連載。

1989 年,22 歲
與井上三太、永福一成(後來的作品《竹光侍》原作者)同住一屋簷下。
數年後轉投小學館的漫畫雜誌《Big Comic Spirits》裡連載《ZERO》。


STRAIGHT

21 歲,1988 年 – 1989 年
講談社週刊《モーニング(Morning)》連載,1987 年獲「アフタヌーン四季賞 CHRONICLE」秋季的準入選,1988 年作長篇連載。
單行本全兩巻,已絕版,沒有重印的意思。沒有中文版。

第一二卷的書衣,好燦爛年輕的松本老師。

点&面

CAR & EARTH、テントメン

收錄在《松本大洋本》的《点&面》第一話。
pic source: 松本大洋的外星分部

23 歲,1990 年

講談社週刊《モーニング(Morning)》連載共 11 回,一回 8 頁。

是松本在 1989 年 12 月到非洲和法國取材後開始繪畫的漫畫,點為車,路為面。故事舞台背景是非洲。

故事:パリ・ダカール・ラリー(Paris-Dakar Rally,年度賽車比賽)に参加する2人の青年と意思を持つ自動車モリタ(消防車?!)の姿を追っていく。

在歐洲取材讓他認識到更多法國漫畫,給了他許多的靈感也對畫技影響甚大,特別是法國漫畫家 Miguelanxo PradoMoebius 和 Enki Bilal。這些都在他下一部作品《ZERO》顯現出來。

松本不希望發行成單行本,理由是「面白くないから」(因為沒趣),還真是骨氣滿滿的發言啊,和外表完全不搭的霸氣。


ZERO

1991 年日版,孝橋淳二負責裝幀設計
(網上購買 Kindle 版 1 / 2

1990 年 – 1991 年

小學館《ビッグコミックスピリッツ(Big Comic Spirits)》連載,編輯更換成 堀靖樹*。
單行本全 2 巻,一開始以 B6 大小發行(B6 判**:128 × 182mm)。

* 堀靖樹:2010 年 8 月至 2013 年 5 月期間,為《ビッグコミックオリジナル》(Big Comic Original)的編集長。
**判型種類

1995 年日本版《ZERO》

台灣中文版 1997 年時報出版,香港 2002 年玉皇朝出版。

故事:最終最強拳手之傳說!拳台上的獨孤求敗!中量級世界拳擊冠軍──五島雅,以壓倒性的姿態,十年內未嚐一敗,故被稱為「ZERO」。不過,亦因為他的無敵,四周的人均對他產生恐懼之心,阿雅亦因而成為一個孤獨的人!就在此時,他終於遇上一生中最強的對手⋯⋯

* 購買失敗:yesasia.com 提供網上購買香港中文版,但下單後一個月稱未能從出版商出貨,取消訂單。
台灣時報出版,名為《零》, 1997 年出版,全兩卷
香港玉皇朝 2002 年出版
《ZERO 十点鐘》,2018 年 6 月 29 日出版,《ZERO》兩卷單行本的合集,B5 大小
網上購買

花男

日本版,香港玉皇朝版封面亦近似

24 歲,1991年 – 1992年

日本小學館《ビッグコミックスピリッツ(Big Comic Spirits)》連載

單行本全 3 巻,一開始以 B6 大小發行。

香港由玉皇朝出版,台灣由時報出版。

花田花男——30歲,熱愛棒球,巨人隊超級粉絲,獨自生活在郊區海邊的樸素小村,家裡貼滿長嶋茂雄的各式海報,摩托車叫貞治號、貓咪叫原辰德、被子上繡著長嶋的招牌3號。花男傻裡傻氣但受人歡迎,維生方式是個謎。雖然是爸爸,但幼稚得像個長不大的小孩。

花田茂雄——小學三年級,城市男孩,功課優異的早熟小學生,個性現實、機車,追求傳統價值的成功路線。雖是兒子,但說話老成世故又毒舌,是個彆扭的小大人。

這個夏天,茂雄必須離開城市,去郊區和花男同住,精明兒子面對憨傻老爸始終如一的夢想和傻勁,兩人因價值觀相差太大而鬧出不少笑話和衝突。

> zbfghk.org/store 購買台灣中文版

香港玉皇朝中文版
翻譯:羅景霞,編輯:詹慧娟,美術設計:李玉玲
第一次印刷發行:2002 年 6 月
詳細介紹
台灣時報出版,1997 年出版,共 3 集
2018 年 2 月由大塊文化出版,新版台灣中文版
> 網上購買 <
pic source
《花男 満塁ホームラン》於 2018 年 7 月 30 日出版,把全三冊單行本合為一冊,B5判,736頁
網上購買

八月の金貨
長篇兒童讀物
1992 年 7 月 1 日出版

著:山中恒
插圖:松本大洋
出版:あかね書房(兒童圖書出版社)
頁數:221
大小:20 x 15cm
網上購買


青い春

第一版《青い春》漫畫,B6 大小
(1993 年出版,已絕版)

短篇作品
26 歲,1993 年刊
日本小學館出版,沒有中文版。
一開始以 B6 大小發行

1998 年新裝版漫畫封面,由孝橋淳二負責裝幀
詳細介紹

1993 年初出版:《藍色青春》
松本大洋不良本!
「燃燒再多激情、熱血再怎麼沸騰,青春⋯⋯終究是藍色的。」

《藍色青春》是松本大洋 1993 年(時年 26 歲)出版的短篇漫畫合集,全一卷,從未在台灣出版過。本書收錄七篇短篇,創作年代從 1990 到 1993 年不等,深刻描繪出日本高校少年對生命和未來的壓抑躁動,並且沾染了濃厚的「死」之陰影——「死」才能使「生」閃耀,風格獨特迷人,可說是松本式的青春殘酷物語。

套評論家中条省平之言,「《藍色青春》一書收錄了松本大洋於小學館漫畫雜誌《 Spirits》登場到《花男》完成這段期間內的所有短篇作品,是認識「初期大洋」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 zbfghk.org/store 購買台灣中文版

2020 年 8 月,台灣大塊文化出版中文版。保留原有設計,也收錄了初版的封面插圖。
短篇集文庫本,2012 年出版,同樣由孝橋淳二負責裝幀
網上購買
左起:《リボルバー Revolver 青い春》(2003年),
《青い春》(2002年)海報,
《青い春》DVD 松本大洋繪畫的封面

真人版電影:

青い春(譯:藍色青春)
2002 年、真人版電影
監督:豊田利晃、主演:松田龍平
預告:(粵語,中文字幕)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港譯:惡童,台譯:惡童當街,Eng:Tekkon Kinkreet

松本大洋:「是最能反映自己趣味的作品之一!」

日版《鉄コン筋クリート》全三卷

26 歲,1993 年 – 1994 年
日本小學館 週刊《ビッグコミックスピリッツ(Big Comic Spirits)》連載
日本單行本全 3 巻,香港由玉皇朝出版,台灣由時報出版。

> zbfghk.org/store 購買台灣中文版

2006 年,小學館出版合集《鉄コン筋クリートall in one》,由孝橋淳二負責裝幀設計,B5 尺寸,618 頁
網上購買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文庫版) 2013 年出版,由孝橋淳二負責裝幀設計

尾田亦說童年的艾斯,薩博和路飛他們手拿鐵管戰鬥就是受《惡童》的影響。(松本大洋 × 尾田榮一郎 對談

故事:描述在荒廢的寶町縱橫的孤兒小白和小黑。被稱為「貓」的兩個惡童流氓、街坊黑道警察與企圖改變寶町投資者之間的故事。

香港玉皇朝中文版。
翻譯:羅景霞,編輯:詹慧娟,美術設計:李玉玲,
第一次印刷發行:2001 年 11 月
台版《惡童當街》全三冊,時報出版。
32 開平裝,第一集 1997 年,第二、三集 1998 年出版
2017 年 2 月,大塊文化出版台灣中文新版套書《惡童當街》
套書介紹
> 網上購買 <
pic source
隨書附送由松本大洋特別為台灣讀者繪製的小卡
pic source
左起:兩款《鉄コン筋クリート》(2006年)海報,DVD 封面,DVD boxset 封面  

動畫電影《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2006 年,動畫電影
導演:Michael Arias
製作:STUDIO 4℃
動畫電影官網
網上購買:Blu-rayDVDsoundtrack

https://youtu.be/jCqgsWzXDLg
左:《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クロside 基礎工事編》,
2006 年 12 月 28 日出版(網上購買); 
中:《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ART BOOK シロ side 建築現場編》,
2006 年 12 月 28 日出版(網上購買);
右:映画「鉄コン筋クリート」ARTBOOK キャラクター編,
2016 年 4 月 6 日出版(> zbfghk.org/store 購買

動畫電影另有出版三本 ARTBOOK,詳情請看:《惡童》動畫電影十週年!第三本 ARTBOOK 出版還有原畫展

逐點拆解!《惡童》製作特集


日本の兄弟

短篇作品《日本の兄弟》:左為 1995 年版,右為 2010 年 10 月新版本,新收錄彩色漫畫《m》和《べんち(Bench)》,封面重新繪製。

短篇作品

28 歲,1995 年刊
日本マガジンハウス*出版
1995 年出版,2010 年出版新版,兩版均由孝橋淳二負責裝幀設計。

尺寸:214 x 154mm / 210 x 148
頁數:204 / 213
裝幀設計:孝橋淳二
出版:マガジンハウス(Magazine House)
出版日期:1995 年 10 月 / 2010 年 10 月 28 日
> zbfghk.org/store 購買台灣中文版

於 松本大洋 × 尾田榮一郎 對談中提到:「是在很憧憬如同 ATG**、大友克洋先生那樣的隱晦氣氛的時期的作品。」

*Magazine House,日本出版社,亦有發行《Ginza》、《Brutus》、《Popeye》等好看雜誌。
** ATG:於 1961 – 62 年活躍的獨立電影製作公司 Art Theatre Guild(日本藝術劇院行會)的簡稱。

2020 年 8 月,台灣大塊文化出版中文版。保留原有設計,初版的封面插圖還製作成套書海報。

100

畫集

世界を総天然色で送る。

1995 年刊
尺寸:A4 變(298 x 214mm)
頁數:96
裝幀設計:孝橋淳二
出版:小學館
出版日期:1995 年 10 月 23 日
收錄 1989 – 1995 年間的插圖,及短篇《Earth》、《Off TV》、《Fly》、《Moment》、《Eat》、《Oop》、《Universe》。

官網
網上購買


ピンポン

中譯:乒乓,英譯:Ping Pong

日本版《ピンポン》

29 歲,1996 年 – 1997 年

小學館 週刊《ビッグコミックスピリッツ》(Big Comic Spirits)連載
日本單行本全五巻,香港 2002 年玉皇朝出版,台版 2017 年大塊文化出版。

故事:天才主角 星野裕(阿扁)、月本誠(笑匠)和兒時的玩伴對手關係為軸心展開的熱血乒乓漫畫。

於 松本大洋 × 尾田榮一郎 對談中提到:「第一卷的表紙插圖從白紙到完成狀態僅用了三小時。」

> zbfghk.org/store 購買台灣中文版

香港玉皇朝中文版。
翻譯:羅景霞,編輯:詹慧娟,美術設計:李玉玲,
第一次印刷發行:2002 年 10 月。
《ピンポン フルゲーム》(Ping Pong Full Game),
Big Comic Spirit Special,2014 年 4 月 1 日出版,漫畫合集重版,全兩卷,B5 大小。
由孝橋淳二負責裝幀設計。(網上購買
2017 年 7 月,由大塊文化出版的台灣中文新版,右邊是的隨套書附送的乒乓球,
套書介紹pic source

真人版電影《ピンポン》

2002 年
導演:曽利文彦
劇本:宮藤官九郎
主演:窪塚洋介(星野裕)

2003 年推出 DVD(本篇+特典)
網上購買

《ピンポン》真人版電影,左起兩款海報,右為 Blu-ray 封面

動畫《ピンポン THE ANIMATION》

2014 年 4 – 6 月、電視動畫
導演:湯浅政明、製作:タツノコプロ(龍之子製作公司*)
* 龍之子製作公司,是日本老牌的動畫製作公司,1962 年由動畫界先驅者吉田龍夫跟其兄吉田健二及吉田豐治成立。

《ピンポン THE ANIMATION》動畫官網

《ピンポン THE ANIMATION》,左:海報;
右邊兩張為 DVD 封面
《ピンポン THE ANIMATION》COMPLETE BOX,於 2014 年 8 月 27 日發售。
groovisions 設計(網上購買

2014 年 8 月推出 BD-BOX 和 DVD BOX
COMPLETE BOX 詳細介紹
《ピンポン The animation》松本大洋 X 湯淺政明 對談(FB note)

《ピンポン THE ANIMATION》COMPLETE ARTWORKS 畫冊,2014 年出版
詳細介紹網上購買

101

32 歲,1999 年刊

橫斷旅行松本大洋。

小學館出版
畫 + 短篇集,是繼「100」的第 2 彈畫集。
尺寸:A4 變(298 x 214mm)
頁數:96
裝幀設計:孝橋淳二
出版:小學館
出版日期:1999 年 5 月 20 日
官網
網上購買


GOGOモンスター

GoGo Monster

左:日版,右:英文版

34 歲,2000 年 11 月 1 日出版
小學館出版

《GOGO MONSTER》源於松本大洋希望以自己步調繪畫一部自選長度的作品,怎知變成無限期修改的地獄。後來江上英樹擔任編輯,逐步收走完成的原稿,得以在 2000 年直接出版成書。花了 3 年繪畫,全書厚達 478 頁,由日本設計大師祖父江慎負責。硬殼包裝,配有盒子,一本極厚的漫畫。封面與封底是相連的畫,頁邊印上紅色底色配上圖畫。

故事講述主角小學一年級生立花雪愈來愈感覺不到校裡的怪物,而轉學生鈴木誠對這鄰座同學所相信的半信半疑。「平衡」即將崩潰,旁人卻不為所以。

松本大洋從喜愛的史坦利・庫柏力克電影作品《鬼店》(The Shining)中學習,把整個故事場景壓縮至一間旅館的手法,應用在他的漫畫裡。

尺寸:A5 變(220 x 160mm)
頁數:470
裝幀設計:祖父江慎
出版:小學館
出版日期:2000 年 10 月 23 日
官網
> zbfghk.org/store 購買台灣中文版

★ 2001 年第 30 回日本漫畫家協會賞特別賞
★ 2010 年美國洛杉磯時報圖書獎圖像小說類別決選入圍(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in the Graphic Novel category)

台灣中文版《GOGO MONSTER》,於 2020 年 2 月出版

ナンバーファイブ 吾

(No. 吾,吾 = 5)

BIG COMICS IKKI 2001 年出版的 16K 大型本,全八卷

33 歲,2000年 – 2005年

日本小學館 《スピリッツ》(Spirits)増刊《IKKI》/月刊《IKKI》連載。
*《スピリッツ》(Spirits)増刊《IKKI》於 2000 年創立,後於 2003 年獨立成月刊《IKKI》。

最初 2001 年是以大型本 16K 尺寸出版,全八卷(BIG COMICS IKKI)。普及版全四巻(IKKI COMICS)2005 年出版。

沒有中文版,Kindle 版(日文),英文版可在其漫畫 App 中下載:Webooks 的 松本大洋《吾》漫畫 App(英文)

故事:描述超未來世界中為追求和平所爆發的戰爭,是松本大洋向石之森章太郎「CYBORG 009」致敬的作品。故事描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所製造出的九人超人組織─「虹組」當中的一名成員No.吾,某天,竟然帶著愛人逃離組織⋯⋯!在一連串「和平隊」與「軍」的戰爭之中,已經疲於長期征戰的軍,為了終止戰爭決定向敵軍城裡發射核子彈。但另一方面,No.吾已經在射程距離內,捕捉到了敵對的 No. 王⋯⋯!No.吾和 No.王最後誰勝誰負呢?

普及版全四巻(IKKI COMICS)2005 年出版,由孝橋淳二負責裝幀設計。
App “No.5 Taiyo Matsumoto” by Webooks Inc. (Apps 連結

メザスヒカリノサキニアルモノ若しくはパラダイス

2000 年 5 月

短編作品單行本
頁數:165
大小:19 x 13.6cm
出版:フリースタイル(freestyle)
網上購買

松本大洋為劇團「黒テント(黑帳篷)」的 2000 年度公演而畫的漫畫,2017 年再由劇團「ルサンチカ(ressenchka)」以此為劇本於京都和橫濱公演。

本作曾獲選為 2001年度「岸田國士戯曲賞」候補選。


こどものころにみた空は
(小時候見過的天空)

詩集
34 歲,2001 年 10 月出版

詩:工藤直子(松本母親)
插圖:松本大洋
裝幀設計:孝橋淳二
出版:理論社
頁數:91
大小:18.8 x 15cm
網上購買


短編作品單行本

35 歲,2002 年 12 月

大小:大型本(223 x 297mm)
頁數:84頁
出版:フリースタイル(Freestyle)
鉛筆草稿,真實呈現松本的筆跡。

劇團「黒テント(黑帳篷)」的第 41 屆公演《花》以此為劇本,收錄《ビッグコミックスピリッツ(Big Comic Spirits)》的前後篇共 64 頁。

網上購買(偶爾還會在日本的 Village Vanguard 看到現貨)

《花》2002 年 作者:#松本大洋 裝幀:#平野甲賀 – #taiyomatsumoto #hana #eveil #hiranokouga

Posted by 松本大洋的外星分部 on Tuesday, 27 November 2018

花 / メザスヒカリノサキニアルモノ若しくはパラダイス

38 歲,2005 年 5 月

短編作品合本
大小:20.8 x 14.8cm
頁數:225
出版:フリースタイル(Freestyle)
網上購買

劇団黒テントに寄稿した戯曲および漫画を合わせて収録したもの

劇団黒テント公演の「脚本」として描かれた漫画「花」と、同劇団公演の脚本「メザスヒカリノサキニアルモノ若しくはパラダイス」(2000年刊)の合本。

〈花〉 跟〈メザスヒカリノサキニアルモノ若しくはパラダイス〉的合本。

花 / メザスヒカリノサキニアルモノ若しくはパラダイス – 2005 年 5 月出版,A5 大小,收錄了兩部作品,包括黑帳篷劇團於 1998 年公演的「漫畫劇本」——《花》;另外是單純的文字和插圖的劇本《メザスヒカリノサキニアルモノ若しくはパラダイス》。 – 由 freestyle 出版,共 225 頁。 – #松本大洋 #taiyomatsumoto #flower #blacktent #drama

Posted by 松本大洋的外星分部 on Wednesday, 5 December 2018

竹光侍

日本原版,全八卷

39 歲,2006 年 – 2010 年
單行本全八巻
原作:永福一成《竹光侍》
裝幀設計:孝橋淳二

《ビッグコミックスピリッツ(Big Comic Spirits)》連載(連載三個月後,再暫停三個月的進度來畫)

  • 2007年第11回日本文化廳Media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賞
  • 2011年第15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漫畫大賞
《竹光侍》原作小說,2010 年由小學館文庫出版,全四卷

故事以江戶時代為背景,有著細長狐狸眼的神祕浪人瀨能宗一郎來到江戶,落腳長屋。宗一郎看來一派悠閒,實際上是個有著不為人知過去的厲害劍士。故事透過能仍看見「精怪」的小童堪吉之眼來看宗一郎,並由多場劍術對決串連全篇。瀨能深知自己有被詛咒的資質,會招來戰鬥與殺戮,因此捨棄真刀,改配竹刀。

「竹光」(たけみつ)一是指削成劍形的竹子(僅劍身是竹,其餘部分則與真劍無異),二是指切不了東西的無用之刀。
來自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吳明益教授所撰寫的: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吳明益談松本大洋的《竹光侍》

為了創造出這位人見人愛的主角瀨能宗一郎,在一開始還真是費了不少的苦心。
不過畫著畫著,隨著堪吉、木久地、森⋯⋯等人物的登場,每天陪著他們走在江戶的日子,對我來說變成了一種非常幸福快樂的體驗。
以一部娛樂作品來看,我不知道針對原作者永福先生的標準,自己的表現到底達到了幾成,但是《竹光侍》對我來說真的是一部幸福的作品。

「第15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漫畫大賞」獲獎感言(摘錄)/松本大洋

松本大洋談《竹光侍》:
「永福先生很擅長寫開心的故事,我覺得能由他來寫原作小說真的是太好了。……畫這部作品不等於『端出自己的東西』,所以感覺非常新鮮,新挑戰也帶給我很大的熱情,連自己都覺得:『這部時代劇漫畫怎麼會這麼棒啊!』」

原載於《松本大洋本》,小學館

永福一成談《竹光侍》:
「透過這韻味有如『鳥獸戲畫』的江戶繪卷,松本大洋再度開拓了漫畫表現的新境界。……大洋甚至說《竹光侍》是他自己的最高傑作,我聽了非常感謝,不過也有點不同意這個說法。松本大洋的最新作品永遠都會是他的最高傑作。」

原載於《松本大洋本》,小學館
《竹光侍》中文版,由台灣大塊文化於 2018 年 6 月 28 日出版首兩卷。第一期收錄中中条省平(日本學習院大學文學部教授、漫畫評論家)所撰寫的《投向「精怪」的視線》(節錄自〈松本大洋論——天才的軌跡〉,《松本大洋本》,二〇一八,小學館)
松本大洋《竹光侍》1-8 限量特裝版,右方是「劍魂手拭巾」
憑《竹光侍》榮獲第 15 屆手塚治蟲文化獎漫畫大賞。頒獎禮中,松本大洋(中)、永福一成(右)所看著的就是中条省平(左)~(pic source

「松本大洋畫到武戲時,抽象簡化的描線彼此交疊、變換自在,令人聯想到葛飾北齋,大膽無敵的視角與構圖則神似曾我蕭白的水墨畫。日本美術之靈彷彿上了他的身。 ……《竹光侍》開頭以充滿愉悅的筆法描寫了文化文政時期的江戶,盛世氛圍彷彿帶著微醺,如無邊春色般使人雀躍。作者自己的興奮之情也躍然紙上。」

——中条省平(日本學習院大學文學部教授、漫畫評論者)。
原載於《松本大洋本》,小學館

フリースタイル (Freestyle)
Vol.6 特集 松本大洋

41 歲, 2007 冬

ポップ・カルチャー(Pop Culture)誌「フリースタイル(Free Style)」第6號「松本大洋」特集,收錄出道作《ストレート(Straight)》、《竹光侍》和長篇訪問。


自棄っぱちオプティミスト

43 歲,2010 年 10 月 12 日出版

著:キリンジ
插圖:松本大洋
頁數:276 頁
出版:PARCO
網上購買


SUNNY

日本 IKKICOMIX 全六卷

2010 – 2015 年連載

剛開始於月刊《IKKI》連載,後於《月刊!スピリッツ(Spirits)》連載。
榮獲第 61 回「小學館漫畫賞」「一般向部門」的受賞作。
全六卷,由関根信一負責裝幀。(セキネシンイチ制作室
中文版由台灣尖端出版

  • 第 61 回小學館漫畫賞
  • 2017 年第 20 回日本文化廳 Media 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賞
中文版由台灣尖端出版,2016 年 4 月出版第 6 卷。

2011 年松本大洋與江上英樹對談:松本大洋-慶祝《IKKI》十周年,招牌漫畫家五年後的回歸
2013 年東京《Time Out》雜誌專訪:松本大洋 (FB note)


Jr.日本の歴史

2010 – 2011 出版
全七卷
教科書(有待確定)

插圖:松本大洋
出版:小學館
官方頁面

盒裝套書還有附歷史年表,包括松本大洋的插畫大圖。

エレファントカシマシ
(The Elephant Kashimashi )
DISCOGRAPHYBSET / OMNIBUS

2003 / 2013
エレファントカシマシ (The Elephant Kashimashi)的紀念專輯 《花男》封套插圖。


かないくん

繪本

45 歲,2014 年 1 月

作: 谷川俊太郎
繪: 松本大洋
企劃主編:系井重里
書籍設計:祖父江慎
頁數:48 頁
大小:26.5 x 19cm
出版:東京糸井重里事務所
《かないくん》官網
> zbfghk.org/store 購買(附中文翻譯)

由日本國寶級詩人谷川俊太郎所寫的一篇短文,松本大洋花兩年時間完成繪圖。一本以「死」為主題的繪本。

詳細介紹+印刷過程簡介:
白色不只是白色!《かないくん》繪本的印刷製作特集!


松本大洋 × ニコラ・ド・クレシー(Nicolas de Crécy)

合集

2014 年 8 月 25 日

作+繪: 松本大洋,Nicolas de Crécy
頁數:127 頁
大小:27.8 x 21cm
出版:玄光社
《松本大洋 × ニコラ・ド・クレシー》合集官網(少量內頁預覽)
> zbfghk.org/store 購買

Nicolas de Crécy 介紹詳情
Nicolas de Crécy 是在法國非常著名,只是比松本大洋老一歲的漫畫家。1966 年出生,曾任職於 Disney Studios。代表作之一《Le Bibendum Celeste 天空のビバンドム》在 2010 年在日本翻譯出版,廣受好評,連荒木飛呂彦亦有推薦。
更詳盡請看:Nicolas de Crécy 與他的中譯漫畫

說到松本大洋跟 de Crécy 在 2013 年的 International Manga Fest in Tokyo 2013 時曾舉辦一場對談。我想那可能是合作的開端,de Crécy 說過宮崎駿、大友克洋和松本大洋影響了他的創作。而松本老師在之前的 time out 訪問也說過了法國漫畫對他的影響。

由七月開始,集英社也開始在 Ultra Jump 連載 Crécy 的作品《 La république du catch (プロレス狂想曲,プロレス意為摔跤)》,結束連載後也推出了單行本《プロレス狂想曲》。(2015 年出版)

「松本大洋+Nicolas De Crecy 插畫作品集」詳細目錄

  • 各自的畫作
  • 2013 年 10 月 20 日在第 2 回海外マンガフェスタ(International Manga Fest in Tokyo 2013)的 TALK LIVE 文字記錄
  • 共同合作的漫畫《Petit voyage 迷你旅程》(松本畫右頁,Crécy 畫左頁)
  • 同遊江之島的遊記和對談
  • 來往書信(de Crécy 回國後與松本以畫滿插畫的書信保持聯繫,十個月來共十封書信,個人認為這是合集裡最重要的部分。de Crécy 還畫了龍貓 😀
  • 各自拍的一些照片
  • 隨筆畫了一些各自喜愛的事與物
  • 兩位的作品一覽
  • 2013 年 10 月 26 日於京都舉辦的對談會文字記錄,除兩位外,還有 Michael Arias(《惡童》導演,當日還有配上法文字幕的《惡童》放映會)和 Walter Pezzali(BD colorist,擔任司儀)。

合集的出版紀念展:
「松本大洋+ニコラ・ド・クレシー」出版記念 パネル展
2014 年 9 月 8 日至 20 日
星期一至五:11am – 7pm,六:11am – 5pm,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東京都港区北青山 3-5-22 山陽堂書店 2・3 F 山陽堂 Gallery


ルーヴルの猫

Les Chats du LouvreCats of the Louvre,羅浮宮的貓

48 歲,2016 年

受邀參與「BD Louvre」計劃,繪畫羅浮宮主題漫畫。
在小學館的漫畫雜誌《Big Comic Original》(ビッグコミックオリジナル)第 13 號(6 月 20 日發售)開始連載。
裝幀設計:孝橋淳二
日本版分為普通版(黑白內頁),和豪華版(由法國藝術家 Isabelle Merlet 上色的全彩內頁),台灣版亦同。

上色師 Isabelle Merlet 簡介:
1967 年生於法國默路斯(Mulhouse),是一名漫畫上色師。曾和 2009 年的安古蘭大獎得主、知名法國漫畫家布洛奇(Blutch)合作,也曾參與法國新浪潮名導亞倫・雷奈的喜劇電影《萊利生活》(暫譯,Aimer, boire et chanter)。
簡介出處

故事:
沒有人知道,羅浮宮美術館的閣樓頂其實住著一群貓……
一天,一隻雙眼異色的小白貓為了看畫、冒險闖入了人類的視界。
牠聽得見名畫的聲音,情急之下牠一躍而入畫中世界……
小白貓是否真是傳說中的「入畫者」?
牠不斷聽到某幅畫中神祕女孩傳來的呼喚,
難道……是羅浮宮老警衛五十多年前失蹤的姊姊?
介紹出處

我們的每一本書都可見到冬野さほ(松本大洋的妻子兼助手)和我之間不同的合作模式誕生。但是我相信,《羅浮宮的貓》是她個人特質最明顯的一套作品,也許比我的還強烈。這是我在《Sunny》之後踏出的第一步,也想藉此徹底拋開童年的世界。在這部作品中,貓取代了童年這個主題,而我的下一部作品會脫離得更遠。

——松本大洋

2016 年在日本舉辦的羅浮宮漫畫展覽,除展出計劃中已出版的作品原畫外,還有新增日本五位漫畫家的作品:松本大洋、寺田克也、五十嵐大介、坂本真一、山崎麻里。
「ルーヴルNo.9 ~漫画、9番目の芸術~」展覽官網(原網站已關閉)

2016 年 9 月 22 日親身參觀「羅浮宮 No.9~漫畫、第九藝術展」東京站的遊記:

日本普通版
分上下共兩冊,內頁為黑白印刷
2017 年 10 月 30 日出版
大小:A5
頁數:232
官方網上購買:上冊下冊

日版單行本分上下兩冊於 2017 年 10 月 30 日出版。

日本豪華版
分上下共兩冊
全彩內頁,由法國 Colorist Isabelle Merlet 負責上色
2018 年 4 月 25 日出版
大小:約 B5(257 x 182mm)
頁數:232
網上試讀:上冊下冊
日本版網上購買:上冊下冊
台灣中文版:彩色豪華版大洋原色版

2018 年 4 月 25 日出版全彩豪華版,由法國 Colorist Isabelle Merlet 負責上色。
全彩豪華版 257 x 182mm ,接近一般週刊大小。
(因為平面預覽圖色差甚大,附上實物圖一張。另看到下方台灣版的預覽比較準確)

台灣中文版
由大塊文化於 2020 年 1 月 22 日出版
與日版相同,分黑白和彩色版本,各大小亦相約(黑白 A5 彩色 B5)。

羅浮宮的貓(大洋原色版・上下兩冊),平裝,428頁 ,14.5 x 21 cm
羅浮宮的貓(首刷限量完整典藏版),包含黑白版+彩色版共四冊。初版附有「雪子在羅浮宮」布背袋(25×30cm、背帶全長105cm)和松本大洋全介紹海報、雙面全彩(40*56)
法國先於 2017 年出版,左一左二為黑白版本上下冊,右圖為一冊完的彩色版本。(官方網上購買網
英本版由 Viz Media 於 2019 年出版,黑白內頁一冊完,左圖為封面,右圖為封底。(官方頁面

《平家物語 犬王の巻》封面
pic source

小説「平家物語 犬王の巻」

《平家物語 犬王の巻》是古川日出男的小說作品,由河出書房新社於 2017 年中出版,封面由松本大洋繪畫。(圖為小說封面)

《平家物語 犬王の巻》
作者:古川日出男
出版社:河出書房新社
出版日期:2017 年 5 月 26 日
大小:19.2 x 13.4cm
頁數:204

故事與《平家物語》有關,發生在南北朝時代期間(14 世紀,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主角「犬王」是位傳奇能樂師,一直尋找極致的美卻生有「異貌」的男人。還有他和一位盲的琵琶法師*「友魚」之間的友誼。
*琵琶法師:日本平安時代的盲眼僧侶,他們會在街道上唱誦故事並以琵琶伴奏來賺取收入。

作者古川日出男是日本的小說家和劇作家,66 年生。作品曾獲日本SF大賞、三島由紀夫獎等。

2014 年,曾獲芥川獎的作家詩人池澤夏樹編輯出版了《池澤夏樹=個人編輯「日本文學全集」》系列作品,每卷由不同學者負責翻譯。《平家物語》是該系列第二期的最後一卷(全集共三期三十卷),由古川日出男負責翻譯(翻譯的意思就是把古文寫成現代文,因為《平家物語》本是 13 世紀日本鐮倉時代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松本大洋繪畫書腰,2016 年末出版。
《池澤夏樹=個人編輯「日本文學全集」》《平家物語》詳細介紹

2019 年 6 月 12 日的消息
小說《平家物語 犬王の巻》將改編成音樂動畫電影!

《犬王》
預計 2021 年上映
原作:「平家物語 犬王の巻」古川日出男著 / 河出書房新社
導演:湯淺政明
劇本:野木亜紀子
角色原案:松本大洋
動畫製作:サイエンス SARU=
FB post


《さよなら、ムッシュ》封面插圖

片岡翔的小說《さよなら、ムッシュ》(Goodbye, Monsieur)封面圖由松本大洋繪畫。

作者片岡翔是位年輕的劇本家,曾為《夏美的螢火蟲》、《黃色大象》和《鬼灯家的大姐姐》等電影撰寫劇本,2016 年第一部小說於小學館旗下的文學誌《きらら》連載,集結成書於 2017 年 5 月 6 日出版。

片岡翔在 twitter 表示非常感激和感謝松本老師繪畫了如此細緻和溫暖的星太朗和ムッシュ。

網上購買


「いる」じゃん

繪本,原刊於《MONKEY》vol 11,工藤直子的詩作《「いる」じゃん》,由松本大洋繪畫插畫。這次結集成書出版,詩和插畫的內容也增加了不少。

承接著雜誌刊載時的風格,大部分畫面以鉛筆仔細描繪,男孩再次是平瀏海紅耳朵,貓咪有點像近作《ルーヴルの猫》的主角呢~上次這樣的母子作已是 2001 年出版的《こどものころにみた空は》,十多年後再次合作的契機是什麼?
*母子對談翻譯紀錄中⋯⋯

「いる」じゃん
作:工藤直子
繪:松本大洋
尺寸:252 x 184mm
頁數:42
出版社:スイッチパブリッシング(Switch Publishing)
出版日期: 2017 年 7 月 7 日(49 歲)
> zbfghk.org/store 購買(附中文翻譯)

詳細介紹:

松本大洋『「いる」じゃん』原画展 @ 福岡
2018 年 7 月 10 日至 8 月 5 日
11am – 6pm(星期一定休,16 日公眾假期照常營業)
カフェ&ギャラリー・キューブリック(Cafe & Gallery Kubrick)
地址:福岡市東区箱崎1-5-14 ブックスキューブリック箱崎店二樓(JR 箱崎駅西口出口,博多駅方向步行 1 分鐘)
看相簿


《フクロウの声が聞こえる》單曲封面

為小澤健二 x 樂隊 SEKAI NO OWARI 合作的單曲《フクロウの声が聞こえる》(I Hear an Owl / 我聽到貓頭鷹的叫聲)繪畫封面。

フクロウの声が聞こえる
小沢健二、SEKAI NO OWARI
2017 年 9 月 6 日推出
1,200 円
amazon 購買

介紹:松本大洋 X 小澤健二 X SEKAI NO OWARI!


2018 年月曆

2017 年出版的漫畫月刊《スピリッツ》(Spirit)11月號,附送超~豪~華~的松本大洋插畫月曆,集結了多幅近年的畫作!從《乒乓》的文庫版封面、到《Sunny》連載彩圖和黑白稿,還有《ルーヴルの猫》的插畫!

月曆是從 2017 年 10 月到 2018 年 9 月,大小約是 A5 再小一點,《スピリッツ》(Spirit)11月號的價格是 ¥680。

網上購買(已賣完 😮
看完整相簿


松本大洋本

五大重點:

  • 大友克洋對談!!!
  • 收錄神秘作品《点&面 Car & Earth》第一回
  • 超過七小時的訪談紀錄!!!
  • 工作場景,設定草稿公開
  • 眾星齊賀耀大洋

松本大洋本
頁數:225
尺寸:8.3 x 5.8 inches
出版:小學館
出版日:2017 年 12 月 27 日(50 歲)
官方網頁
官網試閱

詳細介紹:松本大洋本!30 年鍊成的漫畫人生!


TAIYOU: 自選画集

《101》以後 19 年後再次出版畫集—— TAIYOU 自選畫集(原畫集・插畫)

《101》
頁數:256
尺寸:約 A4
出版:小學館
出版日:2018 年 2 月 28 日(50 歲)
官網:www.shogakukan.co.jp/books/09199054
網上購買(已斷貨)

請開啓字幕看更多解說

ドエクル探検隊

星尾獸探險隊

《ドエクル探検隊》
2018 年 6 月 10 日出版
作:草山万兎
繪:松本大洋
書籍設計:祖父江慎+cozfish
出版:福音館書店
大小:21 × 16cm
頁數:736 頁(好厚!)
官方網頁
中文版《星尾獸探險隊》,由小麥田出版於 2020 年 1 月 4 日出版。

中文版《星尾獸探險隊》,由小麥田於 2020 年 1 月 4 日出版。


コとまぼろしの女王 新説・邪馬台国in屋久島!?

(Miko 與幻影女王 新學說.邪馬台國 in 屋久島!?)

邪馬台國——《三國志》(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書)中,有一段約二千字的段落描述當時日本的情形,稱為《魏志倭人傳》(「魏志」是《魏書》的通稱,「倭」就是後來的日本),而這段記載是現存對於古代日本的情況最早的紀錄。

《魏志》描寫了日本在大和王權建立以前(即彌生時代)的情況。二世紀末日本有許多小國分立,邪馬台國是統治這些小國的強大國家。女王卑彌呼統率周圍的奴國和伊都國等許多小國。

而邪馬台國的位置,根據《魏志》記載而判斷,應在九州南方的海中。(?!)目前,邪馬台國的正確位置依然眾說紛紜,而較有力的說法是「九州」與「畿內」兩者。(以上資料維基搜集回來,如發現錯誤歡迎指正。介紹來源

回到重點!這本新作是由漫畫原作家遠崎史朗負責文案,松本大洋負責繪畫的圖文書。故事的主角 Miko 估計是個歷史宅少女,為了「邪馬台國就在屋久島」一說,在暑假跟大學教授一起到屋久島調查。

看來有不少畫啊!204 頁~

コとまぼろしの女王 新説・邪馬台国in屋久島!?
頁數:204
尺寸:190mm x 138mm(都幾大本啊!)
出版:ポプラ社(POPLAR 出版社,以出版童書為主的日本獨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年 6 月 13 日
官方網頁


松本大洋複製原畫展
~出道 30 週年紀念~

複製原畫展 @東京
2018 年 7 月 5 至 20 日
渋谷ロフト

複製原畫展 @名古屋
2018 年 8 月 7 日至 27 日
ロフト名古屋

松本大洋複製原畫展 @大阪
2018 年 9 月 5 日至 25 日
10:30am – 9pm(最終日 6pm 閉場)
#梅田Loft 5樓雜貨賣場

活動官網


松本大洋出道30週年紀念計劃

原画展とライブペインティングの5日間

(限定 5 天的原畫展+Live painting)

五日的快閃原畫展+LIVE DRAWING!
東京站
2018 年 7 月 25 日(三)至 29 日(日)
TOBICHI② (東京都港区南青山4-28-26)
12nn – 7pm
場內有 9 幅原畫展出

Live Painting Session
2018 年 7 月 25、27、29 日
2 – 4pm(大概的時間,看大神心情~)
相片可以是風景、物件、動物、你自己或是你以外的人物(需得到該人物本人同意)都可以~
松本大洋駐場時段以外,都可以自由觀賞他在牆上的畫作。

京都站
2018 年 9 月 7 日至 25 日(※ 9月13日休館)
12nn ~ 7pm
TOBICHI 京都,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河原町通り 四条下ル市之町251-2 壽ビルデイング 5 階

Live Painting
只有兩天,規模比較小
2018 年 9 月 15 日、16 日
2pm – 4pm(予定)
Live painting 的入場機制跟東京差不多,12nn 於門口派籌。

2018 年 9 月 25 日參觀京都站展覽,近距離拍攝的相片: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101109730147815

「勝手に松本大洋ファン倶楽部」開放!

2018 年 7 月 25 日正式開張~

松本大洋先生 デビュー30周年記念サイン会
2018 年 9 月 30 日 2pm
ヴィレッジヴァンガード下北沢


MUTAFUKAZ 展+mini 《惡童》展

來自法國的漫畫改編動畫電影《Mutafukaz》,將在 10 月 12 日於日本上映。為紀念《Mutafukaz》於日本上畫,10 月 11 – 24 日期間涉谷 PARCO Gallery X 將舉辦《MUTAFUKAZ 展》,展出動畫製作的原畫和設定資料外,還會有部分未曾公開的製作片段播放。

mini 版惡童展亦會同時舉辦,展出《惡童》動畫電影中的未曾於關東公開的原畫,兩部作品共同展出的展品超過 100 件,現場還可以買到《惡童》storyboard book!

MUTAFUKAZ 展
2018 年 10 月 11 至 24 日
11am – 8pm
GALLERY X BY PARCO (渋谷区宇田川町13-17)
入場費 300 円

《惡童》動畫電影中的場景草圖(無法看清是否原畫)
pic source
左邊的是場景真跡了吧(木村真二),記得在製作特輯中有說過出現在最後一幕的圓形貝殻陣,他重畫了好幾幅。右邊的應是印刷出來的場景圖。
pic source
西村祥二郎手繪的人物設定圖,右邊應是播放製作片段中。
pic source

松本大洋先生的小小原畫展

松本大洋さんの小さな原画展
小さいことば堂 2018 (Little Words BOOK STORE)
2018 年 12 月 11 至同月 25 日
TOBICHI すてきな4畳間
11am – 7pm
展覽官網


こんとん

渾沌

松本大洋繪畫的第三本老幼咸宜的繪本《こんとん》(渾沌),作者夢枕獏,由偕成社於 2019 年 1 月下旬出版。

作:夢枕獏
繪:松本大洋
頁數:41
尺寸:27 × 19cm
出版社:偕成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1 月下旬
價格:‎¥1728
官方網站
> zbfghk.org/store 購買


Angoulê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2019

DRAWING CHILDHOOD
A Retrospective on Taiyo Matsumoto
松本大洋出道三十年回顧展「Draw Me a Child」

約 200 張原稿展出
2019 年 1 月 24 – 3 月 10 日
地點:Musée d’Angoulême
官網

是《漂流教室》啊!!!!

東京ヒゴロ

Tokyo Higoro

2019 年 6 月開始連載

漫畫就像奏予這位年過五十、憂鬱、困惑、流離恍惚的男人的鎮魂歌。故事描寫一位漫畫編輯——塩澤,從大出版社提早退休後,仍繫於心頭的疑問:「漫畫世界對他來說,是工作、表達方式,還是友誼?」

真人化的可能性非常高的一套作品!《ビッグコミックオリジナル》(Big Comic Original) 7 月増刊號見!

info source

《東京ヒゴロ》跟進


『「作家」と「魔女」の集まっちゃった思い出』封面

松本大洋為角野榮子的散文集《「作家」和「魔女」的回憶錄》繪畫了封面插圖。

「作家」と「魔女」の集まっちゃった思い出
作者:角野榮子
出版:KADOKAWA
出版日期:2019 年 9 月 26 日
大小:四六判
頁數:264

角野榮子——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的原著小說作者,今年 84 歲了(2019 年),仍然繼續寫作還一直有出版,真是厲害。
(動畫電影只改編了原著的一部份哦~)


其中一頁
pic source

『自転車でおいで』

「アッコちゃんとイトイ。」展覽
十位藝術家以十首由糸井重里填詞、矢野顕子作曲的歌曲為基礎,創作出十個作品展示於場內。其中松本老師以歌曲《自転車でおいで》創作了一部八頁的漫畫作品,原畫直接在展覽中展出。
 
這部漫畫收錄在「アッコちゃんとイトイ。詩画集」中,全書 112 頁,A4 大小,展覽開幕當天同步出版。另外還有 sacoche bag 可購買~
官方網店
 
*另外九位藝術家中,還有漫畫家深谷薰(《夜巡貓》作者)的畫作。

松本大洋以歌曲《自転車でおいで》創作的一部八頁的漫畫作品
pic source

むかしのはなし

Once Upon A Time

2020 年春開始連載!首次於《#ビッグコミックスペリオール》(Big Comic Superior)連載,更與好友兼《竹光侍》原作永福一成再次合作,單看那只貓咪的畫風⋯⋯看來這次的新連載在畫面上也會有新挑戰!

//世界に熱狂的ファンを持つ
マンガ界のフロントランナー、本誌初登場!
歴史に埋もれた名もなき人々を描く!//

左:第 1 話〈 叛意明らか也 〉,原作:永福一成 ,收錄在 5 月 8 日發售的(Big Comic Superior)11 號。介紹原文
右:第 2 話〈或る鶏の一生〉(直譯:雞的一生)收錄在 11 月 13 日發售的《ビッグコミックスペリオール》(Big Comic Superior),原作改為「むかしのはなし研究所」。介紹原文

Reference

ja.wikipedia.org/wiki/松本大洋
matome.naver.jp/odai/2133101112118400701
kajipon.sakura.ne.jp/art/taiyo.html

Featured image from: TCAF website


The post 松本大洋作品一覽 Matsumoto Taiyo Archives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