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香港/ 相信漫畫 Wed, 12 Mar 2025 11:19:59 +0000 en-GB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 https://zbfghk.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logo_zbfghk-150x150.png 香港 Archives - 紙本分格 zbfghk https://zbfghk.org/tag/香港/ 32 32 紙本分格專訪!江康泉「戰國龐克」香港展覽! https://zbfghk.org/2024/02/04/kongkee_warringstatescyberpunk_interview/ Sat, 03 Feb 2024 16:32:27 +0000 https://zbfghk.org/?p=19263 2022 年底,江康泉(江記)「戰國龐克」展覽在美國三藩市 Asian Art Museum 登場,霓虹色彩與青銅文物的精彩對映,在文化大熔爐中亦能令人眼前一亮。2023 年中,展覽巡迴到芝加哥 Wrightwood 659 畫廊舉辦。而半年後 12 月初,這集十年大成的「戰國龐克」展覽,終於來到香港。 十年間,從漫畫《汩羅虛擬》、動畫《離騷幻覺》到「戰國龐克」展覽,角色增加了、故事豐富了、有畫亦有聲了,現在還變成了一個特定時空的體驗,而江記對這作品系列的想法,和最初繪畫《汩羅虛擬》時會不會有所變化? 香港展是繼承自美國展、以動畫《離騷幻覺》的故事為主軸,不過也有特別為香港展創作、美國展沒有的作品,這些新作品又紀錄、承載著江記甚麼想法和經歷呢? 我們特意為江記做了個簡短的專訪,為我們和這十年間的讀者和觀眾,一探究竟~ 問:紙本分格 答:江康泉(江記) 當初看到你說會在美國設立「離騷幻覺」專題展覽已覺得很厲害,請問開首為何有此合作企劃? 第一站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他們的當代藝術策展人 Abby Chen(陳暢)從中國去了美國很多年,她一直很留意香港的藝術家,她認識的藝術家比我還多,也有留意到《離騷幻覺》這作品。那時應該是 2020 年,我完成《離騷幻覺:序》後,她問我還有沒有其他影片作品,當時我剛做完逸東酒店的 Tomorrow Maybe Gallery 的「蜃樓水月」展覽,展覽裡有數部影片作品,她看完以後認為也適合放到他們的館辦展覽。 那博物館有很多歷史文物館藏,例如是青銅器、不同地方的文物等,而另外因為他們也有現代藝術的分支,所以便想做一個古代和現代對話的展覽。她看到我的作品、漫畫也有不少這種元素,所以就開始了這構思。 最後成為了  2022 年 11 月的第一次 「Kongkee: Warring States Cyberpunk」展覽,那展覽放了些青銅器,和我的動畫裝置作品並行地擺放,從而製造一個很多光影變化的空間,讓作品好像在互相溝通一般。我也特別設計了一些「座」用來擺放文物,下面有些 LED 燈,(光影變化)慢慢的好像呼吸那樣。總之主要是想給人一種感覺是那些文物本身是有生命的,可以和我們溝通的。這個亦變成了展覽的主要目的。 請問美國辦展有甚麼見聞及觀眾反應,特別是他們對基於中國歷史較為不熟悉範疇所創作的作品?這些經歷對你的創作又或是香港展有甚麼影響嗎?這次回港辦展,有何期望? Abby Chen 對於我們在做的事抱持正面的態度,反而我有很多疑惑的地方,她認為香港這一代的藝術家好 strong,但我反而是有很多保留的。我想展覽中有很多元素,對展覽觀眾來說未必能看得明白,但是最後觀眾反應都很正面,也真的會在外面排長長的隊伍等待進場看動畫和展覽。 觀眾的切入點和我們的有點不同,譬如我用屈原、戰國這些元素,華文界的觀眾很快就會從歷史或穿越時空的角度去看這個故事,他們知道這些角色,但外國人不一定會知道。反之外國人會先被風格吸引,譬如是顏色、氣氛之類。 最特別的觀眾反應來自一位白人婆婆,因為楚王有些對白其實沒有寫得很明確,而我又反串地找了女性聲音為楚王配音,所以她就問我楚王和屈原其實是不是伴侶來的?即是說他們其實也明白當中的訊息,只是沒有那段歷史作參考而已,所以從理解角色喜怒哀樂的角度的話,觀眾其實是可以明白我想說的東西;又或是展覽中把歷史和未來的界線模糊化,從而達致對話的效果,這點他們也是能理解的。 所以這也讓我認為,我會再重新看看香港是一個怎樣的城市。為甚麼其他人會看到裡面的東西,是不是因為香港本來的經歷,撇除一些很獨特的元素以外,香港是否有些內在的東西能與其他地方的人有更強的聯繫? 這個可容後再談,以上是我從觀眾反應而得到的一些啟發,這些啟發、經歷,對於香港的展覽有很大的影響,其中一個是,我們(江記和策展方)構思展覽或寫文案時,其實是沒有刻意放一些香港的元素。雖然我們用了霓虹燈,但霓虹燈這元素其實是美國展時的概念而不是香港的。會使用霓虹燈是因為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符號,拿這跟以前青銅器作設計對比,會有很強的化學作用。所以來到香港時,我們都沒特別想過怎樣「sell」香港這元素,至少在我和策展人,即這次香港展覽的聯合策展人郭瑛(大館)合作時,想法都是這樣。因為事情本來已經很「香港」——展覽在香港大館舉辦,而我又是香港的藝術家,使用的元素本身也「香港」,所以也刻意沒再多用香港的元素,反而是在美國接觸了不同觀眾的經驗,相對更為重要。 而那次的經驗,亦衍生了香港展的其中一個委約作品——中間大廳那三個 LED 屏幕,像教堂玻璃窗那樣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透過之前美國展得到的經驗,無論是非裔美國人、或是拉丁美洲的美國人,他們也都能投入到故事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不同的民族,都正在經歷與自己原生文化割裂。黑人的歷史可能更長——對於被逼離開自己固有文化,然後在一個白人地方掙扎求存,所以他們會有像「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 ,以科幻的未來訴說非洲人的歷史、經驗的作品類型出現,而流行文化中比較熟知的就是《黑豹》(Black Panther)。 「『離散』(Diaspora)成為疫後的新常態,不論原因是戰爭、氣候、歷史、經濟⋯⋯沒有一個族群可以置身事外。」 在我的觀點,其實香港人經歷中的事,在這十年或二十年間,也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正在經歷,譬如是大家比較清楚的烏克蘭戰爭,和近來緬甸的戰爭。無論是因為氣候或者經濟問題,很多不同地方的人都被逼離開原生的地方,即使是物理上沒有離開,但也面對著不熟悉的文化衝擊。我認為這樣的經驗就是那個基礎,是讓外國觀眾可以理解到這麼「香港」的題材的一個重要元素,而不是純綷因為香港的形象有吸引眼球的地方,不是那麼表面的東西。反而在捉到這個元素之後,就會覺得香港的故事其實有它普及之處。 […]

The post 紙本分格專訪!江康泉「戰國龐克」香港展覽!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2022 年底,江康泉(江記)「戰國龐克」展覽在美國三藩市 Asian Art Museum 登場,霓虹色彩與青銅文物的精彩對映,在文化大熔爐中亦能令人眼前一亮。2023 年中,展覽巡迴到芝加哥 Wrightwood 659 畫廊舉辦。而半年後 12 月初,這集十年大成的「戰國龐克」展覽,終於來到香港。

十年間,從漫畫《汩羅虛擬》、動畫《離騷幻覺》到「戰國龐克」展覽,角色增加了、故事豐富了、有畫亦有聲了,現在還變成了一個特定時空的體驗,而江記對這作品系列的想法,和最初繪畫《汩羅虛擬》時會不會有所變化?

香港展是繼承自美國展、以動畫《離騷幻覺》的故事為主軸,不過也有特別為香港展創作、美國展沒有的作品,這些新作品又紀錄、承載著江記甚麼想法和經歷呢?

我們特意為江記做了個簡短的專訪,為我們和這十年間的讀者和觀眾,一探究竟~


答:江康泉(江記)


第一站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他們的當代藝術策展人 Abby Chen(陳暢)從中國去了美國很多年,她一直很留意香港的藝術家,她認識的藝術家比我還多,也有留意到《離騷幻覺》這作品。那時應該是 2020 年,我完成《離騷幻覺:序》後,她問我還有沒有其他影片作品,當時我剛做完逸東酒店的 Tomorrow Maybe Gallery 的「蜃樓水月」展覽,展覽裡有數部影片作品,她看完以後認為也適合放到他們的館辦展覽。

那博物館有很多歷史文物館藏,例如是青銅器、不同地方的文物等,而另外因為他們也有現代藝術的分支,所以便想做一個古代和現代對話的展覽。她看到我的作品、漫畫也有不少這種元素,所以就開始了這構思。

美國展的入口(Asia Art Museum 官方相片)

最後成為了  2022 年 11 月的第一次 「Kongkee: Warring States Cyberpunk」展覽,那展覽放了些青銅器,和我的動畫裝置作品並行地擺放,從而製造一個很多光影變化的空間,讓作品好像在互相溝通一般。我也特別設計了一些「座」用來擺放文物,下面有些 LED 燈,(光影變化)慢慢的好像呼吸那樣。總之主要是想給人一種感覺是那些文物本身是有生命的,可以和我們溝通的。這個亦變成了展覽的主要目的。


Abby Chen 對於我們在做的事抱持正面的態度,反而我有很多疑惑的地方,她認為香港這一代的藝術家好 strong,但我反而是有很多保留的。我想展覽中有很多元素,對展覽觀眾來說未必能看得明白,但是最後觀眾反應都很正面,也真的會在外面排長長的隊伍等待進場看動畫和展覽。

觀眾的切入點和我們的有點不同,譬如我用屈原、戰國這些元素,華文界的觀眾很快就會從歷史或穿越時空的角度去看這個故事,他們知道這些角色,但外國人不一定會知道。反之外國人會先被風格吸引,譬如是顏色、氣氛之類。

最特別的觀眾反應來自一位白人婆婆,因為楚王有些對白其實沒有寫得很明確,而我又反串地找了女性聲音為楚王配音,所以她就問我楚王和屈原其實是不是伴侶來的?即是說他們其實也明白當中的訊息,只是沒有那段歷史作參考而已,所以從理解角色喜怒哀樂的角度的話,觀眾其實是可以明白我想說的東西;又或是展覽中把歷史和未來的界線模糊化,從而達致對話的效果,這點他們也是能理解的。

香港展的「幕後花絮」展區,楚王和屈原的一幕

所以這也讓我認為,我會再重新看看香港是一個怎樣的城市。為甚麼其他人會看到裡面的東西,是不是因為香港本來的經歷,撇除一些很獨特的元素以外,香港是否有些內在的東西能與其他地方的人有更強的聯繫?

這個可容後再談,以上是我從觀眾反應而得到的一些啟發,這些啟發、經歷,對於香港的展覽有很大的影響,其中一個是,我們(江記和策展方)構思展覽或寫文案時,其實是沒有刻意放一些香港的元素。雖然我們用了霓虹燈,但霓虹燈這元素其實是美國展時的概念而不是香港的。會使用霓虹燈是因為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符號,拿這跟以前青銅器作設計對比,會有很強的化學作用。所以來到香港時,我們都沒特別想過怎樣「sell」香港這元素,至少在我和策展人,即這次香港展覽的聯合策展人郭瑛(大館)合作時,想法都是這樣。因為事情本來已經很「香港」——展覽在香港大館舉辦,而我又是香港的藝術家,使用的元素本身也「香港」,所以也刻意沒再多用香港的元素,反而是在美國接觸了不同觀眾的經驗,相對更為重要。

而那次的經驗,亦衍生了香港展的其中一個委約作品——中間大廳那三個 LED 屏幕,像教堂玻璃窗那樣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透過之前美國展得到的經驗,無論是非裔美國人、或是拉丁美洲的美國人,他們也都能投入到故事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不同的民族,都正在經歷與自己原生文化割裂。黑人的歷史可能更長——對於被逼離開自己固有文化,然後在一個白人地方掙扎求存,所以他們會有像「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 ,以科幻的未來訴說非洲人的歷史、經驗的作品類型出現,而流行文化中比較熟知的就是《黑豹》(Black Panther)。

《過去.現在.未來.流血.流淚.流浪》,2023

「『離散』(Diaspora)成為疫後的新常態,不論原因是戰爭、氣候、歷史、經濟⋯⋯沒有一個族群可以置身事外。」

在我的觀點,其實香港人經歷中的事,在這十年或二十年間,也有很多不同的民族正在經歷,譬如是大家比較清楚的烏克蘭戰爭,和近來緬甸的戰爭。無論是因為氣候或者經濟問題,很多不同地方的人都被逼離開原生的地方,即使是物理上沒有離開,但也面對著不熟悉的文化衝擊。我認為這樣的經驗就是那個基礎,是讓外國觀眾可以理解到這麼「香港」的題材的一個重要元素,而不是純綷因為香港的形象有吸引眼球的地方,不是那麼表面的東西。反而在捉到這個元素之後,就會覺得香港的故事其實有它普及之處。

這個委約作品《過去.現在.未來.流血.流淚.流浪》其實是訴說這一種狀態的經歷。每個人本身,或每一個族群的人,本來都好像很孤立,但其實是大家的經歷都類近,在某一個層面上是互相扣連在一起,大家其實是可以明白大家的,就這樣成為了這個作品。

這次展覽和之前兩個展覽最不同的地方,是它比較內向型一點。我們會想是在製造一個空間給觀眾可以沉澱、靜下來,在這思考和感受。而官能上的刺激,其實並沒有最初兩個展覽那麼強。始終這次香港展覽場地也是一個很大的空間,視覺上也具衝擊性,最後觀眾得到的經驗還是有點不同的。所以我們這次最重要還是希望觀眾來到我們這個空間之後,可以有沉澱的感覺。


《離騷幻覺》一開始寫的時候,是因為當時感覺和城市有很強的疏離感,所以才以屈原寄托或是抒發情感的渠道。但經過約十年後,我會覺得現在是一個重新出發的時候。我和策展人也形容這是一個 「homecoming」的展覽——有回家的意味,而我們會想:「『回家』是甚麼一回事呢?」。經過這一年我會認為所謂「屋企」(家),就是一個讓你重新出發的地方。

香港仍然是一個港口,這個想像沒有變過,這裡的人會來來回回,來完以後又散,散完又聚,但是每次去其他地方後,還是會回一回來,然後才去另一個地方。而這個讓你回來的地方就是「家」,你未必是常常都在,但它就像一個錨點(anchor point)那樣,當你「重置」的時候就會在這裡出發。所以對於寫《離騷幻覺》的過程,以及香港這個地方與我的關係,存在了這樣的變化。

之前是想說和它的疏離會是怎樣,但現在就會用另一個態度來想,如果我不像屈原那樣選擇投河自盡,而是選擇繼續生存的話,我和這個地方可以有一個怎樣的關係?這就成為了當下這個展覽的想法,和未來可能會走的方向。

《你永遠無法踏進相同的河流兩次》,2022

「『人不能踏足同一條河兩次』是赫拉克利特的名言。因其持續流變的特質,河流與時間、記憶和身份等主題環環相扣。每個稍縱即逝的片刻既相同又相異,恰似一直在演化著的人類本身。輪迴的概念相信靈魂和肉體是獨立於彼此的存在,這概念被河流衝擊,帶來思想的張力:是靈魂在不同的肉體間轉移,重複創造出同一個人嗎?我們的身份又是否我們記憶的總和?」

《你永遠無法踏進相同的河流兩次》,2022

我認為這也蠻有趣的,不同的機構、或是策展人看到「離騷幻覺」後,都會想到一些新東西來玩。我想這是因為「離騷幻覺」以漫畫或是動畫呈現時,都和固有的類型很不同,所以會刺激到那些創作人。對於那個科幻世界的想像,會思考「還有甚麼方式可以呈現呢?」,所以才會有這些不同媒介創作的邀請。

除了作品本來內在有一種想突破規限的氣質,刺激到與其他人合作外,如果想推動漫畫、動畫發展,比如說日本的每季新番動畫,總有些電視台會預留頻道和時間來播放;玩具商推出玩具時,也會和動畫合作。不同媒體、機構等等也有和動畫合作的誘因、渠道、歷史、習慣、制度,但這些香港都沒有,而我們就要向這方面思考。

所以我們需要想方法讓人認識我們正在做的事,我們沒有電視台找影片來播,直接把影片放上 YouTube 也沒人會看。反而是一些表演的途徑、另類一點的表演模式、或者是一些視覺藝術的展覽,成為了一些新渠道去讓觀眾認識我們的創作,這是為甚麼會有那麼多不同媒介創作的想法。

例如我和音樂人合作,因為我認為音樂是一個突破我的敍事習慣的重要元素,所以才會有蔡世豪、V 記(李端嫻)的合作。以至往後一些合作和一些表演的想法,或是 M+ 上年的「自由空間」(香港當代表演藝術館)現場音樂表演《離騷幻聽》也是這樣來的,我覺得音樂是能夠突破既有的思考模式,所以我對於和不同的音樂人合作是很開放的。


美國展中的青銅文物
(Credit: Asian Art Museum)

今次展覽其實也有文物的存在,就是「大館」整個建築物。我記得大館同事約在三、四月時提出舉辦展覽的構思,之後我參觀了該空間,認為將原本的作品放在這個空間不是太可行⋯⋯這展覽的空間,歷史文物的個性很強,所以我們其實對現時的處理方式也掙扎了很久。

展覽所在地,大館的警察總部大樓(大館官方相片)

因為要在這歷史建築中再加入另一種結構體系(structure),是一件超級困難的事,所以我們在較後期才能確定可以做這樣的一件裝置作品。雖然香港展覽並沒有之前美國展覽的青銅器,但是這次怎樣和建築物溝通,也是很重要的元素。例如那三面 LED wall,是想讓觀眾走進來時感覺像去了教堂一樣,因為本來大館的設置和其他監倉的氣氛很不同,我認為很特別,想保留這種氣氛,所以用了現在好像玻璃畫那樣的裝置藝術。

另外天井位置的霓虹光管,當觀眾一面走路一面觀察這作品時,其實同時也在探索整個空間,這也是很重要的元素。

《時間停頓就是山,時間流動就是水》,2023
大館提供相片

「『戰國龐克』的概念,是一場當下與過去;科技與慾望的對話。霓虹燈由象徵消費的圖騰,變成一門夕陽的手藝, 見證了幾個世代的歷史。即使今日天翻地覆,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一瞬之間。然而,時間是相對的,山與海也是波浪, 從來都是川流不息,只是我們的生命只有匆匆數十載,才沒法看到。」

《時間停頓就是山,時間流動就是水》,2023
大館提供相片

還有地面入口,那名為《饕餮》的霓號光管,把青銅器的紋色變成現代符號來說人的慾望。那作品擺放的位置,原本是放了個真的老虎頭!在 20 年代,警察不知從粉嶺或是哪裡「打」了隻老虎回來。我覺得這些裝置作品位置和建築物的溝通也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饕餮》,2022

「山上住著一隻羊身人面的野獸; 牠的腋下長著眼睛,利牙如虎,如人手臂。饕餮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四大兇獸之一, 象徵著暴食與貪得無厭之兇險。藝術家利用這個在商周青銅禮器中常見的主題來探討過去數千年來人類慾望的變化,特別是隨著技術資本主義和注意力經濟出現後的境況。也許千年無變化的僅是人類作為慾望物種的本質:就像饕餮一樣, 每當我們企圖抑制我們那無底的慾望時,我們早被編程以吞噬和毀滅作回應。」

「上水之虎」的頭部標本曾懸掛於當時的警察總部營房大樓內,1960 年代相片(警隊博物館官方資料圖片)

我認為浦澤直樹的答案* 很好,你找 AI 做事,其實就是讓它做了最有趣的那部份。我大概也是這個方向的想法,但我比較傾向關心的是,創作的過程究竟是甚麼一回事,那個所謂「最有趣」的部份又是甚麼來的。

*2023 年 11 月,因應 Netflix 推出改編自浦澤直樹漫畫的動畫劇集《PLUTO 冥王》,找了浦澤直樹和米山舞,拍攝了一部特別對談影片,當中談及他們怎樣看待 AI 人工智慧對業界的影響。
浦澤直樹:「雖然我一直有思考 AI 的事,但它所做的工作應正是我們想做的部分,所以如果交給 AI 來做的話,說代表把我們享受的樂趣都交出去了。」(詳情

香港展的「幕後花絮」展區,模擬江記的工作桌面

例如你給 AI 下指令,接著它產生了一些圖像。那它和下指令的人的關係是甚麼呢?又假設我經歷了一件事,例如是失戀,我覺得很失望,心情很沉重,然後我被這個經歷刺激以後,我寫下了一個故事。這個創作的過程同時也是認識自己的過程,我會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知道自己的性格是怎樣。這個認識自己的過程,我覺得是創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價值。 

如果用 AI 創作的話,這個過程、這個認識自己的旅程,是否還能輕易地發生?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用 AI 時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香港展的「幕後花絮」展區

在工業化中創作的過程,在這個層面上使用 AI 是無可避免的。加上它亦很有效,如果要求人不要用 AI 創作,等於要求現在的人不要用 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 一樣,這不可能走回頭。

你可以制定很多規則去保護版權那類東西,但其實 AI 大量涉及創作是回不了頭的,但在這過程裡,甚麼東西才是創作的本質呢?譬如是即使有大量生產的工業化後,我們仍然會有做陶瓷的人、刺繡的人、做皮具的人,有很多做手工藝的人仍能有他們存在的價值。而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關乎我們認為「創作」是甚麼一回事。

其實 AI 的出現讓我覺得更加重要的——令我們思考「創作」其實是甚麼,其價值又是甚麼。其實這種事情常常出現,好像有攝影以後,大家會思考為甚麼還要畫畫,或是攝影怎樣才能成為一種藝術而不是純綷一個複製現實的工具。這些都是透過新技術的出現,刺激大家的想像。

AI 創作是不是一種藝術、價值在哪,其實很在乎大家怎樣用這個媒體。如果有一個寫程式的人、又或是藝術家也好,這個人用 AI 的方式不是大家認為的方式,而是指向了一個新方向,類似一個先鋒、一個英雄,或是一個冒險家的存在。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後,那我想 AI 毫無疑問也是個藝術模式的範疇了。其實是在等有沒有人想到有新方法,或是 AI 有了意識和認知,然後再告訴你藝術是甚麼一回事,其實這也可以的,最重要是人的看法會怎樣回應它而已。


我想現時我正處於不固定的狀態,我沒有認為我一定要在一個怎樣的地方生活,譬如我現在這一刻在英國,但這不是一個結論,我仍然希望可以周圍移動,可能是去美國或是其他地方玩。哪一個地方才是最終的立足點,其實我沒有這個想像,所以也很慶幸可以在香港大館做展覽。

《汩羅虛擬》也是一個描寫香港的作品,但現在現在的想法的確和之前的想法有差異,現時我會希望能談多點人的狀態,以人的角度出發。例如我之前寫《離騷幻覺》時也是,有很多是以城市的角度出發。但如果變成人的角度,很純綷內在的角度,會去了一個怎樣的方向呢?也真的未有答案。尤其是疫情之後這一段時間,很多東西都沒有一個結論,也不會想下一個定論,這一種模糊不定的狀態是這一刻很強烈的感受。

但如果是集中談創作《離騷幻覺》的話,我覺得是打開了更加多可能性。因為這幾年我們不停寫故事,不論是長片格式,或是電視劇格式我們都嘗試寫了。然後我們發覺其實《離騷幻覺》的人物,在那個時代背景底下——春秋戰國、社會制度崩壞,就像明治維新那樣,時代巨輪之下,有很多舊時代的人被逼進入一個新時代,同樣地有很多掙扎、很多改變。

現代人每十年就會有一個新時代轉變。在這些轉變之下,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值得描寫,我覺得這一刻回頭看《離騷幻覺》,它的可能性比我初時寫它的時候更多、更闊。我希望未來的方向是可以將那個很闊的想像呈現出來,無論是用怎樣的方式。但當然希望可以繼續做到動畫的方式。這個也是我們努力中的方向。


同場加映!江記最新作!為法國電子音樂人 Canblaster 製作最新 MV「IF I’M NOT HERE」

Producer: Law Man
Project Manager: Katy Ku
Animator: Hoi Lam Cheung @brainonmars
Background Artist: Bob Wong Illustration
Compositing: Solar So



江記:戰國龐克

2023 年 12 月 9 日(六) – 2024 年 3 月 3 日(日)
大館 Tai Kwun 01 座複式展室(Block 1, Duplex Studio)
周二至周日:11am – 7pm
周四:11am – 9pm
周一閉館
(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延至翌日閉館)

兩場展覽相關活動:
.江康泉與郭瑛(大館聯合策展人)對談
.策展人導賞團


The post 紙本分格專訪!江康泉「戰國龐克」香港展覽!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江康泉《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集專題訪問! https://zbfghk.org/2023/03/11/kongkee_interview/ Sat, 11 Mar 2023 06:50:04 +0000 https://zbfghk.org/?p=18796 猶記得 2019 年為「離騷幻覺」設計原畫及設定資料集時,在搜集整理江康泉(江記)的原稿時已經問他:「其實這企劃很應該推出漫畫本啊!」那時由於他為製作動畫已經忙到癲,所以未有時間思考⋯⋯到了 2023 年,經過眾籌、動畫、展覽、音樂會、動畫設定集等等企劃後,多年後終於回歸基本,推出《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集! 紙本分格:紙江康泉(江記):江 只有以「書」作為最終呈現的狀態,我才感受到故事的重量,大腦神經才會受到刺激。 紙:首先恭喜江記終於推出「離騷幻覺」企劃最新漫畫合集!之前和你傾談時知道你對此已計劃已久,可以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決定推出漫畫合集的契機嗎? 江:第一篇「離騷幻覺」的漫畫,是在 2012 年尾於《明周》以「汩羅虛擬」為欄目名稱作不定期刊載。「離騷幻覺」這名字是 2016 年於《號外》連載時開始用的,同年開始第一套「離騷幻覺」的動畫短片製作,並於 2017 年發表。到了 2018 年推出第二套,並開始為第三齣作品眾籌,也應該是由這一年開始,被更多觀眾認識。由動筆那一刻計起,這套作品到了今年 2023 年是第十一年了,真的意想不到呢!這類難以界定的創作,仍然得到各位的支持,除了衷心感激之外,也令我發現,這作品已不單純是我的作品,她承載了很多人的想像與力量。作為作者,我也嘗試倒過來,從新認識這作品。 慢慢知道,「離騷幻覺」是一個很廣闊的世界,動畫製作打開了這道門。過程中,我們寫了好多不同的故事大綱、劇本。大家都意識到,原來「漫畫」不單純是一種媒介,它還是一種「思考的工具」。所以 2020 年發表「離騷幻覺-序」之後,我就決定要畫一本 「離騷幻覺」的漫畫。唯有這過程,可以讓我跟角色一同呼吸,明白他們的愛恨情仇。那一定不可以是雜誌式一兩頁的份量,只有以「書」作為最終呈現的狀態,我才感受到故事的重量,大腦神經才會受到刺激。所以毫無疑問,我是上世紀的人了。 紙:這本《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全由你一人繪畫嗎? 江:決定出書之時,只有雜誌的連載,形式大概是兩頁完的超短篇。雖然有一定的稿量,但那只是「離騷」世界的鳳毛麟角,而且有感動畫版本較多抽象處理,其實人物角色仍有很多發揮空間,讓觀眾投入,亦可能解答在動畫版沒有交代的問題(或生出更多問題?哈!哈!)。最後連載部分只佔不到四十頁,大概是十選一吧。其他都是特別為出書而畫的有一百六十頁左右,這兩年多,我都好努力排開其他工作,讓路給漫畫。製作上基本是一腳踢,有兩三個故事請了 Candace 和 Moses 一起 brainstorm,然後分色找了Wan Wan 處理一些基本的工序,他們都分別在不同時期於 Penguin Lab 任職(我與羅文樂創立的動漫視藝多用途全方位工作室 XD),是很出色的年青創作人,真的讓我「吊頸都有得唞吓氣」呢!(註:百忙中也能抽時間休息) 紙:那這次漫畫集與之前的漫畫或動畫有著甚麼關連?而這將會是短篇合集或是一本完結的中篇漫畫? 江:《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是由多個短篇組成,各篇獨立來看是某位主角的故事,連起上來時,會看到一條關於整個世界觀的主線。而這個世界觀,動畫版和漫畫版是一樣的:「秦王滅六國,開啟始元世代,號稱始皇,經歷二百年,並將永生之法及其系統,普及國人,不老不死之國已非夢話。」今次漫畫版有更多關於戰國時代,楚國跟秦國、屈原與楚懷王的描述,究竟有如「Rock Star」一般的偶像級祭司屈原,與楚懷王若即若離的關係會如何發展?今次漫畫會有更多答案。 另一條主線是全新的設定,是關於那個統一後的世界:「秦國人連結永生系統之後,系統會防止一切罪惡發生,任何被偵測到的違法行為,將會被即時阻止。不過,傳說有極少數的祭司,沒有跟隨永生系統升級。並避過秦始皇的追捕,他們後來皆以『導遊』自稱,能以法術轉移人的靈魂,避開永生系統的偵測⋯替客人完成那些不可告人的『罪行』。」這條「現代線」的幾位主角,就是「宇宙旅行社」的阿祖、嘉芙蓮和骰仔,他們早於 2020 年的動畫「序」中登場,可是篇幅所限,沒有更深入的描寫,今次終於可以俾佢哋發揮一下了!(給他們發揮一下) 紙:無論是「離騷幻覺」漫畫或動畫,那鮮艷奪目的色彩都很自然地成為了焦點,請問在創作過程中,是有甚麼契機令你有此取向決定? 江:自己很喜歡老舊的印刷物,但沒有刻意利用到作品上,直到遇到 BLUR 的邀請,為他們因小意外而滯留香港製作的專輯畫漫畫,知道香港給他們的印象是既有未來感,又同時很傳統,於是靈機一觸,如果用那些好「娘」的顏色畫未來的題材,又會如何呢?那時是 2015 年,「離騷幻覺」的初型「汩羅虛擬」在《明周》刊登,正好給我一個實驗的機會,後來到《號外》連載時,「離騷」的用色系統便大概沿用至今。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技術性的原因,跟印刷有關,可是以往大家都是網上看,不會太為意,就是關於 CMYK 的控制(編按:即印刷的四個原色:Cyan、Magenta、Yellow、Black)。如果你看的是印刷品,就會發現,我絕大多數的落色,CMYK 都是 100% 的。而且我好喜歡色塊重疊的效果,例如單黑跟黃重疊的黑,與單黑跟綠重疊的黑不一樣,如果你一直都是看網上的圖,是不會明我在說甚麼,真的只有買書看才有 feel […]

The post 江康泉《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集專題訪問!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猶記得 2019 年為「離騷幻覺」設計原畫及設定資料集時,在搜集整理江康泉(江記)的原稿時已經問他:「其實這企劃很應該推出漫畫本啊!」那時由於他為製作動畫已經忙到癲,所以未有時間思考⋯⋯到了 2023 年,經過眾籌、動畫、展覽、音樂會、動畫設定集等等企劃後,多年後終於回歸基本,推出《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集!

紙本分格:紙
江康泉(江記):江

只有以「書」作為最終呈現的狀態,
我才感受到故事的重量,
大腦神經才會受到刺激。

紙:首先恭喜江記終於推出「離騷幻覺」企劃最新漫畫合集!之前和你傾談時知道你對此已計劃已久,可以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決定推出漫畫合集的契機嗎?

江:第一篇「離騷幻覺」的漫畫,是在 2012 年尾於《明周》以「汩羅虛擬」為欄目名稱作不定期刊載。「離騷幻覺」這名字是 2016 年於《號外》連載時開始用的,同年開始第一套「離騷幻覺」的動畫短片製作,並於 2017 年發表。到了 2018 年推出第二套,並開始為第三齣作品眾籌,也應該是由這一年開始,被更多觀眾認識。由動筆那一刻計起,這套作品到了今年 2023 年是第十一年了,真的意想不到呢!這類難以界定的創作,仍然得到各位的支持,除了衷心感激之外,也令我發現,這作品已不單純是我的作品,她承載了很多人的想像與力量。作為作者,我也嘗試倒過來,從新認識這作品。

慢慢知道,「離騷幻覺」是一個很廣闊的世界,動畫製作打開了這道門。過程中,我們寫了好多不同的故事大綱、劇本。大家都意識到,原來「漫畫」不單純是一種媒介,它還是一種「思考的工具」。所以 2020 年發表「離騷幻覺-序」之後,我就決定要畫一本 「離騷幻覺」的漫畫。唯有這過程,可以讓我跟角色一同呼吸,明白他們的愛恨情仇。那一定不可以是雜誌式一兩頁的份量,只有以「書」作為最終呈現的狀態,我才感受到故事的重量,大腦神經才會受到刺激。所以毫無疑問,我是上世紀的人了。

紙:這本《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全由你一人繪畫嗎?

江:決定出書之時,只有雜誌的連載,形式大概是兩頁完的超短篇。雖然有一定的稿量,但那只是「離騷」世界的鳳毛麟角,而且有感動畫版本較多抽象處理,其實人物角色仍有很多發揮空間,讓觀眾投入,亦可能解答在動畫版沒有交代的問題(或生出更多問題?哈!哈!)。最後連載部分只佔不到四十頁,大概是十選一吧。其他都是特別為出書而畫的有一百六十頁左右,這兩年多,我都好努力排開其他工作,讓路給漫畫。製作上基本是一腳踢,有兩三個故事請了 Candace 和 Moses 一起 brainstorm,然後分色找了Wan Wan 處理一些基本的工序,他們都分別在不同時期於 Penguin Lab 任職(我與羅文樂創立的動漫視藝多用途全方位工作室 XD),是很出色的年青創作人,真的讓我「吊頸都有得唞吓氣」呢!(註:百忙中也能抽時間休息)

紙:那這次漫畫集與之前的漫畫或動畫有著甚麼關連?而這將會是短篇合集或是一本完結的中篇漫畫?

江:《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是由多個短篇組成,各篇獨立來看是某位主角的故事,連起上來時,會看到一條關於整個世界觀的主線。而這個世界觀,動畫版和漫畫版是一樣的:「秦王滅六國,開啟始元世代,號稱始皇,經歷二百年,並將永生之法及其系統,普及國人,不老不死之國已非夢話。」今次漫畫版有更多關於戰國時代,楚國跟秦國、屈原與楚懷王的描述,究竟有如「Rock Star」一般的偶像級祭司屈原,與楚懷王若即若離的關係會如何發展?今次漫畫會有更多答案。

另一條主線是全新的設定,是關於那個統一後的世界:「秦國人連結永生系統之後,系統會防止一切罪惡發生,任何被偵測到的違法行為,將會被即時阻止。不過,傳說有極少數的祭司,沒有跟隨永生系統升級。並避過秦始皇的追捕,他們後來皆以『導遊』自稱,能以法術轉移人的靈魂,避開永生系統的偵測⋯替客人完成那些不可告人的『罪行』。」這條「現代線」的幾位主角,就是「宇宙旅行社」的阿祖、嘉芙蓮和骰仔,他們早於 2020 年的動畫「序」中登場,可是篇幅所限,沒有更深入的描寫,今次終於可以俾佢哋發揮一下了!(給他們發揮一下)

紙:無論是「離騷幻覺」漫畫或動畫,那鮮艷奪目的色彩都很自然地成為了焦點,請問在創作過程中,是有甚麼契機令你有此取向決定?

江:自己很喜歡老舊的印刷物,但沒有刻意利用到作品上,直到遇到 BLUR 的邀請,為他們因小意外而滯留香港製作的專輯畫漫畫,知道香港給他們的印象是既有未來感,又同時很傳統,於是靈機一觸,如果用那些好「娘」的顏色畫未來的題材,又會如何呢?那時是 2015 年,「離騷幻覺」的初型「汩羅虛擬」在《明周》刊登,正好給我一個實驗的機會,後來到《號外》連載時,「離騷」的用色系統便大概沿用至今。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技術性的原因,跟印刷有關,可是以往大家都是網上看,不會太為意,就是關於 CMYK 的控制(編按:即印刷的四個原色:Cyan、Magenta、Yellow、Black)。如果你看的是印刷品,就會發現,我絕大多數的落色,CMYK 都是 100% 的。而且我好喜歡色塊重疊的效果,例如單黑跟黃重疊的黑,與單黑跟綠重疊的黑不一樣,如果你一直都是看網上的圖,是不會明我在說甚麼,真的只有買書看才有 feel 呢!哈!哈!

紙:看到近來你出 post 說畫黑白漫畫會快很多~(笑)

江:你提到那一個 post,我說畫黑白會快很多,那一半是講笑,另一本是認真。但不是為了快,而是彩色令製作成本大大提高,價錢定位使我不能向大眾化的方向發展(當然這是雞和雞蛋的問題)。彩色亦令製作周期拖長,作為獨立製作,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我想再畫篇幅多一點的作品,今次用了兩年多,難道下次要五年嗎?所以黑白製作其實有很多好處。我也好想知道讀者的想法,如果今次的成績理想,觀眾們喜歡書內的情節和角色,可能我就更有信心用黑白了。畢竟用黑白時,閱讀的時候有一種爽快感,我也很喜歡的。

紙:留意到你現在繪畫漫畫原稿時,大多仍以手繪方式繪畫(上色則用電繪),請問你會如何平衡兩者?

江:我落色時的思考系統,其實傾向「版畫」的落色,是一個一個 layer 咁諗的(那樣想)。除了黑線的筆觸我很介意之外,「色塊」的筆觸並不是我所追求的,所以 Photoshop 在這方面真的好適合。但同時,畫公仔時我很靠手感,紙跟筆的磨擦對於刺激大腦太有用了。感覺當我畫電繪落墨時,是用手去追一個腦中的 image,但用紙筆時,手自己已懂得思考了,畫的時候毫不吃力。

不過話雖如此,製作動畫時,要配合不同 Artist 和不同工序,全電繪是無可避免的。但若是關於情節的思考、storyboard、或角色的設計草圖,我用紙的時候是明顯快一點的,這可能真是世代的差別了。那種古怪的程度,大概好像你現在還見到人用原稿紙寫作差不多吧?那絕非必要但真的很好用。

「人」與「不是人」的界線
究竟在哪裡?

紙:「離騷幻覺」本身亦與 Cyberpunk 這主題甚有關連,近來繪畫界最火熱的討論,莫過於來勢兇兇的 AI 繪圖大軍。作為漫畫家、動畫家及創作人,請問你會以甚麼態度看待此科技巨變?

江:想知道我對這問題的觀點,就一定要買書了!早在「汩羅虛擬」那個階段,AI 都是很重要的題材。我想令人著迷的地方是,AI 的發展,不斷逼你回答「人」是甚麼,「人」與「不是人」的界線究竟在哪裡?我想 Midjourney 跟 ChatGPT 的盛行,一定對既有的專業造成好大的打擊,其引致的陣痛也絕非短時間之內可消化。但換一個想法,當新技術出現的時候,往往會催生新的藝術形式。例如攝影技術的盛行,除了衍生了「攝影」及「電影」的表現模式,同時也將「繪畫」跟「模仿現實」的關係中解放出來。然而,我始終覺得,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人類自己。大家還是先不要毁掉地球,才來擔心 AI 吧。

紙:循例也要替「離騷幻覺」的觀眾問問~(笑),請問現在的動畫企劃的發展情況?或是有甚麼可以公開的情報及時間表嗎?

江:我們知道,應該很多讀者是因為動畫而認識我們,亦很關心製作的去向。誠然,現實制肘的確是好大的考驗。2020 年後,我們一直尋找各種發展及集資的可能,以電影或影集而寫的劇本亦不下少數。但是這一刻真的沒有可以公報的消息,希望支持的朋友可以體諒。可幸,沿路仍然遇到不少知音者及有心人,默默為「離騷幻覺」鋪路。我仍然有信心,未來仍可以有好消息。

今個月於西九龍舉行的「POPFEST」會有一個節目「離騷幻聽」,會以動畫片段跟音樂人及 VJ 交流演出;剛於年初始束,在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行的個人展覽「Kongkee:Warring States Cyberpunk」非常難得地會巡迴至芝加哥的 Wrightwood659 博物館,這些機會讓我們更加肯定作品的魅力,甚至可以連結其他國家的觀眾。我們相信,動畫製作的路,仍然向著有光的方向前進的。所以倒過來說,賣書很重要,那是讓更多觀眾投入「離騷幻覺」世界的一道大門啊!

HKT x WESTK POPFEST: M+ Live Cinema presents “Dragon’s Delusion – Paracusia”

紙:最後的提問,請問「漫畫」對你來說是甚麼?

江:「漫畫」就是想像力的藥引。

紙:謝謝你在趕稿期間也抽空接受訪問!各位也快快預購漫畫合集啦~


江康泉,又名江記。動畫導演及視覺藝術家。作品以亞洲未來主義手法揉合傳統與科幻題材。2013 年起製作《離騷幻覺》系列漫畫及動畫,大獲好評。2022 年更獲邀到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行個人展覽「Kongkee: Warring States Cyberpunk」。

2015 年,江記跟英式搖滾 (bripop)班霸 BLUR 合作的漫畫作品 The Magic Whip: “Travel to Hong Kong with Blur” 炙手可熱。與智海合作的《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亦在歐洲文藝界獲得好評。2020 年以其原創漫畫改篇之動畫作品《離騷幻覺 – 序》獲得日本 TBS 頻道 「 22nd DigiCon6 Asia Grand Prize」。 2021 年獲香港 M+ 博物館委約動畫錄像裝置作品《海市鏡花》。

江記 facebook:@kongkee

江記 instagram:@fatboykongkee

離騷幻覺 facebook:@dragonsdelusion

離騷幻覺 instagram:@dragonsdelusion


The post 江康泉《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集專題訪問!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KIU《3itches 三魔女》專訪!/香港原創魔法漫畫鍊成之路! https://zbfghk.org/2022/03/23/kiu_interview_20220323/ Wed, 23 Mar 2022 13:01:38 +0000 https://zbfghk.org/?p=17702 《3itches 三魔女》終於來到第三話!!!不知道大家看完這次的事件有沒有甚麼感想呢~ 後續的第四、五話將會先在實體單行本看到,還沒下單的朋友要快點啦!!趁著 KIU 剛交了稿的空檔,我們特意為她做了個長達 7 小時的專訪!(吹水的成份也不少)除了揭開作者神秘的面紗,也能了解多點《三魔女》是怎樣鍊成的!! 對一些不熟悉香港漫畫、香港同人圈的朋友,可能還沒聽過 KIU 的名字,所以這次的訪問我們也是以這樣的角度重新了解作者,文中加了不少廣東話或專有名詞的解說和台灣譯名,希望各位也能讀懂!如果是從同人圈認識 KIU 的朋友,我們也本著問到底的精神,請她分享不為大眾所知的心路歷程、還有一些鍛鍊畫技的心得、對創作和網上宣傳的看法等等! 希望大家會讀過這篇文章後,對這位生在香港,十多年來一直創作漫畫的 KIU 了解多點。有機會的話,也記得到訪香港同人圈的即賣場,支持默默努力著的創作人。 訪問及編輯:紙本分格 K:KIU紙:紙本分格 我們初次看到 KIU 的作品,是在 2019 年的原創展上,單是看到插畫已很吸引——一氣呵成的漂亮曲線!大黑大白佈局設計、混了日系和歐美動畫的畫風、今石洋之 TRIGGER 系特效、各有特色的三位魔女、自成一體的設計和造型,令人難忘!亦是香港少見的魔女題材。漫畫在分鏡、畫面和故事上同樣相對成熟,及後引進她的短篇漫畫作品在實體店裡售賣、談連載,幾乎都沒有時間好好聊天。終於!這次能好好地坐下來,談談她和她的創作路。 和姊姊的畫畫 battle!執著就是了解自己的鑰匙 KIU 是土生土長的香港漫畫家,而且早早投入了同人圈,現時已有相當的年資(喂),是香港少數在圈中十年後仍在創作漫畫的漫畫家。 同人 = 同人一詞來自日語「どうじん」,原指有著相同習慣、興趣、志向等的人們。後來轉變成指「自創、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或「自主」的創作。 同人圈 = 同人圈子的稱呼 KIU 說她很小的時候已確定自己喜歡畫畫,而且夢想就是成為畫家。 為甚麼這樣確定?原來小時候 KIU 的家離市區有點遠,加上本來就喜歡窩在家裡,所以都是在家畫畫打發時間,而且沒甚麼物慾的她,唯一需要買的,就是畫具。(還有漫畫) 紙:「作為家長應該很放心吧。」 K:「對,我的第一盒 COPIC 就是媽媽買的。」 紙:「嘩!!COPIC!!」 K:「那時媽媽說,既然要買,(反正平時沒買什麼其他的,)不如買質素好點的吧。也曾試過因考試而不讓我畫畫,當然也是失敗(笑)。」 KIU 的孿生姊姊也同樣喜歡畫畫,還會不時會在家中舉辦「畫畫比賽」(而且有時還有主題),由媽媽「評審」。雖然比賽沒有獎品,但 KIU 會記得哪一次輸了。(紙:「好大怨念啊!」) 或許就是那時候開始,對畫畫的喜好和執著,成為了了解自己的關鍵吧。 K:「媽媽還有保存著以前的畫作啊,幼稚園時畫的彩虹、ABCD 甚麼的。其他就沒了,我本來就是很會丟東西的人。」 紙:「媽媽好 sweet!」 成長在日本動漫的黃金時代一腳踏進新世界「同人圈」 […]

The post KIU《3itches 三魔女》專訪!/香港原創魔法漫畫鍊成之路!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3itches 三魔女》終於來到第三話!!!不知道大家看完這次的事件有沒有甚麼感想呢~ 後續的第四、五話將會先在實體單行本看到,還沒下單的朋友要快點啦!!趁著 KIU 剛交了稿的空檔,我們特意為她做了個長達 7 小時的專訪!(吹水的成份也不少)除了揭開作者神秘的面紗,也能了解多點《三魔女》是怎樣鍊成的!!

對一些不熟悉香港漫畫、香港同人圈的朋友,可能還沒聽過 KIU 的名字,所以這次的訪問我們也是以這樣的角度重新了解作者,文中加了不少廣東話或專有名詞的解說和台灣譯名,希望各位也能讀懂!如果是從同人圈認識 KIU 的朋友,我們也本著問到底的精神,請她分享不為大眾所知的心路歷程、還有一些鍛鍊畫技的心得、對創作和網上宣傳的看法等等!

希望大家會讀過這篇文章後,對這位生在香港,十多年來一直創作漫畫的 KIU 了解多點。有機會的話,也記得到訪香港同人圈的即賣場,支持默默努力著的創作人。

主持:「在開始之前,先來聽聽三魔女有什麼想對觀眾說說吧!」
主持:「?!!等等!!(怎麼一來就控訴)
我們先去一去廣告!!」

訪問及編輯:紙本分格

K:KIU
紙:紙本分格

我們初次看到 KIU 的作品,是在 2019 年的原創展上,單是看到插畫已很吸引——一氣呵成的漂亮曲線!大黑大白佈局設計、混了日系和歐美動畫的畫風、今石洋之 TRIGGER 系特效、各有特色的三位魔女、自成一體的設計和造型,令人難忘!亦是香港少見的魔女題材。漫畫在分鏡、畫面和故事上同樣相對成熟,及後引進她的短篇漫畫作品在實體店裡售賣、談連載,幾乎都沒有時間好好聊天。終於!這次能好好地坐下來,談談她和她的創作路。

和姊姊的畫畫 battle!
執著就是了解自己的鑰匙

KIU 是土生土長的香港漫畫家,而且早早投入了同人圈,現時已有相當的年資(喂),是香港少數在圈中十年後仍在創作漫畫的漫畫家。

同人 = 同人一詞來自日語「どうじん」,原指有著相同習慣、興趣、志向等的人們。後來轉變成指「自創、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或「自主」的創作。
同人圈 = 同人圈子的稱呼

KIU 說她很小的時候已確定自己喜歡畫畫,而且夢想就是成為畫家。

為甚麼這樣確定?原來小時候 KIU 的家離市區有點遠,加上本來就喜歡窩在家裡,所以都是在家畫畫打發時間,而且沒甚麼物慾的她,唯一需要買的,就是畫具。(還有漫畫)

紙:「作為家長應該很放心吧。」

K:「對,我的第一盒 COPIC 就是媽媽買的。」

紙:「嘩!!COPIC!!」

K:「那時媽媽說,既然要買,(反正平時沒買什麼其他的,)不如買質素好點的吧。也曾試過因考試而不讓我畫畫,當然也是失敗(笑)。」

(非當時 COPIC 的圖片)

KIU 的孿生姊姊也同樣喜歡畫畫,還會不時會在家中舉辦「畫畫比賽」(而且有時還有主題),由媽媽「評審」。雖然比賽沒有獎品,但 KIU 會記得哪一次輸了。(紙:「好大怨念啊!」)

或許就是那時候開始,對畫畫的喜好和執著,成為了了解自己的關鍵吧。

K:「媽媽還有保存著以前的畫作啊,幼稚園時畫的彩虹、ABCD 甚麼的。其他就沒了,我本來就是很會丟東西的人。」

紙:「媽媽好 sweet!」


成長在日本動漫的黃金時代
一腳踏進新世界「同人圈」

升上中學的 KIU,正值日本動畫在香港電視台播放的黃金時代,外加能自己買漫畫了,視野一下子擴闊開來——《百變小櫻 MAGIC CARD》、《魔法騎士》、《東京 MewMew》、《小魔女 DoReMi》、每月出版的少女漫畫月刊《COMiC FANS》等等。當然「JUMP 系」少年王道漫畫也不會缺席,第一套在家出現的漫畫《HUNTER X HUNTER 全職獵人》是 KIU 的媽媽買回來的、還有《通靈王》、《NARUTO 狐忍》⋯⋯也是陪著很多八十、九十代香港人長大的回憶。

左起:《百變小櫻 MAGIC CARD》、《魔法騎士》、《小魔女 DoReMi》(KIU 說她現在也還喜歡馬越嘉彥的畫風!)
百變小櫻 MAGIC CARDカードキャプターさくら,台譯「庫洛魔法使」
魔法騎士:マジックナイトレイアース,台譯「魔法騎士雷阿斯」
東京 MewMew:東京ミュウミュウ,台譯東京喵喵
COMiC FANS:香港天下出版社出版的少女漫畫月刊,偏日式少女畫風

到了中二、三,互聯網逐漸普及,架設個人網誌、轉貼轉載大為流行,KIU 就是這時看到《數碼暴龍》的相關轉載,從而開啓了 BL 的大門。同時間,因為到「Art Supplies」(香港美術用品專業中心)買畫具的時候,碰見了一張宣傳海報——CWHK17 (Comic World Hong Kong 2004,香港其中一個較大型的同人誌即賣會),那時候的她只要看到漫畫、繪畫相關的活動,都很感興趣,而且會到現場看看。這次一看就不得了,「嘩正~原來可以自己畫漫畫呀!」,還在那裡買了第一本同人誌,就這樣一腳踏進了深似海的同人圈~

左:當年在旺角弼街的「Art Supplies」(pic source); 右:KIU 看到的「CWHK17」宣傳海報(pic source
2000 年在香港啟播的《數碼暴龍》(台譯數碼寶貝),不知當時 KIU 是看到哪一對角色的 BL 二創呢?(聽聞她都喜歡冷門的「CP」< couple 的簡稱)

到過了兩次 CWHK 後,了解了大概的流程和「玩法」,KIU 就和朋友一起出版了一本薄薄的「合本」,而且是媽媽資助印刷費,就這樣嘗試了第一次擺攤和「出本」。那時太子的「維利」(維利印刷公司),是香港其中一間少數能少量印刷,並且即場選紙、印刷、釘裝的印刷店,不少初接觸印刷的同人誌作者,都會到那裡印製作品。在同人活動開始前幾天,「維利」都會堆滿了排隊印刷同人誌的作者,KIU 也因此在那裡認識了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

*編按:當年唸設計,也不時會到維利印製作品,有時死線剛好碰上同人活動前夕,就會看到滿滿的人潮,也常會碰到同學,是個充滿回憶的地方。我懷疑那時也可能曾碰見 KIU 大 😀

合本 = 合集
出本 = 出版同人誌

累積了數年同人誌的經驗後,到中五畢業,就「名正言順」地到了 IVE(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報讀「動畫及漫畫角色設計」。

紙:「角色設計?」

K:「對,那時只有混在一起的這一科。」

三年課程裡,有 2D 也有 3D 動畫,相對軟件、程式的部份,KIU 還是較喜歡手畫。同時間,從中學開始的同人誌創作也沒停下來過,而且更因為上課繪畫動畫、下課繪畫同人誌漫畫,創作兩個媒體節奏的差別,讓 KIU 更確定自己喜歡創作的是漫畫。


劍指海外!
分隔異地「互鞭」的好伙伴

在 IVE 認知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還認識了兩位創作路上的好伙伴——LK 和 Audrey,雖說同校,但都是在同人活動上才變得熟絡,其中 LK 畢業後就去了日本從事動畫行業。當時 KIU 畢業後繪畫了兩年二次創作(下文稱:二創)的 BL 同人誌,也想試試到日本的同人場擺攤,打聽了當地的情況後,就決定直接到日本留學,學日文的同時也能賣同人誌賺生活費。

紙:「那這次能正式地學漫畫了吧?」

K:「啊⋯⋯我是去讀插畫啦!」

NANI????

因為 KIU 那時認為對日本市場的需求已大概了解,加上開始畫電繪,就轉為讀插畫,而且因為喜歡上《馴龍記》、《馬達加斯加》、《Rise of Guardians》一類的動畫,風格更從日式轉換成歐美式,在課堂裡的日系作品中可謂相當特別。同人場那邊當然也沒停下來過,剛才提到的《Rise of Guardians》、《機動戰士 GUNDAM 鐵血的孤兒》,還有 RPS(Real Person Slash)一類的創作:《Minion》、《Kingsman》和爆紅的 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等等,在日本的同人場、歐美同人專場,還有台灣的同人場反應都很不錯,甚至也曾因題材而被安排到「壁攤」(靠牆的位置,後面不會阻礙他人,桌前也可排隊的好位置)!

左起:《馴龍記》、《馬達加斯加》、《Rise of Guardians》
馴龍記: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台譯馴龍高手
馬達加斯加(台譯):Madagascar,港譯荒失失奇兵
Rise of Guardians:港譯五星大聯盟,台譯捍衛聯盟
機動戰士 GUNDAM 鐵血的孤兒: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鉄血のオルフェンズ(GUNDAM 港稱高達,台譯鋼彈)
RPS:Real Person Slash 的英文簡稱,基於真人作品的同人創作
Minions:港譯迷你兵團,台譯小小兵
Kingsman:港譯皇家特工,台譯金牌特務
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的英文簡稱,港稱 Marvel 電影宇宙,台譯漫威電影宇宙
「等等,《Minions》⋯⋯BL 嗎?!」,還好只是《Kingsman》的 Merlin 養了一大堆 Minion 的故事~
(有莫明的失落感 >??)

而這段期間,LK 和 Audrey 都各自努力創作,雖然當時各人涉獵的業界稍稍不同,但因為想法類近、話題投契(聽說都是聊畫畫),而且三人一直都有創作新作(同人誌)的慾望,即使不常在同一地,仍不時以 Skype 邊聊天邊趕稿,互相鞭策:

「你畫好未呀」(你畫好了嗎?)

「出『本』未呀」(還沒出版新的同人本啊?)

「我畫稿呀有無人想傾計呀我怕會瞓著」(我要畫稿了有沒有人想和我聊天我怕會睡著)

「我畫緊啦你今晚要唔要開 live?」(我正在畫了你今晚要不要語音聊天?)

「嘩~~KIU 大畫左新野啦要買要買!」(嘩~~KIU 大畫了新作品啦要買要買!)

除了網上,能見面的時候,都是約在 cafe 一起畫稿,又或是本地、海外的同人活動中。即使到了現在,三位仍然活躍地創作中,而且關係仍是「互鞭」的好伙伴,是非常浪漫的創作關係!!不過 KIU 還補充了一點⋯⋯

K:「我們的目的只是迫大家出本,但不會理對方出了甚麼東西。」(大笑)

(設計圖片及對白)

三魔女的誕生!
並不是由角色 / 世界觀開始?!

「剛開始是畢業作品。」那時專門學校對畢業作品在形式上沒有限制,只要求是原創就可以。KIU 當下最直接的想法是——想畫衣服!要畫衣服就要畫角色,有角色就需要背景。

回想起她早前的插畫本《Stripes Charm》,還有第一次見面時她也穿了休閒用的旗袍,後來《3itches》連載時她也畫了一本旗袍的同人誌《旗袍日常》⋯⋯看來以衣飾出發這點,不容置疑。「最初是受 CLAMP 的四位太太影響很深,純綷喜歡畫漂亮的女裝!有時候畫了就當自己穿了,因為自己不太會花錢買衣服、二來也較難襯、又窮⋯⋯」

插畫本《Stripes Charm》和《旗袍日常》

KIU 說,就像 CLAMP《百變小櫻 Magic 咭》中的知世一樣,她也喜歡設計很多漂亮的衣服給自己的「仔女」(角色),而且都是女裝!舉例說當年第一次畫二創的同人誌,她在封面畫了一套女裝和服給《NARUTO》的大蛇丸(編:閃閃眼);之後到了《家庭教師 REBORN!殺手利邦》時期,也畫了一大堆女裝給作品裡的男角色。

大蛇丸害怕蟲子

紙:「那為甚麼是魔女呢?甚麼角色也可以穿吧?」

K:「可能是單純地認為會魔法就做甚麼都可以吧!又或是下意識地認為黑白(衣服)較易駕馭,(總而言之)都是由衣服出發。」

由於是衣服為先,角色為後,KIU 說開初也沒想太多角色背景、世界觀的事,單純以「witch fashion」為主題。Olivia(奧利)是最先創作出來的角色,為了讓主角特別點,用了不太主流的外形,就是「肥婆」(補充:也可能是因為那時喜歡 Meghan Trainor 所以覺得是小肥妹吧)。「那時剛好在看《閃電十一人》,其中一個角色(鐵角真)身型矮細,也有點壯,我就在想如果女體化的話,變成略胖的身型也可愛,也能『撐得起』衣服。對了,馬尾也是來自那個角色的~」

左起:Meghan Trainor、《閃電十一人》、鐵角真

至於為甚麼是三個角色?KIU 解釋因為有些衣服不太適合 Olivia 的話,也可以給其他身型不同的角色,而且三人的話就能做系列衣服!加上她那時候喜歡了日本音樂組合 Perfume,她們很有特色衣服也漂亮!而 Vivian(薇安)和 Tina(天娜)的角色設定,主要是以 Olivia 作對比(高矮肥瘦加一個正常),還有魔法的屬性來生成——耀眼的星星、熱熾的火和悠然的水,頭髮的顏色倒是「理所當然」的金紅黑配搭。

日本音樂組合 Perfume,至今仍然活躍中!

在構思、繪畫插圖裡三個角色的動作構圖時,KIU 也想了很多她們的日常、背景等小故事,儲起了不少點子。待完成畢業作品的匯報後,就直接把她們的故事畫下來,參加了原創的同人誌活動。後來雖然因為皮膚敏感問題回到香港,但她仍有同時繪畫二創和原創的同人誌,中途在動畫公司工作一年後,又繼續繪畫三魔女的原創故事直到近年遇上疫情。


集所有養份和一些「不足」生成的原創作品

從最初畫畫裡得到快樂,在日本動漫的時代中成長,到後來創作二創、屬於自己的原創漫畫《3itches》,KIU 回想最初漫畫團隊 CLAMP 的漫畫作品《XXXHOLiC》和《TSUBASA翼》,對她來說最為衝擊。

「那個年代的少女漫畫很多效果,而繪畫、製作這些需要很多技巧。而 CLAMP 的畫黑白分明,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參考!因為我就是想要這種不太多零碎東西的表現手法,縱使細節不少,但整體仍清楚俐落。另外是因為那時不懂用網點(貼紙),也沒錢買。」

K:「推薦找《XXXHOLiC》動畫來看!2000年播出的那些節奏不錯,有追看性。」

她說雖然中途有因為《閃電十一人》偏離了一會這種大片塗黑的畫法,但回到《3itches》時,又回到了追求畫面俐落的方向。但《閃電十一人》教會她的卻是角色設計,角色們看起來「三尖八角」,卻每個都有其特色,有些還是超次元的元素,裡面的絕招對她來說也是很好的參考。

她也補充了兩位影響她創作的漫畫家:中村明日美子和佐原ミズ(佐原端),其中佐原ミズ前期作品的水彩畫風、分鏡,還有把離大眾有點距離的想法和角度放入漫畫中這點,也是 KIU 相當喜歡的部份。

另外必須一提的是,當年人人追看的亞視電視劇《我和疆屍有個約會》(1998 年),也是 KIU 喜歡上奇幻題材的契機:「角色設定和外觀都好正!」,而她的第一本同人誌,就是原創的疆屍題材故事。及後因喜歡同樣是奇幻的 DreamWorks 動畫,更令她開始模仿歐美畫風,相信我們現在看到的三魔女漫畫中,別具特色的流暢線條,部份也是繼承自歐美動畫風格。

《我和疆屍有個約會》

故事方面,KIU 坦言並不擅長編寫,也因為個性隨和,生活上從沒遇過甚麼衝突,所以對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都沒理解太多,頂多只是聽聽姊姊在工作方面的怨言,但她其實都沒太大感覺⋯⋯

一直到 2019 年——「我終於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怎樣運作有了多點的認識⋯⋯」

為甚麼他們會憤怒?為甚麼感到不公平呢?為甚麼他會這樣對他?而這些人與人之間會產生的問題、衝突的原因⋯⋯甚至構成災難、戰爭,而她也體認到這些,在建構三魔女的性格和故事世界觀上都非常重要。

「現時仍在掙扎期中,還有很多需要摸索、還未駕馭到的地方,特別是表現手法、動作、表情、效果等⋯⋯即使覺得自己仍未能做到也好,我也想用畫風去補足最後的成品,這些都需要時間。不過有時畫的途中,會打通了一些『經脈』,『原來這樣的表現手法也 OK 啊!』,繼而成為了自己的東西。」


紙本分格漫畫計劃
「連載」二字助擇前路

紙:「老實說,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是昆水(撞騙)的?」

KIU 說反倒沒有,最初知道「紙本分格」還以為只是賣書的,還有寫寫介紹和評論等,因此也了解我們的喜好,「不過沒想過只有兩個人⋯⋯」(笑)

後來談到連載一事,反而讓 KIU 有點好奇,「基本上現在都沒甚麼人會說『連載』這兩個字。」也因為是只有兩個人,沒有很重的商業味,反而讓她感到安心。剛好那時 KIU 正打算在「從頭畫一次三魔女」和「繼續畫短篇」中擇其一,抱著有人能幫忙整理世界觀的考慮,就爽快地答應了。

「把我腦裡的東西化成文字答訴你們,這樣的過程很辛苦。」平常都是一個人創作的 KIU,需要也會把故事和點子寫下來,只是解說、讓別人理解又是另一回事。雖然早就知道自己並不擅長,但她還是硬著頭皮嘗試。「意外地你們也理解到我想寫甚麼,也分析到我需要補充甚麼讓讀者明白,還更正了我誤以為已畫了的部份,這點也感激不盡。」

她亦提到她也不是每次下筆時都能準備描繪想畫的表情、想到適合的對白。畫面上,讓我們看分鏡稿,也能了解到讀者會在哪些位置感到疑惑。

KIU 補充她在一個人創作時,很難留意到自己沒畫甚麼,或是應該要說甚麼。即使收到讀者的回應,大都是簡單的讚美,不會就世界觀、故事架構等評論(也因為是短篇作品吧)。再說要是不喜歡的話,也不會特別告訴作者,所以也只能靠銷售數字猜想。

紙:「那《三魔女》有曾收到甚麼較特別的回應嗎?」

K:「有啊,有位長年的 fans 有提到:『唔!!那些對白一定不是你寫的!』」

紙:「是真.hardcore fans 啊!」

補充:我們只是幫忙修飾啦~


網上宣傳利弊並存
「我們才不是 PPG!!!吼!」

「雖然我的 IG 追蹤人數有兩萬多人,但對外國來說其實很少。」談到現時大部份畫家、作者都會在網上宣傳,KIU 也分享了一點想法:「我這邊大部份都是以往繪畫同人作品時儲下來的追蹤者⋯⋯大概是看到同人以外的圖也不差才沒取消追蹤,我也不是很信心那個數字能幫助到推廣原創作品。」

雖然這樣說,但她也認為網上宣傳真的有很大幫助,只要肯努力保持更新的話,即使迴響不多,但基本也能知道「有人在看」。「你不會知道哪個時候會有厲害的人物看上了你(的作品),幫忙分享。」除了保持更新,KIU 也有她的堅持——每次發佈的都不會是草稿,選有質素的。

另外她也分享了經營網上 IG 的趣事,在日本畢業作品後,她也不時會發佈一些三魔女的插畫,然而她們的金紅黑頭髮配搭,卻讓很多看《Powerpuff Girl》(飛天小女警,簡稱:PPG)長大的外國網友起哄,認為這樣的頭髮配搭就一定是 《PPG》 或是《Totally Spies》的二創,結果令難得動怒的 KIU 真的去畫了一張 PPG 的圖,最後當然是網友如魚得水地慷慨「俾 like」(比讚)!「明明我已經加了 OC(Original character,原創角色) 的 hashtag,他們仍不斷說『嘩好像 PPG 啊!』@#!(#U@*#⋯⋯唉救命⋯⋯」

《Powerpuff Girl》(左);《Totally Spies》(右)
當時 KIU 的「反擊」~(source

紙:(大笑)「有賺到 like 和 followers 就好吧~」

KIU 也提到不時有些剛開始創作、畫畫的年輕人問她:「怎樣才能畫得像你的畫那樣漂亮」、「你練習了多久」等等,她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因為網絡發展完善的關係,有時候是太早看到高水平的作品而自慚形穢,有時候因為急不及待地在網上發佈畫作,收到千百種不同的意見和評語而迷失,又或是因為「LIKE」的數量和想像中有落差,而心灰意冷。

而 KIU 一律的回覆都是:「你畫『本』吧,那就可以訓練到了~」

紙:「的確,練習不會騙人。」


給點私心,為了自己而畫吧!

紙:「漫畫對你來說是甚麼?」

K:「漫畫對我來就,就是實現了我腦裡的幻想和無法實體化的東西,是妄想 PRINTER!」
「也是幫我賺錢的東西吧~雖然賺不到甚麼⋯⋯」
「作為讀者,漫畫也是娛樂、感動我的東西。」

另外 KIU 也強調一點,雖然她常常說漫畫是用來表達自己、傳遞想法的東西,但其實她一直也只是為了自己而畫的,是私心,之後硬塞給讀者看罷了。「我之前曾聽人說過,創作作品是為了帶動市場甚麼的,但我認為其實為了自己就很足夠了。如果你賺夠了,再來為這個業界做點甚麼吧。現在先不用太偉大,給點私心,為了自己而創作吧,那樣會開心點。」

推薦的漫畫和動畫

一生推薦!CLAMP《XXXHOLiC》,也可試找動畫來看

漫畫家:中村明日美子、佐原ミズ《鐵樂詩歌》和《我的乖乖女》

動畫推薦:《PROMERE》、《機動戰士 GUNDAM 00》、《機動戰士 GUNDAM 鐵血的孤兒》、《Steven Universe》(歌和畫面都值得)

正在用的畫具:iPad + clipstudio



The post KIU《3itches 三魔女》專訪!/香港原創魔法漫畫鍊成之路!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感想文 https://zbfghk.org/2019/09/21/little-thunder-2/ Sat, 21 Sep 2019 13:41:00 +0000 https://zbfghk.org/?p=14719 「只關心答案,卻忽略一切經歷,實在太浪費了。」 門小雷這次示範了實體漫畫的獨特之處。 應說,如這本漫畫不是實體書的話,整個作品可能不能成立。 突破了所謂「第四面牆」,由角色向讀者提問,甚至打破漫畫框,藻由整頁紙上方不斷縮少跳至右下角,讀者自然意識到要跟著她走,再以 flip book 小動畫形式,再慢慢 close up 頭部向左望並露出驚訝的眼神,這時才發現藻「逐頁」跑回至漫畫本開首的序章前一頁(留意這時藻的眼眶是沒有淚水的)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 這由 12 頁至 146 頁變成了個無限的輪迴,巧妙是這向左望的一角,與 147 頁走出輪迴時一整頁的藻的繪畫角度一樣,表現分鏡的緊接發展,不同的是她這時淚水已控制不住。 反而是最尾那一格,選用了銀色 hotstamping,這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觀看時還因有點反光度不足,所以初看時的感覺我想想有沒有領會錯誤。當然相信他們考慮過用不同的分鏡或製作方式表現,我也試著幻想,如果是在網上看,閱讀 apps 先批准電腦鏡頭使用權,再在最後一格突然在畫面中看到自己的樣子,那樣也具衝擊感。 突破第四面牆與衝破對漫畫框的表現手法,在手塚治虫與浦澤直樹的作品也有看到(近年的 House of Cards 也是常用),但以讀者參與揭頁完成整個故事,這相信是他們細緻考慮過的,加上中間不同的時空配合不同的紙張和繪畫表現手法,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中間的時空有以藻為主觀描寫,也有以浪為主觀描寫,兩者的羈絆與愛情,加上海藻的咀咒,最後藻與浪緊握對方的雙手,決心逃離命運的安排,決定自我之生死,此時綠色的海藻也從她頭上飄離,咀咒同時解開。 「你覺得自己有決定權嗎?」 這也非常適用於今天的香港。 這個時代,認真繪畫與製作的漫畫,謝謝。 *每章開首不同時空的的數字和,加上目錄的編排方式,令我想起小時候很沉迷的偵探遊戲書,「選擇跳下去請去 132 頁」、「選擇殺了對方請跳回第 3 頁」,所以花了些時間思考那些數字的玄機,2019 是年份?那 4A 4B 是班級?時間到了的 4689 是 8964?(還是死689)666 魔鬼?想多了嗎?比起想 EVA 算是小菜一碟(中間有一段也很綾波)⋯⋯有機會要問問她本人了⋯⋯ 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香港展覽 因為明天其中一人已要出發到台灣,所以趕到第一天展覽就率先參觀~中午 12 點才開門,我們約 3 點到達時,所有複製原畫已完售,還有部份原畫已賣出,實在是買氣超強盛! 展覽部份展出的原稿有這次中文版封面彩稿、key visual 及漫畫內頁稿等等,當中漫畫稿有水彩彩色稿與黑白稿,有部份黑白稿是用鉛筆繪畫,或是當中有加上橙色木顏色 highlight,漫畫本中也有因應以上不同的繪畫方式與原稿紙轉用不同的紙張。 […]

The post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感想文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只關心答案,卻忽略一切經歷,實在太浪費了。」

門小雷這次示範了實體漫畫的獨特之處。

應說,如這本漫畫不是實體書的話,整個作品可能不能成立。

突破了所謂「第四面牆」,由角色向讀者提問,甚至打破漫畫框,藻由整頁紙上方不斷縮少跳至右下角,讀者自然意識到要跟著她走,再以 flip book 小動畫形式,再慢慢 close up 頭部向左望並露出驚訝的眼神,這時才發現藻「逐頁」跑回至漫畫本開首的序章前一頁(留意這時藻的眼眶是沒有淚水的)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

這由 12 頁至 146 頁變成了個無限的輪迴,巧妙是這向左望的一角,與 147 頁走出輪迴時一整頁的藻的繪畫角度一樣,表現分鏡的緊接發展,不同的是她這時淚水已控制不住。

反而是最尾那一格,選用了銀色 hotstamping,這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觀看時還因有點反光度不足,所以初看時的感覺我想想有沒有領會錯誤。當然相信他們考慮過用不同的分鏡或製作方式表現,我也試著幻想,如果是在網上看,閱讀 apps 先批准電腦鏡頭使用權,再在最後一格突然在畫面中看到自己的樣子,那樣也具衝擊感。

突破第四面牆與衝破對漫畫框的表現手法,在手塚治虫與浦澤直樹的作品也有看到(近年的 House of Cards 也是常用),但以讀者參與揭頁完成整個故事,這相信是他們細緻考慮過的,加上中間不同的時空配合不同的紙張和繪畫表現手法,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中間的時空有以藻為主觀描寫,也有以浪為主觀描寫,兩者的羈絆與愛情,加上海藻的咀咒,最後藻與浪緊握對方的雙手,決心逃離命運的安排,決定自我之生死,此時綠色的海藻也從她頭上飄離,咀咒同時解開。

「你覺得自己有決定權嗎?」

這也非常適用於今天的香港。

這個時代,認真繪畫與製作的漫畫,謝謝。

*每章開首不同時空的的數字和,加上目錄的編排方式,令我想起小時候很沉迷的偵探遊戲書,「選擇跳下去請去 132 頁」、「選擇殺了對方請跳回第 3 頁」,所以花了些時間思考那些數字的玄機,2019 是年份?那 4A 4B 是班級?時間到了的 4689 是 8964?(還是死689)666 魔鬼?想多了嗎?比起想 EVA 算是小菜一碟(中間有一段也很綾波)⋯⋯有機會要問問她本人了⋯⋯


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香港展覽
 
因為明天其中一人已要出發到台灣,所以趕到第一天展覽就率先參觀~中午 12 點才開門,我們約 3 點到達時,所有複製原畫已完售,還有部份原畫已賣出,實在是買氣超強盛!

展覽部份展出的原稿有這次中文版封面彩稿、key visual 及漫畫內頁稿等等,當中漫畫稿有水彩彩色稿與黑白稿,有部份黑白稿是用鉛筆繪畫,或是當中有加上橙色木顏色 highlight,漫畫本中也有因應以上不同的繪畫方式與原稿紙轉用不同的紙張。

是次展覽另一有趣的地方是展出了門小雷繪畫漫畫時的分鏡草稿,她很用心地以鉛筆在原稿的白牆上寫下部份繪畫的感想,例如是因畫分鏡倦了所以在旁隨便塗鴉,以及草稿與漫畫完成稿的分別之處等等。在香港漫畫展覽比較少機會看到漫畫家的創作過程,佈展更覺用心。

作者本人在展覽牆上直接寫下的一句說話,感受很深。
草稿階段

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
新書發佈展覧
PARALLEL SPACE (Hong Kong)

展期
2019年9月19日(四) – 10月6日(日)
星期一至日 中午12時至晚上8時(歡迎任何人士免費進場)

地址
PARALLEL SPACE
九龍深水埗大南街202號地下

開幕派對
2019年9月20日(五) 晚上7時至10時

簽名時段
2019年9月20日(五) 晚上7時至8時


以下是在台灣 mangasick 的展覽相片~


The post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感想文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SHOHEI 大友昇平十月降臨香港!Reiwa by Shohei Otomo https://zbfghk.org/2019/09/04/shohei-otomo-%e5%a4%a7%e5%8f%8b%e6%98%87%e5%b9%b3/ Wed, 04 Sep 2019 11:50:40 +0000 https://zbfghk.org/?p=14129 之前我們也曾介紹過他不少的作品和專題介紹,原子筆之鬼 —— SHOHEI 大友昇平將會與 SHDW Gallery 合作,在香港舉辦他首個個人展覽 ——「令和」(REIWA),展出一系列的個人插畫作品和雕塑創作! 如果大家有留意他的 Instagram 的話,他說在 2018 年 8 月開始整理了一個長長的「平成名單」,並於 2019 年 3 月開始發佈。而 2019 年 5 月 1 日,日本剛轉了新的年號「令和」,意味著「美麗的和諧」。 SHOHEI 的插畫作品的主題一直也和日本傳統文化與時事有相當大的關係。他於名單中寫下了很多他認為平成年代(1989 – 2019)相關事物,當中有時事、政治、娛樂、科技、文化等等,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草稿 ——「平成女神系列」,在少女身上放滿了不同的元素,地台也有細緻設定。作為平成年代的回顧作品,定會令人感概萬分。 這張草稿超級喜歡!地台的設定也超細緻,最上的是《EVA》的 AT Field,中間有各個著名的動漫可愛角色,那擠迫的感覺令人想起《AKIRA》醫院那一幕。「昭和」、「平成」、「令和」也有特別設計間字,最後左上的隨筆綾波零超漂亮~ 於 2017 年他曾在澳洲的 Backwoods Gallery 展覽「ORA ORA 惡羅惡羅」展出的雕塑作品,保留了他一貫的日式傳統風格,加上日本文化代表之一的相撲手和紋身,非常配合~ SHOHEI 其他畫作 Reiwa by Shohei Otomo 日期:2019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

The post SHOHEI 大友昇平十月降臨香港!Reiwa by Shohei Otomo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之前我們也曾介紹過他不少的作品和專題介紹,原子筆之鬼 —— SHOHEI 大友昇平將會與 SHDW Gallery 合作,在香港舉辦他首個個人展覽 ——「令和」(REIWA),展出一系列的個人插畫作品和雕塑創作!

Shohei Otomo 大友昇平

如果大家有留意他的 Instagram 的話,他說在 2018 年 8 月開始整理了一個長長的「平成名單」,並於 2019 年 3 月開始發佈。而 2019 年 5 月 1 日,日本剛轉了新的年號「令和」,意味著「美麗的和諧」。

SHOHEI 的插畫作品的主題一直也和日本傳統文化與時事有相當大的關係。他於名單中寫下了很多他認為平成年代(1989 – 2019)相關事物,當中有時事、政治、娛樂、科技、文化等等,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草稿 ——「平成女神系列」,在少女身上放滿了不同的元素,地台也有細緻設定。作為平成年代的回顧作品,定會令人感概萬分。

整個時代的回顧
整理後把各個小物件試畫出來(win95 lol)
開始了作品的構圖 ——「平成女神系列」
留意她手上的物件在草稿中不停有改動
初音未來的髮型

這張草稿超級喜歡!地台的設定也超細緻,最上的是《EVA》的 AT Field,中間有各個著名的動漫可愛角色,那擠迫的感覺令人想起《AKIRA》醫院那一幕。「昭和」、「平成」、「令和」也有特別設計間字,最後左上的隨筆綾波零超漂亮~

透視線教學~(可見他的基本功超紮實)
最後的地台定案?上方的變了是 Dance Dance Revolution 跳舞機?
另一張插畫的草稿
月野兔的髮型?中間的 Logo 也很搶眼~(右手上有 Pepe)
完成草稿後近日他開始了用原子筆上墨的過程,有時候在 IG 直播~
這是另外一張插畫,看到是高達和日本傳統武士的混合體,不知是不是同一系列的了⋯⋯

於 2017 年他曾在澳洲的 Backwoods Gallery 展覽「ORA ORA 惡羅惡羅」展出的雕塑作品,保留了他一貫的日式傳統風格,加上日本文化代表之一的相撲手和紋身,非常配合~

和本尊的合照,超巨大的~

SHOHEI 其他畫作

SHDW Gallery 曾售賣過他的複製原畫

Reiwa by Shohei Otomo

日期:2019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9 日
地點:香港上環華里 3 號 SHDW pop up gallery

Shohei Otomo 大友昇平

http://shoheiotomo.com/
https://www.instagram.com/shohei_otomo/
https://www.youtube.com/user/hakuchitare

SHDW Gallery

https://www.shdw.gallery
www.facebook.com/shdw.gallery
https://www.instagram.com/shdw.gallery/


展覽單位 SHDW Gallery 官方介紹:

SHDW is proud to announce that, October 25th to November 9th, 2019, we will be presenting “Reiwa”, Shohei Otomo’s debut Hong Kong exhibition.

Working mostly in ballpoint pen, Shohei Otomo’s insightful depictions of Japan expose its commercial facade and deepest underground culture. Delivered with an unmistakable level of biting political analysis and technical perfection, Shohei’s work straddles the worlds of art, illustration, anime and cyber-punk. Since gaining online global recognition as one of Japan’s leading illustrators, Shohei has produced nearly a decade’s worth of exhibitions across Paris, Tokyo, Milan and Melbourne; worked on projects with such names as Youtube, Agnès B, Sony Playstation and has an upcoming project with Bape Black. By recently expanding his art practice into sculpture, Shohei has begun to solidify himself a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 His upcoming exhibition with SHDW gallery will present the latest in his artistic development, through a collection of drawings and sculpture.

The title of this exhibition, “Reiwa” – refers to the current era of Japanese history. On the 1st of May 2019, Emporer Naruhito ascended the throne as the 126th Emperor of Japan, taking the nation out of the Heisei era and into the infancy of the Reiwa. While the Japanese Foreign Ministry felt the need to reiterate that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Reiwa was “beautiful harmony”, nevertheless the common translation of the word’s characters remain “to command”. A coincidence that poetically reflects the sense of uncertainty in what lays ahead. The previous era, the Heisie era (1989 – 2019), begun with economic hardship and ended with unimagine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cultural changes. With “Reiwa”, Shohei has created an important body of work that reflects on Japan’s transformation while attempting to project into it’s future. Shohei is a genius illustrator with a talent for deconstructing Japanese culture and using it’s parts to build sophisticated social critique. He’s a subtle symbolist and his work is full of hidden meaning. We invite you to come and fi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art of “Reiwa”, as both Shohei Otomo and Japan enter a new era.

由SHDW主辦, 日本藝術家大友昇平首個香港個人展覽”令和”將於2019年10月25至11月9日舉行, 到時將會展出大友一系列最近期的創作成果包括畫作、雕塑及裝置藝術。


The post SHOHEI 大友昇平十月降臨香港!Reiwa by Shohei Otomo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等待六年的新作!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漫畫單行本 + 台灣個展登場! https://zbfghk.org/2019/08/29/littlethunder/ Wed, 28 Aug 2019 16:45:26 +0000 https://zbfghk.org/?p=14106 與不同的漫畫家談過,大家也不約而同地說:「畫漫畫好花心機時間」。有時候訪問時記者問到我們,覺得香港漫畫的未來會是怎樣,我也是想起門小雷這一段說話: 畫畫好治癒好舒服,完全不需要努力,但畫漫畫就完全唔治癒唔舒服,不斷有畫極都未畫完嘅感覺,狂想放棄,而且經常要畫一啲從未畫過、唔識畫嘅嘢。以時間同心力來計算的話,錢更可以比畫插畫少一百倍(真是一百倍非比喻),但始終畫漫畫可以對讀者有更深刻嘅感受同影響,到我死前一刻,可能唔記得自己畫過咩插圖做過咩工作,但如果完成到一個好嘅漫畫作品,相信會感激自己。此外,因為覺得畫漫畫好有型,所以始終想畫。 雖是如此艱辛,在繁忙的插畫工作之中仍堅持要繪畫漫畫,這本久違了六年的漫畫單行本新作——《藻與浪與無限》將於 9 月出版!頭炮定於台灣 Mangasick 舉辦同名個展與簽名會!下一站會回來香港嗎~? 《藻與浪與無限》簡介: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 藻的父親發瘋了,他經常看見已死妻子的鬼魂。某次他失控差點殺死藻,海藻店老闆浪即時出手相助,成為藻的救命恩人兼殺父仇人。倖存的藻住進海藻店,但她對浪的行動並不領情。爸爸再怎麼討人厭終究是爸爸。到了某年父親忌日,藻決定採取行動,破除海藻的詛咒……相愛相殺的無限輪迴,自此揭幕。 是次漫畫本將會推出中文版及英文版兩個版本(英文書名 “WAKAME and WAVE and INFINITY”),全書 166 頁,尺寸 175 mm x 245 mm,同樣是由與她合作已久的 Katol 負責設計,售價 1200 NTD。 可是,一直以來衝擊到我的,都是出色的漫畫。那是一股直往核心的衝擊,是電流滑過全身的熱血與感動。 我想畫出讓人窒息的漫畫。 香港代表性插畫家/漫畫家門小雷,睽違六年漫畫單行本問世。 愛,恨,混沌,雕琢,追逐,膠著──相剋中誕生的峰迴輪唱,隨顏料與墨水的氣韻變幻,直至純青。 配合漫畫首賣,Mangasick將展示作品原稿、以書中人物發展出的系列插畫,以及門小雷特地為本展繪製的小簽名版。 門小雷將於9月7日舉辦簽名會。名額為事先抽籤決定,當日不開放現場名額。詳細參加辦法請看 facebook event page。 展期:9月6日(五)-10月7日(一)(週二、三公休)時間:14:00~22:00電話:02-2369 9969地點:Mangasick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3段244巷10弄2號B1入場費:無 Facebook event:www.facebook.com/events/497477560819717/ 門小雷 Little Thunder 一九八四年生,漫畫家,插畫家。十一歲時首度投稿香港漫畫雜誌,十五歲開始於星島日報連載《SEED》,高中畢業後全職創作。在中國、香港、比利時分別推出《彩虹》、《666》、《BOOM! 邊去邊愛》(冬日漫畫)、《宇宙不安學會暨門小雷繪圖筆記本》(kubrick)、《KYLOOE》(Kana)幾部商業出版品後,於二○一○年開始配合展覽推出獨立出版品,限量五百本《夜記》創下一小時內於線上商店完售的紀錄。 二○一三年出版《Remember to Forget》,開始與海內外書店合作。二○一七年出版鋼管舞圖鑑《The Blister Exists》,於台北共樂舉辦於出版紀念展。二○一八年於東京獨立書店POPOTAME舉辦日本首度個展「#Me」,一九年由玄光社出版第一本日版作品集《Sisterhood》,並於原宿知名插畫系藝廊Galerie LE MONDE舉辦個展「PEEK」,盛況空前。 Facebook:www.facebook.com/runthunderrunInstagram:www.instagram.com/littlethunderTwitter:twitter.com/littlethunderr 相關文章!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感想文 […]

The post 等待六年的新作!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漫畫單行本 + 台灣個展登場!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與不同的漫畫家談過,大家也不約而同地說:「畫漫畫好花心機時間」。有時候訪問時記者問到我們,覺得香港漫畫的未來會是怎樣,我也是想起門小雷這一段說話:

畫畫好治癒好舒服,完全不需要努力,但畫漫畫就完全唔治癒唔舒服,不斷有畫極都未畫完嘅感覺,狂想放棄,而且經常要畫一啲從未畫過、唔識畫嘅嘢。以時間同心力來計算的話,錢更可以比畫插畫少一百倍(真是一百倍非比喻),但始終畫漫畫可以對讀者有更深刻嘅感受同影響,到我死前一刻,可能唔記得自己畫過咩插圖做過咩工作,但如果完成到一個好嘅漫畫作品,相信會感激自己。此外,因為覺得畫漫畫好有型,所以始終想畫。

雖是如此艱辛,在繁忙的插畫工作之中仍堅持要繪畫漫畫,這本久違了六年的漫畫單行本新作——《藻與浪與無限》將於 9 月出版!頭炮定於台灣 Mangasick 舉辦同名個展與簽名會!下一站會回來香港嗎~?


《藻與浪與無限》簡介: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

藻的父親發瘋了,他經常看見已死妻子的鬼魂。某次他失控差點殺死藻,海藻店老闆浪即時出手相助,成為藻的救命恩人兼殺父仇人。倖存的藻住進海藻店,但她對浪的行動並不領情。爸爸再怎麼討人厭終究是爸爸。到了某年父親忌日,藻決定採取行動,破除海藻的詛咒……相愛相殺的無限輪迴,自此揭幕。

是次漫畫本將會推出中文版及英文版兩個版本(英文書名 “WAKAME and WAVE and INFINITY”),全書 166 頁,尺寸 175 mm x 245 mm,同樣是由與她合作已久的 Katol 負責設計,售價 1200 NTD。

中文版書衣及封面
英文版書衣及封面
台灣展覽的手繪簽名板
台灣展覽的手繪簽名板
台灣展覽的手繪簽名板
台灣展覽的手繪簽名板

可是,一直以來衝擊到我的,都是出色的漫畫。
那是一股直往核心的衝擊,是電流滑過全身的熱血與感動。

我想畫出讓人窒息的漫畫。

香港代表性插畫家/漫畫家門小雷,睽違六年漫畫單行本問世。

愛,恨,混沌,雕琢,追逐,膠著──相剋中誕生的峰迴輪唱,隨顏料與墨水的氣韻變幻,直至純青。

配合漫畫首賣,Mangasick將展示作品原稿、以書中人物發展出的系列插畫,以及門小雷特地為本展繪製的小簽名版。

門小雷將於9月7日舉辦簽名會。
名額為事先抽籤決定,當日不開放現場名額。
詳細參加辦法請看 facebook event page。

展期:9月6日(五)-10月7日(一)(週二、三公休)
時間:14:00~22:00
電話:02-2369 9969
地點:Mangasick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3段244巷10弄2號B1
入場費:無

Facebook event:www.facebook.com/events/497477560819717/


門小雷 Little Thunder

一九八四年生,漫畫家,插畫家。十一歲時首度投稿香港漫畫雜誌,十五歲開始於星島日報連載《SEED》,高中畢業後全職創作。在中國、香港、比利時分別推出《彩虹》、《666》、《BOOM! 邊去邊愛》(冬日漫畫)、《宇宙不安學會暨門小雷繪圖筆記本》(kubrick)、《KYLOOE》(Kana)幾部商業出版品後,於二○一○年開始配合展覽推出獨立出版品,限量五百本《夜記》創下一小時內於線上商店完售的紀錄。

二○一三年出版《Remember to Forget》,開始與海內外書店合作。二○一七年出版鋼管舞圖鑑《The Blister Exists》,於台北共樂舉辦於出版紀念展。二○一八年於東京獨立書店POPOTAME舉辦日本首度個展「#Me」,一九年由玄光社出版第一本日版作品集《Sisterhood》,並於原宿知名插畫系藝廊Galerie LE MONDE舉辦個展「PEEK」,盛況空前。

Facebook:www.facebook.com/runthunderrun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littlethunder
Twitter:twitter.com/littlethunderr


The post 等待六年的新作!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漫畫單行本 + 台灣個展登場!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馮展鵬 Fcp 短篇漫畫作品——《一千○一》(特別刊載) https://zbfghk.org/2019/08/12/fcp-1001/ Mon, 12 Aug 2019 15:54:49 +0000 https://zbfghk.org/?p=14056 香港漫畫家馮展鵬 Fcp 於2013 年《熱血少年》刊登的短篇漫畫作品《一千○一》。 感謝馮展鵬授權紙本分格於網站特別刊載。 This is the short comic “THE THOUSAND AND FIRST” written and drawn by Hong Kong comic artist Fcp, published in 2013 for “Passion Teens” Magazine. Thank Fcp for the authorisation of special publishing in zbfghk website. 馮展鵬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fcp911馮展鵬網頁:cellar-fcp.deviantart.com熱血少年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passionteens 相關文章! 漫畫分鏡之動作力量!馮展鵬 Fcp《密殺戰群》 RUN!喬靖夫 X 馮展鵬《跑攻籃球》(上) 紙本分格專訪!江康泉「戰國龐克」香港展覽! 江康泉《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集專題訪問! KIU《3itches […]

The post 馮展鵬 Fcp 短篇漫畫作品——《一千○一》(特別刊載)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香港漫畫家馮展鵬 Fcp 於2013 年《熱血少年》刊登的短篇漫畫作品《一千○一》。

感謝馮展鵬授權紙本分格於網站特別刊載。


This is the short comic “THE THOUSAND AND FIRST” written and drawn by Hong Kong comic artist Fcp, published in 2013 for “Passion Teens” Magazine.

Thank Fcp for the authorisation of special publishing in zbfghk website.


馮展鵬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fcp911
馮展鵬網頁:cellar-fcp.deviantart.com
熱血少年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passionteens


The post 馮展鵬 Fcp 短篇漫畫作品——《一千○一》(特別刊載)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鍾情使用鉛芯筆之香港畫師 Jack Ip 葉程風!小型原畫展 + 新書《FILE 001》發佈! https://zbfghk.org/2019/08/10/jack-ip/ Sat, 10 Aug 2019 09:57:06 +0000 https://zbfghk.org/?p=14046 香港近年愈來愈多出色的年輕插畫師,這位曾於 2018 年獲日本插畫家協會選為世界 100 名最具吸引力插畫家的香港插畫師 Jack Ip 葉程風,將於 8 月 17 日於灣仔 MOSSES 舉辦一日限定的小型原畫展 + 新書《FILE 001》發佈! 看見他的插畫筆觸細膩,寫實之中又帶點虛幻,加上點點拼貼之感。細問他為何鍾情使用鉛芯筆作為插畫工具,他說因為自己一直也很喜歡 Hedi Slimane 和 Robert Mapplethorpe 兩位攝影師的細緻黑白照片,因此想到使用繪畫幼細線條的鉛芯筆作畫,嘗試以筆觸重塑那種細緻的感覺。另外有一個浪漫之親情原因,其實他現時使用的鉛芯筆是他爸爸很久以前送給他的,這支筆對他有種非常特別的意義,所以一直也很喜歡用它作畫。 “FILE 001” Launch Exhibition by Jack IpAugust 17th, 20195:00-7:30 pm14 St. Francis Street, Wan Chai, Hong Kong (the shop is linked with ODD ONE OUT gallery) Facebook event: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6355849090551/ Introducing the […]

The post 鍾情使用鉛芯筆之香港畫師 Jack Ip 葉程風!小型原畫展 + 新書《FILE 001》發佈!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香港近年愈來愈多出色的年輕插畫師,這位曾於 2018 年獲日本插畫家協會選為世界 100 名最具吸引力插畫家的香港插畫師 Jack Ip 葉程風,將於 8 月 17 日於灣仔 MOSSES 舉辦一日限定的小型原畫展 + 新書《FILE 001》發佈!

看見他的插畫筆觸細膩,寫實之中又帶點虛幻,加上點點拼貼之感。細問他為何鍾情使用鉛芯筆作為插畫工具,他說因為自己一直也很喜歡 Hedi Slimane 和 Robert Mapplethorpe 兩位攝影師的細緻黑白照片,因此想到使用繪畫幼細線條的鉛芯筆作畫,嘗試以筆觸重塑那種細緻的感覺。另外有一個浪漫之親情原因,其實他現時使用的鉛芯筆是他爸爸很久以前送給他的,這支筆對他有種非常特別的意義,所以一直也很喜歡用它作畫。

https://www.instagram.com/p/Bq9qGgIA4cx/
IG 有些作畫 making of
https://www.instagram.com/p/BqxUoLEAbdr/
https://www.instagram.com/p/Bn98QV5BxEt/
https://www.instagram.com/p/BnpYlz9lFSz/
https://www.instagram.com/p/BnieRwulGK8/
還有與 PERKS 合作推出的襟章

“FILE 001” Launch Exhibition by Jack Ip
August 17th, 2019
5:00-7:30 pm
14 St. Francis Street, Wan Chai, Hong Kong (the shop is linked with ODD ONE OUT gallery)

Facebook event: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6355849090551/

Introducing the debut launch exhibition of “FILE 001” by illustrator Jack Ip, presented by MOSSES. “FILE 001” is a culmination of Ip’s best 15 pieces of work created throughout 2018-19. The concept behind the title is that “I want this zine to become a folder, an album to collect my best drawings” and shared with the world. “FILE 001” is simply the document number, the start of a new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 with more episodes to come.

Presented in a delightful zine-esque book of all hand-drawn sketches, Ip takes us back to appreciate the detail and technique of hand-drawing with only a propelling pencil on paper. Since his adolescence, Ip was inspired by the 70s Punk movement and its DIY aesthetic. Ip always tries to keep the spirit of his inspiration in each drawing.

For celebrating the launch of this zine, Ip has teamed up with perks, a local design studio specialising in producing quality badges and pins. The set of 3 button badges set will come exclusively alongside the zine as a souvenir during the launch.

This one day only event is not to be missed! “FILE 001” is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is artist series. Come through this August 17th, Saturday from 5pm onwards at MOSSES.

About Jack Ip
Born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Jack Ip turned his childhood obsession of drawing into becoming an ambitious creative. Following his interests in fashion, music and graphic design, Ip went on to graduate at Central Saint Martins in June 2018 with a degree of Fashion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ion. Known for its boundary-pushing talent, CSM was the perfect breeding ground for Ip to explore artistic expression in multiple forms.

Jack Ip was awarded one of the ‘100 Illustrators Most Attractive in the World’ by the Japan Illustrators’ Association in November 2018. He has als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association ever since.

Contact info:
Tel: +852 98350423
Email: ipchingfung@gmail.com
Instagram: @ching1217 @mossesbooks @perks.production

Flyer Design | On Chi Leung

The post 鍾情使用鉛芯筆之香港畫師 Jack Ip 葉程風!小型原畫展 + 新書《FILE 001》發佈!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那種認真——柳廣成與 Rusty Lake https://zbfghk.org/2019/04/15/laukwongsing-rustylake/ Sun, 14 Apr 2019 17:05:45 +0000 https://zbfghk.org/?p=13293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兩位創作人 Robin 和 Maarten,因為很喜歡 David Lynch 的電視劇《Twin Peaks》(港譯:迷離劫),構想了一個超現實的離奇世界 Rusty Lake,以名為「Cube Escape」的密室逃脫類型遊戲系列為媒介,讓遊戲玩家好像追電視劇一樣,從第一個遊戲開始,慢慢步入 Rusty Lake 的世界⋯⋯ 其中一位來自香港的玩家,非常欣賞遊戲中細節和故事,喜歡到為這遊戲系列繪畫了一些 fans art。創辦人看過後,說「總有一天我們要來個合作,認真那種。」 還有全 15 頁,以《Rusty Lake: Roots》遊戲為題材的同名漫畫: 完整作品連結 – 這一天並沒有來得很慢,2018 年上海遊戲文化展「WePlay Game Expo」,他們邀請了這位香港玩家到上海的展位見面,展位規模不大,簡單的設置沒多餘的裝飾,連翻譯人員也是同一遊戲的玩家。網上的連結,有時也可以很 organic。 他們請香港玩家,拿出湊巧在身上的硬卡紙(本來是打算畫成明信片給朋友的),繪畫了十數張插圖,即席辦了個抽獎。 網上遊戲攤位的抽獎獎品,竟是實在的紙本真跡(而且還是即席創作)! 回港後,事情並沒有各一段落。「認真的合作」不是空口說白話,遊戲創作人邀請香港玩家創作一部與遊戲故事相關的漫畫作品,而他選擇了 Rusty Lake 最新的作品「Cube Escape: Paradox」。 Cube Escape: Paradox 官方電影短片預告: 《Paradox》漫畫的宣傳預覽動畫: 今年一月,香港玩家帶著這部作品的試印本,遠赴法國,推薦這部「認真的合作」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 介紹番: 香港玩家——柳廣成 柳廣成 童年於日本京都生活,故早期作品深受當地漫畫文化影響。回港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亦曾於不同平台出版及連載短篇漫畫十餘部,如《漫道》、《Ani-Wave》等。2017年參展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後,創作方向驟變。 及後埋首於動畫創作,曾協力製作「香港舞蹈聯盟」共五部動畫短片;與蕭叔叔英式英文學會合作為香港公開大學製作三部動畫短片廣告,並於港鐵、影院、時代廣場等平台播放;加上多部個人作品,至今合計逾二十多部動畫短片。現正參與動畫電影長片《紅松鼠米高》製作。 除了動畫,同時亦創作漫畫如《Cube Escape: Paradox》、《Unknown Brothers》等。常以鉛筆創作,藉其筆觸強調氛圍;探索以漫畫作為表達媒介時的可能性,並嘗試解構重組「漫畫」。 參展經驗:實現漫畫(2016)、安古蘭國際漫畫節(2017)、較.量——香港漫畫力量(2017)、逐格逐格(2018)、Mangasia(2019)、香港動漫海濱樂園(2019) 安古蘭之後⋯ 從安古蘭回港後,柳廣成向 […]

The post 那種認真——柳廣成與 Rusty Lake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兩位創作人 Robin 和 Maarten,因為很喜歡 David Lynch 的電視劇《Twin Peaks》(港譯:迷離劫),構想了一個超現實的離奇世界 Rusty Lake,以名為「Cube Escape」的密室逃脫類型遊戲系列為媒介,讓遊戲玩家好像追電視劇一樣,從第一個遊戲開始,慢慢步入 Rusty Lake 的世界⋯⋯

創辦人帶著 Rusty Lake 的明信片參加西雅圖的 Twin Peaks Tour
Rusty Lake 的世界~ 由 Johan Scherft 繪畫。
pic source

其中一位來自香港的玩家,非常欣賞遊戲中細節和故事,喜歡到為這遊戲系列繪畫了一些 fans art。創辦人看過後,說「總有一天我們要來個合作,認真那種。」

2017 年繪畫的 fans art 原稿
pic source
Mr. Owl.
pic source
Locusts plague ending scene
pic source

還有全 15 頁,以《Rusty Lake: Roots》遊戲為題材的同名漫畫:

完整作品連結

這一天並沒有來得很慢,2018 年上海遊戲文化展「WePlay Game Expo」,他們邀請了這位香港玩家到上海的展位見面,展位規模不大,簡單的設置沒多餘的裝飾,連翻譯人員也是同一遊戲的玩家。網上的連結,有時也可以很 organic。

他們請香港玩家,拿出湊巧在身上的硬卡紙(本來是打算畫成明信片給朋友的),繪畫了十數張插圖,即席辦了個抽獎。

網上遊戲攤位的抽獎獎品,竟是實在的紙本真跡(而且還是即席創作)!

「獎品」陳列~看全部
pic source
抽獎方法也是很原始 XD
pic source

回港後,事情並沒有各一段落。「認真的合作」不是空口說白話,遊戲創作人邀請香港玩家創作一部與遊戲故事相關的漫畫作品,而他選擇了 Rusty Lake 最新的作品「Cube Escape: Paradox」

Cube Escape: Paradox 官方電影短片預告:


《Paradox》漫畫的宣傳預覽動畫:

今年一月,香港玩家帶著這部作品的試印本,遠赴法國,推薦這部「認真的合作」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

介紹番:

香港玩家——柳廣成

柳廣成

童年於日本京都生活,故早期作品深受當地漫畫文化影響。回港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亦曾於不同平台出版及連載短篇漫畫十餘部,如《漫道》、《Ani-Wave》等。2017年參展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後,創作方向驟變。

及後埋首於動畫創作,曾協力製作「香港舞蹈聯盟」共五部動畫短片;與蕭叔叔英式英文學會合作為香港公開大學製作三部動畫短片廣告,並於港鐵、影院、時代廣場等平台播放;加上多部個人作品,至今合計逾二十多部動畫短片。現正參與動畫電影長片《紅松鼠米高》製作。

除了動畫,同時亦創作漫畫如《Cube Escape: Paradox》、《Unknown Brothers》等。常以鉛筆創作,藉其筆觸強調氛圍;探索以漫畫作為表達媒介時的可能性,並嘗試解構重組「漫畫」。

參展經驗:實現漫畫(2016)、安古蘭國際漫畫節(2017)、較.量——香港漫畫力量(2017)、逐格逐格(2018)、Mangasia(2019)、香港動漫海濱樂園(2019)


安古蘭之後⋯

從安古蘭回港後,柳廣成向 Rusty Lake 建議與紙本分格合作,正式出版這部「認真的合作」。

我自今年一月的「紙本分格漫畫計劃!麥少峯《灰飛不滅》原稿展!」便很喜歡也很欣賞他們的書本製作水準及心思細密。那次展覽也是我們雙方第一次相認的契機。隨後的一星期左右,一月尾,在共同遠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的經歷中,彼此間也加深了認識。我曾在旅程中向他們反映,我始終無法滿意當時的書本質量這個愁緒。他們隨後說或許他們可以幫忙。其實我當時想說的就是想看看他們能否幫我一個忙。如此一來,一拍即合。

——柳廣成(來自 FB

而經過兩個多月來的討論、選紙調色還有試稿,這部與遊戲同名的漫畫作品《Cube Escape: Paradox》已完成印刷,來看看部分過程吧!

選紙選色,可以看到桌上也有不少我們喜愛的作品用來參考說明。
由於柳廣成的作品全以 5B 鉛筆繪畫,淺色和深色的差別可說非常大。我們以呈現原稿的鉛筆觸感為目的,最後選擇以一深一淺的銀色印刷,而較深的銀色會偏黃一點。
第一回打稿,用紋路較深,像水彩紙的紙張。非常好摸!一深一淺銀色油墨的表現也令人非常滿意,我們試用鉛筆在旁邊畫幾筆,和印刷效果也很接近!
第二回的打稿,選用帶淺紋的紙張,整體感覺較像書本。
圖為常在遊戲中出現的 Rusty Lake: Mental Health & Fishing 便條。
Tracing paper 打稿試色
以描圖紙相隔場景,以此聯繫兩頁間,營造層層遞進的效果。
藍紙校對無誤後,正式付印!在印刷廠看色最後微調,一張一張印製⋯⋯
印刷好的紙張先放著風乾,才送去最後裁切釘裝。(◔‿ ◔ )

正式印刷版內頁預覽

《Cube Escape: Paradox》預計會於五月原稿展中開售,展覽後亦會於本港各漫畫店發售,海外讀者可從 5 月 11 日起於 Rusty Lake 官網中購買。

《Cube Escape: Paradox》Exhibition
2019 年 5 月 4 日至 18 日(逢星期一二休息)
2 – 7pm
私畫廊 Gallery Z(石硤尾白田街 30 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5 樓 L522)

開幕酒會及簽名會:
2019 年 5 月 4 日(六)6pm

展覽 Facebook Event


後記:

這篇文章,始於一場巧遇。

今年紙本分格有幸應香港藝術中心的邀請到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分享,出發時我們分別乘坐不同的航班,一位跟參展的漫畫家大隊準時起飛,而另一位則在機場一角的登機閘口百無聊賴地等待延遲又延遲的航班⋯⋯這時候看到一個身影急步走過!

「那超像柳廣成的⋯」(瞇眼)

想起早前聽他說也會到安古蘭去,覺得就算是臉盲的我這次會認錯人的機率應不算很高,「那就問問看好了」⋯⋯結果促成了這篇文章。

其實最想問的不是安古蘭的事,而是他有沒有韓國人血統這條失禮的問題(因為也太像韓國人了)。他和 Rusky Lake 的故事真的很有趣,所以所謂的「採訪」其實是一邊排隊登機一邊進行的,然後上到機就直接把這麼「燃」的故事寫下來了。抵達安古蘭後,看到他手上拿著準備「試印本」,雙眼發亮,當然也是二話不說翻看拍照紀錄,毫不客氣~(喂)

那時候並沒想到還有後續——為他的漫畫新作《Cube Escape: Paradox》正式版本負責設計編輯和印刷的工作。我們很高興能與這位仍不斷進化中的漫畫家合作,也感謝他和 Rusty Lake 對我們的信任。希望藉著這次幫忙,助他一臂之力,讓世界更多人看到柳廣成的作品。

香港的漫畫,從來都值得走到更遠。


柳廣成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cowcowtony

Rusty Lake:http://www.rustylake.com
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rustylakecom


The post 那種認真——柳廣成與 Rusty Lake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情緒病可怕嗎?精神病相關漫畫和活動介紹 https://zbfghk.org/2018/08/10/%e6%83%85%e7%b7%92%e7%97%85/ Fri, 10 Aug 2018 14:07:21 +0000 http://zbfghk.org/?p=12676   近日精神健康的議題再次受到關注,小編身邊也有不少精神狀態因多種原因而承受巨大壓力的人,不自覺且有感求助無門。這次藉著介紹一些相關的漫畫,也順便介紹一些非漫畫相關的給大家,希望在這高壓之都,更多人認識精神病的各種面貌,學會預防也學會體諒。     《瘋起了》書籍發佈會及情緒導賞體驗   漫畫《瘋起了》早於 2017 年 9 月由漫話社出版,「康和互助社聯會」統籌。「康和互助社聯會」是由精神病康復者組成的團體,旨在促進康復者們的福祉,及透過不同活動推動助人自助。 而漫畫《瘋起了》收錄了兩部短篇漫畫,由何家超和何家輝所繪畫,第一篇《冥王星叔叔》講述的是精神病污名化;第二篇《四隻腳與一隻腳》則講述小孩間對精神病的看法。因為這本書並不公開發售,看過的人不多,對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加。     瘋起了 – 書籍發佈會及情緒導賞體驗 [越灰越讀] 以「情緒導賞」體驗方式,投入精神病患作的日常作息,如何工作消遣拍拖,還是⋯⋯ 同場更有創作《瘋起了》的漫畫家分享對精神病者的理解與創作的過程。 2018 年 8 月 18 日(六) 7 pm – 9:30 pm 突破書廊佐敦店 $50 (當日將全數回贈為現金劵),另外活動結束後將送出漫畫《瘋起了》一本 網上報名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7129873290620&set=pb.682280619.-2207520000.1533906872.&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7129873270620&set=pcb.10157129882775620&type=3&theater       田中圭一《脫憂鬱 那些走出憂鬱隧道的人們教我的事》   另外,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脫憂鬱 那些走出憂鬱隧道的人們教我的事》,本書作者田中圭一曾經也是憂鬱症患者而後痊癒,其能夠走出憂鬱隧道的契機,是因為偶然在便利商店看到一本教人如何治好憂鬱症的書。因此,推己及人,創作本書來幫助更多的憂鬱症患者。書中訪問不同患者的康復經歷為主要內容,拆解憂鬱症的多種起因和病發誘因。漫畫全彩,簡單易明,一步步拆解不少較抽象的情境問題,值得一看。 憂鬱與脫憂鬱(linepaper 專欄) 網上試閱   網上試閱         大人的健康課:當精神健康出問題 […]

The post 情緒病可怕嗎?精神病相關漫畫和活動介紹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近日精神健康的議題再次受到關注,小編身邊也有不少精神狀態因多種原因而承受巨大壓力的人,不自覺且有感求助無門。這次藉著介紹一些相關的漫畫,也順便介紹一些非漫畫相關的給大家,希望在這高壓之都,更多人認識精神病的各種面貌,學會預防也學會體諒。

 


 

《瘋起了》書籍發佈會及情緒導賞體驗

 

漫畫《瘋起了》早於 2017 年 9 月由漫話社出版,「康和互助社聯會」統籌。「康和互助社聯會」是由精神病康復者組成的團體,旨在促進康復者們的福祉,及透過不同活動推動助人自助。

而漫畫《瘋起了》收錄了兩部短篇漫畫,由何家超和何家輝所繪畫,第一篇《冥王星叔叔》講述的是精神病污名化;第二篇《四隻腳與一隻腳》則講述小孩間對精神病的看法。因為這本書並不公開發售,看過的人不多,對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加。

 

 

瘋起了 – 書籍發佈會及情緒導賞體驗 [越灰越讀]

以「情緒導賞」體驗方式,投入精神病患作的日常作息,如何工作消遣拍拖,還是⋯⋯

同場更有創作《瘋起了》的漫畫家分享對精神病者的理解與創作的過程。

2018 年 8 月 18 日(六)
7 pm – 9:30 pm
突破書廊佐敦店
$50 (當日將全數回贈為現金劵),另外活動結束後將送出漫畫《瘋起了》一本
網上報名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7129873290620&set=pb.682280619.-2207520000.1533906872.&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7129873270620&set=pcb.10157129882775620&type=3&theater

 


 

 

田中圭一《脫憂鬱 那些走出憂鬱隧道的人們教我的事》

 

另外,我們之前介紹過的《脫憂鬱 那些走出憂鬱隧道的人們教我的事》,本書作者田中圭一曾經也是憂鬱症患者而後痊癒,其能夠走出憂鬱隧道的契機,是因為偶然在便利商店看到一本教人如何治好憂鬱症的書。因此,推己及人,創作本書來幫助更多的憂鬱症患者。書中訪問不同患者的康復經歷為主要內容,拆解憂鬱症的多種起因和病發誘因。漫畫全彩,簡單易明,一步步拆解不少較抽象的情境問題,值得一看。

憂鬱與脫憂鬱(linepaper 專欄)

網上試閱

 

網上試閱

 

 


 

 

大人的健康課:當精神健康出問題

 

「大銀」是香港一間 NGO,透過月刊《大人》、舉辦多種社區活動及連結不同組織,期望致力為面對人生下半場而不安的香港人提供相關資訊。(小編買回家也是為了家中兩老)

而「大人健康課」則是《大人》和餐廳合作舉行的系列活動,重點介紹社區裡的醫護社福資源,除了預防疾病,一旦生病也知道可以申請什麼服務。於每月第三個星期五定期舉辦,而 8 月即將舉辦的主題是「當精神健康出問題」。

 

大人的健康課:當精神健康出問題

2018 年 8 月 18 日
3pm – 5pm
TC2 cafe 太子柏樹街23號地下
每次 $50(包括相關約 50 頁的醫護社福資源地圖)

網上報名

 

順帶一提,《大人》的試刊號中,他們訪問了全港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 並整理了一本小書——《全港精神健康地圖》有關如何在香港得到精神健康的支援服務。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297119113846825.1073741836.2284946368397433&type=1&l=0c8cebedbf

 

留意番,《大人》中也可以看到兩位香港插畫家 Pearl Law 和 Onion Peterman 的作品~

 

Pearl Law 的插畫(pic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bigsilver.org/photos/2581472145411519/?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bigsilver.org/photos/a.2533353476890053.1073741874.2284946368397433/2538209836404417/?type=3&theater

 

Onion Peterman 的插畫,她為最近四期《大人》的街市資源地圖畫了很多街市和建築物(下圖)。(pic 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bigsilver.org/photos/a.2433884493503619.1073741860.2284946368397433/2591529927739074/?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bigsilver.org/photos/a.2433884493503619.1073741860.2284946368397433/2524810854410982/?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bigsilver.org/photos/a.2433884493503619.1073741860.2284946368397433/2504046426487425/?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bigsilver.org/photos/a.2533353476890053.1073741874.2284946368397433/2538355593056508/?type=3&theater

 

Pearl Law 個人網站

Onion Peterman 個人網站

 

若希望購買過往期數,可到他們辦公室,一本 $30 同漫畫差不多。

最後,如果你們知道有什麼精神健康相關的漫畫,也歡迎推薦給我們啊~

 





The post 情緒病可怕嗎?精神病相關漫畫和活動介紹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https://zbfghk.org/2018/07/12/mtr/ Thu, 12 Jul 2018 15:39:37 +0000 http://zbfghk.org/?p=12351   近日相信大家也有看過「你的港鐵」的廣告,網上也有不少評論關於抄襲的問題。與其討論有沒有抄襲,我更不明白的地方是,客戶和動畫製作組最後選用這動畫風格,究竟是想達到怎樣的效果?   港鐵廣告「她和他的第一句話 The First Time They Spok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PueW8G2QM   這是純粹想以日式風格表現,或是抄襲?致敬?還是惡搞? 我個人本身對抄襲的定義有自己一套想法,具體來說是把素材量化:   如兩件作品只有一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只會認為是有同樣的共通點。 如兩件作品有兩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會認為是巧合。 如兩件作品有三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會認為是抄襲。   有沒有抄襲,其實最後只有一個人可以確認,就是創作者本身。我沒有看過創作者相關訪問,或是創作心得,所以無法得知。 說回此廣告,原先是在地鐵站內的燈箱和廣告版中出現,主要是提醒搭客要注意的事項,例如是小心不衝門,或是留意小偷等等。那時我只認為是日式的繪畫風格,沒有令我聯想到抄襲的問題。可是這次的廣告,情況就有所不同,因為如上述所想說,我會即時留意到某幾個元素,也會令人聯想到新海誠的作品。   沒錯,「聯想到新海誠的作品」,這是我最直接的反應。   背景作畫風格相似,這也只是繪畫的其中一種仿真風格,但某些望向天空的運鏡、標題字體、或是色調也有相似的地方。作畫風格一樣這可說是參考,但其他地方也要這麼相似,我相信就沒有此必要。再說,鐵路電車本身也是新海誠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港鐵廣告當然要出現地鐵列車,可是這更是製作組應要預先想到而要避免的問題吧。 如果是致敬的話,現在給觀眾的感覺又不足,個人認為最少也要出現一下《你的名字。》的具體資料,例如紅色絲帶,或是電話上的日子和故事中的一樣,留下具體線索,最重要是表現出你是想讓觀眾知道創作者是故意模仿原作。最具體例子就像是搞笑電影或廣告中,也會出現一些惡搞經典作品的橋段,一來那原作本身很紅,或是已有一定歷史,二來是創作人會故意留下原作的風格或配樂等等,讓觀眾一看就明白這是惡搞原作的(當然這可能會直接面對版權問題)。 創作者在創作時會有參考資料,這點完全沒有問題,但觀眾最後會怎樣解讀:   「觀眾看到後會不會覺得太似新海誠呢?或是致敬感覺不足呢?」   A 風格可以配 B 故事和 C 分鏡,如果全是 A 風格 + A 故事 + A 分鏡,那問題就會出現了。 這是創作者要思考和留意的問題。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PS. 如果這是他們故意借此炒作,那這一切也是計劃之中⋯⋯(夜神月?)     相關文章! 尊重與繼承。湯淺政明《宣告黎明的人魚之歌》觀後感想 鐵道迷請注意!動畫裡的鐵道合集! 新海誠《你的名字。》對觀眾情感傳遞的計算圖表! […]

The post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近日相信大家也有看過「你的港鐵」的廣告,網上也有不少評論關於抄襲的問題。與其討論有沒有抄襲,我更不明白的地方是,客戶和動畫製作組最後選用這動畫風格,究竟是想達到怎樣的效果?

 

港鐵廣告「她和他的第一句話 The First Time They Spok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PueW8G2QM

 

這是純粹想以日式風格表現,或是抄襲?致敬?還是惡搞?

我個人本身對抄襲的定義有自己一套想法,具體來說是把素材量化:

 

如兩件作品只有一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只會認為是有同樣的共通點。
如兩件作品有兩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會認為是巧合。
如兩件作品有三個重要元素是一樣,我會認為是抄襲。

 

有沒有抄襲,其實最後只有一個人可以確認,就是創作者本身。我沒有看過創作者相關訪問,或是創作心得,所以無法得知。

說回此廣告,原先是在地鐵站內的燈箱和廣告版中出現,主要是提醒搭客要注意的事項,例如是小心不衝門,或是留意小偷等等。那時我只認為是日式的繪畫風格,沒有令我聯想到抄襲的問題。可是這次的廣告,情況就有所不同,因為如上述所想說,我會即時留意到某幾個元素,也會令人聯想到新海誠的作品。

 

沒錯,「聯想到新海誠的作品」,這是我最直接的反應。

 

背景作畫風格相似,這也只是繪畫的其中一種仿真風格,但某些望向天空的運鏡、標題字體、或是色調也有相似的地方。作畫風格一樣這可說是參考,但其他地方也要這麼相似,我相信就沒有此必要。再說,鐵路電車本身也是新海誠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港鐵廣告當然要出現地鐵列車,可是這更是製作組應要預先想到而要避免的問題吧。

如果是致敬的話,現在給觀眾的感覺又不足,個人認為最少也要出現一下《你的名字。》的具體資料,例如紅色絲帶,或是電話上的日子和故事中的一樣,留下具體線索,最重要是表現出你是想讓觀眾知道創作者是故意模仿原作。最具體例子就像是搞笑電影或廣告中,也會出現一些惡搞經典作品的橋段,一來那原作本身很紅,或是已有一定歷史,二來是創作人會故意留下原作的風格或配樂等等,讓觀眾一看就明白這是惡搞原作的(當然這可能會直接面對版權問題)。

創作者在創作時會有參考資料,這點完全沒有問題,但觀眾最後會怎樣解讀:

 

「觀眾看到後會不會覺得太似新海誠呢?或是致敬感覺不足呢?」

 

A 風格可以配 B 故事和 C 分鏡,如果全是 A 風格 + A 故事 + A 分鏡,那問題就會出現了。

這是創作者要思考和留意的問題。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PS. 如果這是他們故意借此炒作,那這一切也是計劃之中⋯⋯(夜神月?)

 

 





The post 多想一步,創作由此而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妳也是其中一人嗎?門小雷《#Me》畫集概覽與專訪! https://zbfghk.org/2018/04/20/little_thunder_me/ Thu, 19 Apr 2018 16:21:37 +0000 http://zbfghk.org/?p=11470  早前也有介紹過門小雷的最新畫集《#Me》的推出和相關展覽概況,現在先和大家一起看看實體書本,還有很高興可以訪問到作者門小雷和畫集設計師 Katol! 畫作主要是 44 名女孩子的大頭畫作與她們的日常小故事,書本部份排版大部份統一,每位女生也佔了兩版。左邊是女生們的大頭,細緻描繪了她們各自的造型,有鄰家眼鏡女孩、Punk 女、濃妝厚粉美少女、冷豔深沉大姐。女孩子看到的話,相信總有一個會說「That’s me」;而男孩子看到的,也總有一個會說「My cup of tea」。 右邊就是她們日常會做的生活小事,例如是玩貓(即係被貓玩)、受傷必先自拍、臨睡前玩電話、用腳指夾起化妝棉等等,這些可能也是大多數女孩子平時也會做過的有趣小事,妳也有做過吧?其實可能很多男孩子也有試過~ 首先看到書的第一感覺,就是沒有上次《The Blister Exists》般厚重了(笑),用紙和印刷也依舊用心~這次相信因為頁數和畫作沒有上次般大量,所以內頁紙張用了比較厚的花紋紙,紙張上有薄薄的 coating,所以印刷彩色畫作的效果也相當不錯,顏色很實在之餘,細緻的地方如水彩紙紋和水彩化開的效果也看得十分清楚。 個人很喜歡這次畫集的編排,左邊女孩子們的大頭畫很細緻,門小雷真的繪畫了很多種不同的少女面相,而不只是清一色同一種眼耳口鼻,還有不同的膚色和髮型細節等等。當中特別要留意是她這次繪畫的頭髮部份,早前在其 facebook 專頁分享看到她嘗試了很多水彩落色,有些很狂野,有些很細緻。 封面插畫: 繪畫片段中,可以看到她先用水彩上了底層色,再用沙筆(半乾的毛筆)繪畫髮絲: 在右邊的小故事方面,則好像觀看簡單的四格小漫畫似的,輕鬆有趣~另外她們各自的英文名字也要留意一下,有些是典型英文名,有些則是中文名拼音,或是很「香港」的花名,像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種朋友的感覺,這小心思也很重要呢。   門小雷 X Katol —— 紙本分格專訪 紙本分格:請問門小雷這次創作《#Me》書本的靈感來源是?(看到展覽展出了一張全是 “me” 留言的圖片) 門小雷:起初只是繪畫女生的人像,看著那些女生又漸漸覺得她們有著不同的性格和背景,就開始為每個人繪畫一頁漫畫,不算是什麼故事,只是一些瑣碎得不足掛齒的生活逸事,例如「吃棒棒糖通常沒有耐性吃到最後,一般都會在中途直接咬碎吞下」的內容。後來把這些畫作放到 Instagram 上,出奇地很多人說自己也做過這些無聊瑣碎的舉動,留言幾乎都是  “It’s Me” 、“So me!”、 “ME!!”,看來不少人都從這些畫作找到自己的影子,索性把這本書命名為《#Me》。 紙本分格:看到畫作主要關於女生們的日常小事,44 名女生的名字也十分有真實感,請問她們是不是有些是來自妳身邊的朋友們?或是大部份也來自個人的親身經驗?(看到她在 facebook 有說「靈感來自觀察的習慣與深度發呆」哈哈)」 門小雷:大部分都是我會做的事,或者是腦海常浮現的想法。當中女生的肖像有的來自朋友,有的是把幾個人的特徵混合而成,至於名字都是隨機選擇,但也有盡量配合她們的性格去取名。 紙本分格:看到之前在 facebook 門小雷拍攝一些繪畫片段,很強調頭髮水彩的上色和線條。這次畫作編排也統一,一張是女生的大頭畫,另一張就是小故事。看到無論樣子和髮型等等的獨特細節也有精心描繪,請問這次繪畫系列作品有沒有甚麼特別想表現或挑戰的地方? 門小雷:每本畫冊都會為自己定下一些練習,例如去年畫《The Blister Exists》的時候,順便訓練用細毛筆描線的技巧,畫了千多頁之後,描線的穩定性真的提高了不少。今次的《#Me》,我想練習用乾淨簡單的線條去繪畫女生肖像,又希望簡單之中有點很複雜的質感,漸漸發展了以墨水暈染的方式去畫頭髮,然後以乾毛筆去畫髮絲,在實戰中訓練自己也是挺有趣的。 紙本分格:這次《#Me》書本沒有上一次《The Blister Exists》般厚重,相信設計上可以輕鬆少許(笑)~請問這次的設計和選紙等有沒有甚麼特別的考量? 門小雷:《#Me》比《The Blister Exists》輕巧很多,選紙上可以有更多選擇(《The […]

The post 妳也是其中一人嗎?門小雷《#Me》畫集概覽與專訪!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早前也有介紹過門小雷的最新畫集《#Me》的推出和相關展覽概況,現在先和大家一起看看實體書本,還有很高興可以訪問到作者門小雷和畫集設計師 Katol!

這次書度近似正方形,20 x 22 cm
這次書封面的標題字和作者名也是用螢光粉紅為主色,加上了 emboss 和閃閃的表面(有點像 thermal printing 的質感)
先看到目錄,全是女孩子的名字~而主色紅色比封面的深沉點

畫作主要是 44 名女孩子的大頭畫作與她們的日常小故事,書本部份排版大部份統一,每位女生也佔了兩版。左邊是女生們的大頭,細緻描繪了她們各自的造型,有鄰家眼鏡女孩、Punk 女、濃妝厚粉美少女、冷豔深沉大姐。女孩子看到的話,相信總有一個會說「That’s me」;而男孩子看到的,也總有一個會說「My cup of tea」。

右邊就是她們日常會做的生活小事,例如是玩貓(即係被貓玩)、受傷必先自拍、臨睡前玩電話、用腳指夾起化妝棉等等,這些可能也是大多數女孩子平時也會做過的有趣小事,妳也有做過吧?其實可能很多男孩子也有試過~

這令我想起小塵埃 Pollie⋯⋯?

首先看到書的第一感覺,就是沒有上次《The Blister Exists》般厚重了(笑),用紙和印刷也依舊用心~這次相信因為頁數和畫作沒有上次般大量,所以內頁紙張用了比較厚的花紋紙,紙張上有薄薄的 coating,所以印刷彩色畫作的效果也相當不錯,顏色很實在之餘,細緻的地方如水彩紙紋和水彩化開的效果也看得十分清楚。

個人很喜歡這次畫集的編排,左邊女孩子們的大頭畫很細緻,門小雷真的繪畫了很多種不同的少女面相,而不只是清一色同一種眼耳口鼻,還有不同的膚色和髮型細節等等。當中特別要留意是她這次繪畫的頭髮部份,早前在其 facebook 專頁分享看到她嘗試了很多水彩落色,有些很狂野,有些很細緻。

封面插畫:

繪畫片段中,可以看到她先用水彩上了底層色,再用沙筆(半乾的毛筆)繪畫髮絲:

在右邊的小故事方面,則好像觀看簡單的四格小漫畫似的,輕鬆有趣~另外她們各自的英文名字也要留意一下,有些是典型英文名,有些則是中文名拼音,或是很「香港」的花名,像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種朋友的感覺,這小心思也很重要呢。

除了「動 L」我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詞
有時候是只有一格漫畫
很喜歡這一張,背景的海報也是時代的記錄

 

這是唯一一對女生一起登場的~
書後有少少的 bonus,各女生的黑白線稿
書末的出版資料
封底小插圖

門小雷 X Katol —— 紙本分格專訪

紙本分格:請問門小雷這次創作《#Me》書本的靈感來源是?(看到展覽展出了一張全是 “me” 留言的圖片)

門小雷:起初只是繪畫女生的人像,看著那些女生又漸漸覺得她們有著不同的性格和背景,就開始為每個人繪畫一頁漫畫,不算是什麼故事,只是一些瑣碎得不足掛齒的生活逸事,例如「吃棒棒糖通常沒有耐性吃到最後,一般都會在中途直接咬碎吞下」的內容。後來把這些畫作放到 Instagram 上,出奇地很多人說自己也做過這些無聊瑣碎的舉動,留言幾乎都是  “It’s Me” 、“So me!”、 “ME!!”,看來不少人都從這些畫作找到自己的影子,索性把這本書命名為《#Me》。

展覽中有特意展出 IG 截圖

紙本分格:看到畫作主要關於女生們的日常小事,44 名女生的名字也十分有真實感,請問她們是不是有些是來自妳身邊的朋友們?或是大部份也來自個人的親身經驗?(看到她在 facebook 有說「靈感來自觀察的習慣與深度發呆」哈哈)」

門小雷:大部分都是我會做的事,或者是腦海常浮現的想法。當中女生的肖像有的來自朋友,有的是把幾個人的特徵混合而成,至於名字都是隨機選擇,但也有盡量配合她們的性格去取名。

紙本分格:看到之前在 facebook 門小雷拍攝一些繪畫片段,很強調頭髮水彩的上色和線條。這次畫作編排也統一,一張是女生的大頭畫,另一張就是小故事。看到無論樣子和髮型等等的獨特細節也有精心描繪,請問這次繪畫系列作品有沒有甚麼特別想表現或挑戰的地方?

門小雷:每本畫冊都會為自己定下一些練習,例如去年畫《The Blister Exists》的時候,順便訓練用細毛筆描線的技巧,畫了千多頁之後,描線的穩定性真的提高了不少。今次的《#Me》,我想練習用乾淨簡單的線條去繪畫女生肖像,又希望簡單之中有點很複雜的質感,漸漸發展了以墨水暈染的方式去畫頭髮,然後以乾毛筆去畫髮絲,在實戰中訓練自己也是挺有趣的。

紙本分格:這次《#Me》書本沒有上一次《The Blister Exists》般厚重,相信設計上可以輕鬆少許(笑)~請問這次的設計和選紙等有沒有甚麼特別的考量?

門小雷:《#Me》比《The Blister Exists》輕巧很多,選紙上可以有更多選擇(《The Blister Exists》內頁選了最薄而翻頁感最好的日本紙,花了不少時間去選呢)。今次《#Me》的主題是女生日常小故事,感覺上是明亮和甜美的,我們決定用高質的日本花紋紙做內頁,印出來的效果會比較細膩,封面則選了一種光滑得來有點黏感的 coating 和卡紙,若你閉上眼去撫摸一下封面,彷彿是女生皮膚滑溜的觸感。選紙都是 Art Director Katol 的功勞,他比我細心很多,基本上 Katol 的所有決定我都一百分滿意。

Katol:我很喜歡今次為《#Me》設計的正方形宣傳單張,撕下中間正方後可摺出小雷書中六個女孩頭像,靈感來自小時候麥當勞的摺紙遊戲。

紙本分格:留意到從 2012 年《Remember To Forget》畫集、2017 年《The Blister Exists》,到這次《#Me》也選用了那粉紅螢光色作為主色,漸漸變成了門小雷的視覺標記,為何會選用這顏色?(或是純粹是兩位很喜歡這顏色哈)

門小雷:這也是 Katol 選的顏色呢,大概他認為這是代表我畫作的顏色,筆下女生雖然甜美卻又刺眼,像是帶點辛辣的糖果。

Katol:小雷世界級作品不用太多不必要花巧設計,我很喜歡日式設計中專色的運用,螢光粉紅很適合小雷作品常感覺到年輕少女感覺。

紙本分格:近年推出書本時舉辦原畫展覽和簽書會,和 start from zero、PERKS 合作無間,近年更會到台灣和日本舉行展覽。想問問兩位在現在香港獨立出版面對的困難和經驗,或是甚麼有趣事情可以分享?

門小雷:獨立出版要發行確實比較麻煩,只能有兩三個售賣點和在網上發售,有些外國顧客會抱怨郵費很貴,認為我們從中收取很多利潤,當然我們只是按照郵寄的費用去收費(只是《The Blister Exists》實在太重了),每一本書都是由 Katol 親手包裝寄出的,可說是每個步驟都親力親為。當然繼續選擇獨立出版也就是喜歡親力親為,所有東西都由自己決定,我和 Katol 認識快十年,他最清楚我的喜好,而我也絕對信任他,相信沒有更完美的合作關係了。

Katol:我常感到一般出版制度對作者不公平,得不到應有回報。如果情況許可會保持獨立出版,令作者自由度更大,更重要包裝及宣傳手法可以更新更有型,漫畫或插畫可用更與別不同介別的手法表現出來。

紙本分格:最後請問門小雷有沒有下一部作品的計劃可以預告一下?

門小雷:下一部作品將會是漫畫。說到認真畫漫畫,上一部已經是 2012 年出版的《Kylooe》了。這幾年來對畫漫畫有點停滯,大概是心態改變了,起了好多份稿也是中途放棄,覺得都畫得很差,但始終最希望畫漫畫,調整一下心境專心去做就行。明年的漫畫書也是和 Katol 合作,他除了是編輯、美術總監、展覽策劃人、心理輔導員之外,其實本身是一位藝術家。預告一下,下一部漫畫中也會有 Katol 的作品,密切留意啊。

紙本分格:謝謝兩位接受是次訪問!祝書本大賣,期待新作!

謝謝簽名畫 😀

同場加映展覽概況~

場外盛況~玻璃上更有她的手繪畫

繪畫片段:

展覽設計和木工也是有 start from zero 幫忙

書內的畫作也會以一套展出,大頭在上面,漫畫在下面

PERKS 的漂亮襟章~
還有特別扭蛋~

再次感謝漂亮的 invitation pack~
Best ending comment.

門小雷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runthunderrun

官方商店:littlethunder.storenvy.com

Start from zero:www.startfromzero.co
Start from zero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ratscave.sfz

PERKS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perks.production


The post 妳也是其中一人嗎?門小雷《#Me》畫集概覽與專訪!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漫畫分鏡之動作力量!馮展鵬 Fcp《密殺戰群》 https://zbfghk.org/2018/04/04/fcp/ Wed, 04 Apr 2018 12:19:53 +0000 http://zbfghk.org/?p=11230   本文應邀香港動漫基地寫作,介紹一本我們喜歡的香港漫畫作品。   坦白說,我看的香港漫畫不算多,更勿論傳統薄裝動作武打漫畫。就整體印象而言,傳統港漫給我的感覺是工廠製作出來的產品,無論故事題材、構圖分鏡、角色設計(特別是髮型真的十年如一日)、繪畫用色、身體肌肉的表現,以至打網風位等等,有時候覺得很多作品也非常相似,走到報攤時看到一眾薄裝港漫的封面,一時間也難以發現個別作品的獨特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普遍港漫的畫功也不錯,有時候看到原稿展示時更會驚嘆上線之細緻(特別是馬榮成的原稿);可是問題出於不知是甚麼不成文規定,港漫出版印書時一定要有奇怪的分色,令黑白原稿的魅力大減,實在可惜。 如果要數近年值得推薦的香港動作漫畫作品,那不得不談馮展鵬的《密殺戰群》。       馮展鵬與《密殺戰群》簡介   馮展鵬(Fcp),1981 年出生,2000 年憑《Only One》獲「第十屆東立新人獎」少年組第二名,2002 年 12 月於台灣《寶島少年》週刊上連載《密殺戰群》第一部。《密殺戰群》是一個中篇長度的故事,關於歐洲和美國的間諜特工和暗殺者互盜情報和暗殺敵方。主角 C.A.T. 在年幼時家庭發生慘劇,後來不幸被一個神秘組織禁錮並受到虐打和侵犯,有機會逃出後就一邊當間碟一邊找機會復仇。本作品第一部雖然只有兩期單行本的份量,可是也包含了諜戰、愛情、復仇與救贖的元素;而當中最吸引的──亦是作者繪畫本作的目的──就是其打鬥的動作場面!     一氣呵成的動作分鏡   首先本作和傳統武打港漫最大的分別,在於其寫實動作技擊路線,不會出現超能力或氣功的場面(笑)。為了提高動作的真實性,作者放了很多心力在分鏡去連貫各個戰鬥動作。例如開首 C.A.T. 攻入基地後逃走時,她先跳高避開子彈,再坐在敵人的肩膀上,大腿一方面用力夾實對方的頭部,再用雙手的「貓爪」從內到外一抓,頭顱應聲飛脫。整體上速度線運用不多,可是由於每個動作與動作之間也有在分鏡中具體表現出來,就好像動畫中的「Key Frame」般,讀者就可在腦中補完整個動作。這可能是因為馮展鵬本身也有製作動畫的經驗,所以在處理動作的流暢度有一定的水準。     此外,作者在處理動作場面的分鏡上的風格也相當有趣。以 C.A.T. 在火車上先後與郝龍和「Bear」三人戰鬥作例子,在文戲與打鬥緊接的過程中,我們更易看出當中的對比。首先作者在描繪文戲對白時,分格會較大,畫面多集中在背景遠鏡或是人物的談話表情的特寫。可是在戰鬥前夕,為了營造緊張的氣氛,分鏡上會先找些「會動」的物件或是角色的小動作作特寫,讓讀者感受到當中漸漸緊張的氣氛。兩方開戰後,分格變得更細更密,每個小格子中的速度線增加,當中會交待角色們出招時的手部變化,或是各種兵器的特寫。分格的分佈和大小會隨著戰鬥的節奏作出變化,而微細的動作分格會較細,但出現致命性的攻擊時會用相對大格去表達,有時候更會在畫面上強調擊中的一刻,配合背景的塵埃飛起滯空,描繪出擊倒對方的力量感。     談起滯空感,作者也很喜歡繪畫角色攻擊時,停留在空中的動作?間之美。特別是 C.A.T.,配合角色本身的服裝設定,她停留在空中時會露出臀部和大腿的「絕對領域」(從作者當年狂推遊戲《NieR:Automata》的人設可知他對描繪「絕對領域」之執念);所以作者多數的動作分鏡中也會故意強調她滯空的?間和集中描繪她「最美」的地方(笑)。另外作者在第二期時畫風變得更豪邁,線條變得粗糙和更有氣勢,某些地方變得更血腥,相信是他希望作出不同方向的嘗試。       沙村廣明風格之影子   有不少朋友也看過他的作品後,也有一個類似的感覺:「是不是有點像《無限之住人》作者沙村廣明的畫風?」 畢竟,作者也自稱沙村廣明是他的「師傅」(單方面哈哈),可見他對沙村老師作品的喜愛。坦白說,作者在線條及畫面的表現方法的確給人類似的感覺;另外大家也對暗殺用的各種小兵器好像情有獨鍾,不同的是《密殺戰群》多了現代的槍械。不過,我覺得兩者相似的是對畫面灰度的整體控制。沙村廣明的漫畫平時會用傳統上墨的方法,但當描繪一些重要的畫面時,就會轉用鉛筆繪畫,再用擦膠擦出高光位,近似網紙的「刮網」效果;而馮展鵬在處理畫面時除了基本上線外,也大量使用電腦加工處理網點,之後再加上白線,做出同樣像「刮網」的效果,所以兩者的漫畫畫面也有相似的灰度,這也是他們作品感覺相近的原因之一。       《密殺戰群》之後   其實在《密殺戰群》第二期末,作者寫下了「第一部完」的字眼(《Slam Dunk》?),同時也預告將會有新作的誕生,可惜兩者也遙遙無期。之後他 2013 年在《熱血少年》中發表過《一千O一》和《實戰攻擋》兩篇短篇,而近年則積極投入插畫和動畫工作,除了有參與手機遊戲《Chronos Gate》的角色繪畫和宣傳動畫外,也曾和台灣 Ax2 […]

The post 漫畫分鏡之動作力量!馮展鵬 Fcp《密殺戰群》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本文應邀香港動漫基地寫作,介紹一本我們喜歡的香港漫畫作品。

 

坦白說,我看的香港漫畫不算多,更勿論傳統薄裝動作武打漫畫。就整體印象而言,傳統港漫給我的感覺是工廠製作出來的產品,無論故事題材、構圖分鏡、角色設計(特別是髮型真的十年如一日)、繪畫用色、身體肌肉的表現,以至打網風位等等,有時候覺得很多作品也非常相似,走到報攤時看到一眾薄裝港漫的封面,一時間也難以發現個別作品的獨特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普遍港漫的畫功也不錯,有時候看到原稿展示時更會驚嘆上線之細緻(特別是馬榮成的原稿);可是問題出於不知是甚麼不成文規定,港漫出版印書時一定要有奇怪的分色,令黑白原稿的魅力大減,實在可惜。

如果要數近年值得推薦的香港動作漫畫作品,那不得不談馮展鵬的《密殺戰群》。

 


 

 

馮展鵬與《密殺戰群》簡介

 

馮展鵬(Fcp),1981 年出生,2000 年憑《Only One》獲「第十屆東立新人獎」少年組第二名,2002 年 12 月於台灣《寶島少年》週刊上連載《密殺戰群》第一部。《密殺戰群》是一個中篇長度的故事,關於歐洲和美國的間諜特工和暗殺者互盜情報和暗殺敵方。主角 C.A.T. 在年幼時家庭發生慘劇,後來不幸被一個神秘組織禁錮並受到虐打和侵犯,有機會逃出後就一邊當間碟一邊找機會復仇。本作品第一部雖然只有兩期單行本的份量,可是也包含了諜戰、愛情、復仇與救贖的元素;而當中最吸引的──亦是作者繪畫本作的目的──就是其打鬥的動作場面!

 

 

一氣呵成的動作分鏡

 

首先本作和傳統武打港漫最大的分別,在於其寫實動作技擊路線,不會出現超能力或氣功的場面(笑)。為了提高動作的真實性,作者放了很多心力在分鏡去連貫各個戰鬥動作。例如開首 C.A.T. 攻入基地後逃走時,她先跳高避開子彈,再坐在敵人的肩膀上,大腿一方面用力夾實對方的頭部,再用雙手的「貓爪」從內到外一抓,頭顱應聲飛脫。整體上速度線運用不多,可是由於每個動作與動作之間也有在分鏡中具體表現出來,就好像動畫中的「Key Frame」般,讀者就可在腦中補完整個動作。這可能是因為馮展鵬本身也有製作動畫的經驗,所以在處理動作的流暢度有一定的水準。

 

 

此外,作者在處理動作場面的分鏡上的風格也相當有趣。以 C.A.T. 在火車上先後與郝龍和「Bear」三人戰鬥作例子,在文戲與打鬥緊接的過程中,我們更易看出當中的對比。首先作者在描繪文戲對白時,分格會較大,畫面多集中在背景遠鏡或是人物的談話表情的特寫。可是在戰鬥前夕,為了營造緊張的氣氛,分鏡上會先找些「會動」的物件或是角色的小動作作特寫,讓讀者感受到當中漸漸緊張的氣氛。兩方開戰後,分格變得更細更密,每個小格子中的速度線增加,當中會交待角色們出招時的手部變化,或是各種兵器的特寫。分格的分佈和大小會隨著戰鬥的節奏作出變化,而微細的動作分格會較細,但出現致命性的攻擊時會用相對大格去表達,有時候更會在畫面上強調擊中的一刻,配合背景的塵埃飛起滯空,描繪出擊倒對方的力量感。

 

 

談起滯空感,作者也很喜歡繪畫角色攻擊時,停留在空中的動作?間之美。特別是 C.A.T.,配合角色本身的服裝設定,她停留在空中時會露出臀部和大腿的「絕對領域」(從作者當年狂推遊戲《NieR:Automata》的人設可知他對描繪「絕對領域」之執念);所以作者多數的動作分鏡中也會故意強調她滯空的?間和集中描繪她「最美」的地方(笑)。另外作者在第二期時畫風變得更豪邁,線條變得粗糙和更有氣勢,某些地方變得更血腥,相信是他希望作出不同方向的嘗試。

 

 

 

沙村廣明風格之影子

 

有不少朋友也看過他的作品後,也有一個類似的感覺:「是不是有點像《無限之住人》作者沙村廣明的畫風?」

畢竟,作者也自稱沙村廣明是他的「師傅」(單方面哈哈),可見他對沙村老師作品的喜愛。坦白說,作者在線條及畫面的表現方法的確給人類似的感覺;另外大家也對暗殺用的各種小兵器好像情有獨鍾,不同的是《密殺戰群》多了現代的槍械。不過,我覺得兩者相似的是對畫面灰度的整體控制。沙村廣明的漫畫平時會用傳統上墨的方法,但當描繪一些重要的畫面時,就會轉用鉛筆繪畫,再用擦膠擦出高光位,近似網紙的「刮網」效果;而馮展鵬在處理畫面時除了基本上線外,也大量使用電腦加工處理網點,之後再加上白線,做出同樣像「刮網」的效果,所以兩者的漫畫畫面也有相似的灰度,這也是他們作品感覺相近的原因之一。

 

 

 

《密殺戰群》之後

 

其實在《密殺戰群》第二期末,作者寫下了「第一部完」的字眼(《Slam Dunk》?),同時也預告將會有新作的誕生,可惜兩者也遙遙無期。之後他 2013 年在《熱血少年》中發表過《一千O一》和《實戰攻擋》兩篇短篇,而近年則積極投入插畫和動畫工作,除了有參與手機遊戲《Chronos Gate》的角色繪畫和宣傳動畫外,也曾和台灣 Ax2 公司合作推出可動 figure。

總括而言,馮展鵬的《密殺戰群》與傳統武打港漫有不一樣的寫實風格,加上有力細緻的分鏡處理,在此再一次向大家推介;而我仍然非常期待《密殺戰群》的第二部(如果有啦⋯⋯),甚至是全新的作品!

 

動畫作品:

 

《一千O一》:

馮展鵬 Fcp 短篇漫畫作品——《一千○一》(特別刊載)

 

Ax2 角色插畫:

 

Chronos Gate:

 


 

馮展鵬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fcp911

香港動漫基地:www.comixhomebase.com.hk

Reference:
http://www.tongli.com.tw/webpages/comicerinfo/pre_comicer_016.htm

訪問:
http://www.tongli.com.tw/webpages/comicerinfo/pre_comicer_016_faq.htm

 





The post 漫畫分鏡之動作力量!馮展鵬 Fcp《密殺戰群》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香港本土科幻動畫!江記《離騷幻覺》眾籌計劃即將啟動! https://zbfghk.org/2018/03/25/departure/ Sun, 25 Mar 2018 12:20:39 +0000 http://zbfghk.org/?p=11166   「何不由我們這一代,製作一齣送給這城市的科幻動畫電影?」   江記主理的動畫企劃《離騷幻覺》(參與團隊包括九猴工作室、Penguin Lab 及 Zcratch),在 2017 年曾公開了首段動畫片段「汨羅篇」,並於日本 Digicon6 2017 Asia 奪得 Gold Mention 獎項!到了 2018 年他們終於開始了籌備已久的眾籌計劃!目標八百萬港幣!   首段動畫片段「汨羅篇」:   江記在 2015 年和英國著名樂隊 Blur 合作,推出漫畫本《Travel to Hong Kong With Blur(香江模糊記)》,以懷舊的香港和未來的香港為題材,而當時作品內的用色十分獨特,現在《離騷幻覺》動畫用色也有著不少相似的感覺。引述訪問中江記說:「顏色營造出像吃了藥或做完運動,當身體處於極限中所見到的景象。極限或界限是什麼,我做這個作品時也在思考。」     江記當時訪問片段:   之前的「汨羅篇」短短的八分鐘動畫,已用了十數人團隊近八個月的製作時間!是次眾籌計劃將於 2018 年 4 月 7 日開始(3 月 31 日更新:眾籌網頁提早啟動),動畫預計長達 80 分鐘,製作時間預算兩年,計劃建立超過 50 人的團隊。因應眾籌計劃啟動,團隊也將會從三月尾至五月舉辦一連串活動,除了將會公開另一片段「刺秦篇」,另外還會有原畫展、動畫製作展、動畫製作講座、迷你音樂會及動畫放映會!喜歡江記作品的朋友絕對不要錯過! 3 月 31 日更新:眾籌網頁提早啟動!內裡有最新的計劃介紹影片,還有製作片段和設定畫。此外也公開了眾籌的規模和時間預算,動畫預計有八個章節,要完成每段動畫的預算也有詳細列明,現在第一個目標金額就是第一章的 HKD$300,000,目前已達 HKD$40,000!   […]

The post 香港本土科幻動畫!江記《離騷幻覺》眾籌計劃即將啟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何不由我們這一代,製作一齣送給這城市的科幻動畫電影?」

 

江記主理的動畫企劃《離騷幻覺》(參與團隊包括九猴工作室、Penguin Lab 及 Zcratch),在 2017 年曾公開了首段動畫片段「汨羅篇」,並於日本 Digicon6 2017 Asia 奪得 Gold Mention 獎項!到了 2018 年他們終於開始了籌備已久的眾籌計劃!目標八百萬港幣!

 

首段動畫片段「汨羅篇」:

 

江記在 2015 年和英國著名樂隊 Blur 合作,推出漫畫本《Travel to Hong Kong With Blur(香江模糊記)》,以懷舊的香港和未來的香港為題材,而當時作品內的用色十分獨特,現在《離騷幻覺》動畫用色也有著不少相似的感覺。引述訪問中江記說:「顏色營造出像吃了藥或做完運動,當身體處於極限中所見到的景象。極限或界限是什麼,我做這個作品時也在思考。」

 

《Travel to Hong Kong With Blur(香江模糊記)》

 

江記當時訪問片段:

 

之前的「汨羅篇」短短的八分鐘動畫,已用了十數人團隊近八個月的製作時間!是次眾籌計劃將於 2018 年 4 月 7 日開始(3 月 31 日更新:眾籌網頁提早啟動),動畫預計長達 80 分鐘,製作時間預算兩年,計劃建立超過 50 人的團隊。因應眾籌計劃啟動,團隊也將會從三月尾至五月舉辦一連串活動,除了將會公開另一片段「刺秦篇」,另外還會有原畫展、動畫製作展、動畫製作講座、迷你音樂會及動畫放映會!喜歡江記作品的朋友絕對不要錯過!

3 月 31 日更新:眾籌網頁提早啟動!內裡有最新的計劃介紹影片,還有製作片段和設定畫。此外也公開了眾籌的規模和時間預算,動畫預計有八個章節,要完成每段動畫的預算也有詳細列明,現在第一個目標金額就是第一章的 HKD$300,000,目前已達 HKD$40,000!

 

 

Kickstarter 眾籌網頁: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kongkee/dragons-delusion-the-animated-sci-fi-project?ref=466180&token=610c0e08

 


 

 

以下資料來自官方新聞稿

 

整個創作計劃由香港漫畫家及動畫導演江記(江康泉)發起,團隊主要成員包括香港動畫導演李國威崔嘉曦,計畫目標是以眾籌方式,務資八百萬港幣,以完成電影。計劃預算耗時兩年,製作團隊越過五十人,我們決定以募資方式來實踐夢想,以此結集香港人對創作的支持。

 

 

總導演簡介

 

江記

原名江康泉,香港動漫畫家,曾出版漫畫包括《大騎劫》(與智海合著)、《Pandaman》、《丁丁企鵝》等。

2015年與英國樂隊 BLUR 合作推出漫畫《香江模糊記》。2009年與羅文樂成立 Penguin Lab 作多媒體發展。動畫短片《哈爾流動肥佬》於 2013 年獲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數碼娛樂 (電腦動畫) 銀獎。動畫《松節油之味》入選 2015 年第二十屆「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動畫組及第十六屆日本「digicon6 Awards」。2016 年筆下漫畫角色「丁丁企鵝」成為尖沙咀及灣仔海旁漫畫星光大道的其中一座塑像。2017 年與李國威及崔嘉曦聯合導演之動畫短片《離騷幻覺︰汨羅篇》奪得日本 TBS 電視台「DigiCon6 Asia Gold Mention」奬項。

 

江記(江康泉)

 

導演的話——江記 

 

「香港的電影與動漫文化,是我與一眾《離騷幻覺》團隊成長的重要記憶。而香港作為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城市,亦啟發了不少科幻作品,所以我們想,何不由我們這一代,製作一齣送給這城市的科幻動畫電影?

我於 2000 年畢業,一路從事漫畫及動畫創作,十多年來,從未遇過如今日這樣憂鬱與壓抑的氣氛,可是同一時間,我認識了很多很多充滿才華的創作人,對這土地充滿熱誠與希望。我深信創作的力量,而現在正好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所有人連結一起,製作一齣屬於這時代的香港動畫電影。 而計劃眾籌的原因,是想觀眾看到完成品之前,已經一起共同參與。我一直認為,作品的成功,跟創作人和觀眾的互動是不可分割的,形式隨時代改變,或有不同,背後原理卻是不變的。同時,眾籌並不是抗拒傳統的投資模式,相反,它正正提供多一個渠道,為原創作品增加說服力,發展成一個不同融資方式都能參與的計劃。」

 


 

系列展覽及活動簡介 

*詳情或有更改,最後以場地方公佈為準

由 2018 年 月 31 日至 月 10 日期間,將於四個本地文化藝術空間舉辦《離騷幻覺》動漫創作展與放映會,內容包括原稿展覽、製作過程以及系列講座。

 

 

 

離騷幻覺——作品展及原畫展

 

《離騷幻覺》是一部迷離魔幻的科幻作品。是次展覽將江記的原創漫畫以藝術形式呈現,介紹故事的緣起,展出包括漫畫原稿及全新畫作,帶領大眾走入神秘又奇美的香江花月夜。

日期:3 月 31 日至 月 15 
地點:Gallery 27
鰂魚涌英皇道 653-659 / 東祥工業大廈 A/B 10 

 

 

離騷幻覺——超次元動畫製作展

 

集中剖析動畫製作過程,配合原稿及珍貴的製作片段影像,讓觀眾從動畫師的角度進入《離騷幻覺》的奇異世界。

日期:月 13 至 4月 25 
地點:合舍深水埗大南街 186 號地下

 

 

 

 

 

離騷幻覺——動畫製作講座 迷你音樂會

 

與江記一直合作無間的音樂人曾慶靈,將現場為《離騷幻覺》伴奏,並分享音樂於動畫中的重要性。

日期:月 14 
地點:合舍深水埗大南街 186 號地下

 

 

離騷幻覺——香江迷離放映會

 

  • 離騷幻覺特別剪輯版本
  • 特選三位導演過往作品,追探他們緊守不變的初衷
  • 零距離接觸影後座談

日期:4 月 22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
灣仔港灣道 

 

 

離騷幻覺——給未來的情書

 

香港作為一個科幻的舞台,多次於江記的漫畫作品出現,作者由近十年的漫畫作品,找出《離騷幻覺》的前世今生,以漫畫寫一封給我城的情書。

日期:5 月 至 月 10 
地點:藝穗會,中環下亞厘畢道二號

 


 

 

 

故事大綱

 

《離騷幻覺》是一個架空歷史,重寫未來的科幻故事。

二千多年之前,秦始皇找尋長生不死之藥,卻以失敗告終,只能以兵馬俑陪葬,期望死後仍能延續他的帝皇夢。假如,他成功的話,世界會變成怎樣?

整個故事由此而起——

秦始皇推行人類與機械融合的永生計劃,人類、機械人以至改造人同存於社會上,大家對秦王的計劃非常擁戴,認為人類終於得到了永生的「仙藥」。

在某港口城市,出現了一位外號Mr.D的機械人,發現自己擁有屬於一位祭司的「前世靈魂」,作為一個機械人,「前世靈魂」為何會出現於他的身上?Mr.D開始想要追查關於這個前世,跟他的記憶的真相,於追查過程中,卻捲進了刺客組織「歌奴」的計劃——歌奴」計劃最終目的,就是暗殺秦始皇,讓人重新變回人。

Mr.D要解除所有危機跟疑惑,就要先解開秦始皇不死的謎題。而他的前世身份,似乎正是謎底的最大線索。

 

 

引爆香港本土動畫熱

 

故事中的港口城市,以美蘇冷戰時期60年代的香港作為藍本,社會表面繁榮,人人為了走向美麗新世界而努力奮鬥,但同時各種不同勢力在暗中角力。這是香港最迷人而引發創作人無窮聯想的時代,當時的香港正正表現出她獨有的特色——只是彈丸之地,卻同時也是世界的縮影。

「港口」、「碼頭」等符號,成為了《離騷幻覺》對本土的理解,既「在地」,又同時通往「世界」。而動畫中所描繪的香港,是江記根據歷史片段、文獻等資料重塑的舊香港——霓虹招牌、電車、住宅區的屋頂,是屬於香港人不同年代的集體回憶。

 

 

 

關於人性與靈魂的探索

 

《離騷幻覺》的表象是對舊香港的情懷,故事想說的是希望找到對「人」和靈魂的了解。故事把人與機械人的界線模糊,為什麼要定義邊界?什麼是人/機械人、東/西方、大戲/結他?他們一定是對立的嗎?一個被主人遺棄的機械人又如何了解人性?以慾望和快感主宰「人生」,機械人又會得到最深切的體會嗎?

而這些問題,也是現在這個時代,身在香港的我們想要探求答案的問題。

 

 


 

離騷幻覺 Dragon’s Delusion:www.facebook.com/dragonsdelusion

Kickstarter 眾籌網頁: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kongkee/dragons-delusion-the-animated-sci-fi-project?ref=466180&token=610c0e08

 

以下江記訪問,解說製作過程: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80325/s00005/1521912866558

 





The post 香港本土科幻動畫!江記《離騷幻覺》眾籌計劃即將啟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第五屆香港動畫支援計劃」獎項及動畫合集! https://zbfghk.org/2018/03/07/5thasp/ Wed, 07 Mar 2018 13:12:45 +0000 http://zbfghk.org/?p=11068   剛在 3 月 6 日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第五屆香港動畫支援計劃」(Animation Support Program, ASP)動畫作品首映禮,同場也頒發了數個獎項,其中「最佳小型企業動畫金獎」由麥少峯的《不忠之愛》奪得!而 StepC 的《有毒關係》 則得到「最佳初創企業動畫金獎」。       以下動畫作品來自 ASP 官方 YouTube Channel:   麥少峯/峯製作,《不忠之愛》(最佳小型企業動畫金獎)   得獎感言: 多謝計劃主辦單位:「香港數碼娛樂協會」會長彭子傑先生,sponsor「創意香港」, 多謝本計劃評審委員全體,給予本人及其他參加者一個自由創作平台可以盡情發揮創意, 多謝蘇玉華小姐,潘燦良先生鼎力幫忙為本作聲演男女主⻆,將⻆色注入靈魂。 多謝原創音樂MARCO﹠制作SoundEffect的小寶,兩位從本人第二套作品「Disposition」至今天「不忠之愛」作為幕後功臣不間斷同我走過這段動畫路,感謝他們。 多謝聲演鼠輩⻆色WINNIE,黑馬事務所錄音師小龜。 多謝參與計劃所有動畫創作人及同行們不斷努力令香港動畫質素提升。 最後多謝所有欣賞動畫的觀衆們,縱使創作人放幾多心血在作品之上,沒有觀衆欣賞,心血都變得毫無意義! 經歷4個月制作時間,見到成品出來效果總算滿意,只是在尾段描寫女主⻆決擇心情著墨太少,,,如果再多半個月制作時間就可以完善這個部份,未至於遺憾但有所不足。這亦是我從07年開始做動畫以來最吃力的一次體驗,以往的因為制作時間充足會一邊做一邊改動原意以達到最佳效果,這會使我充滿未知數的心情去完成,過程充滿喜悅甚至驚喜。 而這次制作焦點都放在「如何趕上DEADLINE」這個大前題,更要作出減省情節以達目標的痛苦決擇。不能將心裡想做的都做出來,所有都要很精準的把握時間,適當的都配至到適當的位置之上,感覺很機械式,沒有喜悅的感覺,我常相信如果制作者在滿懷喜悅的心情之下出來的作品,作品會散發一種不能言喻的光芒。 但換個⻆度看這次經驗亦可視為一種緞練,說到底動畫師都應該具備趕及DEADLINE的能力,無論如何只要盡了力都會是一個好的經驗,多謝欣賞這部作品的所有人!   StepC,《有毒關係 Toxic relationships》(最佳初創企業動畫金獎)   得獎感言: 當初做動畫純粹係為咗想做而去做冇什麼特別原因更加冇諗過會攞獎,今日睇返自己條片只係覺得有好多地方可以改善,而家我終於可以過返D正常嘅生活了。 要感謝的人實在有太多 Patrick ,Fred , Ivy , Nell ,Ellis , Anthony , Eddie ,Toe , Eddy […]

The post 「第五屆香港動畫支援計劃」獎項及動畫合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剛在 3 月 6 日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第五屆香港動畫支援計劃」(Animation Support Program, ASP)動畫作品首映禮,同場也頒發了數個獎項,其中「最佳小型企業動畫金獎」由麥少峯的《不忠之愛》奪得!而 StepC 的《有毒關係》 則得到「最佳初創企業動畫金獎」。

 

圖片來自香港數碼娛樂協會 facebook

 


 

以下動畫作品來自 ASP 官方 YouTube Channel:

 

麥少峯/峯製作,《不忠之愛》(最佳小型企業動畫金獎)

 

得獎感言

多謝計劃主辦單位:「香港數碼娛樂協會」會長彭子傑先生,sponsor「創意香港」,

多謝本計劃評審委員全體,給予本人及其他參加者一個自由創作平台可以盡情發揮創意,

多謝蘇玉華小姐,潘燦良先生鼎力幫忙為本作聲演男女主⻆,將⻆色注入靈魂。

多謝原創音樂MARCO﹠制作SoundEffect的小寶,兩位從本人第二套作品「Disposition」至今天「不忠之愛」作為幕後功臣不間斷同我走過這段動畫路,感謝他們。

多謝聲演鼠輩⻆色WINNIE,黑馬事務所錄音師小龜。

多謝參與計劃所有動畫創作人及同行們不斷努力令香港動畫質素提升。

最後多謝所有欣賞動畫的觀衆們,縱使創作人放幾多心血在作品之上,沒有觀衆欣賞,心血都變得毫無意義!

經歷4個月制作時間,見到成品出來效果總算滿意,只是在尾段描寫女主⻆決擇心情著墨太少,,,如果再多半個月制作時間就可以完善這個部份,未至於遺憾但有所不足。這亦是我從07年開始做動畫以來最吃力的一次體驗,以往的因為制作時間充足會一邊做一邊改動原意以達到最佳效果,這會使我充滿未知數的心情去完成,過程充滿喜悅甚至驚喜。

而這次制作焦點都放在「如何趕上DEADLINE」這個大前題,更要作出減省情節以達目標的痛苦決擇。不能將心裡想做的都做出來,所有都要很精準的把握時間,適當的都配至到適當的位置之上,感覺很機械式,沒有喜悅的感覺,我常相信如果制作者在滿懷喜悅的心情之下出來的作品,作品會散發一種不能言喻的光芒。

但換個⻆度看這次經驗亦可視為一種緞練,說到底動畫師都應該具備趕及DEADLINE的能力,無論如何只要盡了力都會是一個好的經驗,多謝欣賞這部作品的所有人!

 

StepC,《有毒關係 Toxic relationships》(最佳初創企業動畫金獎)

 

得獎感言

當初做動畫純粹係為咗想做而去做冇什麼特別原因更加冇諗過會攞獎,今日睇返自己條片只係覺得有好多地方可以改善,而家我終於可以過返D正常嘅生活了。

要感謝的人實在有太多
Patrick ,Fred , Ivy , Nell ,Ellis , Anthony , Eddie ,Toe , Eddy , John , Edith ,Kat , Jun , Rex ,Scarlet, Rik , Jese ……. 多謝各位??

 


 

其他作品:

賽天正品軒 StungaLab ,《21³》(最佳初創企業動畫優秀獎)

 

電兔工作室 Bunny Hop Studio,《宇宙鐵路 HiddenTrack》

 

本生燈工作室 Burner Workshop,《騷靈印刷 Soul Printing》(最佳初創企業動畫銅獎)

 

Together Animate,《升呢 Upgrading Happiness》

 

Novelland Limited,《我們畫不出彩虹》(最佳初創企業動畫優秀獎)

 

Cyko Production,《春與福 Haru and Furi》(最佳初創企業動畫銀獎)

 

Moonrise Studio,《迴夢,夢回 Glass house in the shadow》

 

無盡創意有限公司 Infinity Digital Creation Limited,《螈人襲地球 Invasion》(最佳小型企業動畫銀獎)

 

晨光環球有限公司 Overnight Global Limited,《Time: The Origin》

 

人非草木工作室有限公司 RFCM Productions,《考試 EXAM》

 

紅心創意工作室 Heart Pictures Studio,《好朋友動畫 The Ho-Pan-Yos》(最佳小型企業動畫優秀獎)

 

The Meaning of Soul,《甜與辣 Sweet & Spicy》

 


 

以下介紹來自官方網頁:

動畫支援計劃 Animation Support Program(“ASP”)自 2012 年起推出,旨在發掘本地具潛質的新晉及小型動畫企業,為他們提供資金和完善的配套計劃,包括技術培訓、人才配對服務及師友嚮導計劃等,鼓勵他們製作更多原創動畫,以展示創意和技術能力,並提升本地動畫製作水準。除了提供資金及人才培訓之外,ASP 亦會舉辦具針對性的商貿宣傳活動,以及一連串的支援及推廣,協助參與計劃的動畫企業尋找合作夥伴及爭取客戶。

「第五屆動畫支援計劃」由創意香港贊助分別支援8間具潛質的初創動畫企業及6間發展已略具規模的小型動畫企業,提供動畫製作技術、培訓及宣傳活動,現舉行首映禮向業界及公眾發佈本屆14間公司的動畫短片。

 

 

官方網頁:www.animation-ssp.com

 





The post 「第五屆香港動畫支援計劃」獎項及動畫合集!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44 女生日常!門小雷最新作《#Me》 https://zbfghk.org/2018/02/14/littlethunder_me/ Wed, 14 Feb 2018 10:31:18 +0000 http://zbfghk.org/?p=10831   早前有介紹過門小雷的最新作《#Me》,將會在日本 POPOTAME 個人展覽內首先推出,現在終於有更多的書本資料~ 《#Me》一書內的畫作是關於 44 名女孩子的日常小故事,書本部份排版統一,每位女生也佔了兩版。左邊是女生們的大頭,而右邊就是她們日常會做的生活小事,例如是玩貓(即係被貓玩)、受傷必先自拍、用腳指夾起化妝棉等等,這些可能也是大多數女孩子平時也會做過的有趣小事,妳也有做過吧? 香港之後也會另安排相關簽書會和展覽。                     部份畫作也曾在她個人 facebook page 出現過,近來更有書本影片更新:               #Me By Little Thunder Language: Chinese and English Product Dimension: 22 (w) x 20 (h) cm 96 pages (Full Color)   門小雷-Little Thunder- Solo exhibition ‘ […]

The post 44 女生日常!門小雷最新作《#Me》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早前有介紹過門小雷的最新作《#Me》,將會在日本 POPOTAME 個人展覽內首先推出,現在終於有更多的書本資料~

《#Me》一書內的畫作是關於 44 名女孩子的日常小故事,書本部份排版統一,每位女生也佔了兩版。左邊是女生們的大頭,而右邊就是她們日常會做的生活小事,例如是玩貓(即係被貓玩)、受傷必先自拍、用腳指夾起化妝棉等等,這些可能也是大多數女孩子平時也會做過的有趣小事,妳也有做過吧?

香港之後也會另安排相關簽書會和展覽。

 

 

 

 

 

 

 

 

 

 

部份畫作也曾在她個人 facebook page 出現過,近來更有書本影片更新:

 

 

 

 

 


 

 

#Me
By Little Thunder

Language: Chinese and English
Product Dimension: 22 (w) x 20 (h) cm
96 pages (Full Color)

 

門小雷-Little Thunder- Solo exhibition ‘ # Me‘ at POPOTAME

日期:2 月 16 至 25 日
地點:E Popotame Obayash 〒171-0021 東京都豊島区西池袋2-15-17

 

POPOTAME 網頁:popotame.com

門小雷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runthunderrun

 





The post 44 女生日常!門小雷最新作《#Me》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黎仲民、文澤康、柳廣成、陳焯南!《逐格逐格》實驗漫畫展覽! https://zbfghk.org/2018/01/11/%e9%80%90%e6%a0%bc%e9%80%90%e6%a0%bc/ Thu, 11 Jan 2018 13:13:33 +0000 http://zbfghk.org/?p=10680   以下資訊來自新聞稿:     《逐格逐格》是一個實驗漫畫展覽。四位漫畫人:黎仲民、文澤康、柳廣成和陳焯南,希望藉着今次創作去探討漫畫媒介的多元特性,穿梭於已有漫畫工業和漫畫藝術的格子內外,從它的本質去發掘更多有趣的可能性。 展出的作品由解構漫畫概念到重組漫畫手法不等,部分更脫離了純紙本的限制,配合各種媒介使漫畫語言可以有更大發揮。是次展覽還包括一系列活動,如講座、工作坊及展演等等,希望帶領觀眾一起感受漫畫媒介的藝術性,逐格擴闊欣賞和審視漫畫的框架 。 我們將舉辦兩場漫畫講座,榮幸分別能夠邀請漫畫家江記跟漫畫講師賴百樂先生擔任嘉賓,討論當代漫畫的生態,分享對過去香港漫畫工業和藝術的一些觀察,以及想像未來漫畫家的方向。 透過工作坊,柳廣成會帶領參加者體驗一種有機而即興的創作方法,在集體創作和個人創作之間尋找有趣的關係,從無意識過程中嘗試以不具象的言語認識彼此的興趣、喜歡的題材。       展覽開放時間:2018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5 日 12 : 00 – 19 : 00 地點:L7-12A (MOST), L7 綠色空間 石硤尾白田街 30 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開幕酒會及展演:2018年1月21日(日) 18:30 – 20:30 JCCAC L7 綠色空間   講座 【講港漫畫1】(經驗分享) 嘉賓:江記 日期:2018 年 1 月 28 日(日) 14 : […]

The post 黎仲民、文澤康、柳廣成、陳焯南!《逐格逐格》實驗漫畫展覽!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以下資訊來自新聞稿:

 


 

《逐格逐格》是一個實驗漫畫展覽。四位漫畫人:黎仲民、文澤康、柳廣成和陳焯南,希望藉着今次創作去探討漫畫媒介的多元特性,穿梭於已有漫畫工業和漫畫藝術的格子內外,從它的本質去發掘更多有趣的可能性。

展出的作品由解構漫畫概念到重組漫畫手法不等,部分更脫離了純紙本的限制,配合各種媒介使漫畫語言可以有更大發揮。是次展覽還包括一系列活動,如講座、工作坊及展演等等,希望帶領觀眾一起感受漫畫媒介的藝術性,逐格擴闊欣賞和審視漫畫的框架 。

我們將舉辦兩場漫畫講座,榮幸分別能夠邀請漫畫家江記跟漫畫講師賴百樂先生擔任嘉賓,討論當代漫畫的生態,分享對過去香港漫畫工業和藝術的一些觀察,以及想像未來漫畫家的方向。

透過工作坊,柳廣成會帶領參加者體驗一種有機而即興的創作方法,在集體創作和個人創作之間尋找有趣的關係,從無意識過程中嘗試以不具象的言語認識彼此的興趣、喜歡的題材。

 


 

 

展覽開放時間:2018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5 日 12 : 00 – 19 : 00
地點:L7-12A (MOST), L7 綠色空間
石硤尾白田街 30 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開幕酒會及展演:2018年1月21日(日) 18:30 – 20:30 JCCAC L7 綠色空間

 

講座 【講港漫畫1】(經驗分享)
嘉賓:江記
日期:2018 年 1 月 28 日(日) 14 : 00 – 15 : 30
地點:JCCAC L7 綠色空間
費用全免,立即登記:https://goo.gl/forms/sEDomzda7HDZMNaZ2

 

講座 【講港漫畫 2】(工業發展)
嘉賓:賴百樂
日期:2018 年 2 月 4 日(日) 14 : 00 – 15 : 30
地點:JCCAC L7 綠色空間
費用全免,立即登記:https://goo.gl/forms/Wig7yTdMGQ59iNPe2

 

工作坊【無意識題材】
日期:2018 年 1 月 27 日(六) 15 : 00 – 16 : 30
地點:JCCAC L4-13 byte
費用全免、工作坊詳情及報名:https://goo.gl/forms/SxCLs6FORJxWPHRi1

* 活動以廣東話進行

 

查詢:陳焯南 98184420 / jerryccn@gmail.com
Facebook 活動專頁: 《逐格逐格》

此製作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場地贊助︰JCCAC / MOST

 


 

關於參展者

柳廣成,童年成長於日本京都,深受當地漫畫文化影響。回港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2017 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參展漫畫家。曾於不同平台出版或連載漫畫,如漫道、Ani-Wave 等,並舉辦《實現漫畫》展覽。正持續創作,延續對漫畫的喜好並轉換看待漫畫的方式,以創作探索和實踐漫畫作為藝術媒介的表現的多變性。

文澤康,中文大學藝術系本科生。曾居蘇州、墨爾本,現居香港。閒時畫畫為樂,辦過數次小型展覽。時常警惕時光的流逝,對花耗了有限的人生時光來捧場的觀眾十分感激。

陳焯南,2016 年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學士學位(主修藝術)。曾參與不同展覽及出版。他的創作以繪畫為主,而最近作品亦漸漸受到混合媒介與漫畫語言影響。

黎仲民,多以聲音和互動媒介創作,差點忘記了自己最想做的作品。喜歡漫畫,嘗試過學習漫畫, 然後現在再學習漫畫。相信漫畫語言可活用在其他創作的媒介之中。

 

關於嘉賓

江康泉,又叫江記。在香港創作動漫畫。曾出版漫畫包括: 《大騎劫》(與智海合著)、《Pandaman》、《丁丁企鵝》等。2015年與英國樂隊BLUR合作推出漫畫《香江模糊記》。2017年與李國威及崔嘉曦聯合導演之動畫作品《離騷幻覺》奪得日本TBS電視台「DigiCon6 Asia Gold Mention」奬項。

賴百樂,自由編輯,曾任職於文化傳信、突破出版社,公開大學商業漫畫課程導師(漫畫簡史、故事創作等),著作有《漫遊未來》(小說)、《爸爸回家上班去》(親子)。

 





The post 黎仲民、文澤康、柳廣成、陳焯南!《逐格逐格》實驗漫畫展覽!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台灣紀實漫畫刊物《熱帶季風》 https://zbfghk.org/2017/11/14/%e7%86%b1%e5%b8%b6%e5%ad%a3%e9%a2%a8/ Tue, 14 Nov 2017 08:38:46 +0000 http://zbfghk.org/?p=10153   台灣 慢工出版 Slowork Publishing 籌備一年的紀實漫畫刊物《熱帶季風》進入了募資階段!收錄了除台灣作者以外,還有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關島作者們的原創紀實漫畫作品,主題包括:視障者的故事、90 年代的澳門建築、老吉隆坡的生活描繪、獨立音樂人的巡唱心聲、澎湖的擲炸棗民俗過程、一種叫高體鰟鮍的本土魚種生態、60 年代的香港回憶、關島查莫洛原住民文化推廣困境等等⋯這才是一單元的內容,還有國際漫畫作品介紹及轉載和創作者談紀實工作經驗分享。     書刊本體由 AGI 成員台灣設計師何佳興負責設計標準字與裝幀,全本以相等於絲印的規格印刷,還用了大量的金屬色、特殊色和不同的紙質去配合漫畫本身的風格,超揼本的製作背後是希望這本刊物能像裡面的紀實漫畫一樣能被好好存起來。 創刊號165頁,2/3的彩頁,實體刊物連港澳郵費最基本(台幣 550 + 港澳運費 120)= HKD $173 一本,平均 $1.04 /頁,除了平靚正都唔知講咩好。 *記得埋單時加埋運費。     募資官網: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monsoon   相關文章! 我的 2019 最厲害漫畫展!熱帶季風 – 亞洲紀實漫畫原稿展(上篇) 從「鬼屋式劇場」延續到實體漫畫 給安享逸樂年輕人的白色恐怖漫畫《夜長夢多》 「結束與開端,一同誕生。」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感想文 等待六年的新作!門小雷《藻與浪與無限》漫畫單行本 + 台灣個展登場! 《熱帶季風》與紀實漫畫(linepaper 專欄) 台灣音樂創作人奇哥參與慢工出版 《熱帶季風》! 一頁繪畫之決戰!紙本分格《乒乓》繪畫比賽! 松本大洋《乒乓》台灣版套書介紹+紙本分格獨家贈品與訂購詳情

The post 台灣紀實漫畫刊物《熱帶季風》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台灣 慢工出版 Slowork Publishing 籌備一年的紀實漫畫刊物《熱帶季風》進入了募資階段!收錄了除台灣作者以外,還有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關島作者們的原創紀實漫畫作品,主題包括:視障者的故事、90 年代的澳門建築、老吉隆坡的生活描繪、獨立音樂人的巡唱心聲、澎湖的擲炸棗民俗過程、一種叫高體鰟鮍的本土魚種生態、60 年代的香港回憶、關島查莫洛原住民文化推廣困境等等⋯這才是一單元的內容,還有國際漫畫作品介紹及轉載和創作者談紀實工作經驗分享。

 

 

書刊本體由 AGI 成員台灣設計師何佳興負責設計標準字與裝幀,全本以相等於絲印的規格印刷,還用了大量的金屬色、特殊色和不同的紙質去配合漫畫本身的風格,超揼本的製作背後是希望這本刊物能像裡面的紀實漫畫一樣能被好好存起來。

創刊號165頁,2/3的彩頁,實體刊物連港澳郵費最基本(台幣 550 + 港澳運費 120)= HKD $173 一本,平均 $1.04 /頁,除了平靚正都唔知講咩好。
*記得埋單時加埋運費。

 


 

募資官網: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monsoon

 





The post 台灣紀實漫畫刊物《熱帶季風》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香港動畫《離騷幻覺》於日本 Digicon6 2017 Asia 奪得 Gold Mention 獎項! https://zbfghk.org/2017/11/12/digicon6-2017-asia/ Sat, 11 Nov 2017 18:06:21 +0000 http://zbfghk.org/?p=10085   由香港製作團隊 Penguin Lab、九猴工作室、Zcratch 合作的動畫計劃《離騷幻覺》短片,在日本 TBS 電視台舉辦的「Digicon6 2017 Asia」得到了「Gold Mention」獎項!另外「Best Technique」獎項也由香港的嘻哈製作有限公司 Hehaaa Production Limited 的《過雲雨 Passing Rain》奪得!         Grand Prize 《I like ducks》 Q-rais   Special Jury 《TOKRI (THE BASKET)》 STUDIO EEKSAURUS PRODUCTIONS PVT. LTD.   Gold Mention 《Departure》(離騷幻覺) Kongkee / LEE Kwok Wai / TSUI Ka Hei   Best Technique 《Passing […]

The post 香港動畫《離騷幻覺》於日本 Digicon6 2017 Asia 奪得 Gold Mention 獎項!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由香港製作團隊 Penguin Lab、九猴工作室、Zcratch 合作的動畫計劃《離騷幻覺》短片,在日本 TBS 電視台舉辦的「Digicon6 2017 Asia」得到了「Gold Mention」獎項!另外「Best Technique」獎項也由香港的嘻哈製作有限公司 Hehaaa Production Limited 的《過雲雨 Passing Rain》奪得!

 


 

頒獎典禮相片,圖片來自 DigiCon6 ASIA Facebook Page

 


 

Grand Prize
《I like ducks》
Q-rais

 

Special Jury
《TOKRI (THE BASKET)》
STUDIO EEKSAURUS PRODUCTIONS PVT. LTD.

 

Gold Mention
《Departure》(離騷幻覺)
Kongkee / LEE Kwok Wai / TSUI Ka Hei

 

Best Technique
《Passing Rain》(過雲雨)
Hehaaa production ltd.

 


 

江記的得獎感言:

「其實只是旅程的開始,卻有幸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真的好感動!今次《離騷幻覺》得到日本 DigiCon6 ASIA 2017 GOLD Mention,絕對是所有人努力的成果~創作路上遇到李國威同崔嘉㬢,共同 co-direct,才有可能將漫畫轉化成動畫!感謝聲演的賴慰玲與朱柏謙給與角色充滿魅力的聲音!動畫的 Title Typeface 係由又懂得釀酒又懂得 design 的阿峰設計,真的非常有型啊!一個人一雙手,真的沒法完成所有的原畫工作,謝謝周小某 的強力支援!!You are the best!還有製作尾段出手救急扶危的老同學李文健 ,近來重遇各位真的很愈快。如果大家有機會睇 full version ,一定會感受到原創音樂的澎湃力量,咁當然要 credit 我地既配樂大師~樂隊 Teenageriot 的阿靈師傅!I am really proud of you bro!!!

老土也要講,我們跟一眾香港動畫人能夠參與這比賽,是由好多熱心的人與組織推動之下的結果,創作在任何時候都是艱難的,我也無法說出絕不放棄這種熱血對白,但相信如果我們能持續交出作品,世界總會有一點點改變的。」

 

 


 

《離騷幻覺》官方簡介:

二千年前的楚國祭司屈原相信,人只要放棄靈魂,就不再痛苦。二千年後的香港,屈原與楚王相約月台上,尋找一列開往汨羅江的列車,追蹤失落靈魂的秘密。

《離騷幻覺》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動畫計劃,三間香港的動畫製作公司: 九猴工作室 Nine Monkeys WorkshopPenguin Lab 及 Zcratch 計劃 2018 年展開一項動畫的眾籌計劃。

 

DigiCon6 Asia 官方簡介:

由日本 TBS 電視台及香港數碼娛樂協會聯合舉辦「DigiCon6 Asia 大賞」,是一個大型的數碼內容創作比賽。此比賽的目的是為發掘及支持有潛質的藝術創作人才,幫助他們向外推廣其數碼內容作品,開拓門戶及對其作品給予肯定。

「 DigiCon6 Asia大賞」更是亞洲區內認受性極高的數碼內容創作比賽。踏入第十九屆,共有十二個亞洲地區參與比賽,包括日本、中國、香港、台灣、泰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印度和印尼,由各地區的創作人才競逐地區金、銀獎、次世代及觀眾之選獎項,然後地區得獎者再到日本競逐相應大獎。

 

得獎名單官方網頁:www.tbs.co.jp/digicon/en/19th/winning

DigiCon6 Asia(HK)官方網頁:digicon6.hkdea.org

 





The post 香港動畫《離騷幻覺》於日本 Digicon6 2017 Asia 奪得 Gold Mention 獎項!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好畫有好報(linepaper 專欄) https://zbfghk.org/2017/09/07/linepaper-2/ Wed, 06 Sep 2017 17:51:36 +0000 http://zbfghk.org/?p=9967     利志達在香港漫畫界中是一個奇異的存在。早年參與過漫畫助理的工作,在 1987 年他自資出版了《同門少年》而開始嶄露頭角,自此亦出版了多部漫畫作品如《黑俠》、《刺秦》等,後來作品更有機會在日本出版,憑著他細緻的畫功,因而有「香港大友克洋」的美譽。 相信大部份的香港漫畫讀者也會非常認同他的實力,可是他在 2011 年《JET》的訪問說到:「我可能不再畫漫畫了。」記得當年我看到這訪問時,心想:「怎會這樣的?」文中談到他不甘只在港式漫畫工廠模式下創作,也不選取一些香港的王道漫畫題材,希望可以用自己的風格去繪畫個人想表達的東西,結果可能就是叫好不叫座,甚至曾面對收入問題⋯⋯ 的而且確,近年他推出的漫畫作品並不多,有《大海盜談》、《大愛神話》等,部份作品畫風線條變得更為簡潔,還有意識流的敍事手法。漫畫之外反而有不少活動,期間有個人展覽、和藝術家曾志威的聯展「雙頭人」、為小說繪畫封面插畫,近期更開始創作兒童繪本,實行多方面嘗試。 香港漫畫迷也為他感到不值,這樣厲害的漫畫家怎會得不到他應有的回報? 命不該絕,因為「好畫有好報」。在2016年1月由香港藝術中心和動漫基地策劃,在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中,舉行了他的個人展覽「LI Chi-tak, Hong Kong Wizard」,把作品推向歐洲;更和比利時漫畫家 Jean Dufaux 合作推出新作品《THE BEAST》。此外,漫畫節期間大友克洋同時也在舉辦「TRIBUTE TO OTOMO」展覽,亦親臨參觀利志達的展覽及見面。往後利志達更受邀參與該活動畫集的其中一張畫作,題材取自大友克洋的名作《童夢》。 透過這個人展覽,令羅浮宮漫畫計劃策展人 Fabrice Douar 認識到這位香港漫畫家,他非常欣賞利志達的作品,因而向他提出羅浮宮漫畫計劃的合作邀請。作品預定 2018 年 5 月由今日出版社(Today Publications)出版,現時利志達正處於趕稿的階段,預計每兩日內要完成一張原稿,並笑說從來沒有試過在這麼大的壓力下工作,期待下年看到他的作品! 利志達的漫畫,早應面向世界。     利志達官方網頁:www.lichitak.com 2011年《JET》訪問:jet.my-magazine.me/article/detail/interview/6348 linepaper 原文     相關文章! 香港漫畫家利志達!正式參與羅浮宮漫畫計劃! 熱鬧的畫師聚會!TRIBUTE TO OTOMO EXHIBITION 大友克洋展相片合集! TRIBUTE TO OTOMO EXHIBITION 大友克洋展! 最強畫師陣容!大友克洋《TRIBUTE TO OTOMO》日本版終於出版! 大友克洋為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繪製海報!香港漫畫家利志達同時參戰安古蘭! […]

The post 好畫有好報(linepaper 專欄)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利志達在香港漫畫界中是一個奇異的存在。早年參與過漫畫助理的工作,在 1987 年他自資出版了《同門少年》而開始嶄露頭角,自此亦出版了多部漫畫作品如《黑俠》、《刺秦》等,後來作品更有機會在日本出版,憑著他細緻的畫功,因而有「香港大友克洋」的美譽。

相信大部份的香港漫畫讀者也會非常認同他的實力,可是他在 2011 年《JET》的訪問說到:「我可能不再畫漫畫了。」記得當年我看到這訪問時,心想:「怎會這樣的?」文中談到他不甘只在港式漫畫工廠模式下創作,也不選取一些香港的王道漫畫題材,希望可以用自己的風格去繪畫個人想表達的東西,結果可能就是叫好不叫座,甚至曾面對收入問題⋯⋯

的而且確,近年他推出的漫畫作品並不多,有《大海盜談》、《大愛神話》等,部份作品畫風線條變得更為簡潔,還有意識流的敍事手法。漫畫之外反而有不少活動,期間有個人展覽、和藝術家曾志威的聯展「雙頭人」、為小說繪畫封面插畫,近期更開始創作兒童繪本,實行多方面嘗試。

香港漫畫迷也為他感到不值,這樣厲害的漫畫家怎會得不到他應有的回報?

命不該絕,因為「好畫有好報」。在2016年1月由香港藝術中心和動漫基地策劃,在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中,舉行了他的個人展覽「LI Chi-tak, Hong Kong Wizard」,把作品推向歐洲;更和比利時漫畫家 Jean Dufaux 合作推出新作品《THE BEAST》。此外,漫畫節期間大友克洋同時也在舉辦「TRIBUTE TO OTOMO」展覽,亦親臨參觀利志達的展覽及見面。往後利志達更受邀參與該活動畫集的其中一張畫作,題材取自大友克洋的名作《童夢》。

透過這個人展覽,令羅浮宮漫畫計劃策展人 Fabrice Douar 認識到這位香港漫畫家,他非常欣賞利志達的作品,因而向他提出羅浮宮漫畫計劃的合作邀請。作品預定 2018 年 5 月由今日出版社(Today Publications)出版,現時利志達正處於趕稿的階段,預計每兩日內要完成一張原稿,並笑說從來沒有試過在這麼大的壓力下工作,期待下年看到他的作品!

利志達的漫畫,早應面向世界。

 


 

利志達官方網頁:www.lichitak.com
2011年《JET》訪問:jet.my-magazine.me/article/detail/interview/6348

linepaper 原文

 


 

The post 好畫有好報(linepaper 專欄)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一頁繪畫之決戰!紙本分格《乒乓》繪畫比賽! https://zbfghk.org/2017/08/10/%e4%b9%92%e4%b9%93%e7%b9%aa%e7%95%ab%e6%af%94%e8%b3%bd/ Thu, 10 Aug 2017 11:00:26 +0000 http://zbfghk.org/?p=9197     「我已經交出自己能力範圍內最棒的勝敗對決型作品了。」 —— 松本大洋     各位松本大洋《乒乓》的支持者久候了!順應著這次《乒乓》出版,也為回饋各位一直以來的支持,特意舉辦《乒乓》繪畫比賽!藉此期望能讓各位粉絲一展身手,與更多人分享《乒乓》有幾正之餘亦可贏取豐富獎品!   如題,這次的主題當然是「原作漫畫《乒乓》」,星野、月本、風間、孔文革等等主要的角色也可成為你的繪畫題材!除此之外,松本大洋在《乒乓》的分鏡和動作上也有不少令人驚嘆的發揮和處理,如果在各位的作品中藉此發揮,繪畫一頁乒乓決戰漫畫,絕對會在評選上佔優勢啊!彩色的黑白的也可,來吧! 比賽題材選擇: 一)普通插畫 二)一頁漫畫       程序   動筆畫吧! 畫功也不代表一切,火柴人有好故事也不錯啊! 將畫稿 email 到 zbfghk@gmail.com,題目註明是「紙本分格乒乓繪畫比賽」。 內容包括作者名字、作品名稱(如需要)、作品簡介(如需要),及請把圖檔以附件形式傳送。 我們將會在 8 月 14 日開始在「紙本分格」的 facebook 專頁分享大家的作品作公開投票,直至 8 月 23 日晚上 11 時前大家也可以繼續投稿。 最後截止投票時間為 8 月 24 日晚上 11 時正,我們將會於 25 日公佈得獎者,與及電郵通知得獎朋友,並可在 26 至 27 日的分享會直接到場領取獎品     獎項   […]

The post 一頁繪畫之決戰!紙本分格《乒乓》繪畫比賽!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我已經交出自己能力範圍內最棒的勝敗對決型作品了。」

—— 松本大洋

 

 

各位松本大洋《乒乓》的支持者久候了!順應著這次《乒乓》出版,也為回饋各位一直以來的支持,特意舉辦《乒乓》繪畫比賽!藉此期望能讓各位粉絲一展身手,與更多人分享《乒乓》有幾正之餘亦可贏取豐富獎品!

 

如題,這次的主題當然是「原作漫畫《乒乓》」,星野、月本、風間、孔文革等等主要的角色也可成為你的繪畫題材!除此之外,松本大洋在《乒乓》的分鏡和動作上也有不少令人驚嘆的發揮和處理,如果在各位的作品中藉此發揮,繪畫一頁乒乓決戰漫畫,絕對會在評選上佔優勢啊!彩色的黑白的也可,來吧!

比賽題材選擇:

一)普通插畫

二)一頁漫畫

 

 


 

程序

 

    1. 動筆畫吧! 畫功也不代表一切,火柴人有好故事也不錯啊!
    2. 將畫稿 email 到 zbfghk@gmail.com,題目註明是「紙本分格乒乓繪畫比賽」。
    3. 內容包括作者名字、作品名稱(如需要)、作品簡介(如需要),及請把圖檔以附件形式傳送。
    4. 我們將會在 8 月 14 日開始在「紙本分格」的 facebook 專頁分享大家的作品作公開投票,直至 8 月 23 日晚上 11 時前大家也可以繼續投稿。
    5. 最後截止投票時間為 8 月 24 日晚上 11 時正,我們將會於 25 日公佈得獎者,與及電郵通知得獎朋友,並可在 26 至 27 日的分享會直接到場領取獎品

 


 

獎項

 

獎項共三款:

    1. 「最強乒乓球員!」—— 所有作品中最多 facebook「like / 讚好」
      獎品是乒乓球全套共三款  + 台灣書盒海報一張 + 小冊子海報一張!
    2. 「紙本分格特選球員!」―— 我們將會選出我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
      獎品是紙本分格特大海報一張 + 台灣書盒海報一張 + 書腰全套共五款!
    3. 「優秀球員」兩名 —— facebook「like / 讚好」數量為第二和第三名
      獎品是漫畫書腰全套共五款!

 

豐富的獎品~

 

《乒乓》漫畫書腰全套共五款

 

乒乓球全套共三款

 

紙本分格特大海報

 

台灣書盒海報

 

小冊子海報

 


 

主辦:紙本分格/松本大洋外星分部
獎品贊助:大塊文化

 

* 注意事項:

  1. 展出作品版權為創作者所擁有
  2. 圖片檔案格式最好是 RGB,和最少 72dpi 解像度(基本能看清圖片為準)
  3. 歡迎香港及台灣地區的朋友參加,香港得獎者需到工作室領取獎品,台灣得獎者我們會用郵寄方式送出獎品。電郵通知後一星期未取獎項將作廢。
  4. 紙本分格有權保留參加者資格的權利

 


 

The post 一頁繪畫之決戰!紙本分格《乒乓》繪畫比賽!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松本大洋《乒乓》台灣版套書介紹+紙本分格獨家贈品與訂購詳情 https://zbfghk.org/2017/07/24/%e6%9d%be%e6%9c%ac%e5%a4%a7%e6%b4%8b_%e4%b9%92%e4%b9%93pingpong/ Mon, 24 Jul 2017 11:27:20 +0000 http://zbfghk.org/?p=9110   「我非常喜歡《乒乓》這部作品,連自己都厚臉皮地覺得:竟然能畫出這麼好的漫畫啊!」 ──松本大洋     繼年初的《惡童當街》出版,預告暑假會推出的《乒乓》也有詳細的預覽圖了! 這部同樣是不少松本大洋粉絲的必收作品!與《惡童當街》相比,以運動為題材的《乒乓》在故事分鏡上均來得更直接爽快,特別是最後的對戰場面,碎片式的分格夾雜了青春回憶和熱血對戰場面,令人動容。值得留意的是這次台灣出版,沒保留港版的中文名字翻譯,直接用英文作角色名字。例如:Peco (港譯:阿扁)、Smile(港譯:笑匠)等。 今次我們同樣會有香港的訂購活動,請先看看介紹~     出版社大塊文化的簡介   《乒乓》描述兩位同樣熱愛乒乓的天才中學生——活潑熱情、零食不離嘴的 Peco(星野裕),和冷淡低調、手中老把玩魔術方塊的 Smile(月本誠),遇上乒乓精英學校「海王學園」主將 Dragon(風間龍一)、中國留學生 China(孔文革),和兒時玩伴惡魔間 Akuma(佐久間學)的挑戰;勝者為王,敗者未必為寇。才能的殘酷,考驗著青春無悔的友誼。 本書從故事到分鏡作畫都大受好評,是松本大洋描繪對決性運動出類拔萃之作。漫畫中有許多比賽場面,壓迫感和速度感十足,讓人熱血沸騰!每場比賽的分鏡都十分出色,松本大洋在 2D 的畫面中呈現非常驚人的時間和空間張力,畫面有時切割、有時滿版、有時充滿狀聲詞、有時留白無聲,可說是「神之分鏡」。連松本大洋自己都覺得要超越此作很不容易。 雖說以「乒乓」為主題,但此作絕非「運動漫畫」可一言蔽之。呼應松本大洋歷來作品中一冷一熱的主角 Smile 和 Peco,從小一起長大,從一面倒的單向崇拜和壓抑,演變成勢均力敵的對手。次要角色也都性格鮮明,每個人的心事和掙扎都巧妙點出,引人共鳴。青春校園中、運動賽事場上,對才華的欣賞和嫉妒,選手間的惺惺相惜,學長弟間崇拜和被崇拜的情感考驗,都讓書中的男子情誼讓人動容。最末的兩場對決尤其令人感動。 1996 年在日本初版的《乒乓》,2002 年改編成同名真人電影,由曾利文彥執導、鬼才宮藤官九郎編劇,窪塚洋介、ARATA、李燦森、中村獅童主演。2014 年,日本天才動畫師湯淺政明改拍成電視動畫《乒乓 THE ANIMATION》,勇奪 2015 年東京動畫獎(TAAF)年度最佳電視動畫大賞,也是許多人「跪著看完」的經典。 《航海王》作者尾田栄一郎視松本大洋為偶像,在畫集《ONE PIECE COLOR WALK 5~SHARK~》中邀松本對談時說:「我一直認為『這世上沒有天才』。而且認為不管是哪個成功的人,都是因為比別人更加努力的關係。但是在看到《乒乓》這部作品時,很吃驚的感覺到『這世上有天才』,而且還覺得光靠努力是無法畫出那種作品呢。」盛讚的同時,也呼應了書中情節。     有關封面的故事 節錄自 One Piece《Shark》畫集——松本大洋 × 尾田榮一郎 對談     松本:《乒乓》第一卷的表紙插圖從白紙到完成狀態僅用了三小時。 尾田:三小時!?(笑) 松本:畫《乒乓》封面時,一度想畫出另外不一樣的東西,但不管重新畫了幾遍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於是編輯和設計員來了我家,建議我「去江之島散散步吧,再回來工作。」那個時候離截稿時間不夠三小時了。由於要上色,連描底線的時間都沒有了,於是用粉蠟筆一口氣完成了封面彩圖。 * 之後的單行本封面彩圖也是用粉蠟筆畫出的主要角色的姿態。 […]

The post 松本大洋《乒乓》台灣版套書介紹+紙本分格獨家贈品與訂購詳情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我非常喜歡《乒乓》這部作品,連自己都厚臉皮地覺得:竟然能畫出這麼好的漫畫啊!」
──松本大洋

 

 

繼年初的《惡童當街》出版,預告暑假會推出的《乒乓》也有詳細的預覽圖了!

這部同樣是不少松本大洋粉絲的必收作品!與《惡童當街》相比,以運動為題材的《乒乓》在故事分鏡上均來得更直接爽快,特別是最後的對戰場面,碎片式的分格夾雜了青春回憶和熱血對戰場面,令人動容。值得留意的是這次台灣出版,沒保留港版的中文名字翻譯,直接用英文作角色名字。例如:Peco (港譯:阿扁)、Smile(港譯:笑匠)等。

今次我們同樣會有香港的訂購活動,請先看看介紹~

 


 

出版社大塊文化的簡介

 

《乒乓》描述兩位同樣熱愛乒乓的天才中學生——活潑熱情、零食不離嘴的 Peco(星野裕),和冷淡低調、手中老把玩魔術方塊的 Smile(月本誠),遇上乒乓精英學校「海王學園」主將 Dragon(風間龍一)、中國留學生 China(孔文革),和兒時玩伴惡魔間 Akuma(佐久間學)的挑戰;勝者為王,敗者未必為寇。才能的殘酷,考驗著青春無悔的友誼。

本書從故事到分鏡作畫都大受好評,是松本大洋描繪對決性運動出類拔萃之作。漫畫中有許多比賽場面,壓迫感和速度感十足,讓人熱血沸騰!每場比賽的分鏡都十分出色,松本大洋在 2D 的畫面中呈現非常驚人的時間和空間張力,畫面有時切割、有時滿版、有時充滿狀聲詞、有時留白無聲,可說是「神之分鏡」。連松本大洋自己都覺得要超越此作很不容易。

雖說以「乒乓」為主題,但此作絕非「運動漫畫」可一言蔽之。呼應松本大洋歷來作品中一冷一熱的主角 Smile 和 Peco,從小一起長大,從一面倒的單向崇拜和壓抑,演變成勢均力敵的對手。次要角色也都性格鮮明,每個人的心事和掙扎都巧妙點出,引人共鳴。青春校園中、運動賽事場上,對才華的欣賞和嫉妒,選手間的惺惺相惜,學長弟間崇拜和被崇拜的情感考驗,都讓書中的男子情誼讓人動容。最末的兩場對決尤其令人感動。

1996 年在日本初版的《乒乓》,2002 年改編成同名真人電影,由曾利文彥執導、鬼才宮藤官九郎編劇,窪塚洋介、ARATA、李燦森、中村獅童主演。2014 年,日本天才動畫師湯淺政明改拍成電視動畫《乒乓 THE ANIMATION》,勇奪 2015 年東京動畫獎(TAAF)年度最佳電視動畫大賞,也是許多人「跪著看完」的經典。

《航海王》作者尾田栄一郎視松本大洋為偶像,在畫集《ONE PIECE COLOR WALK 5~SHARK~》中邀松本對談時說:「我一直認為『這世上沒有天才』。而且認為不管是哪個成功的人,都是因為比別人更加努力的關係。但是在看到《乒乓》這部作品時,很吃驚的感覺到『這世上有天才』,而且還覺得光靠努力是無法畫出那種作品呢。」盛讚的同時,也呼應了書中情節。

 


 

有關封面的故事

節錄自 One Piece《Shark》畫集——松本大洋 × 尾田榮一郎 對談

 

舊港版《乒乓》,源用日本的蠟筆繪畫封面。(香港玉皇朝版本)

 

松本:《乒乓》第一卷的表紙插圖從白紙到完成狀態僅用了三小時。

尾田:三小時!?(笑)

松本:畫《乒乓》封面時,一度想畫出另外不一樣的東西,但不管重新畫了幾遍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於是編輯和設計員來了我家,建議我「去江之島散散步吧,再回來工作。」那個時候離截稿時間不夠三小時了。由於要上色,連描底線的時間都沒有了,於是用粉蠟筆一口氣完成了封面彩圖。

* 之後的單行本封面彩圖也是用粉蠟筆畫出的主要角色的姿態。

尾田表現出了這種躍動感,真的是很好的畫呢。就算教我也做不到的,想都沒想過三小時就能夠畫好。

大塊文化 2017 年版本封面(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台灣套裝《乒乓》
首刷限量贈品版

這次《乒乓》全套五卷同樣提供套裝發售,附有彩色盒裝,印上了動畫版盒裝封面圖,各角色都以近年的繪畫風格描繪,可以看到二十年間風格變化甚大。(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每集皆收錄數頁開首全彩部分,看來是以木顏色繪畫,在粉蠟筆封面和 G 筆繪畫的黑白頁面中間有漸層作用。(《乒乓 1》卷首彩圖/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松本大洋《乒乓》 © 大塊文化)

其中一張以木顏色繪畫的卷頭彩頁(《乒乓 2》卷首彩圖/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松本大洋《乒乓》 © 大塊文化)

 

(《乒乓 4》卷首彩圖/PING PONG © 1996 Taiyo MATSUMOTO / SHOGAKUKAN/松本大洋《乒乓》 © 大塊文化)

 


 

初回限定贈品SSS!

1. 隨機 LOGO / 頭像乒乓波!(隨機其中一款)

 

隨機 LOGO / 頭像乒乓波(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一共三款,分別是《乒乓》LOGO,PECO 和 SMILE。(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2. 松本大洋特集小冊子!

當然還有我們撰寫設計的《松本大洋特集!》,除了內容和配圖更新了,背後的海報也是我們試過不同畫作後選出來的,是非常帥氣和令人難忘的一瞬間!電影版也有特地把這幕重現出來~(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乒乓》電影版(圖片來源

 

3.文庫版彩稿封面卡片!

彩稿卡片3張,都是 2012 年文庫版的封面圖,漂亮~(都變帥了)(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4. (香港獨家)紙本分格特大海報!!!

 

由日本小學館官方授權,紙本分格製作的特殊印刷超大張海報!只有在我們這邊預訂的朋友才可得到的額外贈品~畫作因為版權關係所以和小冊子的一樣,但將會是更大張和沒有摺痕,收藏錶框一流~而最大的分別是我們將會嘗試以特別方法印刷,究竟會是怎樣的呢?

這次是我們首次得到日本出版社和台灣出版社的授權,我們也十分興奮,正所謂日本也沒有這款海報!敬請期待和支持!

海報大小:660mmW x 898mmH

 


 

紙本分格香港訂書

 

感謝各位粉絲一直支持紙本分格,這次也很高興能參與台灣版大塊文化《乒乓》實體書重版計劃,更新了「松本大洋特集」海報小冊子的內容和設計,與及紙本分格特別版海報;也希望藉著這次合作,讓我們能走出一小步,不再侷限在網站和專頁,我們正預備相關分享活動,期望你們的參與!

我們也跟出版社預留了一些首版套書,可供大家訂購或活動期間售賣,香港定價為 $450 一套,預計 8 月中旬到貨。

感謝大家支持!

 

訂購表格及細則: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xIev3uEbz-ycZtBC1wC7HhHegzMGNw6z8oocW3BTYxihAJA/viewform

 


 

漫畫也收錄了《桌球王國》編輯部中川學特別解說:

空前絕後的桌球漫畫 

文:《桌球王國》編輯部中川學

2011 年 11 月

 

第一話分鏡草稿帶給我的衝擊

我第一次見到松本大洋是在一九九五年。當時我在 Tamasu(Butterfly)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編輯他們發行的桌球專門雜誌《桌球報導》,某天主管把我叫過去說: 「小學館的《Big Comic Spirits》打電話來,說要畫一部桌球題材漫畫,想請我們提供協助。你去跟他們談談。」我平常的工作內容以報導桌球比賽、採訪選手或拍攝球技示範為主,完全不知道當桌球漫畫的顧問要做什麼。 通完電話的幾天後,松本大洋和他的責任編輯堀靖樹就來我們公司了。

我知道這樣說很失禮,但當時我真的沒有聽過松本大洋這位漫畫家。見他之前並沒有先查他畫了哪些作品,直接打照面後才知道他的風格如何。這理應視為不盡職的表現,好好反省,但現在回想起來,沒先做功課反而好。如果我事先讀了松本先生畫的作品,例如《ZERO》、《惡童當街》,就會對松本大洋這個漫畫家產生好感,好感也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觀點。不過,在完全不了解其作品,甚至稍微抱持負面情感(「什麼桌球漫畫,反正只是想把桌球當搞笑哏(哏=橋段)吧。」)的情況下和他見面,反而得以客觀地看待他帶來的《乒乓》作品構想。

我現在仍清楚記得松本先生和堀先生在公司對我說:「我現在在想新連載漫畫的內容,題材是桌球,希望畫出『認真打桌球的人看了也不覺得有瑕疵』的作品。我並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不知能不能請你給我們一些建議呢?」他還同時將《乒乓》第一話的分鏡草稿遞給我。讀畢後,我的內心受到莫大的衝擊。 

「我的血液,有鐵的味道。」 這句台詞揭開序幕,然後是 Smile 和 Peco 身邊的小插曲。讀完之後,我當場就成了松本大洋《乒乓》的俘虜,多想趕快讀到後續。見面前抱持的負面情感,在幾分鐘內就燃燒殆盡了──聽起來也許有點誇張,但如果要表現我當時受到的衝擊,這樣說是很貼切的,完全不誇張。台詞、畫、劇情全都帥呆了。在分鏡草稿之後,他又拿出五個主要角色(Peco、Smile、Dragon、Akuma、China)的設定稿,上頭寫著他們的性格和背景。松本先生有多認真看待桌球這項運動,我透過稿子都感受到了。

「我很樂意協助。」這是我的肺腑之言。儘管見面前,我並沒想到自己會這樣回答。 

 

年少時代的思緒,投射到全國高中桌球聯賽之上

讀者想必也知道,《乒乓》的一大主題是高中生對桌球全國大賽的種種執著。松本先生不愧是優秀的漫畫家,知道要著眼於這部分。我採訪過各種等級、各種類型的比賽,從奧運、世界錦標賽、全日本錦標賽到小學生全國大賽都有,而我認為全國高中桌球聯賽的熱烈度可說是數一數二高。

為什麼很熱烈呢?因為有戲劇性,而且是許多部分各自蘊含著戲劇性。應該有許多讀者把自己的高中時代投射到 Peco、Smile、Dragon、九九間、China 身上,回想起懷念的時光吧。小孩子會仰慕散發大人味的高中生,大人則會欽羨他們,想重回「自以為無所不能」的高中時代。我認為高中生就是落在那樣的位置。有些離題了,不過總而言之,全國高中桌球聯賽這個背景設定肯定讓《乒乓》變得更有深度、更有趣味。

為了追求真實性,松本先生親自前往一九九五年島根縣舉辦的全國大賽會場,拿著相機拍攝取材。《乒乓》當中,全國大賽預賽的球桌四周、場外的風景大多是參考當時拍攝的照片所畫。或許就是因為有這些要素,《乒乓》才帶給我們三次元式,而非二次元式的親近感。

《乒乓》連載結束後已經過了十多年,不過這段時間內並沒有出現超越《乒乓》的桌球漫畫。接下來就算再等幾十年,大概也不會出現吧。這是一部空前絕後的作品。 

 

德國甲級桌球聯賽和 Peco 和日本的年輕人

近幾年,日本不斷在世界桌球錦標賽拿下獎牌,表現亮眼。應該有許多朋友透過電視等媒體見證他們的活躍吧。《乒乓》原本就是追求桌球寫實性的漫畫,但沒想到它的內容會跟現今日本桌球界如此同步,簡直像是預示著其進步性。

《乒乓》連載當時,說到桌球大家就會聯想到小愛(福原愛)。電視上經常播出這位不到十歲的天才桌球少女一心一意追著球跑的身影,但媒體幾乎沒報導在世界錦標賽等賽事奮戰的選手。

《乒乓》以高中全國大賽預賽為舞台,故事中沒出現世界錦標賽。我說的同步是指德國甲級桌球聯賽的部分。最終話的場景轉到全國大賽預賽五年後。成為大學生的 Smile 向小泉老師看齊,努力想成為一名教師,Dragon 則失去了日本代表資格。兩人都已看到自己桌球的極限,不過 Peco 不同。他一個人前往德國,挑戰世界首屈一指的德國甲級聯賽。德國甲級桌球聯賽和日本的躍進有很大的關係,不過桌球圈以外的人應該不太了解,在此簡單說明。

《乒乓》連載當時已有日本人挑戰德國甲級桌球聯賽。他就是松下浩二,曾四度拿下全日本錦標賽冠軍,同時也是 Smile 的原型。松下是日本頂尖的職業選手,也是正式參加德國甲級聯賽等海外聯盟的先鋒型人物。松下之後,日本桌球界陷入低迷時期。為了擺脫窘境,桌球界決定開始將有潛力的年輕選手送往德國,讓他們在德國甲級桌球聯賽這種嚴苛的環境下打球,藉此培育世界級選手。

 

松下浩二

 

例如水谷隼,他曾拿下世界錦標賽男子團體與男子雙打銅牌、亞運男單銅牌、全日本錦標賽男單五連霸,十四歲那年就打過德國甲級桌球聯賽。曾在世界錦標賽拿下五面銅牌的岸川聖也也在十四歲那年前往德國,至今仍活躍於德國甲級聯賽。這些年輕選手協助日本桌球界走出低迷,將之拉抬到世界級水準;而《乒乓》中,Peco 年紀輕輕就挑戰德國甲級聯賽,顯露出即將大為活躍的預兆。將兩者連結在一起,是不是太牽強了呢?不管怎麼說,Peco 挑戰德國甲級聯賽與水谷、岸川的桌球之路與驚人的相似性。

 

連中國的走向都預示了!?
祕招:直拍橫打

《乒乓》不只預見了日本桌球的未來,連中國桌球的走向都畫出來了。桌球球拍有橫拍與直拍兩種,不過可在正反面貼膠皮、可用正反手擊球的橫拍才是主流。《乒乓》連載當時,世界排行的前幾名都由歐洲球員占據,是橫拍強力攻擊的全盛期。

另一方面,中國有打造直拍世界冠軍的傳統,他們必須摸索直拍的新道路,以對抗橫拍的正反手攻擊。而中國發現的活路就是「直拍橫打」。所謂的直拍橫打,就是在原本不貼膠皮的直拍反面貼上膠皮,讓反面也能發動攻擊,不過這項技術極度困難,可說是顛覆了桌球界常識的魯莽行動。

《乒乓》的劇情安排中,直拍橫打是婆婆的兒子道夫頭痛半天才想出的策略,要 Peco 藉此克服不擅長處理反手位側旋球的弱點。因為這招奏效,Peco 才得以打敗 Dragon。同樣地,中國的直拍選手將橫打修習到極致後,開始打得贏橫拍選手了,有的人甚至拿下奧運、世界錦標賽的金牌。Peco和 中國的復活,都是靠「直拍橫打」這個顛覆常識的挑戰所成就的。

松本大洋先生並不是預見這些發展才畫了《乒乓》,但他的作品卻連中國桌球的走向都揭示出來了,這點也令人感受到他的非凡才華。

 


(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首刷限量贈品版套書內容:

  • 彩色典藏盒裝+《乒乓》1-5全+彩稿卡片3張+作品全介紹海報。
  • 首刷限量贈品:台灣限定「PING PONG」球1顆(漫畫 Logo、主角 Peco、Smile 三款圖樣隨機出貨)。乒乓球三款隨機出貨,圖片僅供參考,贈品以實體為準。
  • 每集皆收錄初版卷頭彩頁 4P。
  • 新版收錄松本大洋 2012 文庫版後記+《桌球王國》編輯部中川學特別解說。
  • 台灣版由 Mangasick 副店長黃鴻硯翻譯、旅日動漫達人馬世儀日文審定、愛爾達體育台主播吳昇府桌球專業術語審定、漫畫家力本手寫字、香港「松本大洋的外星分部」及「紙本分格」撰寫全介紹,匯集各界死忠鐵粉達人超熱血製作!
  • 首刷限量書盒尺寸:15 x 25.5 x 8 cm;贈品乒乓球尺寸:約 4cm。

 

作者簡介:

松本大洋(Matsumoto Taiyo)
1967 年出生於東京。
1987 年以《STRAIGHT》進入講談社《Afternoon》雜誌四季賞的秋季賞準入選,從此出道。
長篇漫畫作品包括:《STRAIGHT》、《ZERO》、《花男》、《惡童當街》、《乒乓》、《GOGO Monster》、《No. 吾》、《竹光侍》、《Sunny》。另著有短篇集、畫冊,以及繪本等。
其中《竹光侍》獲得第15 回手塚治虫文化賞漫畫大賞,《Sunny》獲得第61 回小學館漫畫賞、2017年第20回日本文化廳Media芸術祭Manga部門優秀賞受賞。

譯者簡介:

黃鴻硯
公館漫畫私倉兼藝廊「Mangasick」副店長,文字工作者。著有評論小誌《給好孩子的駕籠真太郎漫畫論》和《刺戟——青林堂與青林工藝舍簡史》,譯作有《觸發警告》、《德古拉元年》、《芋蟲》、《惡童當街》、《喜劇站前虐殺》、《惡童當街》、《Another episode S》、《娃娃骨》、《飄》(合譯)等。

 

大塊文化網上購買連結

 


 

The post 松本大洋《乒乓》台灣版套書介紹+紙本分格獨家贈品與訂購詳情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香港漫畫家利志達!正式參與羅浮宮漫畫計劃! https://zbfghk.org/2017/07/19/%e5%88%a9%e5%bf%97%e9%81%94_%e7%be%85%e6%b5%ae%e5%ae%ae%e6%bc%ab%e7%95%ab%e8%a8%88%e5%8a%83/ Tue, 18 Jul 2017 19:27:25 +0000 http://zbfghk.org/?p=8985     隆重宣佈,剛剛動漫基地的記者會發佈,香港漫畫家利志達正式參加法國羅浮宮漫畫計劃,是香港第一人參加這個世界性的漫畫企劃! 記者會初段先由香港藝術中心(Hong Kong Arts Centre)和動漫基地代表 Connie Lam 發言,簡單介紹動漫基地和是次合作的原因。接著就由羅浮宮漫畫計劃(BD Louvre)策展人 Fabrice Douar 簡單介紹漫畫計劃起源和發展。之後利志達先多謝動漫基地成立後為香港漫畫推廣作出的努力,並把他的漫畫推廣到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一切也因為這機緣巧合,才有機會認識到 Fabrice,所以他很感激這次的合作機會。     利志達說他在今年五月已經去了羅浮宮,進行接近兩星期參觀和取材工作。除了日常遊客可以去到的展館外,他也到過館內的地下通道、天台等常人不能去的「禁區」(這和荒木飛呂彥當年一樣哈哈),可以繪畫的東西也是無限制的。他更有試過留至半夜,要開著電筒來參觀! 因為作品要在未來數個月內完成,所以他現正趕稿中,預計每兩日內要完成一張原稿,他笑說從來沒有試過在這麼大壓力下的工作的~ 書本將會由今日出版社(Today Publications)出版,中文版預定下年 2018 年 5 月出版!法文版就要看看法國的出版商了,好像之前日本羅浮宮漫畫計劃那樣,法文版和日本版也是由不同出版社負責。 Fabrice 最後也分享,他們的出版計劃從 2005 年開始,大概是每年出版一本的,後來發覺成績非常不錯,所以 2018 年出版數量將會加至兩本,有一本是利志達的,還有一本是日本漫畫家(松本大洋嗎!?)或法國漫畫家的作品,另外也打算推出兩本由年輕漫畫家繪畫的作品,所以一共會有四本!         關於作品的題材,現階段還未有作品名稱,只可說作品會是關於再造人的題材,談及死亡與重生,並且與歷史有關的故事。後來我在分享會後追問了利志達關於他作品的問題,因為數天前出席羅浮宮漫畫計劃分享會時 Fabrice 提到松本大洋畫了 400 頁,那他大概會畫多少頁呢?他立刻笑說:「我無咁癲!」,現在他計劃作品應會和其他羅浮宮漫畫作品差不多,預計在 150 頁內,畫稿將會全是黑白稿,作品中會出現不少比較意識流的表現手法,也有很多幻想的場景,剪接敍事的手法也會花點心思,並不會是普通平鋪直敍的故事呢。 最後他有提到,下年出版時計劃將會有相關的原稿展覽,一眾本地漫畫家也會加入,繪畫一些相關的短篇作品,大家也很期待吧! 最後近看一下利志達贈送給 Connie 和 Fabrice 的紀念品畫作,有著羅浮宮外觀的背景,會否就是漫畫中的其中一格?           羅浮宮漫畫計劃   […]

The post 香港漫畫家利志達!正式參與羅浮宮漫畫計劃!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隆重宣佈,剛剛動漫基地的記者會發佈,香港漫畫家利志達正式參加法國羅浮宮漫畫計劃,是香港第一人參加這個世界性的漫畫企劃!

記者會初段先由香港藝術中心(Hong Kong Arts Centre)和動漫基地代表 Connie Lam 發言,簡單介紹動漫基地和是次合作的原因。接著就由羅浮宮漫畫計劃(BD Louvre)策展人 Fabrice Douar 簡單介紹漫畫計劃起源和發展。之後利志達先多謝動漫基地成立後為香港漫畫推廣作出的努力,並把他的漫畫推廣到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一切也因為這機緣巧合,才有機會認識到 Fabrice,所以他很感激這次的合作機會。

 

Fabrice Douar(左)、利志達(中)、Connie Lam(右)

 

利志達說他在今年五月已經去了羅浮宮,進行接近兩星期參觀和取材工作。除了日常遊客可以去到的展館外,他也到過館內的地下通道、天台等常人不能去的「禁區」(這和荒木飛呂彥當年一樣哈哈),可以繪畫的東西也是無限制的。他更有試過留至半夜,要開著電筒來參觀!

因為作品要在未來數個月內完成,所以他現正趕稿中,預計每兩日內要完成一張原稿,他笑說從來沒有試過在這麼大壓力下的工作的~

書本將會由今日出版社(Today Publications)出版,中文版預定下年 2018 年 5 月出版!法文版就要看看法國的出版商了,好像之前日本羅浮宮漫畫計劃那樣,法文版和日本版也是由不同出版社負責。

Fabrice 最後也分享,他們的出版計劃從 2005 年開始,大概是每年出版一本的,後來發覺成績非常不錯,所以 2018 年出版數量將會加至兩本,有一本是利志達的,還有一本是日本漫畫家(松本大洋嗎!?)或法國漫畫家的作品,另外也打算推出兩本由年輕漫畫家繪畫的作品,所以一共會有四本!

 

今日出版社(Today Publications)代表 Karson Mak(右一)

 

在場展示了部份羅浮宮漫畫計劃作品

 

 

關於作品的題材,現階段還未有作品名稱,只可說作品會是關於再造人的題材,談及死亡與重生,並且與歷史有關的故事。後來我在分享會後追問了利志達關於他作品的問題,因為數天前出席羅浮宮漫畫計劃分享會時 Fabrice 提到松本大洋畫了 400 頁,那他大概會畫多少頁呢?他立刻笑說:「我無咁癲!」,現在他計劃作品應會和其他羅浮宮漫畫作品差不多,預計在 150 頁內,畫稿將會全是黑白稿,作品中會出現不少比較意識流的表現手法,也有很多幻想的場景,剪接敍事的手法也會花點心思,並不會是普通平鋪直敍的故事呢。

最後他有提到,下年出版時計劃將會有相關的原稿展覽,一眾本地漫畫家也會加入,繪畫一些相關的短篇作品,大家也很期待吧!

最後近看一下利志達贈送給 Connie 和 Fabrice 的紀念品畫作,有著羅浮宮外觀的背景,會否就是漫畫中的其中一格?

 

傳說中這背影的主人就是他的太太~

 

 

羅浮宮內的遊人。

 


 

羅浮宮漫畫計劃

 

事緣需從法國說起——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動漫國家,而歐洲的法國就像日本一樣,是歐洲重要的動漫國家。法國人非常重視動畫和漫畫,視漫畫為「第九藝術」,還有世界重視的漫畫節(如:安古蘭漫畫節)和動畫展(如:安錫國際動畫影展 Annecy Award)。

其中所謂九大藝術包括:

 

九大藝術:

  1. 建築
  2. 彫刻
  3. 繪畫
  4. 音樂
  5. 文學(詩)
  6. 話劇
  7. 電影
  8. 媒體藝術
  9. 漫畫

 

而世界聞名的法國博物館羅浮宮,於 2003 年開始了「BD Louvre」計劃(BD = Bande dessinée,意為法國漫畫,BD Louvre 譯為「當羅浮宮遇見漫畫」)。這計劃是邀請漫畫家到館自由創作(創作條件是「Carte Blanche」,直譯「空白支票」,意為無限制條件),除可在閉館後自由走動,更可深入一些平常不開放展室!創作的唯一限制就是「羅浮宮」三字。2005 年開始,與法國出版社 Futuropolis 合作,出版這些羅浮宮系列漫畫。

羅浮宮系列漫畫參與的漫畫家有歐洲和美國的,後來邀請了日本和台灣的漫畫家參與,並在當地舉行展覽。

 

台灣《羅浮7夢》封面,pic source

 

日本宣傳展覽主視覺

 


 

利志達曾在 2016 年一月到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參展,舉行了個人展覽「LI Chi-tak, Hong Kong Wizard」,展出約 80 幅作品,包括有《同門少年》、《石神》、《K》、《鏡地獄》等未曾公開展出的原稿及新作畫稿。

 

來自利志達 Facebook Page

 

來自利志達 Facebook Page

 

 

 

當時大友克洋同時也在安古蘭舉辦了「TRIBUTE TO OTOMO」的活動,並有到場參觀利志達的展覽及見面。往後利志達更參加該活動的畫集其中一張畫作,題材是大友克洋的名作《童夢》!

 

來自利志達 Facebook Page

 

 

 

 


 

利志達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lichitakoffice

羅浮宮:www.louvre.fr/en

Hong Kong Arts Centre:www.hkac.org.hk

動漫基地:www.comixhomebase.com.hk

 


 

The post 香港漫畫家利志達!正式參與羅浮宮漫畫計劃!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360° 宇宙兄弟 in HK!日本建築師大野友資的紙本創作 https://zbfghk.org/2017/07/08/%e5%b0%8f%e5%b1%b1%e5%ae%99%e5%93%89_%e5%ae%87%e5%ae%99%e5%85%84%e5%bc%9f_%e5%a4%a7%e9%87%8e%e5%8f%8b%e8%b3%87/ Sat, 08 Jul 2017 13:32:07 +0000 http://zbfghk.org/?p=8831     小山宙哉老師的著名漫畫作品《宇宙兄弟》曾和不同的品牌和活動宣傳合作,在 2016 年我們也曾介紹過他和電影《The Martian》合作的宣傳插畫海報。而這次介紹的是他在 2017 年 1 月和日本 FabCafe 第二次合作時,和日本建築師及創作人大野友資 crossover 推出的「360° 宇宙兄弟 Special Version」!重點是該產品在日本應已絕版了,但現在因為香港的 common room & co. 正在舉辦大野友資的展覽,所以展覽中有售~限量啊!     先介紹一下大野友資的「360° Book」系列,這是運用了小書本中每一頁也有不同的 diecut,再配合不同的圖像,打開書本時不像普通書本的有書背阻著,而是可以 360 度的打開書本,配合頁與頁之間的小繩和機關,令到每頁自動有適當的距離,所以打開後就好像一個圓形的立體紙空間!           Making of Video:       而這次的「360° 宇宙兄弟 Special Version」是以上述的「地球と月 / Earth and the Moon」作為藍本,再加上《宇宙兄弟》中的角色和宇宙元素在內。我們剛剛在展覽拍到的圖片和短片,大家可先看看~         拍了個短片大家可感受一下近看的感覺,中間還加插了一些宇宙衛星等等的 Diecut 圖形: […]

The post 360° 宇宙兄弟 in HK!日本建築師大野友資的紙本創作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小山宙哉老師的著名漫畫作品《宇宙兄弟》曾和不同的品牌和活動宣傳合作,在 2016 年我們也曾介紹過他和電影《The Martian》合作的宣傳插畫海報。而這次介紹的是他在 2017 年 1 月和日本 FabCafe 第二次合作時,和日本建築師及創作人大野友資 crossover 推出的「360° 宇宙兄弟 Special Version」!重點是該產品在日本應已絕版了,但現在因為香港的 common room & co. 正在舉辦大野友資的展覽,所以展覽中有售~限量啊!

 


 

先介紹一下大野友資的「360° Book」系列,這是運用了小書本中每一頁也有不同的 diecut,再配合不同的圖像,打開書本時不像普通書本的有書背阻著,而是可以 360 度的打開書本,配合頁與頁之間的小繩和機關,令到每頁自動有適當的距離,所以打開後就好像一個圓形的立體紙空間!

 

 

著名之作「富士山 / Mount FUJI」

 

 

地球と月 / Earth and the Moon

 

Making of Video:

 

 


 

而這次的「360° 宇宙兄弟 Special Version」是以上述的「地球と月 / Earth and the Moon」作為藍本,再加上《宇宙兄弟》中的角色和宇宙元素在內。我們剛剛在展覽拍到的圖片和短片,大家可先看看~

 

 

封面當然是南波兄弟~也有《宇宙兄弟》的 Logo

 

打開後的樣子,左邊看到有日日人,右邊有六太,右上角還有狗狗阿波~

 

拍了個短片大家可感受一下近看的感覺,中間還加插了一些宇宙衛星等等的 Diecut 圖形:

 

 

書本在日本也應該絕版了,現在相信是因為舉辦大野友資的展覽所以出動到他個人「私伙野」~?看現場有 20 本,售 $460,有興趣的朋友要出手了~!

 


 

 

全向維度 – 大野友資
OMNIDIRECTIONAL – Yusuke OONO

 

建築,自造者和書本
習慣於以俯瞰角度的宏觀創作,
建築師如何以他的遠焦視點,
創造出另一種以平面構成的立體維度?
《全向維度-大野友資》以大野友資的作品 360 BOOK 以出發點,
從建築師的身份及視點,
解剖他的桌上建築全向維度。

 

展覽 Exhibition

Date : 8 – 31 July, 2017
Present : Dimension Plus , common room & co.
Venue : common room & co.
Address : 198 Tai Nan Street, Sham Shui Po
Opening Hour : 11:00 – 19:00
Sponsor : Seigensha Art Publishing , Tai Tak Takeo Fine Paper 大德竹尾花紙
Graphics : SHA.Inc
Photographs : Gottingham

 

開幕 Opening

日期 Date : 8 July 2017
時間 Time : 18:00
Venue : common room & co.
Address : 198 Tai Nan Street, Sham Shui Po

 

講座 Seminar

日期 Date : 8 July 2017
時間 Time : 19:00 (18:30 登記入座)
講者 Speaker : 大野友資 Yusuke Oono

 


 

全向維度 – 大野友資/限定商品

FabCafe X 宇宙兄弟 30卷發售紀念商品
《 360° 宇宙兄弟 Special Version 》
將登陸在 common room & co.!
全球限量只有 500 本的它已於市面絕跡,
稀有度是就算前往日本 FabCafe 也找不到的程度。

展覽期間 20 本限定價 HKD 460 ,
早點來看展覽順道帶它回家吧~!

 

展覽官方宣傳相片:

 

 

 

 

 

360° Book:www.seigensha.com/sp/360book

common room & co. facebook:www.facebook.com/commonroomandco

FabCafe X 宇宙兄弟:fabcafe.com/tokyo/blog/spacebros2017

 


 

The post 360° 宇宙兄弟 in HK!日本建築師大野友資的紙本創作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美術設定的重要!《今晚打喪屍》漫畫版 https://zbfghk.org/2017/06/24/%e4%bb%8a%e6%99%9a%e6%89%93%e5%96%aa%e5%b1%8d/ Sat, 24 Jun 2017 09:26:59 +0000 http://zbfghk.org/?p=8686       原作:余兒 漫畫:葉偉青 Felix Ip 美術設計:faminik     《今晚打喪屍》漫畫版,本作的出現原因是因為真人電影版的宣傳找了 Felix 作插畫設定和海報創作。起初看到黑白設定圖和設計也覺得十分吸引,看畢後第一感覺是他們這次很刻意去營造一種特別的風格,先是承繼了 faminik 本身為 《今晚打喪屍》小說版的美術設計風格,比較 raw 和字體用色相對大膽搶眼,而今次在分格框外也用心加了一些粗糙紙質的感覺。       而 Felix 這次也刻意改變畫風,線條更粗更精簡,角色身形比例也不是真人比例,有點點 Jamie Hewlett 繪畫 Gorillaz 的味道,配合上誇張粗大的網點,還有英文的聲效音,整體感覺就是美漫的風格。另外書中的故事也因為大多發生在晚上,所以整體環境較灰暗,不過這更能突出各主角,相信 faminik 和 Felix 在用色設定上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機去嘗試。             作者余兒在前作《九龍城寨》中的廣東白對白已經好出眾和搞笑,此作也有仍用廣東話對白,加插了不少香港經典電影對白,有些更是超無里頭~例如這一幕:     「黐膠線!咁 Q 多喪屍⋯⋯真係屍海中的波濤滔滔不息飛躍起!」 「嗡乜春啊你?」   我看了那句對白三次,反應也是同漢華的反應一樣:「嗡乜春啊你?」不過這也是有趣的地方~ 美中不足的,是本作因為是配合將會上映的真人電影版的宣傳,所以故意並不是完整,而是好像 side story 的形式,所以一開初只有用文字解說了相關的故事和角色背景,有點不完整的感覺,令沒看過原著的朋友投入感大減。 不過總的來說,我是喜見本作有擺脫傳統港漫電腦分色的風格,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和突破!此外 faminik 和 […]

The post 美術設定的重要!《今晚打喪屍》漫畫版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原作:余兒
漫畫:葉偉青 Felix Ip
美術設計:faminik

 


 

《今晚打喪屍》漫畫版,本作的出現原因是因為真人電影版的宣傳找了 Felix 作插畫設定和海報創作。起初看到黑白設定圖和設計也覺得十分吸引,看畢後第一感覺是他們這次很刻意去營造一種特別的風格,先是承繼了 faminik 本身為 《今晚打喪屍》小說版的美術設計風格,比較 raw 和字體用色相對大膽搶眼,而今次在分格框外也用心加了一些粗糙紙質的感覺。

 

親筆簽名版,信和 G.GOAL CLUB 購得 😀

 

黑色和搶眼的橙黃色,配合 bold graphics,平面設計感大增

 

而 Felix 這次也刻意改變畫風,線條更粗更精簡,角色身形比例也不是真人比例,有點點 Jamie Hewlett 繪畫 Gorillaz 的味道,配合上誇張粗大的網點,還有英文的聲效音,整體感覺就是美漫的風格。另外書中的故事也因為大多發生在晚上,所以整體環境較灰暗,不過這更能突出各主角,相信 faminik 和 Felix 在用色設定上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機去嘗試。

 

Gorillaz

 

背景和喪屍群多是深藍和灰色處理,主角群就較為鮮色,特別是那 Gundam 背包,超級搶眼

 

美式聲效音

 

粗大的網點

 

電影感的分鏡也是 Felix 的拿手好戲

 

作者余兒在前作《九龍城寨》中的廣東白對白已經好出眾和搞笑,此作也有仍用廣東話對白,加插了不少香港經典電影對白,有些更是超無里頭~例如這一幕:

 

 

「黐膠線!咁 Q 多喪屍⋯⋯真係屍海中的波濤滔滔不息飛躍起!」

「嗡乜春啊你?」

 

我看了那句對白三次,反應也是同漢華的反應一樣:「嗡乜春啊你?」不過這也是有趣的地方~

美中不足的,是本作因為是配合將會上映的真人電影版的宣傳,所以故意並不是完整,而是好像 side story 的形式,所以一開初只有用文字解說了相關的故事和角色背景,有點不完整的感覺,令沒看過原著的朋友投入感大減。

不過總的來說,我是喜見本作有擺脫傳統港漫電腦分色的風格,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和突破!此外 faminik 和 Felix 在美術設定合作中的化學作用也很有趣,期待他們會有其他合作,也希望可讓大眾留意到平面設計對漫畫的重要之處。

 


 

真人電影版預告:

 

 


 

Сними шлюху в даркнете зайди на сайт Сексанкета-Казань там тебя ждут чувашские индивидуалки https://sexanketa-kazan.org/ развратные шлюхи, они любят только интим – постоянно заниматься сексом.

The post 美術設定的重要!《今晚打喪屍》漫畫版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香港動畫師麥少峯最新動畫作品《Cross Blade Kill》預告! https://zbfghk.org/2017/03/06/%e9%ba%a5%e5%b0%91%e5%b3%afmaksiufung_crossbladekill/ Mon, 06 Mar 2017 15:27:13 +0000 http://zbfghk.org/?p=7839     早前我們介紹過香港動畫師麥少峯(Mak Siu Fung),剛公開了最新動畫作品《Cross Blade Kill》預告!動作描繪仍然是非常細膩和流暢,還有衣服隨風飄動的花心機位(0:54,有配風聲和衣領摺疊音效)~ 影片還有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為其配樂,有點昆頓 • 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的感覺呢,非常期待完成品!           Directed : Mak Siu Fung Original Music : The Chung Brothers SoundEffect : Smallpo Fan     麥少峯 Facebook page     相關文章! 紙本分格遊記!澳門展覽「漫無邊界——從麥少峯動漫創作看香港動畫史」 簡介香港動畫人麥少峯!新動畫連奪三大獎 + 澳門展覽快將開幕! 動畫狂人.麥少峯!動畫作品放映會及製作分享講座 簡介香港動畫人麥少峯!新動畫連奪三大獎 + 澳門展覽快將開幕! 「第五屆香港動畫支援計劃」獎項及動畫合集! 紙本分格專訪!江康泉「戰國龐克」香港展覽! 江康泉《離騷幻覺:宇宙旅行社》漫畫集專題訪問! KIU《3itches […]

The post 香港動畫師麥少峯最新動畫作品《Cross Blade Kill》預告!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早前我們介紹過香港動畫師麥少峯(Mak Siu Fung),剛公開了最新動畫作品《Cross Blade Kill》預告!動作描繪仍然是非常細膩和流暢,還有衣服隨風飄動的花心機位(0:54,有配風聲和衣領摺疊音效)~ 影片還有鍾氏兄弟 The Chung Brothers 為其配樂,有點昆頓 • 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的感覺呢,非常期待完成品!

 

 

 

 

 

Directed : Mak Siu Fung
Original Music : The Chung Brothers
SoundEffect : Smallpo Fan

 


 

麥少峯 Facebook page

 


 

The post 香港動畫師麥少峯最新動畫作品《Cross Blade Kill》預告!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惡童當街》香港分享會 + 有獎拍照活動! https://zbfghk.org/2017/02/21/tekkonhk/ Tue, 21 Feb 2017 12:50:57 +0000 http://zbfghk.org/?p=7603       活動緣起   從那天在日本印刷展覽被《金井君》的印刷技術所震懾,到回來開了「松本大洋的外星分部」專頁,一直到兩年半後的今天,為的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松本大洋,不論是他作品的畫風、故事、分鏡,還是他的背景、想法與轉變,到與他合作的書籍設計師、國寶級詩人和天才動畫家,值得分享的事情實在太多。藉著這次參與製作台灣重新出版《惡童當街》的介紹小冊子後,順勢舉辦分享會,除了和大家分享相關的收藏,亦希望可以聚集到松本大洋的香港 fans 們想法。     《惡童當街》香港分享會   主辦:松本大洋外星分部/紙本分格 日期:2017 年 3 月 4 日至 5 日(星期六至日) 時間:1:00 pm– 8:30 pm 地址:香港觀塘敬業街 65 – 67 號敬運工業大廈 11 樓 A 室 活動免費參與,一起吹水更佳。 *星期六 6:30pm 將會有《惡童》動畫電影分享。     活動分享內容 1. 《惡童當街》漫畫彩蛋(歡迎分享更多你找到的!)     2. 《惡童》動畫電影分享:     3. 動畫電影製作特輯(約 60 分鐘)、ARTBOOK 精選資料     4. 松本大洋的相關出版刊物     […]

The post 《惡童當街》香港分享會 + 有獎拍照活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松本大洋的外星分部

 

活動緣起

 

從那天在日本印刷展覽被《金井君》的印刷技術所震懾,到回來開了「松本大洋的外星分部」專頁,一直到兩年半後的今天,為的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松本大洋,不論是他作品的畫風、故事、分鏡,還是他的背景、想法與轉變,到與他合作的書籍設計師、國寶級詩人和天才動畫家,值得分享的事情實在太多。藉著這次參與製作台灣重新出版《惡童當街》的介紹小冊子後,順勢舉辦分享會,除了和大家分享相關的收藏,亦希望可以聚集到松本大洋的香港 fans 們想法。

 

 

《惡童當街》香港分享會

 

主辦:松本大洋外星分部/紙本分格

日期:2017 年 3 月 4 日至 5 日(星期六至日)
時間:1:00 pm– 8:30 pm
地址:香港觀塘敬業街 65 – 67 號敬運工業大廈 11 樓 A 室

活動免費參與,一起吹水更佳。

*星期六 6:30pm 將會有《惡童》動畫電影分享。

 


 

活動分享內容

1. 《惡童當街》漫畫彩蛋(歡迎分享更多你找到的!)

 

 

2. 《惡童》動畫電影分享:

 

 

3. 動畫電影製作特輯(約 60 分鐘)、ARTBOOK 精選資料

 

 

4. 松本大洋的相關出版刊物

 

 

當然最想的,是你們留下對《惡童當街》的感想,或是想對松本老師說的話。

當日還有少量相關商品出售(再更新),歡迎抽空看看坐坐。

 


 

有獎拍照活動:《惡童當街》——影影影香港街景

 

photo by 外星人

 

另外,我們還準備了有獎活動~之前訂不到書的朋友要注意!

解說~

上年 Mangasick 訪問松本大洋,松本大洋提及:「那時責編(堀靖樹)拿他去香港旅行時拍的照片給我看,我覺得很有意思,就參考了那些照片來描繪漫畫中的街景。」而的確在《惡童當街》中也不難找到對筆者來說相當懷舊的場景:如九龍城掠空而過的飛機、層層疊招牌、傳統街市的大陽傘、戰前弧形唐樓和著名香港連鎖店、甚至是大澳的水道棚屋。

 

 

到 2006 年美國動畫導演 Michael Arias 把《惡童當街》製作成動畫電影前,寫下給一眾工作伙伴的筆記中提到,為了保留松本大洋形容寶町為「翻倒玩具箱」的感覺,把香港、吉隆波、上海、雅加達等國際都市的街道風景都放進去,讓這混雜了多個亞洲大都會景色的寶町更為豐富,也是這部動畫其中一個異常吸引的特色。

所以這次與出版社合作期間,也想到如果後續的相關活動能以香港本地角度觀看這部作品,或許會是個有趣的活動。

 

主題:小黑小白似曾出沒的香港街景

如果小黑小白在香港,會在哪裡出現?東區走廊的橋墩?油麻地的大街後巷?縱橫交錯的招牌上?還是在圓角唐樓的天台?請拍攝他們可能會出現的地點,也可以隨心寫下感想或是插畫等等,自由發揮~我們會從中選出得獎者!

 

參賽方法:

步驟 1
拍攝相片,加 tag:
#小黑小白在香港

步驟 2
可選擇在 Instagram 或 Facebook 分享相片:

  • 在 Instagram 分享相片,請確保 Instagram 設定為公開,相片會自動在我們的 IG tag 頁面出現(下面有例子)。
  • 在 Facebook 分享請以 Visitor post(訪客帖子)分享相片到紙本分格專頁

 

我們的拍攝例子~大家的可更出色

 

獎品:

大獎一名:
一套台灣版《惡童當街》漫畫(附初版金屬襟章)

優異獎五名:
書盒插畫無摺版一張 +無摺版黑白海報小冊子一張

 

海報由小編親手切割~(不是賣點)海報是大塊文化特別送來給我們辦活動!

 

注意:

  • 截止日期:2017 年 2 月 28 日晚上 11 時正
  • 公佈得獎:2017 年 3 月 1 日晚上 11 時正於 Facebook 公佈
  • 由紙本分格兩位小編選出得獎者,得獎者將以 Instagram / Facebook 訊息通知
  • 獎品需在分享會當日現場 / 一個月內預約領取獎品
  • 拍攝地點必須在香港
  • 參加次數不限,惟每人只能贏取一份獎品
  • 紙本分格保留最終決定權

 


 

The post 《惡童當街》香港分享會 + 有獎拍照活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香港站! https://zbfghk.org/2016/09/11/junjiito/ Sat, 10 Sep 2016 23:05:14 +0000 http://zbfghk.org/?p=6191       「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香港站! 日期:2017 年 2 月 6 日至 26 日 地點:PMQ 元創方 (香港中環鴨巴甸街 35 號) 時間:星期一至日 10am – 9pm (最後入場時間 8pm) 售票資料: 「限量雙一公仔 VIP 套票」(限量 4000 張):由 9 月 16 日開始在香港及澳門各大漫畫書店預購, 10 月 16 日起可以領取。套票會附送一個限量版雙一公仔(隨機款式:吸血鬼 / 詛咒款),盒上會印上燙金編號。 普通門票「香港限定人頭氣球套票」:於 10 月 16 日起於 Timable 或 Ticketflap 網上售票網公開發售,隨票贈送香港限定人頭氣球布袋一個。 贈品將會是香港限量產品,並不會作公開發售。每款套票售價港幣 200 元,入場附送吹氣人頭氣球一個。     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 伊藤潤二香港書迷會 […]

The post 「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香港站!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junjiito

 

「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香港站!

日期:2017 年 2 月 6 日至 26 日
地點:PMQ 元創方 (香港中環鴨巴甸街 35 號)
時間:星期一至日 10am – 9pm (最後入場時間 8pm)

售票資料:
「限量雙一公仔 VIP 套票」(限量 4000 張):由 9 月 16 日開始在香港及澳門各大漫畫書店預購, 10 月 16 日起可以領取。套票會附送一個限量版雙一公仔(隨機款式:吸血鬼 / 詛咒款),盒上會印上燙金編號。

普通門票「香港限定人頭氣球套票」:於 10 月 16 日起於 Timable 或 Ticketflap 網上售票網公開發售,隨票贈送香港限定人頭氣球布袋一個。

贈品將會是香港限量產品,並不會作公開發售。每款套票售價港幣 200 元,入場附送吹氣人頭氣球一個。

 





The post 「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香港站!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地震中 Pen So 還要畫畫!香港災難書本概覽! https://zbfghk.org/2016/08/19/%e9%a6%99%e6%b8%af%e7%81%bd%e9%9b%a3/ Fri, 19 Aug 2016 14:16:35 +0000 http://zbfghk.org/?p=6043     早前香港書展時推介過 Pen So 的《香港災難》,是以筆記本的形式去描繪記錄香港發生災難的前後差別,當中有手寫文字(不同人有不同筆跡)還有如宣傳圖的精細插畫,中間也加插了不同的細小紙張模仿一本東拼西湊的災難筆記本,增強讀者的投入感。現在來一個詳細點的回顧吧!     本書包裝也有心思,因為是摸仿一本真的「災難筆記本」,所以用上精裝硬皮書的方法釘裝,封面用上全黑花紋紙,並無印上任何東西,書內用了封底則大大的印上了出版社的商標,這個感覺有點古怪,一來筆記本的感覺減弱了,二來好像有點太大大 hard sell ⋯⋯(雖然也可以說這本筆記本是同一出版社出的哈哈) 因為封面並無印上東西,所以標題宣傳畫和推薦文就用附加的書腰去處理了。                 現在打開書本看啦,書內用了厚磅的白紙張(應有 200 gsm),感覺有點像畫簿的紙張呢~ 如之前描述,本書是以筆記本的形式去記錄主角阿蘇(Pen So)在發生災難前後的所見所聞,阿蘇全用上了手寫字加插畫等等的方法去記下他遇到的香港災難景象和人生百態,當中不時會出現一些阿蘇在地上執到的紙碎,或是宣傳單張,夾在筆記本內,以加強互動性。 當然會有少量劇透的,想完全自己看內容的話就迴避⋯⋯     阿蘇描繪畫作和寫下文字外,也會寫上了當天的日期,這是一個重要的事件發生的時間日期提示。就如這一頁,雖然是出自筆記本的第二版,可是日期顯示其實是他是畫到中間再畫在開頭這試頁數的。           除了銅鑼灣外,也有描繪了旺角、尖東海旁維港景色,當中也有談到香港垃圾和空氣污染的問題,也是災難發生前對人們的控訴。     怎知,香港突然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地裂、海嘯相繼出現!順提一帶,發生地震是 9 月 28 日,剛巧和香港佔領事件放催淚彈的日子一樣。筆記本也加插了當時的報紙新聞號外,記錄了當天的災難。我很喜歡後面的報紙廣告哈哈,留待大家自己發掘啦~                   在書本宣傳的時候,提到書中有三位人兄,分別有余兒、葉偉青、謝森龍異「友情客串」,那會在哪裡啦?答案是出現在路邊拾到的傳單和收據等等,表面上看似無聊,但在文字中也有和客串的三位有所關聯,實在是十分用心和有趣~     […]

The post 地震中 Pen So 還要畫畫!香港災難書本概覽!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早前香港書展時推介過 Pen So 的《香港災難》,是以筆記本的形式去描繪記錄香港發生災難的前後差別,當中有手寫文字(不同人有不同筆跡)還有如宣傳圖的精細插畫,中間也加插了不同的細小紙張模仿一本東拼西湊的災難筆記本,增強讀者的投入感。現在來一個詳細點的回顧吧!

 

IMG_0136-E
與其他漫畫書本不同,不要小看這個透明膠袋啊,因為書內有很多大小不同的紙張~一不小心就掉出來了

 

本書包裝也有心思,因為是摸仿一本真的「災難筆記本」,所以用上精裝硬皮書的方法釘裝,封面用上全黑花紋紙,並無印上任何東西,書內用了封底則大大的印上了出版社的商標,這個感覺有點古怪,一來筆記本的感覺減弱了,二來好像有點太大大 hard sell ⋯⋯(雖然也可以說這本筆記本是同一出版社出的哈哈)

因為封面並無印上東西,所以標題宣傳畫和推薦文就用附加的書腰去處理了。

 

IMG_0138-E
書腰 – 前

 

IMG_0146-E
書腰 – 後

 

IMG_0148-E
打開書腰

 

IMG_0149-E
黑黑的封面

 

IMG_0150-E
出版社 Today Publications 商標

 

IMG_0147-E
書腰內印上了月巴氏的推薦文。起初看宣傳插畫我也是立刻想到了《Akira》啦!

 


 

現在打開書本看啦,書內用了厚磅的白紙張(應有 200 gsm),感覺有點像畫簿的紙張呢~

如之前描述,本書是以筆記本的形式去記錄主角阿蘇(Pen So)在發生災難前後的所見所聞,阿蘇全用上了手寫字加插畫等等的方法去記下他遇到的香港災難景象和人生百態,當中不時會出現一些阿蘇在地上執到的紙碎,或是宣傳單張,夾在筆記本內,以加強互動性。

當然會有少量劇透的,想完全自己看內容的話就迴避⋯⋯

 

IMG_0152-E
打開第一版就想死了,這應是阿蘇用來記下他渡過了多少天難過的日子。

 

阿蘇描繪畫作和寫下文字外,也會寫上了當天的日期,這是一個重要的事件發生的時間日期提示。就如這一頁,雖然是出自筆記本的第二版,可是日期顯示其實是他是畫到中間再畫在開頭這試頁數的。

 

IMG_0153-E

 

IMG_0154-E
有一個少少奇怪的問題⋯⋯上一版 10 月 16 日,已描繪了這寫生簿的標題,可是真正的標題卻在 12 月 16 日才畫上,那之前的是起草稿嗎 XD

 

IMG_0155-E

 

IMG_0156-E
還是和平的銅鑼灣,SOGO 對出的馬路,已可感受到細緻的寫生感了!(現在大藥房應已執笠了?)

 

除了銅鑼灣外,也有描繪了旺角、尖東海旁維港景色,當中也有談到香港垃圾和空氣污染的問題,也是災難發生前對人們的控訴。

 

IMG_0157-E

 

怎知,香港突然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地裂、海嘯相繼出現!順提一帶,發生地震是 9 月 28 日,剛巧和香港佔領事件放催淚彈的日子一樣。筆記本也加插了當時的報紙新聞號外,記錄了當天的災難。我很喜歡後面的報紙廣告哈哈,留待大家自己發掘啦~

 

IMG_0158-E
很喜歡這一張,傾斜的彌敦道路牌。

 

IMG_0159-E
海嘯和大水浸,你怎會想到香港會有真正的《明日之後》?

 

IMG_0161-E
後來阿蘇遇到了一名聾啞人士,書中巧妙運用這個特點,在溝通上用筆記本進行,因此出現了兩種不同風格的手寫字,代表二人的交談。

 

IMG_0162-E
有時候會得到一些路人給與的紙條(有點像 RPG 哈哈)

 

IMG_0163-E
後面卻寫下了一句簡單的鼓勵語句。

 

IMG_0164-E
遇到另一位「轉珠少年」。

 

IMG_0165-E

 

IMG_0166-E
留意到一個特點,無論在災難前後,所有畫作當中的天空也是純白色的,雲雀也沒有。

 

在書本宣傳的時候,提到書中有三位人兄,分別有余兒、葉偉青、謝森龍異「友情客串」,那會在哪裡啦?答案是出現在路邊拾到的傳單和收據等等,表面上看似無聊,但在文字中也有和客串的三位有所關聯,實在是十分用心和有趣~

 

IMG_0167-E
雖然是普通的單張,但日期和文字也有交待少許故事發展。

 

IMG_0168-E
背後卻是謝森龍異的發洩圖!還要和《不是人間》的娜姐 crossover~

 

IMG_0169-E
另一張是玩具單張,看到有 Felix Ip 的名字。此外,在 Description 下有「F.I.Collection Robot Figure」,是 Felix Ip 的產品預告嗎哈哈~

 

最後的故事發展不「穿橋」了,留待各位讀者買書看吧!總括而言,看畢本書後充分感受到作者 Pen So 和出版社「今日出版」的用心和熱誠,除了大家也看到那些精細的災難插畫外,全書用上了筆記本 + 紙碎單張的部件,感覺到作者除了繪畫外,也花了不少心思在鋪排書本當中的閱讀流程,還有一些地方例如用插畫日期去告訴讀者故事的時間線,全是心機之作。說到那些部件,看的時候有想到從前買下一些外國電影的設定集,它們也是東拼西貼的,忙亂中見豐富。

最後書本的出版資料也是印在外加的紙上,因此保留筆記本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特別欣賞出版社的用心。不過也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是部件紙張相信是因為要方便印刷公司把它們放在正確的頁數,所以在紙張和書頁上的角落也分別印上了些羅馬數字記號,明白到這些是方便工序,但有些過大了⋯⋯

 

IMG_0170-E
Pen So 的感想文

 


 

香港災難

作者/插畫:Pen So
出版:今日出版有限公司
印刷:大一印刷有限公司
初版日期:2016 年 7 月
ISBN:978-988-77069-8-4
定價:港幣 180 元/新台幣 810 元

Pen So Facebook:www.facebook.com/pen.so.10
今日出版 Facebook:www.facebook.com/TodayPublicationsHK

 


 

The post 地震中 Pen So 還要畫畫!香港災難書本概覽!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簡介香港動畫人麥少峯!新動畫連奪三大獎 + 澳門展覽快將開幕! https://zbfghk.org/2016/06/10/mak-siu-fung/ Fri, 10 Jun 2016 10:53:47 +0000 http://zbfghk.org/?p=5303   一直也很喜歡麥少峯的漫畫,畫風是香港少見的,故事大都黑色幽默,這樣的作品在香港真是少之又少,所以每次展出也特別醒目。雖然得獎已是數個月的事情了,但也想藉此向大家介紹這位厲害的創作人。     麥少峯   香港多媒體藝術家。自小醉心傳統手繪動畫及雕塑。91 年出道,從事不同類型的美術相關工作如漫畫、插畫、立體雕塑等,是香港 90 年代初活躍的另類漫畫家及雕塑創作人。於 93 年到日本修讀動畫,97 年回港。 「原本動畫課程是讀兩年的,不過入讀後才感到有點不對勁,頭一年的理論課都是一些基本 design 理論,到了第二年開始,他們在什麼都未教導之下便要我們做畢業作品。 到後來我和另一位朋友都沒有再交學費了,選擇自己買膠片,當畢業作品般去做段動畫出來,於是我們用了大約半年時間,製作一段約廿二秒的動畫,畫了差不多約七百多張繪圖,像一條 trailer 般的動畫。記得曾經想偷偷進入學校用他們的動畫製作器材,不過試過幾次都不成功。最後便把所有物料帶回香港,碰巧當時電腦興起,於是便把膠片 scan 入電腦內製作。」 回港後找動畫工作不果,最後到了報館擔任美術排版的工作,一做六年。該時期再次創作漫畫,花了一年去畫一個六十版的鬼故事漫畫。02 年離職,再畫一套三十版的鬼故事漫畫。 2003 年與設計師何家超 Colan Ho 創立品牌 United Planet,以漫畫創作及生產立體公仔為主。2007 年開始製作手繪動畫,2011 年以《Back to Base》參加 ifva 香港獨立短片比賽榮獲金奬,之後以兩年時間於 2014 年完成第二套手繪動畫《Disposition》。 info source     Back to Base   先來看看麥少峯創作的動畫,《Back to Base》在 2011 年榮獲第 16 屆 ifva 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動畫組金獎。配樂還是劉以達~大師~所製作的呢! 專訪麥少峰 – […]

The post 簡介香港動畫人麥少峯!新動畫連奪三大獎 + 澳門展覽快將開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




 

一直也很喜歡麥少峯的漫畫,畫風是香港少見的,故事大都黑色幽默,這樣的作品在香港真是少之又少,所以每次展出也特別醒目。雖然得獎已是數個月的事情了,但也想藉此向大家介紹這位厲害的創作人。

 


09 年台北 United Planet 作品展宣傳海報(pic source)
09 年台北 United Planet 作品展宣傳海報,兩位聯合行星的主角。(pic source

 

麥少峯

 

香港多媒體藝術家。自小醉心傳統手繪動畫及雕塑。91 年出道,從事不同類型的美術相關工作如漫畫、插畫、立體雕塑等,是香港 90 年代初活躍的另類漫畫家及雕塑創作人。於 93 年到日本修讀動畫,97 年回港。

「原本動畫課程是讀兩年的,不過入讀後才感到有點不對勁,頭一年的理論課都是一些基本 design 理論,到了第二年開始,他們在什麼都未教導之下便要我們做畢業作品。

到後來我和另一位朋友都沒有再交學費了,選擇自己買膠片,當畢業作品般去做段動畫出來,於是我們用了大約半年時間,製作一段約廿二秒的動畫,畫了差不多約七百多張繪圖,像一條 trailer 般的動畫。記得曾經想偷偷進入學校用他們的動畫製作器材,不過試過幾次都不成功。最後便把所有物料帶回香港,碰巧當時電腦興起,於是便把膠片 scan 入電腦內製作。」

回港後找動畫工作不果,最後到了報館擔任美術排版的工作,一做六年。該時期再次創作漫畫,花了一年去畫一個六十版的鬼故事漫畫。02 年離職,再畫一套三十版的鬼故事漫畫。

2003 年與設計師何家超 Colan Ho 創立品牌 United Planet,以漫畫創作及生產立體公仔為主。2007 年開始製作手繪動畫,2011 年以《Back to Base》參加 ifva 香港獨立短片比賽榮獲金奬,之後以兩年時間於 2014 年完成第二套手繪動畫《Disposition》。

info source

 


 

Back to Base

 

先來看看麥少峯創作的動畫,《Back to Base》在 2011 年榮獲第 16 屆 ifva 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動畫組金獎。配樂還是劉以達~大師~所製作的呢!

專訪麥少峰 – UNITED PLANET動畫 《Back to Base》 製作:(摘錄)
by Zu & Blackcat
2011 年 5 月 30 日

CGV: 故事創作的概念由來 ?
Mak: 動畫名稱是《Back to Base》,但原本這套動畫對我自己而言就是回到基礎,所以作品中的概念亦有「Back to Basic」之意 ,另外就是想帶出所有動畫的基礎都是由手繪動畫出來。

手繪動畫是一格一格的畫,動畫師很仔細地了解每個人的動作和構造,了解如何處理動作會自然,動作密度及速度的關係。 如果做電腦動畫這方面就會依靠電腦處理,變得較難理解。其實我依家睇既好多電腦動畫裡的角色動作都唔係好自然,有點像公仔般生硬,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而且故事內容也包含「Back to Basic」概念,當中大怪獸十分凶惡,非常兇狠,但到最後原來它的原體小孩是十分可愛 cutie 的。

預告:

 

 

全片:

https://youtu.be/vMGTxJohtzk

 

CGV 專訪麥少峰動畫 《Back to Base》 製作一文中,還有動畫測試片段呢!有興趣的讀者一定要細味這篇訪問啊!

 


 

Disposition 本性

 

麥少峯 2014 年完成的動畫短片。故事描述一個在雪山中的獵人與凶猛的異獸作戰,卻意外地被瀕死的異獸所救。獵人本欲放下武器,卻被大自然的現實迫得無耐再次拾起鎗枝。榮獲 2016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最佳數碼娛樂(娛樂軟件) 金獎、第 17 屆 DigiCon6 Asia* (Hong Kong) 金獎,和第 20 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動畫組金獎。

*DigiCon6 ASIA 大賞,是一個每年下旬舉行的比賽,旨在發掘及支持亞洲如日本、中國、香港、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新加坡、台灣及泰國地區的創作人才,並鼓勵他們的傑出成就。香港地區的 DigiCon6 ASIA 大賞是由香港數碼娛樂協會自 2009 年起主辦,並由政府「創意香港」贊助,藉以推廣及協助香港數碼內容發展及創作。

 

全片:

 

原作漫畫《Hunting》是《COMIC Anthology》系列的其中一期,動畫《Disposition》是為漫畫的後續:

 

 


 

漫畫 – COMIC Anthology 系列

 

剛才說到《COMIC Anthology》,是麥少峯於 2009 年間在 MILK 誌畫的漫畫系列。共 26 回,全都可在他的 fb 專頁中看到。也可以看到他嘗試了多種不同風格,故事也很有幽默感。

COMIC Anthology-026:《The Cop》

 

 

COMIC Anthology-024:《Infindelity》

 

 


 

手繪動畫 MV

 

除了動漫畫,麥少峯也有為本地音樂人製作手繪動畫 MV!

鍾氏兄弟的歌曲〈麻醉式快樂〉動畫 MV:

〈麻醉式快樂〉

曲/詞:鍾一匡
編:Jezrael Lucero
監:鍾氏兄弟
唱:鍾一諾

 

還有本地樂隊 The Revolver 主音 YK Lee 的單曲〈Animal Farm〉:

 

 

真希望能看到更多本地音樂人 x 動畫人的合作啊!

延伸閱讀:

黃炳是另一位香港的動畫師,曾製作樂隊的動畫 MV!
詳情請看:comiX eXchange 展覽最終回-咳神 x 黃炳

 


 

最後以麥少峯的幾幅漂亮的插畫作結~

 

11822535_1014542888576162_1769793645914583687_n
(pic source)

 

11760109_1014542908576160_5771693902887230177_n
(pic source)

 


 

最新展覽!澳門「漫無邊界」動畫展
從麥少峯動漫創作看香港動畫史

 

13346996_1190274677669648_1613667935446433123_n

 

展覽將會展出麥少峯最近數年創作的三套動畫,還有過去十年的立體作品及畫作。

澳門瘋堂十號創意園「漫無邊界」動畫展

2016 年 6 月 25 日至 7 月 10 日
澳門望德堂區瘋堂斜巷10號 - 瘋堂十號創意園
10am – 6:30pm(星期一休息)
免費入場

有興趣的朋友萬勿錯過!因為上一次麥少峯的展覽已是 2010 年的台北玩具展,香港的可能要追溯到 06 年⋯⋯

 

06 年的展覽「回憶未來」

 

10672332_848859641811155_4597135109293842840_n

 

06 年,麥少峯與他的 United planet 拍檔何家超,還有雕塑創作人張子明,於香港藝術中心的包氏畫廊舉辦了他們的雕塑作品展,展覽中亦有麥少峯的畫作展出。

 

香港藝術中心 五樓包氏畫廊
2006 年 8 月 4 至 19 日
合辦:香港藝術中心、世界與設計工作室

 

10354889_848859961811123_682116388072190328_n

 

 


 

info source:

麥少峯 Facebook page

Elphonso LAM 林祥焜 ROCK N` ROLL BURN 週記 – vol 602

CGV 專訪麥少峰 – UNITED PLANET動畫 《Back to Base》 製作

 




The post 簡介香港動畫人麥少峯!新動畫連奪三大獎 + 澳門展覽快將開幕! appeared first on 紙本分格 zbfghk.

]]>